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5433A -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5433A
CN114925433A CN202210581785.0A CN202210581785A CN114925433A CN 114925433 A CN114925433 A CN 114925433A CN 202210581785 A CN202210581785 A CN 202210581785A CN 114925433 A CN114925433 A CN 114925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building
information
plan
mar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17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25433B (zh
Inventor
李东
黄志丰
王伟
杨茂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ruiheng Management Plan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ruiheng Management Plan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ruiheng Management Plan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ruiheng Management Plan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17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5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5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5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25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5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通过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楼层建筑平面图包括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读取参数信息表,参数信息表包括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以及楼板厚度信息,根据层高信息生成楼层线,从建筑平面图中提取横竖轴线生成网格线,根据层高信息以及立柱标识生成每个楼层的立柱构件,根据楼板厚度信息与楼板标识在立柱底端的平面上生成楼板构件,根据横梁高度信息在相领两个立柱构件顶端之间生成横梁构件,横梁构件的顶面与立柱的顶面齐平,宽度与立柱构件的宽度相同,长度等于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基于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墙体线条生成墙体构件,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快速构建,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通过立体可视化方式,在建筑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建筑外观与内部空间进行提前呈现,从而为设计、施工方案的评估管控提供便利,也可以向施工单位更精确地传达设计要求。传统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过程极为繁琐,在设计师完成平面设计效果图和建筑平面图后,需要建模师对照着平面设计效果图和建筑平面图上的图形及其尺寸标注利用立体多边形将建筑模型的墙、柱、梁、楼梯、楼板、门窗等构件逐一在立体空间的指定位置手动构建出来,虽然建模工具在面向构件生成方面提供了很多便捷操作,例如利用二维形状拉伸形成对应的三维形状,以及立体图形尺寸、平面、曲面、位置、角度的调整等,但由于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涉及的构件众多,模型的构建仍然是一个需要执行大量重复性细节操作且耗时较多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快速构建,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包括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
读取参数信息表,所述参数信息表包括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以及楼板厚度信息;
根据所述层高信息生成楼层线;
从所述建筑平面图中提取横竖轴线生成网格线;
根据所述层高信息以及所述立柱标识生成每个楼层的立柱构件;
根据所述楼板厚度信息与所述楼板标识在所述立柱底端的平面上生成楼板构件;
根据所述横梁高度信息在相领两个所述立柱构件顶端之间生成横梁构件,所述横梁构件的顶面与所述立柱的顶面齐平,宽度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宽度相同,长度等于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
基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墙体线条生成墙体构件。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为多个对应不同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在所述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在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中的任一项的存在性或可用性异常时,输出相应楼层建筑平面图读取失败的消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在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与其它楼层建筑平面图的相应属性存在冲突性异常时,将存在冲突性异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显示为对比状态;
根据用户的选择执行对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删除或保留操作。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所述参数信息表内嵌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所述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冲突性检查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参数信息表中的建筑项目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属于同一建筑项目;
在判断为否时,则确定建筑项目信息不一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存在冲突性异常。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包括:
平面图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包括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
参数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参数信息表,所述参数信息表包括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以及楼板厚度信息;
楼层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层高信息生成楼层线;
网格线生成模块,用于从所述建筑平面图中提取横竖轴线生成网格线;
立柱构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层高信息以及所述立柱标识生成每个楼层的立柱构件;
楼板构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楼板厚度信息与所述楼板标识在所述立柱底端的平面上生成楼板构件;
横梁构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横梁高度信息在相领两个所述立柱构件顶端之间生成横梁构件,所述横梁构件的顶面与所述立柱的顶面齐平,宽度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宽度相同,长度等于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
墙体构件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墙体线条生成墙体构件。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中,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为多个对应不同楼层的建筑平面图,所述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还包括:
标识检查模块,用于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中,还包括:
消息输出模块,用于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中的任一项的存在性或可用性异常时,输出相应楼层建筑平面图读取失败的消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中,还包括:
对比状态显示模块,用于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与其它楼层建筑平面图的相应属性存在冲突性异常时,将存在冲突性异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显示为对比状态;
操作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选择执行对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删除或保留操作。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中,所述参数信息表内嵌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所述标识检查模块包括:
建筑项目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参数信息表中的建筑项目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属于同一建筑项目;
冲突性异常确定模块,用于在判断为否时,则确定建筑项目信息不一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存在冲突性异常。
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通过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楼层建筑平面图包括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读取参数信息表,参数信息表包括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以及楼板厚度信息,根据层高信息生成楼层线,从建筑平面图中提取横竖轴线生成网格线,根据层高信息以及立柱标识生成每个楼层的立柱构件,根据楼板厚度信息与楼板标识在立柱底端的平面上生成楼板构件,根据横梁高度信息在相领两个立柱构件顶端之间生成横梁构件,横梁构件的顶面与立柱的顶面齐平,宽度与立柱构件的宽度相同,长度等于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基于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墙体线条生成墙体构件,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快速构建,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楼层建筑平面图异常检查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楼层建筑平面图异常处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S110: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包括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所述楼层标识用于表示当前楼层建筑平面图所绘制的是第几层楼的平面图,例如可以使用“楼层:负一楼”、“楼层:一楼”、“楼层:二楼”等文字作为楼层标识,其中前缀“楼层:”等文字用于供应用程序定位该楼层标识,后缀用于识别所属楼层。所述横竖轴线包括横向轴线和竖向轴线,所述横向轴线和竖向轴线均由轴线编号以及轴线本体组成,所述轴线编号为数字编号或字母编号,所述轴线编号可以只标注于所述轴线本体的一端,也可以在轴线本体的两端均做标注。进一步的,当一个编号对应的所述轴线的本体为一条穿过所述建筑平面图的线段时,所述轴线编号标注于所述轴线本体的一端;当所述轴线本体一个编号对应的所述轴线的本体为分布于所述建筑平面图的上下或左右两侧且未穿过所述建筑平面图的两条线段时,所述轴线编号标注于所述两条线段的两端。所述立柱标识为邻接或嵌入所述建筑平面图的墙体线条中的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实心形状,用于表示立体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标识内标注有每一根立柱的序号。所述楼板标识为标注在所述建筑平面图中且边缘邻接于墙体线条内侧的以
Figure BDA0003664179710000051
色线条或图形填充的不规则多边形,用于表示需要生成楼板构件的位置。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一次只读取一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以生成当前楼层的立体模型,也可以一次读取多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以同时生成多个楼层的立体模型。
S120:读取参数信息表,所述参数信息表包括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以及楼板厚度信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信息表以独立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在将楼层建筑平面图文件中将楼层建筑平面图加载到内存后,再从参数信息表文件中读取参数信息表以辅助生成所述建筑信息立体模型。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信息表存储于每一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文件中,在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文件中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同时将所述参数信息表加载到内存中。所述层高信息用于表示每一楼层的高度,例如,在所述参数信息表存储于每一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文件中的实施方式中,在一楼的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参数信息表内标注“层高:4500mm”(millimeter,毫米),表示一楼的高度为自地面起算4500毫米。所述横梁高度信息用于表示当前楼层横梁构件在垂直于地面方向上的高度。当同一楼层的多个横梁构件具有不同的高度值时,通过横梁两端的立柱编号与横梁高度关联标注的方式来标注具有不同高度的横梁的高度值,使用未标注立柱编号的横梁高度值作为其它横梁的高度。所述楼板厚度信息用于表示当前楼层的楼板构件的厚度。具体的,所述层高信息中的楼层高度包含所述楼板厚度,即所述楼板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底面齐平,所述立柱的顶面与上一层楼板的底面齐平。
S130:根据所述层高信息生成楼层线。在一次只读取一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的实施方式中,每读取一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加载到内存后,检测当前已经生成的楼层线,当当前楼层底面和顶面对应的楼层线均未生成时,生成当前楼层底面和顶面对应的楼层线。楼层底面对应的楼层线的高度值与该楼层底面的高度值相同,楼层顶面对应的楼层线的高度值与该楼层顶面的高度值相同。例如,在前述一楼层高为4500mm的实施方式中,在读取一楼的建筑平面图后,生成高度为0mm和高度为4500mm的两条楼层线。
S140:从所述建筑平面图中提取横竖轴线生成网格线。具体的,在同时读取多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的实施方式中,提取每个楼层的横竖轴线形成多张不同楼层的轴线图,将不同楼层的轴线图以最左侧竖向轴线和最底端横向轴线为基准进行合并生成当前建筑的完整的网络线。具体的,所述网格线包括横向网格线和竖向网络线。进一步的,按照生成后的网格线重新生成横向网格线编号和竖向网络线编号。
S150:根据所述层高信息以及所述立柱标识生成每个楼层的立柱构件。以所述立柱标识为基础,按照所述立柱标识的边框形状往上拉伸生成对应每个立柱标识的高度与当前楼层的层高相同的多根实心立柱构件。
S160:根据所述楼板厚度信息与所述楼板标识在所述立柱底端的平面上生成楼板构件。当当前楼层不存在更低的楼层的情况下,在当前楼层墙体线条的全部内部区域按照所述楼板厚度信息生成楼板构件。例如,当不存在负一楼及以下楼层的情况下,一楼即为最低楼层,以地面即楼层线为0mm的高度开始往上在所有墙体线条围住的内部区域内生成对应厚度的一楼楼板构件。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线条围住的内部区域不包含所述立柱标识的边框线的内部区域。
S170:根据所述横梁高度信息在相领两个所述立柱构件顶端之间生成横梁构件,所述横梁构件的顶面与所述立柱的顶面齐平,宽度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宽度相同,长度等于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具体的,所述横梁构件为长方体,所述横梁构件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平行于地面,当所述立柱构件平行于地面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时,所述立柱构件的宽度指的是所述横梁构件宽度方向上所述立柱构件顶面两个端点的距离,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外表面形状相匹配使得两个构件无缝连接。所述横梁构件包括横向横梁和竖向横梁,所述横向横梁平行于所述横向网络线,所述坚向横梁平行于所述竖向网格线。
S180:基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墙体线条生成墙体构件。所述墙体构件由封闭的墙体线条内部区域往上拉伸形成,所述封闭的墙体线条内部区域不包含所述立柱标识的边框线的内部区域。所述墙体构件包括内墙构件和外墙构件,所有墙体构件的高度均与当前楼层的层高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参数信息表还包括门体构件的高度信息、窗体构件的高度信息以及窗体构件的离地高度信息,所述墙体构件还包括门体构件上部、窗体构件底部以及上部的墙体。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还包括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表生成门体构件以及生成窗体构件的步骤。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所包含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楼板标识以及所述参数信息表所包含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楼板厚度信息可以直接生成楼层线、网格线、立柱构件、楼板构件、横梁构件以及墙体构件,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快速构建,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无需建模师反复地利用多边形制作每一个立体构件,极大地提高了建筑信息模型的制作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为多个对应不同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在所述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210: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存在性检查指的是检查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存在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是生成建筑信息模型的必要信息,需要确认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均包含这些标识,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上述标识信息中的任一项的缺失均表示该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存在性异常。可用性检查指的是检查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中存在的各标识是否存在无法使用的异常,例如,某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中虽然存在楼层标识,但其楼层标识被误标注为“楼层:ABCD楼”或者“楼层:1-2楼”等,通过楼层标识无法识别出其为第几层的楼层平面图,这种情况则将其确定为可用性异常。又例如,某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中虽然存在横竖轴线,但其中有一根或者一根以上的轴线与其它轴线不处于平行或者垂直状态,这种情况则将其确定为可用性异常。冲突性检查指的是检查多个楼层建筑平面图所包含的各项标识是否存在冲突。例如,同时读取了两个楼层标识均为同一楼层的楼层建筑平面图,这两个楼层建筑平面图,则会被确定为存在冲突性异常,又例如,两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立柱标识坐标不一致,两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会被确定为存在冲突性异常。
如图3所示,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在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310: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中的任一项的存在性或可用性异常时,输出相应楼层建筑平面图读取失败的消息。当在读取任一楼层的建筑平面图时发现存在性异常或可用性异常,表示无法依据该楼层的建筑平面图生成对应的建筑立体模型,因此不再将该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加载至内存,并在建模程序的图形界面中输出提示,让建模师了解读取失败的建筑平面图以及读取失败的原因。
继续参见图3,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在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321: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与其它楼层建筑平面图的相应属性存在冲突性异常时,将存在冲突性异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显示为对比状态。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存在冲突性异常时,在建模程序的图形界面中以对比状态将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楼层的建筑平面图进行显示,并采用高亮或加粗或框选等显示方式将存在冲突异常的内容标识出来以使建模师能够快速发现存在冲突异常的内容。
S322:根据用户的选择执行对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删除或保留操作。在确定了导致冲突性异常的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及其对应的内容后,建模师可以选择需要保留的楼层的建筑平面图以及需要从已经加载的内容中删除掉的楼层的建筑平面图。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所述参数信息表内嵌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所述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冲突性检查的步骤具体包括:
S211:基于所述参数信息表中的建筑项目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属于同一建筑项目。在所述参数信息表中可以标注上如建筑项目名称、建筑项目编号、建筑项目地址等建筑项目信息,从而使建模程序可以快速识别出所加载的多个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属于同一个建筑项目。
S212:在判断为否时,则确定建筑项目信息不一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存在冲突性异常。当所加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建筑项目名称、建筑项目编号、建筑项目地址中的任一项不一致时,则可以确定其不属于同一个建筑项目,从而确定其存在冲突性异常。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包括:
平面图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包括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所述楼层标识用于表示当前楼层建筑平面图所绘制的是第几层楼的平面图,例如可以使用“楼层:负一楼”、“楼层:一楼”、“楼层:二楼”等文字作为楼层标识,其中前缀“楼层:”等文字用于供应用程序定位该楼层标识,后缀用于识别所属楼层。所述横竖轴线包括横向轴线和竖向轴线,所述横向轴线和竖向轴线均由轴线编号以及轴线本体组成,所述轴线编号为数字编号或字母编号,所述轴线编号可以只标注于所述轴线本体的一端,也可以在轴线本体的两端均做标注。进一步的,当一个编号对应的所述轴线的本体为一条穿过所述建筑平面图的线段时,所述轴线编号标注于所述轴线本体的一端;当所述轴线本体一个编号对应的所述轴线的本体为分布于所述建筑平面图的上下或左右两侧且未穿过所述建筑平面图的两条线段时,所述轴线编号标注于所述两条线段的两端。所述立柱标识为邻接或嵌入所述建筑平面图的墙体线条中的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实心形状,用于表示立体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标识内标注有每一根立柱的序号。所述楼板标识为标注在所述建筑平面图中且边缘邻接于墙体线条内侧的以
Figure BDA0003664179710000091
色线条或图形填充的不规则多边形,用于表示需要生成楼板构件的位置。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一次只读取一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以生成当前楼层的立体模型,也可以一次读取多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以同时生成多个楼层的立体模型。
参数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参数信息表,所述参数信息表包括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以及楼板厚度信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信息表以独立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在将楼层建筑平面图文件中将楼层建筑平面图加载到内存后,再从参数信息表文件中读取参数信息表以辅助生成所述建筑信息立体模型。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信息表存储于每一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文件中,在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文件中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同时将所述参数信息表加载到内存中。所述层高信息用于表示每一楼层的高度,例如,在所述参数信息表存储于每一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文件中的实施方式中,在一楼的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参数信息表内标注“层高:4500mm”(millimeter,毫米),表示一楼的高度为自地面起算4500毫米。所述横梁高度信息用于表示当前楼层横梁构件在垂直于地面方向上的高度。当同一楼层的多个横梁构件具有不同的高度值时,通过横梁两端的立柱编号与横梁高度关联标注的方式来标注具有不同高度的横梁的高度值,使用未标注立柱编号的横梁高度值作为其它横梁的高度。所述楼板厚度信息用于表示当前楼层的楼板构件的厚度。具体的,所述层高信息中的楼层高度包含所述楼板厚度,即所述楼板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底面齐平,所述立柱的顶面与上一层楼板的底面齐平。
楼层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层高信息生成楼层线。在一次只读取一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的实施方式中,每读取一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加载到内存后,检测当前已经生成的楼层线,当当前楼层底面和顶面对应的楼层线均未生成时,生成当前楼层底面和顶面对应的楼层线。楼层底面对应的楼层线的高度值与该楼层底面的高度值相同,楼层顶面对应的楼层线的高度值与该楼层顶面的高度值相同。例如,在前述一楼层高为4500mm的实施方式中,在读取一楼的建筑平面图后,生成高度为0mm和高度为4500mm的两条楼层线。
网格线生成模块,用于从所述建筑平面图中提取横竖轴线生成网格线。具体的,在同时读取多个楼层的建筑平面图的实施方式中,提取每个楼层的横竖轴线形成多张不同楼层的轴线图,将不同楼层的轴线图以最左侧竖向轴线和最底端横向轴线为基准进行合并生成当前建筑的完整的网络线。具体的,所述网格线包括横向网格线和竖向网络线。进一步的,按照生成后的网格线重新生成横向网格线编号和竖向网络线编号。
立柱构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层高信息以及所述立柱标识生成每个楼层的立柱构件。以所述立柱标识为基础,按照所述立柱标识的边框形状往上拉伸生成对应每个立柱标识的高度与当前楼层的层高相同的多根实心立柱构件。
楼板构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楼板厚度信息与所述楼板标识在所述立柱底端的平面上生成楼板构件。当当前楼层不存在更低的楼层的情况下,在当前楼层墙体线条的全部内部区域按照所述楼板厚度信息生成楼板构件。例如,当不存在负一楼及以下楼层的情况下,一楼即为最低楼层,以地面即楼层线为0mm的高度开始往上在所有墙体线条围住的内部区域内生成对应厚度的一楼楼板构件。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线条围住的内部区域不包含所述立柱标识的边框线的内部区域。
横梁构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横梁高度信息在相领两个所述立柱构件顶端之间生成横梁构件,所述横梁构件的顶面与所述立柱的顶面齐平,宽度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宽度相同,长度等于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具体的,所述横梁构件为长方体,所述横梁构件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平行于地面,当所述立柱构件平行于地面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时,所述立柱构件的宽度指的是所述横梁构件宽度方向上所述立柱构件顶面两个端点的距离,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面形状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外表面形状相匹配使得两个构件无缝连接。所述横梁构件包括横向横梁和竖向横梁,所述横向横梁平行于所述横向网络线,所述坚向横梁平行于所述竖向网格线。
墙体构件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墙体线条生成墙体构件。所述墙体构件由封闭的墙体线条内部区域往上拉伸形成,所述封闭的墙体线条内部区域不包含所述立柱标识的边框线的内部区域。所述墙体构件包括内墙构件和外墙构件,所有墙体构件的高度均与当前楼层的层高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参数信息表还包括门体构件的高度信息、窗体构件的高度信息以及窗体构件的离地高度信息,所述墙体构件还包括门体构件上部、窗体构件底部以及上部的墙体。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中,还包括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表生成门体构件以及生成窗体构件的步骤。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所包含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楼板标识以及所述参数信息表所包含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楼板厚度信息可以直接生成楼层线、网格线、立柱构件、楼板构件、横梁构件以及墙体构件,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快速构建,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无需建模师反复地利用多边形制作每一个立体构件,极大地提高了建筑信息模型的制作效率。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中,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为多个对应不同楼层的建筑平面图,所述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还包括:
标识检查模块,用于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存在性检查指的是检查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存在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是生成建筑信息模型的必要信息,需要确认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均包含这些标识,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上述标识信息中的任一项的缺失均表示该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存在性异常。可用性检查指的是检查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中存在的各标识是否存在无法使用的异常,例如,某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中虽然存在楼层标识,但其楼层标识被误标注为“楼层:ABCD楼”或者“楼层:1-2楼”等,通过楼层标识无法识别出其为第几层的楼层平面图,这种情况则将其确定为可用性异常。又例如,某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中虽然存在横竖轴线,但其中有一根或者一根以上的轴线与其它轴线不处于平行或者垂直状态,这种情况则将其确定为可用性异常。冲突性检查指的是检查多个楼层建筑平面图所包含的各项标识是否存在冲突。例如,同时读取了两个楼层标识均为同一楼层的楼层建筑平面图,这两个楼层建筑平面图,则会被确定为存在冲突性异常,又例如,两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立柱标识坐标不一致,两个楼层建筑平面图会被确定为存在冲突性异常。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中,还包括:
消息输出模块,用于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中的任一项的存在性或可用性异常时,输出相应楼层建筑平面图读取失败的消息。当在读取任一楼层的建筑平面图时发现存在性异常或可用性异常,表示无法依据该楼层的建筑平面图生成对应的建筑立体模型,因此不再将该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加载至内存,并在建模程序的图形界面中输出提示,让建模师了解读取失败的建筑平面图以及读取失败的原因。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中,还包括:
对比状态显示模块,用于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与其它楼层建筑平面图的相应属性存在冲突性异常时,将存在冲突性异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显示为对比状态。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存在冲突性异常时,在建模程序的图形界面中以对比状态将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楼层的建筑平面图进行显示,并采用高亮或加粗或框选等显示方式将存在冲突异常的内容标识出来以使建模师能够快速发现存在冲突异常的内容。
操作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选择执行对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删除或保留操作。在确定了导致冲突性异常的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及其对应的内容后,建模师可以选择需要保留的楼层的建筑平面图以及需要从已经加载的内容中删除掉的楼层的建筑平面图。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中,所述参数信息表内嵌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所述标识检查模块包括:
建筑项目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参数信息表中的建筑项目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属于同一建筑项目。在所述参数信息表中可以标注上如建筑项目名称、建筑项目编号、建筑项目地址等建筑项目信息,从而使建模程序可以快速识别出所加载的多个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属于同一个建筑项目。
冲突性异常确定模块,用于在判断为否时,则确定建筑项目信息不一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存在冲突性异常。当所加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建筑项目名称、建筑项目编号、建筑项目地址中的任一项不一致时,则可以确定其不属于同一个建筑项目,从而确定其存在冲突性异常。
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通过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楼层建筑平面图包括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读取参数信息表,参数信息表包括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以及楼板厚度信息,根据层高信息生成楼层线,从建筑平面图中提取横竖轴线生成网格线,根据层高信息以及立柱标识生成每个楼层的立柱构件,根据楼板厚度信息与楼板标识在立柱底端的平面上生成楼板构件,根据横梁高度信息在相领两个立柱构件顶端之间生成横梁构件,横梁构件的顶面与立柱的顶面齐平,宽度与立柱构件的宽度相同,长度等于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基于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墙体线条生成墙体构件,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快速构建,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包括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
读取参数信息表,所述参数信息表包括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以及楼板厚度信息;
根据所述层高信息生成楼层线;
从所述建筑平面图中提取横竖轴线生成网格线;
根据所述层高信息以及所述立柱标识生成每个楼层的立柱构件;
根据所述楼板厚度信息与所述楼板标识在所述立柱底端的平面上生成楼板构件;
根据所述横梁高度信息在相领两个所述立柱构件顶端之间生成横梁构件,所述横梁构件的顶面与所述立柱的顶面齐平,宽度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宽度相同,长度等于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
基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墙体线条生成墙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为多个对应不同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在所述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中的任一项的存在性或可用性异常时,输出相应楼层建筑平面图读取失败的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与其它楼层建筑平面图的相应属性存在冲突性异常时,将存在冲突性异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显示为对比状态;
根据用户的选择执行对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删除或保留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信息表内嵌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所述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冲突性检查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参数信息表中的建筑项目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属于同一建筑项目;
在判断为否时,则确定建筑项目信息不一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存在冲突性异常。
6.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面图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楼层建筑平面图,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包括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
参数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参数信息表,所述参数信息表包括层高信息、横梁高度信息以及楼板厚度信息;
楼层线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层高信息生成楼层线;
网格线生成模块,用于从所述建筑平面图中提取横竖轴线生成网格线;
立柱构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层高信息以及所述立柱标识生成每个楼层的立柱构件;
楼板构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楼板厚度信息与所述楼板标识在所述立柱底端的平面上生成楼板构件;
横梁构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横梁高度信息在相领两个所述立柱构件顶端之间生成横梁构件,所述横梁构件的顶面与所述立柱的顶面齐平,宽度与所述立柱构件的宽度相同,长度等于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
墙体构件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的墙体线条生成墙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为多个对应不同楼层的建筑平面图,所述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还包括:
标识检查模块,用于对每个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执行存在性、可用性以及冲突性检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消息输出模块,用于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中的任一项的存在性或可用性异常时,输出相应楼层建筑平面图读取失败的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比状态显示模块,用于当任一楼层建筑平面图的楼层标识、横竖轴线、立柱标识以及楼板标识与其它楼层建筑平面图的相应属性存在冲突性异常时,将存在冲突性异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显示为对比状态;
操作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选择执行对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的删除或保留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所述的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信息表内嵌于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中,所述标识检查模块包括:
建筑项目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参数信息表中的建筑项目信息判断多个所述楼层建筑平面图是否属于同一建筑项目;
冲突性异常确定模块,用于在判断为否时,则确定建筑项目信息不一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层建筑平面图存在冲突性异常。
CN202210581785.0A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925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1785.0A CN114925433B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1785.0A CN114925433B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5433A true CN114925433A (zh) 2022-08-19
CN114925433B CN114925433B (zh) 2023-03-21

Family

ID=82811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1785.0A Active CN114925433B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54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5554A (zh) * 2022-11-11 2022-12-09 成都云中楼阁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辅助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计辅助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3867A (zh) * 2018-02-09 2018-08-03 广州大学 基于建筑图纸的建筑物自动建模方法
KR20200131991A (ko) * 2019-05-15 2020-11-25 박유진 건축물의 자동 설계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N112950764A (zh) * 2021-03-05 2021-06-11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平面套图的三维建模方法及三维建模装置
CN113255044A (zh) * 2021-06-09 2021-08-13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CN113627264A (zh) * 2021-07-13 2021-11-09 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纸识别的建模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3867A (zh) * 2018-02-09 2018-08-03 广州大学 基于建筑图纸的建筑物自动建模方法
KR20200131991A (ko) * 2019-05-15 2020-11-25 박유진 건축물의 자동 설계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N112950764A (zh) * 2021-03-05 2021-06-11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平面套图的三维建模方法及三维建模装置
CN113255044A (zh) * 2021-06-09 2021-08-13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CN113627264A (zh) * 2021-07-13 2021-11-09 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纸识别的建模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5554A (zh) * 2022-11-11 2022-12-09 成都云中楼阁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辅助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计辅助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5433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3793B2 (ja) 2次元cadデータ処理装置、2次元cadデータ処理方法、2次元cad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7045526A (zh) 一种电子建筑施工图的图形识别方法
CN114925433B (zh)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9685019B (zh) 一种构件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54460B (zh) 一种自动翻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33558B (zh) 基于Revit平台的外脚手架模型建模方法
JP4478040B2 (ja) モデルチェック方法およびモデルチェックプログラム
JP6209909B2 (ja)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計画支援装置、コンクリート打設計画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037224A (zh) 一种根据标注线生成轴线的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im et al.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BIM models from 2D CAD drawings
JP2005256345A (ja) 構造計画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6310188B (zh) 基于实例分割及建筑重构的虚拟城市生成方法及存储介质
JP6090962B1 (ja) Cadデータの自動解析装置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5688232A (zh) 基于revit的木工翻样出图方法
CN111753346B (zh) 线性构件的剖面图生成方法、Revit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4444185A (zh) 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01540A (zh) 一种门窗表建筑图纸的类型和门窗的自动识别方法
Dore et al. Semi-automatic techniques for as-built BIM façade modeling of historic buildings
JP7480972B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非一過性の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7393276B2 (ja) 耐震補強工事におけるアンカー挿入孔の出来形管理方法
KR20200131991A (ko) 건축물의 자동 설계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JP2016184331A (ja) 3dモデル作成装置、3dモデル作成方法及び3dモデル作成プログラム
JP4197432B2 (ja) 家屋図面作成装置及び作成方法
Kadhim BIM And GIS Data Integr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CN114385726B (zh) Cad自动化建筑幕墙装饰面板排版和数据输出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