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1026B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1026B
CN114911026B CN202110170318.4A CN202110170318A CN114911026B CN 114911026 B CN114911026 B CN 114911026B CN 202110170318 A CN202110170318 A CN 202110170318A CN 114911026 B CN114911026 B CN 114911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urface facing
object sid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03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1026A (zh
Inventor
李建纬
孙嘉鸿
陈佳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031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1026B/zh
Priority to US17/571,613 priority patent/US20220252841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911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1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1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1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现今的成像镜头的发展趋势,除了不断朝向小型化及高分辨率发展外,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还需具备抗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已知的成像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高分辨率及抗环境温度变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高分辨率及抗环境温度变化的需求,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光圈值较小、分辨率较高、抗环境温度变化,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第一透镜可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凹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五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物侧,第六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物侧。
其中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胶合,第六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可更包括第七透镜设置于第六透镜与像侧之间,其中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五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物侧,第七透镜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第二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第六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物侧。
其中可更包括第八透镜设置于第七透镜与像侧之间,其中第二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可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物侧,第六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八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一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第五透镜及第八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其中成像镜头至少满足以下其中一条件:2.50<TTL/f<4.75;3<TTL/BFL<6.8;-9.3<(R11+R12)/(R11-R12)<-0.2;2<∣f45/f∣<6.5;-1<f4/f5<0;20<Vd5-Vd4<40;-7<R32/R31<-0.2;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BFL为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45为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R1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Vd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系数,Vd5为第五透镜的阿贝系数。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可更包括光圈设置于第二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
其中成像镜头至少满足以下其中一条件:1.0<Vd7/Vd6<1.5;0.25<Nd6/Nd7<0.33;其中,Vd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系数,Vd7为第七透镜的阿贝系数,Nd6为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d7为第七透镜的折射率。
实施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光圈值较小、分辨率较高、抗环境温度变化,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2A、2B、2C、2D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场曲(FieldCurvature)图、畸变(Distortion)图、光点(Spot)图、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Function)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5A、5B、5C、5D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光点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6、图7、图8、图9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10A、10B、10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八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12A、12B、12C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八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其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中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像侧;其中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其中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请参阅底下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表八、表十、表十一、表十三、表十四、表十六、表十七、表十九、表二十一及表二十二,其中表一、表四、表七、表十、表十三、表十六、表十九及表二十一分别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二、表五、表八、表十一、表十四、表十七及表二十二分别为表一、表四、表七、表十、表十三、表十六及表二十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
图1、3、4、6、7、8、9、11分别为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其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L51、L61、L71、L81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S21、S31、S41、S51、S61、S71、S81为凸面,物侧面S11、S21、S31、S41、S51、S61、S71、S81与像侧面S12、S22、S32、S42、S52、S62、S72、S82皆为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12、L22、L32、L42、L52、L62、L72、L82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4、S24、S34、S44、S54、S64、S74、S84为凹面,物侧面S13、S23、S33、S43、S53、S63、S73、S83与像侧面S14、S24、S34、S44、S54、S64、S74、S84皆为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13、L23、L33、L43、L53、L63、L73、L83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6、S26、S36、S46、S56、S66、S75、S85为凸面,像侧面S17、S27、S37、S47、S57、S67、S76、S86为凸面,物侧面S16、S26、S36、S46、S56、S66、S75、S85与像侧面S17、S27、S37、S47、S57、S67、S76、S86皆为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14、L24、L34、L44、L54、L64、L74、L84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8、S28、S38、S48、S58、S68、S78、S88为凹面,像侧面S19、S29、S39、S49、S59、S69、S79、S89为凹面,物侧面S18、S28、S38、S48、S58、S68、S78、S88与像侧面S19、S29、S39、S49、S59、S69、S79、S89皆为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15、L25、L35、L45、L55、L65、L75、L85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9、S29、S39、S49、S59、S69、S710、S810为凸面,像侧面S110、S210、S310、S410、S510、S610、S711、S811为凸面。
第六透镜L16、L26、L36、L46、L56、L66、L76、L86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12、S212、S312、S412、S512、S612、S713、S813为凸面。
另外,成像镜头1、2、3、4、5、6至少满足以下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成像镜头7、8至少满足以下条件(1)至条件(9)其中一条件:
2.50<TTL/f<4.75; (1)
3<TTL/BFL<6.8; (2)
-9.3<(R11+R12)/(R11-R12)<-0.2; (3)
2<∣f45/f∣<6.5; (4)
-1<f4/f5<0; (5)
20<Vd5-Vd4<40; (6)
-7<R32/R31<-0.2; (7)
1.0<Vd7/Vd6<1.5; (8)
0.25<Nd6/Nd7<0.33; (9)
其中,TT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L51、L61、L71、L81的物侧面S11、S21、S31、S41、S51、S61、S71、S81分别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IMA5、IMA6、IMA7、IMA8于光轴OA1、OA2、OA3、OA4、OA5、OA6、OA7、OA8上的间距,BF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最靠近像侧的透镜L16、L26、L36、L46、L56、L66、L77、L88的像侧面S112、S212、S312、S412、S512、S612、S715、S817分别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IMA5、IMA6、IMA7、IMA8于光轴OA1、OA2、OA3、OA4、OA5、OA6、OA7、OA8上的间距,f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2、3、4、5、6、7、8的有效焦距,f4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14、L24、L34、L44、L54、L64、L74、L84的有效焦距,f5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15、L25、L35、L45、L55、L65、L75、L85的有效焦距,f45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14、L24、L34、L44、L54、L64、L74、L84及第五透镜L15、L25、L35、L45、L55、L65、L75、L8的组合有效焦距,R1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L51、L61、L71、L81的物侧面S11、S21、S31、S41、S51、S61、S71、S81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L51、L61、L71、L81的像侧面S12、S22、S32、S42、S52、S62、S72、S82的曲率半径,R3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13、L23、L33、L43、L53、L63、L73、L83的物侧面S16、S26、S36、S46、S56、S66、S75、S85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13、L23、L33、L43、L53、L63、L73、L83的像侧面S17、S27、S37、S47、S57、S67、S76、S86的曲率半径,Vd4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14、L24、L34、L44、L54、L64、L74、L84的阿贝系数,Vd5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15、L25、L35、L45、L55、L65、L75、L85的阿贝系数,Vd6为第七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六透镜L76、L86的阿贝系数,Vd7为第七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七透镜L77、L87的阿贝系数,Nd6为第七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六透镜L76、L86的折射率,Nd7为第七实施例至第八实施例中,第七透镜L77、L87的折射率。使得成像镜头1、2、3、4、5、6、7、8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当满足条件(1):2.50<TTL/f<4.75时,可有效缩短镜头总长度。
当满足条件(2):3<TTL/BFL<6.8时,可有效增加后焦距长度,以助于成像镜头组装,且可预留空间,用以加装额外的反射组件或是其他应用组件。
当满足条件(3):-9.3<(R11+R12)/(R11-R12)<-0.2时,可确保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为双凸透镜。
当满足条件(4):2<∣f45/f∣<6.5时,可有效降低色差大幅提升影像质量。
当满足条件(5):-1<f4/f5<0时,可有效降低加工敏感度,提升影像质量。
当满足条件(6):20<Vd5-Vd4<40时,可有效降低色差,提升影像质量。
当满足条件(7):-7<R32/R31<-0.2时,可有效降低第三透镜敏感度,提升影像质量。
当满足条件(8):1.0<Vd7/Vd6<1.5时,可有效降低色差,提升影像质量。
当满足条件(9):0.25<Nd6/Nd7<0.33时,可有效提升影像质量。
当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为双凸透镜,可有效调整光路使其不易有大的转折。
当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为双凹透镜,可有效缩小第一透镜为双凸透镜所造成的球面像差,达成缩小像差的目的,且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搭配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可有效缩小成像镜头畸变。
当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可有效缩短镜头总长度。
当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胶合,可有效消除轴上色差与横向色差及提升成像镜头分辨率。
当第六透镜为具有正屈光力的非球面透镜,可有效大幅调整主光线入射角度及有效增加后焦距长度,以利于成像镜头组装。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成像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光圈ST1、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第五透镜L15、第六透镜L16及保护玻璃CG1。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11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二透镜L1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3为凹面;第五透镜L15,其物侧面S19与像侧面S110皆为球面表面;第六透镜L16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11为凸面,物侧面S111与像侧面S11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14与第五透镜L15胶合;
保护玻璃CG1其物侧面S113与像侧面S1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1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1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一为图1中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一
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G: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表三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三可知,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表三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4mm之间。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畸变介于-5%至0%之间。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当像高为0.000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半径为2.816μm,光点的几何(Geometrical)半径为6.097μm,当像高为2.184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半径为3.706μm,光点的几何半径为10.970μm,当像高为3.277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半径为3.454μm,光点的几何半径为10.177μm,当像高为4.369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半径为2.511μm,光点的几何半径为8.086μm,当像高为5.461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半径为4.233μm,光点的几何半径为12.837μm。由图2D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广角镜头1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7至1.0之间。
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3,成像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21、第二透镜L22、光圈ST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第五透镜L25、第六透镜L26及保护玻璃CG2。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21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22为凸面;第二透镜L2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23为凹面;第五透镜L25,其物侧面S29与像侧面S210皆为球面表面;第六透镜L26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211为凸面,物侧面S211与像侧面S21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24与第五透镜L25胶合;
保护玻璃CG2其物侧面S213与像侧面S2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2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2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四为图3中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四
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五为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五
表六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表六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其场曲图、畸变图、光点图、调变转换函数图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近似,因此省略其图例。
请参阅图4,成像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31、第二透镜L32、光圈ST3、第三透镜L33、第四透镜L34、第五透镜L35、第六透镜L36及保护玻璃CG3。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3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31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32为凸面;第二透镜L3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33为凹面;第五透镜L35,其物侧面S39与像侧面S310皆为球面表面;第六透镜L36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11为凸面,物侧面S311与像侧面S31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34与第五透镜L35胶合;
保护玻璃CG3其物侧面S313与像侧面S3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3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3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七为图4中成像镜头3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七
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八为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八
表九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九可知,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表九
另外,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5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5mm之间。由图5B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畸变介于-5%至0%之间。由图5C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当像高为0.000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半径为1.489μm,光点的几何半径为3.613μm,当像高为2.184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半径为2.292μm,光点的几何半径为6.685μm,当像高为3.277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半径为2.264μm,光点的几何半径为6.491μm,当像高为4.369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半径为2.263μm,光点的几何半径为6.113μm,当像高为5.461mm时,其光点的均方根半径为4.647μm,光点的几何半径为14.046μm。由图5D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8至1.0之间。
显见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6,成像镜头4沿着光轴OA4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41、第二透镜L42、光圈ST4、第三透镜L43、第四透镜L44、第五透镜L45、第六透镜L46及保护玻璃CG4。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4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41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42为凸面;第二透镜L4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3为凹面;第五透镜L45,其物侧面S49与像侧面S410皆为球面表面;第六透镜L46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411凸面,物侧面S411与像侧面S41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44与第五透镜L45胶合;
保护玻璃CG4其物侧面S413与像侧面S4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4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4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十为图6中成像镜头4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十
表十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十一为表十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一
表十二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十二可知,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表十二
另外,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其场曲图、畸变图、光点图、调变转换函数图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近似,因此省略其图例。
请参阅图7,成像镜头5沿着光轴OA5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51、第二透镜L52、光圈ST5、第三透镜L53、第四透镜L54、第五透镜L55、第六透镜L56及保护玻璃CG5。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5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51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52为凸面;第二透镜L5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53为凹面;第五透镜L55,其物侧面S59与像侧面S510皆为球面表面;第六透镜L56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511为凸面,物侧面S511与像侧面S51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54与第五透镜L55胶合;
保护玻璃CG5其物侧面S513与像侧面S5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5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5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十三为图7中成像镜头5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十三
表十三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十四为表十三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四
/>
表十五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十五可知,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表十五
另外,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5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其场曲图、畸变图、光点图、调变转换函数图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近似,因此省略其图例。
请参阅图8,成像镜头6沿着光轴OA6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61、第二透镜L62、光圈ST6、第三透镜L63、第四透镜L64、第五透镜L65、第六透镜L66及保护玻璃CG6。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6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61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62为凸面;第二透镜L6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63为凹面;第五透镜L65,其物侧面S69与像侧面S610皆为球面表面;第六透镜L66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11为凸面,物侧面S611与像侧面S61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64与第五透镜L65胶合;
保护玻璃CG6其物侧面S613与像侧面S614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6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6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十六为图8中成像镜头6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十六
/>
表十六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十七为表十六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七
表十八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十八可知,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表十八
另外,第六实施例的成像镜头6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其场曲图、畸变图、光点图、调变转换函数图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近似,因此省略其图例。
请参阅图9,成像镜头7沿着光轴OA7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71、第二透镜L72、第三透镜L73、光圈ST7、第四透镜L74、第五透镜L75、第六透镜L76、第七透镜L77、滤光片OF7及保护玻璃CG7。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7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71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72为凹面;第二透镜L72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73为凸面;第五透镜L75,其物侧面S710与像侧面S711皆为球面表面;第六透镜L76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712为凸面,物侧面S712与像侧面S713皆为球面表面;第七透镜L77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714为凹面,像侧面S715为凹面,物侧面S714与像侧面S715皆为球面表面;
滤光片OF7其物侧面S716与像侧面S717皆为平面;
保护玻璃CG7其物侧面S718与像侧面S719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7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9)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7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十九为图9中成像镜头7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十九
表二十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的计算值,由表二十可知,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的要求。
表二十
另外,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0A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其场曲介于-0.03mm至0.04mm之间。由图10B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其畸变介于-12%至0%之间。由图10C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14至1.0之间。
显见第七实施例的成像镜头7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11,成像镜头8沿着光轴OA8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81、第二透镜L82、第三透镜L83、光圈ST8、第四透镜L84、第五透镜L85、第六透镜L86、第七透镜L87、第八透镜L88、滤光片OF8及保护玻璃CG8。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8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八段落,其中:
第一透镜L81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82为凹面;第二透镜L8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83为凹面;第五透镜L85,其物侧面S810与像侧面S811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六透镜L86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812为凹面,物侧面S812与像侧面S813皆为球面表面;第七透镜L87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814为凹面,像侧面S815为凹面,物侧面S814与像侧面S815皆为球面表面;第八透镜L88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816为凸面,像侧面S817为凹面,物侧面S816与像侧面S817皆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8其物侧面S818与像侧面S819皆为平面;
保护玻璃CG8其物侧面S820与像侧面S821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8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9)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8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抗环境温度变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表二十一为图11中成像镜头8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二十一
表二十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二十二为表二十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十二
表二十三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的计算值,由表二十三可知,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的要求。
表二十三
另外,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2A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其场曲介于-0.035mm至0.035mm之间。由图12B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其畸变介于-10%至0%之间。由图12C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21至1.0之间。
显见第八实施例的成像镜头8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5)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
其中该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该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第七透镜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该第六透镜、以及该七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该成像镜头至少满足以下其中一条件:
2.50<TTL/f<4.75;
3<TTL/BFL<6.8;
-9.3<(R11+R12)/(R11-R12)<-0.2;
2<∣f45/f∣<6.5;
-1<f4/f5<0;
20<Vd5-Vd4<40;
-7<R32/R31<-0.2;
1.0<Vd7/Vd6<1.5;
0.25<Nd6/Nd7<0.33;
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BFL为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至该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45为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R11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为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Vd4为该第四透镜的阿贝系数,Vd5为该第五透镜的阿贝系数,Vd6为该第六透镜的阿贝系数,Vd7为该第七透镜的阿贝系数,Nd6为该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d7为该第七透镜的折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
该第六透镜为双凸透镜,且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八透镜设置于该第七透镜与该像侧之间,其中:
该第六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
该第八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四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该第五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
CN202110170318.4A 2021-02-08 2021-02-08 成像镜头 Active CN114911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0318.4A CN114911026B (zh) 2021-02-08 2021-02-08 成像镜头
US17/571,613 US20220252841A1 (en) 2021-02-08 2022-01-10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0318.4A CN114911026B (zh) 2021-02-08 2021-02-08 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1026A CN114911026A (zh) 2022-08-16
CN114911026B true CN114911026B (zh) 2024-01-19

Family

ID=82703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0318.4A Active CN114911026B (zh) 2021-02-08 2021-02-08 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2841A1 (zh)
CN (1) CN11491102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3229A (ja) * 2002-10-11 2004-04-30 Pentax Corp ビハインド絞りの撮影レンズ系及びビハインド絞りの撮影レンズ系を備えたカメラ
CN102967922A (zh) * 2012-11-08 2013-03-13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监控、摄像、车载的光学系统
CN203350521U (zh) * 2013-06-28 2013-12-18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8mm大孔径日夜两用定焦镜头
KR20140115803A (ko) * 2013-03-22 2014-10-01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소형 렌즈 시스템
JP2016004088A (ja) * 2014-06-13 2016-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および車載カメラ装置
CN107664812A (zh) * 2017-10-19 2018-02-0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3229A (ja) * 2002-10-11 2004-04-30 Pentax Corp ビハインド絞りの撮影レンズ系及びビハインド絞りの撮影レンズ系を備えたカメラ
CN102967922A (zh) * 2012-11-08 2013-03-13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监控、摄像、车载的光学系统
KR20140115803A (ko) * 2013-03-22 2014-10-01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소형 렌즈 시스템
CN203350521U (zh) * 2013-06-28 2013-12-18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8mm大孔径日夜两用定焦镜头
JP2016004088A (ja) * 2014-06-13 2016-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および車載カメラ装置
CN107664812A (zh) * 2017-10-19 2018-02-0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1026A (zh) 2022-08-16
US20220252841A1 (en)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2976B (zh) 成像镜头
CN111487746B (zh) 成像镜头
CN110058385B (zh) 广角镜头
CN108957709B (zh) 广角镜头
CN106324810A (zh) 成像镜头
TWI683149B (zh) 成像鏡頭(三十)
TW202036070A (zh) 成像鏡頭(三十三)
TWI704387B (zh) 成像鏡頭(四十四)
CN114911026B (zh) 成像镜头
TWI677731B (zh) 成像鏡頭(二十六)
CN113031202B (zh) 广角镜头
TW201901230A (zh) 廣角鏡頭(十三)
TWI709783B (zh) 廣角鏡頭(二十八)
TWI808056B (zh) 廣角鏡頭(十四)
TW202232181A (zh) 成像鏡頭(五十四)
TWI838850B (zh) 廣角鏡頭(四十三)
TWI801909B (zh) 成像鏡頭(六十)及其光學裝置
CN111045189B (zh) 成像镜头
CN113138453B (zh) 成像镜头
TWI838886B (zh) 廣角鏡頭(四十四)
TWI835185B (zh) 廣角鏡頭(四十)
TWI808581B (zh) 成像鏡頭(六十四)
TWI704388B (zh) 望遠鏡頭
TWI786810B (zh) 廣角鏡頭(三十五)
TWI832263B (zh) 廣角鏡頭(四十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