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7704B - 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7704B
CN115007704B CN202210953670.XA CN202210953670A CN115007704B CN 115007704 B CN115007704 B CN 115007704B CN 202210953670 A CN202210953670 A CN 202210953670A CN 115007704 B CN115007704 B CN 115007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late
infrared
rod
telescop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36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7704A (zh
Inventor
潘清政
周洁
王进
汤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nt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Li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lant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Li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nt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Li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lant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Li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36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7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7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7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7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7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7/00Forming single grooves in sheet metal or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1D17/02Forming single grooves in sheet metal or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by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3Positio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冲压头,所述冲压头上安装有压力杆,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安装有底托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安装有总控箱,所述底托架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底托架上安装有模具托板,所述模具托板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一组第一固定块与一组第二固定块,电机带动模具托板顺时针转动180度,使板材的另一半对准上模板下方,在旋转过程中滑块与第七伸缩杆的下表面均贴合并下压在板材上表面的四周,实现自动换边的同时,稳定固定的板材的效果,防止模具托板在转动时将板材甩离原位置该装置解决了当前改变压模位置时对位不精准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换热板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板片是板式换热器最为核心的部件,它是传热元件。换热板片为压制有波纹、密封槽等多种凹槽的金属薄板,波纹可以强化传热,而且可以增加薄板的和刚性,从而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没有板片板式换热器便无法进行热交换,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通用换热设备,以其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集中供热、电力、矿山、冶金、石油、换热器、医药、船舶、经纺、造纸、食品、核工业、海洋开发及热电连产热回收等工业部门,可满足各类介质的冷却、加热、冷凝、浓缩、消毒和不锈钢等工艺的需求。
板式换热器的尺寸大小不一,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换热板片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多采用中型冲压机,根据不同尺寸的换热板片,冲压的方式可分为一体式冲压与分区冲压,在压制较大的换热板片时,采用一体式冲压的话会造成压模周边受力不均,为了达到冲压的均匀度,需使用分区冲压,现有技术中工人将换热板片一侧放置在底托架上,等冲压结束后,再由工人将一侧冲压好的换热板片拉出底托架、对其进行旋转,然后将换热板片的另一侧推入承托台上进行冲压,但板片较大需要数名工人同时旋转浪费人力,同时人工放置极易造成放置位置不准确,使冲压的凹槽位置不精准,导致成品的合格率低,因此现提出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实现自动转换位置,同时在转换位置时增加换热板片在承托台上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冲压头,所述冲压头上安装有压力杆,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安装有底托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安装有总控箱,所述底托架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底托架上安装有模具托板。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模具托板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一组第一固定块与一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安装有至少一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安装有至少一组第七伸缩杆。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一组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冲压头上安装有一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一组第二红外发射器,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与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的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底托架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电机滑动连接于第二滑道内表面,所述第二滑道内壁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底托架的上方开设有第一滑道。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开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块开设有至少一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均安装有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与第二伸缩杆相连接,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均安装有第三升降杆,所述第三升降杆与第七伸缩杆相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的输出端贯穿于底托架上表面,所述第一升降杆的输出端与模具托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伸缩杆输出端的内部安装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伸缩杆输出端的内部。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压力杆的内部安装有降温箱,所述降温箱内部的上方安装有储液罐,所述降温箱内部的下方安装有降温罐,所述降温罐与储液罐之间连接有进液管和抽液管,所述进液管上安装有电动阀,所述抽液管上安装有泵体和冷凝器,所述压力杆的一侧安装有降温开关,所述降温开关与电动阀、冷凝器、泵体为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电机和模具托板,电机带动模具托板顺时针转动180度,使板材的另一半对准上模板下方,在旋转过程中滑块与第七伸缩杆的下表面均贴合并下压在板材上表面的四周,实现自动换边的同时,稳定固定的板材的效果,防止模具托板在转动时将板材甩离原位置;
采用第一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与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根据上模板的长、宽与下模板的长、宽控制调节第一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与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的位置相对应,使上模板侧边与下模板的中心相对齐,实现提高压模成型的位置精确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冲压头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底托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模具托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A区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降温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底托架;3、冲压头;4、压力杆;5、模具托板;6、第一升降杆;7、电机;8、第一滑道;9、第二滑道;10、第一伸缩杆;11、第一固定块;12、第二固定块;13、第二升降杆;14、第三升降杆;15、第二伸缩杆;16、滑块;17、第三伸缩杆;18、第一凹槽;19、第二凹槽;20、第一红外发射器;21、第二红外发射器;22、第一红外接收器;23、第二红外接收器;24、第四伸缩杆;25、第五伸缩杆;26、第三凹槽;27、第三滑道;28、第四滑道;29、第六伸缩杆;30、总控箱;31、第七伸缩杆;32、发射块;33、滑槽;34、降温箱;35、储液罐;36、降温罐;37、进液管;38、抽液管;39、泵体;40、冷凝器;41、电动阀;42、降温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总控箱30,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冲压头3,冲压头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压力杆4,压力杆4的底部贯穿于冲压头3,压力杆4为液压传动,压力杆4底部为中空结构,压力杆4底部螺栓连接有上模板,冲压头3底部一侧的两端共均设有一组第三凹槽26,一组第三凹槽26内部的一侧均开设有第四滑道28,第三凹槽26内部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滑道27,第四滑道28的一侧与第三滑道27的一侧相邻。第四滑道28内部滑动连接有第四伸缩杆24,第三滑道27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五伸缩杆25,第四伸缩杆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发射块32,发射块32的另一侧与第五伸缩杆2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发射块3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红外发射器20与第二红外发射器21,第一红外发射器20的一端与第二红外发射器21的一端连接成一个直角。
请参阅图1-3,支撑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托架2,底托架2为中空结构,底托架2内部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滑道9,第二滑道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机7,第二滑道9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10,第一伸缩杆10的输出端与电机7的一侧固定连接,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杆6,第一升降杆6为上下伸缩、左右不可转动,底托架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8,第一升降杆6的上端贯穿于第一滑道8,第一升降杆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模具托板5,模具托板5上安装有下模板。
请参阅图4-5,模具托板5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33,滑槽33均位于个侧边的中心位置,滑槽33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一组第一固定块11和一组第二固定块12,一组第一固定块11分别位于模具托板5长边的两侧,第二固定块12分别位于模具托板5宽边的两侧,一组第二固定块12的上端均安装有第一红外接收器22和第二红外接收器23,第二红外接收器23的一端与第一红外接收器22的中心点垂直相交,一组发射块32与一组第二固定块12位置相对应,滑槽33内部均安装有一组第六伸缩杆29,一组第六伸缩杆29的一端与滑槽33内部固定连接,一组第六伸缩杆29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固定块11、第二固定块12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4-5,一组第二固定块12上内表面均开设有一组第二凹槽19,第二凹槽19内均安装有第三升降杆14,第三升降杆14的底部与第二凹槽19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升降杆14的输出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七伸缩杆31,一组第一固定块11上内表面均开设有一组第一凹槽18,第一凹槽18内均安装有第二升降杆13,第二升降杆13的底部与第一凹槽18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杆13的输出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15,第二伸缩杆15的输出端内部安装有第三伸缩杆17,第三伸缩杆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6,滑块16滑动连接于第二伸缩杆15输出端的内表面,第二升降杆13、第三升降杆14为竖向伸缩,第七伸缩杆31、第二伸缩杆15、第三伸缩杆17为横向伸缩。
第一红外接收器22和第二红外接收器23、第六伸缩杆29、第三升降杆14、第七伸缩杆31、第二升降杆13、第二伸缩杆15、第三伸缩杆17、电机7、第一伸缩杆10、第一升降杆6、压力杆4、第四伸缩杆24、第五伸缩杆25、第一红外发射器20、第二红外发射器21均与总控箱30信号连接。
请参阅图6,压力杆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降温箱34,降温箱34的内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罐35,储液罐35内部填充有冷却液,降温箱34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降温罐36,降温罐36与储液罐35管道连接有进液管37与抽液管38,进液管37上安装有电动阀41,抽液管38上安装有泵体39和冷凝器40,压力杆4的一侧有降温开关42,降温开关42滑动连接于压力杆4侧壁上,冷凝器40、泵体39、电动阀41均与降温开关42电连接。
工作原理:在压模前需要对换热板片的压纹进行开模板,模板分为上模板与下模板,下模板为整个换热板片纹路,并且换热板片的纹路以换热板片的横、竖中心线分别为轴,呈对称状,下模板纹路为凹纹,上模板为下模板的一半,其纹路与下模板竖中心轴一侧纹路相同,上模板的纹路为凸纹,下模板与上模板的纹路尺寸相匹配,第六伸缩杆29均为常开状态,因此一组第一固定块11与一组第二固定块12呈最大打开状态,便于放置不同尺寸的下模板,将需要压制纹路的下模板放置在模具托板5上,在总控箱30上分别输入下模板的长度、宽度与高度,在总控箱30上点击开始,总控箱30根据下模板的长与宽的尺寸计算各第六伸缩杆29的缩回距离,此处位于下模板宽处两侧的第六伸缩杆29为同一缩回距离,位于下模板长处两侧的第六伸缩杆29为同一缩回距离,实现保证下模板与模具托板5为同一中心轴,方便后续压模时的对准度,此时总控箱30控制同时打开第六伸缩杆29,并将需要缩回的尺寸分别发送至对应的第六伸缩杆29,第六伸缩杆29根据收到的指令分别带动第一固定块11与第二固定块12缩回至相应的尺寸,实现将下模板固定在模具托板5上,防止下模板移位导致压纹错乱,第一固定块11与第二固定块12均为长条状,并且分布在下模板的四边,第一固定块11、第二固定块12与下模板侧边贴合,防止下模板偏移摆放,此时第一红外发射器20分别与下模板的长相平行,第二红外接收器23位于下模板两宽之间中心轴的正上方。
如图2,将上模板螺纹连接在压力杆4上,此时在总控箱30上输入上模板的长与宽,并根据上模板的长、宽与下模板的长、宽控制调节第一红外发射器20、第二红外发射器21与第一红外接收器22、第二红外接收器23的位置相对应,使上模板侧边与下模板的中心相对齐,实现提高压模成型的位置精确度。
经上述位置校准后,第一红外发射器20、第二红外发射器21、第一红外接收器22、第二红外接收器23均为常开状态,工作人员将需要压模的板材放置在下模板上与第一固定块11、第二固定块12之间,点击总控箱30启动压模模式,第一红外接收器22包括左接收器与右接收器,左接收器与右接收器被第二红外接收器23隔开,在启动压模模式时,压力杆4向下带动上模板下压,使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压力将板块压模成型,压模时,第一红外接收器22根据接收第一红外发射器20的红外光线判断出此时压制的位置是位于下模板的左侧或右侧,当左接收器未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器20的红外光线时,左接收器同时控制打开下模板左侧的第二伸缩杆15,使下模板左侧的第二伸缩杆15伸出其对应的第一固定块11,同时打开对应第一固定块11内部的第二升降杆13,使第二升降杆13逐渐下移,带动第二伸缩杆15下拉至第二伸缩杆15下表面贴合板材上表面,并且第二固定块12左侧的第七伸缩杆31与对应的第三升降杆14同时被左接收器打开,同样第三升降杆14将第七伸缩杆31下拉至贴合板材上表面,起到固定板材,防止一侧压模时另一侧被翘起导致板材错位,影响整体压模效果,同理当右接收器未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器20的红外光线时,控制右侧的第七伸缩杆31与第二伸缩杆15固定右侧的板材。
在左侧压模结束总控箱30将压力杆4回收时,总控箱30将下模板左侧的第二升降杆13下降,使第二升降杆13上的第二伸缩杆15与板材同高,同时打开相对应的第三伸缩杆17,使第三伸缩杆17将滑块16向外推出,此时向外推出的滑块16插入上模板与板材之间,防止板材贴合在上模板上,被上模板带动,滑块16的外侧为斜角,实现方便插入上模板与板材之间。
在上模板上提时,总控箱30同时打开第一升降杆6与电机7,第一升降杆6上升将模具托板5上移至脱离底托架2上表面,第一升降杆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防止第一升降杆6自身左右转动,电机7带动模具托板5顺时针转动180度,使板材的另一半对准上模板下方,在旋转过程中滑块16与第七伸缩杆31的下表面均贴合并下压在板材上表面的四周,实现稳定固定的板材的效果,防止模具托板5在转动时将板材甩离原位置,第一升降杆6将模具托板5上移减少模具托板5下表面与底托架2上表面的摩擦,使模具托板5转动更加顺畅,此时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器20的一侧第一红外接收器22,控制将本侧的第七伸缩杆31与第二伸缩杆15收回,至对应的第一固定块11与第二固定块12内,避免影响压模,在电机7带动模具托板5顺时针转动180度后,在第二红外接收器23接收到第二红外发射器21发射的红外光线时,第二红外接收器23将信号传送至总控箱30,使总控箱30控制压力杆4带动上模板再次下压,将板材的另一侧压模成型,实现了自动换边,减少了人工成本,若第二红外接收器23始终未接收到第二红外发射器21发射的红外光线时,总控箱30将无法控制压力杆4下压,实现自动监测,防止板块与上模板未对齐造成的压纹错乱,提高了成品的精准度,同样,在总控箱30控制上提上模板时,同侧的滑块16将上模板与板材分离。
上模板上升过程中,总控箱30控制将第三伸缩杆17、第二伸缩杆15、第七伸缩杆31收回,同时控制第二升降杆13与第三升降杆14同时下降至使其对应的第七伸缩杆31、与第二伸缩杆15下表面与板材下表面对应,此时再打开第七伸缩杆31、第三伸缩杆17与第二伸缩杆15,使对应的第七伸缩杆31夹住板材两侧,第三伸缩杆17与第二伸缩杆15将滑块16推入板材与下模板之间,此时第二升降杆13与第三升降杆14同时上升,将板材四边托起,使板材与下模板脱膜、分离,方便工作人员拿取。
压力杆4、第一升降杆6、电机7、第一伸缩杆10、第二升降杆13、第三升降杆14、第二伸缩杆15、第三伸缩杆17、第一红外发射器20、第二红外发射器21、第一红外接收器22、第二红外接收器23、第四伸缩杆24、第五伸缩杆25、第六伸缩杆29、总控箱30、第七伸缩杆31均外接有电源。
压力杆4底部为开口状,安装好的上模板与降温罐36的底部相贴合,使降温罐36内部的冷却液对上模板进行降温冷却,降温开关4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压力杆4侧壁的内部,在压力杆4位于冲压头3内部时,冲压头3内壁挤压弹簧将降温开关42推入压力杆4侧壁内,此时降温开关42为关闭状态,当压力杆4冲压工作时,压力杆4下端滑出冲压头3,失去冲压头3侧壁挤压的弹簧得到释放,将降温开关42的一端推出压力杆4侧壁,此时降温开关42将冷凝器40、泵体39、电动阀41的电源打开,泵体39将降温罐36内部的冷却液泵入储液罐35中,途中经过冷凝器40,冷凝器40为冷却液降温,同时打开的电动阀41接通进液管37,将储液罐35内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入降温罐36内,降温后的冷却液继续给上模板冷却,实现根据压模频率控制冷却液的循环频率,防止上模板持续高温工作,增加上模板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 下”、“ 前”、“ 后”、“ 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包括:
支撑架(1),用于稳定支撑各部件;
底托架(2),安装于支撑架(1)下端;
冲压头(3),安装于支撑架(1)上端;
压力杆(4),安装于冲压头(3)上;
总控箱(30),安装于支撑架(1)的一侧;
转动组件,安装于底托架(2)上,用于带动需要加工的板材转动改变方向;
夹持组件,安装于转动组件上,用于板材转动时的固定,防止板材移位;
校准组件,用于检测及对准板材转动后的位置;
分离组件,安装于夹持组件上,用于分离板材与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电机(7),安装于底托架(2)内部;
模具托板(5),通过第一升降杆(6)安装于电机(7)上;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一组第一固定块(11),分别安装于模具托板(5)的两侧;
一组第二固定块(12),分别安装于模具托板(5)的另外两侧;
至少一组第二伸缩杆(15),分别安装于一组第一固定块(11)上;
至少一组第七伸缩杆(31),分别安装于一组第二固定块(12)上;
所述校准组件包括:
一组第一红外接收器(22)和一组第二红外接收器(23),均安装于夹持组件上;
一组第一红外发射器(20)和一组第二红外发射器(21),均安装在冲压头(3)上,一组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20)分别与一组第一红外接收器(22)位置相对应,一组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21)分别与一组第二红外接收器(23)位置相对应;
所述校准组件还包括:
第二滑道(9),安装于底托架(2)内表面,所述电机(7)滑动连接于第二滑道(9)内表面;
第一伸缩杆(10),安装于第二滑道(9)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杆(10)的输出端与电机(7)的一侧固定连接;
第一滑道(8),第一滑道(8)开设于底托架(2)的上方;
一组发射块(32),安装在冲压头(3)上,一个第一红外发射器(20)和一个第二红外发射器(21)安装在一个发射块(32)上,另一个第一红外发射器(20)和另一个第二红外发射器(21)安装在另一个发射块(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组第一凹槽(18),分别开设于一组第一固定块(11)上;
至少一组第二凹槽(19),分别开设于一组第二固定块(12)上;
至少一组第二升降杆(13),分别安装于第一凹槽(18)的内部;所述第二升降杆(13)分别与第二伸缩杆(15)相连接;
至少一组第三升降杆(14),分别安装于第二凹槽(19)的内部,所述第三升降杆(14)分别与第七伸缩杆(3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升降杆(6),安装于电机(7)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升降杆(6)的输出端贯穿于底托架(2)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包括:
第三伸缩杆(17),安装于第二伸缩杆(15)输出端的内部;
滑块(16),安装于第二伸缩杆(15)的内部,所述滑块(16)的一侧与第三伸缩杆(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杆(4)内部包括:
降温箱(34),安装于压力杆(4)内部;
储液罐(35),安装于降温箱(34)内部上方;
降温罐(36),安装于降温箱(34)内部下方;
进液管(37),两端分别连接于储液罐(35)、降温罐(36);
抽液管(38),两端分别连接于储液罐(35)、降温罐(36);
泵体(39)和冷凝器(40),均安装于抽液管(38)上;
电动阀(41),安装于进液管(37)上;
降温开关(42),安装于压力杆(4)的一侧。
CN202210953670.XA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 Active CN115007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3670.XA CN115007704B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3670.XA CN115007704B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7704A CN115007704A (zh) 2022-09-06
CN115007704B true CN115007704B (zh) 2022-11-01

Family

ID=83065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3670.XA Active CN115007704B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770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7285B (zh) * 2015-07-02 2018-10-12 北京灵隆科技有限公司 喇叭网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06825237A (zh) * 2016-12-28 2017-06-13 苏州金钜松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冲头模具
CN206677497U (zh) * 2017-03-28 2017-11-28 湖北大冶中海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翅片自动冲压生产线
CN210702099U (zh) * 2019-10-18 2020-06-09 无锡烁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用冲压模具
CN211727089U (zh) * 2020-01-02 2020-10-23 东莞市恒丰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紧密配合的波纹换热板片压制模具
CN112108875B (zh) * 2020-08-30 2021-11-23 萧县威辰机电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器人内部金属防护板件的一体化循环加工设备
CN112719119A (zh) * 2021-01-11 2021-04-30 南京千琪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回弹的弧形钣金工件冲压装置
CN214866819U (zh) * 2021-07-28 2021-11-26 安徽赢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换热板加工用的冲压打孔装置
CN216938064U (zh) * 2021-08-18 2022-07-12 贵州惠水永兴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铝板冲压加工对应的铝板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7704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4645A (zh) 冲压模具快速替换装置
CN115007704B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智能换热板片凹槽加工装置
CN210847857U (zh) 一种冲压用便于上下料的模具机构
CN211386522U (zh) 一种高速梯压导板加工用冲压模具
CN115070020A (zh) 一种基于瞬态压强分布的重力铸造装置
CN208146715U (zh) 一种半管零件成形模具
CN217595602U (zh) 一种过滤器外壳高效冲压成型装置
CN215597020U (zh) 一种横梁四柱精密升降装置
CN213002200U (zh) 一种高效的变压器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1170426U (zh) 一种玻璃用高效自动压制机
CN109605541B (zh) 一种全自动陶瓷热压装置
CN207984015U (zh) 一种热板焊接机的模具固定机构
CN208643883U (zh) 链板销轴装配机构
CN208373952U (zh) 一种压纹穿孔介子的成型模具
CN212144232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冲压机床
CN215657353U (zh) 一种冲床的模具安装辅助装置
CN212733898U (zh)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自动推出机构
CN215103404U (zh) 一种应用新技术的模具加工淬火装置
CN22056024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冲压模具
CN216968143U (zh) 一种石膏砌块顶压快速出模生产机
CN220179899U (zh) 一种epp包装箱成型装置
CN210547398U (zh) 一种冰箱背板冲裁翻边模具
CN215845094U (zh) 一种高效率的换热器板片生产压模装置
CN218939771U (zh) 一种异形电池极片热压机构
CN219203240U (zh) 一种软包电芯模压成型裁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