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7547A - 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37547A CN114937547A CN202210756926.8A CN202210756926A CN114937547A CN 114937547 A CN114937547 A CN 114937547A CN 202210756926 A CN202210756926 A CN 202210756926A CN 114937547 A CN114937547 A CN 1149375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
- inductance
- inductance element
- manufacturing
- pow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9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WABPQHHGFIMREM-AKLPVKDBSA-N lead-210 Chemical compound [210Pb] WABPQHHGFIMREM-AKLPVKDB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247 magnetic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65 alloy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该电感元件主要包括磁体、端子和电感线圈。其中,磁体内设置有绕线中柱,绕线中柱上缠绕有电感线圈。端子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端子正对设置在磁体的两侧,电感线圈向磁体外部延伸出两个焊接头引线,且两个焊接头引线与两个端子一一对应,焊接头引线焊接在端子上。该电感元件结构简单,能防止焊点与电感线圈发生短路现象,增加电感线圈的外径尺寸,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性能。该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以上电感元件,该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步骤简单,易于加工操作,能够加工制造出高电感量的电感元件,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性能,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感元件是组成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电子电路的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因此电感元件能够在交流电路中起到阻流、降压、交联耦合以及负载的作用,因此。电感元件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以及互联网等行业。
目前,电感元件均是采用电感线按照产品需求绕制一定内径和圈数形成电感线圈,然后将电感线圈在磁体内部与端子进行焊接,再通过外部端子弯折到磁体的底部,从而达到电流导通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电感元件的设计方法,由于焊点设置在磁体内部,一方面容易造成焊点与电感线圈发生短路的现象,另一方面会制约限制电感线圈外径的设计尺寸,进而降低电感元件的电感量,影响产品性能。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感元件,该电感元件结构简单,能防止焊点与电感线圈发生短路现象,增加电感线圈的外径尺寸,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元件,所述电感元件包括:
磁体,所述磁体内设置有绕线中柱,所述绕线中柱上缠绕有电感线圈;
端子,所述端子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端子正对设置在所述磁体的两侧,所述电感线圈向所述磁体外部延伸出两个焊接头引线,且两个所述焊接头引线与两个所述端子一一对应,所述焊接头引线焊接在所述端子上。
作为一种电感元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端子包括引脚部和与所述引脚部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所述引脚部嵌入所述磁体内部,所述连接部贴设在所述磁体的侧壁上。
作为一种电感元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焊接头引线焊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作为一种电感元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焊接头引线通过点焊或激光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部焊接连接。
作为一种电感元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端子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引脚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弯折部经弯折后抵接于所述磁体的下端面形成电极。
作为一种电感元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磁体的上端面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C1,所述电感线圈的外径距离所述引脚部的最短距离为C2,C1和C2满足关系式9.0≤C1/C2≤10.0。
作为一种电感元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引脚部靠近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所述磁体的上端面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C1,所述电感线圈的外径距离所述倒角的最短距离为C3,C1和C3满足关系式8.0≤C1/C3≤9.0。
作为一种电感元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引脚部上设置有穿孔。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该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步骤简单,易于加工操作,能够加工制造出高电感量的电感元件,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性能,节约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加工制造以上可选技术方案中的所述电感元件,所述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粉料:采用胶水将合金粉末包覆造粒形成粉料;
制备电感线圈:采用铜线绕制成电感线圈,所述铜线的形状为圆线或扁线中的一种,所述绕线中柱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中的一种;
焊接:将所述电感线圈延伸出的两个焊接头引线通过点焊或激光焊焊接在端子上;
成型:将焊接后的所述电感线圈放入成型模具内,加入所述粉料并压制成型,形成包裹所述电感线圈的磁体;
烘烤:将成型后所述磁体进行加热固化烘烤,使所述磁体具备强度;
弯折:将所述端子的弯折部朝向所述磁体的下端面弯折,所述弯折部经弯折后抵接于所述磁体的下端面形成电极,所述电极用于电感元件贴片使用。
作为一种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合金粉末为磁性材料,所述制备粉料步骤包括对非防锈的所述磁性材料进行涂层防锈处理,对防锈的所述磁性材料不进行涂层防锈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元件,其结构简单,该电感元件主要包括磁体、端子和电感线圈。其中,磁体内设置有绕线中柱,绕线中柱上缠绕有电感线圈。端子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端子正对设置在磁体的两侧,电感线圈向磁体外部延伸出两个焊接头引线,且两个焊接头引线与两个端子一一对应,焊接头引线焊接在端子上。通过将焊接头引线引出至磁体外部,在磁体外部与端子进行焊接,这样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的因焊接头引线处于磁体内部而占据磁体的内部空间的问题,使得在等体积的磁体内部中,增加电感线圈的外径,进而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感量,提升电感元件的电性能。同时,由于焊接头引线的外置能够避免电感线圈在工作时与焊接头引线接触而发生短路的危险,从而提高电感元件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制备以上电感元件,该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步骤简单,易于加工操作,能够加工制造出高电感量的电感元件,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性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感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电感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电感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磁体;110、绕线中柱;
200、电感线圈;210、焊接头引线;
300、端子;310、引脚部;3101、穿孔;32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元件,该电感元件主要包括磁体100、端子300和电感线圈200。其中,磁体100内设置有绕线中柱110,绕线中柱110上缠绕有电感线圈200。端子300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端子300正对设置在磁体100的两侧,电感线圈200向磁体100外部延伸出两个焊接头引线210,且两个焊接头引线210与两个端子300一一对应,焊接头引线210焊接在端子300上。
基于以上设计,本实施例中的电感线圈200采用铜线绕制而成,铜线的形状为圆线或扁线中的一种,绕线中柱110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中的一种。作业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不同形状的铜线和绕线中柱110,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加工制作电感元件时:作业人员首先将铜线绕制在绕线中柱110上形成电感线圈200,然后将两个焊接头引线210引出,并通过点焊或者激光焊的方式将两个焊接头引线210分别与两个端子300进行焊接,然后将端子300和电感线圈200放入模具中,在模具中浇筑磁性粉料并压制成型,形成包裹电感线圈200的磁体100。需要注意的是,焊接头引线210与端子300焊接的部位需要裸露在模具之外,避免磁体100将焊接头引线210包裹覆盖。之后通过烘烤固化磁体100,使磁体100具备一定的强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端子300采用铜材质制成,且铜材质的表面包覆有金属锡层,当然,作业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他金属材质制作端子300,例如采用金属铁、金属铝、或者其他合金金属等材质,本实施例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端子300正对设置在磁体100的侧壁上,当然,作业人员能够根据磁体100的形状,灵活地设置端子300的位置,例如磁体100为五边形、六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端子300也可以设置在磁体100相邻或者不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只要能够保证焊接头引线210的焊接处引出至磁体100外部的端子300设计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进一步地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感元件,结构简单,通过将焊接头引线210引出至磁体100外部,在磁体100外部与端子300进行焊接,这样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的因焊接头引线210处于磁体100内部而占据磁体100的内部空间的问题,使得在等体积的磁体100内部中,增加电感线圈200的外径,进而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感量,提升电感元件的电性能。同时,由于焊接头引线210的外置能够避免电感线圈200在工作时与焊接头引线210接触而发生短路的危险,从而提高电感元件的安全性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子300包括引脚部310和与引脚部310一体成型的连接部320,引脚部310弯折后嵌入磁体100内部,连接部320贴设在磁体100的侧壁上。焊接头引线210焊接在连接部320上。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端子300上设置两个引脚部310,两个端子300上一共设置四个引脚部310。需要注意的是,图1中的引脚部310并不是与磁体100上端面贴合的,而是在加工浇筑磁性粉料的过程中,引脚部310嵌设在磁体100内部,图1只是表达引脚部310和电感线圈200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端子300包括弯折部(图中未示出),弯折部设置在连接部320远离引脚部310的一端,并与连接部320一体成型,弯折部经弯折后抵接于磁体100的下端面形成电极,用于电感元件贴片使用,进而便于电感元件与电路板进行连接。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端子300延伸有一个弯折部,且弯折部在加工浇筑磁性粉料的过程中,弯折部放置在模具之外,进而有利于后续工序将弯折部朝向磁体100下端面进行弯折,从而形成电极,便于后续在电极上贴片。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弯折部的宽度之和小于磁体100的边长,进而避免两个电极发生互相连接的现象,引起短路故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磁体100的上端面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C1,电感线圈200的外径距离引脚部310的最短距离为C2,C1和C2满足关系式9.0≤C1/C2≤10.0。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感线圈200设计外径R1为5.8mm,磁体100的边长C1为7.8mm,电感线圈200的外径距离引脚部310的最短距离为C2为0.85mm,同等条件下传统技术中的C2只能设置为0.39mm,本实施例中的C2比传统技术中增大了0.46mm。磁体100的高度为5.2mm,电感线圈200的高度为0.35*9=3.15mm,绕线中柱110的直径R2为3mm。当本实施例中的电感元件应用于高感电感设计时,能够大大降低高感波形的失效风险。当本实施例中的电感元件应用于消费类低感电感设计时,可以满足电感线圈200与端子300间距不变,扩大绕线中柱110的内径以提升整体电感特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加工制造以上技术方案中的电感元件,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粉料:采用胶水将合金粉末包覆造粒形成粉料。
进一步地,合金粉末为非防锈磁性材料,制备粉料步骤包括对非防锈磁性材料进行涂层绝缘处理。当然,作业人员可以采用防锈磁性材料的合金粉末,这样就无需对合金粉末进行涂层绝缘处理了,提高加工制造工序。此外,粉料中还可以加入羰基铁粉,非晶粉,纳米晶粉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形式。粉料的磁导率控制在10-60之间,使用胶水造粒成粉料的目数为60目-300目之间。但是,为了提高粉料的流动性,需要保证300目以下的颗粒数目占比低于10%。
制备电感线圈200:采用铜线绕在绕线中柱110上绕制成电感线圈200,铜线的形状为圆线或扁线中的一种,绕线中柱110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中的一种,电感线圈200的外径为C1。
焊接:将电感线圈200延伸出的两个焊接头引线210通过点焊或激光焊焊接在端子300上。具体地,焊接头引线210焊接在端子300的连接部320上。
成型:将焊接后的电感线圈200放入成型模具内,加入粉料并压制成型,形成包裹电感线圈200的磁体100。
具体地,在将电感线圈200放入成型模具中时,需要确保焊接头引线210和连接部320的焊接位置置于模具外部,进而确保在有限体积空间的磁体100内部能够容置更大外径尺寸的电感线圈200。
烘烤:将成型后磁体100进行加热固化烘烤,使磁体100具备一定的强度,进而延长磁体100的使用寿命。作业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烘烤时间和温度,例如烘烤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烘烤温度为200摄氏度-500摄氏度之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弯折:将端子300的弯折部朝向磁体100的下端面弯折,弯折部经弯折后抵接于磁体100的下端面形成电极,电极用于电感元件贴片使用,进而便于电感元件与电路板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不仅能够制造8mm*8mm的电感尺寸,还可以适用于制造2mm*2mm~32mm*32mm尺寸系列的电感元件。示例性地,该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2mm*2mm、5mm*5mm、10mm*10mm、32mm*32mm等尺寸的电感元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步骤简单,易于加工操作,能够加工制造出高电感量的电感元件,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性能,节约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元件,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引脚部310靠近电感线圈200的一端设置有倒角,磁体100的上端面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C1,电感线圈200的外径距离倒角的最短距离为C3,C1和C3满足关系式8.0≤C1/C3≤9.0。C1/C3比值的降低也就是意味在相同体积下的磁体100中,电感线圈200与引脚部310的距离增大,进而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感量,提升产品性能。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感线圈200设计外径R1为5.8mm,磁体100的边长C1为7.8mm,电感线圈200的外径距离引脚部310的最短距离为C2为1.05mm,同等条件下传统技术中的C2只能设置为0.39mm,本实施例中的C2比传统技术中增大了0.66mm。磁体100的高度为5.2mm,电感线圈200的高度为0.35*9=3.15mm,绕线中柱110的直径R2为3mm。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加工制造以上技术方案中的电感元件,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粉料:采用胶水将合金粉末包覆造粒形成粉料。
进一步地,合金粉末为非防锈磁性材料,制备粉料步骤包括对非防锈磁性材料进行涂层绝缘处理。当然,作业人员可以采用防锈磁性材料的合金粉末,这样就无需对合金粉末进行涂层绝缘处理了,提高加工制造工序。此外,粉料中还可以加入羰基铁粉,非晶粉,纳米晶粉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形式。粉料的磁导率控制在10-60之间,使用胶水造粒成粉料的目数为60目-300目之间。但是,为了提高粉料的流动性,需要保证300目以下的颗粒数目占比低于10%。
制备电感线圈200:采用铜线绕在绕线中柱110上绕制成电感线圈200,铜线的形状为圆线或扁线中的一种,绕线中柱110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中的一种,电感线圈200的外径为C1。
焊接:将电感线圈200延伸出的两个焊接头引线210通过点焊或激光焊焊接在端子300上。具体地,焊接头引线210焊接在端子300的连接部320上。
成型:将焊接后的电感线圈200放入成型模具内,加入粉料并压制成型,形成包裹电感线圈200的磁体100。
具体地,在将电感线圈200放入成型模具中时,需要确保焊接头引线210和连接部320的焊接位置置于模具外部,进而确保在有限体积空间的磁体100内部能够容置更大外径尺寸的电感线圈200。
烘烤:将成型后磁体100进行加热固化烘烤,使磁体100具备一定的强度,进而延长磁体100的使用寿命。作业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烘烤时间和温度,例如烘烤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烘烤温度为200摄氏度-500摄氏度之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弯折:将端子300的弯折部朝向磁体100的下端面弯折,弯折部经弯折后抵接于磁体100的下端面形成电极,电极用于电感元件贴片使用,进而便于电感元件与电路板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不仅能够制造8mm*8mm的电感尺寸,还可以适用于制造2mm*2mm~32mm*32mm尺寸系列的电感元件。示例性地,该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2mm*2mm、5mm*5mm、10mm*10mm、32mm*32mm等尺寸的电感元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步骤简单,易于加工操作,能够加工制造出高电感量的电感元件,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性能,节约成本。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元件,其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引脚部310上设置有穿孔3101。具体地,两个端子300上的四个引脚部310上均设置有穿孔3101。穿孔3101的设置能够使得在磁体100成型的工序中,粉料穿过穿孔3101,进而在固化烘烤磁体100后,提高端子300与磁体100的抓附力和结合力,进而提高端子3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穿孔3101可以设置为圆形孔、方形孔、椭圆形孔或者是不规则孔,每一个引脚部310上的穿孔3101的数量可以为单个或多个,例如可以设置为1个、2个、3个等数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进一步地限定。
示例性地,磁体100的上端面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C1,电感线圈200的外径距离倒角的最短距离为C3,C1和C3满足关系式8.0≤C1/C3≤9.0。C1/C3比值的降低也就是意味在相同体积下的磁体100中,电感线圈200与引脚部310的距离增大,进而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感量,提升产品性能。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感线圈200设计外径R1为5.8mm,磁体100的边长C1为7.8mm,电感线圈200的外径距离引脚部310的最短距离为C2为1.05mm,同等条件下传统技术中的C2只能设置为0.39mm,本实施例中的C2比传统技术中增大了0.66mm。磁体100的高度为5.2mm,电感线圈200的高度为0.35*9=3.15mm,绕线中柱110的直径R2为3mm。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二均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加工制造以上技术方案中的电感元件,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粉料:采用胶水将合金粉末包覆造粒形成粉料。
进一步地,合金粉末为非防锈磁性材料,制备粉料步骤包括对非防锈磁性材料进行涂层绝缘处理。当然,作业人员可以采用防锈磁性材料的合金粉末,这样就无需对合金粉末进行涂层绝缘处理了,提高加工制造工序。此外,粉料中还可以加入羰基铁粉,非晶粉,纳米晶粉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形式。粉料的磁导率控制在10-60之间,使用胶水造粒成粉料的目数为60目-300目之间。但是,为了提高粉料的流动性,需要保证300目以下的颗粒数目占比低于10%。
制备电感线圈200:采用铜线绕在绕线中柱110上绕制成电感线圈200,铜线的形状为圆线或扁线中的一种,绕线中柱110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中的一种,电感线圈200的外径为C1。
焊接:将电感线圈200延伸出的两个焊接头引线210通过点焊或激光焊焊接在端子300上。具体地,焊接头引线210焊接在端子300的连接部320上。
成型:将焊接后的电感线圈200放入成型模具内,加入粉料并压制成型,形成包裹电感线圈200的磁体100。
具体地,在将电感线圈200放入成型模具中时,需要确保焊接头引线210和连接部320的焊接位置置于模具外部,进而确保在有限体积空间的磁体100内部能够容置更大外径尺寸的电感线圈200。
烘烤:将成型后磁体100进行加热固化烘烤,使磁体100具备一定的强度,进而延长磁体100的使用寿命。作业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烘烤时间和温度,例如烘烤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烘烤温度为200摄氏度-500摄氏度之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弯折:将端子300的弯折部朝向磁体100的下端面弯折,弯折部经弯折后抵接于磁体100的下端面形成电极,电极用于电感元件贴片使用,进而便于电感元件与电路板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不仅能够制造8mm*8mm的电感尺寸,还可以适用于制造2mm*2mm~32mm*32mm尺寸系列的电感元件。示例性地,该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2mm*2mm、5mm*5mm、10mm*10mm、32mm*32mm等尺寸的电感元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的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步骤简单,易于加工操作,能够加工制造出高电感量的电感元件,提高电感元件的电性能,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经过对以上三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感元件的电性能试验测试得出以下测试结果:
磁体的耐水压测试试验结果:
显然,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注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体(100),所述磁体(100)内设置有绕线中柱(110),所述绕线中柱(110)上缠绕有电感线圈(200);
端子(300),所述端子(300)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端子(300)正对设置在所述磁体(100)的两侧,所述电感线圈(200)向所述磁体(100)外部延伸出两个焊接头引线(210),且两个所述焊接头引线(210)与两个所述端子(300)一一对应,所述焊接头引线(210)焊接在所述端子(3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300)包括引脚部(310)和与所述引脚部(310)一体成型的连接部(320),所述引脚部(310)嵌入所述磁体(100)内部,所述连接部(320)贴设在所述磁体(100)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头引线(210)焊接在所述连接部(3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头引线(210)通过点焊或激光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部(320)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300)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20)远离所述引脚部(310)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部(320)一体成型,所述弯折部经弯折后抵接于所述磁体(100)的下端面形成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100)的上端面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C1,所述电感线圈(200)的外径距离所述引脚部(310)的最短距离为C2,C1和C2满足关系式9.0≤C1/C2≤10.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部(310)靠近所述电感线圈(200)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所述磁体(100)的上端面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C1,所述电感线圈(200)的外径距离所述倒角的最短距离为C3,C1和C3满足关系式8.0≤C1/C3≤9.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部(310)上设置有穿孔(3101)。
9.一种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加工制造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粉料:采用胶水将合金粉末包覆造粒形成粉料;
制备电感线圈(200):采用铜线绕制成电感线圈(200),所述铜线的形状为圆线或扁线中的一种,所述绕线中柱(110)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中的一种;
焊接:将所述电感线圈(200)延伸出的两个焊接头引线(210)通过点焊或激光焊焊接在端子(300)上;
成型:将焊接后的所述电感线圈(200)放入成型模具内,加入所述粉料并压制成型,形成包裹所述电感线圈(200)的磁体(100);
烘烤:将成型后所述磁体(100)进行加热固化烘烤,使所述磁体(100)具备强度;
弯折:将所述端子(300)的弯折部朝向所述磁体(100)的下端面弯折,所述弯折部经弯折后抵接于所述磁体(100)的下端面形成电极,所述电极用于电感元件贴片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粉末为磁性材料,所述制备粉料步骤包括对非防锈的所述磁性材料进行涂层防锈处理,对防锈的所述磁性材料不进行涂层防锈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56926.8A CN114937547A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
PCT/CN2022/129860 WO2024000984A1 (zh) | 2022-06-29 | 2022-11-04 | 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56926.8A CN114937547A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37547A true CN114937547A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86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56926.8A Pending CN114937547A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37547A (zh) |
WO (1) | WO202400098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00984A1 (zh) * | 2022-06-29 | 2024-01-04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63761B1 (en) * | 1995-07-18 | 2007-09-04 |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aking a high current low profile inductor |
JP3591413B2 (ja) * | 2000-03-14 | 2004-11-1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856037B (zh) * | 2012-09-17 | 2016-09-21 |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模塑成型功率电感元件及制造方法 |
CN106548851A (zh) * | 2016-08-31 | 2017-03-29 | 珠海经济特区宝诚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分段成型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927915B (zh) * | 2021-01-25 | 2023-07-21 | 浙江三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感元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
CN114937547A (zh) * | 2022-06-29 | 2022-08-23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
-
2022
- 2022-06-29 CN CN202210756926.8A patent/CN11493754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1-04 WO PCT/CN2022/129860 patent/WO2024000984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00984A1 (zh) * | 2022-06-29 | 2024-01-04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00984A1 (zh) | 2024-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39451B2 (en) | Inductor | |
US9805860B2 (en) | Magnet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20060049907A1 (en) | Current measurement using inductor coil with compact configuration and low TCR alloys | |
JP2003282333A (ja) | コイル封入圧粉磁芯 | |
US11929201B2 (en) | Surface mount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3714945A (zh) | 一种电子元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3168610A (ja) |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 |
US12224106B2 (en) | Inductive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
JP2010123864A (ja) | インダクタ | |
TW201530575A (zh) | 絶緣平面化電感性裝置及其製造與使用方法 | |
CN114937547A (zh) | 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 |
CN112562968A (zh) | 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6486763B1 (en) | Inductive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KR101792279B1 (ko) | 인덕터 및 인덕터 제조 방법 | |
CN113380513A (zh) | 一种一体式多层线圈电感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04103862A (ja) |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コイルの導線と金属端子の接続方法 | |
KR20170125658A (ko) | 인덕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JP5490842B2 (ja) |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 |
CN214672169U (zh) | 一种电感器 | |
CN212434440U (zh) | 磁性元件 | |
CN113130185A (zh) | 一种电感器 | |
KR20090090577A (ko) | 초박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16054111U (zh) | 一种带有内固定座的电感 | |
CN221551655U (zh) | 一种防短路的金属屏蔽电感 | |
CN214505222U (zh) | 双电极一体成型电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