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8460B - 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8460B
CN114948460B CN202210541260.4A CN202210541260A CN114948460B CN 114948460 B CN114948460 B CN 114948460B CN 202210541260 A CN202210541260 A CN 202210541260A CN 114948460 B CN114948460 B CN 114948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patient
vertical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12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8460A (zh
Inventor
张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105412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8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8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8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8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8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003Wheelchairs attached to a cycle steerable by an attenda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091Cushions, seats or abduction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094Tables, working plates or t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 A61G5/128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for fe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4Standing-up or sitting-down ai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至少包括:置腿部,所述置腿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若干滚轮;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置腿部。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调节部的竖向上的第二端,其中,调节部与支撑部被配置为:支撑部的对应于调节部的位置,设有容纳调节部的竖向空间,所述竖向空间内部设有与所述竖向空间内壁相连接的并且与所述调节部形状契合的容纳空间,连接方式按照支撑部以竖向空间的轴线为旋转轴,在不带动容纳空间随之旋转的前提下,使所述支撑部绕竖向空间的轴线旋转,调节部与支撑部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高度的传动组件。本发明实现了支撑部相对于置腿部的无死角转动,并能够适用于所有体型的患者,以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下肢无力而无法站立或行走导致生活中不能自理的半瘫痪和全瘫痪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以及手术后病理原因造成的行为不便和生活不便的患者,其往往需要借助类似于轮椅、拐杖等辅助支撑装置完成。现有技术中有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辅助支撑装置,但是摆脱不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甚至不如简单的轮椅。
中国专利CN110327166A公开了一种移动换位器,是针对现有同类产品生产装配不便,生产成本较高,稳定性、安全性欠佳,使用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而设计。该移动换位器的移动机构中底座底部设有万向轮,万向轮设有刹车,底座的顶部重心处设有抬升机构;其要点是所述抬升机构的脚踏板铰接固定于立柱的一端,并设有棘轮和棘轮爪,脚踏板位于底座的上方,靠近立柱一侧的脚踏板、传动杆、连杆依次铰接固定连接构成联动结构,连杆的顶部与胸支撑杆及把手固定连接,连杆呈“E”字形,连杆的立柱铰接固定端延伸设有缓冲机构;胸支撑杆及把手的传动杆一侧设有T型把手,腋下支撑架呈V字形向上翘起并对称设置于胸部挡板的两侧,把手一侧的手刹通过刹车线与棘轮爪连接。
该专利缺陷在于其抬升机构虽然可以利用杠杆的原理通过用力踩踏脚踏板,再辅以腋下支撑机构的配合将患者翘起;但是,由于该腋下支撑结构为向上翘起的V型的腋下支撑架,当患者被翘起时,由于患者自身的重力作用,患者的胸部势必会滑向向上翘起的V型的腋下支撑架的底部,进而受到向上翘起的V型的腋下支撑架强有力的挤压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胸部等软组织造成严重的挤压伤,并且上半身势必会大幅度地前倾,而患者手部也必须握持住把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如此便极大地扩大了转移患者时该器械的占地面积。由于抬升机构结构复杂,操作十分繁琐,而且需要护理人员耗费大量的体力来踩踏脚踏板,并不能起到显著地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的技术效果。此外,该装置只能是被转移者面朝把手所在的一侧才能使用。
中国专利CN203328955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起坐辅助机,包括有定位旋钮、调节支撑臂、腋下支撑臂、可调节平板、竖支撑杆、水平支架和万向地轮。在水平支架的下面两端稍靠内的位置,设置有万向地轮,在水平支架的一端上面,连接设置有竖支撑杆,竖支撑杆的上端,通过定位旋钮,连接设置有可调节支撑臂,可调节支撑臂的外端,连接设置有腋下支撑臂,在两竖支撑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可调节平板。所说的竖支撑杆和水平支架共同形成L形结构架,L形结构架作为主体支撑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以辅助腿脚不方便的人完成起、坐动作;辅助完成行走动作,实现拐杖的功能;实现轮椅的功能。
该专利缺陷在于,当患者需要从床或其他非站姿的用具起身时,要由医务人员人工搬运或抬到轮椅上,给医务人员的体能带来加大负担,并且安全性低,容易让患者摔倒。并且,搬运过程中有对患者下肢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会出现拉伤或擦伤。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辅助支撑装置,至少包括:置腿部,所述置腿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若干滚轮;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置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调节部的竖向上的第二端,其中,调节部与支撑部被配置为:支撑部的对应于调节部的位置,设有容纳调节部的竖向空间,所述竖向空间内部设有与所述竖向空间内壁相连接的并且与所述调节部形状契合的容纳空间,连接方式按照支撑部以竖向空间的轴线为旋转轴,在不带动容纳空间随之旋转的前提下,使所述支撑部绕竖向空间的轴线旋转,调节部与支撑部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高度的传动组件。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患者在处于腿部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所述装置按照如下方式配置:基于滚轮的转动以将所述置腿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至患者的腿部下方的方式放置患者的腿部,并使得患者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点对患者施加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支撑力,所述第二支撑点对患者施加沿第二方向的第二支撑力,所述第一支撑力和第二支撑力在竖直面上垂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容纳空间靠近患者的一面的竖向下下端固定设有金属块,所述调节部以所述金属块为界限分为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所述金属块在所述第一舱室内以带动所述容纳空间、竖向空间和支撑部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与导轨滑动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舱室与所述第一舱室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竖向下下端直达调节部的竖向下底端,竖向上顶端留有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舱室与第二舱室连通的空间。所述隔板顶端空间处设有固定滑轮,固定滑轮能够自由转动并且能够通过设于支撑部外壳处的开关停止其转动,所述固定滑轮上还连接设有圆心与固定滑轮不同的但是旋转中心以及旋转速度与固定滑轮相同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按照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滑轮的直径并且所述固定滑轮的圆心落在所述偏心轮上的方式与所述固定滑轮一体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滑轮设有与其连接的第一钢丝线,所述偏心轮设有与其连接的第二钢丝线,所述第一钢丝线的一端连接固定滑轮,另一端从所述第一舱室进入并连接于所述金属块,所述第二舱室中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舱室的竖向下底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钢丝线,第二钢丝线从第二舱室伸入并于偏心轮相连。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调节部上下移动时,平衡所述支撑部重力产生的第一扭矩和所述弹簧拉力产生的第二扭矩。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至少包括用于对患者的左手腋下进行竖向支撑的第一支撑杆和用于对患者的右手腋下进行竖向支撑的第二支撑杆,使得支撑部与患者至少形成两个第一支撑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够沿所述支撑部水平面长端进行平行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用于对患者上半身区域进行侧向支撑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设置有滑动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套接其各自对应的所述滑动杆上,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沿所述支撑部水平面长端进行平行移动,其中,所述滑动槽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均设置有凸起,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或第二支撑杆绕其各自的所述滑动杆旋转的情况下,所述凸起抵靠接触至所述限位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刹车部,所述刹车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置腿部上,所述刹车部按照至少与一个所述滚轮抵靠接触的方式以增大所述滚轮自转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其中,所述刹车部配置为:在使用者对其施加作用力的情况下,其与所述滚轮分离,并且在使用者撤销所述作用力的情况下,其与所述滚轮抵靠接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辅助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配置设置有置腿部和与地面接触的若干滚轮;配置其第一端与所述置腿部连接的调节部;配置设置于所述调节部的竖向上的第二端的支撑部,其中,调节部与支撑部被配置为:支撑部的对应于调节部的位置,设有容纳调节部的竖向空间,所述竖向空间内部设有与所述竖向空间内壁相连接的并且与所述调节部形状契合的容纳空间,连接方式按照支撑部以竖向空间的轴线为旋转轴,在不带动容纳空间随之旋转的前提下,使所述支撑部绕竖向空间的轴线旋转。配置设置有位于所述调节部和支撑部之间的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高度的传动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支撑部和调节部之间的传动组件,以改变支撑部重力和弹簧拉力的力臂长短的方式,使得支撑部高度便于自由调节,使用者通过施加较小的力去破坏支撑部重力和弹簧拉力的平衡,就能实现调节支撑部高度,并且高度改变后不需要手扶支撑部,其自然保持力矩平衡会使得支撑部不滑动;
(2)本发明通过竖向空间和容纳空间的嵌套设置,使得支撑部能够以竖向空间的轴线为旋转轴进行360°自由旋转,并且滑动杆和滑动槽的设置,使得本发明还能够根据患者的肩宽进行调整,结合上述的上下滑动,实现支撑部相对于置腿部的无死角转动,并能够适用于所有体型的患者,以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
(3)本申请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够避免医护人员通过人工抱握的方式将病人从病床上抬下,进而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病人由于病情的不同,在转移进行检查治疗的时,某些治疗需要患者在站立状态下进行,本发明与轮椅或病床相比,能够避免病人在检查过程中重复多次站立,从而能够节省检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辅助支撑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辅助支撑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竖向空间的简化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传动组件的基本原理简化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传动组件的基本原理简化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传动组件实际应用于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置腿部;2:调节部;3:支撑部;4:刹车部;5:传动组件;101:滚轮;201:第一端;202:第二端;203:第三支撑杆;204:第四支撑杆;205:调节杆;206:底座;301:第一支撑点;302:第二支撑点;303:支撑板;304:第一支撑杆;305:第二支撑杆;306:滑动槽;307:滑动杆;308:限位部;309:凸起;310:第一固定带;311:第二固定带;401:外壳;402:摩擦块;403:摩擦弹簧;404:限位板;405:连接线;406:把手;501:竖向空间;502:容纳空间:503:滚动轴承;504:金属块;505:隔板;506:固定滑轮;507:偏心轮;508:第一钢丝线;509:第二钢丝线;510:导轨;5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涉及一种辅助支撑装置,至少包括置腿部1。置腿部1的形状可为圆形,以保持面积的最大使用效率。所述置腿部1设有与地面接触的若干滚轮101,使得置腿部1能够按照滚轮101转动方向带动置腿部1移动或更改停放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置腿部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选择,例如,可为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种形状以适应使用场所的不同。
调节部2,调节部2的第一端201连接至所述置腿部1;支撑部3,支撑部3设置于所述调节部2的竖向上的第二端202。当调节部2改变自身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的距离时,支撑部3能够随之改变自身的竖向高度,使得患者腿部置于置腿部1时,通过支撑部3对患者的上半身进行支撑作用,并且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支撑部3距离地面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部3包括用于对患者上半身区域进行侧向支撑的支撑板303、用于对患者的左手腋下进行竖向支撑的第一支撑杆304和用于对患者的右手腋下进行竖向支撑的第二支撑杆305。支撑板303被配置为平板状或弧线状,以使得支撑板303能够最大程度贴合患者上半身。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分别设置于支撑板303的水平面长边的两端,以使得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能够对应于患者的双手腋下位置。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朝向患者方向延伸,与支撑板303都形成直角。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延伸至第一支撑点301后,从垂直延伸状态转为斜向上延伸状态,以使得患者在通过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进行支撑时,不会因剧烈移动或其他意外事故导致从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滑出。支撑部3与患者腋下至少形成两个第一支撑点301,即第一支撑杆304于患者腋下形成第一支撑点301,第二支撑杆305于患者腋下形成另一个第一支撑点301,进而对患者的双手腋下提供有力的支撑,辅助患者站立。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部3的对应于调节部2的位置,设有容纳调节部2的竖向空间。竖向空间可为圆柱形,其中,竖向空间内部设有与竖向空间内壁以滚动轴承相连接的并且与调节部2形状契合的容纳空间。即,支撑部3以竖向空间的轴线为旋转轴,在不带动容纳空间随之旋转的前提下,使自身绕轴线旋转。容纳空间靠近患者的一面的竖向下下端固定焊接有金属块。调节部2可为“U”型舱道,“U”型开口朝向金属块方向。金属块可为矩形,并且镶嵌入调节部2“U”型的开口两端,使得金属块能够在调节部2中进行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容纳空间乃至整个支撑部3在调节部2中进行相对滑动。调节部2的“U”型开口处可向内封口延伸,金属块两端位于封口处于其延伸部分滑动连接。调节部2以金属块为界限,分为两个舱室,第一舱室为金属块上下滑动的导轨,第二舱室与第一舱室通过隔板隔开。隔板竖向下下端直达调节部2的底端,上端留有一定空间以保持第一舱室与第二舱室的连通。隔板上端空间处设有固定滑轮,固定滑轮能够自由转动并且能够通过设于支撑部3外壳处的开关停止其转动。即,当开关打开时,固定滑轮能够自由绕自身转轴转动,当开关关闭时,固定滑轮无法进行转动。具体可通过电机控制或其余机械部件实现,对此不作限定。固定滑轮上还连接设有偏心轮,即圆心与固定滑轮不同的但是旋转中心以及旋转速度与固定滑轮相同的一体成型的滑轮。偏心轮的直径小于固定滑轮的直径并且固定滑轮的圆心落在偏心轮上。固定滑轮设有与其连接的第一钢丝线,偏心轮设有与其连接的第二钢丝线,第一钢丝线与第二钢丝线互不干涉并且都绕自身滑轮若干圈数,以保证转动的进行。第一钢丝线的一端连接固定滑轮,而另一端从第一舱室进入连接于金属块。第二舱室中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舱室的竖向下底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钢丝线。第二钢丝线从第二舱室伸入并于偏心轮相连。由此形成一系列连续的传动组件使得支撑部3能够于调节部2进行自由上下移动。其作用原理在于:支撑部3的总重量是恒定的(在患者不使用时),在支撑部3通过金属块使其在调节部2中进行向下移动时,金属块向下移动,与其连接的第一钢丝线向下移动同时带动固定滑轮转动,偏心轮随之转动并且第二钢丝线拉动弹簧,使得弹簧拉力变大。弹簧拉力变大后,由于偏心轮与固定滑轮的圆心不为同一圆心、偏心轮的直径小于固定滑轮的直径并且固定滑轮的圆心落在偏心轮上,导致弹簧拉力的力臂比支撑部3重力的力臂短,其产生的扭矩始终等于支撑部3重力产生的扭矩,从而实现平衡。即,患者无需通过较大力气去改变支撑部3的高度,只需打破所述平衡就能调整支撑部3的高度,并且高度改变后不需要手扶支撑部3,其自然保持力矩平衡而不会上下滑动。再通过开关锁住固定滑轮就能进行使用。
同理,当支撑部3通过金属块使其在调节部2中进行向上移动时,金属块向上移动,与其连接的第一钢丝线向上移动同时带动固定滑轮转动,偏心轮随之转动并且第二钢丝线放松弹簧,使得弹簧拉力变小。弹簧拉力变小后,由于偏心轮与固定滑轮的圆心不为同一圆心、偏心轮的直径小于固定滑轮的直径并且固定滑轮的圆心落在偏心轮上,导致弹簧拉力的力臂比支撑部3重力的力臂长,其产生的扭矩始终等于支撑部3重力产生的扭矩,从而实现平衡。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组件在调节部2的调节杆205上进行,支撑部3向下移动直到调节杆205底端,再向下为调节部2的底座206。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能够沿支撑部3水平面长端进行自由移动。具体地,以竖向空间为分割线,其两端均设有滑动槽306。滑动槽306中设置有滑动杆307。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以套接的方式与滑动杆307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能够沿滑动杆307向左或向右运动。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能够根据患者体型以及肩宽的不同,进行宽度的调节,让不同体型的患者都能够受到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的支撑效果,以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滑动槽306中设置有限位部308。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上均设置有凸起309。在第一支撑杆304或第二支撑杆305绕其各自的滑动杆307旋转的情况下,凸起309能够抵靠接触至限位部308。具体地,当第一支撑杆304顺时针旋转时,凸起309能够与限位部308分离,此时便能够滑动第一支撑杆304。当第一支撑杆304逆时针旋转时,凸起309能够与限位部308抵靠接触,此时,基于凸起309与限位部308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会限制第一支撑杆304的滑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杆304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形态。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板303的竖向空间能够转动连接至调节部2,使得支撑板303能够以调节部2的中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自转。例如,支撑板303上设置有竖向空间。竖向空间中嵌套设置有滚动轴承。容纳空间能够嵌套设置于滚动轴承中。通过设置滚动轴承,使得支撑板303能够旋转,进而便于调整使用者的朝向。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板30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带310和第二固定带311。第一固定带310和第二固定带311位于支撑板303长边两端并且位于两边滑动槽306下方。第一固定带310和第二固定带311能够捆绑在使用者的腰部或胸部,使得使用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与支撑板303接触,进而避免在移动过程中,患者不规律晃动导致的移动状态不稳定,最终避免在对患者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出现摔倒的情况。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置腿部1上设置有若干个滚轮101。滚轮101可以是带有刹车的万向轮,进而通过刹车便能够实现置腿部1位置的固定。例如,滚轮101可以选用的塑料芯高弹透明聚氨酯侧刹万向轮。其可以按照其提供的螺丝配件便能够安装在置腿部1上。即,本申请并未对属于现有技术的滚轮的结构、连接结构和安装方法进行改进。本申请为了简要,不再对属于现有技术的滚轮的结构、连接结构和安装方法进行赘述。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调节部2的底座206上以按照铰接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左腿的第三支撑杆203和用于固定患者右腿的第四支撑杆204。第三支撑杆203和第四支撑杆204分别位于底座206的两侧。例如,第三支撑杆203能够位于底座206的左侧。第四支撑杆204能够位于底座206的右侧。第三支撑杆203和第四支撑杆204各自的端部均能够铰接至底座206,使得第三支撑杆203和第四支撑杆204均能够向下旋转。例如,当第三支撑杆203向下旋转时,其延伸方向能够由与底座206大致垂直的状态切换为与底座206大致平行的状态。第三支撑杆203能够用于固定使用者的右腿。第四支撑杆204能够用于固定使用者的左腿。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支撑杆203和第四支撑杆204上均可以设置固定装置例如绑带以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固定,进而防止滑脱。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外壳401。扶手能够设置在置腿部1上,进而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外壳401推动置腿部1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能够与至少一个滚轮101耦合的刹车部4,以增大该滚轮101自转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刹车部4配置为:在使用者对其施加作用力的情况下,其能够与滚轮101分离,并且在使用者撤销作用力的情况下,其能够与滚轮101抵靠接触。通过刹车部4与滚轮101的抵靠接触便能够实现置腿部1位置的固定。具体地,刹车部4至少包括摩擦块402、摩擦弹簧403、限位板404、连接线405和把手406。限位板404固定设置在置腿部1上。摩擦弹簧403可以是压缩弹簧。摩擦弹簧403的一端可以连接至限位板404,摩擦块402能够连接至摩擦弹簧403的另一端。在摩擦弹簧403能够时刻处于压缩状态,进而通过摩擦弹簧403产生的弹性形变力,能够保持摩擦块402与滚轮101的贴合,从而实现刹车作用。把手406能够铰接在外壳401上。连接线405的一端能够连接至把手406。连接线405的另一端能够连接至摩擦块402,进而当用手挤压手柄而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把手406绕其铰接点旋转时,连接线405能够拉动摩擦块402向上运动,进而使得摩擦块402与滚轮101分离,此时置腿部1便能够移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还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对辅助支持装置的速度以及姿态的特征数据进行记录,并用于基于所述特征数据的分析进行自锁。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数据监测组件、信号组件以及处理组件。数据监测组件包括速度传感器和倾斜传感器,分别对辅助支撑装置的速度以及姿态进行检测,以确保患者始终处于安全情况下。各传感器与信号组件连接,当辅助支撑装置产生数据时,例如检测到装置进行倾斜偏移时,倾斜传感器就会产生相应数据并通过信号组件发送至处理组件以及相应计算终端。所述计算终端可为值班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提醒医务人员该装置发生位置和/或姿态变动,给出预警信号,以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系统通过数据监测组件对装置的速度和姿态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信号组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处理组件和/或计算终端进行处理,对辅助支撑装置进行自锁和/或定位预警处理,实现对该装置的安全性保护以及预警性提醒。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基于辅助支撑装置使用环境的不同,数据监测组件、信号组件以及处理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设为有线和无线连接。优选地,在信号传输效率差的使用环境中,该装置通过有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在该装置处于电梯内部时,由于信号的隔绝,无线传输的方式无法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发送至处理组件,导致控制系统无法运行,对此通过有线传输的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处理组件从而使得控制系统正常运行。优选地,在大范围的长距离的使用环境中,该装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速度传感器可采用MEMS传感器。通过MEMS传感器所具有的监测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功能,对该装置的运动情况进行独立分析并得出该装置的速度情况。加速度和角速度的轴向通过使用者进行校准,只需校准一次即可实现对运动情况准确度的提升。优选地,倾斜传感器也可采用MEMS传感器,该MEMS传感器则是具有倾角传感器,通过倾角传感器测量该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角度精度,对该装置的倾斜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该装置的姿态情况。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组件包括转速传感器、自锁组件以及控制单元。数据监测组件、信号组件以及处理组件三者组成的控制系统形成为反馈系统,即将辅助支撑装置看作为被控对象,处理组件看作执行机构,数据监测组件和处理组件中的转速传感器看作反馈信号采集的检测元件,从而使得控制系统形成为反馈控制系统。转速传感器对该装置的滚轮转速进行实时检测,并且发送转速数据至控制单元中,并且该装置的速度数据也通过信号组件发送至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基于该装置转速与车速的区别分析以及基于滚轮摩擦系数判断该装置是否存在失控风险。在常规的通过刹车部进行制动时,此时该装置的滚轮转速减低,控制单元判断不存在失控风险,也就不会对自锁组件发出控制指令,此为常规刹车状态。当控制单元基于该装置转速与车速的区别分析以及基于滚轮摩擦系数判断该装置存在失控风险时,控制单元发出自锁信号,自锁组件动作。所述自锁组件能够对滚轮提供较大摩擦力,使得滚轮在摩擦力作用下降低其转速,其中自锁组件根据控制单元发出的自锁信号进行摩擦力提供。所述自锁信号为周期性正弦信号,当自锁信号处于高电平时,自锁组件动作,当自锁信号处于低电平时,自锁组件不动作,以实现点刹功能,防止过高摩擦力导致滚轮发送滑动摩擦,导致辅助支撑装置失控。若出现自锁组件动作后,转速以及车速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时,控制单元给出频率更高或高电平持续更长或占空比更高的自锁信号以继续减小该装置的转速以及车速。优选地,每一滚轮上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将关于各滚轮转速的信号输入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根据各滚轮转速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对各滚轮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并判断形成相关自锁信号。各处自锁组件在未接受到自锁信号时处于关闭状态,以节省系统功耗。控制单元基于转速以及车速超过第一阈值时,对滚轮进行限速处理,并于第二阈值时持续输出高电平以使得自锁组件提供最大摩擦力去降低滚轮转速,之所以仅提供最大摩擦力,而不采用将滚轮锁死的方式停止,是为了反正滚轮被制动抱死后,装置会发生翻到等多种危险情况。
实施例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辅助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设置有能够与地面接触的若干个滚轮101的置腿部1,使得置腿部1的位置能够按照滚轮101自转的方式改变。
S2:配置其第一端201与置腿部1连接的调节部2,使得调节部2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置腿部1大致垂直。
S3:配置能够设置于调节部2的第二端2b上的支撑部3,其中,在支撑部3的上下滑动过程中,支撑部3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也能够产生相应的改变,其中:在患者在处于腿部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基于滚轮101的转动以将所述置腿部1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至患者的腿部下方的方式放置患者的腿部,并使得患者与所述支撑部3之间形成第一支撑点301和第二支撑点302。在支撑部3向上移动以使得支撑部3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情况下,第一支撑点301能够对患者施加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支撑力,使得患者改变姿态为站立。第一方向可以是竖直向上的方向。具体的,当需要将病人从第一病床转移至第二病床时,首先将医务人员将患者从第一病床上扶起,使其侧坐于病床边缘,此时患者的双脚放于床外。随后,移动辅助支撑装置,使得置腿部1的一部分能够插入病床下的空间,进而使得患者的左脚能够放置于置腿部1,并且使得患者的右脚能够同样放置于置腿部1上。医务人员可以将通过控制支撑部3的相对高度以将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调整至患者腋下。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第一固定带310和第二固定带311将患者的上身进一步固定在支撑板303上后,控制支撑部3上移,此时基于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的支撑,患者呈现站立姿态。至此,便完成患者从第一病床至辅助支撑装置的转移。同理,当需要将患者从辅助支撑装置上转移至第二病床时,只需反向实施上述过程即可,在此不再对该过程进行赘述。本申请通过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够避免医务人员通过人工抱握的方式将患者从病床上抬下,进而能够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上述搬运过程中,针对双下肢无力和感觉障碍的患者,医务人员不会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拖拉,进而能够避免患者出现拉伤或擦伤。
S4:将第一支撑点301配置为按照支撑部3与患者的腋窝抵靠接触的方式形成,将第二支撑点302配置为按照支撑部3与患者的胸部和/或腹部抵靠接触的方式形成。在调节部2的长度增加以使得支撑部3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情况下,第二支撑点302能够对患者施加第二方向的第二支撑力,以避免患者在由所述侧坐姿态转变为站立姿态的过程中过度后仰,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垂直。例如,第二方向可以是水平向右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点301和第二支撑点302是为了便于描述所选用的技术用语,其并非表示患者与第一支撑部之间是点接触。实际中,患者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属于面接触,由于接触面与人体的表面积相比较小,因此,本申请中为了便于描述将其定义为第一支撑点301和第二支撑点302。
优选地,本方案中,针对患者的支撑,尤其是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支撑,对患者的支撑位置选择非常重要。因此给出以下步骤:在检测到患者处于偏离正常位的情况下,确定多处支撑点在患者的支撑位置上的施力点位置;根据确定的支撑位置上的施力点位置,控制至少一个或多个支撑部靠近所述患者的一端按照靠近施力点的方式进行移动并达成接触,并控制所述多个支撑部在所述底座的支撑下,对所述患者本体的施力点施加目标作用力,以使得患者本体返回到正常位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支撑装置上设置有多个检测单元的情况下,检测对象被配置为支撑点当前所在的位置所对应的至少一个患者支撑位置和/或至少一个患者支撑位置的状态参数,从而基于遍历的支撑位置状态参数而择出至少一个动作支撑位置,使得支撑部能够基于该择出的动作支撑位置而实际作用于患者身上。上述支撑位置的状态参数可以被选择为例如患者身体上的生理情况特征,在一种实施例中,该生理情况特征可以包括患者身体上的各处支撑位置的柔软度情况,在此情况下,优先将患者身体上硬度较高的部位选择为动作支撑位置,这样有利于对患者形成稳定支撑;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生理情况特征可以包括患者身体各处病理位置,病理位置可以包括患者感觉疼痛的位置、患者当前或者曾经进行过手术的位置、患者身体上的伤口部位等等,在选择动作支撑位置时,优先排除上述病理位置。
现有技术中针对老人患者的支撑,通常将老人以一个固定的支撑结构强制回正,其强硬地针对老人患者的任何偏离正确姿态范围的状态使其强制归位,但是针对患者,尤其针对老人患者的支撑,在很多情况下不应当如此“暴力”。例如,老人患者身体上存在较硬的部位也存在较软的部位,较软的部位,例如腹部、肋间等等,较硬的部位,例如骨头、关节等等,若支撑部不加区分地对较软的部位进行预设力输出的支撑,首先支撑效果并不能得到近乎等比的反馈,其次由于较软部位的凹陷,使得对预期的支撑姿态检测数据产生偏移,使得结果不准确,再有会造成患者柔软部位被压迫而造成不适感增强的问题。另外患者偏离正常姿态,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这往往代表着患者即将跌落或者摔倒,而这是一种极为迅速的过程,需要对患者的该现象进行快速反应以防止患者跌倒受到损伤。然而由于患者跌落的瞬间所处的状态千变万化,若选择利用非接触式遥感来检测患者身体上适合进行接触支撑的支撑点并且形成相应的指令来控制相关的支撑部进行动作,这无疑是十分耗费处理器计算时间的过程,最终将导致装置对于患者的跌落反应不周到,或者是在患者已经跌落了相当长一端时间之后才对患者进行支撑缓冲,而此时由于患者已经积累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动能,而经过“精挑细选”的支撑部仅针对患者的个别位置进行支撑,从而造成患者的被支撑部位压强非常大,继而造成患者非跌落性损伤。
基于上述,本方案给出了一种优选实施例,处理器基于患者姿态检测单元在患者偏离正常姿态时发出的警报信息,在第一时间内,控制至少一个或数个对应患者身体上不同位置的支撑部向患者移动以接触至患者,在第二时间内,基于各个支撑部反馈的实际检测信息与预计姿态信息的符合程度,撤回符合程度低于阈值的支撑部,在第三时间内,控制剩余仍然支撑在患者身体上的支撑部将患者姿态还原为正常姿态。第一时间、第二时间和第三时间具备先后顺序。
上述方案的关键点在于,并非先检测后执行支撑,而是先支撑后再进行检测并根据处理结果撤出对应的支撑部,优势在于,能够快速相应患者摔落的紧急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可以是所有支撑部均接触至患者身体以防止其继续摔落,此时由于患者积蓄的动能相对较小,因此支撑部对其身体造成的损伤以及对其造成的不适感相对较小;并且此种方案使得对患者身体上的备选支撑点的获取流程所需要的检测数据可以直接由接触到患者身体上的检测器所测得,相较于使用非接触式遥测设备,其检测精度、速度更高,并且检测设备的成本更低,针对患者千变万化的姿态能够以非预存训练模型的方式直接测出患者身体上不适合进行支撑的位点以及适合支撑的位点,并且快速形成较佳甚至最佳的支撑方案,能够在大量减少处理器数据处理计算难度以及减少患者不适感的情况下使得患者能够被快速地调整至正常姿态。
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辅助支撑装置,至少包括:
置腿部(1),所述置腿部(1)设有与地面接触的若干滚轮(101);
调节部(2),所述调节部(2)的第一端(201)连接至所述置腿部(1),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支撑部(3),所述支撑部(3)设置于所述调节部(2)的竖向上的第二端(202),其中,调节部(2)与支撑部(3)被配置为:
支撑部(3)的对应于调节部(2)的位置,设有容纳调节部(2)的竖向空间,所述竖向空间内部设有与所述竖向空间内壁相连接的并且与所述调节部(2)形状契合的容纳空间,连接方式按照支撑部(3)以竖向空间的轴线为旋转轴,在不带动容纳空间随之旋转的前提下,使所述支撑部(3)绕竖向空间的轴线旋转,
调节部(2)与支撑部(3)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3)高度的传动组件(5),
在支撑装置上设置有多个检测单元的情况下,检测对象被配置为支撑点当前所在的位置所对应的至少一个患者支撑位置和/或至少一个患者支撑位置的状态参数,其中,所述状态参数为患者身体上的各处支撑位置的柔软度情况,从而基于遍历的支撑位置状态参数而择出至少一个动作支撑位置,使得支撑部能够基于该择出的动作支撑位置而实际作用于患者身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患者在处于腿部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所述装置按照如下方式配置:
基于滚轮(101)的转动以将所述置腿部(1)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至患者的腿部下方的方式放置患者的腿部,并使得患者与所述支撑部(3)之间形成第一支撑点(301)和第二支撑点(302),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点(301)对患者施加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支撑力,所述第二支撑点(302)对患者施加沿第二方向的第二支撑力,所述第一支撑力和第二支撑力在竖直面上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靠近患者的一面的竖向下下端固定设有金属块(504),所述调节部(2)以所述金属块(504)为界限分为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所述金属块(504)在所述第一舱室内以带动所述容纳空间、竖向空间和支撑部(3)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与导轨(510)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室与所述第一舱室通过隔板(505)隔开,所述隔板(505)竖向下下端直达调节部(2)的竖向下底端,竖向上顶端留有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舱室与第二舱室连通的空间,所述隔板(505)的顶端空间处设有固定滑轮(506),所述固定滑轮(506)能够自由转动并且能够通过设于所述支撑部(3)外壳处的开关停止其转动,
所述固定滑轮(506)上还连接设有圆心与所述固定滑轮(506)不同的但是旋转中心以及旋转速度与所述固定滑轮(506)相同的偏心轮(507),所述偏心轮(507)按照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滑轮(506)的直径并且所述固定滑轮(506)的圆心落在所述偏心轮(507)上的方式与所述固定滑轮(506)一体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滑轮(506)设有与其连接的第一钢丝线(508),所述偏心轮(507)设有与其连接的第二钢丝线(509),
所述第一钢丝线(508)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滑轮(506),另一端从所述第一舱室进入并连接于所述金属块(504),
所述第二舱室中设有弹簧(511),所述弹簧(5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舱室的竖向下底端,所述弹簧(51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钢丝线(509),所述第二钢丝线(509)从第二舱室伸入并与所述偏心轮(507)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用于在所述支撑部(3)沿所述调节部(2)上下移动时,平衡所述支撑部(3)重力产生的第一扭矩和所述弹簧(511)拉力产生的第二扭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至少包括用于对患者的左手腋下进行竖向支撑的第一支撑杆(304)和用于对患者的右手腋下进行竖向支撑的第二支撑杆(305),使得支撑部(3)与患者至少形成两个第一支撑点(301),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能够沿所述支撑部(3)水平面长端进行平行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还包括用于对患者上半身区域进行侧向支撑的支撑板(303),所述支撑板(303)上设有滑动槽(306),所述滑动槽(306)中设置有滑动杆(307),所述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套接其各自对应的所述滑动杆(307)上,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沿所述支撑部(3)水平面长端进行平行移动,其中,
所述滑动槽(306)设置有限位部(308),所述第一支撑杆(304)和第二支撑杆(305)上均设置有凸起(309),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04)和/或第二支撑杆(305)绕其各自的所述滑动杆(307)旋转的情况下,所述凸起(309)抵靠接触至所述限位部(30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刹车部(4),所述刹车部(4)设有外壳(401),所述外壳(401)设置于所述置腿部(1)上,所述刹车部(4)按照至少与一个所述滚轮(101)抵靠接触的方式以增大所述滚轮(101)自转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其中:
所述刹车部(4)配置为:在使用者对其施加作用力的情况下,其与所述滚轮(101)分离,并且在使用者撤销所述作用力的情况下,其与所述滚轮(101)抵靠接触。
10.一种辅助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配置设置有置腿部(1)和与地面接触的若干滚轮(101);
配置其第一端(201)与所述置腿部(1)连接的调节部(2);
配置设置于所述调节部(2)的竖向上的第二端(202)的支撑部(3),其中,调节部(2)与支撑部(3)被配置为:
支撑部(3)的对应于调节部(2)的位置,设有容纳调节部(2)的竖向空间,所述竖向空间内部设有与所述竖向空间内壁相连接的并且与所述调节部(2)形状契合的容纳空间,连接方式按照支撑部(3)以竖向空间的轴线为旋转轴,在不带动容纳空间随之旋转的前提下,使所述支撑部(3)绕竖向空间的轴线旋转,
配置设置有位于所述调节部(2)和支撑部(3)之间的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3)高度的传动组件(5),
在支撑装置上设置有多个检测单元的情况下,检测对象被配置为支撑点当前所在的位置所对应的至少一个患者支撑位置和/或至少一个患者支撑位置的状态参数,其中,所述状态参数为患者身体上的各处支撑位置的柔软度情况,从而基于遍历的支撑位置状态参数而择出至少一个动作支撑位置,使得支撑部能够基于该择出的动作支撑位置而实际作用于患者身上。
CN202210541260.4A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4948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1260.4A CN114948460B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1260.4A CN114948460B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8460A CN114948460A (zh) 2022-08-30
CN114948460B true CN114948460B (zh) 2024-05-14

Family

ID=82983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1260.4A Active CN114948460B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846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0609A (ja) * 2002-01-23 2003-07-29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脳卒中患者用等作業訓練器
TW201127341A (en) * 2010-02-08 2011-08-16 Univ Chaoyang Technology A device for human body rotation test
CN103610567A (zh) * 2013-11-12 2014-03-05 北京理工大学 脑卒中偏瘫患者辅助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10974575A (zh) * 2019-12-25 2020-04-1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一种行动不便的患者用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438221A (zh) * 2020-05-20 2020-07-24 杭州悟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道加工焊接装置
CN212032395U (zh) * 2020-06-29 2020-11-27 运城学院 一种数学教学仪器
CN215520459U (zh) * 2020-12-09 2022-01-14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限位开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0609A (ja) * 2002-01-23 2003-07-29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脳卒中患者用等作業訓練器
TW201127341A (en) * 2010-02-08 2011-08-16 Univ Chaoyang Technology A device for human body rotation test
CN103610567A (zh) * 2013-11-12 2014-03-05 北京理工大学 脑卒中偏瘫患者辅助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10974575A (zh) * 2019-12-25 2020-04-1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一种行动不便的患者用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438221A (zh) * 2020-05-20 2020-07-24 杭州悟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道加工焊接装置
CN212032395U (zh) * 2020-06-29 2020-11-27 运城学院 一种数学教学仪器
CN215520459U (zh) * 2020-12-09 2022-01-14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限位开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8460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02828B1 (en) Weight offloading apparatus
CN101803988A (zh) 多功能智能助立助行康复机器人
US7354382B1 (en) Wheeled ambulation and lifting apparatus
CN112545846B (zh) 基于意图识别的动力型多自由度助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US11883347B2 (en) Fall arresting lift machine
CN211798605U (zh) 一种多功能的辅助锻炼用骨科康复装置
TW201304760A (zh) 移動車
US20050039256A1 (en) Floor level lift for physically challanged individuals
CN210991600U (zh) 二自由度悬吊式姿势矫正减重步行训练器
JP2016519599A (ja) 障害者補助装置
CN114948460B (zh) 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974575A (zh) 一种行动不便的患者用辅助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han et al. Smart rollator prototype
EP3424479B1 (en) Adaptive mobility lift
CN209899961U (zh) 一种老人体检装置
CN213311459U (zh) 一种骨科用康复行走架
CA2302061A1 (en) Mobility ass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5662684A (zh) 六维颈椎正骨牵引康复系统
CN214910097U (zh) 术后康复阶段性行走训练装置
KR102334851B1 (ko) 리프트장치를 구비한 재활훈련용 보행 보조로봇
KR102317401B1 (ko) 보행 재활훈련로봇의 환자 체중부담 경감장치
US11771606B2 (en) Ambulatory assist device
JP2008029676A (ja) 歩行補助装置
CN112826704A (zh) 一种无动力上肢双臂康复训练装置
KR102043149B1 (ko) 이동 보조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