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61C -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61C
CN1149861C CNB961002743A CN96100274A CN1149861C CN 1149861 C CN1149861 C CN 1149861C CN B961002743 A CNB961002743 A CN B961002743A CN 96100274 A CN96100274 A CN 96100274A CN 1149861 C CN1149861 C CN 114986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letter
control units
wireless energy
energ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61002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11A (zh
Inventor
�ž�������
高桥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5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04M1/72505Radio link set-up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33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a plurality of base stations connected to a plurality of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36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frequencies, e.g. using a bank of frequency sources, using continuous tuning or using a transform
    • H04B2001/71365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frequencies, e.g. using a bank of frequency sources, using continuous tuning or using a transform using continuous tuning of a single frequency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2001/7154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04M1/72505Radio link set-up procedures
    • H04M1/72513On hold, intercom or transfer communica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它具有多个能够不受另一装置干涉地彼此直接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和包含这些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控制单元。该无线控制单元对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以及无线控制单元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在终端之间或终端与公共线路之间以无线方式进行交换,本发明还涉及控制这种系统的方法。
无线通信正在迅速地推广,并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应用。电话交换也不例外,且已经提出了这样的系统-其中具有交换功能的主单元与专用于该系统(以下称为无线电话)的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是以无线方式进行的。
现在描述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无线电话交换。
<系统结构>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了低功率的模拟无绳电话来进行分机终端与主单元之间的无线通信。具体地,所采用的调制是频率调制,可以采用两个控制信道和87个语音信道,且可以进行的通信是1∶1(点-点)通信。为了使无线分机终端可以与主单元通信,需要用于无线分机终端的连接装置。
在通信开始时,首先由控制信道确定所采用的语音信道,随后进行至该语音信道的切换且通信利用此信道而得到继续。
现在描述这种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各个部件及其基本操作。
<主单元的结构>
图34是框图,显示了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及其主单元的结构。主单元J1是交换系统的主要部件,它容纳了多条外线和多个终端,并适合于在它们之间交换呼叫。为了使以点-点方式与一个连接装置J2相连的无线终端(以下称为无线电话)J3能够被容纳在该系统中,连接装置J2被置于主单元J1的控制之下并对无线终端进行无线控制,以建立无线传输链路。无线电话J3是用于经过连接装置J2进行通信的终端,它带有容纳在主单元J1中的外线并带有分机。
主单元J1容纳一个PSTN(已有的公共电话网络)J4,它是一个外线网络,一个PSTN线J5(它是来自PSTN J4的外线),和一个SLT(单线电话)J6,是与主单元J1相连的一个终端。
现在描述主单元J1的内部结构。
如图34所示,在主单元J1的中心有一个CPU(J101),它监控着主单元的总体控制,包括交换控制。CPU(J101)的控制程序被存储在ROM J102中。一个RAM(J103)存储着用于控制CPU(J101)的的各种数据,并提供用于各种计算的工作区。
一个通信信道单元J104在CPU(J101)的控制下交换呼叫(借助时分交换)。一个PSTN线i/f(J105)在CPU(J101)的控制下进行PSTN线控制,诸如呼入呼叫检测、选择信号发送和DC环关闭,以容纳PSTN线J5。一个SLT i/f(J106)在CPU(J101)的控制下进行电流供给、环路检测、选择信号接收和呼叫信号发送,以容纳SLT(J6)。
电话单元J107有手机、拨号键、语音电路和显示器等等,以便在主单元的电力供应正常时在CPU(J101)的控制下作为分机的多功能电话,并在电力故障时作为一个SLT。单音发送电路J108发送各种单音,如PB信号、拨号单音和进入呼叫单音。一个连接装置i/f(J109)在CPU(J101)的控制下向连接装置J1发送和从其接收语音信号和控制信号,以容纳连接装置J2。
<连接装置的结构>
图35是框图,显示了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连接装置J2的结构。如图35所示,连接装置J2具有用于控制整个连接装置的CPU(J201),包括对控制信道和无线部分的控制。ROM(J202)存储CPU(J201)的控制程序,且EEPROM(J203)存储系统的呼叫编码(系统ID)。另外,RAM(J204)存储用于CPU(J201)的控制的各种数据,并提供用于各种计算的工作区。
一个主单元i/f(J205)在CPU(J201)的控制下向主单元J1发送并从其接收语音信号和控制信号。一个PCM编码解码器J206处于CPU(J201)的控制之下,并将来自主单元i/f(J205)的PCM编码语音信号转换成模拟语音信号、将模拟语音信号发送到语音处理LSI(J207)、将来自语音处理LSI(J207)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PCM编码并将该PCM编码发送到主单元i/f(J205)。
在CPU(J201)的控制下,语音处理LSI(J207)从无线单元J208接收解调信号,如下所述。如果接收信号是控制数据,语音处理LSI进行A/D转换并将转换数据送到CPU(J201)。如果接收信号是语音信号,语音处理LSI(J207)执行诸如解扰和解压缩的处理,并将处理的数据输出到PCM编码解码器(J206)。同时,语音处理LSI使来自CPU(J201)的控制数据受到D/A转换,将模拟数据发送至无线单元J208,使来自PCM编码解码器(J206)的语音信号受到扰频和压缩,并将处理的信号发送到无线单元J208。
在CPU(J201)的控制下,无线单元J208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以使来自语音处理LSI(J207)的语音信号和控制数据能够得到调制和无线发送,并将处理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电话J3,解调从无线电话J3接收到的信号,提取控制数据和语音信号并将结果发送到语音处理LSI(J207)。
<无线电话的结构>
图36是框图,显示了容纳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话J3的结构。如图36所示,无线电话J3具有CPU(J301),用于控制无线电话J3,包括无线控制和呼叫控制。一个ROM(J302)存储CPU(J301)的控制程序,且一个EEPROM(J303)存储系统的呼叫编码(系统ID)和无线电话J3的子ID。RAM(J304)存储用于控制CPU(J301)的各种数据并提供用于各种计算的工作区。
一个通信信道单元J305在CPU(J301)的控制下从手机J308、麦克风309和扬声器310输入并向它们输出语音信号。在CPU(J301)的控制下,一个语音处理LSI(J306)接收来自无线单元J307的解调信号。如果接收信号是控制数据,该语音处理LSI进行A/D转换并将转换数据送到CPU(J301)。如果接收信号是语音信号,语音处理LSI执行诸如解扰和解压缩的处理,并将处理的数据送到通信信道单元J305。语音处理LSI(J306)使从CPU(J301)发送来的控制数据受到D/A转换,并将模拟数据发送到无线单元J307,使来自通信信道单元J305的语音信号受到诸如扰频和压缩的处理,并将处理的信号发送到无线单元J307。
在CPU(J301)的控制下,无线单元J307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以使来自语音处理LSI(J306)的语音信号控制数据能够得到调制和无线发送,并将处理的信号发送到无线连接单元J2。同时,无线单元J307对从无线连接单元J2无线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提取控制数据和语音信号并将结果发送到语音处理LSI(J306)。
手机J308输入并输出语音信号,以使系统用户能够通信,麦克风J309收集并输入语音信号,且扬声器J310发出语音信号。从键盘J311输入的拨号、外线的状态等等,被显示在显示单元J312上。按键J311包括用于输入电话号码的拨号键(未显示)、外线键、保持键和诸如扬声器键的功能键。
<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
现在描述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操作。
图37显示了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顺序。当无线电话J3发出了开始呼叫的请求时,它在预定的无线控制信道上向连接装置J2送出一个连接通知信号(步骤J401)。在收到该连接通知信号时,连接装置J2检查无线语音信道的状态,且如果有可用的语音信道,将连接应答信号送到无线电话J3(步骤J402)。
在接收到连接应答信号时,无线电话J3将频率从无线控制信道改变到无线语音信道,并将一个信道移频通知信号发送到连接装置J2(J403)。从此开始,信号在语音信道上送到和接收。
在接收到移频通知信号时,连接装置J2确认至语音信道的转换并将一个信道移频应答信号发送到无线电话J3(J404)。连接装置J2随后向主单元J1送出一个线路连接通知(J405),随后进行至语音通信状态的转换。
如果无线电话J3在步骤J404接收到信道移频应答信号并确认了无线链路的建立,无线电话J3将外线始发信号送到连接装置J2(J406)。在接收到该外线始发信号时,连接装置J2开始在主单元1(J407)中的外线呼叫。当有从主单元J1至连接装置J2和从连接装置J2至无线电话J3的语音连接请求时(J409),发送一个拨号单音(J410)。相应地,可以进行拨号以进行出局呼叫(J411)。从此开始,实现了到外线的出局呼叫。当被叫方应答时,进行至语音通信的转换(J412)。
通过以上的步骤,无线电话能够经过公共交换电话线进行电话呼叫。对于入局呼叫,也需要无线语音信道且电话呼叫能够借助与上述的步骤类似的步骤而得到开始和进行。
类似地,当进行分机呼叫时,分机端之间的呼叫借助主单元进行。
还有一种系统,其中无线电话可以彼此进行直接的分机通信,而不需要主单元的中介。在这种系统的情况下,在始发方的无线电话要求有空闲的无线链路并通知在被叫方的无线电话。被通知的无线电话通过进行至已经被通知的无线链路的切换而进行分机通信。
在这种传统的交换系统中,采用了窄带频率调制作为无线调制方法。其结果,发送速率受到限制,因而来自多个无线电话的声频不能用单个的载频多路复用。因此,该连接装置和无线电话必须被用在一对一(点-点)关系的通信中。如果容纳的无线电话的数目增大,连接装置的数目必须增大。主单元所能够容纳的连接装置的数目和能够容纳的无线电话的数目也受到限制。
在经过主单元的分机通信的情况下,主单元被用作中继并加有一个负载。在无线电话彼此直接进行分机呼叫的情况下,无线电话获得无线信道。这意味着主单元由于干扰波而不能确定该无线信道目前是否被用或不能被利用。
另外,在无线电话彼此直接进行分机呼叫的情况下,无线电话的使用状态和无线信道的使用状态不能受到主单元的管理。另外,由于无线电话J3利用它自己获得的无线信道进行通信,控制信息不能从主单元接收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可以进行根据通信请求和通信状态的通信装置选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降低分机之间的通信中加在主单元上的负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使主单元能够对无线通信系统中所用的无线信道和无线终端进行集中管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即使当无线终端彼此直接通信时,也能够在主单元与无线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灵活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通信安全性和抗噪声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体设置;
图2是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主单元的系统配置和结构;
图3是框图,显示了连接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4是框图,显示了无线电话的结构;
图5是框图,显示了无线适配器的内部结构;
图6是框图,显示了具有内部调制解调器的无线适配器的结构;
图7是框图,显示了共享的无线单元的结构;
图8显示了PCF帧的结构;
图9显示了PPF帧的结构;
图10显示了BDF帧的结构;
图11显示了FSYN帧的结构;
图12显示了语音信道帧的结构;
图13显示了LCCH-T帧的结构;
图14显示了LCCH-R帧的结构;
图15是框图,显示了呼叫编码解码器的内部结构;
图16显示了本系统中的跳频的概念;
图17是序列图,显示了当电力被引入主单元(连接装置)和无线终端时的操作;
图18是流程图,显示了当电力被引入主单元(连接装置)时的操作;
图19是流程图,显示了当电力被引入无线终端时的操作;
图20是顺序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外线上开始一个呼叫;
图21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在外线上开始一个呼叫时无线电话的操作;
图22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在外线上开始一个呼叫时主单元的操作;
图23是顺序图,显示了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外线上进入呼叫的终止;
图24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呼叫在外线上终止时主单元的操作;
图25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呼叫在外线上终止时无线电话的操作;
图26是顺序图,显示了数据在主单元、连接装置、始发方的专用电话和终止方的专用电话中的流动;
图27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在分机之间进行通信时主单元执行的处理;
图28是流程图,显示了始发方的专用电话所进行的处理;
图29是流程图,显示了终止方的专用电话所进行的处理;
图30是流程图,显示了在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改进中响应于通信请求而选择通信装置的操作;
图31显示了直接序列通信协议;
图32显示了主单元发送的帧的一个例子;
图33显示了从属单元发送的帧的一个例子;
图34是框图,显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其主单元的结构;
图35是框图,显示了现有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连接装置的结构;
图36是框图,显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话的结构;
图37显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顺序。
现在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近年来受到集中注意的一种数字无线通信,是扩谱通信。在扩谱通信中,发送的信息被扩展在宽的带宽上。这样的优点,是抗干扰和安全性得到了改进。目前,2.4GHz频带中的频率在各个国家已经被分配给扩谱通信,且扩谱通信的使用正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增加。
扩谱通信被大体分成跳频(FH)和直接扩展(DS)。在FH中,通过在固定的期间中改变调制频率而利用宽频带进行发送。在DS中,通过利用其速率为信息速率的几十至几百倍的伪噪声编码来扩展和调制所要发送的信息,来对宽频带进行利用。
在此实施例中,将描述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机之间的发送中,采用了根据上述跳频图的数字无线通信。
<系统构造>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以下称为“系统”)的总体设置。图1所示的系统包括:分机101,它带有公共交换电话线102并具有交换功能和无线连接功能;多个无线电话103-A、103-B,用于与分机101进行控制数据和语音数据通信;以及,数据终端设备104-A…104-F,用于与分机101进行控制数据通信和与终端进行直接数据通信。
在此实施例中的数据终端设备,被定义为这样的装置,即它是具有发送任何量的数据脉冲串的功能终端(数据终端)与用于管理数据终端与主单元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适配器的结合。数据终端的例子是计算机104-A、打印机104-B、复印机104-C、电视会议终端104-D、传真机104-E和LAN桥接器104-F。其他的例子是电子摄象机、视频摄象机、扫描器和进行数据处理的其他各种终端。
上述无线电话和数据终端能够彼此自由通信,同时能够对公共交换电话网络进行存取。这是这种系统的主要特征。现在描述其结构和操作。
<主单元的结构>
先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系统的主单元的结构,它带有公共交换电话线。
图2是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主单元的系统配置和结构。一个主单元1是该系统的主要部件,它包括多个外线和多个终端,并适合于在它们之间切换呼叫。为了使无线终端(下面的无线电话或已经连接有无线适配器的数据终端)可以被包括在该系统中,一个连接装置2被置于主单元1的控制之下,并对无线终端进行无线控制,以建立无线发送链路。
无线电话3是用于经过连接装置2而与包含在主单元1中的外线进行通信的电话,并用于与其他分机通话。无线适配器4是这样的适配器,即它通过与诸如个人计算机或打印机、SLT(单线电话)10、传真机(FAX)11和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终端12的数据终端5相连接,而能够在类似地配置的数据终端之间进行无线数据传送。
主单元1包括:PSTN(已有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6,它是一个外线网络;PSTN线路7,它们是来自PSTN 6的外线;ISDN线路9,它也是一个外线网络;以及ISDN线路9,它们是来自ISDN 8的线路。标号10表示一个SLT(单线电话),它是与主单元1相连的一个终端。
现在描述主单元1的内部结构。
CPU 201位于主单元1的中心并监控着主单元1的总体控制,包括对交换的控制。CPU 201的控制程序存储在ROM 202中。一个RAM203存储用于控制CPU 201的各种数据,并提供用于各种计算的工作区。一个通信信道单元204在CPU 201的控制下监控着对呼叫的交换(借助时分交换)。一个PSTN线i/f205,在CPU 201的控制下,进行PSTN线控制,诸如来向呼叫检测,选择信号发送和DC环路关闭,以容纳PSTN线7。在CPU 201的控制下一个ISDN i/f206支持ISDN的层1和层2,以容纳这些ISDN线和对这些ISDN线的控制。一个SLTi/f207,在CPU 201的控制下进行电流供给、环路检测、选择信号接收和呼叫信号发送,以容纳SLT 10。
一个电话单元208具有手机、拨号键、通话电路和显示器等等,用于当电力被提供给主单元时,在CPU 201的控制下作为分机无线电话,并在电力故障的情况下用作SLT。一个单音发送电路209发送各种单音、诸如PB信号、拨号单音和来向呼叫单音。一个连接装置i/f210在CPU 201的控制下向连接装置2发送并从其接收语音信号和控制信号,以容纳连接装置2。
<连接装置的结构>
图3是框图,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装置2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连接装置2具有CPU 301,用于控制整个连接装置,包括控制通信信道和无线部分。一个ROM 302存储CPU 301的控制程序,且一个EEPROM 303存储系统的呼叫编码(系统ID)。另外,一个RAM 304存储用于控制CPU 301的各种数据并提供用于各种计算的工作区。
主单元i/f305在CPU 301的控制下向连接装置i/f210发送并从其接收语音信号和控制信号。一个处于CPU 301控制下的PCM/ADPCM转换器306将来自主单元1的PCM(脉冲编码调制)编码的语音信号转换成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编码,将该编码发送到信道编码解码器307(将在后面描述),将来自信道编码解码器307的ADPCM编码语音信号转换成PCM编码并将PCM编码发送到主单元1。
在CPU 301的控制下,信道编码解码器307对ADPCM编码的语音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诸如扰频的处理,并在预定的帧中对这些信号进行时分复用。在CPU 301的控制下,无线单元308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处理,即来自信道编码解码器307的帧形式的数字信号能够得到调制和无线发送,并随后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另外,无线单元308对从天线无线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该信号处理成帧形式的数字信号。
<无线电话的结构>
图4是框图,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话3的结构。如图4所示,无线电话3具有CPU 401,用于控制整个无线电话3,包括无线控制和呼叫控制。ROM 402存储CPU 401的控制程序,且EEP-ROM403存储系统的呼叫编码(系统ID)和无线电话3的子ID。RAM 404存储用于控制CPU 401的各种数据并提供用于各种计算的工作区。
一个通信信道单元405在CPU 401的控制下从手机410、麦克风411和扬声器412输入并向其输出语音信号。在CPU 401的控制下,ADPCM编码解码器406将来自通信信道单元405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ADPCM编码,并将该编码发送到信道编码解码器407(将在随后描述)。另外,ADPCM编码解码器406将来自信道编码解码器407的ADPCM编码语音信号转换成模拟语音信号,并将该语音信号发送到通信信道单元405。
在CPU 401的控制下,信道编码解码器407对ADPCM编码语音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诸如扰频的处理,并在预定的帧内对这些信号进行时分复用。在CPU 401的控制下,无线单元408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处理,即使得来自信道编码解码器407的帧形式的数字信号能够得到调制和无线发送,并将处理过的信号发送到天线。另外,无线单元408对从该天线无线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该信号处理成帧来自的数字信号。
手机410输入和输出语音信号,以使系统用户能够通信,且麦克风411采集并输入语音信号。扬声器发出语音信号。从键盘413输入的拨号号码、外线的状态等等,都显示在显示单元414上。按键413包括用于输入电话号码的拨号键(未显示)、外线键、保持键和诸如扬声器键的功能键。
<无线适配器的结构>
图5是框图,显示了与数据终端相连的无线适配器502,该数据终端能够被包含在本系统中。在图5中,数据终端501是诸如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或传真的终端,它经过通信电缆或内部总线与无线适配器502相连。
无线适配器502包括包含CPU的主控制器504、用于中断控制和DMA控制等等的外设装置、以及用于系统时钟的振荡器等等,这些单元没有显示。主控制器504控制无线适配器中的各个块。存储器505由诸如用于存储主控制器504所用的程序的ROM和用作各种处理的缓存区的RAM组成。
通信i/f单元506是一个通信接口,诸如上述数据终端501的各种数据终端以标准设备的方式与其相连。作为例子,有RS-232C、Centronics接口和LAN的通信i/f、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的内部总线(例如ISA总线)、或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i/f。终端控制器507监控着当经过通信i/f单元506而在数据终端501与无线适配器502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时所需的各种通信控制。信道编码解码器508进行帧处理和无线控制,其内部结构将在随后描述。由信道编码解码器508装配成帧的数据,经过无线单元503被发送到主单元或对应的终端。
一个误差校正处理器509被用来降低数据由于无线通信产生的误码。在发送时,处理器509将纠错码插入到用于通信的数据中。在接收时,处理器509通过处理和改正包含在接收数据中的误码,来计算错误的位置和错误形式。定时器510提供无线适配器502中各个块所用的时序信号。
图6是框图,显示了具有内部调制解调器的无线适配器的结构。这是当向公共交换电话线发送数据时所需的无线适配器。与图5的无线适配器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且不再对这些部分进行描述。
如图6所示,无线适配器502包括用于将数据调制成语音频带信号的调制解调器511,以及用于对调制解调器511调制的信号进行编码的ADPCM编码解码器512。ADPCM编码的数据由一个信道编码解码器(将在后面描述)组装成帧,并随后经过无线单元503而被发送到主单元1。
<无线单元的结构>
图7是框图,显示了无线单元的结构,它对于主单元、无线电话和系统的数据终端都是共同的。如图7所示,无线单元包括收发器天线601a、601b,用于在天线601a、601b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602,用于除去不需要的频带中的信号的带通滤波器(以下称为“BPF”)603,收发器转换开关604,接收放大器605,发送放大器(带有功率控制)606,第一IF下变频器607,上变频器608,收发器转换开关609,用于从下变频器607获得的下变频信号中除去不需要的频带信号的BPF 610,以及第二IF下变频器611。下变频器607、611实现变频接收。
该无线单元还包括第二IF BPF 612,90°移相器613和正交检测器614。BPF 612和90°移相器613检测并解调接收的信号。还提供有波形转换器615,接收回路的压控振荡器(以下称为“VCO”)616,低通滤波器(以下称为“LPF”)617,以及由可编程计数器、预定标器和相位比较器等等组成的锁相环(PLL)618。VCO 616、LPF617和PLL 618构成了接收回路中的频率合成器。
该无线单元还包括用于产生载波信号的VCO 619、LPF 620和由可编程计数器、预定标器和相位比较器等构成的PLL 621。VCO619、LPF 620和PLL 621组成了用于跳频的频率合成器。该无线单元还包括具有调制功能的发送VCO 622、LPF 623、以及由可编程计数器、预定标器和相位比较器等等组成的PLL 623。VCO622、LPF 623和PLL 624构成了发送回路中的频率合成器。该合成器具有频率调制功能。
时钟625是每一个PLL 618、621和624中的基准时钟,且带通滤波器626是用于限制发送数据的频带的(基带信号)。
<无线单元的操作>
(1)发送时的操作
从诸如处理器(未显示)的外部电路输入无线单元的数字数据的带宽,受到带通滤波器626的限制,在此之后数据进入发送回路中的VCO622的调制终端。由VCO 622、LPF 626和PLL 624构成的频率合成器产生的中频(IF)调制波输入上变频器608,后者将该信号加到由VCO 619、LPF 620和跳频PLL 621构成的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载波信号上。所产生的信号进入发送回路中的放大器606。
在发送时,由放大器606放大到预定电平的信号具有在不需要的频带中的信号,这些信号将由BPF 603除去,在此之后该信号从天线601a、601b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辐射到空中。
(2)接收时的操作
天线601a、601b接收的信号具有在不需要的频带中的信号,这些信号将被BPF 603除去,在此之后该信号由接收回路中的放大器605放大至预定电平。被放大至预定电平的接收信号的载波被下变频器607除去,并被转换成第一中频中的信号。第一IF接收信号具有处于不需要的频带中的信号,这些信号将由BPF 610除去,在此之后该信号进入用于中频的第二下变频器611。
下变频器611根据频率合成器产生的信号和来自第一IF下变频器的输入信号,产生具有第二中频的信号,该频率合成器由接收回路中的VCO 616、LPF 617和PLL 618构成。被下变频至中频的接收信号具有处于不需要的频带中的信号,这些信号将被BPF 612除去,在此之后该信号进入90°移相器613和正交检测器614。
正交检测器614利用被移相器613移相的信号和原来的信号,以进行检测和解调。由正交检测器614解调的模拟数据由转换器615整形成数字数据,并随后被输出到外部电路。
<无线帧的结构>
图8至14显示了该系统中所用的无线帧的帧结构。该系统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帧,即用于主单元与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的帧(以下称为“PCF”)、用于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的帧(以下称为“PPF”)、以及脉冲串-数据帧(以下称为“BDF”)。
现在描述这些帧中包含的数据的细节。
图8显示了一个PCF,它包括同步信号FSYN,从主单元送到无线电话的逻辑控制信道LCCH-T,从无线电话送到主单元的逻辑控制信道LCCH-R,送至四个不同无线电话的语音信道T1、T2、T3和T4,从四个不同无线电话送来的语音信道R1、R2、R3和R4,以及保护时间GT。另外,图8中的F1和F3表示当上述帧被无线发送时所用的频率信道。该频率信道对于每一个帧都是变化的。
图9显示了一个PPF,它包括同步信号FSYN,从主单元送到无线电话的逻辑控制信道LCCH-T,从无线电话送到主单元的逻辑控制信道LCCH-R,送到三个不同无线电话的语音信道T1、T2和T3,从三个不同无线电话送来的语音信道R1、R2和R3,以及保护时间GT。另外RV表示一个保留位。
在图9中,F1、F3、F5和F7表示当上述帧被无线发送时所用的频率信道。与PCF的情况不同,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在频率信道F1上从主单元接收逻辑控制信息LCCH-T并随后将频率信道转换到F5而进行的,F5是为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而提供的。随后,频率信道转换到F3,从主单元接收逻辑控制信息且频率信道转换到为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而提供的F7。这种过程被重复,直到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结束。
图10显示了一个BDF,它包括同步信号FSYN,从主单元送到无线电话的逻辑控制信道LCCH-T,从无线电话送到主单元的逻辑控制信道LCCH-R,用于证实前面的帧已经结束且另一无线设备没有发射无线电波的载波检测时间R,一个前同步信号PR1,用于容纳脉冲串数据的数据时隙DATA,以及保护时间GT。
在图10中,F1、F3、F5和F7表示当上述帧被无线发送时所用的频率信道。与PCF的情况不同,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在频率信道F1上从主单元接收逻辑控制信息LCCH-T并随后将频率信道转换到F5而进行的,而F5是为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而保留的。随后,频率信道转换到F3,从主单元接收逻辑控制信息且频率信道转换到为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而保留的F7。这种过程被重复,直到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结束。
图11显示了同步信号ESYN帧的结构。它包括用于频率同步的62位前同步信号,31位的帧同步信号SYN,63位的呼叫信号ID,2位的信道识别信号即用于在PDF、PPF和BDF之间进行区别的信号,时隙信息TS和表示下一个帧的频率的频率信息NFR。图11中的数字表示组成相应信号的位的数目。
图12显示了语音信道帧的结构。由于T1、T2、T3、T4和R1、R2、R3、R4的构成是相同的,所以用Tn来一般地表示用于发送的语音信道,并用Rn来一般地表示用于接收的语音信道。另外,Tn和Rn的组成是相同的。
在图12中,帧包括用于证实前面的帧已经结束且另一个无线设备没有发射无线电波的载波检测时间R,用于各个时隙的前同步信号PR1,包含子ID的唯一字UW,3.2kbps D信道信息D,32kbpsB信道信息B和保护时间GT。这里数字也表示位的数目。
图13显示了逻辑控制信道LCCH-T的帧结构。如上所述,逻辑控制信道LCCH-T是从主单元送到无线电话的。该帧包括包含子ID的唯一字UW,逻辑控制信息LCCH和保护时间GT。由于LCCH-T是在FSYN之后发送的,所以该帧没有前同步信号等等。
图14显示了LCCH-R的帧结构。如上所述,LCCH-R是从无线电话送到主单元的。该帧包括用于证实前面的帧已经结束且另一个无线设备没有发射无线电波的载波检测时间R,用于各个时隙的前同步信号PR1、包含子ID的唯一字UW,逻辑控制信息LCCH和保护时间GT。
<信道编码解码器>
图15是框图,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信道编码解码器的内部结构。上述帧是该编码解码器处理的。
如图15所示,信道编码解码器801与无线单元802、包含在无线电话等等中的ADPCM编码解码器803、以及无线电话或无线适配器的CPU 804相连。信道编码解码器801包括无线控制器805,用于控制无线单元802在发送与接收之间的转换,并用于控制跳频。无线控制器805还用于在数据发送之前检测载波。
一个CPU I/F 807是用于与CPU 804交换控制信息的接口。I/F807是用于存储信道编码解码器中的各种部件的状态的内部寄存器,它根据来自CPU 804的控制信号和信道编码解码器的各个部件的状态,控制信道编码解码器中的各个部件。该编码解码器包括一个ADPCM编码解码器i/f806,后者与ADPCM编码解码器803交换串行数据和同步时钟信号,以交换语音信号。一个发送帧处理器808将来自ADPCM编码解码器803的信号和在上述发送帧中从CPU 804输入的逻辑控制数据组装起来。
一个接收帧处理器809从由无线单元802送来的信号帧中提取控制信息和语音数据,并将该控制信息和语音数据传送到ADPCM编码解码器i/f806和CPUi/f807。一个同步处理器810由DPLL(延迟锁相环)构成,它从接收信号再现该时钟信号并实施位同步。
这里将不描述上述信道编码解码器的基本操作。
(1)发送时的操作
在发送时,附在发送数据帧上的控制信息借助CPU i/f807而从CPU 804接收。在其中信道编码解码器被无线电话和主单元中的连接装置使用的情况下,发送帧与来自ADPCM编码解码器803的数据一起被发送帧处理器808组装起来。在其中信道编码解码器被数据终端使用的情况下,发送帧与纠错编码脉冲串数据一起被发送帧处理器808组装起来。
当帧被组装时数据受到扰频。这是必要的,以保持无线发送时的DC平衡。当接收信号结束时,无线控制器805在检测载波之后将无线单元置于发送模式,并将发送帧传送到无线单元。
(2)接收时的操作
当所要发送的数据结束时无线控制器805将无线单元802转换到接收状态,并等候接收帧。当接收帧被接收时,无线控制器805对该数据进行解扰并从接收帧提取控制信息和数据。该控制信息通过CPUi/f807而被送到CPU 804。
在其中接收帧是PCF或PPF的情况下,接收的数据被送到ADPCM编码解码器i/f806。如果信道编码解码器被用在无线电话中,该数据经ADPCM编码解码器803而作为声频得到输出。如果信道编码解码器被用在主单元中,该数据被送到语音信道。在其中接收帧是BDF的情况下,接收数据被传送到数据终端中的存储器中。
(3)逻辑控制数据的处理
(3-1)没有通信时
当没有通信时,从主单元周期性发送的LCCH-T得到接收,同时在预先分配给主单元的频率作好准备。从主单元送来的LCCH包含用于证实在一条外线上的呼叫是否已经终接和呼叫开始请求是否已经被送至无线电话的信息。无线电话将接收帧处理器提取的LCCH送到CPU。随后,要从CPU送到主单元的指定的LCCH作为LCCH-R而被送到主单元。这样,无线电话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产生去向呼叫或来向呼叫。
(3-2)通信时
下面作为例子描述其中无线电话A受到呼叫的情况。
假定无线电话A在无线通信时正在频率信道F1上与主单元交换LCCH。无线电话A通过上面在(3-1)中描述的程序监测在频率信道F1上来自主单元的LCCH,直到产生去向呼叫。当在无线电话A产生去向呼叫时,无线电话A借助上面在(3-1)中描述的程序,将一个去向呼叫请求置于将要送到主单元的LCCH-R,并将该LCCH-R送到主单元。通知是否可以从主单元侧进行通信的LC-CH,在100ms之后由频率信道F1上送到的LCCH判定。
在开始请求之后从主单元送来的LCCH的内容由于线路被占用而不能得到连接的情况下,无线电话A以占线信号的形式将这种情况通知用户。然而,如果在开始请求之后来自主单元的LCCH的内容表明可以进行连接,则指定在相同LCCH-T中的用于语音的语音信道时隙。例如,如果指定“1”,则表示用T1和R1进行通信。通信是在频率信道根据FSYN帧中的TS和NFR指定的跳频图转换的同时进行的。在与主单元的连接进行之后,控制信息交换由Tn和Rn帧中的D信道信息进行的。
在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中,无线电话之间的控制信息交换是利用D信道信息进行的。在通信结束之后各个无线电话指定的频率信道的LCCH-R与主单元交换。更具体地说,在上述情况下,当无线电话A在无线通信中在频率信道F1上与主单元交换控制信息时,无线电话通知主单元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已经结束。
<跳频图>
图16显示了该系统的跳频的概念。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这种系统中,采用了具有1MHz宽度的26个频率信道,利用了26MHz的频带。若考虑其中有由于干扰噪声而不能利用的频率的情况,从这26个信道中选择出20个频率信道,并在选定的频率信道上以预定顺序进行跳频。
在此系统中,一个通信数据帧有5ms的长度,且频率信道在每一个帧都跳频,例如如图8所示。因此,一个跳频图的周期是100ms。
在图16中,用不同的设计来表示不同的跳频图。对于每一个帧,都采用了不同时采用相同的频率的图形。其结果,可以防止出现数据错误。在其中包含多个连接装置的情况下,连接装置采用了不同的跳频图,以避免连接装置之间的干扰。这种方法使得能够实现具有多个蜂窝结构的系统,其结果是能够获得大的服务区域。
<操作的细节>
在此系统中,如上所述,帧被组装起来,以进行主单元与无线电话或者数据终端之间以及终端之间的通信,并进行控制操作,以便以固定的时刻间隔转换用于通信的频率。
现在详细描述该系统的具体操作。
<基本操作程序>
在此系统中,在通信信道被使用之前,通过采用帧内的逻辑控制信息(LCCH-T和LCCH-R)时分复用,确定所用的时隙和跳频图。另外,为了能够对每一个终端进行间断接收以节约能量,各个终端都得到适当设计以在预先分配的频率上仅在发送的逻辑控制信道中进行发送和接收。
加电后,终端不能识别跳频图。因此,终端在任一频率等候并在此频率接收一个帧。当接收到第一个帧时,包含在该帧中的下一个帧的频率信息得到接收,并从此开始跳频。在使用多个连接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首先接收到该帧的连接装置所用的跳频图也如上所述。
另外,在加电启动之后,哪个终端将被分配给哪一个频率还不能确定。因而,在启动时,为每一个终端登记一个ID,且逻辑控制信道频率的分配在设定模式下进行。当逻辑控制信道被分配时,各个终端都被置于间断接收状态,且只有以终端本身为目的的逻辑控制数据得到接收。只有在已经产生了向主单元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才利用分配的频率的LCCH-R向主单元发送要向主单元发送的数据。
在希望用呼叫时隙启动通信的情况下,逻辑控制信道被用来将此通知主单元,且时隙的分配和跳频图得到接收。在分配进行之后,可以进行电话通话或发送数据。
<在主单元(连接装置)和无线终端加电时的操作(设定模式)>
该模式用于登记ID和用于设定逻辑控制信道的频率。
图17是顺序图,显示了当电力被引入主单元(连接装置)和无线终端时的操作;图18是流程图,显示了当电力被引入主单元时的操作;且图19是流程图,显示了当电力被引入无线终端时的操作。
(1)主单元(连接装置)加电时的操作
当在图1所示的主单元1(连接装置2)的主体上的电源开关(未显示)闭合时,主单元1(连接装置2)在开始时在图18的步骤S2201设定该主体。随后,在步骤S2202确定用于无线通信的跳频图。然后,在步骤S2203,将上述跳频图(在下一个时间单位中要跳频到的频率)以及该系统的ID已经附在其上的PCF帧发送到无线终端103(见图1)。
该系统ID包含在PCF帧的ID字段中(见图11),且与根据上述跳频方案而在下一个时间单位中所要跳频到的频率有关的信息,被包括在NFR字段中。另外,与能够被用在无线终端侧的空闲控制信道有关的信息,被包括在LCCH字段中(见图13)。
随后,当主单元1(连接装置2)确定已经接收到用于位置登记的信息(诸如系统ID和来自无线终端103的无线终端ID)时(步骤S2204处的“是”),无线终端103的ID被存储起来,且在步骤S2205用于发送寻址到无线终端103的无线通信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被确定。在步骤S2206将这种情况通知无线终端103。
上述操作对应于图17所示的次序2101-2103。
(2)当电力被引入无线终端时的操作
当无线终端103的主体上的电源开关闭合时,建立了设定模式且无线终端103对主体进行初始设定,如图19中的步骤S2301所示。然后,当无线终端103的ID在步骤S2302被手动输入时,无线终端103存储该ID。
当在步骤S2302接收到来自主单元1(连接装置2)的PCF帧时,转换到在任意频率等候接收的状态。然后,如果在步骤S2304能够接收来自主单元1(连接装置2)的PCF帧,程序进行到步骤S2305。从PCF帧中的ID字段(见图11)来识别系统ID,该系统ID被存储在存储器中,且从LCCH字段(见图13)获得空闲信道的信息(用于将来自无线终端的PCF帧发送到主单元的频率)。另外,从PCF帧中的NFR字段获得在下一个时间单位中所要跳频至的频率,且无线终端103将接收频率移到所获得的频率并等候下一个PCF帧。无线终端103重复这一操作,识别跳频图并进行存储(步骤S2306)。
当确定了跳频图和系统ID时,无线终端103利用从LCCH字段获得的空闲控制信道,将已经附有系统ID和无线终端本身的ID信息的帧(见图17的次序2102)发送到主单元的地址(步骤S2307)。
如果在上述处理之后从主单元1(连接装置2)接收到了指定控制信道频率的信息,无线终端103开始在指定的信道上的间断接收(步骤S2308)并进行从设定模式至正常模式的转换。
<对外线上来自无线电话的去向呼叫的处理>
图20是顺序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在外线上发出呼叫的过程;图21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在外线上发出呼叫时无线电话3的操作;且图22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在外线上发出呼叫时主单元1的操作。
当按下本实施例的无线电话3上的键盘413中的外线键时(图21中的步骤S2501),无线电话3使显示单元414上与按下的外线键对应的外线LED闪烁,以表示去向呼叫(步骤S2502),并经过连接装置2将一个外线的去向呼叫信号(图20中的2402)发送到主单元1(步骤S2503)。这种外线的去向呼叫信号,利用无线电话3与连接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通过图8的PCF帧中的LCCH-R发送。连接装置2借助图3中的主单元i/f305来通知主单元。
在接收到外线的去向呼叫信号(图20中的2401)时,主单元1确定是否可以开始外线上的呼叫(图22中的步骤S2601)。如果外线是空闲的且能够开始呼叫,主单元1确定用于开始呼叫的外线和所用的PCF帧语音信道(T1-T4,R1-R4)。主单元1将经过连接装置2(步骤S2602)向无线电话3发送外线开始使能信号(其中确定的语音信道号是一个参数),并获得该外线(步骤S2603)。另外,主单元1将该语音信道置于使用之下。外线开始使能信号通过PCF帧的LCCH-T而发送。
在接收到表示外线开始使能信号的信号(2404)时(步骤S2504),无线电话3建立起与同外线开始使能信号一起传送的参数所指定的语音信道的同步。语音数据随后经过该语音信道进行发送。更具体地说,语音数据是在图12中所示的B时隙中进行通信的。当无线电话3完成了至该语音信道的转换时,无线电话3发送一个表示语音信道的连接完成的信号(2406)。
在接收到来自主单元1的外线开始使能信号(2403)时,连接装置2接收到信道编码解码器307预定的语音信道,产生用于将其传送到主单元1的通道并当误音信道连接完成时(2405),将来自无线电话3的语音信道连接完成信号(2406)传送到主单元1(2405)。
在接收到语音信道连接完成信号(2405)时(步骤S2604),主单元1判定在无线电话侧的准备已经完成,并向连接装置2传送一个外线绿色表示指令(2407),以使外线LED发出诸如绿光(步骤S2605)。另外,主单元1实现信道与获得的外线的连接(步骤S2606)。
另一方面,无线电话3接收来自连接装置2的外线绿色显示指令信号(2408)(步骤S2506),使外线LED发出绿光,在内部连接信道,并使用户听见拨号单音(2411)(步骤S2507)。
为了使与将去向呼叫置于外线上的无线电话3以外的无线电话相对应的外线LEID发出红光,主单元1经过连接装置2发送一个外线红色显示指令(2409,2410)。
随后,在键盘413上已经进行了拨号操作的无线电话3将一个拨号信号(2413)发送到主单元1(步骤S2508)。拨号操作的结束通过定时来监测(步骤S2509)。当定时达到时,建立起正在进行的呼叫(步骤S2510)。
当接收到拨叫的第一位数(2412)时(步骤S2607),主单元1开始向外线发送该拨叫信号并借助定时监测所拨号的发送(步骤S2608)。当拨号发送结束时,建立起正在进行的呼叫(步骤S2609)。
当呼叫结束且无线电话3被挂上时(步骤S2511的“是”),一个挂机信号(2416)被送到连接装置2(步骤S2512)。当挂机信号(2415)被发送到主单元1时(步骤S2610为“是”),主单元1经过连接装置2而将语音信道断开信号(2417)送到无线电话3(步骤S2611)另外,主单元1取消分配给无线电话3的语音信道,并象在信道没有被使用的状态下那样对语音信道进行管理。然后,为了使无线电话3的外线LED熄灭,主单元1发送一个外线显示熄灭指令(2419)且连接装置2发送一个外线显示熄灭指令信号(2420)(步骤S2612)。
在接收到语音信道断开信号(2418)时,无线电话3释放信道(步骤S2513)并根据接收到的外线显示熄灭指令信号(2420,2422)而熄灭相应的外线LED(步骤S2514)。
<对外线上至无线电话的来向呼叫的处理>
图23是顺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在外线上的来向呼叫的终止;且图24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外线上的呼叫终止时主单元的操作。
当在图24的步骤S2801判定来自公共交换电话线102的呼叫已经终止时,主单元1在步骤S2802将外线来向呼叫2703、2705,从连接装置2通过LCCH-T,发送到无线电话103-A。如果在步骤S2803 LCCH-R接收到了一个摘机信号2706,程序进行到步骤S2804。这里,通过LCCH-T,将一个外线应答使能信号2709(它携带有表示外线呼叫中所用的语音信道号和跳频图的信息)发送到发送该摘机信号2706的无线电话,且该语音信道在使用时被管理。
现在作为无线电话103-A(见图1),来描述被摘机的无线电话。
如果在步骤S2805通过LCCH-R接收到了语音信道连接完成信号2711,程序进行到步骤S2806,在那里主单元1通过LCCH-T向连接装置2和无线电话103-A发送正在进行的呼叫显示信号2712、2713。然后,在步骤S2807,主单元1通过LCCH-T,向无线电话103-B发送一个外线来向呼叫断开信号2717,而无线电话103-B是另一个无线电话。随后是步骤S2808,在那里主单元1将无线电话103-A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线102并利用根据来自无线电话103-A的数据指定的语音信道而开始呼叫。此时正在进行的呼叫2715是作为数据交换的。
另外,主单元1保持无线电话103-A与公共交换电话线102的连接,直到在步骤S2809从无线电话103-A接收到一个挂机信号2718。如果已经通过LCCH-R接收到了挂机信号2718,程序进行到步骤S2810,在那里主单元1断开无线电话103-A与公共交换电话线102之间的连接,并通过LCCH-T发出一个语音信道断开信号2721。随后,在步骤S2811,主单元1向无线电话103-B发送一个外线忙显示断开信号2723,并将语音信道置于未使用状态。
图25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外线上的呼叫终止时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话的操作。当无线电话通过LCCH-T从主单元1接收到外线来向呼叫信号(图23中的2703)时,无线电话103-A、103B发出一个来向呼叫单音并检测它们是否已经在步骤S2902摘机。如果无线来向103-A已经被摘机,程序进行到步骤S2903,在那里利用LCCH-R将摘机信号2706发送到主单元1。如果已经从主单元1送来了外线应答使能信号2709,则在步骤S2905连接语音信道,并利用LCCH-R将语音信道连接完成信号2710发送到主单元1。
如果已经在步骤S2906利用LCCH-T经过连接装置2从主单元1送来了呼叫正在进行显示信号2713,在步骤S2907无线电话103-A使显示单元414显示呼叫正在进行这一事实并开始呼叫。另外,呼叫得到维持,直到在步骤S2908检测到了挂机状态。如果检测到挂机状态,在步骤S2909利用LCCH-R将挂机信号2718送到连接装置2。其结果,挂机被发送到主单元1。
如果在步骤S2910通过LCCH-T接收到了语音信道断开信号2721,无线电话103-A断开语音信道、使呼叫正在进行显示从显示单元414上被擦除并结束呼叫。呼叫正在进行显示的终止是根据外线忙显示断开信号2723进行的。
如果在步骤S2911发现外线来向呼叫断开信号被接收到且在步骤S2902没有无线电话被摘机(根据本实施例,外线进来向叫断开信号2717是从主单元1发送到无线电话103-B的,因为另一无线电话103-A已经开始呼叫),无线电话103-B在步骤S2912使显示单元414显示外线正在被使用。另外,无线终端103-B使显示单元414继续外线忙显示,直到在步骤S2913检测到外线忙显示断开信号2723的到达。如果外线忙显示断开信号2723已经到达,外线忙显示在步骤S2914被擦除。
<分机之间的呼叫处理>
下面描述无线电话之间的分机呼叫。为了便于描述,假定呼叫是利用相同的连接装置管理的。换言之,当进行与主单元的通信时,假定两个无线电话通过同一个连接装置的中介而进行分机呼叫。在这种假定下,将详细描述始发方的无线电话的操作和终止方的无线电话的操作。
图26是顺序图,显示了主单元、连接装置、始发方的租用电话(无线电话103-A)和终止方的租用电话(无线电话103-B)中的数据流。图27是流程图,显示了当进行分机之间的通信时主单元进行的处理。图28是流程图,显示了始发方的租用电话进行的处理。图29是流程图,显示了终止方的租用电话进行的处理。在上述流程图中,只给出了对本发明有影响的处理步骤。
当按下无线电话103-A的按键413上的分机键时(图28中在步骤S3201处的“是”),无线电话103-A利用图8的PCF帧中的LCCH-R,在无线电话103-A与连接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上发送一个分机通信信号(图28中的3002)(步骤S3202)。在接收到发送的分机通信信号(3002)时,连接装置2将分机通信(3001)通知主单元1。
当在图27中的步骤S3101接收到表示分机通信(3001)的信号时,主单元1中的CPU 201对始发的无线电话103-A的终端属性进行分析,且如果可以进行分机上的去向呼叫(步骤S290处的“是”),就利用PCF帧的LCCH-T将分机通信使能信号(3003)送到连接装置2。其结果,分机通信使能信号(3004)被从连接装置2发送到了无线电话103-A(步骤S2304)。
如果在步骤S3102的结果是“否”,CPU 201在步骤S3103将分机通信取消通知送到连接装置2。
随后,在接收到来自按键413的拨号信息时,无线电话103-A利用PCF帧的LCCH-R将拨号信息(3008)发送到连接装置2。拨号的结束借助定时来监测。
在接收到来自连接装置2的拨号信息(3007)时(图27中的步骤S3105),主单元1分析拨号信息的内容并利用PCF帧的LCCH-T,经过连接装置2,将分机来向呼叫(3009,3010)发送到已经被拨号信息指定的无线电话103-B(步骤S3106)。当在图29中的步骤S3301接收到分机进入呼叫信号(3010)时,无线电话103-B使扬声器412发出一个铃声单音并使LED闪烁,以通知操作者呼叫的到达并让其进行响应(图29中的步骤S3302)。无线电话103-B随后等候用户操作按键413并应答该呼叫。
如果在步骤S3303检测到了用户的应答,无线电话103-B利用PCF帧的LCCH-R将一个摘机信号(3012)送到连接装置2,且连接装置2将摘机状态(3011)通知主单元1(步骤S3304)。
在接收到来自无线电话103-B的摘机信号(3012)时(步骤S3107的“是”),主单元1将分机应答(3013)送到连接装置2,且连接装置2利用PCF帧的LCCH-T将分机应答(3014)送到无线电话103-A,从而通知无线电话103-B已经应答这一事实。在此分机答复(3013)中,主单元1中的CPU 201分配通信资源,诸如闲置时隙和存储在RAM 203中的跳频图以及所用的PPF帧中的语音信道(T1-T4,R1-R4),以引导无线电话103-A与无线电话103-B之间的通信,并利用PCF帧的LCCH-T经过连接装置2将该通信资源信息作为分机应答(3014)发送给无线电话103-A(步骤S3108)。主单元1将分配的跳频图的时隙置于被使用状态。
在接收到分机应答信号(3014)时(步骤S3205)时,无线电话103-A利用LCCH-R向连接装置2发送一个语音信道连接完成信号(3006)(步骤S3206)。在接收到来自无线电话103-A的该语音信道连接完成信号时(步骤S3104),连接装置2将语音信道连接完成指令(3005)发送给主单元1。同时,主单元1还经过连接装置2,将分机通信使能信号(3015,3016)发送给无线电话103-B(步骤S3108),而该分机通信使能信号包含诸如直接通信中所用的语音信道和跳频图的通信资源信息。
当借助分机应答信号(3014)证实来自另一方的应答时,无线电话103-A中止回铃单音,实现至所分配的逻辑信道的转换以实现至通信方的呼叫,并控制麦克风411和扬声器412,从而建立至该方的呼叫(步骤S3208)。
在接收到分机通信使能信号(3016)时(步骤S3305),无线电话103-B中止铃声单音,利用PCF帧的LCCH-R经过连接装置2将语音信号连接完成信号(3017、3018)发送到主单元1,并实现与从分机通信使能信号(3016)中的通信资源信息获得的PPF帧的语音信道的同步。
换言之,当无线电话按照上述程序进行通信时,电话之间交换的控制数据和语音数据是在上述语音信道上在电话之间直接通信的,而没有连接装置2的中介。更具体地说,在图9所示的PPF帧的Tn和Rn中,控制数据是由“D”时隙传送的,且语音数据是由“B”时隙传送的,如图12所示。
应该注意的是,LCCH-T的接收和LCCH-R的发送是通过以无线电话之间的直接通信过程中的帧的开始处的时序,通过转换到由PCF帧发送的频率,而得到实现的。如果采用这种设置,即使在分机通信期间,也能够从主单元1接收到数据。这使得能够容纳诸如呼叫期间的呼叫终止的服务。
如果主单元1接收到来自无线电话103-B的语音信号连接完成信号(301(步骤S3109),主单元1判定无线电话103-A与无线电话103-B之间的通信已经开始,并等候分机通信的结束(步骤S3110)。同时无线电话103-A和无线电话103-B监测无线链路的状态和用户对按键413的操作。
当呼叫结束且在无线电话103-A检测到挂机状态时(步骤S3209为“是”),无线电话103-A向无线终端103-B发送一个挂机指令(3020)。在接收到该挂机指令(3020)时(步骤S3308),无线终端103-B向无线电话103-A发送一个挂机确认指令(3021),作为通信信道中的控制信息(步骤S3309)。
当在步骤S3211接收到该挂机确认(3021)时,无线电话103-A将通信信道转换到逻辑控制信道,并在进行了争用控制之后,将一个分机通信结束信号(3023)发送到连接装置2(步骤S3212)。其结果,分机通信结束(3022)被发送到主单元1。因此,语音信道断开信号(3024)被从主单元1发送到连接装置2,且语音信道断开信号(3025)被从连接装置2发送到无线电话103-A(步骤S3213,S3214)。类似地,主单元1经过连接装置2将语音信道断开信号(3026,3027)发送到无线电话103-B(步骤S3310,S3111)。
随后,主单元1释放分配给无线电话103-A、103-B的通信资源(诸如语音信道)(步骤S3112)。其结果,已经接收到语音信道断开信号(3025,3027)的无线电话103-A、103-B也释放资源(步骤S3213,S3214,S3310,S3311)。
这样,可以实现分机之间的直接通信。当从计算机向打印机发送数据时,也可以采用上述过程的基本部分,如下面将描述的。
上面描述了由同一连接装置管理的无线电话之间的直接通信。在其中在不同连接装置管理的无线电话之间进行直接通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一种设置,其中通信中所用的跳频图由主单元的CPU 201确定并被发送到各个连接装置。
<从计算机至打印机的数据发送处理>
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可以在分机之间实现高速数据发送。因此,现在描述从计算机向打印机以脉冲串的形式发送数据的情况。由于主单元与终端之间的控制过程与已经描述的处理分机之间的通信的情况基本上相同,所以描述将主要集中在不同的控制程序部分。
首先,当启动计算机中的打印应用程序时,包含在数据终端中的无线适配器驱动器(未显示)进行操作,以经过通信接口向无线适配器4发送数据发送请求和发送目的地号(打印机的分机号)。
随后,无线适配器转换到开始分机之间的呼叫的程序。更具体地说,无线适配器利用逻辑控制信道(LCCH-R)向主单元发送一个分机去向呼叫请求。然而,与上述分机之间的通信不同,它需要使用用于脉冲串数据的帧(BDF)。因此,BDF的信息请求分配被置于分机去向呼叫请求事件信息中。
在接收分机对外呼叫请求事件信息时,主单元利用逻辑控制信道(LCCH-T)向与打印机相连的无线适配器通知来向呼叫,而该打印机是数据发送的目的地。在接收到来自打印机侧的来向呼叫使能信号时,主单元给发送方的计算机和呼叫终止方的打印机分配所用的BDF跳频图。在分配了跳频图之后,计算机和打印机在没有主单元的中介的情况下开始数据通信。
由于BDF是用于进行脉冲串发送的,通常数据发送是沿着一个方向进行的。然而,在通信开始时,计算机和打印机以规则的顺序一个帧一个帧地进行发送。在此时间里,确定从计算机相继发送多少帧数据,并确定从打印机发送多少帧数据。按照这种程序,可以实现与终端的应用相一致的最佳信道使用。
当该程序结束时,无线适配器对从计算机接收的打印数据进行错误修改处理,将帧组装起来并将该数据发送到打印机。采用BDF使得能够以450kbps的速率进行发送。
不仅可以进行从计算机至打印机的数据发送,而且可以通过与上述程序类似的程序进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发送。
<从计算机至公共交换电话的个人计算机通信存取处理>
在此系统中,不仅可以进行系统内的高速数据发送,而且可以进行至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的数据发送。例如,可以包含诸如个人计算机通信的应用。这里,基本的操作程序与将去向呼叫置于来自无线电话的外线上时所用的程序相同。因此,描述将集中在不同的程序部分上。
当启动计算机中的个人计算机通信应用程序时,包含在数据终端中的无线适配器驱动器进行操作,以经过通信接口向无线适配器4发送一个外线始发请求。其结果,无线适配器转换至在外线上发出呼叫的程序。具体地,无线适配器利用逻辑控制信道(LCCH-R)向主单元侧发送一个外线始发请求,并接收PCF的闲置时隙分配。当接收到时隙分配之后,利用具有32kbps的发送速率的PCH中的开口发送数据。
为了向模拟公共交换电话线发送数据,需要用调制解调器对该数据进行调制。当数据被发送到外线(模拟式的)时,数据受到无线适配器4中的调制解调器的调制并被置于这样的状态,即其中可以在语音频带(300Hz-3.4kHz)进行发送。由于这种调制解调器调制的数据可以作为声频信息得到处理,该信息得到ADPCM编码并被组装成帧。
按照这种程序,可以利用与用于语音通信的程序相同的程序,进行诸如个人计算机通信应用的应用。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可以实现与通信请求和通信状态一致的灵活的外线呼叫和分机之间的通信。
本发明不仅限于前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正。
<修正1>
作为前述实施例的一种修正,将描述一个例子,其中主单元根据进行分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目来选择通信装置。
图30是流程图,显示了本修正的主单元进行的操作,该操作用于响应于第一实施例的修正中的通信请求来选择通信装置。
首先,在接收到通信请求时,主单元1进行分析,以判定它是在外线上请求始发呼叫的指令还是在分机之间请求始发呼叫的指令。如果该请求是用于发出外线上的呼叫的(图30中步骤S4001处的“是”),主单元1选择第一通信装置(步骤S4002)来进行主单元1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并如上所述地采用PCF帧的语音信道以将一个呼叫置于外线上。详细的程序与当从无线电话在外线上发出一个呼叫时所用的程序相同。
如果请求是用于发出分机之间的通信的(步骤S4003处的“是”),从存储进行分机通信的无线终端号的RAM 203读出数据,并进行预定的比较处理。该比较中所用的条件包括可以用在该系统中的跳频图数、从业务条件推断出的分机呼叫数等等。
本修正的系统中可用的跳频图有20个,如上所述。对于频率跳频图,采用了26个宽度为1MHz的频率信道,采用了26MHz的频带。如果考虑其中有频率由于干扰噪声而不能被利用的情况,从这26个信道中选择出20个频率信道,且跳频以预定的顺序在选定的频率信道上进行。这已经在前面描述了。
然而,当干扰比预期的大且不能获得20个跳频图时,可以这样进行控制,即给予外线上的呼叫优先权且分机呼叫的数目被减小。因此,也有这样的情况,即其中始发分机之间的呼叫请求不能被分配(步骤S4004处的“否”)。此时,分机之间的呼叫始发被取消了(步骤S4007)。在其中分机之间的呼叫始发得到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第二通信装置(步骤S4005),通过该第二通信装置无线终端可以彼此直接进行通信,且正在进行的分机呼叫得到建立(步骤S4008)。
<修正2>
作为第二修正,将描述一个例子,其中无线终端的属性被用作允许第二装置的选择的条件。
在接收到通信请求时,主单元1进行分析,以判定它是外线上的呼叫始发请求指令还是分机之间的呼叫始发出请求指令。如果它是始发外线上呼叫的请求(图30中步骤S4001处为“是”),主单元1选择第一通信装置(步骤S4002)。这里,利用PCF帧的语音信道将呼叫置于外线上。该操作与上述第一修正中的类似。
另外,如果该请求是始发分机之间的呼叫的(步骤S4003处的“是”),从存储请求分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属性的RAM 203读出数据,且进行比较。比较中所用的属性的一个例子,是无线终端是允许还是禁止发出分机上的呼叫的属性。
在通常的交换系统中,分机呼叫依赖于非阻塞方法,因此连接总是要得到保证。然而,在其中外线与分机共享公共资源(跳频图)的情况下,要求与状态一致的排列。因此,在此修正中,对于每一个无线终端,分机上的呼叫的发出是得到使能还是得到取消都是预先确定的,且这是作为根据一定条件进行判定的标准而得到采用的。例如,当跳频图数变得太小时,分机上的呼叫被禁止,从而使外线上发出的呼叫被保持在非阻塞状态。
更具体地说,存在分机呼叫的始发被取消(图30中的步骤S4007)的情况,和分机呼叫的始发被允许且选择了第二通信装置(步骤S4005)的情况。如果分机上的呼叫的始发得到允许,则在步骤S4008建立起正在进行的分机呼叫。
因此,在第一和第二修正中,主单元分析无线终端的通信请求。当发出分机呼叫时,可以在没有主单元内的信道的中介且没有连接装置的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其结果,可以用数目较小的连接装置容纳大量的无线电话。
<修正3>
与分机通信的无线终端的状态由主单元1存储。在其中有通信请求被送向该通信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下描述的操作。
第一种操作是这样的情况,即其中没有进行切换控制。在此情况下,通信请求被忽视且主单元1将一个拒绝通知送到作出该请求的分机或外线。例如,在其中无线终端正在利用其全部能力进行高速数据发送的情况下,让该终端处理进一步的处理请求可能会使其处理性能降低且不能保持高速通信。在这种情况下,不使主单元1进行切换处理是有效的措施。
第一种操作是其中进行切换控制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通信请求被发送到无线终端。例如,当无线终端正在进行语音通信时,仍然有剩余的处理能力。因此,执行切换处理且通信请求可以被传送到无线终端而不会有什么问题。
<修正4>
如果无线电话103-A在一个无线终端处的分机呼叫结束时检测到挂机状态,如图26中的顺序图所示,在根据前述实施例处理分机之间的通信时,无线电话103-A将挂机信号发送到无线电话103-B,且无线电话103-B在接收到该挂机信号时通过通信信道中的控制信息发送挂机确认信号。在接收到该挂机确认信号时,无线电话103-A将控制信道切换到逻辑控制信道并将分机通信结束信号发送到连接装置2。
在第四种修正中,控制不仅限于以上的情况。这里采用了这样的设置,即其中无线电话在该无线电话结束通信之前从主单元1寻求允许。更具体地说,当无线电话103-A在通信结束之前从主单元寻求允许时,无线电话103-A首先向主单元1送去一个分机通信结束使能信号。主单元1随后允许通信结束
然而,在其中无线电话103-B在发送分机通信结束使能信号之前进行保持操作的情况下,无线电话103-A的请求不被允许。因此,通过根据切换服务的类型和它们的组合而不允许通信结束,系统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第二实施例>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和组成该系统的终端等等的结构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的相应部件的结构类似,因此不需要对它们进行再一次的说明和描述。
这里将描述在进行分机之间的通信时终止外线上的呼叫的处理。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当至无线电话的来向呼叫被终止时执行的处理以及当有分机之间的通信时执行的处理方面,外线处理是与分机处理分开进行的。然而,在其中在分机呼叫期间终止外线上的呼叫的情况下,在无线电话3的显示单元414上提供了来向呼叫显示。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三通信装置。
对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的描述,将按照用于主单元与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的帧(PCF)(图8),用于无线电话之间的通信的帧(PPF)的总体结构(图9),Tn和Rn的帧结构(图12),用于描述外线上的来向呼叫的终止的顺序图(图23)以及用于描述分机上的来向呼叫的终止的顺序图(图26),来进行。
当无线电话103-A和无线电话103-B处于直接的分机到分机的通信(见图26中的顺序3019)时,这些无线电话发送和接收的语音数据和控制数据如图12中所示地被发送。具体地,控制数据在图9所示的PPF的Tn和Rn中的D时隙中发送且语音数据在B时隙中发送。另一方面,主单元1与无线电话103之间的控制数据是通过LCCH-T和LCCH-R发送和接收的。通过采用这种设置,频率切换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即使得无线电话103在一个跳频周期(5ms)的前半部与主单元与无线电话之间的跳频频率(F1)同步,并在该跳频周期的后半部与无线电话103之间的直接分机-分机通信的跳频(F5)同步。
当主单元1检测到至外线的进入呼叫时,它利用图8所示的PCF的LCCH-T,将一个外线终止信号(2075)发送到容纳该终止外线的无线电话103。此时该PCF借助主单元与无线电话之间的跳频图来转换频率。由于无线终端103在PPF的前半部与主单元和无线电话之间的跳频(F1)同步,所以可以从LCCH-T接收到外线终止信号。
随后,无线电话103使显示单元414上的外线LED闪烁,从而通知用户至外线的来向呼叫。另外,在其中控制数据被从无线电话103发送到主单元的情况下,采用LCCH-R。在用于外线终止的控制数据以外的控制数据方面,发送和接收也是通过与上述的方法类似的方法进行的。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例,当采用用于进行主单元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的装置作为第一通信装置,并采用用于进行无线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的装置作为第二通信装置时,提供了第三通信装置,用于即使当无线终端彼此进行直接通信时,也能够向主单元和无线终端发送并从它们接收控制信息。其结果,即使无线终端之间的分机呼叫已经开始了,也能够向主单元发送控制信息。
另外,采用了两种跳频图,一种用于其中无线终端彼此直接通信的情况,且另一种用于其中主单元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其结果,即使在无线终端彼此直接通信的情况下,控制信息的传送也能够方便地进行。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三通信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的跳频图同步地转换频率。然而,可以采用一种设置,其中第三通信装置具有其本身的跳频图且主单元与第三通信装置的跳频图同步地发送和接收控制数据。换言之,无线电话103在图9的间隔F1转换到第三通信装置的跳频,以向主单元1发送和从其接收控制数据。
通过采用这种设置,即使在无线终端之间的分机-分机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第三通信装置也能够将控制信息发送到主单元,而不受第一通信装置的跳频图的影响。
或者,可以采用这样一种设置,即其中第三通信装置只在特定的频率进行通信,且主单元只在第三通信装置的该特定频率发送和接收控制数据。换言之,无线电话103在图9的间隔F1转换到第三通信装置的该特定频率,以向主单元1发送并从其接收控制数据。其结果,不需要按照跳频图且频率转换的机制得到了简化。
另外,当无线电话103在PPF的前半部不与主单元1与无线电话103之间的跳频(F1)同步,且来自主单元的控制数据量特别大时,整个一个跳频周期(5ms)可以都被分配给LCCH。在这种情况下,主单元1在开始与无线电话103的通信之前,通知无线电话103模式是用于大量控制数据的通信模式。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采用了一种低速跳频方法。然而,即使采用直接扩展方法,也可以获得与这些实施例中的效果类似的效果。这可以通过在主单元的连接装置2、无线电话3和图2所示的系统的无线适配器4的无线部分中采用直接扩展方法来实现。
图31显示了其中采用直接扩展方法的情况的通信程序的一个例子。首先,通信沿着时间轴被分成主单元发送帧和从属发送帧。换言之,主单元发送帧和从属发送帧是以交替的方式发送的。
图32显示了主单元发送的帧的一个例子。该帧具有用于各个无线终端的时隙和控制信息。在图32中,FSYN表示同步信号且Ck(k=1,2,……n)表示从主单元至各个无线终端k的控制信息。另外,Tk表示发送数据且GT表示保护时间。
图33显示了从属发送的帧的一个例子。各个无线终端在从属发送帧的分配时隙中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如图33所示,该帧包括同步信号FSYN、保护时间GT、从无线终端至主单元的控制信息Ck和发送数据Tk。
附在各个发送数据项上的是在其之前的控制信号。接收设备分析该控制信息并确定发送数据的目的地是哪一个连接装置或哪一个无线终端,从而建立通信。虽然分机通信或外线通信由无线线路交换系统进行,用于建立控制信道的控制是由主单元进行的,且主单元对各个无线终端以及整个通信的状态进行管理。
因此,通过采用直接扩展方法,可以提高信道发送速率。其结果,帧中得到多路调制的时隙的数目增加了。另外,在其中采用FH方法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具有优异安全性和抗噪声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由多个装置组成的系统或包括单个装置的设备。另外,本发明当然还可以应用于这样的情况,其中通过向一个系统或设备提供一个程序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系统具有主单元,用于向该主单元发送并从其接收语音信息和控制信息的通信装置和多个无线通信的无线终端,以及用于在这多个无线终端之间直接进行语音信息或控制信息通信的通信装置,其中通信装置根据通信请求和通信状态而得到选择和使用,从而能够获得多样化的外线通信和分机-分机通信。
另外,根据本发明,系统具有用于进行主单元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用于进行无线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和用于在进行无线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的同时在主单元与无线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第三通信装置,从而使得即使在无线终端之间的分机-分机通信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也能够向主单元发送控制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主单元可以对无线终端的使用状态和无线信道的使用状态进行集中管理。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本发明的很多非常不同的实施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其具体的实施例,而是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能够利用跳频方法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和能够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的无线控制单元,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而无需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中继;和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当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其中第二通信装置利用与第一通信装置使用的用于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的跳频图不同的跳频图,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无线控制单元执行与目的地的通信的第三通信装置:
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单元包含管理装置,所述管理装置用于管理与通过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通信有关的信息和与没有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中继的通信有关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管理装置具有: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和
检测装置,用于在使用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下,检测至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请求;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所述存储装置存储的通信状态受到切换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管理装置管理所述第一和第三通信装置使用的跳频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递控制信息。
6.一种在无线控制单元中使用的无线跳频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而无需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中继;和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当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其中第二通信装置利用与第一通信装置使用的用于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的跳频图不同的跳频图,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使用的跳频图由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递控制信息。
9.一种控制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能够利用跳频方法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和能够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的无线控制单元,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而无需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中继的第一通信步骤;和
当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的第二通信步骤;
其中第二通信步骤利用与第一通信步骤使用的用于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的跳频图不同的跳频图,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无线控制单元执行与目的地的通信的第三通信步骤:
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单元执行管理步骤,所述管理步骤管理与通过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通信有关的信息和与没有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中继的通信有关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理步骤包括:
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状态存储到存储器的存储步骤;和
在使用第一通信步骤的通信状态下,检测至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请求的检测步骤;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和在所述存储步骤存储的通信状态受到切换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管理步骤管理所述第一和第三通信步骤使用的跳频图。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通信步骤传递控制信息。
14.一种控制在无线控制单元中包含的无线跳频通信装置的方法,包括:
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而无需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中继的第一通信步骤;和
当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的第二通信步骤;
其中第二通信步骤利用与第一通信步骤使用的用于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的跳频图不同的跳频图,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步骤使用的跳频图由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通信步骤中被传递。
1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无线通信装置和控制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的无线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而无需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中继;和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是时分切换的,使得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能够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18.一种在无线控制单元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而无需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中继;和
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是时分切换的,使得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能够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19.一种控制包含在无线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包括:
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而无需所述无线控制单元的中继的第一通信步骤;和
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的第二通信步骤;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步骤的通信和所述第二通信步骤的通信是时分切换的,使得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能够与所述无线控制单元通信。
CNB961002743A 1995-05-18 1996-05-20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98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9847/95 1995-05-18
JP119847/1995 1995-05-18
JP11984795A JP3581430B2 (ja) 1995-05-18 1995-05-18 無線交換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11A CN1145011A (zh) 1997-03-12
CN1149861C true CN1149861C (zh) 2004-05-12

Family

ID=14771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0027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9861C (zh) 1995-05-18 1996-05-20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6263210B1 (zh)
EP (2) EP0743801B1 (zh)
JP (1) JP3581430B2 (zh)
CN (1) CN1149861C (zh)
DE (1) DE69638091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02867A1 (de) * 1998-01-26 1999-07-29 Dosch & Amand Gmbh & Co Kg Verfahren sowie System zur schnurlosen Datenkommunikation
FI980465A (fi) * 1998-02-27 1999-08-28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palveluiden asentamiseksi
IT1303644B1 (it) * 1998-12-04 2001-02-21 Biagio Ombrini Apparato citofonico-audio-video ad onde elettromagnetiche
CN1251444C (zh) * 1999-05-31 2006-04-12 索尼公司 构筑无线网络系统的方法及无线传送装置
US6466800B1 (en) * 1999-11-19 2002-10-15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obile,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orporating channel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2.4 GHz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WO2001059569A2 (en) * 2000-02-09 2001-08-16 Apriv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with programmable wireless devices
JP3877944B2 (ja) * 2000-08-03 2007-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出力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JP4752093B2 (ja) * 2000-08-16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6891822B1 (en) * 2000-09-08 2005-05-10 Sharewav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isocronous data within a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
GB2367691B (en) * 2000-09-29 2005-05-18 Roke Manor Research Processor array having sub-function nodes with antenna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sub-function nodes.
US6807165B2 (en) * 2000-11-08 2004-10-19 Meshnetworks, Inc. Time division protocol for an ad-hoc, peer-to-peer radio network having coordinating channel access to shared parallel data channels with separate reservation channel
US6856797B2 (en) * 2000-12-28 2005-02-15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Programmable radio receiver bandpass filter for cordless/wireless systems
US7230978B2 (en) 2000-12-29 2007-06-1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hannel CODEC processor configurable for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GB0107760D0 (en) * 2001-03-28 2001-05-16 British Telecomm A method and a system of remotely controlling data transfer via a data transfer network
US7321443B2 (en) * 2001-06-29 2008-01-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device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supporting print by reference methods
TWI229820B (en) * 2001-10-19 2005-03-21 Hewlett Packard Co Printing method using a portable device
US7212787B2 (en) 2001-11-29 2007-05-01 Nasaco Electronics (Hong Kong) Ltd. Wireless audio transmission system
US7684380B2 (en) * 2002-01-22 2010-03-23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synchronous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03284143A (ja) * 2002-03-20 2003-10-03 Sharp Corp 電話通信装置
US20030181182A1 (en) * 2002-03-22 2003-09-25 Hoi Ho Sing Receiver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US7269151B2 (en) * 2002-04-22 2007-09-11 Cogni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ctrum management of a shared frequency band
US7424268B2 (en) * 2002-04-22 2008-09-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a shared frequency band
US7844047B1 (en) 2002-07-23 2010-11-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Tune master internet protocol device
US7356132B1 (en) 2002-07-23 2008-04-08 At&T Delaw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Tune master telephone
US7519166B1 (en) * 2002-07-23 2009-04-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Tune master call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US7408907B2 (en) * 2002-09-11 2008-08-05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a shared frequency band using client-specific management techniques
US7197135B1 (en) * 2002-10-24 2007-03-27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ler-controlled tune notification of a call
US7184777B2 (en) * 2002-11-27 2007-02-27 Cognio, Inc. Server and multiple sensor system for monitoring activity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band
KR100456476B1 (ko) * 2002-12-23 2004-11-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주파수 호핑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9661519B2 (en) 2003-02-24 2017-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reporting of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18948B2 (en) 2003-02-24 2007-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ilot tones in a multi-sector cell, including null pilot tone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US8811348B2 (en) 2003-02-24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self-noise
US9544860B2 (en) 2003-02-24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s for use in multi-sector cells
US20050052686A1 (en) * 2003-08-20 2005-03-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outputting system
US7110756B2 (en) * 2003-10-03 2006-09-19 Cognio, Inc. Automated real-time site survey in a shared frequency band environment
US20050130674A1 (en) * 2003-12-15 2005-06-16 Company Steven L. Zone where cellular phones can not accept calls
US7460837B2 (en) * 2004-03-25 2008-12-02 Cisco Technology, Inc. User interface and time-shifted presentation of data in a system that monitors activity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band
US20060038654A1 (en) * 2004-08-18 2006-02-23 Khalil Mohamad A Wireless messenger system
JP4410070B2 (ja) * 2004-09-17 2010-02-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通信装置、無線端末、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
RU2007117711A (ru) 2004-10-14 2008-11-20 Квэлкомм Флэрион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Инк. (Us)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и 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оторая может быть использована для целей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мехами
US8503938B2 (en) 2004-10-14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including loading factors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purposes
US20060271550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 document editing u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989084B2 (en) 2005-10-14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ing loading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s
US9191840B2 (en) 2005-10-1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US7778273B2 (en) * 2005-10-21 2010-08-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pplication-level multicasting architecture
US7555031B2 (en) * 2005-11-08 2009-06-30 Freesystems Pte. Ltd. Digital wireless audio receiver system employing time diversity
US7551681B2 (en) * 2005-11-08 2009-06-23 Freesystems Pte. Ltd. Digital wireless audio transmitter system employing time diversity
US9451491B2 (en) 2005-12-22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initial and additional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 set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9125092B2 (en) 2005-12-22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nd/or u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9148795B2 (en) 2005-12-22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report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US9125093B2 (en) 2005-12-22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custom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US9572179B2 (en) 2005-12-22 2017-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ransmission backlog information
US20070149132A1 (en) 2005-12-22 2007-06-28 Junyl Li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US9137072B2 (en) 2005-12-22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070249360A1 (en) 2005-12-22 2007-10-25 Arnab Das Methods and aparatus related to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delay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473265B2 (en) 2005-12-22 2016-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utilizing a plurality of dictionaries
US8437251B2 (en) 2005-12-22 2013-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ransmission backlog information
US9119220B2 (en) 2005-12-22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backlog related information
US8514771B2 (en) 2005-12-22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formation
US9338767B2 (en) 2005-12-22 2016-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implementing and/or using a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JP4940681B2 (ja) * 2006-02-07 2012-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US20070243882A1 (en) 2006-04-12 2007-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ssociated with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O2007143720A2 (en) * 2006-06-07 2007-12-13 Avaya Technology Llc Mod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and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US8190203B2 (en) 2008-04-07 2012-05-29 Koss Corporation Wireless earphone that transitions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00080361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Conrad Edward Houghton Method for Sharing Audio-only content, Audio-Visual content, and Visual-only content between Subscribers on a Telephone call
US8358746B2 (en) * 2009-10-15 2013-01-22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ified interface for heterogeneous session management
US8363796B2 (en) * 2009-10-15 2013-01-29 Avaya Inc. Selection and initiation of IVR scripts by contact center agents
JP5884412B2 (ja) * 2011-11-04 2016-03-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変換プログラム、変換装置、変換方法、および変換システム
CN105157515B (zh) * 2015-05-22 2017-09-29 陈烁 长度等分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9701A (en) 1989-03-31 1992-10-27 E. F. Johnson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distributive wide area network for a land mobile transmission trunk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203011A (en) * 1990-09-04 1993-04-1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voice and tone signalling communication in a trunked system
US5142534A (en) * 1990-10-17 1992-08-25 O'neill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integrated voice-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025712B2 (ja) * 1991-05-20 2000-03-27 パイオニア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電話の子機間通話方式
US5323447A (en) * 1991-11-01 1994-06-21 At&T Bell Laboratorie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ifying a frequency hopping sequence of a cordless telephone operating in a frequency hopping system
JPH05153039A (ja) 1991-11-25 1993-06-18 Toshiba Corp 無線電話システム
FI97838C (fi) * 1992-05-06 1997-02-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Solukkoverkkojärjestelmä
GB2279849B (en) * 1993-06-02 1997-03-26 Vtech Communications Ltd Method of conducting an intercom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cordless telephone handsets
US5423055A (en) 1993-06-29 1995-06-06 Motorola, Inc. Trunk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utomatic repeater talk-around
FI97519C (fi) 1993-08-26 1996-12-27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tilaaja-asemien ohjaamiseksi radiopuhelinjärjestelmässä, radiopuhelinjärjestelmä ja radiopuhelinjärjestelmän tilaaja-asema
US5537434A (en) * 1993-10-25 1996-07-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Frequency hopping control channe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666661A (en) * 1994-03-10 1997-09-09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bypassing the use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rastructure
JPH07284150A (ja) 1994-04-05 1995-10-27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FR2718907B1 (fr) * 1994-04-15 1996-05-24 Alcatel Mobile Comm France Procédé AMRF à structure trame-multitrame et signal correspondant.
JP3064804B2 (ja) 1994-05-11 2000-07-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用移動無線電話機
US5574979A (en) * 1994-06-03 1996-11-12 Norand Corporation Periodic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a wireless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561852A (en) * 1994-07-01 1996-10-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link
US5809417A (en) * 1994-07-05 1998-09-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rdless telephone arranged for operating with multiple portable units in a frequency hopping system
US5463659A (en) * 1994-07-05 1995-10-31 At&T Ipm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cordless telephone for operating in a frequency hopping system
US5699409A (en) 1994-08-26 1997-12-16 Nec Corporation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for providing set-up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ubsidiary units through a master unit
US5590410A (en) * 1994-10-26 1996-12-31 American Wireles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based acquisition acknowledgment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5515366A (en) * 1994-11-17 1996-05-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a TDM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8163636A (ja) * 1994-12-09 1996-06-21 Sony Corp デ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SE505209C2 (sv) 1995-02-08 1997-07-14 Telia Ab Förfarande för att öka trafikkapaciteten i ett trådlöst kommunikations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263210B1 (en) 2001-07-17
US7099370B2 (en) 2006-08-29
DE69638091D1 (de) 2010-01-21
EP0743801A3 (en) 1999-12-08
CN1145011A (zh) 1997-03-12
EP0743801A2 (en) 1996-11-20
US20010008837A1 (en) 2001-07-19
JPH08317466A (ja) 1996-11-29
JP3581430B2 (ja) 2004-10-27
EP1524875A2 (en) 2005-04-20
EP0743801B1 (en) 2009-12-09
US20050041632A1 (en) 2005-02-24
US6804289B2 (en) 2004-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861C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488C (zh) 由互连的峰窝专用小交换机网络构成的专用网络
CN1130088C (zh) 多能力无线中继线寻址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47107C (zh) 用于多个音频辅助设备的便携式电信设备
CN1033418C (zh) 无绳电话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302685C (zh) 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无线服务设备及其方法
CN1574986A (zh) 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复合无线业务装置
CN1879427A (zh) 集成蜂窝/pcs-pots通信系统
CN1764294A (zh) 用于在移动电话终端之间建立数据传送路径的系统
CN1665208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348664A (zh) 网关中的电信业务标识
CN101048991A (zh) 使用异类无线网络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620161A (zh) 移动通信系统以及主基站和从基站
CN1174483A (zh)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的呼叫处理、用户单元及接入控制装置
CN1279736C (zh) 利用跳频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315353C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073783C (zh) 将利用单一频率同时收发方式的无线电话系统与电话通信系统连接的通信系统
CN1219389C (zh) 服务控制网络及其控制方法
CN1413059A (zh) 信息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相应程序的存储介质
CN1166118A (zh) 用于远程通信服务的无线访问系统
CN1122429C (zh) 中央电话局和固定用户间无线电通信的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CN101075996A (zh) 一种综合接入网关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630320A (zh) 以共享方式实现商用信息回铃音调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254982C (zh)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的固定用户单元及其呼叫始发控制方法
CN1355645A (zh) 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