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9547A - 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09547A CN115009547A CN202210740891.9A CN202210740891A CN115009547A CN 115009547 A CN115009547 A CN 115009547A CN 202210740891 A CN202210740891 A CN 202210740891A CN 115009547 A CN115009547 A CN 1150095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landing
- soft
- buffering
- det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99 hair surfa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2—Parts of, 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in or to, 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62—Systems for re-entry into the earth's atmosphere; Retarding or landing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属于深空探测软着陆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探测器无法实现快速着陆而不反弹的问题。本发明中的三条缓冲着陆腿周向设置在探测器外壳上,每根缓冲着陆腿的顶端与探测器外壳通过固定支座铰连接,缓冲着陆腿的底端与足垫铰连接;一级软缓冲机构和二级软缓冲机构分别固装在缓冲筒内,一级软缓冲机构为粘扣的形式,一级软缓冲机构包括固定部与黏贴部,固定部沿着缓冲筒的轴线方向固装在缓冲筒的内壁上,黏贴部粘贴在固定部上,缓冲杆的顶端伸入到缓冲筒内,并与黏贴部的背面呈滚动连接,黏贴部远离二级软缓冲机构的一端通过绳体连接在缓冲杆上。本发明主要用于实现探测器的快速着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空探测软着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着陆缓冲装置是着陆器实现月球或其他星体探测器软着陆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软着陆探测任务的成败。为实现探测器在地外小行星表面成功着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着陆器在地外小行星表面着陆冲击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能量,保证其在弱引力真空环境下快速减速且最终在小行星表面不发生反弹;现有的着陆器设计一般都采用弹性元件进行吸能,但是由于弹性元件本身的特性,其存在反弹的现象,而且在设计过程中,无法实现梯度变阻尼的效果,尚无能够实现小行星表面真正意义着陆的缓冲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探测器无法实现快速着陆而不反弹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包括三个足垫和三条缓冲着陆腿,所述的三条缓冲着陆腿周向均匀设置在探测器外壳上,每根缓冲着陆腿的顶端与探测器外壳通过固定支座铰连接,缓冲着陆腿的底端与足垫铰连接;
所述的缓冲着陆腿包括缓冲杆、缓冲筒、一级软缓冲机构和二级软缓冲机构,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和二级软缓冲机构分别固装在缓冲筒内,二级软缓冲机构设置在缓冲筒靠近探测器的一端,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为粘扣的形式,一级软缓冲机构包括固定部与黏贴部,所述的固定部沿着缓冲筒的轴线方向固装在缓冲筒的内壁上,黏贴部粘贴在固定部上,所述的缓冲杆的顶端伸入到缓冲筒内,并与黏贴部的背面呈滚动连接,所述的黏贴部远离二级软缓冲机构的一端通过绳体连接在缓冲杆上,所述的缓冲杆的底端与足垫通过万向球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部为筒状结构,固定部外壁固定在缓冲筒的内壁上,所述的黏贴部为带状结构,多根黏贴部周向均匀黏贴在固定部上,黏贴部的长度方向与缓冲筒的轴线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为魔术贴,所述的固定部为带有勾面的魔术贴,所述的黏贴部为带有毛面的魔术贴。
进一步的,在带有勾面的魔术贴的表面上沿着缓冲杆的移动方向梯度设计抓钩密度,在带有毛面的魔术贴的表面上沿着缓冲杆的移动方向梯度设计软毛的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和二级软缓冲机构之间还设置有间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二级软缓冲机构为蜂窝铝。
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杆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周向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一个压实滚轮,压实滚轮紧压在黏贴部的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实滚轮的圆周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软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的着陆缓冲装置还包括三组侧支撑机构,每个缓冲着陆腿上安装有一组侧支撑机构,用于防止探测器着陆过程发生侧向倾覆。
进一步的,每组侧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臂,每根支撑臂的一端通过固定座铰接在探测器的壳体上,两根支撑臂与探测器壳体的铰接点分别处于缓冲着陆腿与探测器壳体铰接点下方的两侧,每根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在缓冲筒的外壁上,两根支撑臂与缓冲筒外壁的铰接点分别处于缓冲筒相对的两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采用魔术贴作为一级软缓冲机构,具有可重复利用的特性;
2、本发明中的缓冲杆的顶端采用压实滚轮与黏贴部的背面采用滚动连接,并且对黏贴部的背面压紧,可增大魔术贴中的毛面魔术贴与勾面魔术贴的接触紧实度,提高缓冲吸能效果;
3、本发明中的魔术贴的毛面与勾面可沿着缓冲杆的移动方向进行梯度设计,实现一级软缓冲机构的梯度变阻尼力效果,一级软缓冲机构的缓冲能力和缓冲效果具有可设计性;
4、本发明中的一级软缓冲机构和二级软缓冲机构不会产生回复力,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的冲击能量完全被一级软缓冲机构和二级软缓冲机构耗散,有效防止探测器的回弹,达到了探测器稳定着陆的效果;
5、本发明结构样式简单,具有质量较轻、环境适应性强和安全可靠的特性;
6、本发明采用二级软缓冲机构作为应急缓冲,在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出现失控超速时起保护作用,提高着陆器的耐冲击速度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探测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缓冲着陆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实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足垫;2、三条缓冲着陆腿;3、支撑臂;4、缓冲腿帽;5、缓冲杆;6、缓冲筒;7、一级软缓冲机构;8、二级软缓冲机构;9、间隔板;10、固定部;11、黏贴部;12压实滚轮;12-1软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包括三个足垫1和三条缓冲着陆腿2,所述的三条缓冲着陆腿2周向均匀设置在探测器外壳上,每根缓冲着陆腿2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20度,每根缓冲着陆腿2的顶端安装有一个缓冲腿帽4,缓冲腿帽4的竖截面为半椭圆形,缓冲腿帽4的顶端与探测器外壳通过固定支座铰连接,即固定支座固装在探测器外壳上,缓冲腿帽4和固定支座上均设置有铰接部,缓冲腿帽4通过其顶端的铰接部与固定支座上的铰接部通过较粗的销钉进行连接,缓冲着陆腿2的底端与足垫1铰连接,所述的足垫1的下表面贴有橡胶垫片;
所述的缓冲着陆腿2包括缓冲杆5、缓冲筒6、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沿着缓冲筒6的轴线方向依次固装在缓冲筒6内,二级软缓冲机构11设置在缓冲筒6靠近探测器的一端,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主要承担着陆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和缓冲作用,二级软缓冲机构主要起到备份的缓冲、吸能作用。
如图2所示,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为粘扣的形式,一级软缓冲机构包括固定部10与黏贴部11,所述的固定部10沿着缓冲筒6的轴线方向固装在缓冲筒6的内壁上,黏贴部11粘贴在固定部10上,所述的缓冲杆5的外径小于缓冲筒6的内径,缓冲杆5的顶端伸入到缓冲筒6内,并与黏贴部11的背面呈滚动连接,其中,缓冲杆5的轴线与缓冲筒6的轴线重合,所述的黏贴部11远离二级软缓冲机构的一端通过多根绳体连接在缓冲杆5靠近顶部的外侧面上,所述的缓冲筒6的顶端与缓冲腿帽4的底端固连,所述的缓冲杆5的底端与足垫1通过万向球铰连接。
在探测器与小行星接触前,着陆缓冲装置始终保持如图1中的初始展开状态,在探测器接触目标小行星表面瞬间,冲击载荷通过足垫1传递给缓冲着陆腿2,缓冲着陆腿2中的缓冲杆5沿着缓冲筒6的内腔向靠近探测主体方向运动,缓冲杆5在运动的同时拉动与其固定的黏贴部11,使黏贴部11从固定部10上分离开,由于固定部10和黏贴部11之间存在相互粘连作用,二者分离过程产生阻尼力,将冲击动能耗散,实现一级缓冲吸能,由于本发明采用粘连分离来吸收能量,在缓冲杆5运动到一定的位置时,缓冲杆并不会往回运动,因此可以实现探测器的平稳和无反弹的软着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固定部10为筒状结构,固定部10外壁固定在缓冲筒6的内壁上,所述的黏贴部11为带状结构,多根黏贴部11周向均匀黏贴在固定部10上,黏贴部11的长度方向与缓冲筒6的轴线方向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为魔术贴,魔术贴为尼龙材质;所述的固定部9为带有勾面的魔术贴,所述的黏贴部10为带有毛面的魔术贴,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魔术贴的形式,一方面成本低,另一方面可以重复利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在带有勾面的魔术贴的表面上沿着缓冲杆5的移动方向梯度设计抓钩密度,在带有毛面的魔术贴的表面上沿着缓冲杆5的移动方向梯度设计软毛的密度,可以达到一级软缓冲机构梯度变阻尼力的效果,一级软缓冲机构的缓冲能力和缓冲效果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之间还设置有间隔板9;
本实施方式中,间隔板9将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分隔开,由于缓冲杆5的顶端横截面积相比于间隔板9的横截面面积小,当需要启动二级软缓冲机构时,可以增加缓冲杆5与二级软缓冲机构的接触面接,提高二级缓冲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二级软缓冲机构为可压溃的蜂窝铝。一般小行星表面无大气层可以提供气动阻力减速,二级缓冲可以在一级缓冲未能达到理想的缓冲效果的情况下为着陆器安全着陆提供保障,采用蜂窝铝作为二级缓冲的主要原因是蜂窝铝是着陆探测器应用最多的缓冲方式,技术更为成熟,结构相对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缓冲杆5的顶端端头部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周向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一个压实滚轮12,所述的压实滚轮12紧压在带有毛面的魔术贴即黏贴部11的背面。在探测器接触目标小行星表面瞬间,冲击载荷通过足垫1传递给缓冲着陆腿2,缓冲着陆腿2中的缓冲杆5沿着缓冲筒6的内腔向靠近探测主体方向运动,缓冲杆5带动其前端的压实滚轮12对前进方向的黏贴部11进行压实,使后续固定部10和黏贴部11的分离产生更大的阻尼力,进而消耗更多的动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所述的压实滚轮12的圆周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软凸起12-1。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软凸起12-1增加压实滚轮12与黏贴部11之间的压紧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着陆缓冲装置还包括三组侧支撑机构,每个缓冲着陆腿2上安装有一组侧支撑机构,用于防止探测器着陆过程发生侧向倾覆,当缓冲着陆腿2在着陆缓冲过程中发生侧向滑移时,侧支撑机构可确保探测器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每组侧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臂3,每根支撑臂3的一端通过固定座铰接在探测器的壳体上,两根支撑臂3与探测器壳体的铰接点分别处于缓冲着陆腿2与探测器壳体的铰接点的下方的两侧,每根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在缓冲筒6的外壁靠近底端的位置,两根支撑臂3与缓冲筒6外壁的铰接点分别处于缓冲筒6相对的两侧。
每个缓冲着陆腿2上的两根支撑臂3对缓冲着陆腿2起到支撑和角度调节的作用,在探测器与小行星接触前,缓冲着陆腿2始终保持如图1中的初始展开状态,此时缓冲着陆腿2受弱引力作用,与探测器壳体的外壁之间达到最小伸展角,当在探测器接触目标小行星表面瞬间,冲击载荷通过足垫1传递给缓冲着陆腿2,三个缓冲着陆腿2呈现向外张开的状态,直至缓冲着陆腿2与探测器壳体的外壁之间达到最大伸展角,在此过程中缓冲着陆腿2的长度逐渐减小,使得探测器的整体重心向下移,故而增加了探测器着陆的稳定性;
如果探测器在着陆过程发生侧移,沿着探测器发生侧移的方向,处于前端的两个缓冲着陆腿2受到的冲击载荷要大于后端的缓冲着陆腿2所受的冲击载荷,同时前端的两个缓冲着陆腿2还要受到移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所以前端的两个缓冲着陆腿2与探测器壳体的外壁之间的伸展角会小于后端的缓冲着陆腿2与探测器壳体的外壁之间的伸展角,但是由于缓冲着陆腿2在两根支撑臂3支撑的情况下,缓冲着陆腿2与探测器壳体的外壁之间的伸展角即使达到最小伸展角,缓冲着陆腿2也是处于展开的状态,因此探测器不会发生倾覆,探测器仍然比较稳定。
本发明的整个工作过程:
在探测器接触目标小行星表面瞬间,冲击载荷通过足垫1传递给缓冲着陆腿2,三个缓冲着陆腿2呈现向外张开的状态,缓冲着陆腿2中的缓冲杆5沿着缓冲筒6的内腔向靠近探测主体方向运动,缓冲杆5在运动的同时拉动与其固定的黏贴部11,使黏贴部11从固定部10上分离开,由于固定部10和黏贴部11之间存在相互粘连作用,二者分离过程产生阻尼力,将冲击动能耗散,实现一级缓冲吸能,直至缓冲杆上冲击动能全部消耗掉,缓冲杆5停止移动,在此过程中,缓冲着陆腿2的长度逐渐减小,使得探测器的整体重心向下移,故而增加了探测器着陆的稳定性;如若探测器失控超速,在突破一级软缓冲机构7后仍可由二级软缓冲机构8进行缓冲,缓冲杆5的顶端挤压间隔板9和蜂窝铝,利用蜂窝铝的压溃塑性变形继续吸收缓冲杆5剩余的动能,保障探测器不被破坏。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足垫(1)和三条缓冲着陆腿(2),所述的三条缓冲着陆腿(2)周向均匀设置在探测器外壳上,每根缓冲着陆腿(2)的顶端与探测器外壳通过固定支座铰连接,缓冲着陆腿(2)的底端与足垫(1)铰连接;
所述的缓冲着陆腿(2)包括缓冲杆(5)、缓冲筒(6)、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分别固装在缓冲筒(6)内,二级软缓冲机构(8)设置在缓冲筒(6)靠近探测器的一端,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为粘扣的形式,一级软缓冲机构(7)包括固定部(10)与黏贴部(11),所述的固定部(10)沿着缓冲筒(6)的轴线方向固装在缓冲筒(6)的内壁上,黏贴部(11)粘贴在固定部(10)上,所述的缓冲杆(5)的顶端伸入到缓冲筒(6)内,并与黏贴部(11)的背面呈滚动连接,所述的黏贴部(11)远离二级软缓冲机构(8)的一端通过绳体连接在缓冲杆(5)上,所述的缓冲杆(5)的底端与足垫(1)通过万向球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10)为筒状结构,固定部(10)外壁固定在缓冲筒(6)的内壁上,所述的黏贴部(11)为带状结构,多根黏贴部(11)周向均匀黏贴在固定部(10)上,黏贴部(11)的长度方向与缓冲筒(6)的轴线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为魔术贴,所述的固定部(10)为带有勾面的魔术贴,所述的黏贴部(11)为带有毛面的魔术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带有勾面的魔术贴的表面上沿着缓冲杆(5)的移动方向梯度设计抓钩密度,在带有毛面的魔术贴的表面上沿着缓冲杆(5)的移动方向梯度设计软毛的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之间还设置有间隔板(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软缓冲机构(8)为蜂窝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杆(5)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周向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一个压实滚轮(12),压实滚轮(12)紧压在黏贴部(11)的背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实滚轮(12)的圆周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软凸起(1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着陆缓冲装置还包括三组侧支撑机构,每个缓冲着陆腿(2)上安装有一组侧支撑机构,用于防止探测器着陆过程发生侧向倾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侧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臂(3),每根支撑臂(3)的一端通过固定座铰接在探测器的壳体上,两根支撑臂(3)与探测器壳体的铰接点分别处于缓冲着陆腿(2)与探测器壳体铰接点下方的两侧,每根支撑臂(3)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在缓冲筒(6)的外壁上,两根支撑臂(3)与缓冲筒(6)外壁的铰接点分别处于缓冲筒相对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40891.9A CN115009547B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40891.9A CN115009547B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09547A true CN115009547A (zh) | 2022-09-06 |
CN115009547B CN115009547B (zh) | 2024-08-06 |
Family
ID=8307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40891.9A Active CN115009547B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0954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05423A (zh) * | 2023-05-11 | 2023-08-18 | 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火箭垂直回收的着陆腿结构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84953A (en) * | 1959-08-12 | 1961-12-20 | Gen Motors Corp | Energy absorber |
US3181821A (en) * | 1964-06-04 | 1965-05-04 | James E Webb | Space craft soft landing system |
DE9311163U1 (de) * | 1993-01-29 | 1993-11-11 | Skoda Engineering, Pilsen/Plzen | Dämpfungselement |
GB2324847A (en) * | 1997-01-22 | 1998-11-04 | Monir Habib Saeed |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
CN103350758A (zh) * | 2013-06-24 | 2013-10-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可调姿月球软着陆器 |
-
2022
- 2022-06-27 CN CN202210740891.9A patent/CN1150095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84953A (en) * | 1959-08-12 | 1961-12-20 | Gen Motors Corp | Energy absorber |
US3181821A (en) * | 1964-06-04 | 1965-05-04 | James E Webb | Space craft soft landing system |
DE9311163U1 (de) * | 1993-01-29 | 1993-11-11 | Skoda Engineering, Pilsen/Plzen | Dämpfungselement |
GB2324847A (en) * | 1997-01-22 | 1998-11-04 | Monir Habib Saeed |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
CN103350758A (zh) * | 2013-06-24 | 2013-10-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可调姿月球软着陆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朱汪;杨建中;: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机构着陆腿模型与仿真分析", 宇航学报, no. 06, 30 November 2008 (2008-11-30) * |
田浩;白争锋;赵阳;: "月球软着陆器动力学建模研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no. 06, 25 December 2009 (2009-12-25)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05423A (zh) * | 2023-05-11 | 2023-08-18 | 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火箭垂直回收的着陆腿结构 |
CN116605423B (zh) * | 2023-05-11 | 2024-03-22 | 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火箭垂直回收的着陆腿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09547B (zh) | 2024-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009547A (zh) | 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 | |
RU2526318C2 (ru) | Упор для тележки шасси | |
JP2002160568A (ja) | 乗り物用座席 | |
US8146988B2 (en) | Resettable seat with energy absorber | |
KR20130017975A (ko) | 모터사이클의 스탠딩 휠 장치 | |
CN205745078U (zh) | 一种汽车及其减震器 | |
CN117128817A (zh) | 一种垂直回收运载火箭挂索机构 | |
CN115095630A (zh) | 一种基于机械式弹簧扩径-蜂窝铝的柔性附着缓冲装置 | |
CN111661202B (zh) | 一种急刹防摔车梯 | |
CN110861789B (zh) | 一种小行星着陆器的着陆支撑机构 | |
CN208678245U (zh) | 一种可调行程的充气式弹跳杆 | |
JP7027262B2 (ja) | 着陸装置機構及び航空機用着陸装置を伸張する方法 | |
CN112977894B (zh) | 一种航天器缓冲装置 | |
CN210822580U (zh) | 三轮滑板车 | |
JP2784574B2 (ja) | 航空機用緩衝装置 | |
US3544043A (en) | Aircraft landing gear | |
CN217683022U (zh) | 一种复合膨胀管式缓冲着陆装置 | |
CN102745225A (zh) | 安全转向管柱结构 | |
CN217732384U (zh) | 一种高安全性电梯 | |
CN114701664B (zh) | 一种可变形可回收式顶推式箭机组合体空中发射系统 | |
JP2784573B2 (ja) | 航空機用緩衝装置 | |
CN115289171A (zh) | 一种复合膨胀管式缓冲着陆装置 | |
JP4115783B2 (ja) | 回転翼航空機の降着装置 | |
CN118205377B (zh) | 一种能够对新能源电池进行抗冲击保护的装置 | |
CN221585641U (zh) | 折叠器和滑板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