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6543A -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6543A
CN114916543A CN202110778615.7A CN202110778615A CN114916543A CN 114916543 A CN114916543 A CN 114916543A CN 202110778615 A CN202110778615 A CN 202110778615A CN 114916543 A CN114916543 A CN 114916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ck solution
disinfection
chloride
test
disinfec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86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6543B (zh
Inventor
章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Protec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Protec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Protec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Protec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786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65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6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6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2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ingredients stabilising the active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14Alkali metal chlorides; Alkaline earth metal chlo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20Elemental chlorine; Inorganic compounds releasing chlor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2Local antisep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消毒原液包括氢卤酸、氢卤酸盐、氯化物、活性氧、活性OH根、水。通过原料之间特定的配比再结合特殊的制备步骤,使得最后制得的消毒原液有效氯含量较高,从而保证其优异的杀菌效果,同时具备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有较长的使用期限。该消毒原液配制成消毒液或其他制品的操作简单、方便,且浓度易于控制,除此之外,该消毒原液不仅可以应用于配制消毒液,还能应用于诊疗过程中的清创和感控,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消毒产品作为一种常用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疫情的发生使其越来越必要。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消毒产品中,含氯的消毒水由于安全、温和无腐蚀、使用后无残留、消毒杀菌效果较好而占据人们的青睐。
次氯酸钠和次氯酸作为含氯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决定着消毒液的杀菌效果,然而由于次氯酸钠和次氯酸本身存在易分解、不稳定,使得所制备的消毒水在储存、运输及使用方面都存在众多困难,因此限制了其存储期和使用量,同时稳定性差会导致消毒液的活性物含量低、有效成分减少,从而导致效果变差。
现有技术中技术人员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比如通过加入某些稳定剂溴化钠、溴化钾、Na2SiO3、六羟基环己烷等来提高消毒水的稳定性,但其取得的效果不佳,且成本较高而无法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消毒原液的稳定性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杀菌效果好,不仅可以应用于消毒水的制备,还可以用于诊疗过程中的清创和感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原液,所述消毒原液包括氢卤酸、氢卤酸盐、氯化物、活性氧、活性OH根、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氢卤酸与氢卤酸盐重量比为(2.8~4.5):1,所述氢卤酸与氯化物的重量比为(8~11):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性氧与活性OH根的重量比为1:(0.9-1.3)。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氢卤酸包括次氯酸,所述氢卤酸盐包括次氯酸钠。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与氯化物的重量比为(8~10):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化物包括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原液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将准备好的氯化物的1/2重量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物质A;
(2)向物质A输送加入活性氧、活性OH根,反应30-50min,得到物质B;
(3)向物质B中加入剩余1/2重量的氯化物混合均匀,得到物质C;
(4)向物质C中输送加入氢卤酸、氢卤酸盐,反应10-20min,制得消毒原液。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15~20℃,光照强度为800~950μmol·m-2s-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为避光反应,反应温度为8~12℃。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原液的应用,包括用于消毒水的制备、诊疗过程中的清创和感控。
有益效果:
(1)加入特定比例的活性氧与活性OH根,能够使制备得到的消毒原液的有效氯含量增加,提高其杀菌效果;
(2)加入特定比例的氯化物可以增加消毒原液及其所制备的产品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改善活性氧、活性OH根的加入引起体系的不稳定性问题,延长了消毒原液的使用期限;
(3)在特定的光照条件和温度下制备消毒原液,且制备过程中将氯化物分两次在特定阶段加入,在这种条件下能够进一步增强杀菌效果和体系的稳定性;
(4)本发明的消毒原液不仅可以用于消毒,还可以用于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消炎、清创和感控;
(5)将所述消毒原液配制成消毒液的操作方便、快速,消毒液浓度易于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如果现有技术中披露的具体术语的定义与本发明中提供的任何定义不一致,则以本发明中提供的术语定义为准。
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中明确地另有指示,否则没有限定单复数形式的特征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的特征。还应理解的是,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所陈述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此外,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使用“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除此之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原液,所述消毒原液包括氢卤酸、氢卤酸盐、氯化物、活性氧、活性OH根、水。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氢卤酸与氢卤酸盐重量比为(2.8~4.5):1,优选为(3.8~4.2):1,进一步优选为4: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氢卤酸与氯化物的重量比为(8~11):1,优选为10: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氧与活性OH根的重量比为1:(0.9-1.3),优选为1:1。
在一些消毒剂中,有用到活性氧作为消毒体系的组成部分的,但是活性氧在体系中的溶解性能并不好,所以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本申请人发现在体系中加入特定量的活性氧、活性OH根能够与氢卤酸、氢卤酸盐相互增效作用使得消毒原液的有效氯的含量增加、消毒性能更佳,可能是因为活性氧和活性OH根的存在,使得氢卤酸的反应向正向进行,增加了体系中有效氯的含量,本申请人经大量研究发现当活性氧与活性OH根在消毒原液中的含量比为1:(0.9-1.3),尤其是1:1时,消毒原液的杀菌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活性氧与活性OH根的量相差不大时,两者在体系中达到平衡,可以更好的与氢卤酸、氢卤酸盐稳定作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氢卤酸包括次氯酸,所述氢卤酸盐包括次氯酸钠。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与氯化物的重量比为(8~10):1,优选为9: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氯化物包括氯化钠(CAS号:7647-14-5)、氯化钾(CAS号:7447-40-7)、氯化钙(CAS号:10043-52-4)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氯化钠和/或氯化钙,进一步优选为氯化钠。
次氯酸产品中有效成分下降率超过10%为不符合要求,经申请人大量研究发现,本发明的体系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或氯化钙,尤其是氯化钠的时候,使得消毒原液的稳定性更好,利用消毒原液制备得到的产品的稳定性也就越好,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随着水溶液中活性氧、活性OH根的增加,水溶液的浓度增加,Na+受浓度的影响较小,并且Na+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较强,其能够更好与水体系中的水分子还有活性OH根相互作用,使得体系中消毒原液在使用时不容易形成一些水合物,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氯化钠在体系中以一定的氯离子的存在,使得次氯酸钠的分解逆向进行,所以在本体系中一定量氯化钠的加入改善了活性氧、活性OH根加入使得体系可能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和次氯酸钠稳定性不佳的问题,延长了消毒原液的使用期限。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原液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将准备好的氯化物的1/2重量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物质A;
(2)向物质A输送加入活性氧、活性OH根,反应30-50min,得到物质B;
(3)向物质B中加入剩余1/2重量的氯化物混合均匀,得到物质C;
(4)向物质C中输送加入氢卤酸、氢卤酸盐,反应10-20min,制得消毒原液。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15~20℃,优选为18℃,光照强度为800~950μmol·m-2s-1,优选为900μmol·m-2s-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氧的生产装置采用电催化膜反应器,水和空气通过供水供气系统进入加有直流电压的反应器,循环电解液在反应器和电解液储罐之间循环,制备的活性氧直接进入产品罐。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OH根通过高级氧化技术制备,具体是向臭氧反应器中加入过氧化氢而得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次氯酸现配现用,本申请采用保定普罗泰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稳定次氯酸的生产装置将即时生产的次氯酸直接输入到反应体系中。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为避光反应,反应温度为8~12℃,优选为10℃。
本申请人经大量研究发现,先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物,形成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使得水溶液的pH值处于中性的条件下,同时不会对活性氧造成分解,并且在800~950μmol·m-2s-1和15~20℃的条件下,消毒原液的杀菌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适合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在盐的胁迫作用下,活性氧、活性OH根能够更好的溶解在水中,但是当温度或光照强度过高时,导致活性氧分解,从而影响其杀菌效果;市面上的次氯酸消毒剂,在制备该消毒剂的时候次氯酸/次氯酸钠容易分解,制备得到的产品的有效氯含量低,放置一段时间后产品的的pH、ORP和有效氯降低,在本申请中,申请人发现在加入氢卤酸、氢卤酸盐之前,先在体系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氯化物,这样使得二次加入的氯化物能够更好的协助氢卤酸、氢卤酸盐在体系中稳定存在发挥杀菌作用,尤其当氯化物为氯化钠时,可能是因为杀菌产生了氯化甲烷等水合物,氯化钠更利于氯化甲烷等水合物的分解,使得杀菌反应正向进行,从而提高其杀菌效果,并且在本发明的制备条件下,氢卤酸、氢卤酸盐、氯化物、活性氧、活性OH根在水中的相互作用更强,使其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原液的应用,包括用于消毒水的制备、诊疗过程中的清创和感控。
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原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消毒原液包括次氯酸40%、氯化钠4%、次氯酸钠10%、活性氧5%、活性氢氧根5%、水36%。
本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原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将准备好的氯化钠的1/2重量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物质A;
(2)向物质A输送加入活性氧、活性OH根,在光照强度为900μmol·m-2s-1和18℃的条件下反应40min,得到物质B;
(3)向物质B中加入剩余1/2重量的氯化钠混合均匀,得到物质C;
(4)向物质C中输送加入次氯酸、次氯酸钠,在10℃下反应15min,制得消毒原液。
所述活性氧的生产装置采用电催化膜反应器,水和空气通过供水供气系统进入加有直流电压的反应器,循环电解液在反应器和电解液储罐之间循环,制备的活性氧直接进入产品罐。
所述活性OH根通过高级氧化技术制备,具体是向臭氧反应器中加入过氧化氢而得到。
将上述制备的消毒原液按照消毒原液与水的重量比为1:95配制成消毒液。
实施例2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活性氧与活性OH根的重量比为1:1.5。
实施例3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氯化钠替换为溴化钠。
性能测试
1.有效氯含量测定
对实施例1-2制备的消毒液进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具体的检测条件如下:
(1)试验仪器:50mL滴定管;
(2)试剂名称与级别:硫酸(分析纯)、碘化钾(分析纯)、淀粉(分析纯)、蒸馏水;
(3)标准溶液名称及浓度: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浓度为0.01008mol/L;
(4)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2.2.1.2.1;
(5)检测环境温度22℃,相对湿度50%。
对实施例1得到的消毒液取样3次,分别编号为1-1、1-2、1-3,实施例2得到的消毒液液同样取样3次,分别编号2-1、2-2、2-3,按上述条件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156787850000061
2.有效氯稳定性的测试
将实施例1和3制备的消毒液在37℃的环境中放置90天,对其进行保存前后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具体的检测条件如下:
(1)试验仪器:25mL滴定管、50mL滴定管;
(2)试剂名称与级别:硫酸(分析纯)、碘化钾(分析纯)、淀粉(分析纯)、蒸馏水;
(3)标准溶液名称及浓度: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浓度为0.01008mol/L;
(4)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2.2.3.2.1;
(5)检测环境温度22℃,相对湿度50%。
对实施例1得到的消毒液取样3次,分别编号为1-1、1-2、1-3,对实施例3得到的消毒液取样3次,分别编号为2-1、2-2、2-3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3156787850000071
结论:由实施例1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消毒液在温度37℃的环境中放置90天后,有效氯的平均下降率为3.78%,贮存有效期可定为二年。
3.中和剂鉴定实验剂细菌定量灭杀试验
一、器材
(1)试验菌株: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由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第4-8代新鲜斜面培养物;
(2)试验样品:由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
(3)中和剂:1%硫代硫酸钠,2%吐温80的TPS。
二、方法
(1)检验依据:参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5条和2.1.1.7.4条;
(2)中和剂鉴定试验:以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1:4稀释液分别和大肠杆菌作用0.5min,试验温度为19-21℃,试验重复进行3次,结果见表3;
(3)细菌定量灭杀试验:以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作用时间分别为2.5min、5min、7.5min,试验温度为19-21℃,试验重复进行3次,结果见表4。
表3
Figure BDA0003156787850000081
表4
Figure BDA0003156787850000082
结论:3次重复试验中,消毒液组的3、4、5三组间回收率菌落误差率分别为4.95%、5.97%、3.40%;1:4稀释液组的3、4、5、三组间回收菌落误差率分别为6.78、5.38、6.42%;结果表明1%硫代硫酸钠、2%吐温80的TPS中和剂可以中和实施例1所制备的消毒液中的杀菌成分,且中和剂和中和产物对试验菌生长剂培养基无明显影响,表明该中和剂适用于该试验样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杀灭试验。
经过3次重复试验表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消毒液对悬液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min,杀灭对数值均>5.00。
4.杀菌试验
一、器材
(1)试验菌株:幽门螺杆菌ATCC43504第四代;
(2)主要试剂:血琼脂平板、中和剂含1%硫代硫酸钠、2%吐溫80的TPS、有机干扰物:浓度为0.3%的牛血清臼蛋臼溶液、标准硬水;
(3)1ml移液枪、100ul移液枪、兼氧培养袋、厌氧培养罐、混匀仪2015SW0037、二级生物安全柜2015SW0027、电热恒温培养箱2015SW0013;
二、方法
4.1中和剂鉴定试验
(1)制备试验菌悬液。取2.0ml试验菌悬液千试管中,加入2.0ml有机干扰物质,制成含有机干扰物质的菌悬液。
第1组:吸取1.0ml含有机干扰物质的试验菌悬液千试管内,再吸加4.0ml样品于试管内,混匀。作用至预定时间,吸此样液0.5ml加于含有4.5ml稀释液的试管中,混匀。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每管样液接种2个培养皿,培养计数。
第2组:1.0ml含有机干扰物质试验菌悬液于试管内,再吸加4.0ml样品于试管内,混匀。作用至预定时间,吸此样液0.5ml加千含4.5ml中和剂溶液管中,混匀,作用10min。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每管样液接种2个培养皿,培养计数。
第3组:吸取0.1ml含有机干扰物质的试验菌悬液于试管内,加入0.4ml硬水,混匀。加入4.5ml中和剂,作用10min。用中和剂做10倍系列稀释,稀释每管样液接种2个培养皿,培养计数。
第4组:吸取0.1ml含有机干扰物质的试验菌悬液于试管内,吸加4.9ml中和产物溶液(以0.4ml样品加4.5ml中和剂,作用10min配制而成)于试管内,混匀。作用10min,吸取该最终样液0.5ml,用中和产物溶液做10倍系列稀释,稀释每管样液接种2个培养皿,培养计数。
第5组。吸取0.1ml含有机干扰物质的试验菌悬液千试管内,吸加0.4ml硬水千试管内,混匀。加入4.5ml稀释液,作用10min,用稀释液做10倍系列稀释,稀释每管样液接种2个培养皿,培养计数。
第6组。将稀释液、中和剂和硬水混合,使用上述实验同样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4.2杀菌实验
(1)配制实验用菌悬液
(2)取无菌试管,先加入0.5ml试验用菌悬液,再加入0.5ml有机干扰物质,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样品4.0ml注入其中,迅速混匀并立即记时;
(3)待试验菌与样品相互作用至各预定时间,分别吸取0.5ml试验菌与样品混合液加千4.5ml经灭菌的中和剂中,混匀;
(4)各管试验菌与样品混合液经加中和剂作用10min后,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每管样液,接种2个培养皿,37C培养7天后计数;
(5)同时用稀释液代替消毒液,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
试验结果见表5和表6。
表5中和鉴定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3156787850000101
结论:经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含1%硫代硫酸钠,%吐温80的TPS中和剂可中和试验样品中的杀菌成分,且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试验菌生长无明显影响。表明该中和剂适用于该试验样品对幽门螺杆菌的定量杀灭试验。
表6杀菌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3156787850000102
结论:经3次重复试验表明,试验样品对悬液中的幽门螺杆菌作用2.5min,5min,7.5min,杀灭对数值均>5。
5.染色体毒理实验
对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进行染色体毒理实验。
一、材料和动物
材料:阴性对照组:纯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
动物:ICR小鼠50只,雌雄各半,来源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
二、方法
1.剂量设置
设受试物组、阴性对照组(纯水)和阳性对照组(40mg/kg环磷酰胺)。根据预试验结果,受试物组的终浓度设定为500mg/kg、2000mg/kg、5000mg/kg。
受试组以纯水为溶剂分别配制成各剂量组浓度.
2.动物分组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实验动物分配到各剂量组中。
试验方法
(1)动物染谣采用经口灌胃30h染毒法,即两次染毒间隔24h,第二次染毒后6h取材;
(2)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取股骨.剥除肌肉,擦净血污.切断股骨两端,暴露骨髓腔;
(3)用注射器吸取0.1ml小牛血清,冲洗骨髓腔,用冲洗液常规涂片,晾干或热风吹干;
(4)将已干的涂片,在甲醇中固定10min,用姬姆萨应用液染色l5min,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5)阳性与阴性对照组的操作程序同试验组,阳性对照组选用环磷酰胺(40mg/kg),阴性(溶剂)对照组用受试物溶剂;
(6)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完整、着色适当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PCE)数,PCE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NCE)呈粉红色;
(7)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PCE,微核细胞率指含有微核的PCE数,以千分率表示,1个PCE中出现有2个或多个微核,仍按1个计数,此外,还应观察PCE/NCE比例,作为对细胞毒性的指标。一般计数200个PCE,同时记数所见到的NCE;
(8)采用波松分布u检验或其他适当的显著性试验方法,对各组间的微核率进行比较;
三、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7,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40mg/kg环磷酰胺小段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而各给药组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Figure BDA0003156787850000121
结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都未见体内染色体损伤作用。
6.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对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进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一、材料和动物
1.样品制备
在普罗泰可空气消毒机设备内加入消毒液共计489.2g后,将设备放入静式染毒柜内开启设备使样品雾化。
2.动物:ICR小鼠20只,雌雄各半,来源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
二、方法
1.染毒途径:静态吸入染毒
2.染毒剂量(可见下式):
C=(a-d)/v,式中:C—染毒浓度(mg/m3);a—加入受试样品的量(mg);d—挥发后受试样品的量(mg),v—染毒柜容积(m3)
3.正式试验时剂量及分组:
第1剂批组:1630.7mg/L;
4.染毒柜体积:0.3m3
5.试验操作:试验时,将动物称重并标记,随机分成1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将实验动物放入染毒柜内,加入定量的消毒液并使其挥发,造成试验需要的受试样品的浓度,一次吸入染毒2h。观察并记录染毒过程、观察期内动物的中毒和死亡情况,观察期限一般为14d。观察期结束后,处死存活动物并进行大体解剖。
三、试验结果
LC50>1630.7mg/L。实验动物在染毒14天内未见任何中毒症状和中毒死亡;雌雄动物的体重未见异常。实验观察结束,对受试动物进行大体解剖检查也未见异常变化。
结论:样品吸入LC50>10mg/L,根据急性毒性分级,该样品为实际无毒。
7.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对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进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一、材料和动物
1.样品制备:称取5.0524g样品置于20ml容批瓶内,加入纯水定容至刻度线,充分摇匀后倒入试剂瓶标识备用。
2.动物:ICR小鼠20只,雌雄各半,来源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
二、方法
采用一次最大限度试验,灌胃剂量为5000mg/kg;染毒前动物禁食过夜。染毒后,每天观察中毒症状或行为变化,每周称重一次。对中毒死亡动物和染毒后14天存活动物作大体解剖观察。
三、试验结果
LD50>5052.4mg/kg,实验动物在染毒14天内未见任何中毒症状和中毒死亡;雌雄动物的体重未见异常。实验观察结束,对受试动物进行大体解剖检查也未见异常变化。
结论:样品经口LD50>5000mg/kg,根据急性毒性分级,该样品为实际无毒。
8.微生物学指标检测
对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进行微生物学指标检测。
一、检测器材和试剂
1.样品:消毒液
2.检测仪器:垂直流超净工作台ZHJH-Cl106B,恒温培养箱(MMM incucell 222L)。
3.试剂:生理盐水,普通琼脂,沙氏琼脂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管,SCDLP培养液,葡萄糖肉汤,血平板。
二、检测方法及依据
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第2.1.11.2条。
2.检测方法:无菌打开3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称取10mL样品,加入到200mL灭菌生理盐水。上清液接种普通琼脂、沙氏琼脂平板,分别作细菌、真菌菌落计数,各接种5个平皿,每个平皿中加入1mL样液。另各取样液5mL,分别接种至50mL乳糖胆盐发酵管、SCDLP培养液、葡萄糖肉汤中,35℃±2℃培养18h-24h。然后取培养18h-24h的SCDLP培养液、葡萄糖肉汤,将培养物划线接种血平板,35℃±2℃培养24h。
3.检测条件:环境温度:21℃,相对湿度:21%。
三、检测结果
表8
检测指标 单位 标准值 实测值
细菌菌落总数 cfu/mL ≤200 未检出
真菌菌落总数 cfu/mL ≤100 未检出
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未检出
绿脓杆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溶血性链球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结论:消毒液中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未检出,该样品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规定。
9.物表自然菌消毒检测
对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进行物表自然菌消毒检测。
一、检验依据
1.消毒液对其他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2.10条。
2.受试部位及数量:随机取食堂餐桌表面,受试数量:30份;
3.消毒处理方法:取消毒液涂擦桌子表面2次,5min后采样
三、检验结论
经30份试验结果显示,以该消毒液涂擦桌子表面,作用时间为5rnin,对桌子表面的自然菌的平均灭除对数值>1.0。
10.外观刺激性检测
对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进行外观刺激性检测。
一、材料和动物
1.样品制备:原受试物
2.动物:新西兰家兔3只,来源于桐乡市银海牧业专业合作社。
二、方法
试验前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范围各为3cm×3cm,涂敷面积2.5cm×2.5cm。
取0.5ml受试物涂敷在一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涂抹4h后用水或无刺激的适宜溶剂清除去残留物。分别于去除受试物后lh、24h和48h观察结果井评分,判断皮肤刺激强度。对照区的处理方法同试验区。
三、试验结果
表9
Figure BDA0003156787850000151
结论:该消毒液对家兔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检验结果为无刺激性,未见其他毒性。
11.空气现场消毒试验
对实施例1制备的消毒液进行空气现场消毒试验。
一、器材
1.试验场所:约30m3无人密闭房间;
2.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采样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
3.消毒器械:普罗泰可次氯酸消毒机+消毒液。
二、方法
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3;
2.检测环境:温度:25-27℃,相对湿度:65-75%RH;
3.消毒方法:试验时样品普罗泰可次氯酸消毒机加入消毒液并以5mL/m3的液体用量开机喷雾消毒,静置30min后采样,试验重复3次。
4.采样方法: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采样,采样流量为28.3L/min;采样时间:消毒前为5min,消毒作用后为10min,采样点距离地面1.0m。
三、结果
表10
Figure BDA0003156787850000161
结论:采用普罗泰可次氯酸消毒机,以并以5mL/m3的消毒液液体对体积30m3的无人密闭房间开机喷雾消毒,静置30min,空气中空气自然菌的消亡率3次试验结果均≥90.00%,为消毒合格。
最后指出,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消毒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原液包括氢卤酸、氢卤酸盐、氯化物、活性氧、活性OH根、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毒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卤酸与氢卤酸盐重量比为(2.8~4.5):1,所述氢卤酸与氯化物的重量比为(8~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毒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氧与活性OH根的重量比为1:(0.9-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毒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卤酸包括次氯酸,所述氢卤酸盐包括次氯酸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毒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与氯化物的重量比为(8~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毒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物包括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消毒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将准备好的氯化物的1/2重量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物质A;
(2)向物质A输送加入活性氧、活性OH根,反应30-50min,得到物质B;
(3)向物质B中加入剩余1/2重量的氯化物混合均匀,得到物质C;
(4)向物质C中输送加入氢卤酸、氢卤酸盐,反应10-20min,制得消毒原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消毒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反应条件为温度15~20℃,光照强度为800~950μmol·m-2s-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消毒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为避光反应,反应温度为8~12℃。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消毒原液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消毒水的制备、诊疗过程中的清创和感控。
CN202110778615.7A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4916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8615.7A CN114916543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8615.7A CN114916543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543A true CN114916543A (zh) 2022-08-19
CN114916543B CN114916543B (zh) 2024-05-17

Family

ID=82804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8615.7A Active CN114916543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654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981A (zh) * 2006-12-11 2009-10-21 株式会社意戴尔 水溶液、提高水溶液中的残留氯寿命的方法
JP2014008440A (ja) * 2012-06-28 2014-01-20 Koki:Kk オゾン含有水溶液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およびオゾン含有水溶液
EP3744178A1 (de) * 2019-05-27 2020-12-02 Jaroslaw Romanowski Wässrige natriumhypochloritlösung und verfahren zur oberflächenbehandl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981A (zh) * 2006-12-11 2009-10-21 株式会社意戴尔 水溶液、提高水溶液中的残留氯寿命的方法
US20100003342A1 (en) * 2006-12-11 2010-01-07 Ideo Co., Ltd. Aqueous solution and method of prolonging life of residual chlorine in aqueous solution
JP2014008440A (ja) * 2012-06-28 2014-01-20 Koki:Kk オゾン含有水溶液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およびオゾン含有水溶液
EP3744178A1 (de) * 2019-05-27 2020-12-02 Jaroslaw Romanowski Wässrige natriumhypochloritlösung und verfahren zur oberflächenbehandlung

Non-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F. JALBOUT等: "Thermochemical stability of the HO2–HOCl complex",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
印献栋等: "O3/H2O2氧化预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制药废水研究", 《现代化工》 *
孙华峰等: "羟基自由基活性氧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现代化工》 *
孟宁等: "O3/H2O2氧化法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工业水处理》 *
张婉枫等: "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增强技术研究进展", 《榆林学院学报》 *
张景利: "浅析次氯酸钠水溶液的稳定性",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
李灵香玉等: "羟基自由基(#OH)的特性及其在光化学氧化中的反应机理", 《化工技术与开发》 *
杜俊岐等: "活性氧消毒剂制备技术及空气消毒效果的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杨亚红等: "微纳米气泡臭氧高级氧化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的中试", 《净水技术》 *
苏秀霞等: "提高次氯酸钠稳定性的研究",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苏秀霞等: "氯化钠对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543B (zh)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7252A (zh) 双链季铵盐消毒液
KR20180054631A (ko) 하이포아염소산 수용액
CN115918657A (zh) 一种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01578984A (zh) 肉桂醛、丁香酚和柠檬酸复配杀藻剂
CN103907598A (zh) 一种氯消毒剂泡腾片
CN114916543B (zh) 一种消毒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646340B (zh) 活的、可储存的虫卵悬浮液的制备
CN115886029A (zh) 一种低温次氯酸消毒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197199B (zh) 一种器械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12257B (zh) 一种奶牛乳头药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73902B (zh) 一种含氨基酸衍生物的杀芽孢制剂
CN112868665B (zh) 一种含超分子银的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2803B (zh) 一种季铵盐络合碘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0801A (zh) 一种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86110B (zh) 一种多用途的复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消毒剂
CN114533798B (zh) 一种消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38175A (zh) 一种安全无刺激可以入口的消毒剂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CN111436430A (zh) 一种消化内镜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7426988A (zh) 一种杀菌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7301A (zh) 一种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34137A (zh) 一种复合戊二醛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08845B (zh) 一种次氯酸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10558307A (zh) 一种遗体除臭消毒液
CN115245174B (zh) 一种水溶性复方过硫酸氢钾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1417A (zh) 一种创面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