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2909A -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2909A
CN114992909A CN202110229413.7A CN202110229413A CN114992909A CN 114992909 A CN114992909 A CN 114992909A CN 202110229413 A CN202110229413 A CN 202110229413A CN 114992909 A CN114992909 A CN 114992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system
heat pump
water flow
compressor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94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92909B (zh
Inventor
刘加劲
陈柯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294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2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2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2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92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2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6Dam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其中,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热泵系统运行时,检测热泵系统的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在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计算热泵系统的水流量,再根据水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本发明提出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下,若水流开关由开启工况调整为其他工况时,即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与否,将水流开关和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相结合,可以实现热泵系统在低流量状态下的运行,在水流开关异常后,依然可以维持热泵系统的运行,进而提升热泵系统的性能,并且,提升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设备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一种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在热泵系统中,常规的空气源冷热水机组,在水侧都安装有水流开关以及进/出水温度传感器。水流开关的作用是检测水侧管路中是否存在水流,当流量大于水流开关设计值时,水流开关开启,并及时反馈给主机系统,主机收到反馈信号后,才允许机组开启运行,以此保证系统运行可靠性。在选用水流开关时,水流开关最小关闭流量依据除霜最小流量来确定,当实际流量低于该流量时,水流开关关闭,系统报水流故障停机。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选用的水流开关流量最小关闭值过高,导致机组在低水流量、大温差运行时受限,无法高效运行。
另外,在运行过程中水流开关存在失效或者冻结的风险,当水流开关失效或者冻结时,整机报水流故障停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热泵系统运行时,检测热泵系统的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在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提出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热泵系统的水侧的水流开关进行检测,进而确定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在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下,即在水流开关没有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在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继续运行还是停止运行。
也就是说,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下,若热泵系统水侧的流量充足,则水流开关处于开启工况,整个热泵系统正常运行。若水流开关由开启工况调整为其他工况时,即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时,具体地,可以是水流开关处于异常状态,也可以是水流开关处于关闭工况。再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与否,即将水流开关和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相结合,同时控制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而可以实现热泵系统在低流量状态下的运行,并且,在水流开关异常后,依然可以维持热泵系统的运行,进而提升热泵系统的性能,并且,提升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水流开关处于关闭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热泵系统处于除霜运行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基于热泵系统处于非除霜的情况,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和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水流开关处于关闭工况时,获取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热泵系统处于除霜运行时,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进而避免除霜时由于水流量过低,造成热泵系统的故障。
在热泵系统处于非除霜运行时,例如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或制热运行时,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而保证热泵系统进行小水流量,大温差的制冷或制热运行,并保证热泵系统的安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水流量;根据水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下,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和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的情况下,具体地,可能是由于水流开关故障,也可能是水流开关被冻结。
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再根据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水流量,并以水流量为基础,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而实现在水流开关失效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运行热泵系统,从而提升了热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水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水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时,说明当前水流量可以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可以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后,则说明当前水流量无法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为了避免热泵系统的损坏,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即通过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在水流开关失效后,依然可以控制对热泵系统进行关于水流量的控制,进而提升了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水流量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冷媒质量流量;根据冷媒质量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整机能力;根据整机能力,确定水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水流量的步骤,具体包括:以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计算得到冷媒质量流量,再以冷媒质量流量计算出热泵系统的整机能力,由整机能力计算得到水流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冷媒质量流量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热泵系统的压缩机吸入冷媒密度ρ1、压缩机的容积效率η、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r和压缩机的排量Di,确定冷媒质量流量G,其中,G=ρ1×η×Fr×Di。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冷媒质量流量的步骤,具体包括:以公式G=ρ1×η×Fr×Di计算冷媒质量流量,其中,ρ1为压缩机的吸入冷媒密度、η为压缩机的容积效率、Fr为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Di为压缩机的排量、G为冷媒质量流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确定压缩机的吸入冷媒密度ρ1。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并结合冷媒的特性,可以得到该状态下的压缩机吸入冷媒密度ρ1。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冷媒质量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整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冷媒质量流量G、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焓值h1和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焓值h2,确定整机能力Q,其中,Q=(h1-h2)×G。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冷媒质量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整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以公式Q=(h1-h2)×G计算整机能力,其中,G为冷媒质量流量、h1为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焓值、h2为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焓值、Q为整机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的情况,第一焓值为冷凝器入口焓值,第二焓值为冷凝器出口焓值;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的情况,第一焓值为蒸发器出口焓值,第二焓值为蒸发器入口焓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热泵系统在运行时,与水流进行换热的第一换热器,根据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时,第一换热器形成冷凝器,第一焓值为冷凝器入口焓值,第二焓值为冷凝器出口焓值,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时,第一换热器形成蒸发器,第一焓值为蒸发器出口焓值,第二焓值为蒸发器入口焓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的情况,根据冷凝器的入口温度、压缩机的出口压力,确定第一焓值,根据冷凝器的出口温度和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以及冷凝器的阻力,确定第二焓值;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的情况,根据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压缩机的入口压力,确定第一焓值,根据蒸发器的入口温度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以及蒸发器的阻力,确定第二焓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的情况,根据冷凝器的入口温度、压缩机的出口压力,确定第一焓值,根据冷凝器的出口温度和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以及冷凝器的阻力,确定第二焓值。
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的情况,根据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压缩机的入口压力,确定第一焓值,根据蒸发器的入口温度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以及蒸发器的阻力,确定第二焓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整机能力,确定水流量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TWOUT、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TWIN、确定水流量q,其中,q=Q÷[C×ρ2(TWOUT-TWIN)],C为水的比热容,ρ2为水的密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整机能力,确定水流量的步骤,具体包括:以公式q=Q÷[C×ρ2(TWOUT-TWIN)]计算水流量,其中,TWOUT为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TWIN为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C为水的比热容,ρ2为水的密度、q为水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冷媒流路,与第一换热器相连接,冷媒流路包括第二换热器;水流路,与第一换热器相连接,并与冷媒流路在第一换热器进行换热;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冷媒流路和水流路的运行参数;控制装置,与检测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执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热泵系统,包括冷媒流路和水流路,两者在第一换热器进行换热,并以第二换热器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以及,采用执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的控制装置,对热泵系统进行控制,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冷媒流路包括:压缩机;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出口的压力或压缩机的入口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的出口的压力或压缩机的入口压力采用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另一个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从而可以节省物料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分别采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进行检测,进而可以提升对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检测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600热泵系统,602压缩机,604四通阀,606第一换热器,608节流件,610第一压力传感器,612第二压力传感器,614第二换热器,616气液分离器,618第一温度传感器,620第二温度传感器,622第三温度传感器,624第四温度传感器,626泵体,628水流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102: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检测热泵系统的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
步骤104:在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
步骤106: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热泵系统的水侧的水流开关进行检测,进而确定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在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下,即在水流开关没有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在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继续运行还是停止运行。
也就是说,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下,若热泵系统水侧的流量充足,则水流开关处于开启工况,整个热泵系统正常运行。若水流开关由开启工况调整为其他工况时,即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时,具体地,可以是水流开关处于异常状态,也可以是水流开关处于关闭工况。再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控制热泵系统运行与否,即将水流开关和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相结合,同时控制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而可以实现热泵系统在低流量状态下的运行,并且,在水流开关异常后,依然可以维持热泵系统的运行,进而提升热泵系统的性能,并且,提升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地,热泵系统包括有冷媒流路和水流路,冷媒流路和水流路在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从而确保整个冷媒流路的正常作业,并且,只有在水流路中的水流量高于或等于一个设定值后,才可以控制热泵系统运行,以确保整个热泵系统的安全性和平稳性,避免热泵系统的故障。其中,这一设定值可以根据热泵系统的具体能耗、功率等特性设定。
为了实现上述对热泵系统的保护,会在水流路设置水流开关,从而实现对水流路内水流量的检测,进而在水流量内的水流量高于或等于设定值后,水流开关开启,发出信号,控制装置才会控制热泵系统运行,但是,这样就造成了当水流量低于这一设定值后,水流开关关闭,就会发出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就会开启保护功能,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但是,这样的保护在热泵系统除霜运行是必要的,而在其他运行模式下,就不那么必要了,进而导致了热泵系统无法在低流量状态下使用,进而无法发挥热泵系统的全部效率。
并且,在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水流开关存在故障或者冻结的风险,从而造成水流开关的失效,此时,控制装置就会报错,启动整机保护,使得整个热泵系统停机,进而热泵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停机。
而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无论在水流开关处于关闭工况,还是失效状态,都会结合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来控制整个热泵系统,进而确保在热泵系统可以实现低水流量、大温差的运行,实现热泵系统的高效运行,并且,在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后,也可以继续合理地控制热泵系统,在保护热泵系统的同时,避免了热泵系统不必要的停机。
实施例2: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202: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检测热泵系统的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
步骤204:在水流开关处于关闭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
步骤206:基于热泵系统处于除霜运行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步骤208:基于热泵系统处于非除霜工况下的情况,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水流路中的水流量低于设定值后,水流开关将由开启工况,切换为关闭工况,并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接收到该信号后,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中的工作状态,若此时,热泵系统处于除霜运行,则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进而避免热泵系统在除霜时,由于水流量过低,而造成热泵系统的故障。
而若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非除霜运行,如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或制冷运行时,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热泵系统低水流量的运行,从而实现热泵系统的高效运行,并保证热泵系统的安全。
具体地,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在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在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时,说明当前水流量可以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可以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后,则说明当前水流量无法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为了避免热泵系统的损坏,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即通过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在水流开关失效后,依然可以控制对热泵系统进行关于水流量的控制,进而提升了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302: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检测热泵系统的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
步骤304:在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
步骤306:根据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水流量;
步骤308:根据水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的情况下,具体地,可能是由于水流开关故障,也可能是水流开关被冻结。
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取热泵系统内各种运行参数,并利用各种运行参数之间的运算,计算得到热泵系统的水流路中的水流量,并以水流量为基础,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或者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进而实现在水流开关失效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保护热泵系统的同时,确保热泵系统可以继续运行,从而提升了热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停机。
实施例4: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402: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检测热泵系统的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
步骤404:在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
步骤406:根据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冷媒质量流量;
步骤408:根据冷媒质量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整机能力;
步骤410:根据整机能力,确定水流量;
步骤412:根据水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根据热泵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计算得到冷媒质量流量,再根据冷媒质量流量结合热泵系统的其他运行参数,计算出热泵系统的整机能力,再根据整机能力结合热泵系统其他的运行参数,计算得到水流量,从而实现以热泵系统的各项运行计算水流量的过程。
具体地,以公式G=ρ1×η×Fr×Di计算冷媒质量流量,其中,ρ1为压缩机的吸入冷媒密度、η为压缩机的容积效率、Fr为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Di为压缩机的排量、G为冷媒质量流量。并且,压缩机的吸入冷媒密度ρ1,根据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确定。其中,冷媒质量流量G的单位为kg/s,冷媒密度ρ1的单位为kg/m3,压缩机的排量的单位为m3/s。
以公式Q=(h1-h2)×G计算整机能力,其中,G为冷媒质量流量、h1为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焓值、h2为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焓值、Q为整机能力。并且,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时,第一换热器形成冷凝器,第一焓值为冷凝器入口焓值,第二焓值为冷凝器出口焓值,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时,第一换热器形成蒸发器,第一焓值为蒸发器出口焓值,第二焓值为蒸发器入口焓值。其中,整机能力Q的单位为Kw,第一焓值h1和第二焓值h2的单位为kj/kg。
进一步地,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的情况,根据冷凝器的入口温度、压缩机的出口压力,确定第一焓值,根据冷凝器的出口温度和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以及冷凝器的阻力,确定第二焓值。
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的情况,根据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压缩机的入口压力,确定第一焓值,根据蒸发器的入口温度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以及蒸发器的阻力,确定第二焓值。以公式q=Q÷[C×ρ2(TWOUT-TWIN)]计算水流量,其中,TWOUT为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TWIN为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C为水的比热容,ρ1为水的密度、q为水流量。其中,水流量q的单位为m3/s,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和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的单位为℃,水的密度ρ2的单位为kg/m3,水的比热容C的单位为kJ/(kg℃)。
在该实施例中,可在热泵系统内设置检测组件,以对上述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具体地,可以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对压缩机的入口压力进行检测,利用第二压力传感器对压缩机的出口压力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或第二压力传感器,对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中的一个进行检测,再通过计算得到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中的另一个。
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工作口的温度T2进行检测,具体地,在制热时,第一换热器形成冷凝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凝器出口的温度,在制冷时,第一换热器形成蒸发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蒸发器入口的温度。
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对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工作口的温度T2B进行检测,第一工作口与第二工作口相连通,具体地,在制热时,第一换热器形成冷凝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凝器入口的温度,在制冷时,第一换热器形成蒸发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蒸发器出口的温度。
利用第三温度传感器对第一换热器的第三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即第一换热器的出水温度进行检测,得到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
利用第四温度传感器对第一换热器的第四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即以第四温度传感器对第二换热器进水温度进行检测的,得到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其中,第三工作口和第四工作口相连通。
还可以利用第五温度传感器对压缩机的入口温度进行检测,该温度就是压缩机的回气温度。
其中,一种冷媒在一定的压力下和一定的温度下的密度是固定的,基于此,在测得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后,结合热泵系统内的冷媒种类,可以确定出冷媒密度ρ1。具体地,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控制装置内预存冷媒的第一物性参数表,以对应表明某一种冷媒,在不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时,其冷媒密度ρ1的具体值,进而在测得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后,可以查找第一物性参数表得到冷媒密度ρ1。
每个压缩机的容积效率η都是特定的,因此,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提前得到,或直接由压缩机的提供者处获得,再将容积效率η预存到控制装置中,以供需要时调用。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r,可以直接在热泵系统控制装置中反馈获得。
压缩机的排量为确定参数,预先设置在控制装置中。
进而将压缩机吸入冷媒密度ρ1、压缩机的容积效率η、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r和压缩机的排量Di代入公式G=ρ1×η×Fr×Di,计算得到冷媒质量流量G。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工作口的温度与第一压力可以确定第一焓值h1,其中,第一压力在制热运行时,为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在制冷运行时,为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具体地,第一换热板的阻力可以通过实验测得,也可以通过第一换热板的参数计算得到,也可以在第一换热板的提供者处获得,进而预存于控制装置,以在需要时调用。
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工作口的温度与第二压力可以确定第二焓值h2,其中,第二压力在制热运行时,为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减第一换热板的阻力;在制冷运行时,为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加第一换热器的阻力。
其中,一种冷媒在一定的压力下和一定的温度下的焓值是固定的,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控制装置内预存冷媒的第二物性参数表,以对应表明某一种冷媒,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时,其焓值的具体值,进而在测得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工作口的温度、第二工作口的温度、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第一换热器的阻力后,计算得到第一焓值h1和第二焓值h2。
进而冷媒质量流量G、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焓值h1和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焓值h2代入公式Q=(h1-h2)×G中,计算得到整机能力Q。
进一步地,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TWOUT和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TWIN可以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测得,而水的比热容C和水的密度ρ2均为固定值,可以根据热泵系统内的实际用水计算或测量,并将两者预存于控制装置中,以在需要时调用。
进而将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TWOUT、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TWIN、水的比热容C和水的密度ρ2代入公式q=Q÷[C×ρ2(TWOUT-TWIN)],计算得到水流量q。
进而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利用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就可以计算得到水流量,进而为对热泵系统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施例5: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502: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检测热泵系统的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
步骤504:在水流开关处于关闭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
步骤506:基于热泵系统处于除霜运行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步骤508:基于热泵系统处于非除霜工况下的情况,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
步骤510:根据运行参数,确定热泵系统的水流量;
步骤512:根据水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水流路中的水流量低于设定值后,水流开关将由开启工况,切换为关闭工况,并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接收到该信号后,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中的工作状态,若此时,热泵系统处于除霜运行,则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进而避免热泵系统在除霜时,由于水流量过低,而造成热泵系统的故障。
而若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非除霜运行,如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或制冷运行时,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热泵系统低水流量的运行,从而实现热泵系统的高效运行,并保证热泵系统的安全。
具体地,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在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在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时,说明当前水流量可以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可以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后,则说明当前水流量无法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为了避免热泵系统的损坏,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即通过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在水流开关失效后,依然可以控制对热泵系统进行关于水流量的控制,进而提升了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而在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的情况下,具体地,可能是由于水流开关故障,也可能是水流开关被冻结。
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取热泵系统内各种运行参数,并利用各种运行参数之间的运算,计算得到热泵系统的水流路中的水流量,并以水流量为基础,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或者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进而实现在水流开关失效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保护热泵系统的同时,确保热泵系统可以继续运行,从而提升了热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停机。
具体地,以公式G=ρ1×η×Fr×Di计算冷媒质量流量,其中,ρ1为压缩机的吸入冷媒密度、η为压缩机的容积效率、Fr为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Di为压缩机的排量、G为冷媒质量流量。并且,压缩机的吸入冷媒密度ρ1,根据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确定。其中,冷媒质量流量G的单位为kg/s,冷媒密度ρ1的单位为kg/m3,压缩机的排量的单位为m3/s。
以公式Q=(h1-h2)×G计算整机能力,其中,G为冷媒质量流量、h1为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焓值、h2为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焓值、Q为整机能力。并且,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时,第一换热器形成冷凝器,第一焓值为冷凝器入口焓值,第二焓值为冷凝器出口焓值,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时,第一换热器形成蒸发器,第一焓值为蒸发器出口焓值,第二焓值为蒸发器入口焓值。其中,整机能力Q的单位为Kw,第一焓值h1和第二焓值h2的单位为kj/kg。
进一步地,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的情况,根据冷凝器的入口温度、压缩机的出口压力,确定第一焓值,根据冷凝器的出口温度和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以及冷凝器的阻力,确定第二焓值。
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的情况,根据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压缩机的入口压力,确定第一焓值,根据蒸发器的入口温度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以及蒸发器的阻力,确定第二焓值。
以公式q=Q÷[C×ρ2(TWOUT-TWIN)]计算水流量,其中,TWOUT为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TWIN为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C为水的比热容,ρ1为水的密度、q为水流量。其中,水流量q的单位为m3/s,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和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的单位为℃,水的密度ρ2的单位为kg/m3,水的比热容C的单位为kJ/(kg℃)。
在该实施例中,可在热泵系统内设置检测组件,以对上述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具体地,可以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对压缩机的入口压力进行检测,利用第二压力传感器对压缩机的出口压力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或第二压力传感器,对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中的一个进行检测,再通过计算得到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中的另一个。
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对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具体地,在制热时,第一换热器形成冷凝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凝器出口的温度,在制冷时,第一换热器形成蒸发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蒸发器入口的温度。
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对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一工作口与第二工作口相连通,具体地,在制热时,第一换热器形成冷凝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凝器入口的温度,在制冷时,第一换热器形成蒸发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蒸发器出口的温度。
利用第三温度传感器对第一换热器的第三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即第一换热器的出水温度进行检测,得到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
利用第四温度传感器对第一换热器的第四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即以第四温度传感器对第二换热器进水温度进行检测的,得到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其中,第三工作口和第四工作口相连通。
还可以利用第五温度传感器对压缩机的入口温度进行检测,该温度就是压缩机的回气温度。
其中,一种冷媒在一定的压力下和一定的温度下的密度是固定的,基于此,在测得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后,结合热泵系统内的冷媒种类,可以确定出冷媒密度ρ1。具体地,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控制装置内预存冷媒的第一物性参数表,以对应表明某一种冷媒,在不同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时,其冷媒密度ρ1的具体值,进而在测得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后,可以查找第一物性参数表得到冷媒密度ρ1。
每个压缩机的容积效率η都是特定的,因此,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提前得到,或直接由压缩机的提供者处获得,再将容积效率η预存到控制装置中,以供需要时调用。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r,可以直接在热泵系统控制装置中反馈获得。
压缩机的排量为确定参数,预先设置在控制装置中。
进而将压缩机吸入冷媒密度ρ1、压缩机的容积效率η、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r和压缩机的排量Di代入公式G=ρ1×η×Fr×Di,计算得到冷媒质量流量G。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工作口的温度与第一压力可以确定第一焓值h1,其中,第一压力在制热运行时,为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在制冷运行时,为压缩机的入口压力。
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工作口的温度与第二压力可以确定第二焓值h2,其中,第二压力在制热运行时,为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减第一换热板的阻力;在制冷运行时,为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加第一换热器的阻力,具体地,第一换热板的阻力可以通过实验测得,也可以通过第一换热板的参数计算得到,也可以在第一换热板的提供者处获得,进而预存于控制装置,以在需要时调用。
其中,一种冷媒在一定的压力下和一定的温度下的焓值是固定的,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控制装置内预存冷媒的第二物性参数表,以对应表明某一种冷媒,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时,其焓值的具体值,进而在测得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工作口的温度、第二工作口的温度、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第一换热器的阻力后,计算得到第一焓值h1和第二焓值h2。
进而冷媒质量流量G、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焓值h1和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焓值h2代入公式Q=(h1-h2)×G中,计算得到整机能力Q。
进一步地,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TWOUT和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TWIN可以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测得,而水的比热容C和水的密度ρ2均为固定值,可以根据热泵系统内的实际用水计算或测量,并将两者预存于控制装置中,以在需要时调用。
进而将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TWOUT、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TWIN、水的比热容C和水的密度ρ2代入公式q=Q÷[C×ρ2(TWOUT-TWIN)],计算得到水流量q。
进而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利用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就可以计算得到水流量,进而为对热泵系统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至实施例5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根据水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水流量,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水流量内的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时,说明当前水流量可以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可以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后,则说明当前水流量无法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为了避免热泵系统的损坏,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即通过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在水流开关失效后,依然可以控制对热泵系统进行关于水流量的控制,进而提升了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地,该设定流路可以是水流开关的关闭流量,即上文中提及的设定值,也可以是根据热泵的具体状态设定的其他流量值。
并且,进一步地,在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的情况下,还可以兼容水流开关关闭时的控制方法。
具体地,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的情况,获取热泵系统此时工作状态;基于热泵系统处于除霜运行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基于热泵系统处于非除霜工况下的情况,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在水流路中的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后,由于水流开关的失效,水流开关无法发出信号,但是,控制装置基于对水流量的计算,可以确定水流量是否小于预设流量,进而在水流量小于预设流量时,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中的工作状态,若此时,热泵系统处于除霜运行,则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进而避免热泵系统在除霜时,由于水流量过低,而造成热泵系统的故障。
而若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非除霜运行,如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或制冷运行时,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热泵系统低水流量的运行,从而实现热泵系统的高效运行,并保证热泵系统的安全。
具体地,根据水流量控制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在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在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时,说明当前水流量可以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可以控制热泵系统继续运行,在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后,则说明当前水流量无法满足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为了避免热泵系统的损坏,控制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即通过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在水流开关失效后,依然可以控制对热泵系统进行关于水流量的控制,进而提升了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实施例7:
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热泵系统运行参数计算水流量的方法:
1)计算冷媒质量流量:
G=ρ1×η×Fr×Di。
其中,G为冷媒质量流量kg/s;ρ1为压缩机吸入冷媒密度kg/m3;η为压缩机容积效率(可由压缩机厂家提供);Fr为压缩机运行频率;Di为压缩机排量m3/s。
2)计算整机能力:
Q=(h1-h2)×G。
其中,Q为整机能力KW;h1为制热时冷凝器入口焓值,制冷时蒸发器出口焓值,单位为KJ/KG;h2为制热时冷凝器出口焓值,制冷时蒸发器入口焓值,单位为KJ/KG。
3)计算水流量:
q=Q÷[C×ρ2(TWOUT-TWIN)]。
其中,q为水流量m3/s;TWOUT为出水温度℃;TWIN为进水温度℃;ρ2为水的密度kg/m3;C为水的比热容kJ/kg℃。
常规的热泵系统如图6所示,以制热运行,经压缩机压缩的冷媒经过四通阀,进入第一换热器,经第一换热器,冷凝后经节流件,进入第二换热器蒸发,并最终回到压缩机。另外,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即热泵系统的高压,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压缩机的入口的压力,即热泵系统的低压;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换热器检测进口和出口的冷媒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进出水的温度。
在制冷运行时,经压缩机压缩的冷媒经过四通阀,进入第二换热器,经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经节流件,进入第一换热器蒸发,并最终回到压缩机。另外,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即热泵系统的高压,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压缩机的入口的压力,即热泵系统的低压;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换热器检测进口和出口的冷媒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进出水的温度。
运行过程中,水流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冷媒循环量:检测低压压力即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及回气温度即压缩机的入口温度,通过冷媒的第一物性参数表查找该状态下的冷媒密度ρ1;检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r;确认压缩机的排量Di以该状态下容积效率η,通过公式G=ρ1×η×Fr×Di计算系统冷媒循环量。
计算第一换热器进口和出口冷媒的焓值:通过第一换热器第二工作口温度T2B及压力,查找冷媒第二物性参数表得到对应的第一焓值h1,在制冷时,压力为低压压力;在制热时,压力为高压压力。通过第一换热器第二工作口温度T2及压力,查找冷媒第二物性参数表得到对应的第二焓值h2,在制冷时,压力为低压压力加第一换热器的阻力;在制热时,压力为高压压力减第一换热器的阻力。第一换热气的阻力通过第一换热器的参数计算得到。
计算水流量:通过公式Q=(h1-h2)×G得到系统的整机能力,再将能力带入公式q=Q÷[C×ρ2(TWOUT-TWIN)]得到热泵系统的水流量,将流量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判断水流量是否满足运行条件,再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
实施例8: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600,包括:第一换热器606;冷媒流路,与第一换热器606相连接,冷媒流路包括第二换热器614;水流路,与第一换热器606相连接,并与冷媒流路在第一换热器606进行换热;检测组件,用于获取热泵系统600的运行参数;控制装置,与检测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执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600,包括冷媒流路和水流路,两者在第一换热器606进行换热,并以第二换热器614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以及,采用执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的控制装置,对热泵系统600进行控制,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具体地,如图6所示,空心箭头为水的流动方向,实心箭头为冷媒的流动方向,并且,通过切换四通阀604的接口c、接口d、接口e和接口s的连通方式,可以实现冷媒的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其中,连续的实心箭头为制冷时,冷媒的流动方向,断开的实心箭头为制热时,冷媒的流动方向。
其中,冷媒流路包括有第一换热器606的一部分,节流件608,第二换热器614,四通阀604,气液分离器616、压缩机602,进而利用第一换热器606的一部分,节流件608,第二换热器614,四通阀604,气液分离器616、压缩机602组成回路,实现热泵系统600的换热效果。
水流量包括:第一换热器606的另一部分、水流开关628和泵体626,进而可以利用泵体626驱动水的流动,并利用水流开关628判断水路中,水流量是否到达预定值,并且,在第一换热器606处利用水和冷媒进行换热。
在热泵系统600运行过程中,检测压缩机602的回气压力及回气温度,运行频率,并确定压缩机602排量及容积效率,通过以上参数计算冷媒循环量;同时依据板式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值及压力值,确定板式换热器进出口冷媒焓值;得到板式换热器进出口焓差及冷媒循环量后计算出整机能力。并且根据进/出水温度传感器及整机能力计算得到水流量。计算出的水流量值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
1.当热泵系统600进行非除霜运行的情况下,水泵进行大温差、小流量控制时,当水流量低于水流开关628最小闭合流量一定值时,水流开关628断开,但系统不报水流故障停机,系统正常运行。
2.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水流开关628失效时,系统先不报水流开关628故障,通过上述方法计算水流量判定系统是否继续运转。
其中,第一换热器606为板式换热器,节流件608可以是节流阀或膨胀阀,具体地,可以是电子膨胀阀,泵体626可以是水泵,控制装置可以是控制器、计算机或主机等。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冷媒流路包括:压缩机602;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610,用于检测压缩机602的出口的压力或压缩机602的入口压力,进而可以节省物料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602的出口的压力或压缩机602的入口压力采用第一压力传感器610检测,另一个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实施例10: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6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12,分别用于检测压缩机602的出口压力和压缩机602的入口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602的出口压力和压缩机602的入口压力,分别采用第一压力传感器6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12进行检测,进而可以提升对压缩机602的出口压力和压缩机602的入口压力检测的准确性。
实施例11: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618,设于第一换热器606的第一工作口处,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618对第一换热器606的第一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具体地,在制热时,第一换热器606形成冷凝器,第一温度传感器618检测冷凝器出口的温度,在制冷时,第一换热器606形成蒸发器,第一温度传感器618检测蒸发器入口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620,设于第一换热器606的第二工作口处,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620对第一换热器606的第二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一工作口与第二工作口相连通,具体地,在制热时,第一换热器606形成冷凝器,第一温度传感器618检测冷凝器入口的温度,在制冷时,第一换热器606形成蒸发器,第一温度传感器618检测蒸发器出口的温度。
第三温度传感器622,设于第一换热器606的第三工作口处,利用第三温度传感器622对第一换热器606的第三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即第一换热器606的出水温度进行检测,得到热泵系统600的出水温度。
第四温度传感器624,设于第一换热器606的第四工作口处,利用第四温度传感器624对第一换热器606的第四工作口的温度进行检测,即以第四温度传感器624对第二换热器614进水温度进行检测的,得到热泵系统600的进水温度,其中,第三工作口和第四工作口相连通。
第五温度传感器,设于压缩机602的入口处,利用第五温度传感器对压缩机602的入口温度进行检测,该温度就是压缩机602的回气温度。
第一压力传感器610,设于压缩机602的出口处,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610对压缩机602的出口压力进行检测。
第二压力传感器612,设于压缩机602的入口处,利用第二压力传感器612对压缩机602的入口压力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热泵系统运行的情况,检测所述热泵系统的水流开关的工作状态;
在所述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获取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
根据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获取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水流开关处于关闭工况的情况,获取所述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热泵系统处于除霜运行的情况,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基于所述热泵系统处于非除霜工况下的情况,根据水流量控制所述热泵系统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水流开关处于非开启工况的情况,获取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水流开关处于失效工况的情况,获取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水流量;
根据所述水流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水流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水流量高于或等于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所述热泵系统继续运行;
在所述水流量低于所述预设流量的情况,控制所述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水流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冷媒质量流量;
根据所述冷媒质量流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整机能力;
根据所述整机能力,确定所述水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冷媒质量流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吸入冷媒密度ρ1、所述压缩机的容积效率η、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r和所述压缩机的排量Di,确定所述冷媒质量流量G,
其中,G=ρ1×η×Fr×D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和所述压缩机的回气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冷媒密度ρ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冷媒质量流量,确定所述热泵系统的整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冷媒质量流量G、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焓值h1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焓值h2,确定所述整机能力Q,
其中,Q=(h1-h2)×G。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的情况,所述第一焓值为冷凝器入口焓值,所述第二焓值为冷凝器出口焓值;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的情况,所述第一焓值为蒸发器出口焓值,所述第二焓值为蒸发器入口焓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运行的情况,根据所述冷凝器的入口温度、压缩机的出口压力,确定所述第一焓值,根据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压力以及所述冷凝器的阻力,确定所述第二焓值;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运行的情况,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温度、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压力,确定所述第一焓值,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入口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压力以及所述蒸发器的阻力,确定所述第二焓值。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整机能力,确定所述水流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热泵系统的出水温度TWOUT、所述热泵系统的进水温度TWIN、确定所述水流量q,
其中,q=Q÷[C×ρ2(TWOUT-TWIN)],
所述C为水的比热容,所述ρ2为水的密度。
12.一种热泵系统(5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506);
冷媒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06)相连接,所述冷媒流路包括第二换热器(514);
水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06)相连接,并与所述冷媒流路在所述第一换热器(506)进行换热;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媒流路和水流路的运行参数;
控制装置,与所述检测组件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流路包括:
压缩机(502);
检测组件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502)的出口压力或所述压缩机(502)的入口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组件还包括:
第二压力传感器(512),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12),分别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502)的出口压力和所述压缩机(502)的入口压力。
CN202110229413.7A 2021-03-02 2021-03-02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Active CN114992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9413.7A CN114992909B (zh) 2021-03-02 2021-03-02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9413.7A CN114992909B (zh) 2021-03-02 2021-03-02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2909A true CN114992909A (zh) 2022-09-02
CN114992909B CN114992909B (zh) 2024-05-07

Family

ID=83018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9413.7A Active CN114992909B (zh) 2021-03-02 2021-03-02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290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1860A (ja) * 2007-08-09 2009-02-26 Toshiba Carrier Corp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20279237A1 (en) * 2009-11-25 2012-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xiliary heater control device, heated fluid utilization system, and auxiliary heater control method
CN103154625A (zh) * 2010-10-14 2013-06-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N203605564U (zh) * 2013-10-29 2014-05-21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双传感器的防冻保护系统
CN109357442A (zh) * 2018-12-14 2019-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765329U (zh) * 2018-09-12 2019-04-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机组防冻控制系统
CN110425123A (zh) * 2019-07-22 2019-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泵和机组运行控制方法、装置和水泵系统
CN110440409A (zh) * 2019-08-08 2019-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水机组的控制方法及冷水机组
CN110542256A (zh) * 2019-09-10 2019-12-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防冻控制方法、装置、热泵水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1059691A (zh) * 2019-11-29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1860A (ja) * 2007-08-09 2009-02-26 Toshiba Carrier Corp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20279237A1 (en) * 2009-11-25 2012-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xiliary heater control device, heated fluid utilization system, and auxiliary heater control method
CN103154625A (zh) * 2010-10-14 2013-06-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N203605564U (zh) * 2013-10-29 2014-05-21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双传感器的防冻保护系统
CN208765329U (zh) * 2018-09-12 2019-04-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机组防冻控制系统
CN109357442A (zh) * 2018-12-14 2019-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425123A (zh) * 2019-07-22 2019-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泵和机组运行控制方法、装置和水泵系统
CN110440409A (zh) * 2019-08-08 2019-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水机组的控制方法及冷水机组
CN110542256A (zh) * 2019-09-10 2019-12-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防冻控制方法、装置、热泵水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1059691A (zh) * 2019-11-29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2909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6836B2 (en) Refrigerat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646830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563609B2 (ja) 冷媒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178036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056477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AU2014325839A1 (en) Air conditioner
CA2567304A1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refrigerant quantity judging mode
JP2006112784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628911B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814159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269397B2 (ja) 冷凍装置
JPH07332816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凍装置
JP201813221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3200085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2194218A1 (zh) 一拖多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的控制方法及一拖多空调器
JP200126383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76592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4992909B (zh)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热泵系统
JPH10227533A (ja) 空気調和機
JP358920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07120091A (ja) 空気調和機
JP3290251B2 (ja) 空気調和機
WO1997004277A1 (fr) Dispositif refrigerant basse temperature a faible variation de capacite de refrigeration
JP201813221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45020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