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966B -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8966B
CN113518966B CN202080000112.0A CN202080000112A CN113518966B CN 113518966 B CN113518966 B CN 113518966B CN 202080000112 A CN202080000112 A CN 202080000112A CN 113518966 B CN113518966 B CN 113518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hielding ring
touch display
layer
displ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01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8966A (zh
Inventor
肖云升
董向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18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8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基板具有开孔(2),包括:衬底(11);位于衬底(11)一侧的显示层(12);以及位于显示层(12)远离衬底(11)一侧的触控层(13),触控层(13)包括交叉呈网状的多条触控走线(01),多条触控走线(0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走线(131),第一触控走线(13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311)及连接相邻第一触控电极(1311)的第一连接部(1312);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走线(132),第二触控走线(132)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321)及连接相邻第二触控电极(1321)的第二连接部(1322),第二连接部(1322)与第一连接部(1312)绝缘交叉;至少一条触控走线(01)包括:被开孔(2)间隔的两个走线段(011),以及连接两个走线段(011)的至少一条桥接线(012),桥接线(012)包括绕开孔(2)边缘设置的绕线部(0121),以及位于绕线部(0121)两端的两个引线部(0122)。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触控显示装置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其前面板除屏幕外,通常还设置有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等功能模块。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为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将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设置在了屏幕的显示区域内,相应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显示基板设有避让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的开孔。
如何改善触控显示装置在开孔周围的触控灵敏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具有开孔,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显示层;以及
位于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呈网状绝缘交叉的多条触控走线,所述多条触控走线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连接部;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绝缘交叉设置;
其中,至少一条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被所述开孔间隔的两个走线段,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走线段的至少一条桥接线,所述桥接线包括绕所述开孔边缘设置的绕线部,以及位于所述绕线部两端的两个引线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两个所述走线段的所述桥接线至少为两条且分布于所述开孔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被所述开孔间隔的两个第一走线段,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走线段的至少一条第一桥接线,所述第一桥接线包括绕所述开孔边缘设置的第一绕线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绕线部两端的两个第一引线部;
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被所述开孔间隔的两个第二走线段,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走线段的至少一条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二桥接线包括绕所述开孔边缘设置的第二绕线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绕线部两端的两个第二引线部,其中,所述第二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绕线部远离所述开孔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沿远离所述开孔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绝缘隔离的第一屏蔽环和第二屏蔽环;所述第一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远离所述第二屏蔽环的一侧,所述第二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和所述第二屏蔽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靠近所述开孔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绝缘隔离的第三屏蔽环;所述第一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环和所述第一屏蔽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沿远离所述开孔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绝缘隔离的第三屏蔽环和第一屏蔽环;所述第一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环和所述第一屏蔽环之间,所述第二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远离所述第三屏蔽环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层、第二导电图案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之间的绝缘图案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引线部和所述第二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所述第一绕线部、所述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一屏蔽环、所述第二屏蔽环分别具有被所述绝缘图案层间隔的双层结构,且所述第二绕线部在与所述第一引线部的交叉处通过过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的跨桥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环在与所述第一引线部的交叉处通过过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的跨桥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环在与所述第一引线部的交叉处通过过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的跨桥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环在与所述第二引线部的交叉处通过过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的跨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靠近所述开孔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绝缘隔离的第三屏蔽环,所述第一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环和所述第一屏蔽环之间;所述第三屏蔽环具有被所述绝缘图案层间隔的双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分别为透明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第一金属网丝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第二金属网丝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网丝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网丝电极的透光孔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相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部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所述第二引线部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部与所述第一绕线部呈U形连接,且所述第一引线部与所述第一绕线部相对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
所述第二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呈U形连接,且所述第二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相对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部和所述第二引线部与所述金属网丝的线宽比大于等于1.7,且小于等于2.3,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与所述金属网丝的线宽比大于等于4,且小于等于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圆角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为柔性衬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以及设于所述触控显示基板的所述开孔处的功能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摄像头、距离传感器、闪光灯或扬声器。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E-E向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中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中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俯视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在图3的S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在图8a的P-P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8c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在图8a的Q-Q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必然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部件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部件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部件。当描述到特定部件连接其它部件时,该特定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手指触摸触控显示装置的可触控区域时,触摸点处绝缘交叉设置的驱动触控走线和探测触控走线的互电容会发生改变。逐条扫描驱动触控走线,每扫描一条驱动触控走线的同时读取各条探测触控走线的信号,通过一轮扫描,便可以确定出触摸点的坐标,基于触摸点的坐标进行触摸操作对应的内容显示。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为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即屏幕显示区域占显示装置正面的面积比例),将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设置在了屏幕的显示区域内,相应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显示基板设有避让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的开孔。由于开孔的存在,导致触控显示基板上位于开孔两侧的触控走线无法连续传输信号,需要分别连接相关电路,这可能导致信号的延迟,从而影响到开孔周围的触控灵敏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在本公开以下各实施例中,“连接”均指电性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该触控显示基板具有开孔2。触控显示基板包括:衬底11、位于衬底11一侧的显示层12,以及位于显示层12远离衬底11一侧的触控层13。其中,触控层13包括呈网状绝缘交叉的多条触控走线01,多条触控走线01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走线131,第一触控走线13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311以及连接相邻第一触控电极1311的第一连接部1312;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走线132,第二触控走线132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321以及连接相邻第二触控电极1321的第二连接部1322,第二连接部1322与第一连接部1312绝缘交叉设置;
其中,至少一条触控走线01包括:被开孔2间隔的两个走线段011(图中单点划线为其简化示意),以及连接两个走线段011的至少一条桥接线012,桥接线012包括绕开孔2边缘设置的绕线部0121,以及位于绕线部0121两端的两个引线部012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被开孔间隔的两个走线段的桥接线的数量至少为两条且分布于开孔的两侧。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被开孔2间隔的两个走线段011的桥接线012的数量为两条且分别位于开孔2的两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触控走线131可以为与驱动电路连接的驱动触控走线,第二触控走线132为与探测电路连接的探测触控走线。或者,第一触控走线131为与探测电路连接的探测触控走线,第二触控走线132为与驱动电路连接的驱动触控走线。第一触控电极1311和第二触控电极1321的形状不限,例如,完整的第一触控电极1311和第二触控电极1321大致可以呈图中所示的菱形,并且第一触控电极1311和第二触控电极1321的面积大致相等。
触控显示基板的开孔2处可以用来容纳摄像头、距离传感器、闪光灯或扬声器等功能模块。根据功能模块的具体类型不同,开孔2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开孔2的形状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椭圆形,此外,开孔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圆角矩形等。开孔的大小与功能模块的规格尺寸有关,一般不小于一个触控电极的面积。此外,开孔2的数量不限,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这与触控显示装置前面板需要设置的功能模块数量有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开孔2的形状为椭圆形。其中的一根第一触控走线131在开孔2处采用了上述绕线结构设计。
该实施例中,两条桥接线012将沿第一方向被开孔2间隔的两条走线段011连接,也就是说,被开孔2间隔的两条走线段011通过两条桥接线012电性导通,因此,可以连接在同一个驱动电路或者探测电路上,从而有利于减少信号延迟,提高触控显示装置在开孔2周围的触控灵敏性。
参考图3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中,至少一条第一触控走线131包括:被开孔2间隔的两个第一走线段011a(图中单点划线为其简化示意),以及连接两个第一走线段011a的至少一条第一桥接线012a,第一桥接线012a包括绕开孔2边缘设置的第一绕线部0121a,以及位于第一绕线部0121a两端的两个第一引线部0122a;至少一条第二触控走线132包括:被开孔2间隔的两个第二走线段011b(图中单点划线为其简化示意),以及连接两个第二走线段011b的至少一条第二桥接线012b,第二桥接线012b包括绕开孔2边缘设置的第二绕线部0121b,以及位于第二绕线部0121b两端的两个第二引线部0122b,其中,第二绕线部0121b位于第一绕线部0121a远离开孔2的一侧。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孔2的形状为圆形,一条第一触控走线131和一条第二触控走线132在开孔2处采用了绕线结构设计。
与前述实施例同理,被开孔2间隔的两条第一走线段011a通过两条第一桥接线012a电性导通,被开孔2间隔的两条第二走线段011b通过两条第一桥接线012b电性导通,从而保证了信号传输的连续性。相比相关技术,该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减少信号延迟,提高触控显示装置在开孔2周围的触控灵敏性。
由于开孔2的位置需要根据功能模块的设置位置来相应设计,因此,第一触控走线131与开孔2相邻的部分可能是完整或者不完整形状的第一触控电极1311,也可能是完整或者不完整形状的第一连接部1312,第二触控走线132与开孔2相邻的部分可能是完整或者不完整形状的第二触控电极1321,也可能是完整或者不完整形状的第二连接部1322。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被开孔间隔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的形状并不是完整的菱形,而且形状不完全相同,面积也不等。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开孔2的形状为方形,两条第一触控走线131和一条第二触控走线132在开孔2处采用了绕线结构设计。在开孔2的附近,第一桥接线012a的数量一共为两条,分别位于开孔2的左右两侧,第二桥接线012b的数量一共为两条,分别位于开孔2的上下两侧,两条第二桥接线012b与两条第一桥接线012a绝缘交叉。
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开孔2的形状为方形,三条第一触控走线131和两条第二触控走线132在开孔2处采用了绕线结构设计。在开孔2的附近,第一桥接线012a的数量一共为四条,平均分布于开孔2的左右两侧,第二桥接线012b的数量一共为两条,分别位于开孔2的上下两侧,两条第二桥接线012b与四条第一桥接线012a绝缘交叉。
位于开孔2周围的第一桥接线012a的数量和第二桥接线012b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触控走线131和第二触控走线132的电阻需求进行设计,以使触控显示基板面内的互电容在未触摸时较为均匀,从而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还包括:沿远离开孔2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与第一桥接线012a和第二桥接线012b绝缘隔离的第一屏蔽环135和第二屏蔽环136,第一绕线部0121a位于第一屏蔽环135远离第二屏蔽环136的一侧,第二绕线部0121b位于第一屏蔽环135和第二屏蔽环136之间。第一屏蔽环135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第一桥接线012a与第二桥接线012b之间的信号互扰。第二屏蔽环136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第二桥接线012b与附近第一触控走线131之间的信号干扰。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还进一步设置了第三屏蔽环137,第三屏蔽环137位于第一屏蔽环135靠近开孔2的一侧并与第一桥接线012a和第二桥接线012b绝缘隔离,第一绕线部0121a位于第一屏蔽环135和第三屏蔽环137之间。第三屏蔽环137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开孔2内所设置的功能模块(图中未示出)对第一桥接线012a和第二桥接线012b造成的信号干扰。
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层包括两个屏蔽环,分别为如前述的第一屏蔽环135和第三屏蔽环137,该实施例中,触控层未设置如前述的第二屏蔽环136。
以上这些设置了屏蔽环的实施例,都更有利于提高开孔2周围触控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触控的灵敏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触控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层103、第二导电图案层104以及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103和第二导电图案层104之间的绝缘图案层105。第一导电图案层103可以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更加靠近衬底的一侧,此外,第一导电图案层103也可以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更加远离衬底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层包括了前述的第一屏蔽环135和第二屏蔽环136,第一触控电极1311、第二触控电极1321、第一连接部1312、第一桥接线012a,第二桥接线012b的未与第一桥接线012a交叉重叠的部分、第一屏蔽环135的未与第一桥接线012a交叉重叠的部分,以及第二屏蔽环136的未与第一桥接线012a和第二桥接线012b交叉重叠的部分,均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103;第二连接部1322、第二桥接线012b的与第一桥接线012a交叉重叠的部分、第一屏蔽环135的与第一桥接线012a交叉重叠的部分,以及第二屏蔽环136的与第一桥接线012a和第二桥接线012b交叉重叠的部分,均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如果触控层还进一步包括前述的第三屏蔽环137,则第三屏蔽环137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导电图案层10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层包括了前述的第一屏蔽环135、第二屏蔽环136和第三屏蔽环137,第一触控电极1311、第二触控电极1321、第一连接部1312、第一绕线部0121a、第二绕线部0121b、第一屏蔽环135、第二屏蔽环136和第三屏蔽环137均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103;第二连接部1322、第一引线部0122a和第二引线部0122b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层包括了前述的第一屏蔽环135、第二屏蔽环136和第三屏蔽环137,第一触控电极1311、第二触控电极1321、第一连接部1312、第一引线部0122a和第二引线部0122b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103;第二连接部1322、第一绕线部0121a、第二绕线部0121b、第一屏蔽环135、第二屏蔽环136和第三屏蔽环137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绝缘图案层105具有过孔1051,第一导电图案层103和第二导电图案层104上需要电性连接的结构,如第一导电图案层103上的第二触控电极1321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上的第二连接部1322,其电性连接通过绝缘图案层105上的过孔1051实现。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绝缘图案层105包括多个隔离单元1052,第一导电图案层103和第二导电图案层104上需要电性连接的结构,如第一导电图案层103上的第二触控电极1321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上的第二连接部1322,其电性连接通过如下设计实现:第二连接部1322超出隔离单元1052的边缘,从而一部分沉积在第二触控电极1321上与其电性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基板为有机发光触控显示基板。请参照图2所示,其显示层12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21,以及位于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21远离衬底11一侧的封装层122。触控层13制作于封装层122远离衬底11的一侧。触控显示基板可以为有源驱动的有机发光触控显示基板,其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121由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图中未予示出)控制,可以实现连续且独立的发光。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触控电极1311和第二触控电极1321分别为透明电极。例如材料采用氧化铟锡。该实施例中,触控层的第一导电图案层、第二导电图案层和绝缘图案层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前面描述的任一实施例方案来设计,其中,位于同一图案层的各结构材料相同,可以通过一次掩模构图工艺形成图案。
请结合图3和图7所示,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311为第一金属网丝(Metal Mesh)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321为第二金属网丝电极,第一金属网丝电极和第二金属网丝电极的透光孔与有机发光二极管30(图中仅示意了其中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即第一金属网丝电极和第二金属网丝电极的一个透光孔对应一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30发出的光通过透光孔射出。第一金属网丝电极和第二金属网丝电极的材料可以采用钛/铝/钛,其电阻更低、耐腐蚀性更强、成本也更低。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引线部0122a连接第一金属网丝电极(第一触控电极1311)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第一引线部0122a与第一绕线部0121a呈U形连接,且第一引线部0122a与第一绕线部0121a相对的部分连接第一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第二引线部0122b连接第二金属网丝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321)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第二引线部0122b与第一绕线部0121b呈U形连接,且第二引线部0122b与第二绕线部0121b相对的部分连接第二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这样设计,不但能保证引线部与金属网丝电极连接可靠,还有利于减少连接处的电阻。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线部0122a和第二引线部0122b与金属网丝的线宽比大于等于1.7,且小于等于2.3,即第一引线部0122a和第二引线部0122b的线宽是金属网丝的线宽的1.7~2.3倍;第一绕线部0121a和第二绕线部0121b与金属网丝的线宽比大于等于4,且小于等于5,即第一绕线部0121a和第二绕线部0121b的线宽是金属网丝的线宽的4~5倍。具体线宽可以根据电阻需求进行设计,以保证触控走线在开孔处电连接的可靠性和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性为目的。
请结合图3、图8a、图8b和图8c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311、第二触控电极1321、第一连接部1312、第一引线部0122a和第二引线部0122b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103;第二连接部1322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第一绕线部0121a、第二绕线部0121b、第一屏蔽环135、第二屏蔽环136分别具有被绝缘图案层105间隔的双层结构(即分别包括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103的部分和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的部分),且第二绕线部0121b在与第一引线部0122a的交叉处、第一屏蔽环135在与第一引线部0122a的交叉处、第二屏蔽环136在与第一引线部0122a的交叉处以及第二屏蔽环136在与第二引线部0122b的交叉处分别是通过过孔1051和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104的跨桥80连接。该实施例触控层还包括了第三屏蔽环137,该第三屏蔽环137不与其它结构交叉,具有被绝缘图案层105间隔的双层结构,结构相比第一屏蔽环135和第二屏蔽环136较为简单。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绕线部0121a和第二绕线部0121b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且基本不增加工艺成本。第一屏蔽环135、第二屏蔽环136和第三屏蔽环137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触控的灵敏性。
上述实施例中,有机发光触控显示基板的衬底11可以采用柔性衬底,从而使触控显示基板可以应用在曲面屏或柔性屏产品中,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如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采用前述任一实施例结构的触控显示基板1,以及设于触控显示基板1的开孔处的功能模块3。该触控显示装置100在开孔周围也具有较佳的触控效果。
其中,功能模块3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摄像头、距离传感器、闪光灯或扬声器,等等。触控显示装置100的具体产品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车载导航仪等等。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触控显示基板,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具有开孔,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显示层;以及
位于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呈网状绝缘交叉的多条触控走线,所述多条触控走线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连接部;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绝缘交叉设置;
其中,至少一条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被所述开孔间隔的两个走线段,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走线段的至少一条桥接线,所述桥接线包括绕所述开孔边缘设置的绕线部,以及位于所述绕线部两端的两个引线部,
其中:
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被所述开孔间隔的两个第一走线段,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走线段的至少一条第一桥接线,所述第一桥接线包括绕所述开孔边缘设置的第一绕线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绕线部两端的两个第一引线部;
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被所述开孔间隔的两个第二走线段,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走线段的至少一条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二桥接线包括绕所述开孔边缘设置的第二绕线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绕线部两端的两个第二引线部,其中,所述第二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绕线部远离所述开孔的一侧;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沿远离所述开孔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绝缘隔离的第一屏蔽环和第二屏蔽环;
所述第一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远离所述第二屏蔽环的一侧,所述第二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和所述第二屏蔽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连接两个所述走线段的所述桥接线至少为两条且分布于所述开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触控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靠近所述开孔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绝缘隔离的第三屏蔽环;
所述第一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环和所述第一屏蔽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沿远离所述开孔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绝缘隔离的第三屏蔽环和第一屏蔽环;
所述第一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环和所述第一屏蔽环之间,所述第二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远离所述第三屏蔽环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层、第二导电图案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之间的绝缘图案层;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引线部和所述第二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
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
所述第一绕线部、所述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一屏蔽环、所述第二屏蔽环分别具有被所述绝缘图案层间隔的双层结构,且所述第二绕线部在与所述第一引线部的交叉处通过过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的跨桥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环在与所述第一引线部的交叉处通过过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的跨桥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环在与所述第一引线部的交叉处通过过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的跨桥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环在与所述第二引线部的交叉处通过过孔和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的跨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屏蔽环靠近所述开孔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绝缘隔离的第三屏蔽环,所述第一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环和所述第一屏蔽环之间;
所述第三屏蔽环具有被所述绝缘图案层间隔的双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显示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分别为透明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显示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第一金属网丝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第二金属网丝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网丝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网丝电极的透光孔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相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引线部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所述第二引线部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引线部与所述第一绕线部呈U形连接,且所述第一引线部与所述第一绕线部相对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
所述第二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呈U形连接,且所述第二引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相对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网丝电极边缘的多根金属网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引线部和所述第二引线部与所述金属网丝的线宽比大于等于1.7,且小于等于2.3,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与所述金属网丝的线宽比大于等于4,且小于等于5。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开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圆角矩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开孔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7或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衬底为柔性衬底。
15.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以及设于所述触控显示基板的所述开孔处的功能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摄像头、距离传感器、闪光灯或扬声器。
CN202080000112.0A 2020-02-12 2020-02-12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189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74843 WO2021159299A1 (zh) 2020-02-12 2020-02-12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966A CN113518966A (zh) 2021-10-19
CN113518966B true CN113518966B (zh) 2024-03-19

Family

ID=7729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0112.0A Active CN113518966B (zh) 2020-02-12 2020-02-12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2509A1 (zh)
EP (1) EP4105769A4 (zh)
CN (1) CN113518966B (zh)
WO (1) WO20211592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1836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25803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67698A (zh) * 2022-06-08 2022-10-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5094A (zh) * 2018-07-25 2018-11-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EP3428783A1 (en) * 2017-07-11 2019-01-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integrated fingerprint sensor
CN109545085A (zh) * 2018-11-22 2019-03-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85200A (zh) * 2019-01-29 2019-06-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4461B (zh) * 2011-12-16 2017-09-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
KR102119603B1 (ko) * 2013-09-06 2020-06-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TW201525801A (zh) * 2013-12-30 2015-07-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觸控遮光基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610204B (zh) * 2015-02-27 2018-01-01 Fujikura Ltd 配線體、配線基板以及碰觸偵知器
KR102476563B1 (ko) * 2015-12-01 2022-12-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377527B1 (ko) * 2017-09-01 2022-03-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감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KR101957156B1 (ko) * 2017-09-05 2019-03-14 (주)코텍 터치스크린 패널
JP2019160174A (ja) * 2018-03-16 2019-09-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KR102465351B1 (ko) * 2018-03-21 2022-1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KR102540895B1 (ko) * 2018-05-30 2023-06-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8873512B (zh) * 2018-06-06 2021-04-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536348B1 (ko) * 2018-07-19 2023-05-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표시 장치
KR102598230B1 (ko) * 2018-08-13 2023-11-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53262B1 (ko) * 2018-10-16 2024-04-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개구부가 형성된 터치 레이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639185B1 (ko) * 2018-11-07 2024-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유닛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460167B (zh) * 2018-11-30 2022-04-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964913B2 (en) * 2018-11-30 2021-03-3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9856840B (zh) * 2019-03-26 2021-11-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121400A (ko) * 2019-04-15 2020-10-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20200138569A (ko) * 2019-05-31 2020-1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28783A1 (en) * 2017-07-11 2019-01-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integrated fingerprint sensor
CN108735094A (zh) * 2018-07-25 2018-11-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545085A (zh) * 2018-11-22 2019-03-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85200A (zh) * 2019-01-29 2019-06-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05769A1 (en) 2022-12-21
US20220342509A1 (en) 2022-10-27
WO2021159299A1 (zh) 2021-08-19
CN113518966A (zh) 2021-10-19
EP4105769A4 (en) 2023-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784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7357475B (zh)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518966B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1693132B1 (ko) 인-셀 터치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WO2016119323A1 (zh) 阵列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US8946578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668286A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3164080A (zh) 具有静电防护结构的触控面板
KR101706834B1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502443B (zh) 触控元件与触控显示模块
KR102233676B1 (ko) 터치 센서-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467639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TW201312402A (zh) 觸控面板
CN11265495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WO2016106849A1 (zh) 一种触控式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8373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175102B1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JP3182005U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1301004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13056720B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KR20190094877A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3268152B (zh) 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CN11511376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375437U (zh) 触控面板
US1182954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control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