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2634U - 六片式成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六片式成像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2634U
TWM612634U TW109217361U TW109217361U TWM612634U TW M612634 U TWM612634 U TW M612634U TW 109217361 U TW109217361 U TW 109217361U TW 109217361 U TW109217361 U TW 109217361U TW M612634 U TWM612634 U TW M61263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side
curvature
radius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7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梓鈞
Original Assignee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7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2634U/zh
Publication of TWM612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263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六片式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光圈、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及一第六鏡片,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為凸面;第二鏡片的物側面為凸面且其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為凸面;第四鏡片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鏡片具有負屈光力且其像側面為凹面,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為凸面;其中該六片式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5 < ((R5×R6)/(R5+R6)) < 12;其中R5為該第三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Description

六片式成像鏡頭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六片式成像鏡頭。
光學鏡頭係用於成像,為了提高其成像品質,如何通過控制光線走向及角度來修正像散,實係值得本領域技術人員思量的。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助於修正像散的六片式成像鏡頭。
為了達成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六片式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光圈、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及一第六鏡片,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為凸面;第二鏡片的物側面為凸面且其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為凸面;第四鏡片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鏡片具有負屈光力且其像側面為凹面,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為凸面;其中該六片式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 5 < ((R5×R6)/(R5+R6)) < 12; 其中R5為該第三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通過第三鏡片物側面及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搭配,能夠較好的修正像散。
為了達成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六片式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光圈、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及一第六鏡片,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二鏡片的物側面為凸面且其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為凸面;第四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五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像側面為凹面,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其中該六片式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 5 < ((R5×R6)/(R5+R6)) < 12; 其中R5為該第三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通過第三鏡片物側面及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搭配,能夠較好的修正像散。
為了達成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六片式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光圈、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及一第六鏡片,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二鏡片的物側面為凸面且其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為凸面;第四鏡片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鏡片具有負屈光力且其像側面為凹面;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其物側面為凸面;其中該六片式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 5 < ((R5×R6)/(R5+R6)) < 12; 其中R5為該第三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通過第三鏡片物側面及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搭配,能夠較好的修正像散。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1.5 < R3/F <10的關係式,其中R3為該第二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F為系統焦距。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0.5 < R4/F <1的關係式,其中R4為該第二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R5×R6 > 0的關係式。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R5×R6 < 0的關係式。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1.8 < F/F4 < 3的關係式,其中F4為該第四鏡片的焦距。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該第四、第五鏡片可為膠合鏡片,藉此修正色差並減少組裝公差,提昇製造良率。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6 < F/F5 < -2的關係式,其中F5為該第五鏡片的焦距。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 (F2×F3)/∣(F2+F3)∣< -49的關係式,其中F2為該第二鏡片的焦距,F3為第三鏡片的焦距,藉此修正球差。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7.6 <AAG/(G12+G34) <16的關係式,其中AAG為各鏡片間軸上間距的總和,G12為該第一、第二鏡片之間的軸上間距,G34為該第三、第四鏡片之間的軸上間距,藉此修正慧差。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5.5 <∣(R7-R8) /F4∣<12的關係式,其中R7為該第四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8為該第四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從而使鏡片容易對心。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20 < (R9×R10)/G56 < -5的關係式,其中R9為該第五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10為該第五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G56為該第五、第六鏡片之間的軸上間距,藉此控制光線走向,修正系統敏感度。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5 <F/F5 < -1的關係式,藉此修正系統球差。
在上述六片式成像鏡頭中,更可滿足0.5<R1/F<0.8;5<R2/F<380;0<R3/F<10;-1<R4/F<1;0<R5/F<1;-80<R6/F<120; -13<R7/F<5;-1<R8/F<15; -1<R9/F<3;0<R10/F<840;0<R11/F<370;1<R12/F<2850;1<F/F1<1.4;-1<F/F2<-0.7;0.8<F/F3<1.3;2<F/F4<2.6;-4.3<F/F5<-3.4;0.5<F/F6<0.9等關係式,其中R1為該第一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2為該第一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R3為該第二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4為該第二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R5為該第三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R7為該第四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其中,R8為該第四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其中,R9為該第五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10為該第五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R11為該第六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12為該第六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F1為該第一鏡片的焦距,F2為該第二鏡片的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的焦距,F4為該第四鏡片的焦距,F5為該第五鏡片的焦距,F6為該第六鏡片的焦距,藉此提升成像品質。
通過鏡片之間的搭配組合,本創作的六片式成像鏡頭不但具有較好的成像品質,能夠較好的修正像散。
請參考第1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該六片式成像鏡頭在光軸L上由物側A至像側B依序包括一第一鏡片10、一第二鏡片20、一第三鏡片30、一光圈ST、一第四鏡片40、一第五鏡片50及一第六鏡片60,於像側B處設有CCD、CMOS或其他感光元件(未繪示),於感光元件與第六鏡片60之間可設有平板鏡片,例如:濾光片70及/或保護玻璃80等,平板鏡片的數量可依需求增減或不設置。
首先需聲明的是,於本文中,當一曲面的曲面圓心較該曲面本身更靠近像側時,則該曲面之曲率半徑為正值;反之,當一曲面的曲面圓心較該曲面本身更靠近物側時,則該曲面之曲率半徑為負值。而除非另為說明,否則所述「物側面」及「像側面」的凹、凸面型及曲率半徑均係指該表面在光軸L處的面型及曲率半徑。於本文中,曲率為曲率半徑的倒數。
於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鏡片10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像側面為凹面,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使系統具有望遠特性。
第二鏡片20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像側面為凹面,與第一鏡片搭配時,可改善球差,提升影像品質。
第三鏡片30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像側面為凹面。
第四鏡片40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凸面,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有助於修正場曲。
第五鏡片50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及其像側面均為凹面,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且其物側面與第四鏡片40的像側面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徑而可和第四鏡片40的像側面以接合膠相互密合而形成一膠合鏡片。第五鏡片的像側面為凹面朝向像側,可使光線走向平緩,提昇製造性,且能縮短鏡片間距。
第六鏡片60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其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可使光線入射像側的角度較小,提高可接收的進光量。
其中,光圈將前、後鏡群加以區隔,前鏡群中的第一、第二、第三鏡片的屈光力分別為正、負、正,後鏡群中的第四、第五、第六鏡片的屈光力也分別為正、負、正,從而可以修正像差。
本實施例的六片式成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一所示,需先說明的是,物側面對應的距離值代表該鏡片之厚度,像側面對應的距離值代表該鏡片與次一鏡片或次一光圈於光軸L上的間距:
表一、第一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14.50 mm,系統長度為19.11 mm,最大視角達34.52∘
鏡片 曲率(mm-1) 曲率半徑 (mm) 距離 (mm) 折射率 (Nd) 色散係數 (Vd) 焦距 (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116 8.63 3.35 1.77 49.60 11.50
像側面2 0.005 212.00 0.08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24 40.82 0.50 1.74 28.29 -16.56
像側面4 0.106 9.45 0.50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093 10.76 1.21 1.86 40.58 12.73
像側面6 0.003 363.18 0.10
光圈   0.14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019 53.14 2.54 1.91 35.26 5.99
像側面8 -0.167 -5.99 0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167 -5.99 0.63 1.70 30.05 -3.65
像側面10 0.213 4.70 3.33
第六鏡片 物側面11 0.052 19.30 5.00 1.73 40.51 27.44
像側面12 0.003 387.81 0.38
濾光片 物側面13   0.50 1.52 64.14  
像側面14   0.10
保護玻璃 物側面15   0.40 1.52 64.14  
像側面16   0.34
其中,第三、六鏡片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其面型滿足下列非球面公式: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c=1/r,r為表面曲率半徑,h為光線在此表面的高度,k為錐面係數,B為第四階係數,C為第六階係數,D為第八階係數,E為第十階係數,F為第十二階係數,G為第十四階係數,H為十六階係數。第一實施例各非球面之參數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物側面5 像側面6 物側面11 像側面12
k -1.7838 -500.012 -0.13898 297.6293
B -0.00062 -0.00039 -0.00047 -0.00025
C -2.03E-05 -1.10E-05 3.74E-06 -5.24E-05
D -1.12E-06 -1.06E-06 -3.21E-07 3.02E-07
E -5.19E-08 -1.27E-08 -1.84E-08 7.73E-09
F 4.04E-09 3.96E-09 0 0
G 0 0 0 0
H 0 0 0 0
依據表一、表二可得下列表三之關係式數值:
表三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R5×R6)/(R5+R6)) 10.45 R1/F 0.59
(F2×F3)/∣(F2+F3) ∣ -55.02 R2/F 14.58
AAG/(G12+G34) 13.06 R3/F 0.03
∣(R7-R8) /F4∣ 9.88 R4/F 0.01
(R9×R10)/G56 -8.45 R5/F 0.03
F/F1 1.26 R6/F 0.02
F/F2 -0.88 R7/F 0.59
F/F3 1.14 R8/F 14.58
F/F4 2.43 R9/F 2.81
F/F5 -3.99 R10/F 0.65
F/F6 0.53 R11/F 0.74
    R12/F 24.97
如此一來,通過鏡片之間的搭配組合,本實施例的六片式成像鏡頭能夠表現良好的成像品質,且能夠較好的修正像散。其橫向色差表現如第2圖所示,場曲及畸變圖則可見於第3、4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請參考第5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其鏡片配置與第一實施例相似,差異之處在於第三鏡片的像側面為凸面,本實施例的六片式成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四所示:
表四、第二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15.09 mm,系統長度為19.89 mm,最大視角達33.49∘
鏡片 曲率(mm-1) 曲率半徑 (mm) 距離 (mm) 折射率 (Nd) 色散係數 (Vd) 焦距 (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117 8.58 3.45 1.77 49.61 11.55
像側面2 0.006 162.37 0.06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25 39.29 0.50 1.69 31.16 -17.81
像側面4 0.107 9.36 0.57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087 11.49 1.20 1.86 40.58 13.09
像側面6 -0.001 -1184.50 0.07
光圈   0.13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016 62.13 2.43 1.91 35.26 6.16
像側面8 -0.164 -6.11 0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164 -6.11 0.53 1.70 30.05 -3.69
像側面10 0.213 4.70 3.31
第六鏡片 物側面11 0.050 20.19 6.00 1.73 40.51 28.30
像側面12 0.002 580.65 0.38
濾光片 物側面13   0.50 1.52 64.14  
像側面14   0.10
保護玻璃 物側面15   0.40 1.52 64.14  
像側面16   0.27
其中,第三、六鏡片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其面型滿足下列非球面公式:
Figure 02_image002
其中c=1/r,r為表面曲率半徑,h為光線在此表面的高度,k為錐面係數,B為第四階係數,C為第六階係數,D為第八階係數,E為第十階係數,F為第十二階係數,G為第十四階係數,H為十六階係數。第二實施例各非球面之參數如下表五所示:
表五
  物側面5 像側面6 物側面11 像側面12
k -2.01465 196.4478 8.493164 -399.999
B -0.00064 -0.00038 -0.00031 -0.00028
C -2.23E-05 -1.09E-05 7.05E-06 -2.67E-05
D -1.14E-06 -1.12E-06 -2.24E-07 2.99E-08
E -4.50E-08 -2.10E-08 1.51E-08 1.22E-08
F 4.02E-09 4.12E-09 0 0
G 0 0 0 0
H 0 0 0 0
依據表四、表五可得下列表六之關係式數值:
表六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R5×R6)/(R5+R6)) 11.60 R1/F 0.57
(F2×F3)/∣(F2+F3) ∣ -49.31 R2/F 10.76
AAG/(G12+G34) 15.77 R3/F 2.60
∣(R7-R8) /F4∣ 11.07 R4/F 0.62
(R9×R10)/G56 -8.68 R5/F 0.76
F/F1 1.31 R6/F -78.50
F/F2 -0.85 R7/F 4.12
F/F3 1.15 R8/F -0.40
F/F4 2.45 R9/F -0.40
F/F5 -4.09 R10/F 0.31
F/F6 0.53 R11/F 1.34
    R12/F 38.48
於第二實施例中,其橫向色差表現如第6圖所示,場曲及畸變圖則可見於第7、8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請參考第9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其鏡片配置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的六片式成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七所示:
表七、第三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14.58 mm,系統長度為19.33 mm,最大視角達33.82∘
鏡片 曲率(mm-1) 曲率半徑 (mm) 距離 (mm) 折射率 (Nd) 色散係數 (Vd) 焦距 (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108 9.29 3.23 1.77 49.61 11.97
像側面2 0.000 5328.06 0.08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20 50.37 0.50 1.74 28.29 -16.40
像側面4 0.102 9.81 0.43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102 9.85 1.29 1.86 40.58 12.00
像側面6 0.006 163.96 0.11
光圈   0.11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025 39.66 2.70 1.80 34.97 6.46
像側面8 -0.172 -5.82 0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172 -5.82 0.99 1.70 30.05 -3.46
像側面10 0.222 4.50 3.28
第六鏡片 物側面11 0.081 12.39 5.00 1.73 40.51 19.24
像側面12 0.012 82.53 0.38
濾光片 物側面13   0.50 1.52 64.14  
像側面14   0.10
保護玻璃 物側面15   0.40 1.52 64.14  
像側面16   0.23
其中,第三、六鏡片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其面型滿足下列非球面公式: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c=1/r,r為表面曲率半徑,h為光線在此表面的高度,k為錐面係數,B為第四階係數,C為第六階係數,D為第八階係數,E為第十階係數,F為第十二階係數,G為第十四階係數,H為十六階係數。第三實施例各非球面之參數如下表八所示:
表八
  物側面5 像側面6 物側面11 像側面12
k -0.95261 -500 3.592539 254.2557
B -0.00053 -0.00046 -0.00052 0.000218
C -1.60E-05 -4.85E-06 -9.62E-07 -7.07E-05
D -8.94E-07 -1.24E-06 1.37E-07 8.64E-07
E -6.54E-08 -8.49E-08 -2.13E-09 9.17E-09
F -1.11E-09 1.88E-09 0 0
G 0 0 0 0
H 0 0 0 0
依據表七、表八可得下列表九之關係式數值:
表九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R5×R6)/(R5+R6)) 9.29 R1/F 0.64
(F2×F3)/∣(F2+F3) ∣ -44.74 R2/F 365.43
AAG/(G12+G34) 13.40 R3/F 4.21
∣(R7-R8) /F4∣ 7.04 R4/F -0.60
(R9×R10)/G56 -7.99 R5/F 0.82
F/F1 1.22 R6/F 25.38
F/F2 -0.89 R7/F -11.46
F/F3 1.21 R8/F -0.30
F/F4 2.26 R9/F -26.28
F/F5 -4.21 R10/F 830.71
F/F6 0.76 R11/F 361.45
    R12/F 2825.16
於第三實施例中,其橫向色差表現如第10圖所示,場曲及畸變圖則可見於第11、12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請參考第13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其鏡片配置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的六片式成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十所示:
表十、第四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14.33 mm,系統長度為19.31 mm,最大視角達34.26∘
鏡片 曲率(mm-1) 曲率半徑 (mm) 距離 (mm) 折射率 (Nd) 色散係數 (Vd) 焦距 (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108 9.22 3.25 1.77 49.61 12.03
像側面2 0.002 585.41 0.12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16 62.29 0.50 1.74 28.29 -15.92
像側面4 0.100 9.95 0.63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094 10.59 1.28 1.86 40.58 12.28
像側面6 0.001 1092.63 0.08
光圈   0.11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031 31.88 2.67 1.81 33.29 5.67
像側面8 -0.193 -5.18 0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193 -5.18 0.96 1.70 30.05 -3.30
像側面10 0.220 4.55 3.51
第六鏡片 物側面11 0.078 12.76 4.45 1.81 40.55 19.87
像側面12 0.020 51.06 0.38
濾光片 物側面13   0.50 1.52 64.14  
像側面14   0.10
保護玻璃 物側面15   0.40 1.52 64.14  
像側面16   0.35
其中,第三、六鏡片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其面型滿足下列非球面公式:
Figure 02_image004
其中c=1/r,r為表面曲率半徑,h為光線在此表面的高度,k為錐面係數,B為第四階係數,C為第六階係數,D為第八階係數,E為第十階係數,F為第十二階係數,G為第十四階係數,H為十六階係數。第四實施例各非球面之參數如下表十一所示:
表十一
  物側面5 像側面6 物側面11 像側面12
k -1.18459 199.9416 2.316942 93.60658
B -0.00056 -0.00042 -0.00043 -1.14E-05
C -1.85E-05 -8.00E-06 6.53E-06 -4.13E-05
D -1.21E-06 -1.57E-06 -3.69E-07 -2.89E-07
E -8.69E-08 -7.99E-08 1.37E-08 2.18E-08
F 3.12E-09 5.65E-09 0 0
G 0 0 0 0
H 0 0 0 0
依據表十、表十一可得下列表十二之關係式數值:
表十二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R5×R6)/(R5+R6)) 10.49 R1/F 0.64
(F2×F3)/∣(F2+F3) ∣ -53.79 R2/F 40.85
AAG/(G12+G34) 14.41 R3/F 4.35
∣(R7-R8) /F4∣ 6.54 R4/F 0.69
(R9×R10)/G56 -6.72 R5/F 0.74
F/F1 1.19 R6/F 76.25
F/F2 -0.90 R7/F 2.22
F/F3 1.17 R8/F -0.36
F/F4 2.53 R9/F -0.36
F/F5 -4.34 R10/F 0.32
F/F6 0.72 R11/F 0.89
    R12/F 3.56
於第四實施例中,其橫向色差表現如第14圖所示,場曲及畸變圖則可見於第15、16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請參考第17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五實施例,其鏡片配置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的六片式成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十三所示:
表十三、第五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12.50 mm,系統長度為18.15 mm,最大視角達37.88∘
鏡片 曲率(mm-1) 曲率半徑 (mm) 距離 (mm) 折射率 (Nd) 色散係數 (Vd) 焦距 (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108 9.27 3.25 1.77 49.61 12.12
像側面2 0.002 500.18 0.09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19 52.63 0.50 1.74 28.29 -15.90
像側面4 0.104 9.65 0.42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098 10.19 1.78 1.86 40.58 11.81
像側面6 0.001 1092.63 0.19
光圈   0.14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029 34.99 2.05 1.86 36.60 6.06
像側面8 -0.168 -5.97 0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168 -5.97 1.01 1.70 30.05 -3.58
像側面10 0.213 4.69 2.87
第六鏡片 物側面11 0.089 11.26 4.26 1.81 40.55 16.23
像側面12 0.016 63.18 0.38
濾光片 物側面13   0.50 1.52 64.14  
像側面14   0.10
保護玻璃 物側面15   0.40 1.52 64.14  
像側面16   0.21
其中,第三、六鏡片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其面型滿足下列非球面公式:
Figure 02_image005
其中c=1/r,r為表面曲率半徑,h為光線在此表面的高度,k為錐面係數,B為第四階係數,C為第六階係數,D為第八階係數,E為第十階係數,F為第十二階係數,G為第十四階係數,H為十六階係數。第五實施例各非球面之參數如下表十四所示:
表十四
  物側面5 像側面6 物側面11 像側面12
k -1.07156 -499.629 0.551724 21.18073
B -0.00054 -0.00047 -0.00082 0.000262
C -1.76E-05 -9.06E-06 2.20E-05 -7.66E-05
D -1.08E-06 -1.54E-06 -1.96E-06 -7.21E-07
E -7.58E-08 -3.05E-08 -1.52E-10 4.22E-08
F 1.06E-08 2.43E-08 0 0
G 0 0 0 0
H 0 0 0 0
依據表十三、表十四可得下列表十五之關係式數值:
表十五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R5×R6)/(R5+R6)) 10.09 R1/F 0.74
(F2×F3)/∣(F2+F3) ∣ -45.93 R2/F 40.02
AAG/(G12+G34) 8.88 R3/F 4.21
∣(R7-R8) /F4∣ 6.76 R4/F 0.77
(R9×R10)/G56 -9.75 R5/F 0.81
F/F1 1.03 R6/F 87.41
F/F2 -0.79 R7/F 2.80
F/F3 1.06 R8/F -0.48
F/F4 2.06 R9/F -0.48
F/F5 -3.49 R10/F 0.37
F/F6 0.77 R11/F 0.90
    R12/F 5.05
於第五實施例中,其橫向色差表現如第18圖所示,場曲及畸變圖則可見於第19、20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請參考第21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六實施例,其鏡片配置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的六片式成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十六所示:
表十六、第六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14.79 mm,系統長度為19.70 mm,最大視角達32.67∘
鏡片 曲率(mm-1) 曲率半徑 (mm) 距離 (mm) 折射率 (Nd) 色散係數 (Vd) 焦距 (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114 8.76 3.73 1.77 49.61 11.48
像側面2 0.002 404.91 0.11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26 37.85 0.50 1.74 28.29 -15.86
像側面4 0.111 8.97 0.43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113 8.85 1.34 1.53 55.75 16.80
像側面6 0.002 656.22 0.11
光圈   0.08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033 29.97 3.20 1.81 33.29 6.38
像側面8 -0.167 -5.97 0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167 -5.97 1.36 1.70 30.05 -3.58
像側面10 0.209 4.78 2.78
第六鏡片 物側面11 0.083 11.99 4.37 1.81 40.55 17.38
像側面12 0.015 65.98 0.38
濾光片 物側面13   0.50 1.52 64.14  
像側面14   0.10
保護玻璃 物側面15   0.40 1.52 64.14  
像側面16   0.30
其中,第三、六鏡片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其面型滿足下列非球面公式:
Figure 02_image006
其中c=1/r,r為表面曲率半徑,h為光線在此表面的高度,k為錐面係數,B為第四階係數,C為第六階係數,D為第八階係數,E為第十階係數,F為第十二階係數,G為第十四階係數,H為十六階係數。第六實施例各非球面之參數如下表十七所示:
表十七
  物側面5 像側面6 物側面11 像側面12
k -1.38296 -388.177 0.413874 134.7679
B -0.00058 -0.00036 -0.00043 6.12E-05
C -1.59E-05 6.39E-06 -1.76E-07 -5.71E-05
D -9.97E-07 -1.19E-06 1.32E-07 6.66E-09
E -1.00E-07 -1.26E-07 -1.49E-08 1.22E-08
F 6.24E-09 8.39E-09 0 0
G 0 0 0 0
H 0 0 0 0
依據表十六、表十七可得下列表十八之關係式數值:
表十八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R5×R6)/(R5+R6)) 8.73 R1/F 0.59
(F2×F3)/∣(F2+F3) ∣ -282.78 R2/F 27.38
AAG/(G12+G34) 11.69 R3/F 2.56
∣(R7-R8) /F4∣ 5.63 R4/F 0.61
(R9×R10)/G56 -10.25 R5/F 0.60
F/F1 1.29 R6/F 44.37
F/F2 -0.93 R7/F 2.03
F/F3 0.88 R8/F -0.40
F/F4 2.32 R9/F -0.40
F/F5 -4.14 R10/F 0.32
F/F6 0.85 R11/F 0.81
    R12/F 4.46
於第六實施例中,其橫向色差表現如第22圖所示,場曲及畸變圖則可見於第23、24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請參考第25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七實施例,其鏡片配置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的六片式成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十九所示:
表十九、第七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12.48 mm,系統長度為19.02 mm,最大視角達35.77∘
鏡片 曲率(mm-1) 曲率半徑 (mm) 距離 (mm) 折射率 (Nd) 色散係數 (Vd) 焦距 (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111 8.98 3.58 1.77 49.61 11.80
像側面2 0.003 368.83 0.19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09 110.89 0.50 1.74 28.29 -14.63
像側面4 0.101 9.93 1.45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102 9.81 1.97 1.86 40.58 11.35
像側面6 0.001 1390.88 0.13
光圈   0.16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025 40.00 1.91 1.86 36.60 6.14
像側面8 -0.168 -5.97 0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168 -5.97 0.87 1.70 30.05 -3.51
像側面10 0.223 4.49 1.93
第六鏡片 物側面11 0.109 9.13 4.50 1.81 40.55 14.93
像側面12 0.035 28.62 0.78
濾光片 物側面13   0.50 1.52 64.14  
像側面14   0.10
保護玻璃 物側面15   0.40 1.52 64.14  
像側面16   0.04
其中,第三、六鏡片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其面型滿足下列非球面公式: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c=1/r,r為表面曲率半徑,h為光線在此表面的高度,k為錐面係數,B為第四階係數,C為第六階係數,D為第八階係數,E為第十階係數,F為第十二階係數,G為第十四階係數,H為十六階係數。第七實施例各非球面之參數如下表二十所示:
表二十
  物側面5 像側面6 物側面11 像側面12
k -1.00199 200 1.627621 26.37085
B -0.00056 -0.00041 -0.00042 0.000888
C -1.69E-05 -7.28E-06 2.44E-05 -3.80E-05
D -6.82E-07 -1.63E-06 -1.90E-07 1.56E-06
E -6.28E-08 -8.46E-08 -1.65E-08 8.40E-08
F 2.43E-09 2.17E-08 0 0
G 0 0 0 0
H 0 0 0 0
依據表十九、表二十可得下列表二十一之關係式數值:
表二十一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R5×R6)/(R5+R6)) 9.74 R1/F 0.72
(F2×F3)/∣(F2+F3) ∣ -50.52 R2/F 29.55
AAG/(G12+G34) 7.98 R3/F 8.88
∣(R7-R8) /F4∣ 7.48 R4/F 0.80
(R9×R10)/G56 -13.86 R5/F 0.79
F/F1 1.06 R6/F 111.42
F/F2 -0.85 R7/F 3.20
F/F3 1.10 R8/F -0.48
F/F4 2.03 R9/F -0.48
F/F5 -3.55 R10/F 0.36
F/F6 0.84 R11/F 0.73
    R12/F 2.29
於第七實施例中,其橫向色差表現如第26圖所示,場曲及畸變圖則可見於第27、28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10:第一鏡片 20:第二鏡片 30:第三鏡片 40:第四鏡片 50:第五鏡片 60:第六鏡片 70:濾光片 80:保護玻璃 A:物側 B:像側 ST:光圈 L:光軸
第1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橫向色差圖。
第3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場曲圖。
第4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5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6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橫向色差圖。
第7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場曲圖。
第8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9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0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橫向色差圖。
第11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場曲圖。
第12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13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4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橫向色差圖。
第15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場曲圖。
第16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17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8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橫向色差圖。
第19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場曲圖。
第20圖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21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2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橫向色差圖。
第23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場曲圖。
第24圖為本創作第六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25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6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的橫向色差圖。
第27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的場曲圖。
第28圖為本創作第七實施例的畸變圖。
10:第一鏡片
20:第二鏡片
30:第三鏡片
40:第四鏡片
50:第五鏡片
60:第六鏡片
70:濾光片
80:保護玻璃
A:物側
B:像側
ST:光圈
L:光軸

Claims (15)

  1. 一種六片式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 一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一第二鏡片,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其像側面為凹面; 一第三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一光圈; 一第四鏡片,具有正屈光力; 一第五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像側面為凹面,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以及 一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其中該六片式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 5 < ((R5×R6)/(R5+R6)) < 12; 其中R5為該第三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2. 一種六片式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 一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第二鏡片,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其像側面為凹面; 一第三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一光圈; 一第四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第五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像側面為凹面,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以及 一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其中該六片式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 5 < ((R5×R6)/(R5+R6)) < 12; 其中R5為該第三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3. 一種六片式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 一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第二鏡片,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其像側面為凹面; 一第三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一光圈; 一第四鏡片,具有正屈光力; 一第五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像側面為凹面; 一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 其中該六片式成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 5 < ((R5×R6)/(R5+R6)) < 12; 其中R5為該第三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1.5 < R3/F <10;其中R3為該第二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F為系統焦距。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0.5 < R4/F <1;其中R4為該第二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F為系統焦距。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R5×R6 > 0。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R5×R6 < 0。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1.8 < F/F4 < 3;其中F為系統焦距,F4為該第四鏡片的焦距。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四、第五鏡片為膠合鏡片。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6 < F/F5 < -2;其中F為系統焦距,F5為該第五鏡片的焦距。
  1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F2×F3)/∣(F2+F3) ∣ < -49;其中F2為該第二鏡片的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的焦距。
  12.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7.6 <AAG/(G12+G34) <16;其中AAG為各鏡片間軸上間距的總和,G12為該第一、第二鏡片之間的軸上間距,G34為該第三、第四鏡片之間的軸上間距。
  13.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5.5 <∣(R7-R8) /F4∣<12;其中R7為該第四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8為該第四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F4為該第四鏡片的焦距。
  1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20 < (R9×R10)/G56 < -5;其中R9為該第五鏡片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10為該第五鏡片像側面的曲率半徑,G56為該第五、第六鏡片之間的軸上間距。
  1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六片式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關係式: -5 <F/F5 < -1;其中F為系統焦距,F5為該第五鏡片的焦距。
TW109217361U 2020-12-30 2020-12-30 六片式成像鏡頭 TWM612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7361U TWM612634U (zh) 2020-12-30 2020-12-30 六片式成像鏡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7361U TWM612634U (zh) 2020-12-30 2020-12-30 六片式成像鏡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2634U true TWM612634U (zh) 2021-06-01

Family

ID=77518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7361U TWM612634U (zh) 2020-12-30 2020-12-30 六片式成像鏡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26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909B (zh) * 2021-06-18 2023-05-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六十)及其光學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909B (zh) * 2021-06-18 2023-05-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六十)及其光學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2483B (zh) 六片式廣角鏡頭
WO2019205875A1 (zh) 光学镜头
CN10802090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TW201621387A (zh) 鏡頭模組
TWM606731U (zh) 光學攝像鏡頭
TW202326217A (zh) 光學成像鏡頭
CN212723507U (zh) 光学成像系统
TWM612634U (zh) 六片式成像鏡頭
TWM602211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80432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01828U (zh) 四片式取像鏡頭
CN112130299A (zh) 超广角成像光学系统
TWI804330B (zh) 八片式取像鏡頭
TW202141110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202892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83846B (zh) 八片式小型化成像鏡頭
TWI738297B (zh) 四片式取像鏡頭
CN112130300B (zh) 超广角成像光学系统
TWI790968B (zh) 八片式取像鏡頭
TWM573435U (zh) Six-piece wide-angle lens
TWM534825U (zh) 五片式廣角鏡頭
TWI803895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80398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827857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14002U (zh) 六片式監控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