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0481A -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0481A
CN114940481A CN202210309034.3A CN202210309034A CN114940481A CN 114940481 A CN114940481 A CN 114940481A CN 202210309034 A CN202210309034 A CN 202210309034A CN 114940481 A CN114940481 A CN 114940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zone
resistance
ceramic substrate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90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任辉
徐伟
陈发旺
张帅
高崧
韩瑞炎
孙少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2103090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04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0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04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10Preparation of ozone
    • C01B13/11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14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 H01C1/144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the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being welded or solder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20Electrodes used for obtaining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臭氧片、电阻器、第一、第二放电电极及第一、第二电阻电极;第一、第二放电电极分别与臭氧片上的臭氧发射电极、臭氧感应电极相连;第一、第二电阻电极分别与第一、第二放电电极相连,电阻器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电阻电极相连;高压电源输出的两极分别与第一、第二放电电极相连;臭氧片产生臭氧,将经由第一、第二放电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一路径,该路径电压与电流比设为第一电阻值;将流经第一电阻电极、电阻器及第二电阻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二路径,该路径电压与电流比设为第二电阻值;第一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值高。本发明简化了制备工艺,臭氧片具备良好的调节性和普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片在高湿和低温条件下很难启辉,主要受限于高湿条件下,水汽易产生凝露从而遮蔽臭氧发生电极,低温条件下凝露还可能进一步产生结霜,进一步导致臭氧片发生电极与空气隔绝,也会影响启辉。
目前,改善高湿和低温下启辉难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手段:1)在臭氧片放电面覆盖无机微孔膜,阻隔水汽与放电电极的接触,但不影响空气的交换,从而改善启辉问题;2)在臭氧片背部或周围设置加热电阻,对臭氧片进行烘干,也能改善启辉的问题。
CN205076804U介绍了一种臭氧片,在感应式臭氧片背后通过印刷电阻体,在工作前对臭氧片进行预热,在臭氧片启动前对臭氧片进行预热;CN109415206A同样通过在电极指形式的臭氧片背部印刷加电阻体,通过电源产生不同的交流电压,达到加热臭氧片和启辉臭氧片的目的。
以上两种方式,虽然实现了臭氧片背部印刷电阻体的过程,但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1)CN109415206A臭氧“电极指”形式的放电图形,需要在臭氧生胚体烧结过程中同步形成,放电电路才能渗透到胚体中。如果在熟瓷表面预印,再烧结,很容易在放电过程中造成拉弧,显著降低臭氧发生量。2)如果实现快速加热,加热电阻的阻值就要较大,一般含钌浆料的阻值可达到千欧姆或兆欧姆的级别,但通常这类浆料烧结温度较低,通常在800-850℃,传统臭氧片生胚通常为高温共烧陶瓷(HTCC),烧结温度都在1300-1700℃,为了同时获得较高的电阻阻值,就需要使用特殊的低温共烧陶瓷(LTCC)。低温共烧陶瓷一般用于通讯领域、微波多芯片组件和国防军事等领域。3)加热速率和电压还存在较深的矛盾,为了避免臭氧片过热,造成发射壳体分解,CN109415206A的介绍的方案需要周期性启辉。4)除了加工温度不一致的矛盾外,还存在工艺气氛不一致的问题。在臭氧放电电极和加热电阻体生产过程中可能用到高温氢气还原气氛或空气气氛。
综上,以上两方案中的臭氧片,工艺上较为复杂,受限于臭氧放电电极、臭氧感应电极和电阻加热电极不同的加工条件和工艺(载体、烧结温度、烧结气氛)条件,获得的臭氧片不具备良好的调节性和普适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简化了制备工艺,臭氧片具备良好的调节性和普适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臭氧片、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电阻器及第二电阻电极;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分别与臭氧片上的臭氧发射电极、臭氧感应电极相连,通过放电产生臭氧;所述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相连,所述电阻器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相连;
高压电源输出的两极分别与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相连,用于产生激发臭氧启辉的交流电压V1和不产生臭氧但能预热臭氧片的交流电压V2,其中V1>V2;
在交流电压V1作用下,将经由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一电阻值;将流经所述第一电阻电极、电阻器以及第二电阻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二路径,第二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二电阻值;所述第一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值高。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片包括陶瓷基片、发射电极浆料及感应电极浆料;
陶瓷基片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背部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片包括陶瓷基片上板、陶瓷基片下板、发射电极浆料及感应电极浆料;
陶瓷基片上板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背部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或陶瓷基片上板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陶瓷基片下板内侧面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陶瓷基片上板、陶瓷基片下板压合在一起。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陶瓷基片上板、陶瓷基片下板、发射电极浆料、感应电极浆料、高压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电阻器及第二电阻电极;
所述陶瓷基片上板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背部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同时所述高压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印刷在背部;高压放电电极通过连接孔与陶瓷基片上板表面的臭氧发射电极相连接,高压放电电极通过引线与第一电阻电极相连接,臭氧感应电极通过另一引线与第二电阻电极相连接;所述陶瓷基片下板镂空,压合在陶瓷基片上板背部,将臭氧感应电极、高压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和第二电阻电极夹在中间,且臭氧感应电极全部或部分暴露;所述电阻器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相连;
高压电源输出的两极分别与高压放电电极和臭氧感应电极相连,用于产生激发臭氧启辉的交流电压V1和不产生臭氧但能预热臭氧片的交流电压V2,其中V1>V2;
在交流电压V1作用下,将经由高压放电电极和臭氧感应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一电阻值;将流经所述第一电阻电极、电阻器以及第二电阻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二路径,第二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二电阻值;所述第一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值高。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片臭氧发射电极侧附有微孔隔水透气膜。
进一步地,所述微孔隔水透气膜为微孔氧化铝,隔水透气膜至少覆盖臭氧发射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基片、陶瓷基片上板、陶瓷基片下板均为90-96%的氧化铝,烧结温度在1200-1700℃。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器为贴片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感应电极搭接有第一放电电极,臭氧发射电极通过连接孔与印刷在陶瓷基片背部的第二放电电极相连,第一电阻电极和第二电阻电极印刷在陶瓷基片的背部,分别通过引线与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片臭氧感应电极侧除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和第二电阻电极以外的区域附有绝缘层。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材质为玻璃釉或二氧化硅或氧化铝。
进一步地,所述在陶瓷基片下板一侧印刷有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第一放电电极通过陶瓷基片下板、上板上的连接孔与臭氧发射电极相连接,第二放电电极通过陶瓷基片下板另一连接孔与臭氧感应电极相连接;陶瓷基片下板表面同时还印有第一电阻电极和第二电阻电极,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分别通过引线与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相连接。
有益效果:
1、现有技术电阻体为印刷电阻来实现的,工艺复杂,兼顾电阻和放电电极,烧结温度和工艺都会受到限制。尤其是对阻值较高的产品,以上问题尤为突出。本发明仅需在传统臭氧片背部焊接电阻器,减少了臭氧片的生产难度和工艺限制。
而且,直接焊接通过不同阻值的电阻器来实现电阻阻值的调控,避免了不同烧结温度对臭氧放电电极和臭氧感应电极的影响,简化了制备工艺,通过电源变换不同的电压,实现加热和启辉,可连续工作,不需要周期启停。
其次,为了避免臭氧片发生过度加热,克服不能连续工作的问题,在达到产生臭氧的电压情况下,本发明的第一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值高,可连续加热,使得臭氧片具备良好的调节性和普适性。
2、本发明的电阻器为贴片电阻,避免了因烧结温度、烧结气氛和载体材质对臭氧片制备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臭氧片的正面示意图(未附微孔隔水透气膜)。
图2为实施例1臭氧片的正面示意图(附微孔隔水透气膜)。
图3为实施例1臭氧片的背面示意图(未附绝缘层)。
图4为实施例1臭氧片的背面示意图(附绝缘层)。
图5为实施例2臭氧片爆炸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臭氧片另一视角爆炸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臭氧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臭氧片的侧视图。
图9为实施例2臭氧片的背面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臭氧片爆炸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臭氧片另一视角爆炸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3臭氧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3臭氧片的侧视图。
图14为实施例3臭氧片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Ⅰ、陶瓷基片1、发射电极浆料、感应电极浆料、第一放电电极Ⅰ7、第二放电电极Ⅰ9、第一电阻电极Ⅰ10、电阻器Ⅰ15及第二电阻电极Ⅰ11。
如图1、图3所示,陶瓷基片1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Ⅰ5,背部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Ⅰ6。臭氧感应电极Ⅰ6搭接有第一放电电极Ⅰ7,臭氧发射电极Ⅰ5通过连接孔Ⅰ8与印刷在陶瓷基片1背部的第二放电电极Ⅰ9相连,第一电阻电极Ⅰ10和第二电阻电极Ⅰ11印刷在陶瓷基片1的背部,分别通过引线Ⅰ12、引线Ⅱ2与第一放电电极Ⅰ7和第二放电电极Ⅰ9相连。电阻器Ⅰ15两端通过焊锡固定在第一电阻电极Ⅰ10、第二电阻电极Ⅰ11之间。电阻器Ⅰ15为贴片电阻。
高压电源Ⅰ输出的两极分别与第一放电电极Ⅰ7和第二放电电极Ⅰ9相连,通过控制能够产生激发臭氧启辉的交流电压V1和不产生臭氧但能预热臭氧片的交流电压V2,其中V1>V2。
在高压V1作用下,臭氧片产生臭氧,将经由第一放电电极Ⅰ7和第二放电电极Ⅰ9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定义为第一电阻值。
将流经第一电阻电极Ⅰ10和电阻器Ⅰ15以及第二电阻电极Ⅰ11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二路径,第二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定义为第二电阻值。
为了避免臭氧片发生过度加热,臭氧在高温条件下辉发生分解,造成臭氧损失,克服不能连续工作的问题,在达到产生臭氧的电压情况下,第一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值高。
优选地,如图2所示,臭氧片臭氧发射电极Ⅰ5侧附有微孔隔水透气膜14,以此增加使用寿命,改善特定气氛下的稳定性(不覆膜在甲硫醇气氛下,不易启辉)。微孔隔水透气膜14为微孔氧化铝,隔水透气膜14至少覆盖臭氧发射电极Ⅰ5。
如图4所示,臭氧片臭氧感应电极Ⅰ6侧,除第一放电电极Ⅰ7、第二放电电极Ⅰ9、第一电阻电极Ⅰ10和第二电阻电极Ⅰ11以外的区域附有绝缘层13,以避免高压泄漏。绝缘层13的材质为玻璃釉、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电绝缘介质。
陶瓷基片1为90-96%的氧化铝,为高温共烧陶瓷,烧结温度在1200-170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Ⅱ、陶瓷基片上板Ⅰ16、陶瓷基片下板Ⅰ17、发射电极浆料、感应电极浆料、高压放电电极23、第一电阻电极Ⅱ26、电阻器Ⅱ29及第二电阻电极Ⅱ28。
如图5~图9所示,陶瓷基片上板Ⅰ16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Ⅱ21,背部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Ⅱ22;同时高压放电电极23、第一电阻电极Ⅱ26、第二电阻电极Ⅱ28印刷在陶瓷基片上板Ⅰ16背部;高压放电电极23通过连接孔Ⅱ24与陶瓷基片上板Ⅰ16表面的臭氧发射电极Ⅱ21相连接,高压放电电极23通过引线Ⅲ25与第一电阻电极Ⅱ26相连接,臭氧感应电极Ⅱ22通过引线Ⅳ27与第二电阻电极Ⅱ28相连接;陶瓷基片下板Ⅰ17镂空,压合在陶瓷基片上板Ⅰ16背部,将臭氧感应电极Ⅱ22、高压放电电极23、第一电阻电极Ⅱ26和第二电阻电极Ⅱ28夹在中间,且臭氧感应电极Ⅱ22全部或部分暴露,本实施例中高压放电电极23部分暴露,臭氧感应电极Ⅱ22全部暴露;电阻器Ⅱ29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第一电阻电极Ⅱ26、第二电阻电极Ⅱ28相连;电阻器Ⅱ29为贴片电阻。陶瓷基片上板Ⅰ16、陶瓷基片下板Ⅰ17通过压合装置进行压合,在高温下进行煅烧,获得臭氧片成品。
高压电源Ⅱ输出的两极分别与暴露的高压放电电极23和臭氧感应电极Ⅱ22相连,通过控制能够产生激发臭氧启辉的交流电压V1和不产生臭氧但能预热臭氧片的交流电压V2,其中V1>V2。
在交流电压V1作用下,臭氧片产生臭氧,将经由高压放电电极23和臭氧感应电极Ⅱ22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一电阻值;将流经第一电阻电极Ⅱ26、电阻器Ⅱ29及第二电阻电极Ⅱ28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二路径,第二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二电阻值。
为了避免臭氧片发生过度加热,克服不能连续工作的问题,在达到产生臭氧的电压情况下,第一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值高。
优选地,臭氧片臭氧发射电极Ⅱ21侧附有微孔隔水透气膜,以此增加使用寿命,改善特定气氛下的稳定性(不覆膜在甲硫醇气氛下,不易启辉)。微孔隔水透气膜为微孔氧化铝。
陶瓷基片上板Ⅰ16、陶瓷基片下板Ⅰ17为90-96%的氧化铝,为高温共烧陶瓷,烧结温度在1200-170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Ⅲ、陶瓷基片上板Ⅱ30、陶瓷基片下板Ⅱ31、发射电极浆料、感应电极浆料、第一放电电极Ⅱ37、第二放电电极Ⅱ38、第一电阻电极Ⅲ42、电阻器Ⅲ44及第二电阻电极Ⅲ43。
如图10~图14所示,陶瓷基片上板Ⅱ30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Ⅲ35,背部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Ⅲ36;或陶瓷基片上板Ⅱ30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Ⅲ35,陶瓷基片下板Ⅱ31内侧面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Ⅲ36;陶瓷基片上板Ⅱ30、陶瓷基片下板Ⅱ31压合在一起,臭氧感应电极Ⅲ36压合在两片层中间。
在陶瓷基片下板Ⅱ31一侧印刷有第一放电电极Ⅱ37和第二放电电极Ⅱ38,第一放电电极Ⅱ37通过陶瓷基片下板Ⅱ31上的连接孔Ⅳ40、陶瓷基片上板Ⅱ30上的连接孔Ⅲ39与臭氧发射电极Ⅲ35相连接,第二放电电极Ⅱ38通过陶瓷基片下板Ⅱ31另一连接孔Ⅴ41与臭氧感应电极Ⅲ36相连接;陶瓷基片下板Ⅱ31表面同时还印有第一电阻电极Ⅲ42和第二电阻电极Ⅲ43,第一电阻电极Ⅲ42、第二电阻电极Ⅲ43分别通过引线Ⅴ45、引线Ⅵ46与第一放电电极Ⅱ37、第二放电电极Ⅱ38相连接。电阻器Ⅲ44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第一电阻电极Ⅲ42、第二电阻电极Ⅲ43相连;电阻器Ⅲ44为贴片电阻。
高压电源Ⅲ输出的两极分别与第一放电电极Ⅱ37和第二放电电极Ⅱ38相连,通过控制能够产生激发臭氧启辉的交流电压V1和不产生臭氧但能预热臭氧片的交流电压V2,其中V1>V2。
在高压V1作用下,臭氧片产生臭氧,将经由第一放电电极Ⅱ37和第二放电电极Ⅱ38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定义为第一电阻值。
将流经第一电阻电极Ⅲ42和电阻器Ⅲ44以及第二电阻电极Ⅲ43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二路径,第二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定义为第二电阻值。
为了避免臭氧片发生过度加热,克服不能连续工作的问题,在达到产生臭氧的电压情况下,第一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值高。
优选地,臭氧片臭氧发射电极Ⅲ35侧附有微孔隔水透气膜,以此增加使用寿命,改善特定气氛下的稳定性(不覆膜在甲硫醇气氛下,不易启辉)。微孔隔水透气膜为微孔氧化铝。
陶瓷基片上板Ⅱ30、陶瓷基片下板Ⅱ31为90-96%的氧化铝,为高温共烧陶瓷,烧结温度在1200-1700℃。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电源、臭氧片、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电阻器及第二电阻电极;
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分别与臭氧片上的臭氧发射电极、臭氧感应电极相连,通过放电产生臭氧;所述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相连,所述电阻器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相连;
高压电源输出的两极分别与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相连,用于产生激发臭氧启辉的交流电压V1和不产生臭氧但能预热臭氧片的交流电压V2,其中V1>V2;
在交流电压V1作用下,将经由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一电阻值;将流经所述第一电阻电极、电阻器以及第二电阻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二路径,第二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二电阻值;所述第一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值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片包括陶瓷基片、发射电极浆料及感应电极浆料;
陶瓷基片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背部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片包括陶瓷基片上板、陶瓷基片下板、发射电极浆料及感应电极浆料;
陶瓷基片上板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背部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或陶瓷基片上板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陶瓷基片下板内侧面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陶瓷基片上板、陶瓷基片下板压合在一起。
4.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电源、陶瓷基片上板、陶瓷基片下板、发射电极浆料、感应电极浆料、高压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电阻器及第二电阻电极;
所述陶瓷基片上板一面附着有发射电极浆料形成臭氧发射电极,背部附着有感应电极浆料形成臭氧感应电极;同时所述高压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印刷在背部;高压放电电极通过连接孔与陶瓷基片上板表面的臭氧发射电极相连接,高压放电电极通过引线与第一电阻电极相连接,臭氧感应电极通过另一引线与第二电阻电极相连接;所述陶瓷基片下板镂空,压合在陶瓷基片上板背部,将臭氧感应电极、高压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和第二电阻电极夹在中间,且臭氧感应电极全部或部分暴露;所述电阻器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相连;
高压电源输出的两极分别与高压放电电极和臭氧感应电极相连,用于产生激发臭氧启辉的交流电压V1和不产生臭氧但能预热臭氧片的交流电压V2,其中V1>V2;
在交流电压V1作用下,将经由高压放电电极和臭氧感应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一电阻值;将流经所述第一电阻电极、电阻器以及第二电阻电极的电流路径设为第二路径,第二路径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设为第二电阻值;所述第一电阻值比第二电阻值高。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片臭氧发射电极侧附有微孔隔水透气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隔水透气膜为微孔氧化铝,隔水透气膜至少覆盖臭氧发射电极。
7.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片、陶瓷基片上板、陶瓷基片下板均为90-96%的氧化铝,烧结温度在1200-1700℃。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器为贴片电阻。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感应电极搭接有第一放电电极,臭氧发射电极通过连接孔与印刷在陶瓷基片背部的第二放电电极相连,第一电阻电极和第二电阻电极印刷在陶瓷基片的背部,分别通过引线与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相连。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片臭氧感应电极侧除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第一电阻电极和第二电阻电极以外的区域附有绝缘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质为玻璃釉或二氧化硅或氧化铝。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陶瓷基片下板一侧印刷有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第一放电电极通过陶瓷基片下板、上板上的连接孔与臭氧发射电极相连接,第二放电电极通过陶瓷基片下板另一连接孔与臭氧感应电极相连接;陶瓷基片下板表面同时还印有第一电阻电极和第二电阻电极,第一电阻电极、第二电阻电极分别通过引线与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相连接。
CN202210309034.3A 2022-03-27 2022-03-27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Pending CN1149404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9034.3A CN114940481A (zh) 2022-03-27 2022-03-27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9034.3A CN114940481A (zh) 2022-03-27 2022-03-27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0481A true CN114940481A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05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9034.3A Pending CN114940481A (zh) 2022-03-27 2022-03-27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048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533U (zh) * 1990-08-06 1991-03-06 北京市九三学社科技服务部 陶瓷片多极臭氧发生器
JPH11139807A (ja) * 1997-11-07 1999-05-25 Nippon Cement Co Ltd セラミック放電基板
CN205076804U (zh) * 2015-10-12 2016-03-09 陕西凯瑞宏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式臭氧发生片
CN109415206A (zh) * 2016-07-14 2019-03-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臭氧产生装置
CN210084942U (zh) * 2019-04-16 2020-02-18 陕西凯瑞宏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压合式长寿型臭氧发生片
CN218115021U (zh) * 2022-03-27 2022-12-2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533U (zh) * 1990-08-06 1991-03-06 北京市九三学社科技服务部 陶瓷片多极臭氧发生器
JPH11139807A (ja) * 1997-11-07 1999-05-25 Nippon Cement Co Ltd セラミック放電基板
CN205076804U (zh) * 2015-10-12 2016-03-09 陕西凯瑞宏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式臭氧发生片
CN109415206A (zh) * 2016-07-14 2019-03-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臭氧产生装置
CN210084942U (zh) * 2019-04-16 2020-02-18 陕西凯瑞宏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压合式长寿型臭氧发生片
CN218115021U (zh) * 2022-03-27 2022-12-2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27811A1 (zh) 一种发热体及制备方法
KR100749886B1 (ko) 탄소나노튜브를 이용한 발열체
KR101103453B1 (ko) 가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18115021U (zh)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CN1123063A (zh) Ptc平面型加热器以及对其电阻的调节方法
JPWO2003047312A1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
JPWO2012133800A1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
KR20070088983A (ko) 후막형 세라믹 발열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600867A (zh) 一种陶瓷加热元件以及包括该陶瓷加热元件的装置
JP4794140B2 (ja) ヒータとウェハ加熱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940481A (zh) 一种抗凝露和结霜的臭氧产生装置
JP2008115069A (ja) 二珪化モリブデン組成物及びその応用
JP2971167B2 (ja) セラミックスヒータ
JP2003090817A (ja) 空燃比検出装置
JPH11116209A (ja) コロナ放電素子
JP3038039B2 (ja) セラミックスヒ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2699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apor or gas lamps.
JPS60212986A (ja) 直流電圧印加用セラミツクヒ−タ−
JPH05202460A (ja) ペロブスカイト型酸化物の溶射方法及び溶射皮膜並びに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42622A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
JPH0743339A (ja) セラミック酸素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TWI589547B (zh) 低氧熱氣系統及熱處理方法
CN107342202B (zh) 一种真空荧光显示屏的制作工艺
US4778376A (en) Gas ignition
JPH06157172A (ja) セラミックスヒ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