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4662A - 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4662A
CN114924662A CN202210493136.5A CN202210493136A CN114924662A CN 114924662 A CN114924662 A CN 114924662A CN 202210493136 A CN202210493136 A CN 202210493136A CN 114924662 A CN114924662 A CN 114924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ayer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31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雪影
张筱霞
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31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46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4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4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触控层包括多条相互交叉并绝缘设置的触控电极链以及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通过相互并联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别从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同时传输触控信号,以降低线路中的阻抗,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发展,更窄的边框、更高的屏占比成为了目前的发展趋势,这就意味着信号线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信号线的宽度进一步被压缩导致每一根信号线的负载变得更大,从而可能带来性能上的影响。随着面板尺寸的增加,这种影响也会被放大。
现有集成触控功能的方案通常将触控电极图案以及相关信号线做在封装工序之后,触控电极图案位于显示区的上方,触控信号线通过边框绕线接入触控驱动芯片。对于小尺寸、边框充足的面板可以通过走线加宽的方式来减小阻抗以满足触控性能的需求,但当边框进一步压缩、面板尺寸变大,这一传统技术路线无法满足触控性能的需求。
综上所述,现有触控显示面板存在由于线路中阻抗较大导致触控性能降低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来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减小线路中的阻抗,从而提高触控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
基板;
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发光器件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以及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
多条相互交叉并绝缘设置的触控电极链,每条所述触控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的触控电极;以及
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
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层异层设置,并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并联,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同一条所述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源漏电极金属层,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同层设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源漏电极金属层,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异层设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触控电极链包括:
多条第一触控电极链,每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并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触控电极;
多条第二触控电极链,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相互交叉并绝缘设置,每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并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异;
其中,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同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下边框区、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相对另一侧的上边框区,所述下边框区设置有多个端子,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于同一所述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靠近所述下边框区的一端,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靠近所述上边框区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由所述下边框区经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上边框区。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相对两侧并位于所述上边框区与所述下边框区之间的侧边框区,所述触控层还包括多条第三触控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经由所述侧边框区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驱动电路层、发光器件层、封装层以及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多条相互交叉并绝缘设置的触控电极链以及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层异层设置,并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并联,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同一条所述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依次通过相互并联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别从所述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同时向所述触控电极链传输触控信号,以降低线路中的阻抗,从而提高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叠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区的叠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上边框区的叠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减小线路中的阻抗,从而提高触控性能。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叠构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设置于所述基板10上的驱动电路层20、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20远离所述基板10一侧的发光器件层30、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30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的封装层40、以及设置于所述封装层40远离所述发光器件层30的一侧的触控层50。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所述基板10上,可以指的是与所述基板10直接接触,也可以指的是与所述基板10间接接触。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所述触控层50包括多条相互交叉设置的触控电极链,每条所述触控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的触控电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互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多条所述交叉设置的触控电极链包括多条第一触控电极链和多条第二触控电极链,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一触控电极51,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沿第一方向Y间隔分布。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二触控电极52,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沿第二方向X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相互交叉并绝缘设置,在触控扫描采样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可以形成电容。
所述第一方向Y与所述第二方向X相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Y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X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方向Y与所述第二方向X相互垂直。
所述触控层50还包括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多条第三触控信号线54,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以向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传输触控信号,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以向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传输触控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21,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与所述触控层50异层设置,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并联,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同一条所述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为触控感应电极,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同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在触控扫描阶段,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可以同时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传输触控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触控电极51自身存在电阻,若仅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53向第一触控电极51的一端传输触控驱动信号,会使得距离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较远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接收到的触控驱动信号存在一定的延迟,导致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降低。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同时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可以改善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接收到的触控驱动信号的延迟,从而可以提高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也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同一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以同时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传输触控感应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均设置于所述显示区A1内。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A1一侧的下边框区A2、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区A1相对另一侧的上边框区A3,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A1的相对两侧并位于所述上边框区A3与所述下边框区A2之间的侧边框区A4。
所述下边框区A2包括绑定区A21、弯折区A22以及走线区A23,所述走线区A23设置于所述弯折区A22与所述显示区A1之间,所述绑定区A21设置于所述弯折区A22远离所述走线区A23的一侧。
所述绑定区A21内设置有多个端子22,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可以直接与对应的端子绑定连接,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也可以先绑定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然后再将柔性印刷电路板与对应的端子22绑定连接。所述触控驱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以及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随同所述绑定区A21一起弯折至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背面,以此减小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正面的所述下边框区A2的宽度。
进一步的,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电性连接于同一所述端子22。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分布示意图,以位于图3中最左侧的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第二触控信号线21为例,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端子22,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的另一端由所述绑定区A21经所述弯折区A22延伸至所述弯折区A22与所述显示区A1之间,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所述弯折区A22与所述显示区A1之间的区域内分别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连接。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区的叠构图,所述驱动电路层2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遮光层201、缓冲层202、有源层203、栅极绝缘层204、栅极金属层205、层间介质层206、源漏电极金属层207、钝化保护层208、平坦层209。
所述发光器件层30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平坦层209上的阳极301、像素定义层302、发光层303以及阴极304。
所述封装层4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所述封装层40的结构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无机封装层与有机封装层的叠层结构,也可以仅包括一层无机封装层或者为其他结构,此处不做限制。
所述触控层5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501、第一触控金属层502、触控绝缘层503、第二触控金属层504以及第二保护层505,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第二触控电极52、第一触控信号线53、第三触控信号线54均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504,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或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触控电极层502进行跨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52、第一触控信号线53以及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均可以为网格状,所述发光器件层30中的发光器件可以与各条网格线交叉设置形成的网格对位设置,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网格射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绑定区A21,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可以设置于所述触控层50内;在所述弯折区A22,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可以通过所述触控层50与所述驱动电路层20之间的过孔换线至所述驱动电路层20内,并在所述驱动电路层20内延伸至所述走线区A23。在所述走线区A23,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通过所述触控层50与所述驱动电路层20之间的过孔连接于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可以在所述触控层50内由所述弯折区A22与所述显示区A1之间的区域延伸至所述显示区A1内,并连接于对应的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靠近所述下边框区A2的一端。
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可以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与者所述源漏电极金属207同层设置。如图4所示,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207可以包括多个图案化的源极、漏极、以及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207设置于同一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可以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207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可以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207采用同一道金属成膜工艺制备形成。
结合图3至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上边框区的叠构图,在所述走线区A23,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连接于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然后在所述驱动电路层20内沿所述第一方向Y,由所述下边框区A2经过所述显示区A1延伸至所述上边框区A3,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在所述上边框区A3经过所述触控层50与所述驱动电路层20之间的过孔连接于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504中的走线,该走线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靠近所述上边框区A3的一端。
在所述下边框区A2,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端子22,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的另一端可以经由所述绑定区A21、弯折区A22以及所述走线区A23延伸至所述侧边框区A4。
在所述绑定区A21内以及所述绑定区A21与所述弯折区A22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可以设置于所述触控层50内;在所述弯折区A22,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可以通过所述触控层50与所述驱动电路层20之间的过孔换线至所述驱动电路层20内;在所述弯折区A22与所述显示区A1之间的走线区A23,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可以换线至所述触控层50,然后在所述触控层50中由所述下边框区A2延伸至所述侧边框区A4,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53和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在所述走线区A23由所述驱动电路层20换线至所述触控层50的结构可以参考图5所示的上边框区的叠构图,此处不做示意。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弯折区A22内,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和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均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20内,以减少所述弯折区A22的膜层数量,缓解弯折区A22的弯折应力,从而避免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和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在弯折区A22发生断裂。所述触控信号走线55和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54可以与所述驱动电路层20内的源漏电极金属层同层设置,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20内除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之外的其他金属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207异层设置。例如,可以在现有驱动电路层20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驱动电路层20中新增一层金属层,该金属层可以用于形成多条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优选的,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可以设置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207远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仅对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膜层叠构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真实膜层叠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一层、或者两层及以上的源漏电极金属层以及其他金属层,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可以与任一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或者其他金属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1也可以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异层设置或者所述驱动电路层20中的其他金属层异层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驱动电路层、发光器件层、封装层以及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多条相互交叉并绝缘设置的触控电极链以及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层异层设置,并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并联,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同一条所述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依次通过相互并联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别从所述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同时向所述触控电极链传输触控信号,以降低线路中的阻抗,从而提高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发光器件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以及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
多条相互交叉并绝缘设置的触控电极链,每条所述触控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的触控电极;以及
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
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层异层设置,并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并联,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同一条所述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源漏电极金属层,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同层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源漏电极金属层,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源漏电极金属层异层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链包括:
多条第一触控电极链,每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并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触控电极;
多条第二触控电极链,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相互交叉并绝缘设置,每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并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异;
其中,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同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的首尾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下边框区、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相对另一侧的上边框区,所述下边框区设置有多个端子,相互并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于同一所述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靠近所述下边框区的一端,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链靠近所述上边框区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由所述下边框区经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上边框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相对两侧并位于所述上边框区与所述下边框区之间的侧边框区,所述触控层还包括多条第三触控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三触控信号线经由所述侧边框区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链。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
CN202210493136.5A 2022-05-07 2022-05-07 触控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4924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3136.5A CN114924662A (zh) 2022-05-07 2022-05-07 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3136.5A CN114924662A (zh) 2022-05-07 2022-05-07 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4662A true CN114924662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08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3136.5A Pending CN114924662A (zh) 2022-05-07 2022-05-07 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46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8142B (zh) 柔性显示基板、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US113740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41760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784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0888278B (zh) 显示面板
CN210955021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1320736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母板
CN109683747B (zh) 一种触控屏
US9323295B2 (en) Touch panel
CN109062441B (zh) 阵列基板
CN108776555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76519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3518966B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3801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64384B (zh) 信号走线结构及阵列基板
US20200026423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589640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24662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14153330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12783366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13539058B (zh) 显示模组和终端
CN11462527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59487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
CN112035006A (zh) 显示面板
CN111061100A (zh) 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