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1909B - 成像鏡頭(六十)及其光學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六十)及其光學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1909B TWI801909B TW110122369A TW110122369A TWI801909B TW I801909 B TWI801909 B TW I801909B TW 110122369 A TW110122369 A TW 110122369A TW 110122369 A TW110122369 A TW 110122369A TW I801909 B TWI801909 B TW I80190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 object side
- refractive power
- image s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膠合成一膠合透鏡。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一、二、三、四、五及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及其光學裝置。
現今的成像鏡頭之發展趨勢,除了不斷朝向小型化及高解析度發展外,隨著不同的應用需求,還需具備抗環境溫度變化的能力,習知的成像鏡頭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種新架構的成像鏡頭,才能同時滿足小型化、高解析度及抗環境溫度變化的需求。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其鏡頭總長度較短、解析度較高、抗環境溫度變化,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凹面朝向一像側。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四
透鏡與第五透鏡膠合成一膠合透鏡。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至少一條件:0.85HIH/BFL1.05;-0.75(R31+R32)/(R31-R32)-0.25;0.9f45/f2.3;-0.8f6/f-0.7;0.5BFL/f0.6;其中,HIH為該成像鏡頭於一成像面之一半像高,BFL為該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至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R31為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2為該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f為該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45為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凹面朝向一像側。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成像鏡頭滿足以下至少一條件:0.85HIH/BFL1.05;-0.75(R31+R32)/(R31-R32)-0.25;0.9f45/f2.3;-0.8f6/f-0.7;0.5BFL/f0.6;其中,HIH為該成像鏡頭於一成像面之一半像高,BFL為該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至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R31為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2為該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f為該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45為該第四透鏡以及該第五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本發明之成像鏡頭可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
其中第一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五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
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為彎月型透鏡。
其中第四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像側。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裝置包括一光源、一感測器、一成像元件、一成像鏡頭及一訊號轉換器。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2、3、4、5、6、7:成像鏡頭
L11、L21、L31、L41、L51、L61、L71:第一透鏡
L12、L22、L32、L42、L52、L62、L72:第二透鏡
ST1、ST2、ST3、ST4、ST5、ST6、ST7:光圈
L13、L23、L33、L43、L53、L63、L73:第三透鏡
L14、L24、L34、L44、L54、L64、L74:第四透鏡
L15、L25、L35、L45、L55、L65、L75:第五透鏡
L16、L26、L36、L46、L56、L66、L76:第六透鏡
CG1、CG2、CG3、CG4、CG5、CG6、CG7:保護玻璃
IMA1、IMA2、IMA3、IMA4、IMA5、IMA6、IMA7:成像面
OA1、OA2、OA3、OA4、OA5、OA6、OA7:光軸
S11、S21、S31、S41、S51、S61、S71:第一透鏡物側面
S12、S22、S32、S42、S52、S62、S72:第一透鏡像側面
S13、S23、S33、S43、S53、S63、S73:第二透鏡物側面
S14、S24、S34、S44、S54、S64、S74:第二透鏡像側面
S15、S25、S35、S45、S55、S65、S75:光圈面
S16、S26、S36、S46、S56、S66、S76:第三透鏡物側面
S17、S27、S37、S47、S57、S67、S77:第三透鏡像側面
S18、S28、S38、S48、S58、S68、S7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S29、S39、S49、S59、S69、S7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9、S29、S39、S49、S59、S69、S79: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0、S210、S310、S410、S510、S610、S710: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1、S211、S311、S411、S511、S611、S711: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2、S212、S312、S412、S512、S612、S71:第六透鏡像側面
S113、S213、S313、S413、S513、S613、S713:保護玻璃物側面
S114、S214、S314、S414、S514、S614、S714:保護玻璃像側面
第1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2A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場曲(Field Curvature)圖。
第2B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畸變(Distortion)圖。
第2C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光點(Spot)圖。
第2D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調變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圖。
第3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四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五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六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8圖係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七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本實施例之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可以有效調整光學路徑使其較為平滑不容易有大轉折;第二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可以調整第一透鏡具正屈光力所造成之球差使其變小,以達成調整像差之目的,且搭配第一透鏡可有效消除畸變;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可有效縮短成像鏡頭總長度;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且之間無空氣間隔,亦即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為一膠合透鏡,可有效修正像差提升解析度;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可有效縮短光學路徑以得到較短的後焦距,有利於控制成像鏡頭的長度。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成像鏡頭滿足至少以下一條件:0.85HIH/BFL1.05;-0.75(R31+R32)/(R31-R32)-0.25;0.9f45/f
2.3;-0.8f6/f-0.7;0.5BFL/f0.6;其中,HIH為成像鏡頭於一成像面之一半像高,BFL為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R31為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2為第三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f為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f6為第六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45為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裝置包括一光源、一感測器、一成像元件、一成像鏡頭及一訊號轉換器。
請參閱底下表一、表三、表五、表七、表九、表十一及表十三,分別為本發明成像鏡頭之實施例的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各實施例的第一至第六透鏡皆由玻璃材質製成,且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球面表面,以下說明中各透鏡同上述實施例之屈光將不再贅述。
第1、3、4、5、6、7、8圖分別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第一透鏡L11、L21、L31、L41、L51、L61、L71其物側面S11、S21、S31、S41、S51、S61、S71為凸面,像側面S12、S22、S32、S42、S52、S62、S72為凹面。第二透鏡L12、L22、L32、L42、L52、L62、L72其物側面S13、S23、S33、S43、S53、S63、S73與像側面S14、S24、S34、S44、S54、S64、S74皆為凹面。第三透鏡L13、L23、L33、L43、L53、L63、L73其物側面S16、S26、S36、S46、S56、S66、S76與像側面S17、S27、S37、S47、S57、S67、S77皆為凸面。第四透鏡L14、L24、L34、L44、L54、L64、L74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18、S28、S38、S48、S58、S68、S78為凹面,像側面S19、S29、S39、S49、S59、S69、S79為凸面。第五透鏡L15、L25、L35、
L45、L55、L65、L75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19、S29、S39、S49、S59、S69、S79為凹面,像側面S110、S210、S310、S410、S510、S610、S710為凸面。第四透鏡L14、L24、L34、L44、L54、L64、L74與第五透鏡L15、L25、L35、L45、L55、L65、L75膠合或緊密黏合或之間不存在空氣間隔,成為一正膠合透鏡,可有效的消除軸向色差與橫向色差,以提升成像鏡頭解析度。第六透鏡L16、L26、L36、L46、L56、L66、L76為彎月型透鏡,其物側面S111、S211、S311、S411、S511、S611、S711為凹面,像側面S112、S212、S312、S412、S512、S612、S712為凸面。
藉由上述配置成像鏡頭1、2、3、4、5、6、7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另外,除上述配置外可搭配以下條件(1)至條件(5)其中至少一條件:
其中,HIH為成像鏡頭1、2、3、4、5、6、7於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IMA5、IMA6、IMA7之一半像高,BFL為第六透鏡L16、L26、L36、L46、L56、L66、L76之像側面S112、S212、S312、S412、S512、S612、S712分別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IMA5、IMA6、IMA7於光軸OA1、OA2、OA3、OA4、OA5、OA6、OA7上之一間距,R31為第三透鏡L13、L23、L33、L43、L53、L63、L73之物側面S16、S26、S36、
S46、S56、S66、S76之一曲率半徑,R32為第三透鏡L13、L23、L33、L43、L53、L63、L73之像側面S17、S27、S37、S47、S57、S67、S77之一曲率半徑,f為成像鏡頭1、2、3、4、5、6、7之一有效焦距,f6為第六透鏡L16、L26、L36、L46、L56、L66、L76之一有效焦距,f45為第四透鏡L14、L24、L34、L44、L54、L64、L74及第五透鏡L15、L25、L35、L45、L55、L65、L75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當滿足條件(1)時,可有效縮短後焦距,有助於縮短鏡頭總長度,使成像鏡頭達到微型化。當滿足條件(2)時,可確保第三透鏡形狀,可有效調整成像鏡頭之長度。當滿足條件(3)時,可有效降低色差大幅提升成像品質。當滿足條件(4)時,可有效控制後焦距長度,使後焦距長度不至於太長。當滿足條件(5)時,可有效縮短後焦距,有助於縮短鏡頭總長度,使成像鏡頭達到微型化。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的膠合有助於使以上條件式達到所述功效,亦即有助於滿足以上條件式。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1圖,成像鏡頭1沿著一光軸OA1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11、一第二透鏡L12、一光圈ST1、一第三透鏡L13、一第四透鏡L14、一第五透鏡L15、一第六透鏡L16及一保護玻璃CG1。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1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保護玻璃CG1其物側面S113與像側面S114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1及條件(1)至條件(5)至少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1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表一為第1圖中成像鏡頭1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5)之計算值,由表二可知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5)之要求。
另外,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2A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其場曲介於-0.06mm至0.12mm之間。由第2B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其畸變介於0%至0.2%之間。由第2C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當像高為0.000mm時,其光點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半徑為2.371μm,光點的幾何(Geometrical)半徑為4.648μm,當像高為-2.992mm時,其光點的均方根半徑為2.620μm,光點的幾何半徑為6.894μm,當像高為-5.990mm時,其光點的均方根半徑為2.868μm,光點的幾何半徑為7.393μm,當像高為
-8.989mm時,其光點的均方根半徑為2.025μm,光點的幾何半徑為6.353μm,當像高為-11.961mm時,其光點的均方根半徑為4.844μm,光點的幾何半徑為13.532μm。由第2D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其調變轉換函數值介於0.66至1.0之間。顯見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鏡頭解析度也都能滿足要求,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3圖,成像鏡頭2沿著一軸OA2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21、一第二透鏡L22、一光圈ST2、一第三透鏡L23、一第四透鏡L24、一第五透鏡L25、一第六透鏡L26及一保護玻璃CG2。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2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保護玻璃CG2其物側面S213與像側面S214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2及條件(1)至條件(5)至少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2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表三為第3圖中成像鏡頭2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四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5)之計算值,由表四可知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5)之要求。
請參閱第4圖,成像鏡頭3沿著一軸OA3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31、一第二透鏡L32、一光圈ST3、一第三透鏡L33、一第四透鏡L34、一第五透鏡L35、一第六透鏡L36及一保護玻璃CG3。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3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保護玻璃CG3其物側面S313與像側面S314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3及條件(1)至條件(5)至少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3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表五為第4圖中成像鏡頭3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六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5)之計算值,由表六可知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5)之要求。
請參閱第5圖,成像鏡頭4沿著一軸OA4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41、一第二透鏡L42、一光圈ST4、一第三透鏡L43、一第四透鏡L44、一第五透鏡L45、一第六透鏡L46及一保護玻璃CG4。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4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保護玻璃CG4其物側面S413與像側面S414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4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5)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4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表七為第5圖中成像鏡頭4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八為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鏡頭4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5)之計算值,由表八可知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5)之要求。
請參閱第6圖,成像鏡頭5沿著一軸OA5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51、一第二透鏡L52、一光圈ST5、一第三透鏡L53、一第四透鏡L54、一第五透鏡L55、一第六透鏡L56及一保護玻璃CG5。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5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保護玻璃CG5其物側面S513與像側面S514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5及條件(1)至條件(5)至少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5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表九為第6圖中成像鏡頭5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十為第五實施例之成像鏡頭5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5)之計算值,由表十可知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5)之要求。
請參閱第7圖,成像鏡頭6沿著一軸OA6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61、一第二透鏡L62、一光圈ST6、一第三透鏡L63、一第四透鏡L64、一第五透鏡L65、一第六透鏡L66及一保護玻璃CG6。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6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保護玻璃CG6其物側面S613與像側面S614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6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5)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6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表十一為第7圖中成像鏡頭6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十二為第六實施例之成像鏡頭6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5)之計算值,由表十二可知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5)之要求。
請參閱第8圖,成像鏡頭7沿著一軸OA7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71、一第二透鏡L72、一光圈ST7、一第三透鏡L73、一第四透鏡L74、一第五透鏡L75、一第六透鏡L76及一保護玻璃CG7。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7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五段落,其中:保護玻璃CG7其物側面S713與像側面S714皆為平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7及條件(1)至條件(5)至少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7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表十三為第8圖中成像鏡頭7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十四為第七實施例之成像鏡頭7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5)之計算值,由表十四可知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5)之要求。
本發明之光學裝置(未圖示)包括一光源、一感測器、一成像元件、一成像鏡頭以及一訊號轉換器。上述光學裝置可以為一掃描裝置,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亦可為其它種類光學裝置。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成像鏡頭
L11:第一透鏡
L12:第二透鏡
ST1:光圈
L13:第三透鏡
L14:第四透鏡
L15:第五透鏡
L16:第六透鏡
CG1:保護玻璃
IMA1:成像面
OA1:光軸
S11:第一透鏡物側面
S12:第一透鏡像側面
S13:第二透鏡物側面
S14:第二透鏡像側面
S15:光圈面
S16:第三透鏡物側面
S17:第三透鏡像側面
S1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9: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0: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1: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2:第六透鏡像側面
S113:保護玻璃物側面
S114:保護玻璃像側面
Claims (10)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中該第二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以及另一凹面朝向一像側;其中該第三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其中該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其中該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至少以下一條件:0.85HIH/BFL1.05;0.5BFL/f0.6;其中,HIH為該成像鏡頭於一成像面之一半像高,BFL為該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至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f為該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膠合成一膠合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任一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該第四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任一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以及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為彎月型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任一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任一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該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任一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三透鏡以及該第四透鏡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及阿貝係數; 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皆為玻璃透鏡。
- 一種掃描裝置,包括:一光源、一成像元件以及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光源發出一光束,該光束經一待掃描物反射後穿透該成像鏡頭再入射該成像元件成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22369A TWI801909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成像鏡頭(六十)及其光學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22369A TWI801909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成像鏡頭(六十)及其光學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00976A TW202300976A (zh) | 2023-01-01 |
TWI801909B true TWI801909B (zh) | 2023-05-11 |
Family
ID=8665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2369A TWI801909B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成像鏡頭(六十)及其光學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0190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093504A (ko) * | 2016-02-05 | 2017-08-16 | 오필름코리아(주) | 촬상 장치용 광학 시스템 |
TW201915539A (zh) * | 2017-09-15 | 2019-04-16 |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二十) |
CN211786334U (zh) * | 2020-04-26 | 2020-10-27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212341568U (zh) * | 2020-05-26 | 2021-01-1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TWM612634U (zh) * | 2020-12-30 | 2021-06-01 |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六片式成像鏡頭 |
-
2021
- 2021-06-18 TW TW110122369A patent/TWI80190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093504A (ko) * | 2016-02-05 | 2017-08-16 | 오필름코리아(주) | 촬상 장치용 광학 시스템 |
TW201915539A (zh) * | 2017-09-15 | 2019-04-16 |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二十) |
CN211786334U (zh) * | 2020-04-26 | 2020-10-27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212341568U (zh) * | 2020-05-26 | 2021-01-1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TWM612634U (zh) * | 2020-12-30 | 2021-06-01 |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六片式成像鏡頭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00976A (zh) | 2023-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24810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0058385A (zh) | 广角镜头 | |
TWI683149B (zh) | 成像鏡頭(三十) | |
US20150241661A1 (en) | Lens Assembly | |
TW202036070A (zh) | 成像鏡頭(三十三) | |
US11314043B2 (en) |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six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 |
TWI704387B (zh) | 成像鏡頭(四十四) | |
TWI668480B (zh) | 成像鏡頭(二十七) | |
TWI677731B (zh) | 成像鏡頭(二十六) | |
TWI676819B (zh) | 鏡頭裝置(三) | |
TWI801909B (zh) | 成像鏡頭(六十)及其光學裝置 | |
TWI743117B (zh) | 成像鏡頭(十五) | |
TWI736462B (zh) | 成像鏡頭(四十八) | |
TWI687730B (zh) | 成像鏡頭(四十一) | |
TWI716870B (zh) | 成像鏡頭(三十六) | |
TWI724567B (zh) | 成像鏡頭(四十) | |
TWI559030B (zh) | 成像鏡頭 | |
TWI745371B (zh) | 廣角鏡頭(十三) | |
TWI838850B (zh) | 廣角鏡頭(四十三) | |
TWI852240B (zh) | 成像鏡頭(七十二) | |
TWI808581B (zh) | 成像鏡頭(六十四) | |
CN115494610A (zh) | 成像镜头及光学装置 | |
TWI722771B (zh) | 成像鏡頭(四十二) | |
TWI752152B (zh) | 廣角鏡頭(十六) | |
TWI504926B (zh) | 微小型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