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9541A - 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9541A
CN114949541A CN202210771790.8A CN202210771790A CN114949541A CN 114949541 A CN114949541 A CN 114949541A CN 202210771790 A CN202210771790 A CN 202210771790A CN 114949541 A CN114949541 A CN 114949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control
wire
control knob
contro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17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9541B (zh
Inventor
徐森鸿
汪东清
于东亚
孙宏涛
孙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diolink Shenzhe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rdiolink Shenzhe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diolink Shenzhe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rdiolink Shenzhe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17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95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9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9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9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95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Strength or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2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36Handl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47Tip steering devices with movable mechanical means, e.g. pul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means, e.g. stylets, mandrils, rods or wires to reinforce or adjust temporarily the stiffness, column strength or pushability of catheters which are already inserted into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Strength or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 A61M2025/0081Soft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47Tip steering devices with movable mechanical means, e.g. pull wires
    • A61M2025/015Details of the distal fixation of the movable mechanical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77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having external means for receiving guide wires, wires or stiffening members, e.g. loops, clamps or later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radio-opaque indici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导管操控手柄包括主体、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均与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主体用于容置第一控制丝及第二控制丝;第一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第一控制丝;第二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第二控制丝。采用该导管操控手柄的可调导管的结构简单,且操控性好,凭借其远端角度的调控,能够通过迂曲的血管到达病变部位。

Description

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简称CTO,是指原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微导管作为处理CTO病变的必备工具,经常要借助微导管来改善导丝的操控性,提高导丝的支撑力、通过性。但在通过分叉病变等复杂冠脉病变时,微导管的操控性明显不足,不能提供准确的跟踪性,和提高导丝操控性。而且随着微导管在动脉瘤介入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导管作为辅助工具,向血管内注入弹簧圈、栓塞颗粒和栓塞微球等介质,需通过迂曲的血管达到精准靶向治疗,所以对微导管远端可操控性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其结构简单,且操控性好,凭借其远端角度的调控,能够通过迂曲的血管到达病变部位。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操控手柄,导管操控手柄包括主体、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
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均与主体可转动地连接;
主体用于容置第一控制丝及第二控制丝;第一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第一控制丝;第二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第二控制丝。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管操控手柄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均与主体可活动地连接;
第一限位件用于形成限制第一控制旋钮绕卷绕或释放第一控制丝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第二限位件用于形成限制第二控制旋钮绕卷绕或释放第二控制丝的方向转动的阻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均包括绕线盘及转动盘;绕线盘与转动盘卡接,且绕线盘的轴线与转动盘的轴线重合;
绕线盘用于卷绕第一控制丝或第二控制丝;转动盘的外周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件或第二限位件卡合的斜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动盘包括第一盘体及第二盘体,第一盘体的轴线与第二盘体的轴线重合;
第一盘体与绕线盘卡接,第一盘体设置有配合槽,第二盘体设置有与配合槽配合的球形连接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体包括底板、安装板及上盖;
安装板与底板连接,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均与安装板可转动地连接,上盖盖合于安装板,且与底板连接;
其中,上盖开设有露出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的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一导线槽及第二导线槽;
第一控制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槽,第二控制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槽;
第一导线槽与第一安装槽导通,且用于供与第一控制旋钮连接的第一控制丝通过;第二导线槽与第二安装槽导通,且用于供与第二控制旋钮连接的第二控制丝通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板开设有供导管通过的通槽;
上盖开设有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一限位件可滑动地配合,第二滑槽与第二限位件可滑动地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管操控手柄还包括导管座及保护管;
保护管连接于主体的远端,导管座连接于主体的近端;保护管开设有供导管通过的通道,且通道与通槽导通;导管座用于安装导管的近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导管,可调导管包括导管、第一控制丝、第二控制丝、显影环以及上述的导管操控手柄;
导管的部分位于导管操控手柄内,其余部分由导管操控手柄的远端伸出;显影环连接于导管的远端;
第一控制丝及第二控制丝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连接,第一控制丝及第二控制丝的另一端均与显影环连接;第一控制丝与显影环的连接处及第二控制丝与显影环的连接处相对于导管的轴线对称;
其中,第一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第一控制丝,进而使得导管的远端沿第一方向弯曲;第二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第二控制丝,进而使得导管的远端沿第二方向弯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子管体及第二子管体;
第二管体、第一子管体及第二子管体均容置于第一管体内,且均沿第一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第一子管体及第二子管体相对于第一管体的轴线对称布置,且第一子管体及第二子管体分别容置第一控制丝及第二控制丝。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导管操控手柄包括主体、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均与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主体用于容置第一控制丝及第二控制丝;第一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第一控制丝;第二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第二控制丝。
由此,该导管操控手柄能够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分别卷绕或释放第一控制丝及第二控制丝,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控制丝及第二控制丝对导管的远端的角度的调控提高导管的可操控性,进而使得采用该导管操控手柄的可调导管具备结构简单,且操控性好的有点,使得可调导管可凭借其远端角度的调控,能够通过迂曲的血管到达病变部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调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管操控手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体、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管操控手柄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管操控手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管操控手柄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管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管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线盘及转动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与第一控制旋钮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盘体及第二盘体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与斜齿的齿槽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与斜齿的齿背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可调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可调导管;110-导管;120-第一控制丝;130-第二控制丝;140-显影环;200-导管操控手柄;111-第一管体;112-第二管体;113-第一子管体;114-第二子管体;115-钢丝编织网;210-主体;220-第一控制旋钮;230;-第二控制旋钮;240-第一限位件;250-第二限位件;261-绕线盘;262-转动盘;221-第一转动盘;222-第一绕线盘;231-第二转动盘;232-第二绕线盘;263-第一盘体;264-第二盘体;265-配合槽;266-球形连接件;211-底板;212-安装板;213-上盖;214-第一缺口;215-第二缺口;216-第一安装槽;217-第二安装槽;218-第一导线槽;219-第二导线槽;271-通槽;280-导管座;290-保护管;291-通道;267-斜齿;268-齿槽;269-齿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导管100,可调导管100包括导管110、第一控制丝120、第二控制丝130、显影环140以及导管操控手柄200;
导管110的部分位于导管操控手柄200内,其余部分由导管操控手柄200的远端伸出;显影环140连接于导管110的远端;
导管操控手柄200包括主体210、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均与主体210可转动地连接;主体210用于容置第一控制丝120及第二控制丝130;第一控制旋钮22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第二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第二控制丝130;
第一控制丝120及第二控制丝13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连接,第一控制丝120及第二控制丝130的另一端均与显影环140连接;第一控制丝120与显影环140的连接处及第二控制丝130与显影环140的连接处相对于导管110的轴线对称;
其中,第一控制旋钮22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第一控制丝120,进而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一方向弯曲;第二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第二控制丝130,进而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二方向弯曲。
请参考图1-图8,该可调导管100的工作原理是:
在设置该可调导管100时,由于第一控制丝120及第二控制丝13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连接,第一控制丝120及第二控制丝130的另一端均与显影环140连接;而且第一控制丝120与显影环140的连接处及第二控制丝130与显影环140的连接处相对于导管110的轴线对称;由此,通过操作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使得第一控制旋钮220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便可以卷绕或释放第一控制丝120,进而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一方向弯曲;同理,使得第二控制旋钮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第二控制丝130,进而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二方向弯曲。
由此,该可调导管100能够通过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分别卷绕或释放第一控制丝120及第二控制丝130,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控制丝120及第二控制丝130对导管110的远端的角度的调控提高导管110的可操控性,进而使得采用该导管操控手柄200的可调导管100具备结构简单,且操控性好的有点,使得可调导管100可凭借其远端角度的调控,能够通过迂曲的血管到达病变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操纵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进而使得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分别带动第一控制丝120及第二控制丝130卷绕或释放,从而实现对导管110远端弯曲角度的控制;而由于第一控制丝120与显影环140的连接处及第二控制丝130与显影环140的连接处相对于导管110的轴线对称,由此,第一控制旋钮220卷绕第一控制丝120的动作与第二控制旋钮卷绕第二控制丝130的动作分别能够驱动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弯曲,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其中,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为顺时针方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另一个逆时针方向,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其外,在第一控制旋钮220卷绕第一控制丝120,以带动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一方向弯曲时,第二控制旋钮处于释放第二控制丝130的状态;同理,在第二控制旋钮卷绕第二控制丝130,以带动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二方向弯曲时,第一控制旋钮220处于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的状态;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操作第一控制旋钮220卷绕第一控制丝120,以带动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一方向弯曲时,同时操作第二控制旋钮卷绕第二控制丝130,以带动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二方向受力,这样能够使得导管110的远端能够以一定的硬度保持弯曲(紧绷),容易通过血管狭窄处。
并且,在设置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时,可以使得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中的一个以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为卷绕状态,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中的另一个以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为卷绕状态;也可以使得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均以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为卷绕状态,或均以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为卷绕状态。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区分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的卷绕动作,故采用的是,第一控制旋钮220以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为卷绕第一控制丝120的动作,而第二控制旋钮以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为卷绕第二控制丝130的动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10,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导管110使用过程中的支撑性,在设置导管110时,导管110包括第一管体111、第二管体112、第一子管体113、第二子管体114及钢丝编织网115;
第二管体112、第一子管体113及第二子管体114均容置于第一管体111内,且均沿第一管体111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子管体113及第二子管体114相对于第一管体111的轴线对称布置,且第一子管体113及第二子管体114分别容置第一控制丝120及第二控制丝130;钢丝编织网115包覆于第二管体112的外周。
其中,第一管体111及第二管体112均可以为PEBAX管,第一子管体113及第二子管体114均可以为PI管;并且在导管110成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热熔的方式,使得第一管体111包覆于第二管体112、第一子管体113及第二子管体114外,进而提高该导管110的支撑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导管110的远端进行角度调整的过程中,为提高角度调整的精确度,故,导管操控手柄200包括第一限位件240及第二限位件250,第一限位件240及第二限位件250均与主体210可活动地连接;第一限位件240用于形成限制第一控制旋钮220绕卷绕或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第二限位件250用于形成限制第二控制旋钮绕卷绕或释放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请参考图1-图8,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第一限位件240用于形成限制第一控制旋钮220绕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第二限位件250用于形成限制第二控制旋钮绕释放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
由此,当采用操作第一控制旋钮220转动,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一方向发生弯曲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一限位件240的位置,使得第一限位件240处于形成限制第一控制旋钮220绕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的位置,与此同时,第二限位件250处于未与第二控制旋钮抵接的位置;此时,随着第一控制旋钮220的转动,第一控制丝120被卷入第一控制旋钮220内,进而带动导管110弯曲,而导管110的弯曲会带动第二控制丝130沿着导管110远端的弯曲方向弯曲,即,会使得第二控制丝130位于第二控制旋钮外的部分的长度延长;而此时,第二控制旋钮的转动不受限制,故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释放第二控制丝130;由此,随着第一控制丝120卷绕至第一控制旋钮220内,会通过导管110的弯曲,带动第二控制旋钮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控制丝130被释放。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第一控制旋钮220的旋转动作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操作,而第二控制旋钮的转动,在导管110弯曲动作的带动作用下,也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导管110的操作效率。
与上述的第一控制旋钮220带动导管110沿第一方向弯曲的原理相同,当采用操作第二控制旋钮转动,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二方向发生弯曲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二限位件250的位置,使得第二限位件250处于形成限制第二控制旋钮绕释放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的位置,与此同时,第一限位件240处于未与第一控制旋钮220抵接的位置;此时,随着第二控制旋钮的转动,第二控制丝130被卷入第二控制旋钮内,进而带动导管110弯曲,而导管110的弯曲会带动第一控制丝120沿着导管110远端的弯曲方向弯曲,即,会使得第一控制丝120位于第一控制旋钮220外的部分的长度延长;而此时,第一控制旋钮220的转动不受限制,故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由此,随着第二控制丝130卷绕至第二控制旋钮内,会通过导管110的弯曲,带动第一控制旋钮220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控制丝120被释放。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第二控制旋钮的旋转动作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操作,而第一控制旋钮220的转动,在导管110弯曲动作的带动作用下,也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导管110的操作效率。
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第一限位件240用于形成限制第一控制旋钮220绕卷绕第一控制丝12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第二限位件250用于形成限制第二控制旋钮绕卷绕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
由此,当采用操作第一控制旋钮220转动,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一方向发生弯曲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二限位件250的位置,使得第二限位件250处于形成限制第二控制旋钮绕卷绕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的位置,此时,随着第一控制旋钮220的转动,第一控制丝120被卷入第一控制旋钮220内,与此同时,导管110的弯曲动作,会带动第二控制丝130沿着导管110远端的弯曲方向弯曲,即,会使得第二控制丝130位于第二控制旋钮外的部分的长度延长;而此时,在第二限位件250的作用下,第二控制旋钮绕卷绕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的转动被限制,但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释放第二控制丝130;由此,随着第一控制丝120卷绕至第一控制旋钮220内,会通过导管110的弯曲,带动第二控制旋钮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控制丝130被释放。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第一控制旋钮220的旋转动作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操作,而第二控制旋钮的转动,在导管110弯曲动作的带动作用下,也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导管110的操作效率。
与上述的第一控制旋钮220带动导管110沿第一方向弯曲的原理相同,当采用操作第二控制旋钮转动,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第二方向发生弯曲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第一限位件240的位置,使得第一限位件240处于形成限制第一控制旋钮220绕卷绕第一控制丝12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的位置,此时,随着第二控制旋钮的转动,第二控制丝130被卷入第二控制旋钮内,与此同时,导管110的弯曲动作,会带动第一控制丝120沿着导管110远端的弯曲方向弯曲,即,会使得第一控制丝120位于第一控制旋钮220外的部分的长度延长;而此时,在第一限位件240的作用下,第一控制旋钮220绕卷绕第一控制丝120的方向的转动被限制,但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由此,随着第二控制丝130卷绕至第二控制旋钮内,会通过导管110的弯曲,带动第一控制旋钮220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控制丝120被释放。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第二控制旋钮的旋转动作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操作,而第一控制旋钮220的转动,在导管110弯曲动作的带动作用下,也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手部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导管110的操作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16,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时,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均包括绕线盘261及转动盘262;绕线盘261与转动盘262卡接,且绕线盘261的轴线与转动盘262的轴线重合;绕线盘261用于卷绕第一控制丝120或第二控制丝130;转动盘262的外周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件240或第二限位件250卡合的斜齿267。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当转动盘262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主体210转动时,便可带动与转动盘262卡接的绕线盘261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绕线盘261卷绕或释放控制丝。而在此过程中,为使得转动盘262与第一限位件240或第二限位件250的配合能够限制转动盘262卷绕第一控制丝120或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的转动,故,转动盘262的外周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件240或第二限位件250卡合的斜齿267,通过斜齿267的设置,能够通过对转动盘262的卷绕控制丝的调整,便可使得第一限位件240或第二限位件250在与转动盘262抵接时,对其一个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控制旋钮220的转动盘262为第一转动盘221,第一控制旋钮220的绕线盘261为第一绕线盘222,第二控制旋钮的转动盘262为第二转动盘231,第二控制旋钮的绕线盘261为第二绕线盘232为例进行说明:
由上述内容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旋钮220以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为卷绕第一控制丝120的动作,而第二控制旋钮以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为卷绕第二控制丝130的动作。
在第一限位件240与第一转动盘221的斜齿267抵接时,第一限位件240卡入斜齿267的齿槽268内(如图15所示),此时,第一转动盘221绕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的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即,第一转动盘221绕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被限制,而当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随着第一转动盘221的转动,第一限位件240与第一转动盘221的斜齿267的齿背269接触(如图15所示),此时第一转动盘221的转动不受第一限位件240的限制,由此,在此情况下,第一转动盘221能够带动第一绕线盘222转动进而卷绕第一控制丝120;
与上述内容同理,在第二限位件250与第二转动盘231的斜齿267抵接时,第二限位件250卡入斜齿267的齿槽268内,此时,第二转动盘231绕释放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即,第二转动盘231绕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被限制,而当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随着第二转动盘231的转动,第二限位件250与第一转动盘221的斜齿267的齿背269接触,此时第二转动盘231的转动不受第一限位件240的限制,由此,在此情况下,第二转动盘231能够带动第二绕线盘232转动进而卷绕第二控制丝130。
请参考图1-图16,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转动盘262时,转动盘262包括第一盘体263及第二盘体264,第一盘体263的轴线与第二盘体264的轴线重合;第一盘体263与绕线盘261卡接,第一盘体263设置有配合槽265,第二盘体264设置有与配合槽265配合的球形连接件266。其中,斜齿267位于第二盘体264的外周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转动盘262在驱动绕线盘261转动时,采用的是第二盘体264在外力的驱动作用下,先驱动第一盘体263转动,进而通过第二盘体264将动力传递至绕线盘261,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盘体263与第二盘体264的传动采用的是配合槽265与球形连接件266配合的方式进行传动,由此,当第二盘体264受到的驱动力过大时,会导致球形连接件266产生变形进而脱离配合槽265的情况,由此,能够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出现外力过大而导致第一控制丝120、第二控制丝130或导管110出现角度变化过快以及出现损伤的情况,而且这样的结构设置,还能够重复使用,从而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16,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主体210时,主体210包括底板211、安装板212及上盖213;安装板212与底板211连接,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均与安装板212可转动地连接,上盖213盖合于安装板212,且与底板211连接;其中,上盖213开设有露出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的第一缺口214及第二缺口215。
而且安装板212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16、第二安装槽217、第一导线槽218及第二导线槽219;第一控制旋钮22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槽216,第二控制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槽217;第一导线槽218与第一安装槽216导通,且用于供与第一控制旋钮220连接的第一控制丝120通过;第二导线槽219与第二安装槽217导通,且用于供与第二控制旋钮连接的第二控制丝130通过。
底板211开设有供导管110通过的通槽271;上盖213开设有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一限位件240可滑动地配合,第二滑槽与第二限位件250可滑动地配合。
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便于使用者操作由第一缺口214露出的第一控制旋钮220以及由第二缺口215露出的第二控制旋钮;并且通过第一安装槽216、第二安装槽217、第一导线槽218及第二导线槽219的设置,能够简化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的安装,还能够便于第一控制丝120的走线,以及第二控制丝130的走线。
请参考图1-图17,在设置上述的第一安装槽216及第二安装槽217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第一安装槽216及第二安装槽217位于安装板212的同一侧的设置方式,而与之相适应的是,位于上盖213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位于安装板212的同一侧,且第一缺口214及第二缺口215同样位于安装板212的同一侧。
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18,在设置第一安装槽216及第二安装槽217时,还可以采用第一安装槽216及第二安装槽217时位于安装板212的两侧的设置方式,而与之相适应的是,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分布于安装板212的两侧,即,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中的一个开设于上盖213,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中的另一个开设于底板211;第一缺口214及第二缺口215分布于安装板212的两侧,即,第一缺口214及第二缺口215中的一个开设于上盖213,第一缺口214及第二缺口215中的另一个开设于底板211。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17,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导管110,故,导管操控手柄200还包括导管座280及保护管290;保护管290连接于主体210的远端,导管座280连接于主体210的近端;保护管290开设有供导管110通过的通道291,且通道291与通槽271导通;导管座280用于安装导管110的近端。
综上,请参考图1-图17,在本实施例中,该可调导管100具备以下工作状态:
第一状态A(如图6所示):第一限位件240未与第一控制旋钮220抵接,第二限位件250未与第二控制旋钮抵接,而且第一控制旋钮220及第二控制旋钮均未受到转动外力,此时,导管110成直线状态;
第二状态B(如图7所示):调整第一限位件240的位置,使得第一限位件240处于形成限制第一控制旋钮220绕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的位置,与此同时,第二限位件250处于未与第二控制旋钮抵接的位置;此时,第一限位件240与第一转动盘221的斜齿267抵接,第一限位件240卡入斜齿267的齿槽268内,第一转动盘221绕释放第一控制丝120的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即,第一转动盘221绕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被限制,而当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随着第一转动盘221的转动,第一限位件240与第一转动盘221的斜齿267的齿背269接触,此时第一转动盘221的转动不受第一限位件240的限制,由此,在此情况下,第一转动盘221能够带动第一绕线盘222转动进而卷绕第一控制丝120;操作第一控制旋钮220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顺时针方向弯曲,随着第一控制旋钮220的转动,第一控制丝120被卷入第一控制旋钮220内,进而带动导管110弯曲。
第三状态C(如图8所示):调整第二限位件250的位置,使得第二限位件250处于形成限制第二控制旋钮绕释放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转动的阻尼的位置,与此同时,第一限位件240处于未与第一控制旋钮220抵接的位置;此时,第二限位件250与第二转动盘231的斜齿267抵接,第二限位件250卡入斜齿267的齿槽268内,第二转动盘231绕释放第二控制丝130的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即,第二转动盘231绕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被限制,而当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随着第二转动盘231的转动,第二限位件250与第一转动盘221的斜齿267的齿背269接触,此时第二转动盘231的转动不受第一限位件240的限制,由此,在此情况下,第二转动盘231能够带动第二绕线盘232转动进而卷绕第二控制丝130;操作第二控制旋钮转动,使得导管110的远端沿逆时针方向发生弯曲的情况下,通过此时,随着第二控制旋钮的转动,第二控制丝130被卷入第二控制旋钮内,进而带动导管110弯曲。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管操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操控手柄包括主体、第一控制旋钮及第二控制旋钮;
所述第一控制旋钮及所述第二控制旋钮均与所述主体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主体用于容置第一控制丝及第二控制丝;所述第一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所述第一控制丝;所述第二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或释放所述第二控制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操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操控手柄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与所述主体可活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形成限制所述第一控制旋钮绕卷绕或释放所述第一控制丝的方向转动的阻尼,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形成限制所述第二控制旋钮绕卷绕或释放所述第二控制丝的方向转动的阻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操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旋钮及所述第二控制旋钮均包括绕线盘及转动盘;所述绕线盘与所述转动盘卡接,且所述绕线盘的轴线与所述转动盘的轴线重合;
所述绕线盘用于卷绕所述第一控制丝或所述第二控制丝;所述转动盘的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或所述第二限位件卡合的斜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操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盘包括第一盘体及第二盘体,所述第一盘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盘体的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绕线盘卡接,所述第一盘体设置有配合槽,所述第二盘体设置有与所述配合槽配合的球形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操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底板、安装板及上盖;
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旋钮及所述第二控制旋钮均与安装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底板连接;
其中,所述上盖开设有露出所述第一控制旋钮及所述第二控制旋钮的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操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一导线槽及第二导线槽;
所述第一控制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控制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导通,且用于供与所述第一控制旋钮连接的所述第一控制丝通过;所述第二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导通,且用于供与所述第二控制旋钮连接的所述第二控制丝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操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开设有供导管通过的通槽;
所述上盖开设有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限位件可滑动地配合,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限位件可滑动地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操控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操控手柄还包括导管座及保护管;
所述保护管连接于所述主体的远端,所述导管座连接于所述主体的近端;所述保护管开设有供导管通过的通道,且所述通道与所述通槽导通;所述导管座用于安装所述导管的近端。
9.一种可调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调导管包括导管、第一控制丝、第二控制丝、显影环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管操控手柄;
所述导管的部分位于所述导管操控手柄内,其余部分由所述导管操控手柄的远端伸出;所述显影环连接于所述导管的远端;
所述第一控制丝及所述第二控制丝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旋钮及所述第二控制旋钮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丝及所述第二控制丝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显影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丝与所述显影环的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控制丝与所述显影环的连接处相对于所述导管的轴线对称;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所述第一控制丝,进而使得所述导管的远端沿第一方向弯曲;所述第二控制旋钮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卷绕所述第二控制丝,进而使得所述导管的远端沿第二方向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子管体及第二子管体;
所述第二管体、所述第一子管体及所述第二子管体均容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内,且均沿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子管体及所述第二子管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对称布置,且所述第一子管体及所述第二子管体分别容置所述第一控制丝及所述第二控制丝。
CN202210771790.8A 2022-06-30 2022-06-30 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 Active CN1149495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790.8A CN114949541B (zh) 2022-06-30 2022-06-30 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790.8A CN114949541B (zh) 2022-06-30 2022-06-30 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9541A true CN114949541A (zh) 2022-08-30
CN114949541B CN114949541B (zh) 2023-05-05

Family

ID=82966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1790.8A Active CN114949541B (zh) 2022-06-30 2022-06-30 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9541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1483A (en) * 1992-11-16 1995-08-15 Avitall; Boaz Catheter deflection control
JPH08196160A (ja) * 1995-01-19 1996-08-06 Hayashi Kk 携帯用紐リール装置
US20050277875A1 (en) * 2004-06-15 2005-12-15 Selkee Thomas V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i-directional catheter
US20100299947A1 (en) * 2006-11-02 2010-12-02 Michael John Levick Brake mechanism for tape measures
CN102000380A (zh) * 2009-08-28 2011-04-06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公司 带具有线性机构的多功能控制手柄的导管
CN103120601A (zh) * 2011-11-18 2013-05-29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具有独立自固定牵拉线致动器的医疗装置控制手柄
JP2013169226A (ja) * 2012-02-17 2013-09-02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医療機器
US20140324015A1 (en) * 2013-04-30 2014-10-30 Endosense Sa Control handles for catheters
CN106031658A (zh) * 2015-03-19 2016-10-19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手柄及采用该手柄的射频消融导管
CN111246908A (zh) * 2017-10-20 2020-06-05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可操纵的导管
CN211066825U (zh) * 2019-08-06 2020-07-24 北京领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闭合器输送系统
US20220062587A1 (en) * 2020-08-26 2022-03-03 Freudenberg Medical, Llc Handle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 steerable cathete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1483A (en) * 1992-11-16 1995-08-15 Avitall; Boaz Catheter deflection control
JPH08196160A (ja) * 1995-01-19 1996-08-06 Hayashi Kk 携帯用紐リール装置
US20050277875A1 (en) * 2004-06-15 2005-12-15 Selkee Thomas V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i-directional catheter
US20100299947A1 (en) * 2006-11-02 2010-12-02 Michael John Levick Brake mechanism for tape measures
CN102000380A (zh) * 2009-08-28 2011-04-06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公司 带具有线性机构的多功能控制手柄的导管
CN103120601A (zh) * 2011-11-18 2013-05-29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具有独立自固定牵拉线致动器的医疗装置控制手柄
JP2013169226A (ja) * 2012-02-17 2013-09-02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医療機器
US20140324015A1 (en) * 2013-04-30 2014-10-30 Endosense Sa Control handles for catheters
CN106031658A (zh) * 2015-03-19 2016-10-19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手柄及采用该手柄的射频消融导管
CN111246908A (zh) * 2017-10-20 2020-06-05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可操纵的导管
CN211066825U (zh) * 2019-08-06 2020-07-24 北京领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闭合器输送系统
US20220062587A1 (en) * 2020-08-26 2022-03-03 Freudenberg Medical, Llc Handle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 steerable cathe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9541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3238B2 (en)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i-directional catheter
JP4667822B2 (ja) 操作可能な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20030236493A1 (en) Articulating handle for a deflectable catheter and method therefor
JP3526598B2 (ja) 近位制御および遠位制御を独立して行う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そのハンドル/アクチュエータ
US9345510B2 (en) Atherectomy catheters with longitudinally displaceable drive shafts
US6599265B2 (en) Brake assembly for a steerable cathether
JP4276544B2 (ja) 可撓性を調節可能なガイドワイヤ
JP2005125100A (ja) トルク特性が改善された可撓性先端部を備えたガイドワイヤ
JP2001516256A (ja) 操縦可能なカテーテルの回転可能な制御機構
JP5022374B2 (ja) 遠位連結先端を有するワイヤガイド
CN111110985A (zh) 调弯手柄及可调弯导管
CN114681754B (zh) 可调弯导管
US9364636B2 (en) Steerable intraluminal medical device
CN114949541A (zh) 导管操控手柄和可调导管
JP6225172B2 (ja) 作動部材、および医療器具
WO2014162442A1 (ja) 作動部材、および医療器具
JP7411448B2 (ja) 内視鏡装置
JP7455595B2 (ja) カテーテル
CN217448670U (zh) 介入导管操控手柄和介入导管
WO2006023917A2 (en) Catheter control unit
JPWO2017135131A1 (ja) カテーテル
CN114917452A (zh) 介入导管操控手柄和介入导管
JPH02206418A (ja) 内視鏡
CN219847762U (zh) 一种可控弯导管
JPH07250808A (ja) 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