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9669A -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9669A
CN114899669A CN202210491766.9A CN202210491766A CN114899669A CN 114899669 A CN114899669 A CN 114899669A CN 202210491766 A CN202210491766 A CN 202210491766A CN 114899669 A CN114899669 A CN 114899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nnection device
charging interfac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17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王紫剑
生洪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17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96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9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966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1774 priority patent/WO202321324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属于新能源汽车电路技术领域,包括:充电接口本体,电连接装置和接地装置,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内设置接地端子,所述接地装置与充电系`统或车辆系统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地装置电连接。电连接装置作为接地传输载体,可以减小线缆直径,减轻线缆重量,使线缆安装方便,减少与车壳的摩擦。卡接爪能够方便快捷的将电连接装置固定在安装槽内,固定后,电连接装置不会突出充电接口本体的表面,能够防止电连接装置影响车内其他设备的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再次进入了一个活跃期。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动汽车的许多技术难点逐渐得到了解决。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动汽车产品。充电桩、充电枪和充电接口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充电装置,其中,充电装置标准中要求,所有的充电装置中,必须设置PE线。PE线是充电装置的接地线,用于出现漏电时对设备和人的保护。在充电接口设计过程中,接地系统往往需要多个连接部件,通常是PE端子压接铜线,由铜线另一侧再压接端子进行接地。这种设计在压接PE端子需要铜线已经穿过充电接口壳体,带着充电接口壳体一起压接端子。铜线穿过后充电接口壳体需要增加密封圈及密封圈扣盖,结构复杂,安装和加工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连接错误,造成短路损坏车身线路,甚至导致设备漏电,产生人员触电伤亡的风险。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方便的将充电接口进行接地,安全可靠。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包括:充电接口本体,电连接装置和接地装置,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内设置接地端子,所述接地装置与充电系统或车辆系统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地装置电连接。
所述电连接装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中。
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子通过压接或焊接或铆接或螺接或插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电连接装置与所述接地端子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
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螺栓,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设置通孔,所述接地端子的端面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所述接地端子的一端设置螺柱,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所述接地端子的一端设置螺柱,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上设置嵌件,所述嵌件内设置第三螺纹孔,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
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装置为一体结构,所述接地装置上设置接地通孔或接地点。
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装置压接或焊接或铆接或螺接或插接连接,所述接地装置为螺柱结构或螺母结构。
所述充电接口本体上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接爪,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被所述卡接爪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充电接口本体上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接爪,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和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装置被所述卡接爪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被一体注塑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内。
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和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装置被一体注塑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内。
所述电连接装置材质为刚性材料,所述电连接装置材质中含有铜或铝。
所述电连接装置材质为导电塑性材料,通过挤出或注塑或浸塑或吹塑或发泡或3D打印的方法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上。
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为柔性材质。
所述柔性材质为多芯线缆或编织线缆或多层薄板叠加的软排。
所述电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
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横截面积不同。
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横截面形状不同。
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材质不同。
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连接装置具有的金属晶体结构不同。
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形状不同的横截面。
所述电连接装置外设有绝缘层。
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包括充电内核及固定所述充电内核的固定架,所述接地端子设置在所述充电内核中,所述充电内核的侧壁设置安装孔,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
所述电连接装置还包括过渡连接件,所述过渡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电连接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
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或所述过渡连接件上套设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连接。
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接地端和如上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所述充电接口本体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车辆上,所述接地装置与所述车辆接地端电连接。
所述固定架上设置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车辆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地装置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内。
所述电连接装置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外部,并通过所述接地装置与所述车辆接地端电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电连接装置作为接地传输载体,可以减小线缆直径,减轻线缆重量,使线缆安装方便,减少与车壳的摩擦。卡接爪能够方便快捷的将电连接装置固定在安装槽内,固定后,电连接装置不会突出充电接口本体的表面,能够防止电连接装置影响车内其他设备的安装。嵌件可以设计成与电连接装置外形相匹配的结构,避免接地端子因为形状的关系与电连接装置连接不牢固。电连接装置一体注塑在充电接口本体内,不但省去了密封结构,而且能起到更好的防水防尘效果。设置过渡连接件,可以通过调整过渡连接件的角度或选择不同的长度使接地端子与电连接装置电连接。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螺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嵌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充电内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过渡连接件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1-充电接口本体、11-充电内核、12-固定架、121-固定孔、
2-接地端子、21-螺栓、
3-电连接装置、31-第一端、311-嵌件、32-第二端、
4-接地装置、5-过渡连接件、6-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充电接口本体1,电连接装置3和接地装置4,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内1设置接地端子2,所述接地装置4与充电系统或车辆系统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一端31与所述接地端子2电连接,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二端32与所述接地装置4电连接。
现在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都有接地线路,用于出现漏电时对设备和人的保护。本发明提供的结构中,接地端子2与电连接装置3及接地装置4组成接地系统,电连接装置3作为接地传输载体,可以减小线缆直径,减轻线缆重量,使线缆安装方便,减少与车壳的摩擦。电连接装置3将接地端子2与接地连接到一起与车身钣金打钉位置,实现充电的接地。此发明不需要进行接地端子的压线,解决了连接导线与端子的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不需要单独进行接地线的打钉;没有连接导线,节约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零件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中。电连接装置3伸入充电接口本体1中,在充电接口本体1中与接地端子2连接。这样,不需要引线缆到充电接口本体1外再与接地端连接,而是直接与充电接口本体1固定位置的接地端连接,节省线缆,减少安装的零件与步骤,降低安装工时,节省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一端31与所述接地端子2通过压接或焊接或铆接或螺接或插接的方式连接。
焊接方式包括电阻焊接、摩擦焊接、超声波焊接、弧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压力扩散焊接、磁感应焊接的一种或几种。
电阻焊接方式,是指一种利用强大电流通过电极和工件间的接触点,由接触电阻产生热量而实现焊接的一种方法。
摩擦焊方式,是指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为热源,使工件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进行焊接的方法。
超声波焊接方式,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
弧焊方式,是指以电弧作为热源,利用空气放电的物理现象,将电能转换为焊接所需的热能和机械能,从而达到连接金属的目的,主要方法有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
激光焊接方式,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法。
摩擦焊接方式,是指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为热源,使工件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进行焊接的方法。
电子束焊接方式,是指利用加速和聚焦的电子束轰击置于真空或非真空中的焊接面,使被焊工件熔化实现焊接。
压力焊接方式,是对焊件施加压力,使接合面紧密地接触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而完成焊接的方法。
磁感应焊接方式,是两个被焊工件在强脉冲磁场作用下,产生瞬间高速碰撞,材料表层在很高的压力波作用下,使两种材料的原子在原子间距离内相遇,从而在界面上形成稳定的冶金结合。是固态冷焊的一种,可以将属性相似或不相似的传导金属焊接在一起。
压接方式,压接是将电连接装置3的第一端31与所述接地端子2装配后,使用压接机,将两者冲压为一体的生产工艺。压接的优点是量产性,通过采用自动压接机能够迅速大量的制造稳定品质的产品。
铆接方式是采用铆钉将被连接件连城一体的可拆卸连接。
螺接方式,是指螺纹连接,用螺纹件(或被连接件的螺纹部分)将被连接件连成一体的可拆卸连接。铆接方式是采用铆钉将被连接件连城一体的可拆卸连接。
插接方式,要连接的两部分的接触面一个设置插销一个设置插口,通过插销和插口装配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与所述接地端子2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可以在接地端子2需要更换时,直接将接地端子2和电连接装置3分开,省时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螺栓21,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一端31设置通孔,所述接地端子2的端面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栓21穿过通孔与第一螺纹孔螺接,从而完成接地端子2和电连接装置3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端子2的一端设置螺柱,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一端31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螺柱与第二螺纹孔螺接完成接地端子2和电连接装置3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端子2的一端设置螺柱,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一端31上设置嵌件311,如图4所示,所述嵌件311内设置第三螺纹孔,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嵌件31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电连接装置3连接,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设置嵌件311的好处是可以设计成与电连接装置3外形相匹配的结构,避免接地端子2因为形状的关系与电连接装置3连接不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二端32和所述接地装置4为一体结构,所述接地装置4上设置接地通孔或接地点。一体结构免去了额外的安装环节,只需通过接地通孔或接地点将接地装置4与车身钣金件连接,就可以完成接地。通孔或接地点可以快速方便的与车身的钣金连接进行接地,通孔可以设计成螺接或铆接,穿过螺栓或铆钉;接地点可以是焊接点、压接点或插接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二端32和所述接地装置4压接或焊接或铆接或螺接或插接连接,所述接地装置4为螺柱结构或螺母结构。具体的连接的方式如前所述,接地装置4为螺柱或螺母能够方便的与车身钣金上的螺母或螺柱完成螺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上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接爪,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3被所述卡接爪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卡接爪能够方便快捷的将电连接装置3固定在安装槽内,固定后,电连接装置3不会突出充电接口本体1的表面,能够防止电连接装置3影响车内其他设备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上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接爪,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3和所述接地装置4被所述卡接爪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后,电连接装置3和接地装置4不会突出充电接口本体1的表面,减少占用空间,不妨碍其他器件的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3被一体注塑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内。电连接装置3与充电接口本体1的连接处都需要设置密封结构,如果将电连接装置3一体注塑在充电接口本体1内,不但省去了密封结构,而且能起到更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3和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装置4被一体注塑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内。这样不但可以省去接地装置4处的密封。还能节省电连接装置3和接地装置4的安装工序,节省安装工时,整体对电连接装置3和接地装置4进行保护,避免电连接装置3和接地装置4受到损伤,延长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材质为刚性材料,所述电连接装置材质中含有铜或铝。即电连接装置3由一根实心导线构成,具体材质可以为导电性能优良的铜或铜合金,铝或铝合金,能够固定在车上,不会随着汽车振动与车壳或充电接口本体1摩擦,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事故发生率。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铜资源短缺,铜成本高。为此,人们开始寻找铜的替代品来降低成本。铝价格相对较低,且同样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和塑性加工性,因此,以铝代铜是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铝的某些性能还是不如铜优异,许多构件仍然不能完全以铝代铜,因此存在铝构件和铜构件之间的接头连接情况。例如,由铝类材料构成电连接装置3价格低重量轻完全能够满足需求,接地端子2才用性能更好价格更贵的铜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架材质为导电塑性材料,通过挤出或注塑或浸塑或吹塑或发泡或3D打印的方法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上。导电塑性材料具有更轻的材质能够减轻整车的重量。并且电连接装置3可以与充电接口本体1一体加工成型,节省电连接装置3和接地装置4的安装工序,节省安装工时,整体对电连接装置3和接地装置4进行保护,避免电连接装置3和接地装置4受到损伤,延长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使用寿命。电连接装置3一体注塑在充电接口本体1内,不但省去了密封结构,而且能起到更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挤出,是用冲头或凸模对放置在凹模中的坯料加压,使之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相应于模具的型孔或凹凸模形状的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注塑工艺是指将熔融的原料通过加压、注入、冷却、脱离等操作制作一定形状的半成品件的工艺过程。
浸塑工艺是指通过工件电加热后,达到一定的温度,然后浸到浸塑液里面去,让浸塑液固化在工件上的工艺过程。
吹塑工艺是用挤出机挤出管状型坯,趁热放入模具中,并通入压缩空气进行吹胀以使其达到模腔形样,冷却定型后即得制品。优点是:适用于多种塑料,能生产大型制品、生产效率高,型坯温度较均匀和设备投资较少等。
发泡工艺是指在发泡成型过程或发泡聚合物材料中,通过物理发泡剂或化学发泡剂的添加与反应,形成了蜂窝状或多孔状结构。发泡成型的基本步骤是形成泡核、泡核生长或扩大以及泡核的稳定。在给定的温度与压力条件下,气体的溶解度下降,以致达到饱和状态,使多余的气体排除并形成气泡,从而实现成核。
3D打印工艺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3为柔性材质。柔性材质能够保证电连接装置3能够做出较大的折弯角度,以方便设置在拐角比较大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材质为多芯线缆或编织线缆或多层薄板叠加的软排。多芯线缆和编织线缆具有柔性,易折弯且导电性能优良。薄板叠加的软排质地较软容易形变,也适合做柔性材质。
所述电连接装置3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折弯部用于满足电连接装置3安装在车体的需要,可以根据具体的装配环境设置弯折部的数量为1、2、3、4或者更多。同时,可以使在充电座本体1内的电连接装置3能够避让充电座本体1内的部分结构,也可以充分利用充电座本体1的形状,进行电连接装置3的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端子2与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横截面积不同。接地端子2的规格要满足充电座的既有标准,由于需要与对插端子插拔接触连接,接触面积相对较小,接触电阻较大,端子的发热量较大,因此接地端子2的截面积要求相对大一些,来满足散热量的要求。电连接装置3只是导通接地电流,与接地端子2和接地装置4接触面积也较大,因此电连接装置3的横截面积只需要满足使用需要即可。所以,发明人在选用接地端子2和电连接装置3的横截面积时,会使接地端子2的横截面积大于电连接装置3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端子2与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横截面形状不同。接地端子2需要与对插端子插拔接触连接,因此一般为圆筒形或带有插口状的端子结构,电连接装置3只是导通接地电流,因此可以根据在充电座本体1的布置状态,采用圆形或多边形或矩形的横截面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端子2与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材质不同。由于接地端子2需要与对插端子插拔接触连接,接触电阻要尽量的小,因此接地端子2往往采用价格比较高的铜或铜合金,保证接触面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而电连接装置3的用量比较大,且对导电率要求不高,所以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电连接装置3的材质可以和接地端子2不同,可以采用价格较低的铝或铝合金材质,节省电连接装置3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端子2与所述电连接装置3具有的金属晶体结构不同。由于接地端子2需要与对插端子插拔接触连接,因此需要接地端子2具备一定的弹性,才可以在与对插端子多次的插拔后,依然保持较大的抓紧力,保证接地端子2与对插端子的实际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所以接地端子2除了选用弹性较高的铜材质作为原材料之外,还会采用热锻和机加工的方式,来加工接地端子2,使接地端子2的金属晶体结构紧密,减小内部的应力,保证接地端子2原材料的弹性。而电连接装置3只是固定在充电座本体1内部起到导电作用,不需要较好的力学性能,对材质和加工要求不高,因此一般使用轧制板材切割冲压成型的,电连接装置3的金属晶体结构较疏松,内部应力也会比较大。因此,由于功能要求不同,接地端子2和电连接装置3的内部金属晶体结构可以选用不同的结构,降低材料成本,优化加工工艺,降低充电座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包括至少两个形状不同的横截面。电连接装置3的横截面设置为各种形状,能够使用在不同的安装环境中,能够使电连接装置3与车身更加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A形、B形、D形、M形、N形、O形、S形、E形、F形、H形、K形、L形、T形、P形、U形、V形、W形、X形、Y形、Z形、半弧形、弧形、波浪形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截面的电连接装置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角全部倒圆或倒角。当电连接装置3的截面具有棱角时,可以对棱角进行倒圆或者倒角,防止其尖锐的部分对绝缘层造成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外套设绝缘层。绝缘层的作用是绝缘电连接装置3与车身上导电材质的接触,避免由于二者的接触导致短路。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绝缘层的材质含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酰胺、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聚氨酯弹性体、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全氟烷氧基烷烃、氯化聚乙烯、聚亚苯基硫醚、聚苯乙烯、交联聚烯烃、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聚氨酯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氯醚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氯硫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氢化丁腈橡胶、聚硫橡胶、交联聚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苯醚、聚酯、酚醛树脂、脲甲醛、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醛树酯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包括充电内核11及固定所述充电内核的固定架12,所述接地端子2设置在所述充电内核11中,所述充电内核11的侧壁设置安装孔,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一端31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接地端子2电连接。电连接装置3穿过安装孔与接地端子2连接,能够减少电连接装置3的长度,减轻整车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还包括过渡连接件5,如图6所示,所述过渡连接件5一端与所述电连接装置3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接地端子2电连接。设置过渡连接件5,可以通过调整过渡连接件5的角度或选择不同的长度使接地端子与2电连接装置3电连接。很多时候,充电座内结构复杂,线路很多,接地端子2在各种零件中设置,很难直接与电连接装置3连接。采用过渡连接件5则可以根据充电座内的实际装配环境设计过渡连接件5的具体形状和尺寸,使其一端与接地端子2连接,另一端与电连接装置3连接。通过设置过渡连接件5可以减少安装步骤,节约工时,方便维修,增加安装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的第一端31或所述过渡连接件5上套设密封件6,如图5所示,所述密封件6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连接。通过设置密封件6,能够防止水或灰尘通过安装孔进入充电内核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接地端和如上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通过所述固定架12固定在所述车壳上,所述接地装置4与所述车辆接地端电连接。固定架12使充电座接口本体1的设置更稳固,使充电接口本体1能够更加方便的与充电装置对插,实现车辆的充电。接地装置4一般设置在固定架12的附近,可以使用较短的电连接装置3就能实现与车辆接地端的电连接,节省电连接装置3的使用量,降低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12上设置多个固定孔121,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孔121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车辆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地装置4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121内。固定架12通过螺栓结构与固定孔121配合设置在车壳上,方便更换,接地装置4与一个固定孔121连接,不用单独设计连接件,也能使电连接装置3更牢固的设置在车身内。同时不需要引线缆到充电接口本体1外再与接地端连接,直接与充电接口1本体固定位置的接地端连接,节省线缆,减少安装的零件与步骤,降低安装工时,节省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成本。还可以减小线缆直径,减轻线缆重量,使线缆安装方便,减少与车壳的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装置3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外部,并通过所述接地装置4与所述车辆接地端电连接。接地装置4一般设置在固定架12的附近,可以使用较短的电连接装置3就能实现与车辆接地端的电连接,节省电连接装置3的使用量,降低充电接口接地结构的成本。电连接装置3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外部,可以方便的对接地端的连接状态进行检查。另外,电连接装置3伸出所述充电接口本体1外部可以设置为柔性材质,可以吸收车辆接地端振动对电连接装置3的影响,避免由于车辆的振动,导致充电接口本体1的损坏,延长充电接口本体1的使用寿命。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30)

1.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接口本体,电连接装置和接地装置,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内设置接地端子,所述接地装置与充电系统或车辆系统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地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子通过压接或焊接或铆接或螺接或插接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与所述接地端子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螺栓,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设置通孔,所述接地端子的端面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一端设置螺柱,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一端设置螺柱,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上设置嵌件,所述嵌件内设置第三螺纹孔,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装置为一体结构,所述接地装置上设置接地通孔或接地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装置压接或焊接或铆接或螺接或插接连接,所述接地装置为螺柱结构或螺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本体上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接爪,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被所述卡接爪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本体上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接爪,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和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装置被所述卡接爪卡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被一体注塑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和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装置被一体注塑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材质为刚性材料,所述电连接装置材质中含有铜或铝。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材质为导电塑性材料,通过挤出或注塑或浸塑或吹塑或发泡或3D打印的方法设置在所述充电接口本体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装置为柔性材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质为多芯线缆或编织线缆或多层薄板叠加的软排。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横截面积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横截面形状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材质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电连接装置具有的金属晶体结构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形状不同的横截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外设有绝缘层。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包括充电内核及固定所述充电内核的固定架,所述接地端子设置在所述充电内核中,所述充电内核的侧壁设置安装孔,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还包括过渡连接件,所述过渡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电连接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第一端或所述过渡连接件上套设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连接。
28.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接地端和如权利要求1-2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本体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车辆上,所述接地装置与所述车辆接地端电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设置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车辆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地装置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内。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充电接口本体外部,并通过所述接地装置与所述车辆接地端电连接。
CN202210491766.9A 2022-05-03 2022-05-03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Pending CN1148996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1766.9A CN114899669A (zh) 2022-05-03 2022-05-03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PCT/CN2023/091774 WO2023213249A1 (zh) 2022-05-03 2023-04-28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1766.9A CN114899669A (zh) 2022-05-03 2022-05-03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9669A true CN114899669A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1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1766.9A Pending CN114899669A (zh) 2022-05-03 2022-05-03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9669A (zh)
WO (1) WO20232132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3249A1 (zh) * 2022-05-03 2023-11-09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9608B2 (ja) * 2011-10-06 2015-06-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および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5981294B2 (ja) * 2012-10-12 2016-08-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充電インレット装置
JP6071448B2 (ja) * 2012-11-13 2017-02-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029370B1 (ko) * 2017-09-06 2019-10-07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접지 구조를 개선한 전기 자동차용 충전기 인렛
CN114937902A (zh) * 2022-05-03 2022-08-23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CN114899669A (zh) * 2022-05-03 2022-08-12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3249A1 (zh) * 2022-05-03 2023-11-09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13249A1 (zh) 2023-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213250A1 (zh)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车辆
KR101822229B1 (ko) 버스 바 및 버스 바의 제조 방법
US10449871B1 (en) Electrical power terminal for a charging system
WO2023213249A1 (zh)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车辆
CN217823540U (zh)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CN216388788U (zh) 集成线束组件、汽车及交通工具
WO2023174275A1 (zh) 一种具有固态冷却介质的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CN113922137A (zh) 一种带屏蔽的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CN113922123A (zh) 一种高压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WO2023174260A1 (zh) 一种具有液冷功能的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WO2023174264A1 (zh) 一种新型屏蔽材料的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US20240170186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and wire harness
WO2023174276A1 (zh) 一种具有液冷功能的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CN217215197U (zh) 一种高压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CN114759413A (zh) 一种具有固态冷却介质的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CN217215235U (zh) 一种带屏蔽的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CN217823539U (zh) 一种充电接口接地结构及一种车辆
WO2023174259A1 (zh) 一种具有固态冷却介质的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WO2023174258A1 (zh) 一种连接器总成及充电座及车辆
WO2023174282A1 (zh) 一种液冷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WO2023174245A1 (zh) 一种具有液冷功能的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CN217823622U (zh) 一种具有固态冷却介质的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WO2023174290A1 (zh) 一种连接器柔性连接结构及一种车辆
CN218456165U (zh) 一种连接器总成及充电座及车辆
WO2023174261A1 (zh) 新型屏蔽阻燃连接器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957, Shunda Road, Gaoxin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00

Applicant after: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957 Shunda Road, Changchun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Applicant before: CHANGCHUN JIEYI AUTO PAR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