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2964A - 散热结构和冰箱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结构和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2964A
CN114992964A CN202210749166.8A CN202210749166A CN114992964A CN 114992964 A CN114992964 A CN 114992964A CN 202210749166 A CN202210749166 A CN 202210749166A CN 114992964 A CN114992964 A CN 114992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ompressor
condenser
air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91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92964B (zh
Inventor
李全星
李平
付典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91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2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2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2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92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2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3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和冰箱。其中,散热结构,应用于冰箱,所述冰箱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压机仓,所述压机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压缩机,所述压机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冷凝器;冷凝风机,所述冷凝风机设置在所述压机仓内,且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冷凝风机包括风机支架、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上且朝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置,以对所述压缩机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扇叶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上且朝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以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换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使得压缩机和冷凝器通过不同的扇叶进行独立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冰箱的耗能。

Description

散热结构和冰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和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冰箱技术不断发展,对开门冰箱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冰箱的结构设计上主要涉及冰箱的储物空间和散热问题。
目前冰箱的底部散热系统通常为将自进风口流入的冷空气,依次流过压缩机、轴流风机、冷凝器等各部件后,再从出风口流出,因此换热效果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和冰箱,可以改善现有的冰箱散热效果不好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应用于冰箱,所述冰箱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压机仓,所述压机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压缩机,所述压机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冷凝器;
冷凝风机,所述冷凝风机设置在所述压机仓内,且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冷凝风机包括风机支架、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上且朝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置,以对所述压缩机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扇叶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上且朝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以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换热。
可选的,所述冷凝风机还包括:
扇叶驱动轴,所述扇叶驱动轴与所述风机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扇叶驱动轴穿过所述第一扇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扇叶的中心;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扇叶驱动轴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第二扇叶转动。
可选的,所述风机支架平行于所述冰箱的横向方向,以使所述压机仓分割为第一散热空间和第二散热空间,所述第一散热空间内设置有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散热空间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扇叶和所述冷凝器。
可选的,所述风机支架包括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围绕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压缩机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冷凝器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风机腔,所述第一风机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扇叶,所述第二风机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扇叶。
可选的,所述冷凝风机还包括:
第一风机盖板,所述第一风机盖板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盖板覆盖所述第一风机腔以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冰箱的底部;
第二风机盖板,所述第二风机盖板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盖板覆盖所述第二风机腔以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冰箱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风机盖板朝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风口,用于将所述压缩机的热气通过所述第一扇叶流向所述第一风道;
所述第二风机盖板朝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吸风口,用于将所述冷凝器的热气通过所述第二扇叶流向所述第二风道。
可选的,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送风道,所述送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均连接,以使所述压缩机的热气和所述冷凝器的热气流至所述冰箱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压机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后盖板,所述压缩机靠近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所述冷凝器靠近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将冷风流向所述压缩机,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将冷风流向所述冷凝器。
可选的,所述压机仓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后盖板连接,所述送风道设置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所述送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远离所述后盖板的一端,以防止从所述送风道送出的热空气回流进入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
压缩机和冷凝器;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压机仓的两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应用于冰箱,该散热结构包括压机仓和冷凝风机,其中,压缩机和冷凝器分别设置在压机仓的两端,冷凝风机设置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并且冷藏风机包括朝向压缩机设置的第一扇叶和朝向冷凝器设置的第二扇叶,通过第一扇叶对压缩机进行换热,第二扇叶对冷凝器进行换热,使得压缩机和冷凝器通过不同的扇叶进行独立换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换热路线需要依次经过压缩机和冷凝器之后,才能将热气换热出去,本实施例的换热路线只需要单独对压缩机的热量进行换热或单独对冷凝器的热量进行换热,使得换热路线变短,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冰箱的耗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中冷凝风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冰箱的底部散热系统通常为将压缩机和冷凝器都安装在压机仓底板组件上,且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设置轴流式的冷凝风机,在压机仓后盖板或左右侧板上开设进出风口结构等,该底部冷却系统因自进风口流入的冷空气,串联流过压缩机、轴流风机、冷凝器等各部件后,再从出风口流出,因此换热效果相对较差。
换热效果相对较差时,冰箱侧板或背部越来越热的空气无法与外界的冷空气进行快速的热交换,造成冰箱附近的空气温度越来越高,最终会导致冰箱无法及时散热而温度升高,发生电路烧坏或停机等运行故障。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散热结构和冰箱。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1,该冰箱1包括箱体400、压缩机200、冷凝器300和散热结构100,冷凝器300设置在散热结构100中压机仓20的一端,用于向储物间室内提供冷量。压缩机200设置在散热结构100中压机仓20的另一端。其中,散热结构100设置在箱体400的底部后方,散热结构100用于对压缩机200和冷凝器300进行散热,以保证压缩机200和冷凝器300正常工作。
箱体400内设置有储物间室,其中,储物间室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为一个或多个。当储物间室为一个的情况下,储物间室可以是冷冻室、变温室或冷藏室。当储物间室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多个储物间室包括冷冻室、变温室和冷藏室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在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储物间室的数量及其功能。
请继续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100应用于冰箱1,散热结构100包括压机仓20和冷凝风机10,压机仓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连接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的后盖板204和前盖板203以及底板205,底板205分别与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前盖板203和后盖板204连接。压机仓20的一端设置有压缩机200,压机仓20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凝器300。示例性的,压缩机200靠近第一侧板201设置,冷凝器300靠近第二侧板202设置。冷凝风机10设置在压机仓20内,且位于压缩机200和冷凝器300之间,冷凝风机10包括风机支架110、第一扇叶120和第二扇叶130,第一扇叶120设置在风机支架110上且朝向压缩机200的一侧设置,以对压缩机200进行换热,第二扇叶130设置在风机支架110上且朝向冷凝器300的一侧设置,以对冷凝器300进行换热。通过第一扇叶120对压缩机200进行换热,第二扇叶130对冷凝器300进行换热,使得压缩机200和冷凝器300通过不同的扇叶独立换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换热路线需要依次经过压缩机200和冷凝器300之后,才能将热气换热出去,本实施例的换热路线只需要单独对压缩机200的热量进行换热或单独对冷凝器300的热量进行换热,使得换热路线变短,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冰箱1的耗能。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6,图3为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中冷凝风机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的侧视图。图6为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的后视图。冷凝风机10包括扇叶驱动轴50和驱动电机40,扇叶驱动轴50与风机支架110转动连接,且扇叶驱动轴50穿过第一扇叶120的中心和第二扇叶130的中心。驱动电机40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与扇叶驱动轴50连接,以驱动第一扇叶120和第二扇叶130转动。通过将第一扇叶120和第二扇叶130均与扇叶驱动轴50同轴设置,使得一个驱动电机40可以同时控制两个扇叶工作,即当驱动电机40工作时,第一扇叶120对压缩机200进行换热,第二扇叶130对冷凝器300进行换热,这样既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又可以节约电机,减小成本。另外,由于一个电机控制两个风扇,也节约了安装空间。
风机支架110平行于箱体400的横向方向设置,以使压机仓20分割为第一散热空间160和第二散热空间170,第一散热空间160内设置有第一扇叶120和压缩机200,第二散热空间170内设置有第二扇叶130和冷凝器300。通过将风机支架110平行于箱体400的横向方向设置,以对压机仓20进行空间的划分,以使压机仓20分成两个独立的散热空间,即第一散热空间160和第二散热空间170独立设置,以对压缩机200和冷凝器300进行独立散热,使得压缩机200的热量不会流至冷凝器300而是流向第一扇叶120排出,冷凝器300中的热量不会流至压缩机200,而是流向第二扇叶130排出,进而使得散热路线变短,使得散热效率增大。
其中,第一散热空间160的大小和第二散热空间170的大小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压缩机200需要散热的热量大于冷凝器300需要散热的热量,则通过将冷凝风机10设置在靠近冷凝器300的一侧,以使第一散热空间160的大小大于第二散热空间170的大小。若压缩机200需要散热的热量小于冷凝器300需要散热的热量,则通过将冷凝风机10设置在靠近压缩机200的一侧,以使第一散热空间160的大小小于第二散热空间170的大小。若压缩机200需要散热的热量和冷凝器300需要散热的热量基本相等,则将冷凝风机10设置在压缩机200和冷凝器300的中间,以使第一散热空间160的大小和第二散热空间170的大小相同。其中,第一散热空间160和第二散热空间170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适配对第一散热空间160的大小和第二散热空间170的大小的控制,可以将冷凝风机10设置成朝向靠近第一侧板201的方向移动或远离第一侧板201的方向移动的。示例性的,压机仓20的前盖板203和后盖板204上设置滑轨,在冷凝风机10与压机仓20配合的两端上设置滑块,通过滑块与滑轨配合以使冷凝风机10可以在压机仓20内朝着靠近第一侧板201或远离第一侧板201的方向移动,进而可以调整第一散热空间160和第二散热空间170的大小。
风机支架110包括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图中未标注),第一侧壁围绕底壁朝向压缩机20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风机腔111,第二侧壁围绕底壁朝向冷凝器30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风机腔(图中未标注),第一风机腔111用于安装第一扇叶120,第二风机腔用于安装第二扇叶130。
其中,第一扇叶120的形状和第二扇叶13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扇叶120的大小和第二扇叶130的大小不同,即当需要散热的量越大时,对应扇叶的叶片就设计的越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扇叶120的叶片数目和第二扇叶130的叶片数目不同,即当需要散热的量越大时,对应扇叶的叶片数目就越多。具体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另外,第一扇叶120和第二扇叶130的不同并不设置于上述的举例,还可以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其他不同的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压缩机200需要散热的热量大于冷凝器300需要散热的热量,则可以通过将第一扇叶120的形状和第二扇叶130的形状设置不同,示例性的,第一扇叶120的叶片大于第一扇叶120的叶片,或第一扇叶120的叶片数目大于第二扇叶130的叶片数目,以使第一扇叶120的散热效果大于第二扇叶130的散热效果。若压缩机200需要散热的热量小于冷凝器300需要散热的热量,则可以通过将第一扇叶120的形状和第二扇叶130的形状设置不同,以使第二扇叶130的散热效果大于第一扇叶120的散热效果。若压缩机200需要散热的热量和冷凝器300需要散热的热量基本相等,则将第一扇叶120的形状和第二扇叶130的形状相同。其中,第一扇叶120和第二扇叶130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其中,第一扇叶120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扇叶沿扇叶驱动轴50的外壁圆周方向上等间距设置,第二扇叶130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扇叶沿扇叶驱动轴50的外壁圆周方向上等间距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腔111的大小和第二风机腔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一一叙述。
冷凝风机10还包括第一风机盖板140和第二风机盖板150,第一风机盖板140设置在风机支架110靠近压缩机200的一侧,第一风机盖板140覆盖第一风机腔111以形成第一风道610,第一风道610的第一出风口611朝向冰箱1的底部。第一风机盖板140朝向压缩机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风口141,用于将压缩机200的热气通过第一扇叶120流向第一风道610。通过第一扇叶120的转动将压缩机200的热气通过第一吸风口141进入第一风机腔111,并在第一扇叶120的转动下流入第一风道610,然后通过第一风道610将热气排向冰箱1的底部。以此可以将压缩机200的热量排出到冰箱1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腔111设计为蜗形槽,当覆盖第一风机盖板140后形成的第一风道610为蜗壳形风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腔111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再具体的限制。
第二风机盖板150设置在风机支架110靠近冷凝器300的一侧,第二风机盖板150覆盖第二风机腔以形成第二风道620,第二风道620的第二出风口621朝向冰箱1的底部。第二风机盖板150朝向冷凝器3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吸风口151,用于将冷凝器300的热气通过第二扇叶130流向第二风道620。通过第二扇叶130的转动将冷凝器300的热气通过第二吸风口151进入第二风机腔,并在第二扇叶130的转动下流入第二风道620,然后通过第二风道620将热气排向冰箱1的底部,以此可以将压缩机200的热量排出到冰箱1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机腔设计为蜗形槽,当覆盖第二风机盖板150后形成的第二风道620为蜗壳形风道。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风机腔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再具体的限制。
后盖板204靠近第一侧板201设置有第一进风口310,第一进风口310用于将冷风流向压缩机200,通过第一扇叶120的转动将环境空气从第一进风口310吸入,并促使环境空气流经压缩机200,以带动压缩机200的热气流向第一吸风口141,之后通过第一扇叶120将热气流向第一风道610,通过第一风道610将热气排向冰箱1的底部,并向前流动至周围环境中。以此将环境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口310、第一吸风口141、第一扇叶120和第一风道610,以使压缩机200的热气流向冰箱1的底部,对压缩机200进行散热。
后盖板204靠近第二侧板202设置有第二进风口320,第二进风口320用于将冷风流向冷凝器300。通过第二扇叶130的转动将环境空气从第二进风口320吸入,并促使环境空气流经冷凝器300,以带动冷凝器300的热气流向第二吸风口151,之后通过第二扇叶130将热气流向第二风道620,通过第二风道620将热气排向冰箱1的底部,并向前流动至周围环境中。以此将环境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进风口320、第二吸风口151、第二扇叶130和第二风道620,以使冷凝器300的热气流向冰箱1的底部,对冷凝器300进行散热。
散热结构100还包括送风道70,送风道70与第一风道610的第一出风口611和第二风道620的第二出风口621均连接,以使压缩机200的热气和冷凝器300的热气流至冰箱1的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道70的形状为扁平状,以此可以减小在冰箱1的占用面积,也可以将热气缓慢流入冰箱1的底部。
其中,送风道70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即两个送风道70分别与第一风道610的第一出风口611和第二风道620的第二出风口62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送风道70设置在底板205远离第一侧板201的一侧,且送风道70的出风口611设置在远离后盖板204的一端,以防止从送风道70送出的热空气回流进入第一进风口310和第二进风口320。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风机支架11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扇叶120和第二扇叶130,可以让冰箱1背面的冷空气分为两大路径分别流向压缩机200和冷凝器300,以对压缩机200和冷凝器300分别进行换热,即通过第一扇叶120将环境中的冷空气从第一进风口310吸入,并促使环境空气流经压缩机200,以带动冷凝器300的热气流向第一吸风口141,通过第一扇叶120将热气流向第一风道610,之后由第一风道610导入到送风道70,通过送风道70将热气排向冰箱1的底部,并向前流动至周围环境中。通过第二扇叶130将环境中的冷空气从第二进风口320吸入,并促使环境空气流经冷凝器300,以带动冷凝器300的热气流向第二吸风口151,通过第二扇叶130将热气流向第二风道620,之后由第二风道620导入到送风道70,通过送风道70将热气排向冰箱1的底部,并向前流动至周围环境中。通过这样的设置,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冰箱1的耗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和冰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应用于冰箱,所述冰箱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压机仓,所述压机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压缩机,所述压机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冷凝器;
冷凝风机,所述冷凝风机设置在所述压机仓内,且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冷凝风机包括风机支架、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上且朝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置,以对所述压缩机进行换热,所述第二扇叶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上且朝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以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风机还包括:
扇叶驱动轴,所述扇叶驱动轴与所述风机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扇叶驱动轴穿过所述第一扇叶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扇叶的中心;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扇叶驱动轴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第二扇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平行于所述冰箱的横向方向,以使所述压机仓分割为第一散热空间和第二散热空间,所述第一散热空间内设置有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散热空间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扇叶和所述冷凝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包括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围绕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压缩机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冷凝器的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风机腔,所述第一风机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扇叶,所述第二风机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扇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风机还包括:
第一风机盖板,所述第一风机盖板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盖板覆盖所述第一风机腔以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冰箱的底部;
第二风机盖板,所述第二风机盖板设置在所述风机支架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盖板覆盖所述第二风机腔以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冰箱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盖板朝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风口,用于将所述压缩机的热气通过所述第一扇叶流向所述第一风道;
所述第二风机盖板朝向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吸风口,用于将所述冷凝器的热气通过所述第二扇叶流向所述第二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送风道,所述送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均连接,以使所述压缩机的热气和所述冷凝器的热气流至所述冰箱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机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后盖板,所述压缩机靠近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所述冷凝器靠近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将冷风流向所述压缩机,所述后盖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将冷风流向所述冷凝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机仓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后盖板连接,所述送风道设置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所述送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远离所述后盖板的一端,以防止从所述送风道送出的热空气回流进入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和冷凝器;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压机仓的两端。
CN202210749166.8A 2022-06-28 2022-06-28 散热结构和冰箱 Active CN114992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9166.8A CN114992964B (zh) 2022-06-28 2022-06-28 散热结构和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9166.8A CN114992964B (zh) 2022-06-28 2022-06-28 散热结构和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2964A true CN114992964A (zh) 2022-09-02
CN114992964B CN114992964B (zh) 2024-04-02

Family

ID=83036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9166.8A Active CN114992964B (zh) 2022-06-28 2022-06-28 散热结构和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296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7930A (ja) * 1993-03-08 1994-09-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コンデンシングユニット
EP2759790A2 (en) * 2013-01-25 2014-07-30 LG Electronics, Inc. Machine room of refrigerator
CN105180566A (zh) * 2015-10-22 2015-12-23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的冷凝系统及其冰箱
WO2016177803A1 (en) * 2015-05-07 2016-11-10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cool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ondenser cooled by a fan
CN206787147U (zh) * 2017-04-26 2017-12-22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用双向离心风扇冷凝风道
CN111802557A (zh) * 2020-06-08 2020-10-23 龙岩隆飞立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风扇保持内外气压平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CN214039084U (zh) * 2020-08-18 2021-08-24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在压机舱内布置散热风机的冰箱
CN113758123A (zh) * 2021-08-17 2021-12-0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冷凝模块装配结构及冰箱
WO2022037719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WO2022037717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压机舱内形成散热气流通道的冰箱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7930A (ja) * 1993-03-08 1994-09-1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コンデンシングユニット
EP2759790A2 (en) * 2013-01-25 2014-07-30 LG Electronics, Inc. Machine room of refrigerator
WO2016177803A1 (en) * 2015-05-07 2016-11-10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cool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ondenser cooled by a fan
CN105180566A (zh) * 2015-10-22 2015-12-23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的冷凝系统及其冰箱
CN206787147U (zh) * 2017-04-26 2017-12-22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用双向离心风扇冷凝风道
CN111802557A (zh) * 2020-06-08 2020-10-23 龙岩隆飞立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有风扇保持内外气压平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CN214039084U (zh) * 2020-08-18 2021-08-24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在压机舱内布置散热风机的冰箱
WO2022037719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WO2022037717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压机舱内形成散热气流通道的冰箱
CN113758123A (zh) * 2021-08-17 2021-12-0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冷凝模块装配结构及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2964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0359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8954562B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539656B (zh) 冰箱
CN201571292U (zh) 一种主动散热式机柜
CN101769567B (zh) 分体式变频空调室外机
CN210463722U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冷凝风道模块
CN106659063A (zh) 一种内置风道式密封机箱
CN1952512A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散热结构
CN115585506A (zh) 空调器
CN210688498U (zh) 空调器
CN114992964B (zh) 散热结构和冰箱
CN103500000A (zh) 数据机房用制冷系统
CN217686092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0411122A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冷凝风道模块
CN215295169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1931151U (zh) 服务器机柜和机房
CN209744600U (zh) 一种适用于起重设备驾驶舱的冷暖空调
CN217604240U (zh) 一种底座式空调
KR100763695B1 (ko) 냉장고
CN218920254U (zh) 变频器、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10740603U (zh) 一种深冷冷凝器型高温风冷空调机组
CN217154344U (zh) 变频风冷式空调机组
CN215446676U (zh) 一种散热结构、电器盒及室外机
CN216852693U (zh) 一种具有节能的供水变频控制柜
CN219995439U (zh) 一种便携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