CN115023405A - 搬送装置及具有搬送装置的检体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搬送装置及具有搬送装置的检体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405A
CN115023405A CN202080094898.7A CN202080094898A CN115023405A CN 115023405 A CN115023405 A CN 115023405A CN 202080094898 A CN202080094898 A CN 202080094898A CN 115023405 A CN115023405 A CN 115023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eth
conveying device
core
magnetic coupling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48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3405B (zh
Inventor
青山康明
星辽佑
金子悟
小林启之
玉腰武司
渡边洋
神原克宏
鬼泽邦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023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3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02K41/031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4/00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54/02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ostatic, electric, or magneti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5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having an annular coil, e.g. of the claw-pole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3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 magnetic circu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voiding torque ripples or self-starting probl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74Details of actuating means for conveyors or pipettes
    • G01N2035/0477Magnet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74Details of actuating means for conveyors or pipettes
    • G01N2035/0489Self-propelled un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18Machines moving with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mmu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Non-Mechanical Conveyor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搬送装置,减小使被搬送体移动的推力的脉动,减小搬送中的被搬送体的振动,实现稳定的搬送。本发明的搬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电磁铁部,其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一齿、与第一齿连接且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一芯、以及形成于第一芯的周围的第一绕组;以及第二电磁铁部,其与第一电磁铁部相邻地设置,且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二齿、与第二齿连接且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二芯、以及形成于第二芯的周围的第二绕组,在第一电磁铁部的第一齿与第二电磁铁部的第二齿之间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磁耦合部。

Description

搬送装置及具有搬送装置的检体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搬送装置及具有搬送装置的检体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临床检查的检体分析系统是对血液、血浆、血清、尿、其它体液等试样(以下称为“检体”)检查所指示的分析项目的系统。
检体分析系统连接多个具有预定功能的装置,各装置检查各分析项目。于是,检体分析系统为了检查室的业务合理化,利用搬送装置连接执行生物化学、免疫、血液、细菌等多个分析的检体分析装置和执行分析所需的前处理的检体前处理装置,作为一个系统来使用。
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的进步,检体分析的重要性提高。于是,为了提高检体分析系统的分析处理能力,期望检体的高速搬送、大量同时搬送、向多个方向的搬送。
作为这样的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17-77971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研究室样品配送系统,其具有:若干个容器载体,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磁活性器件,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永久磁铁,且适合于搬送样品容器;搬送平面,其适合于搬送容器载体;以及若干个电磁驱动器,其静止地配置于搬送平面的下方,适合于通过对容器载体施加磁力,使容器载体在搬送平面上移动(参照摘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7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容器载体、搬送平面以及磁驱动器的研究室样品配送系统(检体分析系统)。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如下课题未进行记载,即,在使容器载体在搬送平面上移动时,使容器载体(以下称为“被搬送体”)移动的推力发生脉动。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搬送装置及具有搬送装置的检体分析系统,该搬送装置减小使被搬送体移动的推力的脉动,减小搬送中的被搬送体的振动,实现稳定的搬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搬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电磁铁部,其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一齿、与第一齿连接且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一芯、以及形成于第一芯的周围的第一绕组;以及第二电磁铁部,其与第一电磁铁部相邻地设置,且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二齿、与第二齿连接且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二芯、以及形成于第二芯的周围的第二绕组,在第一电磁铁部的第一齿与第二电磁铁部的第二齿之间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磁耦合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搬送的搬送装置以及具有搬送装置的检体分析系统,能够减小使被搬送体移动的推力的脉动,减小搬送中的被搬送体的振动,实现稳定的搬送。
此外,关于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下述的实施例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说明电磁铁部A与电磁铁部B之间的推力及制动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在齿20A与齿20B之间设置有磁耦合部23的情况下的推力特性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5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3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4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A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5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B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5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8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9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0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6A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B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添加了搬送平面5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说明具有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检体分析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对实质上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在说明重复的情况下,有时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1
首先,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概略结构。
图1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XZ截面)。
搬送装置1是在搬送平面(为了便于说明,未图示)上使具有永久磁铁10的被搬送体(为了便于说明,未图示)移动的装置,是产生用于使被搬送体移动的推力的装置。另外,在被搬送体设置有注入检体的样品容器。
搬送装置1具有多个电磁铁部。电磁铁部排列设置(固定)于由磁性体构成的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
第一电磁铁部(电磁铁部A)具有:第一齿(齿20A),其由磁性体构成;第一芯(芯22A),其与齿20A连接,且由磁性体(强磁性体)构成;第一绕组(绕组21A),其形成于芯22A的周围(外周侧);以及第一接合部(接合部24A),其与芯22A连接,由磁性体构成,且接合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
齿20A与芯22A的上部连接,接合部24A与芯22A的下部连接。即,芯22A的下部(包括接合部24A)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连接。
另外,与电磁铁部A相邻设置的第二电磁铁部(电磁铁部B)具有:第二齿(齿20B),其由磁性体构成;第二芯(芯22B),其与齿20B连接,且由磁性体(强磁性体)构成;第二绕组(绕组21B),其形成于芯22B的周围(外周侧);以及第二接合部(接合部24B),其与芯22B连接,由磁性体构成,且接合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
齿20B与芯22B的上部连接,接合部24B与芯22B的下部连接。即,芯22B的下部(包括接合部24B)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连接。
在此,“相邻”例如有时是指在具有永久磁铁10的被搬送体的行进方向上邻接。
另外,芯22和齿20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但优选分体形成。另外,优选芯22和接合部24形成为一体。接合部24优选通过螺纹固定(切割螺纹并拧入)或压入而设置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另外,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接合部24以及芯22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另外,接合部24向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的设置方法并不限定于螺纹固定、压入,也可以是其它设置方法。
另外,绕组21可以直接卷绕于芯22,也可以将绕组21卷绕于线圈架等,将卷绕有绕组21的线圈架等插入芯22。
另外,优选齿20的直径(齿20的截面积:XY截面的面积)比芯22的直径(芯22的截面积:XY截面的面积)大。并且,优选齿20的直径比绕组21的外径小,比绕组21的内径大。另外,优选芯22的直径比接合部24的直径大。
电磁铁部通过在绕组21流通电流将电磁铁部励磁,从而产生磁力。于是,在使具有永久磁铁10的被搬送体(以下,省略永久磁铁10进行说明)从电磁铁部A(位置0(p.u.))向电磁铁部B(位置20(p.u.))(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将电磁铁部B励磁,产生从电磁铁部A向电磁铁部B的推力。由此,永久磁铁10从电磁铁部A向电磁铁部B移动。
即,为了使永久磁铁10向X方向移动,在绕组21B流通电流,产生向X方向的推力。通过在绕组21B流通电流,永久磁铁10被齿20B吸引,移动到位置20(p.u.)。
相反,在使永久磁铁20从位置20(p.u.)向位置0(p.u.)(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在绕组21A流动电流,产生向-X方向的推力,永久磁铁10被齿20A吸引,移动到位置0(p.u.)。
即,根据永久磁铁10的搬送路径,将位于搬送路径的电磁铁部依次励磁,由此能够使永久磁铁10根据搬送路径移动。
另外,搬送装置1在齿20A与齿20B之间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磁耦合部23。
这样,电磁铁部A和电磁铁部B在上部(+Z方向)通过磁耦合部23磁连接,在下部(-Z方向)通过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磁连接。
另外,在永久磁铁10与和永久磁铁10对置的齿20之间设置有由非磁性体构成的搬送平面。即,搬送平面设置于电磁铁部的上方,永久磁铁10在搬送平面上移动。并且,通过在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上排列设置多个电磁铁部,能够使永久磁铁10在X方向和/或Y方向上大范围地移动。
另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永久磁铁10,使用稀土类磁铁、铁氧体磁铁等永久磁铁。但是,并不限定于永久磁铁,也可以使用软磁性体,另外,也可以使用永久磁铁与软磁性体的组合。
接着,对电磁铁部A与电磁铁部B之间的推力及制动进行说明。
图3是说明电磁铁部A与电磁铁部B之间的推力及制动的说明图。
图3表示在不设置磁耦合部23的情况下,在绕组21B以产生向X方向的推力的方式流通电流的情况下产生的X方向的推力特性(有电流)与即使在绕组21B不流通电流的情况下也产生的X方向的推力特性(无电流)的关系。另外,以下将即使在绕组21B不流通电流的情况下也产生的X方向的推力特性特别地称为“制动”。
如图3所示,在永久磁铁10和齿20A对置的位置(位置0(p.u.))以及永久磁铁10和齿20B对置的位置(位置20(p.u.))与永久磁铁10和齿20A不对置的位置以及永久磁铁10和齿20B不对置的位置之间,由于在永久磁铁10与齿20A之间产生的引力以及在永久磁铁10与齿20B之间产生的引力,推力以及制动产生脉动。
即,根据永久磁铁10的位置,电磁铁部的磁路的磁导变化,推力产生脉动。
另外,在对永久磁铁10使用软磁性体的情况下,制动不会产生脉动。但是,在绕组21B流通电流的情况下,根据软磁性体的位置,电磁铁部的磁路的磁导变化,推力产生脉动。
在使永久磁铁10移动的情况下,即,在搬送检体的情况下,有时在开栓状态下搬送检体。在该情况下,若推力产生脉动,则有可能发生检体的飞溅等。因此,搬送装置1需要尽可能地减小推力的脉动。
因此,为了减小推力的脉动,在齿20A与齿20B之间设置磁耦合部23。齿20A及齿20B和磁耦合部23磁连接。此外,在实施例1中,齿20A及齿20B和磁耦合部23在构造上分体地形成。齿20A及齿20B和磁耦合部23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于是,电磁铁部A和电磁铁部B在上部(与永久磁铁10对置的侧)通过磁耦合部23磁连接,在下部(与永久磁铁10对置的侧的相反侧)通过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磁连接。
接着,对在齿20A与齿20B之间设置有磁耦合部23的情况下的推力特性的变化进行说明。
图4是说明在齿20A与齿20B之间设置有磁耦合部23的情况下的推力特性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4中,
(1)无磁耦合部23的情况是使用齿20的直径(8mm:比绕组21的内径小),在齿20A与齿20B之间未设置磁耦合部23的情况(比较例)的实验结果。
(2)有磁耦合部23(A)的情况是使用齿20的直径(8mm:比绕组21的内径小),在齿20A与齿20B之间设置有厚度(Z方向尺寸)1.0mm、宽度(Y方向尺寸)1.0mm的磁耦合部23的情况的探讨结果。
(3)有磁耦合部23(B)的情况是使用齿20的直径(14mm:比绕组21的内径大(参照图2)),在齿20A与齿20B之间设置有厚度(Z方向尺寸)0.5mm、宽度(Y方向尺寸)1.0mm的磁耦合部23的情况的实验结果。
(4)有磁耦合部23(C)的情况是使用齿20的直径(14mm:比绕组21的内径大(参照图2)),在齿20A与齿20B之间设置有厚度(Z方向尺寸)1.0mm、宽度(Y方向尺寸)1.0mm的磁耦合部23的情况的实验结果。
如图4所示,在使永久磁铁1移动的情况下,在(2)中,与比较例相比,虽然推力降低,但电磁铁部的磁路的磁导的变化变小,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
进一步地,在(3)中,与比较例相比,推力也维持大致相等,电磁铁部的磁路的磁导的变化变小,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
进一步地,在(4)中,与比较例相比,虽然推力稍微降低,但电磁铁部的磁路的磁导的变化变小,能够大幅减小推力的脉动。
此外,当磁耦合部23的截面积(YZ截面的面积)增大((3)与(4)的比较)时,作用于永久磁铁10的磁通减少,推力降低。因此,磁耦合部23的截面积优选设为0.5mm2以上且1.0mm2以下。由此,能够不会使推力大幅降低而减小推力的脉动。
另外,在齿20的厚度和磁耦合部23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磁耦合部23的宽度优选为齿20的直径的1/10~1/15。由此,能够抑制推力的降低,并且减小推力的脉动。
另外,通过增大齿20的直径,能够抑制推力的降低。于是,通过将磁耦合部23设置于电磁铁部的上部(与永久磁铁10对置的侧),能够增大齿20的直径。由此,能够增大推力,并且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
进一步地,通过在电磁铁部的下部(与永久磁铁10相对的侧的相反侧)连接有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能够与磁耦合部23一起构成齿20A、磁耦合部23、齿20B、芯22B、接合部24B、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接合部24A、芯22A、齿20A的磁路(闭合磁路)。
这样,根据实施例1,在使永久磁铁10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减小各位置的推力的变化),能够减少检体的飞溅等的发生。而且,能够使永久磁铁10向欲使永久磁铁10移动的方向以较大的推力稳定地移动。
另外,根据实施例1,为了增大推力,不需要增大芯22的截面积(XY截面的面积),也不会减少绕组21的空间。于是,将绕组21卷绕于芯22时或将卷绕有绕组21的线圈架等插入芯22时的绕组21的设置的作业性也不会变差。
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具有:电磁铁部(A)(第一电磁铁部),其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齿20A(第一齿)、与齿20A连接且由磁性体构成的芯22A(第一芯)、以及形成于芯22A的周围的绕组21A(第一绕组);以及电磁铁部B(第二电磁铁部),其与电磁铁部A相邻设置,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齿20B(第二齿)、与齿20B连接且由磁性体构成的芯22B(第二芯)、以及形成于芯22B的周围的绕组21B(第二绕组),在电磁铁部A的齿20A与电磁铁部B的齿20B之间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磁耦合部23。
这样,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1在最下部设置格子状的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在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设置第一电磁磁铁部(具有与接合部24一体形成的芯22、绕组21、齿20)和第二电磁磁铁部(具有与接合部24一体形成的芯22、绕组21、齿20)。
而且,在第一电磁铁部的齿20与第二电磁铁部的齿20之间设置磁耦合部23,在形成齿20和磁耦合部23的部件的上方设置搬送平面。永久磁铁10在搬送平面50上移动。
由此,根据实施例1,能够减小使永久磁铁10移动的推力的脉动,减小永久磁铁10的移动中的永久磁铁10的振动,实现稳定的移动。
接着,示意性地说明具有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检体分析系统的概略结构。
图18是示意性地说明具有实施例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检体分析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检体分析系统100具有:检体前处理装置200,其执行分析所需的前处理;检体分析装置300,其执行多个分析;以及搬送装置1,其设置于检体前处理装置200与检体分析装置300之间。
由此,在从检体前处理装置200向检体分析装置300搬送检体时,特别是在搬送装置1中使永久磁铁10移动时,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
实施例2
接着,对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5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
在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中,将电磁铁部排列设置5列(X方向)×5列(Y方向)的25个。即,永久磁铁10能够在如下范围内移动:在X方向上为五个齿的量以及在Y方向上为五个齿的量。另外,永久磁铁10的移动动作的原理、搬送装置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另外,就搬送装置1而言,在X方向上,在圆形形状的齿20A与圆形形状的齿20B之间具有磁耦合部23A,在Y方向上,在圆形形状的齿20B与圆形形状的齿20C之间具有磁耦合部23B。搬送装置1使永久磁铁10在X方向及Y方向的任一方向上移动。
即,搬送装置1排列设置有多个电磁铁部,且具有设置于在X方向上相邻的齿20之间的磁耦合部23A和设置于在Y方向上相邻的齿20之间的磁耦合部23B。
25个电磁铁部在各电磁铁部的下部排列设置于形成为格子状的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
这样,通过设置磁耦合部23A以及磁耦合部23B,即使在永久磁铁10向X方向以及Y方向的任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而且,各齿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通过磁耦合部23连接,因此电磁铁部的磁路的刚性提高,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另外,能够减小因流通于绕组21的电流的变化产生的脉动所引起的永久磁铁10的振动、噪音等。
图6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XZ截面)。图6表示用图5所示的虚线E将磁路切开的剖视图(XZ截面)。
在实施例2中,设置于齿20A与齿20B之间的磁耦合部23A与齿20A和齿20B形成为一体,设置于齿20B与齿20C之间的磁耦合部23B与齿20B和齿20C形成为一体。这样,在实施例2中,齿20和磁耦合部23形成为一体。
另外,在实施例2中,芯22和齿20分体地形成,芯22和接合部24一体形成。而且,接合部24通过压入而设置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
这样,通过分体地形成芯22和齿20,能够容易地组装绕组21。
接着,示意性地分解并说明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
图7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搬送装置1通过以下的制造工序来制造。
(1)设置形成为格子状的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
(2)在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以花插状(排列并直立地)设置形成为一体的接合部24和芯22。另外,在实施例2中,接合部24通过压入而设置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
(3)在设置为花插状的芯22设置绕组21。另外,在实施例2中,将绕组21卷绕于线圈架等,将卷绕有绕组21的线圈架等插入芯22。
(4)在设置有绕组21的芯22,以覆盖芯22的方式设置形成为一体的齿20和磁耦合部23。
例如,在将齿20和芯22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齿20和芯22在XZ截面中为T字形状。在T字形状的芯22设置绕组21的情况下,存在绕组21的设置的作业性恶化的情况。
因此,将芯22和齿20分体地形成,以覆盖芯22的方式设置一体形成的齿20和磁耦合部23。由此,绕组21的设置作业性不会恶化。
由此,能够如下一连串的制造工序制造搬送装置1:在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设置一体形成的接合部24和芯22,在芯22设置绕组21,在芯22设置一体形成的齿20和磁耦合部23。
另外,通过分体地形成芯22和齿20,能够容易地使齿20的直径比芯22的直径大。即,通过使齿20的直径比芯22的直径大,能够增大推力。
这样,根据实施例2,通过设置磁耦合部23,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并且,通过分体地形成芯22和齿20,能够使齿20的直径比芯22的直径大,增大推力,抑制由磁耦合部23的设置所引起的推力的降低。另外,也不会使绕组21的设置的作业性恶化。而且,通过将齿20和磁耦合部23一体地形成,能够提高形成齿20和磁耦合部23的部件的刚性。
另外,通过分体地形成芯22和齿20,例如,只要能够确保对推力特性的影响大的、齿20和磁耦合部23的制造精度,即使芯22、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的加工精度、组装精度存在一些偏差,也能够减小对推力特性的影响。
另外,通过分体地形成芯22和齿20,例如,只要能够确保齿20和磁耦合部23的位置精度,就能够缓和对推力特性的影响小的、芯22、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的加工精度、组装精度。
实施例3
接着,对实施例3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8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3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XZ截面)。另外,永久磁铁10的移动动作的原理、搬送装置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记载的搬送装置1中,芯22和齿20分体地形成,芯22和接合部24形成为一体。并且,接合部24通过压入而设置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并且,向芯22插入绕组21。
在芯22A的上部设置有齿20A,在芯22B的上部设置有齿20B,在齿20A与齿20B之间设置有磁耦合部23。另外,在实施例3中,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分体地形成。但是,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另外,优选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具有相同的厚度。
而且,在实施例3中,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被埋入永久磁铁10移动的搬送平面50。另外,搬送平面50由非磁性体(例如树脂等)形成。
例如,在将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个别地制造,且通过注射成型等形成搬送平面50时,将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埋入搬送平面50而形成。
由此,在实施例3中,通过变更埋入有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的搬送平面50,能够容易地变更推力特性。
实施例4
接着,对实施例4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9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4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XZ截面)。另外,永久磁铁10的移动动作的原理、搬送装置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记载的搬送装置1中,芯22与齿20分体地形成,芯22和接合部24形成为一体。并且,接合部24通过压入而设置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并且,向芯22插入绕组21。
在芯22A的上部设置有齿20A,在芯22B的上部设置有齿20B,在齿20A与齿20B之间设置有磁耦合部23。此外,在实施例4中,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形成为一体。但是,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也可以分体地形成。另外,优选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具有相同的厚度。
并且,在实施例4中,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设置于永久磁铁10移动的搬送平面50与芯22A及芯22B之间。即,搬送平面50设置于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的上方。另外,搬送平面50由非磁性体(例如树脂等)形成。
特别是,在实施例4中,将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一体地形成为板状。
由此,能够通过冲压等容易地形成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另外,能够提高形成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的板状部件的刚性,防止作业时的部件的变形,使部件的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将形成齿20A、齿20B以及磁耦合部23的板状的部件例如由电磁钢板等构成,在Z方向上重叠多张,能够得到所需的推力特性。另外,也能够变更在Z方向上重叠的张数,变更推力特性。
另外,根据实施例4,即使在搬送平面50磨损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更换搬送平面50。
实施例5
接着,对实施例5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10A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5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B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5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与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相比,实施例5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于芯22的上部的齿20的直径具有多种(实施例5中为两种);以及设置于齿20与齿20之间的磁耦合部23的宽度具有多种(实施例5中为两种)。
图10A所示的虚线A、虚线B、虚线C、虚线D、虚线E是永久磁铁10移动的搬送路(搬送线)。
设置于搬送路A、搬送路B的齿20E的直径比设置于搬送路C、搬送路D、搬送路E的齿20F的直径大。
另外,设置于搬送路A、搬送路B的磁耦合部23E的宽度比设置于搬送路C、搬送路D、搬送路E的磁耦合部23F的宽度窄。
这样,在一个搬送装置1中,根据搬送路的特征,变更齿20的直径、磁耦合部23的宽度。
搬送装置1的推力特性根据齿20的直径(形状)、磁耦合部23的宽度(形状)而变化。即,即使绕组21、芯22、接合部24、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相同,通过变更齿20的直径、磁耦合部23的宽度,也能够变更推力的脉动的减小效果、推力的降低的抑制效果(推力的促进效果)。另外,绕组21、芯22、接合部24、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的设计自由度也增加。
例如,能够设置推力的脉动的减小效果大的搬送路和推力的脉动的减少效果小的搬送路,能够设置推力的促进效果大的搬送路和推力的促进效果小的搬送路。
在实施例5中,搬送路C、搬送路D、搬送路E是推力的脉动的减小效果大的搬送路且推力的促进效果小的搬送路(搬送路的特征(イ)),搬送路A、搬送路B是推力的脉动的减小效果小的搬送路且推力的促进效果大的搬送路(搬送路的特征(ロ))。
即,搬送装置1排列设置多个电磁铁部,设置有多个搬送路,能够根据搬送路的特征,变更齿20的形状和/或磁耦合部23的形状。
这样,根据实施例5,能够提供在一个搬送装置1中具有搬送路的特征不同的搬送路的搬送装置1。例如,在具有搬送路的特征(イ)的搬送路中,在开栓状态下低速搬送检体,在具有搬送路的特征(ロ)的搬送路中,在闭栓状态下高速地搬送检体。
实施例6
接着,对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11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1的(a)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的(b)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1的(c)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与实施例2记载的搬送装置1相比,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以下的点不同。
(1)齿20的直径和芯22的直径相同。
(2)在搬送路中,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具有九个电磁铁部,在搬送路与搬送路之间,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具有五个电磁铁部。
(3)设置于搬送路与搬送路之间的电磁铁部隔一个地设置。
根据(1),能够从上方容易地俯瞰绕组21的状态。即,在绕组21产生绝缘不良等问题的情况下,能够目视确认,能够容易地断定产生了问题的绕组21。
而且,齿20和磁耦合部23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容易地拆卸齿20和磁耦合部23,能够容易地更换产生了问题的绕组21。
根据(2)及(3),例如在具有同时在相邻的搬送路移动的两个永久磁铁10的情况下,能够以在两个永久磁铁10之间不发生干涉的方式使各个永久磁铁10移动。特别是在一个搬送装置1中具有搬送路的特征不同的搬送路的情况下有效。
图17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添加了搬送平面5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7的(a)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添加了搬送平面5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7的(b)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7所示,在形成齿20和磁耦合部23的部件的上方设置有搬送平面50。而且,永久磁铁10在搬送平面50上移动。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相比,实施例7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使齿20的直径比芯22的直径大。
而且,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同样地,在实施例7记载的搬送装置1中,电磁铁部设置为格子状,具有5×5的搬送路(在X方向上为五个搬送路以及在Y方向上为五个搬送路)。
另外,与实施例6记载的搬送装置1同样地,在实施例7记载的搬送装置1中,设置于搬送路与搬送路之间的电磁铁部也具有:齿20;芯22,其与齿20连接;绕组21,其形成在芯22的周围;以及接合部24,其与芯22连接,且与电磁铁部固定基座30接合。
由此,例如在具有同时在相邻的搬送路移动的两个永久磁铁10的情况下,能够以在两个永久磁铁10之间不发生干涉的方式使各个永久磁铁10移动。
特别是在一个搬送装置1具有搬送路的特征不同的搬送路的情况下有效。而且,能够增大推力。
此外,搬送装置1能够使永久磁铁10在X方向、Y方向以及XY方向上移动。
实施例8
接着,对实施例8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12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8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与实施例7记载的搬送装置1相比,实施例8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齿20的形状和磁耦合部23的形状不同。
即,在实施例7中,齿20为圆形形状,磁耦合部23为直线形状,但在实施例8中,齿20为大致圆形形状,但磁耦合部23为曲线形状。
通过使磁耦合部23为曲线形状,能够使永久磁铁10移动时的电磁铁部的磁路的磁导的变化平缓,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这样,通过使磁耦合部23的形状变化,能够调整电磁铁部的磁路的磁导的变化,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
另外,特别是在实施例8中,优选芯22和齿20分体地形成。
实施例9
对实施例9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13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9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与实施例7记载的搬送装置1相比,实施例9所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齿20的形状不同。
即,在实施例7中,齿20为圆形形状,但在实施例9中,齿20为矩形形状(在实施例9中为正方形)。并且,在矩形形状的角部与磁耦合部23连接。
通过将齿20设为矩形形状,且在矩形形状的角部与磁耦合部23连接,从而在永久磁铁10为圆形形状的情况下,能够使圆形形状的永久磁铁10与矩形形状的齿20的对置面的变化量恒定(平缓)。由此,能够使电磁铁部的磁路的磁导的变化恒定(平缓),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
另外,在实施例9中使齿20的形状为矩形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多边形状。
另外,特别是在实施例9中,优选芯22和齿20分体地形成。
实施例10
接着,对实施例10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14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0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与实施例7记载的搬送装置1相比,实施例10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齿20的形状和磁耦合部23的形状不同。
即,在实施例7中,齿20为圆形形状,磁耦合部23为直线形状,但在实施例10中,齿20为大致矩形形状(在实施例10中为大致正方形),磁耦合部23为曲线形状。并且,在矩形形状的边部与磁耦合部23连接。
将齿20设为矩形形状,且在矩形形状的边部与磁耦合部23连接,由此除了永久磁铁10在X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以及永久磁铁10在Y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在永久磁铁10在XY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
在永久磁铁10在X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以及在永久磁铁10在Y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在齿20与齿20之间设置磁耦合部23,因此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
另一方面,在永久磁铁10在XY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例如,永久磁铁10从齿20G向齿20H移动的情况),与永久磁铁10在X方向、Y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例如,永久磁铁10从齿20G向齿20I移动的情况、永久磁铁10从齿20I向齿20H移动的情况)相比,永久磁铁10的移动距离大致为路径的2倍。即,在永久磁铁10在XY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与永久磁铁10在X方向、Y方向上移动的情况相比,永久磁铁10的移动距离变大,需要较大的推力。
因此,在实施例10中,使齿20为矩形形状,且以使矩形形状的角部在矩形形状的对角线上的方式设置齿20。
永久磁铁10在矩形形状的对角线上移动,由此,即使在永久磁铁10在XY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永久磁铁10和齿20对置的面积,能够减小推力的脉动。
另外,在实施例10中使齿20的形状为矩形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多边形状。
另外,特别是在实施例10中,优选芯22和齿20分体地形成。
实施例11
接着,对实施例1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15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1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与实施例7记载的搬送装置1相比,实施例11所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齿20的形状不同。
即,在实施例7中,在电磁铁部的设置位置没有使齿20的形状变化,但在实施例11中,在电磁铁部的设置位置使齿20的形状变化。
在实施例11中,具有以下六种齿20的形状。例如为(1)在X方向和Y方向两个部位与磁耦合部23连接的齿20、(2)在X方向的两个部位与磁耦合部23连接的齿20、(3)在Y方向的两个部位与磁耦合部23连接的齿20、(4)在X方向的两个部位和Y方向的一个部位与磁耦合部23连接的齿20、(5)在X方向的一个部位和Y方向的两个部位与磁耦合部23连接的齿20、(6)在X方向的两个部位和Y方向的两个部位与磁耦合部23连接的齿20。
此外,(2)和(3)是齿20设置于直线上的位置,(4)和(5)是齿20设置成T字状的位置,(6)是齿20设置成十字状的位置。
这样,能够在电磁铁部的设置位置使齿20的形状变化。由此,能够在电磁铁部的设置位置变更推力特性。
另外,特别是在实施例11中,优选芯22和齿20分体地形成。
实施例12
接着,对实施例1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图16A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B是示意性地说明实施例1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
与实施例7记载的搬送装置1相比,实施例12记载的搬送装置1的磁耦合部23的设置位置不同。
即,在实施例7中,在齿20与齿20之间且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设置有磁耦合部23,但在实施例12中,还在XY方向上设置有磁耦合部23。这样,搬送装置1具有X方向的磁耦合部23A、Y方向的磁耦合部23B以及XY方向的磁耦合部23C。
即,搬送装置1排列设置有多个电磁铁部,且具有:磁耦合部23A,其设置于在X方向上相邻的齿20之间;磁耦合部23B,其设置于在Y方向上相邻的齿20之间;以及磁耦合部23C,其设置于在XY方向上相邻的齿20之间。
通过设置XY方向的磁耦合部23C,能够减小永久磁铁10向XY方向移动时的推力的脉动。
而且,由此,能够提高形成齿20和磁耦合部23的部件的刚性。即,通过X方向的磁耦合部23A、Y方向的磁耦合部23B以及XY方向的磁耦合部23C,能够将齿20和磁耦合部23以网眼状连接。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具体说明的例子,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另外,也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另外,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追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也可以将其删除,追加其它结构的一部分,以其它结构的一部分置换。
符号说明
1—搬送装置,10—永久磁铁,20—齿,21—绕组,22—芯,23—磁耦合部,24—接合部,30—电磁铁部固定基座,50—搬送平面,100—检体分析系统,200—检体前处理装置,300—检体分析装置。

Claims (15)

1.一种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电磁铁部,其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一齿、与所述第一齿连接且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一芯、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芯的周围的第一绕组;以及
第二电磁铁部,其与所述第一电磁铁部相邻地设置,且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二齿、与所述第二齿连接且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二芯、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芯的周围的第二绕组,
在所述第一电磁铁部的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电磁铁部的所述第二齿之间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磁耦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磁铁部及所述第二电磁铁部排列设置于由磁性体构成的电磁铁部固定基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一芯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芯的下部与所述电磁铁部固定基座连接,所述第二齿与所述第二芯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芯的下部与所述电磁铁部固定基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电磁铁部在上部通过所述磁耦合部磁连接,在下部通过所述电磁铁部固定基座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二齿以及所述磁耦合部一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芯和所述第一齿分体地形成,所述第二芯和所述第二齿分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搬送平面,该搬送平面供被搬送体移动,
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二齿以及所述磁耦合部被埋入所述搬送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搬送平面,该搬送平面供被搬送体移动,
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二齿以及所述磁耦合部设置于所述搬送平面与所述第一芯以及所述第二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排列设置多个电磁铁部,设置多个搬送路,根据所述搬送路变更齿的形状和/或所述磁耦合部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排列设置多个电磁铁部,
具有设置于在X方向上相邻的齿之间的磁耦合部和设置于在Y方向上相邻的齿之间的磁耦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于在XY方向上相邻的齿之间的磁耦合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的直径比所述第一芯的直径大,所述第二齿的直径比所述第二芯的直径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的形状及所述第二齿的形状为圆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的形状及所述第二齿的形状为矩形形状。
15.一种检体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
CN202080094898.7A 2020-02-18 2020-11-10 搬送装置及具有搬送装置的检体分析系统 Active CN115023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5056A JP7304831B2 (ja) 2020-02-18 2020-02-18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を有する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JP2020-025056 2020-02-18
PCT/JP2020/041846 WO2021166338A1 (ja) 2020-02-18 2020-11-10 搬送装置及び搬送装置を有する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405A true CN115023405A (zh) 2022-09-06
CN115023405B CN115023405B (zh) 2023-07-07

Family

ID=77390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4898.7A Active CN115023405B (zh) 2020-02-18 2020-11-10 搬送装置及具有搬送装置的检体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3801B2 (zh)
EP (1) EP4108609A4 (zh)
JP (1) JP7304831B2 (zh)
CN (1) CN115023405B (zh)
WO (1) WO202116633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8884A (ja) * 2000-03-17 2001-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リニアモータ
KR20040020109A (ko) * 2002-08-29 2004-03-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자석을 이용한 부품 이송장치
JP2011199936A (ja) * 2010-03-17 2011-10-06 Hitachi Ltd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CN103095092A (zh) * 2011-10-28 2013-05-08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力机械
CN108270337A (zh) * 2016-12-31 2018-07-10 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磁阻二维面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0161A (ja) * 1985-10-23 1987-05-09 Shin Etsu Chem Co Ltd 平面モ−タ
JPH1159901A (ja) * 1997-08-11 1999-03-02 Murata Mach Ltd キャリヤー移動装置
US20040145267A1 (en) 2003-01-29 2004-07-29 Lowry Michael Jeffrey Liners for stators and rotors of electric machin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DE102004056303A1 (de) 2004-11-22 2006-06-01 Minebea Co., Ltd. Statoranrordn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tatoranordnung und Gleichstrommotor
JP5128928B2 (ja) * 2007-12-20 2013-01-23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EP2589967A1 (en) 2011-11-04 2013-05-08 Roche Diagnostics GmbH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of operation
JP5594308B2 (ja) * 2012-03-08 2014-09-24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リニアモータの電機子、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EP2806547A1 (en) * 2013-05-09 2014-11-26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ed motion system having an improved track configuration
EP2927695B1 (de) * 2014-03-31 2018-08-22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Probenverteilungssystem und Laborautomatisierungssystem
EP2988134A1 (en) * 2014-08-21 2016-02-24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Sample container carrier for a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
EP2995580A1 (en) * 2014-09-09 2016-03-16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
EP3006943B1 (en) * 2014-10-07 2020-04-22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Module for a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
EP3016116A1 (en) * 2014-11-03 2016-05-04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Printed circuit board arrangement, coil for a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
EP3095739A1 (en) * 2015-05-22 2016-11-23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Method of operating a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laboratory sampl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
DE102017105977A1 (de) * 2017-03-21 2018-09-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ynamo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reduzierten Rastmoment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8884A (ja) * 2000-03-17 2001-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リニアモータ
KR20040020109A (ko) * 2002-08-29 2004-03-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자석을 이용한 부품 이송장치
JP2011199936A (ja) * 2010-03-17 2011-10-06 Hitachi Ltd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CN103095092A (zh) * 2011-10-28 2013-05-08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力机械
CN108270337A (zh) * 2016-12-31 2018-07-10 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磁阻二维面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66338A1 (ja) 2021-08-26
EP4108609A4 (en) 2023-07-12
US11933801B2 (en) 2024-03-19
US20230138212A1 (en) 2023-05-04
CN115023405B (zh) 2023-07-07
JP7304831B2 (ja) 2023-07-07
EP4108609A1 (en) 2022-12-28
JP2021130519A (ja) 202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0543B2 (ja) 可動コイル型リニア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US10381911B2 (en) Linear motor, magnet unit, and stage device
US11772911B2 (en) Conveying device
EP2348621A1 (en) Linear actuator
CN115023405A (zh) 搬送装置及具有搬送装置的检体分析系统
CN114599596B (zh) 被输送体、容器载体以及输送装置
US8673125B2 (en) Substrate conveyer and vacuum processing apparatus
KR101665044B1 (ko) 자기 부상 모듈 및 자기 부상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리니어 모터
US72587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gnetic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JP5717439B2 (ja)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真空処理装置
EP4106161A1 (en) Double-sided linear motor
US9887611B2 (en) Linear motor
US20230333131A1 (en) Conveyance device
JP5088536B2 (ja) 可動コイル型リニア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KR100568121B1 (ko) 영구자석 전자석 복합 마그네트
CN116490781A (zh) 输送装置
WO2023228583A1 (ja) 搬送装置
US11201534B2 (en) Segmented secondary part for a linear motor
US20220135348A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vacuum apparatus, process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JP5421173B2 (ja) リニアモータ
JPS63174895A (ja) 磁気浮上式搬送マニピユレ−タ
JP2001023817A (ja) 電磁装置
CN117242352A (zh) 检体输送装置和检体分析系统以及检体输送方法
CN113474980A (zh) 输送装置和具有它的受检体分析系统、受检体前处理装置
TW201535939A (zh) 線性馬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