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1959A - 滚动轴承 - Google Patents

滚动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1959A
CN114901959A CN202180007877.1A CN202180007877A CN114901959A CN 114901959 A CN114901959 A CN 114901959A CN 202180007877 A CN202180007877 A CN 202180007877A CN 114901959 A CN114901959 A CN 114901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ing
ring
rolling
rolling bearing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78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鹤田健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homps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homps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01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19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3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3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 F16C19/361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with cylindrical rollers
    • F16C19/36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with cylindrical rollers the rollers being crossed within the single r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58Raceways; Race rings
    • F16C33/60Raceways; Race rings divided or split, e.g. comprising two juxtaposed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0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 F16C19/0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with a single row or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3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3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58Raceways; Race rings
    • F16C33/583Details of specific parts of races
    • F16C33/586Details of specific parts of races outside the space between the races, e.g. end faces or bore of inner 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58Raceways; Race rings
    • F16C33/588Races of sheet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58Raceways; Race rings
    • F16C33/64Special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26/00Joining parts; Fasten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parts
    • F16C2226/50Positive connections
    • F16C2226/60Positive connections with threaded parts, e.g. bolt and nut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滚动轴承,具备:钢制的外圈;钢制的内圈,具有与外圈共同的中心轴,并且配置在外圈的内周侧;以及多个滚动体,配置为能够在外圈的内周面和内圈的外周面上滚动,外圈包括:第一外圈和在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即第一轴向上与第一外圈并列配置并且固定于第一外圈的第二外圈,内圈包括:第一内圈和在第一轴向上与第一内圈并列配置并且固定于第一内圈的第二内圈,外圈在第一外圈与第二外圈对置的部分中,使在一者上形成的突出部与在另一者上形成的与突出部对应的贯穿孔嵌合,内圈在第一内圈与第二内圈对置的部分中,使在一者上形成的突出部与在另一者上形成的与突出部对应的贯穿孔嵌合,在突出部或贯穿孔中的任一者或两者的周围设置狭缝。

Description

滚动轴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动轴承。本申请要求基于2020年9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161341号的优先权,并援引记载于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的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滚动轴承,其外圈、内圈分别由一对板部件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787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滚动轴承优选能够通过合理的方法稳定地制造。因此,提供在制造上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优异的滚动轴承成为目的之一。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具备:钢制的外圈;钢制的内圈,具有与外圈共同的中心轴,并且配置在外圈的内周侧;以及多个滚动体,配置为能够在外圈的内周面和内圈的外周面上滚动。外圈包括:第一外圈;以及第二外圈,在作为中心轴延伸方向的第一轴向上与第一外圈并列配置并固定于第一外圈。内圈包括:第一内圈;以及第二内圈,在第一轴向上与第一内圈并列配置并固定于第一内圈。外圈在第一外圈与第二外圈对置的部分中,形成于一方的突出部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对应于突出部的贯穿孔嵌合。内圈在第一内圈与第二内圈对置的部分中,形成于一方的突出部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对应于突出部的贯穿孔嵌合。在突出部或贯穿孔中的任一方或两方的周围设置狭缝。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滚动轴承,能够提供在制造上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优异的滚动轴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2A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外圈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2B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外圈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3A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内圈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3B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内圈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在实施方式1中卸下第一外圈和第一内圈来表示的示意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示出外圈和内圈中的锻造流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变形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滚动轴承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12是在实施方式2中卸下第一外圈和第一内圈而表示的示意立体图。
图13是对图12的示意立体图局部放大,卸下第二内圈并省略滚动体的一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首先,列出并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的滚动轴承具备:钢制的外圈;钢制的内圈,具有与外圈共同的中心轴,并且配置在外圈的内周侧;以及多个滚动体,配置为能够在外圈的内周面和内圈的外周面上滚动。外圈包括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第二外圈在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即第一轴向上与第一外圈并列配置并且固定于第一外圈。内圈包括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第二内圈在第一轴向上与第一内圈并列配置并且固定于第一内圈。外圈在第一外圈与第二外圈对置的部分中,形成于一方的突出部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对应于突出部的贯穿孔嵌合。内圈在第一内圈与第二内圈对置的部分中,形成于一方的突出部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对应于突出部的贯穿孔嵌合。在突出部或贯穿孔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的周围设置狭缝。
以往,作为滚动轴承,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滚动轴承是公知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滚动轴承中,构成滚动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分别由沿轴向被分割的一对部件(称作外圈分割圈、内圈分割圈)构成。在专利文献1的滚动轴承中,外圈分割圈、内圈分割圈通过冲压加工等分别形成为规定的形状,然后通过将形成于一对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凸部与形成于另一个部件的凹部嵌合来彼此固定。但是,在冲压加工或其他工序中,凸部和凹部的位置可能会稍微发生偏移。
在凸部和凹部的位置大幅不同的情况下,无法将凸部和凹部嵌合,从而无法组装外圈、内圈。另一方面,在凸部和凹部的错位小的情况下,能够将凸部和凹部嵌合来制造滚动轴承。但是,因这样的错位的大小不同,错位引起的嵌合部的形变可能影响滚动轴承的性能。具体而言,由于嵌合部中的错位,外圈、内圈的真圆度降低,径向振动、轴向振动可能变大。
为了消除凸部和凹部的错位,制造高精度的部件可以作为对策。但是,制造高精度的部件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因此有时不一定是合理的应对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通过在突出部和贯穿孔的周围设置狭缝,在突出部和贯穿孔的附近吸收它们的错位引起的形变,能够保持外圈、内圈的整体的真圆度。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确保制造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的滚动轴承。
在上述滚动轴承中,可以在突出部或贯穿孔的周围设置多个狭缝。作为突出部与贯穿孔的错位的具体的方式,会发生突出部和贯穿孔在周向偏移的情况、在径向偏移的情况、这些复合的情况等各种方式。对此,通过设置多个狭缝,不管错位的方式如何,都能够吸收错位。另外,由于能够将滚动轴承形成为对称性更高的形态,因此能够抑制径向振动、轴向振动的发生。
在上述滚动轴承中,狭缝可以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周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维持通过狭缝吸收错位的效果并抑制设置狭缝所引起的外圈或内圈的刚性下降。
在上述滚动轴承中,可以使突出部和贯穿孔的嵌合部粘接。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可靠地固定外圈或内圈并且降低错位的影响。
在上述滚动轴承中,第一外圈具有构成外圈的内周面的圆环形的第一滚动面。第二外圈具有构成外圈的内周面的圆环形的第二滚动面。第一内圈具有与第二滚动面对置并且构成内圈的外周面的圆环形的第三滚动面。第二内圈具有与第一滚动面对置并且构成内圈的外周面的圆环形的第四滚动面。在包括第一滚动面的中心轴在内的剖面中,将第一滚动面和第四滚动面连接的线段与将第二滚动面和第三滚动面连接的线段相交。在包括滚动轴承的中心轴在内的剖面中,构成第一外圈的钢的锻造流线可以沿第一滚动面延伸。构成第二外圈的钢的锻造流线可以沿第二滚动面延伸。构成第一内圈的钢的锻造流线可以沿第三滚动面延伸。构成第二内圈的钢的锻造流线可以沿第四滚动面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滚动体与钢的锻造流线的端部接触。因此,能够提高内圈和外圈的耐久性。根据上述结构,除了吸收突出部和贯穿孔之间的错位以外,还能够通过将构成内圈和外圈的钢的锻造流线设为该结构来得到耐久性优异的滚动轴承。
[实施方式的具体例]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滚动轴承的具体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在以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2A、图2B是构成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外圈的示意立体图。图3A、图3B是构成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的内圈的示意立体图。图4是从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卸下外圈和内圈的一部分而表示的示意立体图。图1中的Z轴方向是沿滚动轴承的中心轴R延伸的方向的第一轴向的方向。Z轴方向是滚动轴承的厚度方向。与此相对地,图1中的XY平面是沿滚动轴承的径向延伸的平面。
参照图1~图4,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1具备:外圈1A、内圈1B以及作为多个滚动体的辊1C。外圈1A和内圈1B具有共同的中心轴R。外圈1A和内圈1B是钢制的。内圈1B配置在外圈1A的内周侧。在实施方式1中,外圈1A和内圈1B由被加工成规定的形状的钢板构成。在实施方式1中,构成外圈1A和内圈1B的钢例如是JIS标准规定的SCM415。
图5是由图1中的A-A切断滚动轴承1时的剖视图。图5是包括第一辊51(图4)的剖面在内的剖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图5的第一辊51的周边的剖视图。
参照图1,外圈1A包括圆环形的第一外圈10和圆环形的第二外圈20。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外圈10和第二外圈20呈彼此相同的形状。图2A和图2B是以不同角度观察第一外圈10的立体图。参照图2A、图2B和图5,第一外圈10包括第一部分15、第二部分16和第三部分17。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部分15、第二部分16和第三部分17的厚度相同。
第一部分15呈圆盘环状。第一部分15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二部分16呈筒状。第二部分16的外形形状是圆锥台状。第二部分16以从第一部分15的内缘起随着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一部分15而内径变小的方式延伸。第二部分16具有圆环形的内周面16A。内周面16A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三部分17呈圆筒状。第三部分17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三部分17连接至第二部分16的Z轴方向上的与第一部分1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沿Z轴方向延伸。
参照图5、图6,内周面16A包括作为第一区域的圆环形的第一面161、作为第二区域的圆环形的第二面162、以及作为第三区域的圆环形的第三面163。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面161、第二面162和第三面163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一面161将第一部分15的与第四部分25接触的侧面15A与第二面162连接。在实施方式1中,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一面161呈曲线形状。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二面162呈平坦形状。第三面163将第二面162与第三部分17的内周面17A连接。在实施方式1中,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三面163呈曲线形状。
参照图2A、图2B和图4,在第一部分15,沿厚度方向(中心轴R的方向)贯穿的安装用孔1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在实施方式1中为六个)。在第一部分15中,以周向排列的方式,突出部13和贯穿孔12中的任一方交替地形成在相邻的安装用孔1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滚动轴承1固定于外部部件时,例如能够通过将螺栓插入安装用孔11中并将螺栓旋入外部部件的螺纹孔来固定滚动轴承1。
在实施方式1中,突出部13沿第一部分15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三个。突出部13形成在第一部分15的面15A。突出部13是从面15A向厚度方向突出的圆柱形的突出部。突出部13由从面15A立起的圆筒状的侧面13A和限定圆柱的端面的圆形的端面13C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三个突出部13,但突出部的个数不受限制,能够设在例如2处~16处左右。
在突出部13的周围形成三个狭缝130。狭缝130从第一部分15的面15A向面15B沿第一部分15的厚度方向贯穿。狭缝130是沿与突出部13同心的假想圆的圆弧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弧状的狭缝。在突出部13的周围,沿周向彼此等间隔地设置三个狭缝130。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1中的狭缝130在一个突出部13的周围设置三个,但狭缝的个数不限于三个,例如也能够在一个突出部13的周围设置两个到六个狭缝。狭缝优选为以突出部为中心对称地配置。通过将狭缝配置为相对于突出部对称,不管突出部和贯穿孔之间的错位的方式(周向的偏移、径向的偏移、这些偏移复合后的偏移)如何,都能够吸收偏移。
在实施方式1中,贯穿孔12沿第一部分15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三个。贯穿孔12是从第一部分15的面15A向面15B沿第一部分15的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贯穿孔12由将面15A与面15B连接地延伸的圆筒状的内周壁12A限定。贯穿孔12是与突出部13对应的形状。也就是说,突出部13和贯穿孔12的直径一致。(在本说明书中,一致不仅意味着在数学上是相同的值,还包括具有彼此能够嵌合的程度地不同直径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三个贯穿孔12,但贯穿孔的个数不受限制,能够设在例如2处~16处左右。
参照图1、图5和图6,第二外圈20在Z轴方向上与第一外圈10并列配置并且固定于第一外圈10。第二外圈20包括第四部分25、第五部分26和第六部分27。在实施方式1中,第四部分25、第五部分26和第六部分27的厚度相同。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外圈10的厚度与第二外圈20的厚度一致。第四部分25呈圆盘环状。第一外圈10的面15A与第二外圈20的第四部分25的一方的面25A对置并接触。第四部分25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五部分26呈筒状。第五部分26的外形形状是圆锥台状。第五部分26以从第四部分25的内缘起随着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四部分25而内径变小的方式延伸。第五部分26在Z轴方向上向与第二部分16相反的一侧延伸。第五部分26具有圆环形的内周面26A。内周面26A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六部分27呈圆筒状。第六部分27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六部分27连接至第五部分26的Z轴方向上的与第四部分2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沿Z轴方向向第三部分17的相反一侧延伸。
内周面26A包括圆环形的第四面261、圆环形的第五面262和圆环形的第六面263。第四面261、第五面262和第六面263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四面261将第四部分25的面25A与第五面262连接。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四面261呈曲线形状。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五面262呈平坦形状。第六面263将第五面262与第六部分27的内周面27A连接。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六面263呈曲线形状。
参照图4,在第二外圈20的第四部分25中,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安装用孔2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在实施方式1中为六个)。在第四部分25中,以周向排列的方式,突出部22和贯穿孔23中的任一方交替地形成在相邻的安装用孔21之间。
在实施方式1中,突出部22沿第四部分25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三个。突出部22是从第四部分25的面25A沿厚度方向突出的圆柱形的突出部。突出部22由从面25A立起的圆筒状的侧面22A和限定圆柱的端面的圆形的端面22C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三个突出部22,但突出部的个数不受限制,能够设在例如2处~16处左右。
在突出部22的周围形成三个狭缝230。狭缝230从第四部分25的面25A向面25B沿第四部分25的厚度方向贯穿。狭缝230是沿与突出部22同心的假想圆的圆弧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弧状的狭缝。与狭缝130(图2A)同样地,狭缝230的个数可以改变。狭缝优选以突出部为中心对称配置。
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外圈20的贯穿孔23沿第四部分25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三个。贯穿孔23是从面25A向面25B沿第四部分25的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贯穿孔23由将面25A与面25B连接地延伸的圆筒状的内周壁23A限定。贯穿孔23是与突出部22对应的形状。也就是说,突出部13和贯穿孔12的直径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三个贯穿孔23,但贯穿孔的个数不受限制,能够设在例如2处~16处左右。
参照图5、图6,第一外圈10与第二外圈20在第一外圈10中的第一部分15的面15A和第二外圈20中的第四部分25的面25A对置并且彼此固定。具体而言,使第一部分15的贯穿孔12与第四部分25的突出部22嵌合且使第一部分15的突出部13与第四部分25的贯穿孔23嵌合。贯穿孔12与突出部22、突出部13与贯穿孔23的嵌合部都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具体来说,可以在贯穿孔12、23的内周壁12A、23A和突出部13、22的侧面13A、22A之间形成粘接剂的层。
参照图1,内圈1B包括圆环形的第一内圈30和圆环形的第二内圈40。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内圈30和第二内圈40呈相同的形状。图3A和图3B是以不同角度观察第一内圈30的立体图。
参照图3A、图3B、图5和图6,第一内圈30包括第七部分35、第八部分36和第九部分37。在实施方式1中,第七部分35、第八部分36和第九部分37的厚度相同。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外圈10的厚度与第一内圈30的厚度一致。第七部分35呈圆盘环状。第七部分35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八部分36呈筒状。第八部分36的外形形状是圆锥台状。第八部分36以从第七部分35的外缘起随着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七部分35而外径变大的方式延伸。第八部分36具有圆环形的外周面36A。外周面36A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九部分37呈圆筒状。第九部分37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九部分37连接至第八部分36的Z轴方向上的与第七部分3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沿Z轴方向延伸。
参照图5、图6,外周面36A包括圆环形的第七面361、圆环形的第八面362、以及圆环形的第九面363。第七面361、第八面362和第九面363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七面361将第七部分35的与第十部分45接触的一侧的面35A与第八面362连接。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七面361呈曲线形状。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八面362呈平坦形状。第八面362与第二外圈20的第五面262对置。在实施方式1中,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一内圈30的第八面362与第二外圈20的第五面262是平行的面。第九面363将第八面362与第九部分37的外周面37A连接。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九面363呈曲线形状。
参照图3A、图3B和图5,在第七部分35,沿厚度方向(Z轴方向)贯穿的安装用孔3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在第七部分35中,以周向排列的方式,突出部33和贯穿孔32中的任一方交替地形成在相邻的安装用孔31之间。
在实施方式1中,突出部33沿第七部分35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三个。突出部33是从第七部分35的面35A沿厚度方向突出的圆柱形的突出部。突出部33由从面35A立起的圆筒状的侧面33A和限定圆柱的端面的圆形的端面33C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三个突出部33,但突出部的个数不受限制,能够设在例如2处~16处左右。
在突出部33的周围形成三个狭缝330。狭缝330从第七部分35的面35A向面35B沿第七部分35的厚度方向贯穿。狭缝330是沿与突出部33同心的假想圆的圆弧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弧状的狭缝。与狭缝130(图2A)同样地,狭缝330的个数可以改变。狭缝优选为以突出部为中心对称配置。
在实施方式1中,贯穿孔32沿第七部分35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三个。贯穿孔32是从第七部分35的面35A向面35B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贯穿孔32由将面35A与面35B连接地延伸的圆筒状的内周壁32A限定。贯穿孔32是与突出部33对应的形状。也就是说,贯穿孔32和突出部33的直径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三个贯穿孔32,但贯穿孔的个数不受限制,能够设在例如2处~16处左右。
参照图4、图5和图6,第二内圈40在Z轴方向上与第一内圈30并列配置并且固定于第一内圈30。第二内圈40包括第十部分45、第十一部分46和第十二部分47。在实施方式1中,第十部分45、第十一部分46和第十二部分47的厚度相同。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内圈40的厚度和第一外圈10的厚度一致。第十部分45呈圆盘环状。第一内圈30的面35A与第二内圈40的第十部分的一方的面45A对置并接触。第十部分45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十一部分46呈筒状。第十一部分46的外形形状是圆锥台状。第十一部分46以从第十部分45的外缘起随着在Z轴方向上远离第十部分45而外径变大的方式延伸。第十一部分46在Z轴方向上向与第一内圈30的第八部分36相反的一侧延伸。第十一部分46具有圆环形的外周面46A。外周面46A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十二部分47呈圆筒状。第十二部分47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十二部分47连接至第十一部分46的Z轴方向上的与第十部分4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沿Z轴方向向第一内圈30的第九部分37的相反一侧延伸。
外周面46A包括圆环形的第十面461、圆环形的第十一面462和圆环形的第十二面463。第十面461、第十一面462和第十二面463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十面461将第十部分45的与第七部分35接触的一侧的面45A与第十一面462连接。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十面461呈曲线形状。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十一面462呈平坦形状。第十一面462与第二面162对置。在实施方式1中,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的第二内圈40的第十一面462是与第一外圈10的第二面162平行的面。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将第二面162和第十一面462连接的线段与将第五面262和第八面362连接的线段相交(正交)。第十二面463将第十一面462与第十二部分47的外周面47A连接。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第十二面463呈曲线形状。
参照图4,在第十部分45上,沿厚度方向(Z轴方向)贯穿的安装用孔4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在第十部分45中,以周向排列的方式,突出部42和贯穿孔43中的任一方交替地形成在相邻的安装用孔41之间。
在实施方式1中,突出部42沿第十部分45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三个。突出部42是从第十部分45的面45A沿厚度方向突出的圆柱形的突出部。突出部42由从面45A立起的圆筒状的侧面42A和限定圆柱的端面的圆形的端面42C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三个突出部42,但突出部的个数不受限制,能够设在例如2处~16处左右。
在突出部42的周围形成三个狭缝430。狭缝430从第十部分45的面45A向面45B沿第十部分45的厚度方向贯穿。狭缝430是沿与突出部42同心的假想圆的圆弧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弧状的狭缝。与狭缝130(图2A)同样地,狭缝430的个数可以改变。狭缝优选配置为以突出部为中心对称。
在实施方式1中,贯穿孔43沿第十部分45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三个。贯穿孔43是沿厚度方向从第十部分45的面45A贯穿面45B的贯穿孔。贯穿孔43由将面45A与面45B连接地延伸的圆筒状的内周壁43A限定。贯穿孔43是与突出部42对应的形状。也就是说,贯穿孔43的直径和突出部42的直径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三个贯穿孔43,但贯穿孔的个数不受限制,能够设在例如2处~16处左右。
参照图5、图6,第一内圈30与第二内圈40在第一内圈30中的第七部分35的面35A和第二内圈40中的第十部分45的一方的面45A对置并且彼此固定。具体而言,使第七部分35的贯穿孔32与第十部分45的突出部42嵌合且使第七部分35的突出部33与第十部分45的贯穿孔43嵌合。贯穿孔32与突出部42、突出部33与贯穿孔43的嵌合部都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更具体来说,可以在贯穿孔32、43的内周壁32A、43A与突出部33、42的侧面33A、42A之间形成由粘接剂构成的层。
图7是由图1中的A-A切断滚动轴承1时的剖面中的锻造流线的图。参照图6、图7,在第一外圈10中,构成第一外圈10的钢的锻造流线111沿第一部分15的面15A、第二部分16的内周面16A和第三部分17的内周面17A延伸。锻造流线111沿内周面16A的第一面161、第二面162和第三面163延伸。在实施方式1中,锻造流线111平行于第二面162延伸。同样地,在第二外圈20中,构成第二外圈20的钢的锻造流线211沿第四部分25的面25A、第五部分26的内周面26A和第六部分27的内周面27A延伸。锻造流线211沿内周面26A的第四面261、第五面262和第六面263延伸。在实施方式1中,锻造流线211平行于第五面262延伸。另外,同样地,在第一内圈30中,构成第一内圈30的钢的锻造流线311沿第七部分35的面35A、第八部分36的外周面36A和第九部分37的外周面37A延伸。锻造流线311沿外周面36A的第七面361、第八面362和第九面363延伸。在实施方式1中,锻造流线311平行于第八面362延伸。另外,同样地,在第二内圈40中,构成第二内圈40的钢的锻造流线411沿第十部分45的面45A、第十一部分46的外周面46A和第十二部分47的外周面47A延伸。锻造流线411沿外周面46A的第十面461、第十一面462和第十二面463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锻造流线411平行于第十一面462延伸。
锻造流线111、211、311、411分别沿第三面163、第六面263、第九面363和第十二面463连续地形成。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将第一外圈10、第二外圈20、第一内圈30和第二内圈40安装于其他部件时的第一外圈10、第二外圈20、第一内圈30和第二内圈40的刚性的下降。
参照图4,多个辊1C包括多个第一辊51和多个第二辊52。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是钢制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例如是JIS标准规定的SUJ2。在实施方式1中,辊1C包括二十七个第一辊51和二十七个第二辊52。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呈圆筒状。第一辊51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51A和在外周面51A的两端的圆形的端面51B、51C。第二辊52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52A和在外周面52A的两端的圆形的端面52B、52C。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在周向上交替配置。
参照图6,第一辊51配置为在外周面51A与第一外圈10的第二部分16的圆环形的内周面16A中的第二面162接触并能够滚动。第一外圈10的第二面162构成第一滚动面511。另外,第一辊51配置为在外周面51A与第二内圈40的第十一部分46的圆环形的外周面46A中的第十一面462接触并能够滚动。第二内圈的第十一面462构成第四滚动面514。第一滚动面511和第四滚动面514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一辊51的在轴向上的一个端面51B与第一内圈30的第八面362对置。另外,第一辊51的在轴向上的另一个端面51C与第二外圈的第五面262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由第一面161、第四面261和第一辊51包围的环形的空间M1
另外,参照图6、图7,钢的锻造流线111、211、311、411沿第一面161、第四面261、第七面361和第十面461连续地形成。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因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而在第一滚动面511、第二滚动面512、第三滚动面513和第四滚动面514承受负荷时的第一外圈10、第二外圈20、第一内圈30和第二内圈40的弯曲强度。
在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1中,在包括中心轴R在内的剖面中,构成第一外圈10、第二外圈20、第一内圈30和第二内圈40的钢的锻造流线分别沿第一滚动面511、第二滚动面512、第三滚动面513和第四滚动面514延伸。也就是说,第一滚动面511、第二滚动面512、第三滚动面513和第四滚动面514中的各锻造流线不间断地连续形成。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与钢的锻造流线的端部接触。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内圈1B和外圈1A的耐久性。这样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1使耐久性提高。
图8是由图1中的B-B切断滚动轴承1时的剖视图。图8是包括第二辊52的剖面在内的剖面。图9是放大表示图8的第二辊的周边的剖视图。参照图8和图9,第二辊52配置为在外周面52A与第二外圈20的第五面262和第一内圈30的第八面362接触并能够滚动。第二外圈20的第五面262构成第二滚动面512。第一内圈30的第八面362构成第三滚动面513。第二滚动面512和第三滚动面513具有与滚动轴承1的中心轴R共同的中心轴。第二辊52的在轴向上的一个端面52B与第一外圈10的第二面162接触。第二辊52的在轴向上的另一个端面52C与第二内圈40的第十一面462对置。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由第一面161、第四面261和第二辊52包围的环形的空间M1(图9)。参照图6和图9,第一辊51的中心轴与第二辊52的中心轴相交(正交)。这里,第一辊51的中心轴与第二辊52的中心轴相交的状态意味在滚动轴承1旋转时,当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的重心通过规定的点时第一辊51的中心轴与第二辊52的中心轴相交(正交)。通过第一滚动面511、第二滚动面512、第三滚动面513和第四滚动面514,限定能够使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滚动的滚动轴承1的环形的轨道路径。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1的制造方法。首先,准备呈平板状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接着,分别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实施冲压加工。这样,形成具有如图2A、图2B和图3A、图3B所示的形状的第一外圈10、第二外圈20、第一内圈30和第二内圈40。在冲压加工中,使第一钢板弯曲来形成第一外圈10中的各部分15、16、17。另外,也形成贯穿孔12、突出部13、狭缝130等。对于第二外圈20、第一内圈30、第二内圈40也是同样的。
接着,参照图5,对第二部分16的内周面16A、第五部分26的内周面26A、第八部分36的外周面36A和第十一部分46的外周面46A实施公知的热处理。更具体而言,实施渗碳、渗碳氮化处理以及淬火回火等。通过实施热处理,能够提高内周面16A、26A、外周面36A、46A的硬度。在实施方式1中,未对内周面16A、26A、外周面36A、46A实施磨削加工。接着,使第二内圈40安装在第一内圈30上,形成内圈1B。更具体而言,使突出部33嵌入贯穿孔43并且使突出部42嵌入贯穿孔32。此时,可以在突出部33与贯穿孔43的嵌合部和突出部42与贯穿孔32的嵌合部、嵌合部的周围涂敷粘接剂,并粘接嵌合部、嵌合部的周围。在突出部33、42和贯穿孔32、43正确地形成在规定的位置的情况下,突出部与贯穿孔以不产生大的应力的方式嵌合。另一方面,在突出部33、42和贯穿孔32、43错位的情况下,在嵌合时产生大的应力。由于形成在突出部33、42的周围的狭缝330、430的刚性比第一内圈30和第二内圈40的主区域低,因此在狭缝330、430的位置发生变形。由此,突出部33、42和贯穿孔32、43的错位被吸收。使这样形成的内圈1B与第二外圈20安装在夹具上。此时,以使第十二部分47的外周面47A与第六部分27的内周面27A对置的方式安装(参照图5)。接着,在由内圈1B和第二外圈20包围的空间中,将第一辊51与第二辊52交替配置。接着,使第一外圈10安装在第二外圈20上,形成外圈1A。更具体而言,使突出部13嵌入贯穿孔23并且使突出部22嵌入贯穿孔12。此时,可以在突出部13、22和贯穿孔12、23的嵌合部、嵌合部的周围涂敷粘接剂,并粘接嵌合部、嵌合部的周围。在突出部13、22和贯穿孔12、23正确地形成在规定的位置的情况下,突出部与贯穿孔以不产生大的应力的方式嵌合。另一方面,在突出部13、22和贯穿孔12、23错位的情况下,在狭缝130、230的位置发生变形。由此,吸收突出部13、22和贯穿孔12、23的错位。因此,与未设置狭缝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真圆度等精度下降引起的耐久性的下降。
作为用于分别粘接第一外圈10和第二外圈20、第一内圈30和第二内圈40的粘接剂能够使用公知的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厌氧粘接剂、环氧粘接剂等树脂系粘接剂,但不限于此。
(变形例1)
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滚动轴承1的变形例。图10是实施方式1的滚动轴承1的变形例。滚动轴承1是卸下第一外圈10和第一内圈30而表示的。在图10的变形例中,在第二外圈20的面25A,在贯穿孔23的周围形成包围贯穿孔23的环形的凹部201。另外,在面25A上,在贯穿孔23和第二外圈20中的滚动面(第二滚动面512,图6)之间形成槽202,槽202围绕贯穿孔23并具有向第二外圈20的外周侧开口的两端。也就是说,槽202将贯穿孔23和第二滚动面512之间隔开。通过设置凹部201和槽202,能够在对贯穿孔23与突出部13(图1)之间的嵌合部进行粘接的情况下增加粘接面积。另外,即使在涂敷过量的粘接剂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粘接剂以不侵入滚动面的方式排出。
(变形例2)
需要说明的是,在变形例1中,设置在贯穿孔的周围的凹部是环形的凹部,但凹部的形状不限于此。作为一例,凹部的形状可以是多重环形,也可以是彼此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多个直线形槽。另外,凹部的形状可以是多个直线槽彼此相交的格子状的槽,也可以是楔型的槽沿周向并排地配置在贯穿孔的周围。另外,凹部可以是点状的多个凹部分散地配置的方式,也可以是由环形槽和放射状地延伸的直线槽组合的方式。此外,可以使贯穿孔的周围粗面化。通过在贯穿孔的周围设置凹部或者使贯穿孔的周围粗面化,能够增加粘接面积,进一步提高粘接强度。另外,能够通过凹部或粗面来保持粘接剂,能够抑止粘接剂流到不希望的部分。
(变形例3)
在实施方式1中,在突出部的周围形成狭缝,但也可以代替突出部而在贯穿孔的周围形成狭缝,或者,除了突出部以外,还在贯穿孔的周围形成狭缝。也可以在贯穿孔的周围形成狭缝,在突出部的周围形成上述凹部或槽。
(变形例4)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作为滚动体采用钢制的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陶瓷(例如氧化铝、氮化硅)制、树脂制的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辊能够实现滚动轴承1的轻量化。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彼此相邻配置,但也能够在第一辊和第二辊之间配置保持器。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中的滚动轴承1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的滚动轴承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外圈1A和内圈1B扁平地形成;滚动体是球体;形成有狭缝和销孔。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1是实施方式2中的滚动轴承1的立体图。图12是从实施方式2中的滚动轴承1卸下第一外圈10和第一内圈30而表示的立体图。图13是放大实施方式2中的第二外圈20和滚动体1C的一部分并卸下滚动体1C的一部分而表示的立体图。
参照图11,实施方式2中的外圈1A以不具有在中心轴R的方向突出的部分的方式扁平地形成。使第一外圈10的贯穿孔12与第二外圈20的突出部22嵌合并且使第一外圈10的突出部13与第二外圈20的贯穿孔23嵌合。使这些嵌合部粘接。此外,在突出部13的周围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外圈10的狭缝130。狭缝130是沿与突出部13同心的假想圆的圆弧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弧状的狭缝。在突出部13的周围配置三个狭缝130。
实施方式2中的内圈1B以不具有在中心轴R的方向突出的部分的方式扁平地形成。使第一内圈30的贯穿孔32与第二内圈40的突出部42嵌合并且使第一内圈30的突出部33与第二内圈40的贯穿孔43嵌合。使这些嵌合部粘接。此外,在突出部33的周围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内圈30的狭缝330。狭缝330是沿与突出部33同心的假想圆的圆弧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弧状的狭缝。突出部33的周围配置三个狭缝330。参照图11、图12,第二外圈20的形状与第一外圈10相同,第二内圈40的形状与第一内圈30相同,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除了安装用孔11、21、31、41以外,还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小贯穿孔150、250、350、450。在小贯穿孔150、250、350、450中能够插入销(未图示),该销用于在将滚动轴承1安装在配合部件上时的定位。实施方式2的外圈1A和内圈1B是扁平的,因此无法将外圈1A、内圈1B的突出部分用于定位的基准。因此,能够通过在外圈1A中设置小贯穿孔150、250并将定位销插入小贯穿孔150、250来进行定位。另外,能够通过在内圈1B中设置小贯穿孔350、450并将定位销插入小贯穿孔350、450来进行定位。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没有突出部,能够得到厚度更薄且能够可靠地定位的滚动轴承1。
应当理解,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从任何方面都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而非上述说明来限定,并且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文字说明
1:滚动轴承,1A:外圈,1B:内圈,1C:辊,10:第一外圈,11、21、31、41:安装用孔,12、23、32、43、54A:贯穿孔,13、22、33、42:突出部,15:第一部分,15A、18A、25A、28A、35A、38A、45A、48A:面,16:第二部分,16A、17A、26A、27A、36A、36B、37B、46A、46B、47B:内周面,16B、17B、26B、27B、36A、37A、46A、47A、51A、51B、52A、52B、55A:外周面,17:第三部分,17C、27B、37C、47B、51B、51C、52B、52C:端面,20:第二外圈,25:第四部分,26:第五部分,27:第六部分,30:第一内圈,35:第七部分,36:第八部分,37:第九部分,40:第二内圈,45:第十部分,46:第十一部分,47:第十二部分,51:第一辊,52:第二辊,101、201、301、401:凹部,102、202、302、402:槽,130、230、330、430:狭缝,111、211、311、411:锻造流线,150、250、350、450:小贯穿孔,161:第一面,162:第二面,163:第三面,261:第四面,262:第五面,263:第六面,361:第七面,362:第八面,363:第九面,461:第十面,462:第十一面,463:第十二面,511:第一滚动面,512:第二滚动面,513:第三滚动面,514:第四滚动面。

Claims (5)

1.一种滚动轴承,其中,具备:
钢制的外圈;
钢制的内圈,具有与所述外圈共同的中心轴,并且配置在所述外圈的内周侧;以及
多个滚动体,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外圈的内周面和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上滚动,
所述外圈包括:
第一外圈,以及
第二外圈,在作为所述中心轴延伸方向的第一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外圈并列配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圈,
所述内圈包括:
第一内圈,以及
第二内圈,在所述第一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内圈并列配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圈,
所述外圈在所述第一外圈与所述第二外圈对置的部分中,形成于一方的突出部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对应于所述突出部的贯穿孔嵌合,
所述内圈在所述第一内圈与所述第二内圈对置的部分中,形成于一方的突出部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对应于所述突出部的贯穿孔嵌合,
在所述突出部或所述贯穿孔中的任一方或两方的周围设置有狭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
所述狭缝在所述突出部或所述贯穿孔的周围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
所述狭缝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
所述突出部与贯穿孔的嵌合部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其中,
所述第一外圈具有构成所述外圈的所述内周面的圆环形的第一滚动面,
所述第二外圈具有构成所述外圈的所述内周面的圆环形的第二滚动面,
所述第一内圈具有与所述第二滚动面对置并构成所述内圈的所述外周面的圆环形的第三滚动面,
所述第二内圈具有构成所述内圈的所述外周面的圆环形的第四滚动面,所述第四滚动面与所述第一滚动面对置,并且在包括所述第一滚动面的中心轴在内的剖面中连接所述第四滚动面与所述第一滚动面的线段和连接所述第二滚动面与所述第三滚动面的线段相交,
在包括所述中心轴在内的剖面中,构成所述第一外圈的钢的锻造流线沿所述第一滚动面延伸,构成所述第二外圈的钢的锻造流线沿所述第二滚动面延伸,构成所述第一内圈的钢的锻造流线沿所述第三滚动面延伸,构成所述第二内圈的钢的锻造流线沿所述第四滚动面延伸。
CN202180007877.1A 2020-09-25 2021-09-17 滚动轴承 Pending CN1149019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1341A JP7228552B2 (ja) 2020-09-25 2020-09-25 転がり軸受
JP2020-161341 2020-09-25
PCT/JP2021/034372 WO2022065249A1 (ja) 2020-09-25 2021-09-17 転がり軸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1959A true CN114901959A (zh) 2022-08-12

Family

ID=80845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7877.1A Pending CN114901959A (zh) 2020-09-25 2021-09-17 滚动轴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4370A1 (zh)
JP (1) JP7228552B2 (zh)
CN (1) CN114901959A (zh)
WO (1) WO20220652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12643A (zh) * 1974-02-18 1975-09-04
JPH03213714A (ja) * 1990-01-17 1991-09-19 Nippon Thompson Co Ltd 樹脂製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2503477Y2 (ja) * 1990-06-09 1996-07-0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便座のヒンジ軸挿入孔へのヒンジ軸の取付け構造
JPH0889624A (ja) * 1994-09-28 1996-04-09 Fuji Shoji Kk 弾球遊技機の障害装置
JPH0889625A (ja) * 1994-09-28 1996-04-09 Fuji Shoji Kk 弾球遊技機の障害装置
JP3213714B2 (ja) 1999-04-28 2001-10-02 運輸省船舶技術研究所長 定変位疲労試験装置
JP4678479B2 (ja) * 2004-08-06 2011-04-27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カラーホイール
JP7017970B2 (ja) * 2018-03-30 2022-02-09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旋回軸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5249A1 (ja) 2022-03-31
JP7228552B2 (ja) 2023-02-24
JP2022054260A (ja) 2022-04-06
US20240044370A1 (en)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27163B2 (en) Self-aligning antifriction bearing and cage for said self-aligning antifriction bearing
JP2006217770A (ja) モータのロータコアとシャフトの締結構造
US8613352B2 (en) One-way clutch retainer
KR20200111710A (ko) 캠장치
JP2009079674A (ja) 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JP5664213B2 (ja) 取付板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CN114901959A (zh) 滚动轴承
WO2021059962A1 (ja) 転がり軸受
US8337092B2 (en) Retainer-equipped roller
EP1158190A1 (en) Linear bearing
JP7228551B2 (ja) 転がり軸受
WO2021060489A1 (ja) 転がり軸受
CN116261633A (zh) 滚针轴承
JP2907524B2 (ja) 転がり軸受の保持器
JP6018512B2 (ja) 撓み噛合い式歯車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043852A1 (en) Rolling Bearing With Reduced Friction Torque
WO2023187919A1 (ja) 転がり軸受
WO2024018702A1 (ja) スラストころ軸受用保持器およびスラストころ軸受
JP2009236223A (ja) 転がり軸受
JP2009162300A (ja) スラスト軸受
JP2023089652A (ja) 転がり軸受
JP2022148445A (ja) 玉軸受
JP2023148006A (ja) 円錐ころ軸受
JP2023107214A (ja) 多列転がり軸受
JPH021161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