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6731U - 光學攝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光學攝像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6731U
TWM606731U TW109210336U TW109210336U TWM606731U TW M606731 U TWM606731 U TW M606731U TW 109210336 U TW109210336 U TW 109210336U TW 109210336 U TW109210336 U TW 109210336U TW M606731 U TWM606731 U TW M6067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urvature
radius
image side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0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思穎
Original Assignee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0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6731U/zh
Publication of TWM606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673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攝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光圈、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及一第六鏡片,第一、第二鏡片均具有正屈光力,且各自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各自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三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四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五、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且各自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各自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並滿足下列關係式:0.5< F1/F<1.5;在此範圍內,數值越大軸上色差表現越好,數值越小越容易實現小型化。

Description

光學攝像鏡頭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光學攝像鏡頭,特別是關於一種五或六片式光學攝像鏡頭。
一般而言,望遠鏡頭具有較淺的景深,能夠拍出帶有壓縮感的影像。對於望遠鏡頭來說,能兼具大光圈、小型化及高影像品質是有難度的,除此之外,如何使其兼具改善色差的性能,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思量的。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兼具小型化及改善色差特性的光學攝像鏡頭。
為了達成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光圈、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及一第六鏡片,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二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三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四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負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五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負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負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並且滿足下列關係式:0.5< F1/F<1.5;其中F為系統焦距,F1為第一鏡片的焦距,在此關係式範圍內,數值越大軸上色差表現越好,數值越小越容易實現小型化。
在上述光學攝像鏡頭中,第一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凹面,第二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凹面,第三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凹面,第四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凹面,第五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凸面,第六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凸面。
為了達成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光學攝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光圈、一第四鏡片及一第五鏡片,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二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三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四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第五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且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負值,並且滿足下列關係式:0.5<F1/F<1.5;在此關係式範圍內,數值越大軸上色差表現越好,數值越小越容易實現小型化。
在上述光學攝像鏡頭中,第一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凹面,第二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凹面,第三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凹面,第四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凸面,第五鏡片的像側面可為凸面。
在上述光學攝像鏡頭中,更可滿足Fno<3的關係式,其中,Fno為該光學攝像鏡頭的光圈值,藉此增加系統進光量,在低照度環境下仍可取得清晰影像。
在上述光學攝像鏡頭中,更可滿足FOV<60∘的關係式,其中,FOV為該光學攝像鏡頭的最大視角,藉此使望遠鏡頭可清楚拍得遠處微小物體的影像。
在上述光學攝像鏡頭中,更可滿足0.8<TTL/F<2的關係式,其中, TTL為系統長度,在此關係式範圍內,數值越大製造性越佳,數值越小越容易實現小型化。
在上述光學攝像鏡頭中,更可滿足-1<R8/F<2的關係式,其中,R8為該第四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藉此修正系統像差,並提升影像品質。
在上述光學攝像鏡頭中,更可滿足-4<F2/F3<-0.5的關係式,其中,F2為該第二鏡片的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的焦距,藉此改善系統球差,並平衡系統屈光力配置,進而提升影像品質。
在上述光學攝像鏡頭中,更可滿足0.5<R1/F<0.7;1.5<R2/F<5;0.4<R3/F<0.6;0.8<R4/F<3;0.7<F/F2<1.1;0.5<R5/F<4;0<R6/F<2;-5<F/F3<0;-2<R7/F<-0.15; -4<F/F4<0;0<R9/F<2;-0.6<R10/F<-0.3;0<F/F5<5;0.6<R11/F<0.8;-11<R12/F<-2;0.8<F/F6<1.5等關係式,其中R1為該第一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2為該第一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R3為該第二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4為該第二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R5為該第三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R7為該第四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其中, F4為該第四鏡片的焦距,R9為該第五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10為該第五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F5為該第五鏡片的焦距,R11為該第六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12為該第六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F6為該第六鏡片的焦距,藉此提升成像品質。
通過鏡片之間的搭配組合,本創作的光學攝像鏡頭不但具有較好的成像品質,並且還兼具有小型化及改善色差的功效。
請參考第1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該光學攝像鏡頭在光軸L上由物側A至像側B依序包括一第一鏡片10、一第二鏡片20、一第三鏡片30、一光圈ST、一第四鏡片40、一第五鏡片50及一第六鏡片60,於像側B處設有CCD、CMOS或其他感光元件(未繪示),於感光元件與第六鏡片60之間可設有平板鏡片70,例如:濾光片及/或保護玻璃等,平板鏡片70的數量可依需求增減或不設置。
首先需聲明的是,於本文中,當一曲面的曲面圓心較該曲面本身更靠近像側時,則該曲面之曲率半徑為正值;反之,當一曲面的曲面圓心較該曲面本身更靠近物側時,則該曲面之曲率半徑為負值。而除非另為說明,否則所述「物側面」及「像側面」的凹、凸面型及曲率半徑均係指該表面在光軸L處的面型及曲率半徑。於本文中,曲率為曲率半徑的倒數。
於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鏡片10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的曲率半徑均為正值,故兩者乘積亦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第二鏡片20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的曲率半徑均為正值,故兩者乘積亦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第三鏡片30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為凸面且像側面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的曲率半徑均為正值,故兩者乘積亦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第四鏡片40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凹面,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負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第五鏡片50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和像側面均為凸面,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負值,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且其物側面與第四鏡片40的像側面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徑而可和第四鏡片40的像側面以接合膠相互密合而形成一膠合鏡片。
第六鏡片60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均為凸面,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負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本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一所示,需先說明的是,物側面對應的距離值代表該鏡片之厚度,像側面對應的距離值代表該鏡片與次一鏡片或次一光圈於光軸L上的間距:
表一、第一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35.6 mm,系統長度為49.99 mm,最大視角達25.4∘
鏡片 曲率 (mm -1) 曲率半徑(mm) 距離(mm) 折射率(Nd) 色散係數(Vd) 焦距(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049 20.31 3.71 1.78 49.58 36.16
像側面2 0.015 67.67 0.20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54 18.39 3.62 1.62 63.78 35.56
像側面4 0.010 100.76 0.62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007 138.49 3.83 1.59 29.91 -16.31
像側面6 0.112 8.90 2.17
光圈 7.42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084 -11.87 2.68 1.68 32.17 -14.29
像側面8 0.018 56.99 0.01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018 56.99 5.84 1.82 46.54 16.84
像側面10 -0.058 -17.37 0.20
第六鏡片 物側面11 0.039 25.34 4.21 1.53 55.75 37.36
像側面12 -0.011 -88.12 0.20
平板鏡片 物側面13   0.90 1.52 64.17  
像側面14   14.38
其中,第三、六鏡片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其面型滿足下列非球面公式: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c=1/r,r為表面曲率半徑,h為光線在此表面的高度,k為錐面係數,B為第四階係數,C為第六階係數,D為第八階係數,E為第十階係數,F為第十二階係數,G為第十四階係數,H為十六階係數。第一實施例各非球面之參數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物側面5 像側面6 物側面11 像側面12
k -6.5140E+00 -3.3089E-01 6.6455E-01 2.9253E+00
B -2.2743E-05 2.7017E-05 -5.1311E-06 1.0674E-05
C 3.8475E-07 1.0920E-06 -1.3703E-07 -2.7797E-07
D -7.4230E-09 -4.7028E-09 3.8552E-09 6.8025E-09
E 9.0650E-11 5.8707E-11 -1.4568E-11 -4.5055E-11
F 7.5331E-13 2.4566E-11 -2.1634E-13 -6.6277E-14
G -3.4641E-14 -9.6822E-13 4.0808E-15 3.9846E-15
H 2.7313E-16 1.4391E-14 -9.8547E-18 -7.4132E-18
依據表一、表二可得下列表三之關係式數值:
表三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T1/F 0.10 R1/F 0.57
T2/F 0.01 R2/F 1.90
T3/F 0.10 R3/F 0.52
T4/F 0.02 R4/F 2.83
T5/F 0.11 R5/F 3.89
T6/F 0.06 R6/F 0.25
T7/F 0.08 R7/F -0.33
T8/F 0.0003 R8/F 1.60
T9/F 0.16 R9/F 1.60
T10/F 0.01 R10/F -0.49
T11/F 0.12 R11/F 0.71
T12/F 0.01 R12/F -2.48
F1/F 1.02 F/F2 1.00
Fno 2 F/F3 -2.18
FOV 25.4∘ F/F4 -2.49
TTL/F 1.40 F/F5 2.11
F/F1 0.98 F/F6 0.95
F2/F3 -2.18    
如此一來,通過鏡片之間的搭配組合,本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鏡頭能夠表現良好的望遠效果,並且還能兼具小型化及改善色差特性。其色差表現如第2圖所示,最大軸上色差小於±0.02 mm,光學傳遞函數圖則可見於第3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請參考第4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省略了第六鏡片,能夠減少製作成本,第四鏡片的像側面為凸面,且第四、第五鏡片並未形成膠合鏡片,其餘鏡片配置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四所示:
表四、第二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33.5 mm,系統長度為43.50 mm,最大視角達26.7∘
鏡片 曲率 (mm -1) 曲率半徑(mm) 距離(mm) 折射率(Nd) 色散係數(Vd) 焦距(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045 22.06 4.18 1.78 49.60 34.86
像側面2 0.009 109.79 0.20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69 14.46 4.99 1.55 55.99 35.66
像側面4 0.020 49.18 0.20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036 28.16 3.19 1.64 23.97 -14.9
像側面6 0.147 6.82 2.39
光圈 5.13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159 -6.31 3.03 1.65 23.53 -40.77
像側面8 -0.101 -9.86 0.20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031 32.55 6.05 1.55 55.99 18.7
像側面10 -0.072 -13.92 0.20
平板鏡片 物側面11 0.90 1.52 64.17
像側面12   12.84
其中,第二、三、四、五鏡片的物側面及像側面均為非球面,其面型滿足下列非球面公式: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c=1/r,r為表面曲率半徑,h為光線在此表面的高度,k為錐面係數,B為第四階係數,C為第六階係數,D為第八階係數,E為第十階係數,F為第十二階係數,G為第十四階係數,H為十六階係數。第二實施例各非球面之參數如下表五所示:
表五
  物側面3 像側面4 物側面5 像側面6
k -1.9757E-01 -7.4704E+00 -1.2818E+01 -3.0035E-01
B -9.5068E-06 -3.1581E-05 -3.9771E-05 -1.6658E-04
C -1.9823E-07 -8.8781E-07 4.9832E-07 1.2778E-06
D -1.8490E-09 -4.6636E-09 -3.5015E-09 6.7585E-09
E -3.1291E-11 -9.9331E-12 -3.2371E-11 -6.4019E-10
F -2.0183E-13 3.1287E-13 3.5790E-13 -2.0099E-11
G 6.2981E-17 6.9222E-15 1.6053E-16 1.0891E-12
H -1.5022E-17 -7.3719E-17 3.4227E-17 -4.8297E-14
  物側面7 像側面8 物側面9 像側面10
k -3.4059E-01 -8.9753E-01 -2.2609E+00 -3.4387E-01
B 3.2983E-04 1.6009E-04 -5.5162E-05 -7.4575E-05
C 4.1301E-07 6.0146E-07 2.7289E-07 1.9705E-07
D -8.4896E-09 3.1719E-09 5.2290E-09 -1.2139E-09
E -3.8000E-10 1.2872E-11 8.1578E-11 2.1530E-11
F -2.4438E-10 1.7494E-12 -2.8699E-13 5.0233E-13
G 1.4843E-11 9.8441E-14 -1.5534E-14 3.4772E-15
H -3.5082E-13 -4.7315E-15 1.2829E-16 7.7367E-18
依據表四、表五可得下列表六之關係式數值:
表六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T1/F 0.12 R1/F 0.66
T2/F 0.01 R2/F 3.28
T3/F 0.15 R3/F 0.43
T4/F 0.01 R4/F 1.47
T5/F 0.10 R5/F 0.84
T6/F 0.07 R6/F 0.20
T7/F 0.09 R7/F -0.19
T8/F 0.01 R8/F -0.29
T9/F 0.18 R9/F 0.97
T10/F 0.01 R10/F -0.42
F1/F 1.04 F/F2 0.94
Fno 1.8 F/F3 -2.25
FOV 26.7∘ F/F4 -0.82
TTL/F 1.30 F/F5 1.79
F/F1 0.96 F2/F3 -2.39
於第二實施例中,其色差表現如第5圖所示,可見最大軸上色差小於±0.03 mm,光學傳遞函數圖則可見於第6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請參考第7圖,所繪示者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其鏡片配置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的光學攝像鏡頭的設計參數如下表七所示:
表七、第三實施例
系統焦距F為46.4 mm,系統長度為60.0 mm,最大視角達19.9∘
鏡片 曲率 (mm -1) 曲率半徑(mm) 距離(mm) 折射率(Nd) 色散係數(Vd) 焦距(mm)
第一鏡片 物側面1 0.038 26.15 5.47 1.78 49.58 37.78
像側面2 0.005 220.64 0.20
第二鏡片 物側面3 0.049 20.32 4.20 1.62 63.88 55.27
像側面4 0.022 45.75 1.44
第三鏡片 物側面5 0.008 130.17 4.97 1.73 28.33 -17.43
像側面6 0.087 11.45 3.33
光圈 9.77      
第四鏡片 物側面7 -0.068 -14.63 1.00 1.69 31.08 -14.84
像側面8 0.028 35.64 0.01
第五鏡片 物側面9 0.028 35.64 4.63 1.84 42.74 16.02
像側面10 -0.049 -20.31 6.51
第六鏡片 物側面11 0.030 33.78 3.36 1.89 40.77 35.76
像側面12 -0.002 -500.00 0.20
平板鏡片 物側面13 0.90 1.52 64.17
像側面14   14.02
依據表七可得下列表八之關係式數值:
表八
關係式 數值 關係式 數值
T1/F 0.12 R1/F 0.56
T2/F 0.004 R2/F 4.76
T3/F 0.09 R3/F 0.44
T4/F 0.03 R4/F 0.99
T5/F 0.11 R5/F 2.81
T6/F 0.07 R6/F 0.25
T7/F 0.02 R7/F -0.32
T8/F 0.0002 R8/F 0.77
T9/F 0.10 R9/F 0.77
T10/F 0.14 R10/F -0.44
T11/F 0.07 R11/F 0.73
T12/F 0.004 R12/F -10.78
F1/F 0.81 F/F2 0.84
Fno 1.6 F/F3 -2.66
FOV 19.9∘ F/F4 -3.13
TTL/F 1.29 F/F5 2.90
F/F1 1.23 F/F6 1.30
F2/F3 -3.17    
於第三實施例中,其色差表現如第8圖所示,可見最大軸上色差小於±0.03 mm,光學傳遞函數圖則可見於第9圖,顯見本實施例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10:第一鏡片 20:第二鏡片 30:第三鏡片 40:第四鏡片 50:第五鏡片 60:第六鏡片 70:平板鏡片 A:物側 B:像側 ST:光圈 L:光軸
第1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軸上色差圖。
第3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光學傳遞函數圖(Polychromatic Diffraction 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第4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5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軸上色差圖。
第6圖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光學傳遞函數圖。
第7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8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軸上色差圖。
第9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光學傳遞函數圖。
10:第一鏡片
20:第二鏡片
30:第三鏡片
40:第四鏡片
50:第五鏡片
60:第六鏡片
70:平板鏡片
A:物側
B:像側
ST:光圈
L:光軸

Claims (20)

  1. 一種光學攝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 一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第二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第三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光圈; 一第四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負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第五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負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以及 一第六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負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 0.5< F1/F<1.5; 其中F為系統焦距,F1為該第一鏡片的焦距。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第四鏡片的像側面為凹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第五鏡片的像側面為凸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第六鏡片的像側面為凸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6<R11/F<0.8;-11<R12/F<-2;0.8<F/F6<1.5;其中,R11為該第六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12為該第六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F6為該第六鏡片的焦距。
  6. 一種光學攝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 一第一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第二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小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第三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的乘積為正值,且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一光圈; 一第四鏡片,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以及 一第五鏡片,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且其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負值; 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 0.5<F1/F<1.5; 其中F為系統焦距,F1為該第一鏡片的焦距。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第四鏡片的像側面為凸面。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第五鏡片的像側面為凸面。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鏡片的像側面為凹面。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鏡片的像側面為凹面。
  11.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第三鏡片的像側面為凹面。
  12.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Fno<3,其中,Fno為該光學攝像鏡頭的光圈值。
  13.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FOV<60∘,其中,FOV為該光學攝像鏡頭的最大視角。
  14.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8<TTL/F<2,其中, TTL為系統長度。
  15.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4<F2/F3<-0.5;其中,F2為該第二鏡片的焦距,F3為該第三鏡片的焦距。
  16.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5<R1/F<0.7;1.5<R2/F<5;其中,R1為該第一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2為該第一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17.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4<R3/F<0.6;0.8<R4/F<3;0.7<F/F2<1.1;其中,R3為該第二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4為該第二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F2為該第二鏡片的焦距。
  18.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5<R5/F<4;0<R6/F<2;-5<F/F3<0;其中,R5為該第三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6為該第三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F3為該第三鏡片的焦距。
  1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2<R7/F<-0.15;-1<R8/F<2; -4<F/F4<0;其中,R7為該第四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其中,R8為該第四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F4為該第四鏡片的焦距。
  2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攝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攝像鏡頭滿足下列關係式:0<R9/F<2;-0.6<R10/F<-0.3;0<F/F5<5;其中,R9為該第五鏡片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R10為該第五鏡片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F5為該第五鏡片的焦距。
TW109210336U 2020-08-10 2020-08-10 光學攝像鏡頭 TWM606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0336U TWM606731U (zh) 2020-08-10 2020-08-10 光學攝像鏡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0336U TWM606731U (zh) 2020-08-10 2020-08-10 光學攝像鏡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6731U true TWM606731U (zh) 2021-01-21

Family

ID=75238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0336U TWM606731U (zh) 2020-08-10 2020-08-10 光學攝像鏡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673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254A (zh) * 2021-03-08 2021-06-18 范志明 复消色差超长焦摄影镜头
CN114265188A (zh) * 2022-03-02 2022-04-01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TWI784660B (zh) * 2021-08-09 2022-11-21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六片式光學鏡頭模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254A (zh) * 2021-03-08 2021-06-18 范志明 复消色差超长焦摄影镜头
TWI784660B (zh) * 2021-08-09 2022-11-21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六片式光學鏡頭模組
CN114265188A (zh) * 2022-03-02 2022-04-01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4265188B (zh) * 2022-03-02 2022-07-29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7086B1 (ja) 撮像レンズ
JP6017085B1 (ja) 撮像レンズ
JP6014783B1 (ja) 撮像レンズ
TWM606731U (zh) 光學攝像鏡頭
JP6362294B1 (ja) 撮像レンズ
US9772473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JP5939726B1 (ja) 撮像レンズ
TWI630417B (zh) 光學成像系統(二)
JP6362295B1 (ja) 撮像レンズ
JP6399627B1 (ja) 撮像レンズ
JP6366156B1 (ja) 撮像レンズ
US9772474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CN114200648A (zh) 一种高清光学取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TW201802525A (zh) 光學成像系統(二)
TW201819979A (zh) 六片式廣角鏡片組
CN11173632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169881A (zh) 自动对焦摄像镜头
TWM601828U (zh) 四片式取像鏡頭
TWM618542U (zh) 七片式鏡頭模組
TWM612634U (zh) 六片式成像鏡頭
TWM527550U (zh) 六片式小型化廣角鏡頭
TWI615628B (zh) 廣角鏡頭
CN104849840A (zh) 一种小型化高像素摄像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TWI738297B (zh) 四片式取像鏡頭
JP7418249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