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9653A -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9653A
CN115019653A CN202210703533.0A CN202210703533A CN115019653A CN 115019653 A CN115019653 A CN 115019653A CN 202210703533 A CN202210703533 A CN 202210703533A CN 115019653 A CN115019653 A CN 115019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heat conduction
ben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35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35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96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9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96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支撑层远离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一侧设置散热板,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以及连接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的弯折导热部,弯折导热部的材料包括柔性材料,实现了可弯折的散热板对IC芯片进行散热,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件由于自发光、可实现柔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OLED显示器件的刷新率提高,OLED显示器件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芯片端的热量越来越高,不仅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同样会对硬件设备造成损伤。目前,通常在可折叠显示屏下方设置石墨片进行散热,但是,石墨片无法折叠,导致石墨片分散设置在可折叠显示器件的非弯折区域,IC芯片端的热量只能由局部区域的石墨片进行散热,散热面积的减少大大影响了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因此,需要解决石墨片无法弯折影响IC芯片端散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可折叠显示器件中石墨片无法弯折影响IC端散热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第一平面显示部、第二平面显示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和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之间的弯折显示部;
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
散热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所述散热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对应设置的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对应设置的第二散热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弯折导热部,所述弯折导热部的材料包括导热柔性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弯折导热部在所述支撑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弯折显示部在所述支撑层上的投影。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材料包括石墨,所述弯折导热部的材料包括碳纤维,且沿所述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上,所述弯折导热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弯折导热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导热件,所述条状导热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所述条状导热件与所述弯折显示部的弯折轴相互垂直。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弯折导热部包括嵌入所述第一散热部中的第一导热段、嵌入所述第二散热部中的第二导热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段和所述第二导热段的第三导热段,所述第三导热段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散热板之间的胶层,所述胶层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第一散热部之间的第一胶层、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的第二胶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的包覆层,且所述包覆层覆盖所述散热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包覆层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散热部的第一包覆层、覆盖所述第二散热部的第二包覆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包覆层和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第三包覆层,所述第三包覆层的材料包括柔性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柔性显示面板主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第一平面显示部、第二平面显示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和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之间的弯折显示部;
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形成支撑层;
在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形成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弯折导热部,所述弯折导热部的材料包括导热柔性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所述在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形成散热板步骤包括:
采用模压的方式制作所述散热板;
将所述散热板贴合在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支撑层远离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一侧设置散热板,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以及连接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的弯折导热部,弯折导热部的材料包括柔性材料,实现了可弯折的散热板对IC芯片进行散热,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散热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参阅图2-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一侧的支撑层2、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层2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一侧的散热板3;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包括第一平面显示部11、第二平面显示部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12之间的弯折显示部13;所述散热板3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11对应设置的第一散热部31、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12对应设置的第二散热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弯折导热部33,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材料包括导热柔性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OLED显示器件由于自发光、可实现柔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OLED显示器件的刷新率提高,OLED显示器件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尤其是IC芯片端的热量越来越高,不仅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同样会对硬件设备造成损伤。参阅图1,目前,通常在可折叠显示屏下方设置石墨片10进行散热,但是,所述石墨片10无法折叠,导致所述石墨片10分散设置在可折叠显示器件的非弯折区域,IC芯片端的热量只能由局部区域的所述石墨片10进行散热,散热面积的减少大大影响了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因此,需要解决石墨片无法弯折影响IC芯片端散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支撑层2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一侧设置所述散热板3,所述散热板3包括所述第一散热部31、所述第二散热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所述弯折导热部33,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材料包括柔性材料,实现了可弯折的所述散热板3对IC芯片101进行散热,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发光面为正面,与正面相对的另一侧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背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采用芯片集成在柔性衬底上(Chipon Plastic,COP)封装工艺,IC芯片101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背面,且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11覆盖所述IC芯片101,或者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12覆盖所述IC芯片101;所述弯折显示部13包括一弯折轴,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11或者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12绕所述弯折轴转动,实现所述显示模组的可折叠特性,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11绕所述弯折轴旋转180°,即所述显示模组折叠时,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11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12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完全重合;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之间的缓冲层,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还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功能层以及彩膜基板;所述散热板3的尺寸大小根据所述显示模组的需求可作适应性的调整,在此不作特别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支撑层2包括与所述弯折显示部13相对应设置的弯折支撑部,所述弯折支撑部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所述弯折导热部33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弯折显示部13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散热板3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11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散热部31、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12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散热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所述弯折导热部33,所述弯折导热部33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弯折显示部13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即所述第一散热部31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与所述弯折显示部13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完全不重合,所述第二散热部32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与所述弯折显示部13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完全不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图4,所述第一散热部31与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材料包括石墨,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材料包括碳纤维,且沿所述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上,所述弯折导热部33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3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散热板3包括所述第一散热部31、所述第二散热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所述弯折导热部33,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材料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材料均包括所述石墨,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材料包括所述碳纤维,可弯折的所述弯折导热部33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以使得所述散热板3具有可弯折特性,实现整块所述散热板3对所述显示模组中的IC芯片101进行散热,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同时,所述碳纤维沿所述纤维方向的导热性能最为优良,因此,沿所述纤维方向上,所述弯折导热部33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32,可将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所述第二散热部32,或者,将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所述第一散热部31,进一步提高散热速度,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弯折轴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180°,但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弯折轴之间的夹角不包括0°和180°,即所述纤维方向不与所述弯折轴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图4,所述弯折导热部3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导热件331,所述条状导热件33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32,所述条状导热件331与所述弯折显示部13的所述弯折轴相互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材料包括碳纤维,所述弯折导热部3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条状导热件331,所述条状导热件331与所述弯折显示部13的所述弯折轴相互垂直,所述条状导热件331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碳纤维的所述纤维方向,即所述碳纤维的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弯折显示部13的所述弯折轴互相垂直,沿所述纤维方向,所述条状导热件33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32,所述第一散热部31通过最短的路径向所述第二散热部32传递热量,或者所述第二散热部32通过最短的路径向所述第一散热部31传递热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具体的,所述碳纤维的原料为碳纤维丝,碳钎维丝的直径为7μm,所述条状导热件331可以是条状的碳纤维丝。
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状导热件331垂直于所述纤维方向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椭圆形、矩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厚度为30μm~70μm,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厚度为30μm~70μm,当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厚度低于30μm,所述散热板3不能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当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厚度高于70μm,增加了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不利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薄化设计,所述第二散热部32同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条状导热件331与所述弯折显示部13的所述弯折轴相互垂直是指所述条状导热件3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弯折轴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即所述纤维方向与所述弯折轴的夹角为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和图5,所述弯折导热部33包括嵌入所述第一散热部31中的第一导热段3301、嵌入所述第二散热部32中的第二导热段33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段3301和所述第二导热段3302的第三导热段3303,所述第三导热段3303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3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弯折导热部33包括嵌入所述第一散热部31中的所述第一导热段3301、嵌入所述第二散热部32中的所述第二导热段33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段3301和所述第二导热段3302的所述第三导热段3303,即所述弯折导热部33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散热部31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部分重合,所述弯折导热部33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散热部32在所述支撑层2上的投影部分重合,保证所述弯折导热部33与所述第一散热部31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及与所述第二散热部32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所述弯折导热部33与所述第一散热部31之间的牢固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二散热部32之间的牢固连接,并且,沿所述支撑层2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厚度,且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厚度,即所述第一导热段3301嵌入所述第一散热部31中,所述第二导热段3302嵌入所述第二散热部32中,即所述第一散热部31包围所述第一导热段3301,所述第二散热部32包围所述第二导热段3302,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弯折导热部33与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接触面积、以及与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接触面积,避免所述显示模组弯折过程中所述弯折显示部13与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脱落、以及所述弯折显示部13与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散热板3之间的胶层4,所述胶层4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第一散热部31之间的第一胶层41、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之间的第二胶层42。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散热板3之间的所述胶层4包括所述第一胶层41和所述第二胶层42,所述第一胶层41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第一散热部31之间,所述第二胶层42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之间,所述胶层4不设置在所述弯折导热部33与所述支撑层2之间,避免所述显示模组在折叠过程中所述胶层4受弯折应力发生层间的滑移和脱落。
可选的,所述胶层4包括压敏胶,所述胶层4也包括一些导热颗粒,且所述导热颗粒不影响所述压敏胶的胶粘性能,有利于进一步将IC芯片101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所述散热板3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3,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散热板3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一侧的包覆层5,且所述包覆层5覆盖所述散热板3。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散热板3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一侧的所述包覆层5,所述包覆层5覆盖所述散热板3远离所述支撑层2的一侧、以及所述散热板3位于所述支撑层2与所述散热板3之间的四个边侧,即所述散热板3一表面与所述支撑层2接触,所述散热板3另外五个表面被所述包覆层5覆盖,所述散热板3位于所述包覆层5和所述支撑层2所围合而成的密闭空间内,避免部分所述散热板3脱落、落入所述显示模组内部,造成所述显示模组的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3,所述包覆层5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第一包覆层51、覆盖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第二包覆层5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包覆层51和所述第二包覆层52的第三包覆层53,所述第三包覆层53的材料包括柔性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包覆层5包括所述第一包覆层51、所述第二包覆层52和所述第三包覆层53,所述第一包覆层51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散热板3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包覆层51覆盖所述第一散热部31远离所述支撑层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散热部31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第一散热部31之间的四个边侧,所述第二包覆层52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散热板3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包覆层52覆盖所述第二散热部32远离所述支撑层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散热部32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之间的四个边侧,所述第三包覆层53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散热板3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包覆层53覆盖所述弯折导热部33远离所述支撑层2的一侧、以及所述弯折导热部33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弯折导热部33之间的两个边侧,所述第三包覆层53包括柔性材料,实现所述包覆层5的可折叠性,避免所述显示模组折叠过程中所述包覆层5产生层间滑移和脱落;具体的,所述第三包覆层53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第一包覆层51的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三包覆层53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第二包覆层52的弹性模量,所述第三包覆层53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当然,所述包覆层5也可以采用一道工序制作,即所述第一包覆层51、所述第二包覆层52和所述第三包覆层53的材料均相同,所述包覆层5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包覆层5的厚度为10μm。
参阅图3和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采用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提供一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包括第一平面显示部11、第二平面显示部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11和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12之间的弯折显示部13;
S20: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一侧形成支撑层2;
S30:在所述支撑层2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一侧形成散热板3,所述散热板3包括第一散热部31、第二散热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弯折导热部33,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材料包括导热柔性材料。
具体的,所述散热板3包括所述第一散热部31、所述第二散热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所述弯折导热部33,所述第一散热部31与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散热部31的材料包括石墨,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材料包括碳纤维,所述弯折导热部3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导热件331,沿所述碳纤维的纤维方向,所述条状导热件33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3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6,所述在所述支撑层2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一侧形成散热板3步骤包括:
采用模压的方式制作所述散热板3;
具体地,参阅图4-图6,将碳纤维丝铺展在制样模具中,沿所述碳纤维丝的所述纤维方向,石墨放置所述碳纤维丝的两端,加入少量粘结剂,通过液压机进行模压,从而将所述碳纤维丝和所述石墨压制成所述散热板3。
将所述散热板3贴合在所述支撑层2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一侧。
具体地,参阅图3,通过胶层4将所述散热板3贴合在所述支撑层2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的一侧,所述胶层4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第一散热部31之间的第一胶层41、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层2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之间的第二胶层42,所述胶层4包括压敏胶。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所述支撑层2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一侧设置所述散热板3,所述散热板3包括所述第一散热部31、所述第二散热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31和所述第二散热部32的所述弯折导热部33,所述弯折导热部33的材料包括柔性材料,实现可弯折的所述散热板3对IC芯片101进行散热,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第一平面显示部、第二平面显示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和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之间的弯折显示部;
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
散热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所述散热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对应设置的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对应设置的第二散热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弯折导热部,所述弯折导热部的材料包括导热柔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导热部在所述支撑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弯折显示部在所述支撑层上的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材料包括石墨,所述弯折导热部的材料包括碳纤维,且沿所述碳纤维的纤维方向上,所述弯折导热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导热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导热件,所述条状导热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所述条状导热件与所述弯折显示部的弯折轴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导热部包括嵌入所述第一散热部中的第一导热段、嵌入所述第二散热部中的第二导热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段和所述第二导热段的第三导热段,所述第三导热段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散热板之间的胶层,所述胶层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第一散热部之间的第一胶层、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的第二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的包覆层,且所述包覆层覆盖所述散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散热部的第一包覆层、覆盖所述第二散热部的第二包覆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包覆层和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第三包覆层,所述第三包覆层的材料包括柔性材料。
9.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柔性显示面板主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第一平面显示部、第二平面显示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显示部和所述第二平面显示部之间的弯折显示部;
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形成支撑层;
在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形成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弯折导热部,所述弯折导热部的材料包括导热柔性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形成散热板步骤包括:
采用模压的方式制作所述散热板;
将所述散热板贴合在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
CN202210703533.0A 2022-06-21 2022-06-21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50196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3533.0A CN115019653A (zh) 2022-06-21 2022-06-21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3533.0A CN115019653A (zh) 2022-06-21 2022-06-21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9653A true CN115019653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76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3533.0A Pending CN115019653A (zh) 2022-06-21 2022-06-21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965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5795A (zh) * 2017-06-07 2017-09-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面板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9637385A (zh) * 2019-01-28 2019-04-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951681A (zh) * 2020-08-21 2020-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CN113870714A (zh) * 2021-09-29 2021-12-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背板及显示终端
CN215679893U (zh) * 2021-02-18 2022-0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15683045U (zh) * 2021-07-21 2022-0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膜及可折叠显示设备
WO2022033481A1 (zh) * 2020-08-14 2022-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散热部件及其安装方法、可折叠终端
CN114333597A (zh) * 2022-01-07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414615U (zh) * 2021-11-18 2022-04-29 江苏宝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屏的导热膜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5795A (zh) * 2017-06-07 2017-09-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面板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9637385A (zh) * 2019-01-28 2019-04-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033481A1 (zh) * 2020-08-14 2022-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散热部件及其安装方法、可折叠终端
CN111951681A (zh) * 2020-08-21 2020-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CN215679893U (zh) * 2021-02-18 2022-0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15683045U (zh) * 2021-07-21 2022-0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膜及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3870714A (zh) * 2021-09-29 2021-12-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背板及显示终端
CN216414615U (zh) * 2021-11-18 2022-04-29 江苏宝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屏的导热膜
CN114333597A (zh) * 2022-01-07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2563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725514B (zh) 柔性显示装置
US20040124772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US11917859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765857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CN114067673A (zh) 显示装置
CN21241364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I324669B (en) Light modules
CN11343653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392734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868851A (zh) 一种摄像机散热装置
CN214279961U (zh) 显示装置及其散热结构
US10980111B2 (en)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078946A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01965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209912866U (zh) 复合导热垫片及散热组件、散热装置
JP5165655B2 (ja) 紙シートの放熱器
CN114420865B (zh) 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US8581156B2 (en) Apparatus with heating part
CN218804393U (zh) 柔性高导热薄膜的贴装结构
CN114364170A (zh) 散热膜及显示装置
CN215301082U (zh) 一种壳体、电子设备
KR101171984B1 (ko) 플렉서블 led 모듈
CN209914176U (zh) 印制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KR102634412B1 (ko) 디스플레이 광원용 단열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단열 광원모듈, 단열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