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6450A - 端板及蓄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端板及蓄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6450A
CN114976450A CN202210088740.XA CN202210088740A CN114976450A CN 114976450 A CN114976450 A CN 114976450A CN 202210088740 A CN202210088740 A CN 202210088740A CN 114976450 A CN114976450 A CN 114976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pressure receiving
receiving portions
battery modul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87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76450B (zh
Inventor
圷重光
藤本真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76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6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76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6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模组,其以简单且小型的构造,使所层叠的各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均匀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模组(1),其利用端板(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多个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端板(4,5)的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具有凸面部。此情况下,端板(4,5)的与对向面(S1)相反侧的面也可以具有凹面部。

Description

端板及蓄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电动车辆等的动力源的蓄电池模组用的端板及应用此端板的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为了使作为电动车辆等的动力源的蓄电池模组恰当地发挥功能,需要对所层叠的蓄电池单体施加层叠方向的压力来进行加压。作为加压方法,有以下方法,在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两侧端面上设置端部固定部件(端板),并利用多个螺栓或螺栓与螺母进行紧固,由此对蓄电池单体施加表面压力载荷。一般而言,在螺栓间,端部固定部件的截面系数大致均匀,且,加压面为大致平面。这样,在施加有规定的螺栓轴力的情况下,端部固定部件会变形为弧状,因此加压面从加压对象来看变为凹形状。因此,施加至所层叠的蓄电池单体的表面压力在各蓄电池单体的面内变得不均匀,无法发挥规定的性能。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技术,借由对平板状的端部固定部件赋予挠曲,来抑制高度较高的层叠体的表面压力,将所层叠的蓄电池单体间的表面压力均等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115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蓄电池模组,由于使用具有螺纹机构等的保持机构来对端板调整挠曲,因此零件件数多。另外,端板的厚度增加,则相应地在所层叠的蓄电池单体彼此之间或端板与蓄电池单体之间占据空间等,会造成电池的体积密度变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模组,其以简单且小型的(compact)构造,使所层叠的各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均匀化。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一种端板(例如,后述的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构成蓄电池模组(例如,后述的蓄电池模组1)的多个蓄电池单体(例如,后述的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例如,后述的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所述端板中,与前述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例如,后述的对向面S1)具有凸面部。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端板,其中,与前述对向面相反侧的面具有凹面部(例如,后述的与对向面相反侧的面S2)。
(3)根据上述(1)所述的端板,其中,在前述两端侧的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借由连结其间的多个连结部件(例如,后述的连结螺栓6)而相互连结,并且两个前述受压部自身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间的中间位置小且在该受压部侧大。
(4)一种端板(例如,后述的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构成蓄电池模组(例如,后述的蓄电池模组1a)的多个蓄电池单体(例如,后述的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例如,后述的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所述端板,在前述两端侧的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例如,后述的受压部11,12),借由连结其间的多个连结部件(例如,后述的连结螺栓6)而连结,所述端板的与前述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例如,后述的对向面S1a)具有凸面部,并且所述端板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自身内部的多个贯通孔(例如,后述的H00、H11、……、H15、H16、(H00)、H21、……、H25、H26)。
(5)根据上述(4)所述的端板,其中,前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为以下形态,使该一端板中的两个前述受压部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附近相对较大,在远离该受压部的部位相对较低。
(6)根据上述(5)所述的端板,其中,前述多个贯通孔中,越接近前述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大,且越接近前述受压部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小。
(7)根据上述(5)所述的端板,其中,前述多个贯通孔中,邻接的所述贯通孔的相互间的间隔壁部形成为相对于该端板的宽度方向倾斜的桁架状。
(8)一种蓄电池模组(例如,后述的蓄电池模组1),利用端板(例如,后述的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多个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进行夹压保持,前述端板的与前述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例如,后述的对向面S1)具有凸面部。
(9)根据上述(8)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中,前述端板的与前述对向面相反侧的面(例如,后述的与对向面相反侧的面S2)具有凹面部。
(10)根据上述(8)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中,包括多个连结部件,以针对前述两端侧的两端板,连结在该两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之间,前述端板的两个前述受压部自身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间的中间位置小且在该受压部侧大。
(11)一种蓄电池模组,利用端板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多个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进行夹压保持,所述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连结部件,以针对前述两端侧的两端板,连结在该两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之间,前述端板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自身内部的多个贯通孔。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中,前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为以下形态,使该一端板中的两个前述受压部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附近相对较大,在远离该受压部的部位相对较低。
(13)根据上述(12)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中,前述多个贯通孔中,越接近前述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大,且越接近前述受压部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小。
(14)根据上述(12)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中,前述多个贯通孔中,邻接的所述贯通孔的相互间的间隔壁部形成为相对于该端板的宽度方向倾斜的桁架状。
(发明的效果)
在(1)的端板中,由于与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具有凸面部,因此在对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夹压时,端板的蓄电池单体侧的面变为大致平面,另外,可以使夹压时的表面压力在面内均匀化。
在(2)的端板中,与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具有凸面部,且与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的相反侧的面具有凹面部。因此,端板的截面系数在面内的中央部比在周边部相对更小,蓄电池单体侧的面容易变为大致平面。
在(3)的端板中,在前述两端侧的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借由连结其间的多个连结部件而相互连结,并且两个前述受压部自身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间的中间位置小且在该受压部侧大。因此,容易使端板中截面系数的变化连续,因此可以使蓄电池单体侧的面更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即,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并且,不需要为此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端板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
在(4)的端板中,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自身内部的多个贯通孔。因此,可以利用由贯通孔引起的减重,使截面系数的变化近似连续性地变化,从而使蓄电池单体侧的面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另外,借由减重实现了轻量化。并且,不需要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端板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进而,可以将作为加压面的蓄电池单体侧的面的相反侧制成平面状,从而在例如安装其他要素零件时容易操作。
在(5)的端板中,前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为以下形态,使该一端板中的两个前述受压部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附近相对较大,在远离该受压部的部位相对较低。因此,可以使蓄电池单体侧的面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即,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并且,不需要为此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端板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
在(6)的端板中,可以使端板的截面系数在越接近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位置,越近似连续性地变小。因而,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
在(7)的端板中,可以使端板的截面系数在越接近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位置,越近似连续性地变小。因而,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
在(8)的蓄电池模组中,由于端板中,与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具有凸面部,因此在对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夹压时,端板的蓄电池单体侧的面变为大致平面,另外,可以使夹压时的表面压力在面内均匀化。
在(9)的蓄电池模组中,端板的与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具有凸面部,且与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的相反侧的面具有凹面部。因此,端板的截面系数在面内的中央部比在周边部相对更小,蓄电池单体侧的面容易变为大致平面。
在(10)的蓄电池模组中,包括多个连结部件,以针对层叠体的两端侧的两端板,连结在该两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之间,端板中的两个受压部自身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间的中间位置小且在该受压部侧大。因此,容易使端板中截面系数的变化连续,因此可以使蓄电池单体侧的面更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即,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并且,不需要为此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端板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
在(11)的蓄电池模组中,端板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自身内部的多个贯通孔。因此,可以利用由贯通孔引起的减重,使截面系数的变化近似连续性地变化,从而使蓄电池单体侧的面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另外,借由减重实现了轻量化。并且,不需要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端板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进而,可以将作为加压面的蓄电池单体侧的面的相反侧制成平面状,从而在例如安装其他要素零件时容易操作。
在(12)的蓄电池模组中,前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为以下形态,使该一端板中的两个前述受压部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附近相对较大,在远离该受压部的部位相对较低。因此,可以使蓄电池单体侧的面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即,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并且,不需要为此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端板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
在(13)的蓄电池模组中,可以使端板的截面系数在越接近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位置,越近似连续性地变小。因而,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
在(14)的蓄电池模组中,可以使端板的截面系数在越接近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位置,越近似连续性地变小。因而,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平面视图来绘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图2是以侧面视图来绘示图1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图3是从其中一端板侧观察图1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图4是从另一端板侧观察图1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图5是单独绘示图1的蓄电池模组的其中一端板的图。
图6是绘示图5的端板的加压中途的表面压力的分布的图。
图7是绘示图5的端板的加压完成时的表面压力的分布的图。
图8是以平面视图来绘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图9是以侧面视图来绘示图8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图10是从其中一端板侧观察图8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图11是从另一端板侧观察图8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式来进行说明。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或对应部分标注了同一符号。
图1是绘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模组的平面图,图2是以侧面视图来绘示图1的蓄电池模组的图,图3是从其中一端板侧观察图1的蓄电池模组的图,图4是从另一端板侧观察图1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模组1,是利用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例如层压封装(laminate pack)锂离子电池单体等层叠体即多个扁平形状的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而构成。各个蓄电池单体2,构成为层叠电极LE由层压片封装,正极端子(正极极耳)TP与负极端子(负极极耳)TN经由规定的单体内连接而导出。蓄电池单体2,分为正极极耳TP与负极极耳TN的端子对靠右端侧配置的类型、和将所述端子对翻转配置而靠左端侧配置的类型,该两类型交替层叠而构成层叠体3。第一端板4与第二端板5由四根连结部件即连结螺栓6,向缩窄两端板4,5的间隔的方向锁紧。关于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将它们的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称为S1,将与对向面S1相反侧的面称为S2。如后所述,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具有凸面部,与对向面S1相反侧的面S2具有凹面部。
连结螺栓6,具有构成主体的轴部7、形成于轴部7的其中一端侧的头部8、及形成于轴部7的另一端侧的外螺纹部9,螺母10螺合于外螺纹部9。另一方面,在第一端板4上,因螺母10与其发生面接触,而形成有承受来自螺母10的按压力的受压部11。另外,在第二端板5上,因连结螺栓6的头部8与其发生面接触,而形成有承受来自螺母10的按压力的受压部12。第一端板4的受压部11与第二端板5的受压部12位于一根连结螺栓6的两端侧并成对。与四根连结螺栓6相对应,受压部11与受压部12的对有四对。即,四根连结螺栓6,连结在第一端板4与第二端板5之间成对的多对(四对)受压部11与12之间。
详细而言,如图1至图4所图示,四根连结螺栓6是第一连结螺栓61、第二连结螺栓62、第三连结螺栓63及第四连结螺栓64。此处,关注第一连结螺栓61周围,来自与外螺纹部9螺合的螺母10的按压力作用于第一端板4的受压部11。此外,各螺母10在紧固状态下容纳于凹部41中,所述凹部41沿厚度方向形成于第一端板4的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相反侧的面S2的四角。
另外,来自头部8的按压力作用于第二端板5的受压部12。在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分别设置有供四根连结螺栓6插通的四个插通孔13。在连结螺栓6的外螺纹部9的与螺母10螺合位置的附近即插通于插通孔13的部位,同轴状地形成有直径比外螺纹部9及轴部7更大的螺母侧大径部14。螺母侧大径部14与形成于插通孔13的螺母侧套筒(spigot joint)部15紧密嵌合,使连结螺栓6在螺母10侧被定心。
另外,在插通于与连结螺栓6的头部8相连的插通孔13的部位,同轴状地形成有直径比轴部7更大的头部侧大径部16。头部侧大径部16与形成于插通孔13的头部侧套筒部17紧密嵌合,使连结螺栓6在头部8侧被定心。
另一方面,第一连结螺栓61、第二连结螺栓62、第三连结螺栓63及第四连结螺栓64的头部8为大致圆盘状,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在图4中可目视确认到的止转用的切口部81。各切口部81与凹部51的抵接面52抵接,限制了围绕轴的位移,所述凹部51沿厚度方向形成于第二端板5的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相反侧的面S2的四角。
图5是单独绘示图1的蓄电池模组1的第一端板4的图。在图5中,以与图1相同的视角将第一端板4单独放大示出。在第一端板4的宽度方向两端侧设置有参照图1所说明的插通孔13、螺母侧套筒部15、凹部41、受压部11。如图所示,受压部11的中央与通过插通孔13的连结螺栓6的轴心一致。关于第一端板4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将从右端侧(图5中,下方的受压部11侧)起到左端侧(图5中,上方的受压部11侧)为止的中央位置设为w5,并从此处起朝向右端侧(图5中下侧)等间隔设为w4、w3、w2、w1。同样,从w5起朝向左端侧(图5中上侧)等间隔设为w6、w7、w8、w9。
第一端板4中,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具有凸面部。在图5的例子中,对向面S1的大致整个面朝向与层叠体3的接触方向形成凸面。即,相对于通过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两端的假想平面VP,对向面S1在上述中央位置w5处的分离宽度最大。详细而言,第一端板4的对向面S1呈一曲面,所述曲面中,从位置w1起向w2、w3、w4、w5,朝向与层叠体3的接触方向而与假想平面VP逐渐分离,在中央位置w5处,与假想平面VP的分离宽度最大,从中央位置w5起向位置w6,w7,w8,w9,分离宽度逐渐变小。
另一方面,第一端板4的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相反侧的面S2具有凹面部。在图5的例子中,与对向面S1相反侧的面S2的大致整个面朝向与层叠体3的接触方向形成凹面。详细而言,第一端板4的面S2呈一曲面,所述曲面中,从位置w1起向w2、w3、w4、w5,朝向与层叠体3的接触方向逐渐凹陷,在中央位置w5处凹陷的深度最大,从中央位置w5起向位置w6,w7,w8,w9,凹陷的深度逐渐变小。
针对上述形状的第一端板4,从截面系数(弯曲刚性)的视点来说明其特性。第一端板4的截面系数呈现以下倾向:从位置w1起向w2、w3、w4、w5递减,在中央位置w5处成为最小,从中央位置w5起向位置w6,w7,w8,w9递增,在位置w9处,与位置w1处的截面系数大致相等。即,第一端板4中,左右两个受压部11,11之间的截面系数在两个受压部11,11之间的中间位置即位置w5处较小,且在两个受压部11,11侧(位置w1,w9侧)较大。
图6是绘示参照图5所说明的第一端板4的加压中途的表面压力的分布的图。图中,箭头的朝向表示层叠体3对于对向面S1的表面压力的作用朝向,长度表示在该箭头的位置处的表面压力的大小。在对向面S1的整个面上将对向面S1的各位置(微小单位面积)处的表面压力Ptr进行面积分而得的值,成为对于对向面S1的总压力。关于该现象,在第二端板5中也是相同的。即,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利用四根连结螺栓6来对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而产生该总压力。因而,如果将一根连结螺栓6的轴力设为Ftr,则其根的倍数(四倍)的力将与上述总压力相抗衡。在图6中的加压中途的阶段,如果着眼于图5中假定的各位置,则对向面S1的面内的各部位的表面压力呈现如下倾向。即,呈现以下倾向:从位置w1起向w2、w3、w4、w5递增,在中央位置w5处,微小单位面积的表面压力成为最大,从中央位置w5起向位置w6,w7,w8,w9递减,位置w9处的微小单位面积的表面压力与位置w1处的值大致相等。即,对向面S1的面内的各部位的表面压力,呈现为在凸面即对向面S1的中央较大而在周边较小、根据位置而呈现为不同的分布,且在整个面上是不同的。因此,在图6的状态下,构成层叠体3的各蓄电池单体2无法发挥充分的性能。从该状态起,将四根连结螺栓6的各螺母10进一步锁紧,而加强连结螺栓6的轴力。于是,锁紧之初,作为凸面的对向面S1根据参照图5所说明的截面系数的分布,越靠近中央位置w5越容易挠曲而不断接近于平面。
图7是绘示参照图5所说明的第一端板4的加压完成时的表面压力的分布的图。与图6中相同,箭头的朝向表示层叠体3对于对向面S1的表面压力的作用朝向,长度表示在该箭头的位置处的表面压力的大小。在图6的加压中途的阶段,对向面S1的面内的各部位的表面压力,呈现为在凸面即对向面S1的中央较大而在周边较小、根据位置而呈现为不同的分布,且在整个面上是不同的。当从该阶段起,将四根连结螺栓6的各螺母10进一步锁紧,而加强连结螺栓6的轴力时,根据参照图5所说明的截面系数的分布,第一端板4的对向面S1越靠近中央位置w5越容易挠曲,如图7所示,成为大致完美的平面。该情况下的四根连结螺栓6的各轴力成为比图5的阶段中的Ftr更大的轴力Ftarget。另外,在成为大致完美的平面的对向面S1的整个面上,对向面S1的面内的各部位置(微小单位面积)的表面压力成为规格上均匀的目标值Ptarget。因而,在该值Ptarget上单纯地乘以对向面S1的面积而得的值成为总压力。该总压力与一根连结螺栓6的轴力F的根的倍数(四倍)相抗衡。在图7的状态下,对向面S1的面内的表面压力在整个面上成为相同的目标值Ptarget。因此,构成层叠体3的各蓄电池单体2的面内的表面压力被均匀化,蓄电池模组可以发挥充分的性能。
参照图5至图7对第一端板4的结构及力学特性进行了说明,第二端板5的结构及力学特性也是以以上针对第一端板4所叙述的内容为准的形态。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式来进行说明。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或对应部分标注了同一符号。
图8是绘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模组的平面图,图9是以侧面视图来绘示图8的蓄电池模组的图,图10是从其中一端板侧观察图8的蓄电池模组的图,图11是从另一端板侧观察图8的蓄电池模组的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模组1a,是利用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例如层压封装(laminate pack)锂离子电池单体等层叠体即多个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而构成。各个蓄电池单体2,构成为层叠电极LE由层压片封装,正极端子(正极极耳)TP与负极端子(负极极耳)TN经由规定的单体内连接而导出。蓄电池单体2,分为正极极耳TP与负极极耳TN的端子对靠右端侧配置的类型、和靠左端侧配置的类型,该两类型交替层叠而构成层叠体3。第一端板4a与第二端板5a由四根连结部件即连结螺栓6,向缩窄两端板4a,5a的间隔的方向锁紧。关于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将它们的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称为S1a,将与对向面S1a相反侧的面称为S2a。
连结螺栓6,具有构成主体的轴部7、形成于轴部7的其中一端侧的头部8、及形成于轴部7的另一端侧的外螺纹部9,螺母10螺合于外螺纹部9。另一方面,在第一端板4a上,因螺母10与其发生面接触,而形成有承受来自螺母10的按压力的受压部11。另外,在第二端板5a上,因连结螺栓6的头部8与其发生面接触,而形成有承受来自螺母10的按压力的受压部12。第一端板4a的受压部11与第二端板5a的受压部12位于一根连结螺栓6的两端侧并成对。与四根连结螺栓6相对应,受压部11与受压部12的对有四对。即,四根连结螺栓6,连结在第一端板4a与第二端板5a之间成对的多对(四对)受压部11与12之间。
详细而言,如图8至图11所图示,四根连结螺栓6是第一连结螺栓61、第二连结螺栓62、第三连结螺栓63及第四连结螺栓64。此处,关注第一连结螺栓61周围,来自与外螺纹部9螺合的螺母10的按压力作用于第一端板4a的受压部11。此外,各螺母10在紧固状态下容纳于凹部41中,所述凹部41沿厚度方向形成于第一端板4a的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相反侧的面S2的四角。
另外,来自头部8的按压力作用于第二端板5a的受压部12。在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分别设置有供四根连结螺栓6插通的四个插通孔13。在连结螺栓6的外螺纹部9的与螺母10螺合位置的附近即插通于插通孔13的部位,同轴状地形成有直径比外螺纹部9及轴部7更大的螺母侧大径部14。螺母侧大径部14与形成于插通孔13的螺母侧套筒部15紧密嵌合,使连结螺栓6在螺母10侧被定心。
另一方面,第一连结螺栓61、第二连结螺栓62、第三连结螺栓63及第四连结螺栓64的头部8为大致圆盘状,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在图11中可目视确认到的止转用的切口部81。各切口部81与凹部51的抵接面52抵接,限制了围绕轴的位移,所述凹部51沿厚度方向形成于第二端板5a的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a的相反侧的面S2a的四角。
在图8至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的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它们的各自内部的多个贯通孔H。各贯通孔H的长边方向是在面内方向上、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的上下方向(连接各蓄电池单体2的设置有电极TP,TN的一侧与其相反侧的方向)。即,各贯通孔H的长边方向在图8中是与纸面垂直交叉的方向,在图9中是上下方向,在图10及图11中是左右方向。
如图所示,多个贯通孔H中,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的贯通孔H00的开口面积最大。在从中央位置的贯通孔H00起朝向右侧(图8中下侧)的位置,依次排列的贯通孔H11、……、H15、H16采用开口面积依次递减的形态。另外,在从中央位置的贯通孔H00起朝向左侧(图8中上侧)的位置,依次排列的贯通孔H21、……、H25、H26采用开口面积依次递减的形态。
或者,也可以采用借由例如不将贯通孔间的肋设置为相互平行,而是倾斜地设定为桁架状,而使截面系数(截面刚性)朝向中央部递减的形态。
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如上所述设置有贯通孔H00、H11、……、H15、H16,(H00)、H21、……、H25、H26。因此,第一端板4a,左右两个受压部11,11之间的截面系数在两个受压部11,11之间的中间位置的设置有贯通孔H00的部位较小,且在两个受压部11,11侧(设置有贯通孔H16、贯通孔H26的一侧)较大。同样,第二端板5a,左右两个受压部12,12之间的截面系数在两个受压部12,12之间的中间位置的设置有贯通孔H00的部位较小,且在两个受压部12,12侧(设置有贯通孔H16、贯通孔H26的一侧)较大。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的截面系数在左右两个受压部间非连续地阶段性变化。借由采用贯通孔的开口面积的阶段性变化分多个阶段逐渐变化的结构,也可以获得像截面系数呈疑似连续性变化这样的形态的端板。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由于如上所述具有截面系数阶段性变化或疑似连续性变化的结构,因此,如参照图6及图7所说明,在对多个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时,面内的表面压力在整个面上成为相同的值。因此,构成层叠体3的各蓄电池单体2的面内的表面压力被均匀化,蓄电池模组1a可以发挥充分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端板及蓄电池模组,起到以下效果。
(1)在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中,由于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具有凸面部,因此在对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3夹压时,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的蓄电池单体2侧的面变为大致平面,另外,可以使夹压时的表面压力在面内均匀化。
(2)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具有凸面部,且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相反侧的面S2具有凹面部。因此,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的截面系数在面内的中央部比在周边部相对小,蓄电池单体2侧的面容易变为大致平面。
(3)在第一端板4与第二端板5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11,12,借由连结其间的多个连结螺栓6而相互连结,并且两个受压部11,11;12,12自身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间的中间位置小且在该受压部侧大。因此,容易使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中截面系数的变化连续,因此可以使蓄电池单体2侧的面更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即,蓄电池单体2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并且,不需要为此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
(4)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a具有凸面部的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其内部的多个贯通孔H00、H11、H15、H16、H21、H25、H26。因此,可以利用由贯通孔H00、H11、H15、H16、H21、H25、H26引起的减重,使截面系数的变化近似连续性地变化,从而使蓄电池单体2侧的面S1a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另外,借由减重实现了轻量化。并且,不需要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进而,可以将作为加压面的蓄电池单体2侧的面的相反侧制成平面状,从而在例如安装其他要素零件时容易操作。
(5)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中,多个贯通孔H00、H11、H15、H16、H21、H25、H26形成为使该一端板第一端板4a(第二端板5a)中的两个受压部11,11;12,12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附近相对较大,在远离该受压部的部位相对较低的形态。因此,可以使蓄电池单体2侧的面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即,蓄电池单体2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并且,不需要为此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端板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
(6)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的多个贯通孔H00、H11、H15、H16、H21、H25、H26中,越接近受压部11,11;12,12间的中央位置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大,且越接近受压部11;12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小。因此,可以使第一端板4a及第二端板5a的截面系数在越接近受压部11,11;12,12间的中央位置的位置,越近似连续性地变小。因而,蓄电池单体2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
(7)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的多个贯通孔中,邻接的所述贯通孔的相互间的间隔壁部形成为相对于该端板的宽度方向倾斜的桁架状。因此,可以使端板的截面系数在越接近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位置,越近似连续性地变小。因而,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
(8)蓄电池模组1中,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多个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的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前述端板的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具有凸面部。因此,在对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3夹压时,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的蓄电池单体2侧的面S1变为大致平面,另外,可以使夹压时的表面压力在面内均匀化。
(9)蓄电池模组1中,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在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相反侧的面S2上具有凹面部。因此,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的截面系数呈现为在该端板的中央侧比在端部侧更小的倾向。因而,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根据截面系数的分布,越靠近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中央位置w5,越容易挠曲,在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的状态下成为大致完美的平面。结果,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表面压力在面内变得均匀。因此,构成层叠体3的各蓄电池单体2可以发挥充分的性能。
(10)蓄电池模组1包括多个连结部件即连结螺栓6(61,62,63,64),以针对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连结在该两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11-12之间,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的两个受压部11,11及12,12自身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间的中间位置小且在该受压部侧大。因此,根据截面系数的分布,越靠近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中央位置w5,越容易挠曲,在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的状态下成为大致完美的平面。结果,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的表面压力在面内变得均匀。结果,构成层叠体3的各蓄电池单体2可以发挥充分的性能。
(11)蓄电池模组1a包括多个连结部件即连结螺栓6(61,62,63,64),以针对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多个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的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连结在该两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11-12之间,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中,与层叠体3相对向的对向面S1a具有凸面部,并且所述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自身内部的多个大小依次变化的贯通孔H00、H11、……、H15、H16,(H00)、H21、……、H25、H26。因此,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可以采用截面系数在中央部侧比在端部侧更小的构造。因而,可以使对多个蓄电池单体2的层叠体3进行夹压保持时的面内的表面压力在整个面上相同,由此,构成层叠体3的各蓄电池单体2可以发挥充分的性能。
(12)蓄电池模组1a中,大小依次变化的贯通孔H00、H11、……、H15、H16,(H00)、H21、……、H25、H26形成为使该一端板第一端板4a(第二端板5a)中的两个受压部11,11(12,12)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附近相对较大,在远离该受压部的部位相对较低的形态。因此,可以使蓄电池单体2侧的面S1容易变为大致平面。即,蓄电池单体2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并且,不需要为此增加零件件数,因而,也不会因这些零件而使端板的厚度增加,因此实现了小型化。
(13)蓄电池模组1a中,第一端板4及第二端板5的多个贯通孔H00、H11、……、H15、H16,(H00)、H21、……、H25、H26中,越接近多对受压部11-12间的中央位置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大,且越接近受压部11,12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小。因而,蓄电池单体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
(14)蓄电池模组1a中,多个贯通孔H00、H11、……、H15、H16,(H00)、H21、……、H25、H26中,邻接的所述贯通孔的相互间的间隔壁部形成为相对于该端板第一端板4a(第二端板5a)的宽度方向倾斜的桁架状,因此,可以使端板第一端板4a(第二端板5a)的截面系数越在接近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位置,越近似连续性地变小。因而,蓄电池单体2的面内的表面压力的均匀化变得更容易。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适当变更细节的构造。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例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利用端板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多个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进行夹压保持,采用了使用作为连结部件的连结螺栓来连结两端板的构造,但连结部件并不限于连结螺栓,也可以采用使用板状的长条部件的构造。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两端板,应用了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自身内部的多个贯通孔的端板,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应用将挤出材或拉拔材或者由不同材料构成的部件重叠而成的、其截面系数像已经叙述的形态的端板那样进行变化的部件。在该情况下,截面系数的变化也可以分阶段非连续地变化,或者另外也可以近似连续性地变化。
附图标记
1、1a:蓄电池模组
2:蓄电池单体
3:层叠体
4:第一端板
5:第二端板
6:连结螺栓
7:轴部
8:头部
9:外螺纹部
10:螺母
11、12:受压部
13:插通孔
14:螺母侧大径部
15:螺母侧套筒部
16:头部侧大径部
17:头部侧套筒部
41:凹部
51:凹部
52:抵接面
61:第一连结螺栓
62:第二连结螺栓
63:第三连结螺栓
64:第四连结螺栓
81:切口部
H00、H11、H15、H16、H21、H25、H26:贯通孔
S1、S1a:与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
S2、S2a:与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的相反侧的面。

Claims (14)

1.一种端板,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构成蓄电池模组的多个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进行夹压保持,
所述端板的特征是,与前述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具有凸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是,与前述对向面相反侧的面具有凹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是,在前述两端侧的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借由连结其间的多个连结部件而相互连结,并且两个前述受压部自身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间的中间位置小且在该受压部侧大。
4.一种端板,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构成蓄电池模组的多个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进行夹压保持,
所述端板的特征是,在前述两端侧的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借由连结其间的多个连结部件而连结,所述端板的与前述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具有凸面部,并且所述端板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自身内部的多个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板,其特征是,前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为以下形态,使该一端板中的两个前述受压部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附近相对较大,在远离该受压部的部位相对较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板,其特征是,前述多个贯通孔中,越接近前述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大,且越接近前述受压部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板,其特征是,前述多个贯通孔中,邻接的所述贯通孔的相互间的间隔壁部形成为相对于该端板的宽度方向倾斜的桁架状。
8.一种蓄电池模组,利用端板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多个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进行夹压保持,
所述蓄电池模组的特征是,前述端板的与前述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具有凸面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特征是,前述端板的与前述对向面相反侧的面具有凹面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特征是,包括多个连结部件,以针对前述两端侧的两端板,连结在该两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之间,
前述端板的两个前述受压部自身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间的中间位置小且在该受压部侧大。
11.一种蓄电池模组,利用端板从层叠方向的两端侧对多个蓄电池单体的层叠体进行夹压保持,
所述蓄电池模组的特征是,包括多个连结部件,以针对前述两端侧的两端板,连结在该两端板间成对的多对受压部之间,
前述端板的与前述层叠体相对向的对向面具有凸面部,并且前述端板具有在面内方向贯通自身内部的多个贯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特征是,前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为以下形态,使该一端板中的两个前述受压部间的截面系数在该受压部附近相对较大,在远离该受压部的部位相对较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特征是,前述多个贯通孔中,越接近前述受压部间的中央位置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大,且越接近前述受压部的贯通孔,开口面积越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蓄电池模组,其特征是,前述多个贯通孔中,邻接的所述贯通孔的相互间的间隔壁部形成为相对于该端板的宽度方向倾斜的桁架状。
CN202210088740.XA 2021-02-19 2022-01-25 端板及蓄电池模组 Active CN1149764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5452A JP2022127354A (ja) 2021-02-19 2021-02-19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2021-025452 2021-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6450A true CN114976450A (zh) 2022-08-30
CN114976450B CN114976450B (zh) 2024-06-18

Family

ID=8290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8740.XA Active CN114976450B (zh) 2021-02-19 2022-01-25 端板及蓄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1382A1 (zh)
JP (1) JP2022127354A (zh)
CN (1) CN11497645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3930A (ja) * 2000-08-14 2002-02-28 Sony Corp 燃料電池のスタック構造
JP2004288542A (ja) * 2003-03-24 2004-10-14 Tot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WO2006018705A2 (en) * 2004-08-18 2006-02-2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and fuel cell
US20070141459A1 (en) * 2005-12-15 2007-06-21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Battery module
JP2008171598A (ja) * 2007-01-09 2008-07-24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
JP2008243799A (ja) * 2007-02-28 2008-10-09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
JP2010040295A (ja) * 2008-08-04 2010-02-18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装置
US20140162168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Hyundai Motor Company Fuel cell stack
CN206849914U (zh) * 2017-06-26 2018-01-05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块
CN109671882A (zh) * 2017-10-16 2019-04-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1697172A (zh) * 2019-03-13 2020-09-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2154568A (zh) * 2018-05-31 2020-12-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封装体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3930A (ja) * 2000-08-14 2002-02-28 Sony Corp 燃料電池のスタック構造
JP2004288542A (ja) * 2003-03-24 2004-10-14 Tot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WO2006018705A2 (en) * 2004-08-18 2006-02-2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and fuel cell
US20070141459A1 (en) * 2005-12-15 2007-06-21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Battery module
JP2008171598A (ja) * 2007-01-09 2008-07-24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
JP2008243799A (ja) * 2007-02-28 2008-10-09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
JP2010040295A (ja) * 2008-08-04 2010-02-18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装置
US20140162168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Hyundai Motor Company Fuel cell stack
CN206849914U (zh) * 2017-06-26 2018-01-05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块
CN109671882A (zh) * 2017-10-16 2019-04-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2154568A (zh) * 2018-05-31 2020-12-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封装体
CN111697172A (zh) * 2019-03-13 2020-09-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6450B (zh) 2024-06-18
US20220271382A1 (en) 2022-08-25
JP2022127354A (ja) 2022-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797B (zh) 蓄电装置
JP7315544B2 (ja) 溶接不良を防止することができる電池パックフレームを含む電池パック及びこれ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押圧ジグ
CN110998906B (zh) 电池模块和装备该电池模块的车辆
US11289776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bus bar assembly
JP5544931B2 (ja) ラミネートセル電池構造体
JP2005197179A (ja) 単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US20090017367A1 (en) Power module
JP4487396B2 (ja) 燃料電池のスタック構造
JP4832018B2 (ja) 組電池
US11101487B2 (en) Fuel cell battery
CN114976450A (zh) 端板及蓄电池模组
WO2014103746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EP4145592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WO2018155090A1 (ja) 組電池及び組電池用バスバ
CN213278285U (zh) 蓄电池组
JP7241391B2 (ja) 電極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池
KR102545071B1 (ko) 셀가압용 판스프링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전기에너지 저장방출팩
KR20210041845A (ko) 물리적 결합으로 전극리드와 연결되는 연결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스택
WO2023027029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当該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230041356A1 (en) Battery
WO2022267059A1 (zh)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6137351A (zh) 蓄电池模组
US20230113935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5939650A (zh) 蓄电池模组
JP6922818B2 (ja) 組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