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0424B - 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0424B
CN114890424B CN202210431723.1A CN202210431723A CN114890424B CN 114890424 B CN114890424 B CN 114890424B CN 202210431723 A CN202210431723 A CN 202210431723A CN 114890424 B CN114890424 B CN 114890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tungsten
carbon
boat
tungsten carb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17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0424A (zh
Inventor
张利平
周红水
曾庆宁
廖昌民
谢海龙
谭平
谢新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Haisheng Tungste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zhou Haisheng Tungste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zhou Haisheng Tungste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zhou Haisheng Tungste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17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0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0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0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0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0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90Carbides
    • C01B32/914Carbides of single elements
    • C01B32/949Tungsten or molybdenum carb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2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80Compositional puri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原料选择、氢气还原、粒度分级、配碳、中频碳化、气流破碎、合批等工序,通过采用蓝色氧化钨粉末原理并对其粒度和杂质元素的含量如Na、K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还原和碳化过程中不出现异常长大现象;通过采用H2还原确保钨粉的粒度控制和氧含量控制;通过采用气流分级设备对钨粉进行分级,去除可能存在的较细和较粗的钨粉颗粒,确保碳化的均匀性;通过采用犁刀配碳机进行配碳并进行循环混合,确保配碳过程中炭黑与钨粉的均匀,使炭黑与钨粉充分接触;)采用球磨合批的方法对碳化钨粉末表面进行改性,改善粉末颗粒表面状态为类球形,增大碳化钨粉末的松装密度,降低残余应力,提升耐磨性能。

Description

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硬质合金顶锤和压缸是生产人造金刚石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并且在 金刚石合成的过程中承受高温高压的交变载荷,其寿命的长短直接决定着 金刚石合成的生产成本。随着高端制造业朝着高速、高效、高精和高智能 化等方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 深海钻探装备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金刚石刀具行业也得到了 蓬勃的发展,使用量越来越大。
正常情况下硬质合金顶锤和压缸材料需要有高硬度和抗压性能,其硬 度HRA≥85,承压5000MPa以上,同时需要高强度以及高韧性,硬质合金顶 锤和压缸在工作时斜面需承受较大的拉应力>35kg/mm2;另外还需要耐高温 和耐磨耐蚀性,在合成金刚石的过程中C元素转变温度约为2000℃,所添 加的触媒既要利于合成进行又不能与顶锤发生反应。
用于生产硬质合金顶锤和压缸的主要原材料是高性能碳化钨粉,碳化 钨粉末的粒度均匀性、结晶形貌、碳含量控制精度、松装密度等性能指标 直接影响到硬质合金顶锤和压缸的上述技术指标,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 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碳化钨粉末耐磨性 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用的原料为蓝色氧化钨,粒度50~55微米,过100 目筛,去除筛上物,Na和K含量小于5PPM,其余指标满足国标0级;
(2)氢气还原:将步骤(1)中的蓝色氧化钨进行氢气还原,经还原 后的得到的钨粉过150目筛网,取筛下物,所述钨粉粒度为50~55微米,研 磨态钨粉粒度为48~50微米,孔隙度0.550~0.650,氧含量小于500PPM, Na、K元素含量小于5PPM,其它技术指标需满足国标I级;
(3)粒度分级:将步骤(2)得到的钨粉在气流分级机中进行分级, 经分级后所得碳化所需的钨粉;
(4)配碳:将步骤(3)的钨粉进行配碳计算,配碳所用的炭黑为大 颗粒球形颗粒状炭黑,配碳计算需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QC为炭黑的重量,XC为碳化钨粉的目标总碳含量(%),QW为钨粉的 重量,XO2为钨粉中氧含量(%);
所述的XC为目标产品碳化钨中的目标碳含量,目标碳含量为6.08%~ 6.15%的范围;所述XO2是指使用的钨粉原料中的氧含量,通过定氧仪测出的 实测值;
配料计算后即可得每批料所需的钨粉重量和炭黑重量,采用电子秤准 确称量相应的钨粉和炭黑重量,钨粉称量精度需高于0.1kG,炭黑称量精度 需高于0.5g,并将所称取的物料倒入犁刀配碳机中进行配合均匀;
所述的犁刀配碳机为容积2m3的配碳机,每次配碳的物料总重量控制在 1500~2000kG,加料时先将50%钨粉加入设备中,再加入全部称量好的炭黑, 最后将剩余的钨粉全部加入,按要求启动设备进行混合20~50min后,从卸 料口卸料100~200kG并从加料口重新加入到配碳机中,再次启动设备混合 20~30min,按此步骤重复2次,确保配碳均匀,混合结束后按要求卸料, 即得用于碳化使用的W+C混合料;
将所述的W+C混合料通过自动装舟设备装入到碳化用的石墨半圆舟皿 中,装料重量为8~12kG/舟,采用二次装舟法进行装舟,即先往舟皿中加 入半舟皿的W+C混合料,采用压实机压紧,再在舟皿中加入W+C混合料,再 次压紧,盖上盖板;
(5)中频碳化:将所述装好舟皿的W+C混合料在卧式中频碳化炉中进 行碳化处理;碳化出炉后采用预碎机进行初破碎,破碎后即为碳化钨,颗 粒尺寸小于3mm,存放在不锈钢料桶中并在N2保护状态下保存;
(6)气流破碎:将步骤(5)所得的碳化钨颗粒采用流化床式气流破 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介质采用高纯高压N2,纯度大于99.95%,通过调整 分级轮的转速2000~3000转/min控制碳化钨粉末的粒度,经破碎后既得碳 化钨粉末,基本特性为费氏粒度50~55微米,总碳CT:6.09~6.13%,化合 碳CC≥6.08%;
(7)合批:将步骤(6)所得碳化钨粉末采用球磨机进行合批,合批 的目的是调整碳化钨粉末颗粒的微观表面形貌和松装密度,以增加碳化钨 粉末的使用性能,降低后续生产过程中的压制压力;球磨合批球料比为4: 1,采用直径为18mm的硬质合金球,合批时间为20min,合批后经140目筛网 过筛即得成品碳化钨粉末。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采用全自动十五管还原炉在通氢气氛下对蓝 色氧化钨进行还原,氢气流向为逆氢,露点在-30℃以下,流量控制在35~ 50m3/h,装舟量为800~1400g/舟,双层舟皿装料,料层厚度不超过30mm, 推舟速度为15~25min/舟,采用五带控温法,最高还原温度控制在900~ 1050℃。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碳化过程中采用纯度为99.95%以上的N2保护, 流量为0.5~1.0m3/h,采用三带控温法,最高碳化温度设定为1600~1850℃, 推舟速度为20~40min/舟。
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采用前述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制得, 其粒度控制在46~48微米,孔隙度0.50~0.55,松装密度2.50~3.00g/cm3, 总碳CT:6.10~6.14%,化合碳CC≥6.08%,游离碳含量Cf≤0.04%,氧含量 O≤0.15%,粉末微观表面形貌为类球形碳化钨粉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 述技术方案可知:
1)采用蓝色氧化钨粉末原理并对其粒度和杂质元素的含量如Na、K进 行严格控制,确保还原和碳化过程中不出现异常长大现象;2)采用H2还原 确保钨粉的粒度控制和氧含量控制;3)采用气流分级设备对钨粉进行分级, 去除可能存在的较细和较粗的钨粉颗粒,确保碳化的均匀性;4)采用犁刀 配碳机进行配碳并进行循环混合,确保配碳过程中炭黑与钨粉的均匀,使 炭黑与钨粉充分接触;5)装舟过程中采用压舟设备将舟皿中的W+C混合料 压至一定的密度,使炭黑颗粒与钨粉颗粒紧密结合,缩短碳化反应距离, 同时充分利用碳化反应放热,提升碳化反应速度,钨粉和炭黑压坯与烧结 容器在碳化过程中无表面渗透,消除了在传统碳化过程中的表面脏化现象, 提升碳化钨耐磨品质;6)采用卧式中频碳化炉进行碳化,使碳化温度更均 匀,碳量控制更准确,碳化效果更一致;7)采用流化床式气流破碎设备进 行破碎可获得粒度均匀的碳化钨粉末;8)采用球磨合批的方法对碳化钨粉末表面进行改性,改善粉末颗粒表面状态为类球形,增大碳化钨粉末的松 装密度,降低残余应力,提升耐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用的原料为蓝色氧化钨,粒度50~55微米,过100 目筛,去除筛上物,Na和K含量小于5PPM,其余指标满足国标0级。
(2)氢气还原:将步骤(1)中的蓝色氧化钨进行氢气还原,经还原 后的得到的钨粉过150目筛网,取筛下物,所述钨粉粒度为50~55微米,研 磨态钨粉粒度为48~50微米,孔隙度0.550~0.650,氧含量小于500PPM, Na、K元素含量小于5PPM,其它技术指标需满足国标I级;采用全自动十五 管还原炉在通氢气氛下对蓝色氧化钨进行还原,氢气流向为逆氢,露点在 -30℃以下,流量控制在35~50m3/h,装舟量为800~1400g/舟,双层舟皿装 料,料层厚度不超过30mm,推舟速度为15~25min/舟,采用五带控温法, 最高还原温度控制在900~1050℃。
(3)粒度分级:将步骤(2)得到的钨粉在气流分级机中进行分级, 经分级后所得碳化所需的钨粉。
(4)配碳:将步骤(3)的钨粉进行配碳计算,配碳所用的炭黑为大 颗粒球形颗粒状炭黑,配碳计算需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QC为炭黑的重量,XC为碳化钨粉的目标总碳含量(%),QW为钨粉的 重量,XO2为钨粉中氧含量(%);
所述的XC为目标产品碳化钨中的目标碳含量,目标碳含量为6.08%~ 6.15%的范围;所述XO2是指使用的钨粉原料中的氧含量,通过定氧仪测出的 实测值;
配料计算后即可得每批料所需的钨粉重量和炭黑重量,采用电子秤准 确称量相应的钨粉和炭黑重量,钨粉称量精度需高于0.1kG,炭黑称量精度 需高于0.5g,并将所称取的物料倒入犁刀配碳机中进行配合均匀;
所述的犁刀配碳机为容积2m3的配碳机,每次配碳的物料总重量控制在 1500~2000kG,加料时先将50%钨粉加入设备中,再加入全部称量好的炭黑, 最后将剩余的钨粉全部加入,按要求启动设备进行混合20~50min后,从卸 料口卸料100~200kG并从加料口重新加入到配碳机中,再次启动设备混合 20~30min,按此步骤重复2次,确保配碳均匀,混合结束后按要求卸料, 即得用于碳化使用的W+C混合料。
将所述的W+C混合料通过自动装舟设备装入到碳化用的石墨半圆舟皿 中,装料重量为8~12kG/舟,采用二次装舟法进行装舟,即先往舟皿中加 入半舟皿的W+C混合料,采用压实机压紧,再在舟皿中加入W+C混合料,再 次压紧,盖上盖板。
(5)中频碳化:将所述装好舟皿的W+C混合料在卧式中频碳化炉中进 行碳化处理;碳化出炉后采用预碎机进行初破碎,破碎后即为碳化钨,颗 粒尺寸小于3mm,存放在不锈钢料桶中并在N2保护状态下保存;碳化过程中 采用纯度为99.95%以上的N2保护,流量为0.5~1.0m3/h,采用三带控温法, 最高碳化温度设定为1600~1850℃,推舟速度为20~40min/舟。
(6)气流破碎:将步骤(5)所得的碳化钨颗粒采用流化床式气流破 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介质采用高纯高压N2,纯度大于99.95%,通过调整 分级轮的转速2000~3000转/min控制碳化钨粉末的粒度,经破碎后既得碳 化钨粉末,基本特性为费氏粒度50~55微米,总碳CT:6.09~6.13%,化合 碳CC≥6.08%;
(7)合批:将步骤(6)所得碳化钨粉末采用球磨机进行合批,合批 的目的是调整碳化钨粉末颗粒的微观表面形貌和松装密度,以增加碳化钨 粉末的使用性能,降低后续生产过程中的压制压力;球磨合批球料比为4: 1,采用直径为18mm的硬质合金球,合批时间为20min,合批后经140目筛网 过筛即得成品碳化钨粉末。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采用前述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 制备方法制得,其粒度控制在46~48微米,孔隙度0.50~0.55,松装密度 2.50~3.00g/cm3,总碳CT:6.10~6.14%,化合碳CC≥6.08%,游离碳含量 Cf≤0.04%,氧含量O≤0.15%,粉末微观表面形貌为类球形碳化钨粉末。
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用的原料为蓝色氧化钨,粒度50~55微米,过100 目筛,去除筛上物,Na和K含量小于5PPM,其余指标满足国标0级。
(2)氢气还原:将步骤(1)中的蓝色氧化钨进行氢气还原,经还原 后的得到的钨粉过150目筛网,取筛下物,所述钨粉粒度为50~55微米,研 磨态钨粉粒度为48~50微米,孔隙度0.550~0.650,氧含量小于500PPM, Na、K元素含量小于5PPM,其它技术指标需满足国标I级;采用全自动十五 管还原炉在通氢气氛下对蓝色氧化钨进行还原,氢气流向为逆氢,露点在 -30℃以下,流量控制在50m3/h,装舟量为1400g/舟,双层舟皿装料,料层 厚度不超过30mm,推舟速度为25min/舟,采用五带控温法,最高还原温度 控制在1050℃。
(3)粒度分级:将步骤(2)得到的钨粉在气流分级机中进行分级, 经分级后所得碳化所需的钨粉。
(4)配碳:将步骤(3)的钨粉进行配碳计算,配碳所用的炭黑为大 颗粒球形颗粒状炭黑,配碳计算需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QC为炭黑的重量,XC为碳化钨粉的目标总碳含量(%),QW为钨粉的 重量,XO2为钨粉中氧含量(%);
所述的XC为目标产品碳化钨中的目标碳含量,目标碳含量为6.08%~ 6.15%的范围;所述XO2是指使用的钨粉原料中的氧含量,通过定氧仪测出的 实测值;
配料计算后即可得每批料所需的钨粉重量和炭黑重量,采用电子秤准 确称量相应的钨粉和炭黑重量,钨粉称量精度需高于0.1kG,炭黑称量精度 需高于0.5g,并将所称取的物料倒入犁刀配碳机中进行配合均匀;
所述的犁刀配碳机为容积2m3的配碳机,每次配碳的物料总重量控制在 2000kG,加料时先将50%钨粉加入设备中,再加入全部称量好的炭黑,最后 将剩余的钨粉全部加入,按要求启动设备进行混合50min后,从卸料口卸料 200kG并从加料口重新加入到配碳机中,再次启动设备混合30min,按此步 骤重复2次,确保配碳均匀,混合结束后按要求卸料,即得用于碳化使用的 W+C混合料。
将所述的W+C混合料通过自动装舟设备装入到碳化用的石墨半圆舟皿 中,装料重量为12kG/舟,采用二次装舟法进行装舟,即先往舟皿中加入半 舟皿的W+C混合料,采用压实机压紧,再在舟皿中加入W+C混合料,再次压 紧,盖上盖板。
(5)中频碳化:将所述装好舟皿的W+C混合料在卧式中频碳化炉中进 行碳化处理;碳化出炉后采用预碎机进行初破碎,破碎后即为碳化钨,颗 粒尺寸小于3mm,存放在不锈钢料桶中并在N2保护状态下保存;碳化过程中 采用纯度为99.95%以上的N2保护,流量为1.0m3/h,采用三带控温法,最高 碳化温度设定为1850℃,推舟速度为40min/舟。
(6)气流破碎:将步骤(5)所得的碳化钨颗粒采用流化床式气流破 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介质采用高纯高压N2,纯度大于99.95%,通过调整 分级轮的转速3000转/min控制碳化钨粉末的粒度,经破碎后既得碳化钨粉 末,基本特性为费氏粒度50~55微米,总碳CT:6.09~6.13%,化合碳CC≥ 6.08%;
(7)合批:将步骤(6)所得碳化钨粉末采用球磨机进行合批,合批 的目的是调整碳化钨粉末颗粒的微观表面形貌和松装密度,以增加碳化钨 粉末的使用性能,降低后续生产过程中的压制压力;球磨合批球料比为4: 1,采用直径为18mm的硬质合金球,合批时间为20min,合批后经140目筛网 过筛即得成品碳化钨粉末。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采用前述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 制备方法制得,其粒度控制在48微米,孔隙度0.55,松装密度3.00g/cm3, 总碳CT:6.14%,化合碳CC≥6.08%,游离碳含量Cf≤0.04%,氧含量O≤0.15%, 粉末微观表面形貌为类球形碳化钨粉末。
实施例2:
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用的原料为蓝色氧化钨,粒度50~55微米,过100 目筛,去除筛上物,Na和K含量小于5PPM,其余指标满足国标0级。
(2)氢气还原:将步骤(1)中的蓝色氧化钨进行氢气还原,经还原 后的得到的钨粉过150目筛网,取筛下物,所述钨粉粒度为50~55微米,研 磨态钨粉粒度为48~50微米,孔隙度0.550~0.650,氧含量小于500PPM, Na、K元素含量小于5PPM,其它技术指标需满足国标I级;采用全自动十五 管还原炉在通氢气氛下对蓝色氧化钨进行还原,氢气流向为逆氢,露点在 -30℃以下,流量控制在35m3/h,装舟量为800g/舟,双层舟皿装料,料层厚 度不超过30mm,推舟速度为15min/舟,采用五带控温法,最高还原温度控 制在900℃。
(3)粒度分级:将步骤(2)得到的钨粉在气流分级机中进行分级, 经分级后所得碳化所需的钨粉。
(4)配碳:将步骤(3)的钨粉进行配碳计算,配碳所用的炭黑为大 颗粒球形颗粒状炭黑,配碳计算需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QC为炭黑的重量,XC为碳化钨粉的目标总碳含量(%),QW为钨粉的 重量,XO2为钨粉中氧含量(%);
所述的XC为目标产品碳化钨中的目标碳含量,目标碳含量为6.08%~ 6.15%的范围;所述XO2是指使用的钨粉原料中的氧含量,通过定氧仪测出的 实测值;
配料计算后即可得每批料所需的钨粉重量和炭黑重量,采用电子秤准 确称量相应的钨粉和炭黑重量,钨粉称量精度需高于0.1kG,炭黑称量精度 需高于0.5g,并将所称取的物料倒入犁刀配碳机中进行配合均匀;
所述的犁刀配碳机为容积2m3的配碳机,每次配碳的物料总重量控制在 1500kG,加料时先将50%钨粉加入设备中,再加入全部称量好的炭黑,最后 将剩余的钨粉全部加入,按要求启动设备进行混合20min后,从卸料口卸料 100kG并从加料口重新加入到配碳机中,再次启动设备混合20min,按此步 骤重复2次,确保配碳均匀,混合结束后按要求卸料,即得用于碳化使用的 W+C混合料。
将所述的W+C混合料通过自动装舟设备装入到碳化用的石墨半圆舟皿 中,装料重量为8kG/舟,采用二次装舟法进行装舟,即先往舟皿中加入半 舟皿的W+C混合料,采用压实机压紧,再在舟皿中加入W+C混合料,再次压 紧,盖上盖板。
(5)中频碳化:将所述装好舟皿的W+C混合料在卧式中频碳化炉中进 行碳化处理;碳化出炉后采用预碎机进行初破碎,破碎后即为碳化钨,颗 粒尺寸小于3mm,存放在不锈钢料桶中并在N2保护状态下保存;碳化过程中 采用纯度为99.95%以上的N2保护,流量为0.5m3/h,采用三带控温法,最高 碳化温度设定为1600℃,推舟速度为20min/舟。
(6)气流破碎:将步骤(5)所得的碳化钨颗粒采用流化床式气流破 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介质采用高纯高压N2,纯度大于99.95%,通过调整 分级轮的转速2000转/min控制碳化钨粉末的粒度,经破碎后既得碳化钨粉 末,基本特性为费氏粒度50~55微米,总碳CT:6.09~6.13%,化合碳CC≥ 6.08%;
(7)合批:将步骤(6)所得碳化钨粉末采用球磨机进行合批,合批 的目的是调整碳化钨粉末颗粒的微观表面形貌和松装密度,以增加碳化钨 粉末的使用性能,降低后续生产过程中的压制压力;球磨合批球料比为4: 1,采用直径为18mm的硬质合金球,合批时间为20min,合批后经140目筛网 过筛即得成品碳化钨粉末。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采用前述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 制备方法制得,其粒度控制在46微米,孔隙度0.50,松装密度2.50g/cm3, 总碳CT:6.10%,化合碳CC≥6.08%,游离碳含量Cf≤0.04%,氧含量O≤0.15%, 粉末微观表面形貌为类球形碳化钨粉末。
实施例3:
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用的原料为蓝色氧化钨,粒度50~55微米,过100 目筛,去除筛上物,Na和K含量小于5PPM,其余指标满足国标0级。
(2)氢气还原:将步骤(1)中的蓝色氧化钨进行氢气还原,经还原 后的得到的钨粉过150目筛网,取筛下物,所述钨粉粒度为50~55微米,研 磨态钨粉粒度为48~50微米,孔隙度0.550~0.650,氧含量小于500PPM, Na、K元素含量小于5PPM,其它技术指标需满足国标I级;采用全自动十五 管还原炉在通氢气氛下对蓝色氧化钨进行还原,氢气流向为逆氢,露点在 -30℃以下,流量控制在45m3/h,装舟量为1000g/舟,双层舟皿装料,料层 厚度不超过30mm,推舟速度为20min/舟,采用五带控温法,最高还原温度 控制在1000℃。
(3)粒度分级:将步骤(2)得到的钨粉在气流分级机中进行分级, 经分级后所得碳化所需的钨粉。
(4)配碳:将步骤(3)的钨粉进行配碳计算,配碳所用的炭黑为大 颗粒球形颗粒状炭黑,配碳计算需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QC为炭黑的重量,XC为碳化钨粉的目标总碳含量(%),QW为钨粉的 重量,XO2为钨粉中氧含量(%);
所述的XC为目标产品碳化钨中的目标碳含量,目标碳含量为6.08%~ 6.15%的范围;所述XO2是指使用的钨粉原料中的氧含量,通过定氧仪测出的 实测值;
配料计算后即可得每批料所需的钨粉重量和炭黑重量,采用电子秤准 确称量相应的钨粉和炭黑重量,钨粉称量精度需高于0.1kG,炭黑称量精度 需高于0.5g,并将所称取的物料倒入犁刀配碳机中进行配合均匀;
所述的犁刀配碳机为容积2m3的配碳机,每次配碳的物料总重量控制在 1800kG,加料时先将50%钨粉加入设备中,再加入全部称量好的炭黑,最后 将剩余的钨粉全部加入,按要求启动设备进行混合35min后,从卸料口卸料 150kG并从加料口重新加入到配碳机中,再次启动设备混合25min,按此步 骤重复2次,确保配碳均匀,混合结束后按要求卸料,即得用于碳化使用的 W+C混合料。
将所述的W+C混合料通过自动装舟设备装入到碳化用的石墨半圆舟皿 中,装料重量为10kG/舟,采用二次装舟法进行装舟,即先往舟皿中加入半 舟皿的W+C混合料,采用压实机压紧,再在舟皿中加入W+C混合料,再次压 紧,盖上盖板。
(5)中频碳化:将所述装好舟皿的W+C混合料在卧式中频碳化炉中进 行碳化处理;碳化出炉后采用预碎机进行初破碎,破碎后即为碳化钨,颗 粒尺寸小于3mm,存放在不锈钢料桶中并在N2保护状态下保存;碳化过程中 采用纯度为99.95%以上的N2保护,流量为0.8m3/h,采用三带控温法,最高 碳化温度设定为1750℃,推舟速度为30min/舟。
(6)气流破碎:将步骤(5)所得的碳化钨颗粒采用流化床式气流破 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介质采用高纯高压N2,纯度大于99.95%,通过调整 分级轮的转速2500转/min控制碳化钨粉末的粒度,经破碎后既得碳化钨粉 末,基本特性为费氏粒度50~55微米,总碳CT:6.09~6.13%,化合碳CC≥ 6.08%;
(7)合批:将步骤(6)所得碳化钨粉末采用球磨机进行合批,合批 的目的是调整碳化钨粉末颗粒的微观表面形貌和松装密度,以增加碳化钨 粉末的使用性能,降低后续生产过程中的压制压力;球磨合批球料比为4: 1,采用直径为18mm的硬质合金球,合批时间为20min,合批后经140目筛网 过筛即得成品碳化钨粉末。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采用前述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 制备方法制得,其粒度控制在47微米,孔隙度0.53,松装密度2.80g/cm3, 总碳CT:6.12%,化合碳CC≥6.08%,游离碳含量Cf≤0.04%,氧含量O≤0.15%, 粉末微观表面形貌为类球形碳化钨粉末。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是:1)采用蓝色氧化钨粉末原理并对其粒度和杂质 元素的含量如Na、K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还原和碳化过程中不出现异常长 大现象;2)采用H2还原确保钨粉的粒度控制和氧含量控制;3)采用气流 分级设备对钨粉进行分级,去除可能存在的较细和较粗的钨粉颗粒,确保 碳化的均匀性;4)采用犁刀配碳机进行配碳并进行循环混合,确保配碳过 程中炭黑与钨粉的均匀,使炭黑与钨粉充分接触;5)装舟过程中采用压舟 设备将舟皿中的W+C混合料压至一定的密度,使炭黑颗粒与钨粉颗粒紧密 结合,缩短碳化反应距离,同时充分利用碳化反应放热,提升碳化反应速 度,钨粉和炭黑压坯与烧结容器在碳化过程中无表面渗透,消除了在传统 碳化过程中的表面脏化现象,提升碳化钨耐磨品质;6)采用卧式中频碳化 炉进行碳化,使碳化温度更均匀,碳量控制更准确,碳化效果更一致;7) 采用流化床式气流破碎设备进行破碎可获得粒度均匀的碳化钨粉末;8)采 用球磨合批的方法对碳化钨粉末表面进行改性,改善粉末颗粒表面状态为 类球形,增大碳化钨粉末的松装密度,降低残余应力,提升耐磨性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 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 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 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选用的原料为蓝色氧化钨,粒度50~55微米,过100目筛,去除筛上物,Na和K含量小于5PPM,其余指标满足国标0级;
(2)氢气还原:将步骤(1)中的蓝色氧化钨进行氢气还原,经还原后的得到的钨粉过150目筛网,取筛下物,所述钨粉粒度为50~55微米,研磨态钨粉粒度为48~50微米,孔隙度0.550~0.650,氧含量小于500PPM,Na、K元素含量小于5PPM,其它技术指标需满足国标I级;
(3)粒度分级:将步骤(2)得到的钨粉在气流分级机中进行分级,经分级后所得碳化所需的钨粉;
(4)配碳:将步骤(3)的钨粉进行配碳计算,配碳所用的炭黑为大颗粒球形颗粒状炭黑,配碳计算需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QC为炭黑的重量,XC为碳化钨粉的目标总碳含量(%),QW为钨粉的重量,XO2为钨粉中氧含量(%);
所述的XC为目标产品碳化钨中的目标碳含量,目标碳含量为6.08%~6.15%的范围;所述XO2是指使用的钨粉原料中的氧含量,通过定氧仪测出的实测值;
配料计算后即可得每批料所需的钨粉重量和炭黑重量,采用电子秤准确称量相应的钨粉和炭黑重量,钨粉称量精度需高于0.1kG,炭黑称量精度需高于0.5g,并将所称取的物料倒入犁刀配碳机中进行配合均匀;
所述的犁刀配碳机为容积2m3的配碳机,每次配碳的物料总重量控制在1500~2000kG,加料时先将50%钨粉加入设备中,再加入全部称量好的炭黑,最后将剩余的钨粉全部加入,按要求启动设备进行混合20~50min后,从卸料口卸料100~200kG并从加料口重新加入到配碳机中,再次启动设备混合20~30min,按此步骤重复2次,确保配碳均匀,混合结束后按要求卸料,即得用于碳化使用的W+C混合料;
将所述的W+C混合料通过自动装舟设备装入到碳化用的石墨半圆舟皿中,装料重量为8~12kG/舟,采用二次装舟法进行装舟,即先往舟皿中加入半舟皿的W+C混合料,采用压实机压紧,再在舟皿中加入W+C混合料,再次压紧,盖上盖板;
(5)中频碳化:将所述装好舟皿的W+C混合料在卧式中频碳化炉中进行碳化处理;碳化出炉后采用预碎机进行初破碎,破碎后即为碳化钨,颗粒尺寸小于3mm,存放在不锈钢料桶中并在N2保护状态下保存;
(6)气流破碎:将步骤(5)所得的碳化钨颗粒采用流化床式气流破碎设备进行破碎,破碎介质采用高纯高压N2,纯度大于99.95%,通过调整分级轮的转速2000~3000转/min控制碳化钨粉末的粒度,经破碎后既得碳化钨粉末,基本特性为费氏粒度50~55微米,总碳CT:6.09~6.13%,化合碳CC≥6.08%;
(7)合批:将步骤(6)所得碳化钨粉末采用球磨机进行合批,合批的目的是调整碳化钨粉末颗粒的微观表面形貌和松装密度,以增加碳化钨粉末的使用性能,降低后续生产过程中的压制压力;球磨合批球料比为4:1,采用直径为18mm的硬质合金球,合批时间为20min,合批后经140目筛网过筛即得成品碳化钨粉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全自动十五管还原炉在通氢气氛下对蓝色氧化钨进行还原,氢气流向为逆氢,露点在-30℃以下,流量控制在35~50m3/h,装舟量为800~1400g/舟,双层舟皿装料,料层厚度不超过30mm,推舟速度为15~25min/舟,采用五带控温法,最高还原温度控制在900~10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碳化过程中采用纯度为99.95%以上的N2保护,流量为0.5~1.0m3/h,采用三带控温法,最高碳化温度设定为1600~1850℃,推舟速度为20~40min/舟。
4.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超粗晶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制得,其粒度控制在46~48微米,孔隙度0.50~0.55,松装密度2.50~3.00g/cm3,总碳CT:6.10~6.14%,化合碳CC≥6.08%,游离碳含量Cf≤0.04%,氧含量O≤0.15%,粉末微观表面形貌为类球形碳化钨粉末。
CN202210431723.1A 2022-04-23 2022-04-23 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890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1723.1A CN114890424B (zh) 2022-04-23 2022-04-23 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1723.1A CN114890424B (zh) 2022-04-23 2022-04-23 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0424A CN114890424A (zh) 2022-08-12
CN114890424B true CN114890424B (zh) 2023-09-19

Family

ID=8271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1723.1A Active CN114890424B (zh) 2022-04-23 2022-04-23 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042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4809A (zh) * 2009-10-09 2010-03-10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均匀粗晶粒钨粉及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2249234A (zh) * 2011-04-29 2011-11-23 潮州翔鹭钨业有限公司 一种超粗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
JP2018165234A (ja) * 2017-03-28 2018-10-25 日本新金属株式会社 微粒炭化タングステン粉末の製造方法
CN110240163A (zh) * 2019-07-30 2019-09-17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中粗颗粒钨粉制备细晶粒wc粉的方法
CN11139272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九江金鹭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材料用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011096B3 (de) * 2016-09-15 2018-02-15 H. C. Starck Tungsten GmbH Neuartiges Wolframcarbidpulver und dessen Herstell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4809A (zh) * 2009-10-09 2010-03-10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均匀粗晶粒钨粉及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2249234A (zh) * 2011-04-29 2011-11-23 潮州翔鹭钨业有限公司 一种超粗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
JP2018165234A (ja) * 2017-03-28 2018-10-25 日本新金属株式会社 微粒炭化タングステン粉末の製造方法
CN110240163A (zh) * 2019-07-30 2019-09-17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中粗颗粒钨粉制备细晶粒wc粉的方法
CN11139272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九江金鹭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材料用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0424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2081B (zh) 一种高熵合金粘结相超细碳化钨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5768B (zh) 一种氧化-还原法制备超细碳化钨粉末的方法
US8980215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ultrafine tungsten carbide powder
CN114853021A (zh) 纳米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4040B (zh) 一种纳米结合剂及利用该结合剂制成的刀具用金刚石聚晶复合片
CN1907604A (zh) 碳化钨或碳化钨-金属钴超细颗粒粉末的直接还原碳化制备方法
CN111702184A (zh) 一种大fsss钴粉的制备方法
CN102517467A (zh) 一种粗晶粒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0343889A (zh) 一种特粗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8449A (zh) 一种双晶wc结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0163B (zh) 一种采用中粗颗粒钨粉制备细晶粒wc粉的方法
CN114890424B (zh) 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22355A (zh) 一种超细钴粉的制备方法
CN113579237B (zh) 一种降低铜锡合金粉松装密度的制备方法
CN107973299B (zh) 一种高温基wc粉末的生产系统及其生产工艺
CN107867690A (zh) 一种高温基wc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67836A (zh) 一种双晶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5661B (zh) 硼化钨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34875C (zh) 碳化钨-碳化钒-钴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
CN110668444A (zh) 一种碳化钨粉的制备方法
CN110423100A (zh) 一种添加镁碳超细粉的高纯镁碳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3797B (zh) 碳化钨粉末
CN111573677B (zh) 一种超粗晶碳化钨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JPH10194711A (ja) 高充填性窒化ホウ素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348919A (en) High-packing silicon nitride powd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