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6511A -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6511A
CN114956511A CN202210603169.0A CN202210603169A CN114956511A CN 114956511 A CN114956511 A CN 114956511A CN 202210603169 A CN202210603169 A CN 202210603169A CN 114956511 A CN114956511 A CN 114956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urifying box
pipe
push peda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31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6511B (zh
Inventor
沈松土
王天强
何刚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jiang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jiang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jiang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njiang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31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6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6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6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6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5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treatment with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by treatment with ultrasonic wa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净化箱、两块电极板、进料管和出料管,两块电极板分别设置在净化箱内顶壁和内底壁上,进料管和出料管分别与净化箱的内部连通,净化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净化箱上设置有排水装置,净化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推板,净化箱内设置有用第一驱动件,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两块电极板通电,电极板通电后驱动净化箱内污泥中的金属阳离子进行移动,使得污泥中的阳离子都移动到污泥上方的液体中,之后排水装置对液体通过出水管排出,第一驱动件驱使第一推板将污泥通过出料管排出,减少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使得污泥资源化利用时能够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泥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常见的污泥来源途径包括生活污水厂、自来水厂、工业废水厂等。污泥的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的处理过程,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填埋和资源化利用,其中焚烧会产生严重的空气污染,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污泥处理较好地处理方式是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
但是由于污泥的处理投资和运行成本非常巨大,用于污泥处理的费用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占比很高,给处理厂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污水污泥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外,还存在重金属、细菌和寄生虫等有害成本,因此为了防止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以及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有必要优化污水污泥的处理流程。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污泥处理困难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净化箱、两块电极板、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净化箱的内部中空,两块所述电极板分别设置在净化箱内顶壁和内底壁上,位于上方的所述电极板与负极电性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电极板与正极电性连接,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分别与净化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净化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净化箱内部连通,所述净化箱上设置有用于将净化箱内的液体从出水管排出的排水装置,所述净化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的底部与下方的电极板接触,所述净化箱内设置有用于驱使第一推板向靠近或远离出料管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污泥通过进料管进入到净化箱内,接着对两块电极板通电,电极板通电后驱动污泥中的金属阳离子进行移动,使得污泥中的阳离子都移动到污泥上方的液体中,之后排水装置对这部分含有大量金属阳离子的液体通过出水管排出,接着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第一推板将污泥通过出料管排出,从而能够减少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使得污泥在被资源化利用时能够更加安全。
可选的,所述净化箱的顶部设置有与净化箱内部连通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用于将液体输送到净化箱内,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供水管将液体输送到净化箱内,使液体的上表面与顶部电极板接触,提高电解效果。
可选的,所述净化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滤水板,所述滤水板上阵列开设有滤水孔,所述滤水孔上设置有拦截装置,所述拦截装置包括拦截壳、两个拦截板和土工布,所述拦截壳的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所述拦截壳设置在滤水孔内,两个所述拦截板分别设置在拦截壳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土工布设置在两个拦截板之间,所述拦截板用于将拦截壳的开口进行封闭,所述拦截板上阵列开设有拦截孔,所述土工布用于将拦截孔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的顶部与拦截板的底部接触,污泥中的水通过拦截装置进入到滤水板的顶部,实现部分污泥部分固液分离,有效避免污泥将滤水孔堵塞,有效保障排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拦截壳的底部从滤水板的底部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截壳的底部从滤水板的底部伸出与污泥接触,提高污泥的接触面积,使得污泥中的阳离子都移动到污泥上方的液体中。
可选的,所述拦截壳的底部且靠近第一推板的边缘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能与第一推板接触,所述拦截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滤水孔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块沿滤水孔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拦截壳向靠近第一推板的方向移动的第一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推板与拦截壳的倾斜面接触,粘附在第一推板的外侧壁上的污泥被滤水孔拦截,并下落到下方的电极板上,对拦截壳上的污泥进行清理,清理污泥效果好。
可选的,所述第一推板的两侧的侧壁且靠近顶部的边缘均设置有导向面,所述第一推板远离出料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推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靠近第一推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与下方的电极板接触,所述移动板沿容纳槽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移动板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推板上开设有与出料管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移动板能滑动连接连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与拦截壳的倾斜面接触,驱使拦截壳向上移动,拦截壳的外侧壁残余的污泥与滤水孔的侧壁接触,污泥被滤水孔拦截,掉落到下方的电极板上,第二推板在第二驱动件的驱使下将掉落在下方的电极板上的污泥推动到出料管,清理污泥方便。
可选的,所述连通孔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推板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沿连接槽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连接槽内,所述封板将连通孔的开口进行封闭,所述封板的底部且靠近第二封板的边缘设置有抵接面,所述移动板能与抵接面接触,所述连接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封板向远离连接槽的底壁的方向移动的第二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推板与净化箱的内侧壁抵接后,启动第二驱动件,移动板与封板的抵接面接触,驱使封板向靠近连接槽的底壁的方向移动,移动板将位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的污泥通过连通孔推到出料管内,清理残余污泥更加彻底。
可选的,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进风管、风机和废水箱,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滤水板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滤水板连通、另一端与废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废水箱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出水管与废水箱的内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滤水板上的液体进行排放时,启动风机,风机通过进风管对滤水板上的液体吹向出水管,并通过出水管排放到废水箱内,液体进入到废水箱内,多余的空气通过通风口排出,排液体方便。
可选的,所述净化箱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和出料管之间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与出料孔连通,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与出料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输送机将推板推出的污泥排出,排出污泥方便。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第一阀门,将污泥通过进料管进入到净化箱内部,使污泥的顶部与滤水板接触,关闭第一阀门;
S2:打开第四阀门,供水管将液体填充在上方的电极板和滤水板之间,关闭第四阀门;
S3:对两块电极板通电,使污泥中的阳离子通过滤水板进入到滤水板上方的液体中,一段时间后,停止对两块电极板通电;
S4:启动风机,风机将滤水板上的液体移动到废水箱中;
S5: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推板将污泥移动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并通过出料管排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将污泥通过进料管进入到净化箱内,接着对两块电极板通电,电极板通电后驱动污泥中的金属阳离子进行移动,使得污泥中的阳离子都移动到污泥上方的液体中,之后排水装置对这部分含有大量金属阳离子的液体通过出水管排出,接着启动第一驱动件,驱使第一推板将污泥通过出料管排出,从而能够减少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使得污泥在被资源化利用时能够更加安全;
第一推板与拦截壳的倾斜面接触,粘附在第一推板的外侧壁上的污泥被滤水孔拦截,并下落到下方的电极板上,对拦截壳上的污泥进行清理,清理污泥效果好;
对滤水板上的水进行排放时,启动风机,风机通过进风管对滤水板上的液体吹向出水管,并通过出水管排放到废水箱内,液体进入到废水箱内,多余的空气通过通风口排出,排液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污泥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净化箱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净化箱;2、电极板;3、进料管;4、出料管;5、出水管;6、排水装置;61、进风管;62、风机;63、废水箱;64、通风口;7、第一推板;8、第一驱动件;9、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1、第三阀门;12、供水管;13、第四阀门;14、滤水板;15、滤水孔;16、拦截装置;161、拦截壳;162、拦截板;163、土工布;164、倾斜面;17、滑动块;18、滑动槽;19、第一弹簧;20、导向面;21、连接杆;22、第二推板;23、容纳槽;24、移动板;25、第二驱动件;26、连通孔;27、连接槽;28、封板;29、抵接面;30、出料孔;31、螺旋输送机;3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参照图1、图2,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净化箱1、两块电极板2、进料管3和出料管4,进料管3和出料管4分别与净化箱1连通,净化箱1的侧壁上安装有出水管5,净化箱1上设置有用于将净化箱1内的液体从出水管5排出的排水装置6,净化箱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一推板7,净化箱1内安装有用于驱使第一推板7向靠近或远离出料管4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8。将污泥通过进料管3进入到净化箱1内,接着对两块电极板2通电,电极板2通电后驱动污泥中的金属阳离子进行移动,使得污泥中的阳离子都移动到污泥上方的液体中,之后排水装置6对这部分含有大量金属阳离子的液体通过出水管5排出,接着启动第一驱动件8,驱使第一推板7将污泥通过出料管4排出,从而能够减少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使得污泥在被资源化利用时能够更加安全。
净化箱1为非导电材质制成的矩形箱,矩形箱的内部中空,矩形箱的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进料孔。进料管3采用合金材质制成的圆管,进料管3通过进料孔与净化箱1的内部连通,进料管3上安装有用于启闭进料管的第一阀门9,工作人员将污泥通过进料管3排入到净化箱1内。
净化箱1在开设进料孔的侧壁上沿水平方向相邻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孔30、另一个侧壁上安装第一驱动件8。出料管4采用合金材质制成的圆管,出料管4通过出料孔30与净化箱1内部连通, 出料孔30和出料管4之间安装有螺旋输送机31,螺旋输送机31的进料端与出料孔30连通,螺旋输送机31的出料端与出料管4连通。出料管4远离螺旋输送机3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储存污泥的污泥箱(图中未示出),出料管4上安装有用于启闭出料管4的第二阀门10,在净化箱1内的污泥被推板的推动下进入到螺旋输送机31的进料端,然后从螺旋输送机31的出料端排入到出料管4,使处理后污泥离开净化箱1,在螺旋输送机31未启动时,净化箱1内的污泥无法进入到出料管4内,固定和移动污泥方便。
两块电极板2采用导电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长板状电极,两块电极板2分别安装在净化箱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净化箱1内安装有电源,电源的负极与位于上方的电极板2电性连接,电源的正极与位于下方的电极板2电性连接。
参照图2、图3,净化箱1的内侧壁上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有滤水板14,滤水板14采用导电合金材质制成的矩形板,矩形板将净化箱1分隔为上下两部分。
滤水板14上设有拦截装置16,拦截装置16包括拦截壳161、两个拦截板162和土工布163,滤水板14上阵列开设有滤水孔15,拦截壳161安装在滤水孔15内,拦截壳161将滤水孔15的开口进行封闭。拦截壳161采用导电合金材质制成的壳体,拦截壳161的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两个拦截板162分别安装在拦截壳161的顶部和底部,拦截板162将拦截壳161的顶部和底部开口进行封闭。拦截板162上阵列开设有与拦截壳161内部连通的拦截孔。土工布163安装在两个拦截板162之间,土工布163将拦截孔的开口进行封闭。
进入到净化箱1的污泥在净化箱1内部堆积,并与滤水板14的底部接触,污泥中的部分水通过拦截板162的拦截孔、土工布163、拦截板162的拦截孔并在最后进入到滤水板14上方,污泥中直径超过拦截孔的直径大颗粒杂质被拦截板162拦截,污泥中直径小于拦截孔的直径的小颗粒杂质被土工布163拦截,有效避免污泥中的颗粒杂质进入滤水孔15内,将滤水孔15进行堵塞,有效保障污泥中金属阳离子穿过过滤板向靠近上方的电极板2移动。
拦截壳161的底部从滤水板14的底部伸出一部分。拦截壳161的底部且靠近第一推板7的边缘设置有倾斜面164,倾斜面164能与第一推板7接触。拦截壳16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滑动块17,滤水孔15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18,滑动块17沿滤水孔15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槽18内,滑动块17上安装有用于驱使拦截壳161向靠近第一推板7的方向移动的第一弹簧19,第一弹簧19同轴套设在拦截壳161外,第一弹簧19的顶部与滑动槽18的顶部侧壁固定连接、底部与滑动槽18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
第一驱动件8采用电缸,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8还可以为液压缸和气缸。第一推板7采用导电金属制成的矩形板,矩形板的顶部与过滤板的顶部接触、底部与下方的电极板2的顶部接触。
参照图2、图3、图4,第一推板7的两侧的侧壁且靠近顶部的边缘均设置有导向面20,第一推板7远离出料管4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远离第一推板7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推板22,第二推板22采用导电金属制成的矩形板,第二推板2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滤水板14的底部和下方的电极板2的顶部接触。电缸固定安装在净化箱1上,电缸的活塞杆穿过净化箱1与第二推板22远离第一推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推板22靠近第一推板7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23,容纳槽23的底壁上安装有移动板24,移动板24采用合金材质制成的矩形板,移动板24的底部与下方的电极板2接触,移动板24沿容纳槽23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容纳槽23内。容纳槽23的底壁上设有用于驱使移动板24移动的第二驱动件25,第二驱动件25采用电缸,电缸固定安装在容纳槽23的底壁上,电缸的活塞杆与移动板24固定连接。
第一推板7上开设有与出料管4连通的连通孔26,移动板24沿容纳槽23的深度方向能滑动连接连通孔26内。连通孔26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27,第一推板7安装有封板28,封板28沿连接槽27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连接槽27内,封板28与连通孔26的开口进行适配,封板28将连通孔26的开口进行封闭。封板28的底部且靠近第二封板28的边缘设置有抵接面29,移动板24能与抵接面29接触。连接槽27的底壁上安装有用于驱使封板28向远离连接槽27的底壁的方向移动的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封板28的顶部和连接槽27的底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1、图2、图3、图4,启动第一驱动件8,第一驱动件8带动第一推板7和第二推板22向靠近出料管4的方向移动,将净化箱1内的污泥通过螺旋输送机31排出,第一推板7的导向面20与拦截壳161的倾斜面164接触,驱使拦截壳161向远离下方的电极板2的方向移动,粘附在拦截壳161外侧壁的污泥被滤水板14拦截下落到第一推板7和第二推板22之间,并被第二推板22向靠近出料管4的方向移动,当第一推板7抵接在净化箱1侧壁后,启动第二驱动件25,移动板24与封板28的抵接面29接触,驱使封板28向靠近连接槽27的底壁的方向移动,将第一推板7和第二推板22之间的污泥从连通孔26向靠近出料管4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推板7和第二推板22之间的污泥进入到螺旋输送机31内,清理污泥干净。
参照图1、图2,净化箱1的顶部安装有与净化箱1内部连通的供水管12,供水管12的一端与水池连接,供水管12上安装有水泵,供水管12用于将液体输送到净化箱1内,供水管12上安装有用于启闭供水管12的第四阀门13。水池内填充有液体,液体采用含有小苏打的水。
当工作人员将污泥排入到净化箱1的内部后,打开第四阀门13,将供水管12内的液体排入到滤水板14的顶部,并填充在滤水板14和上方的电极板2之间,使两块电极板2通电后,污泥中的金属阳离子更好进入到滤水板14上方的液体中,更加有效减少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使得污泥在被资源化利用时能够更加安全。当污泥未与滤水板14的顶部接触时,滤水板14上方的液体通过滤水孔15下落到污泥上,将污泥与滤水板14的顶部接触,使设备可以处理不同容量的污泥,提高适用性。
排水装置6包括进风管61、风机62和废水箱63,进风管61的一端与风机62连接、另一端与滤水板14连通,出水管5的一端与滤水板14连通、另一端与废水箱63的内部连通,废水箱63上开设有通风口64,出水管5与废水箱63的内部连通,出水管5上安装有用于启闭出水管5的第三阀门11。
对滤水板14上的水进行排放时,启动风机62,风机62通过进风管61对滤水板14上的水吹向出水管5,并通过出水管5排放到废水箱63内,水进入到废水箱63内,多余的空气通过通风口64排出,排水方便,用风清理滤水板14上的水,有效避免液体在滤水板14上残留,去除金属阳离子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装置6还可以为一根水管和阀门,打开阀门,滤水板14上的水通过水管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污泥处理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将污泥通过进料管3进入到净化箱1内,接着对两块电极板2通电,电极板2通电后驱动污泥中的金属阳离子进行移动,使得污泥中的阳离子都移动到污泥上方的液体中,之后排水装置6对这部分含有大量金属阳离子的液体通过出水管5排出,接着启动第一驱动件8,驱使第一推板7将污泥通过出料管4排出,从而能够减少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使得污泥在被资源化利用时能够更加安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设备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第一阀门9,将污泥通过进料管3进入到净化箱1内部,使污泥的顶部与滤水板14接触,关闭第一阀门9;
S2:打开第四阀门13,供水管12将液体填充在上方的电极板2和滤水板14之间,关闭第四阀门13;
S3:对两块电极板2通电,使污泥中的阳离子通过滤水板14进入到滤水板14上方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停止对两块电极板2通电;
S4:启动风机62,风机62将滤水板14上的液体移动到废水箱63中;
S5:启动第一驱动件8,驱使推板将污泥移动到螺旋输送机31的进料端并通过出料管4排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箱(1)、两块电极板(2)、进料管(3)和出料管(4),所述净化箱(1)的内部中空,两块所述电极板(2)分别设置在净化箱(1)内顶壁和内底壁上,位于上方的所述电极板(2)与负极电性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电极板(2)与正极电性连接,所述进料管(3)和出料管(4)分别与净化箱(1)的内部连通,所述净化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与净化箱(1)内部连通,所述净化箱(1)上设置有用于将净化箱(1)内的液体从出水管(5)排出的排水装置(6),所述净化箱(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推板(7),所述第一推板(7)的底部与下方的电极板(2)接触,所述净化箱(1)内设置有用于驱使第一推板(7)向靠近或远离出料管(4)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8),所述进料管(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9),所述出料管(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0),所述出水管(5)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的顶部设置有与净化箱(1)内部连通的供水管(12),所述供水管(12)用于将液体输送到净化箱(1)内,所述供水管(12)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滤水板(14),所述滤水板(14)上阵列开设有滤水孔(15),所述滤水孔(15)上设置有拦截装置(16),所述拦截装置(16)包括拦截壳(161)、两个拦截板(162)和土工布(163),所述拦截壳(161)的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所述拦截壳(161)设置在滤水孔(15)内,两个所述拦截板(162)分别设置在拦截壳(16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土工布(163)设置在两个拦截板(162)之间,所述拦截板(162)用于将拦截壳(161)的开口进行封闭,所述拦截板(162)上阵列开设有拦截孔,所述土工布(163)用于将拦截孔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壳(161)的底部从滤水板(14)的底部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壳(161)的底部且靠近第一推板(7)的边缘设置有倾斜面(164),所述倾斜面(164)能与第一推板(7)接触,所述拦截壳(161)的侧壁上设置有滑动块(17),所述滤水孔(15)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18),所述滑动块(17)沿滤水孔(15)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槽(18)内,所述滑动块(17)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拦截壳(161)向靠近第一推板(7)的方向移动的第一弹簧(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板(7)的两侧的侧壁且靠近顶部的边缘均设置有导向面(20),所述第一推板(7)远离出料管(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远离第一推板(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推板(22),所述第二推板(22)靠近第一推板(7)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23),所述容纳槽(23)的底壁上设置有移动板(24),所述移动板(24)的底部与下方电极板(2)接触,所述移动板(24)沿容纳槽(23)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容纳槽(23)内,所述容纳槽(23)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移动板(24)移动的第二驱动件(25),所述第一推板(7)上开设有与出料管(4)连通的连通孔(26),所述移动板(24)能滑动连接连通孔(2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26)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27),所述第一推板(7)设置有封板(28),所述封板(28)沿连接槽(27)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在连接槽(27)内,所述封板(28)将连通孔(26)的开口进行封闭,所述封板(28)的底部且靠近第二封板(28)的边缘设置有抵接面(29),所述移动板(24)能与抵接面(29)接触,所述连接槽(27)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封板(28)向远离连接槽(27)的底壁的方向移动的第二弹簧(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进风管(61)、风机(62)和废水箱(63),所述进风管(61)的一端与风机(62)连接、另一端与滤水板(14)连通,所述出水管(5)的一端与滤水板(14)连通、另一端与废水箱(63)的内部连通,所述废水箱(63)上开设有通风口(64),所述出水管(5)与废水箱(63)的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孔(30),所述出料孔(30)和出料管(4)之间设置有螺旋输送机(31),所述螺旋输送机(31)的进料端与出料孔(30)连通,所述螺旋输送机(31)的出料端与出料管(4)连通。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处理设备的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第一阀门(9),将污泥通过进料管(3)进入到净化箱(1)内部,使污泥的顶部与滤水板(14)接触,关闭第一阀门(9);
S2:打开第四阀门(13),供水管(12)将液体填充在上方的电极板(2)和滤水板(14)之间,关闭第四阀门(13);
S3:对两块电极板(2)通电,使污泥中的阳离子通过滤水板(14)进入到滤水板(14)上方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停止对两块电极板(2)通电;
S4:启动风机(62),风机(62)将滤水板(14)上的液体移动到废水箱(63)中;
S5:启动第一驱动件(8),驱使推板将污泥移动到螺旋输送机(31)的进料端并通过出料管(4)排出。
CN202210603169.0A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Active CN114956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3169.0A CN114956511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3169.0A CN114956511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6511A true CN114956511A (zh) 2022-08-30
CN114956511B CN114956511B (zh) 2023-03-21

Family

ID=8295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3169.0A Active CN114956511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56511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5298A (en) * 1980-12-19 1982-06-30 Daikin Ind Ltd Thawing apparatus for sludge
US4545295A (en) * 1981-05-06 1985-10-08 Protectaire Systems Co. Sludge removal apparatus
JPH0356107A (ja) * 1989-07-21 1991-03-11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気浸透式脱水機
JPH0874086A (ja) * 1994-09-06 1996-03-19 Ishigaki Mech Ind Co 汚泥中の有害金属類分離用の電極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 た分離装置
JP2013013881A (ja) * 2011-06-30 2013-01-24 Yoshiaki Shirakata 真空電気泳動高周波脱水処理装置。
JP2013202492A (ja) * 2012-03-28 2013-10-07 Fuji Clean Co Ltd 水処理装置
CN207943960U (zh) * 2018-02-06 2018-10-09 广州市日成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中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1340706U (zh) * 2019-10-17 2020-08-25 北京水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孔径可调节的泥沙拦截装置
CN112316533A (zh) * 2020-10-16 2021-02-05 展苗苗 环保污水处理系统用滤水清渣装置
CN213652064U (zh) * 2020-11-17 2021-07-09 高芳芳 一种污水处理用泥水分离装置
CN113332784A (zh) * 2021-06-15 2021-09-03 罗宇 一种离心转鼓式污水过滤回收装置
CN113582360A (zh) * 2021-06-21 2021-11-02 安徽清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装置
WO2021232445A1 (zh) * 2020-05-21 2021-11-25 南京山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滤机清洗后的废水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3816574A (zh) * 2021-10-21 2021-12-21 张家港市绿沁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污泥处理方法
CN114344974A (zh) * 2022-02-15 2022-04-15 宁波千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压滤机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5298A (en) * 1980-12-19 1982-06-30 Daikin Ind Ltd Thawing apparatus for sludge
US4545295A (en) * 1981-05-06 1985-10-08 Protectaire Systems Co. Sludge removal apparatus
JPH0356107A (ja) * 1989-07-21 1991-03-11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気浸透式脱水機
JPH0874086A (ja) * 1994-09-06 1996-03-19 Ishigaki Mech Ind Co 汚泥中の有害金属類分離用の電極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 た分離装置
JP2013013881A (ja) * 2011-06-30 2013-01-24 Yoshiaki Shirakata 真空電気泳動高周波脱水処理装置。
JP2013202492A (ja) * 2012-03-28 2013-10-07 Fuji Clean Co Ltd 水処理装置
CN207943960U (zh) * 2018-02-06 2018-10-09 广州市日成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中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1340706U (zh) * 2019-10-17 2020-08-25 北京水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孔径可调节的泥沙拦截装置
WO2021232445A1 (zh) * 2020-05-21 2021-11-25 南京山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压滤机清洗后的废水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2316533A (zh) * 2020-10-16 2021-02-05 展苗苗 环保污水处理系统用滤水清渣装置
CN213652064U (zh) * 2020-11-17 2021-07-09 高芳芳 一种污水处理用泥水分离装置
CN113332784A (zh) * 2021-06-15 2021-09-03 罗宇 一种离心转鼓式污水过滤回收装置
CN113582360A (zh) * 2021-06-21 2021-11-02 安徽清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装置
CN113816574A (zh) * 2021-10-21 2021-12-21 张家港市绿沁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污泥处理方法
CN114344974A (zh) * 2022-02-15 2022-04-15 宁波千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泥压滤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6511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3202B2 (en) Tank batch electrochemical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CN208120887U (zh) 一种实验室用废水处理装置
US6241861B1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tank using an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process
CN208182760U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
CN114956511B (zh)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109133441A (zh) Ecff型一体化电絮凝洗车废水处理装置
CN203833685U (zh) 低浓度重金属废水膜电解处理装置
CN111943411A (zh) 一种复合式污水高级氧化处理装置
CN217732868U (zh) 一种利用电渗析的零排放污水处理装置
CN214422433U (zh) 一种可以将污水循环再利用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4085013B (zh) 一种用于餐厨垃圾高浓度废水的多级预处理装置
CN213112737U (zh) 一种自动刮垢的垢菌清设备
CN214735224U (zh)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2403851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CN210974199U (zh) 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09865324B (zh) 一种防堵塞养殖废水固液分离装置
CN210796051U (zh) 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CN110921879A (zh) 一种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7435202U (zh) 一种废水处理机组
CN210393990U (zh) 一种具有高效水处理功能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09721785U (zh) 一种化工污水处理系统
CN212334872U (zh) 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17051903U (zh) 一种含灭多威高浓度农药废水的电解催化氧化预处理系统
CN204848380U (zh) 矩形多腔式除盐制备盐酸电化学水处理设备
CN220317557U (zh) 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