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4257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4257A
CN114884257A CN202210106050.2A CN202210106050A CN114884257A CN 114884257 A CN114884257 A CN 114884257A CN 202210106050 A CN202210106050 A CN 202210106050A CN 114884257 A CN114884257 A CN 114884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axial directio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motor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60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荻野良
园田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884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4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3/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with motors or generators, e.g. brush mounting plates or connections to windings; Dis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in motors or generators;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马达的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汇流条保持部、三个以上的支承部以及连结部。汇流条与定子电连接。汇流条保持部呈包围中心轴线的环状并且保持汇流条。支承部配置在比汇流条保持部靠径向外方的位置,并且该支承部安装于沿轴向延伸并收纳转子和定子的壳体筒部。连结部至少沿径向延伸并连结汇流条保持部和支承部。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与汇流条嵌件成型的绝缘性树脂体固定于定子的马达(日本特开2014-176213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621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绝缘性树脂体那样的汇流条保持架固定于定子的情况下,在每次安装马达的部件时,安装精度的公差累积。例如,定子相对于壳体的安装精度的公差、汇流条单元相对于定子的安装精度的公差以及轴承保持架相对于壳体的安装精度的公差等累积而增大。因此,有可能使汇流条保持架相对于轴承保持架的安装精度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汇流条单元的安装精度的公差增大。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具有转子、定子、汇流条单元以及壳体。所述转子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定子电连接。所述壳体具有壳体筒部。所述壳体筒部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具有汇流条保持部、三个以上的支承部以及连结部。所述汇流条保持部呈包围所述中心轴线的环状并且保持所述汇流条。所述支承部配置于比所述汇流条保持部靠径向外方的位置并安装于所述壳体筒部。所述连结部至少沿径向延伸并连结所述汇流条保持部和所述支承部。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的安装精度的公差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马达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马达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连接端子相对于开口部的贯穿插入例的剖视图。
图4B是从轴向观察其他贯穿插入例的连接端子和开口部的剖视图。
图4C是从径向观察其他贯穿插入例的连接端子和开口部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汇流条单元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汇流条单元向壳体的安装例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汇流条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0:马达;1:转子;10:轴;11:转子铁芯;12:磁铁;2:定子;21:定子铁芯;22:绝缘件;23:线圈部;231:导线;3:汇流条单元;31、31u、31v、1w:汇流条;311:基部;312:连接端子;313:线圈连接部;32:汇流条保持部;321:包覆部;322:突出部;33:支承部;331:第2平面部;332:周壁部;333:凸部;34:连结部;341、342:肋;4:壳体;41:壳体筒部;411:内周面;412:上表面;413:台阶部;42:底部;43:内筒部;431:轴承;44:突壁部;441:内周面;45:底板部;451:空间;452:开口部;47:槽部;48:第1平面部;49:凹部;5:轴承保持架;51:盖部;511:开口部;512:开口槽部;52:保持架筒部;521:轴承;CN:连接器;CA: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马达100中,将与中心轴线C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轴向中的从后述的轴承431向轴承521的朝向称为“轴向一方”,将从轴承521向轴承431的朝向称为“轴向另一方”。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轴向一方的端部称为“轴向一方端部”,将轴向另一方的端部称为“轴向另一方端部”。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的表面中,将朝向轴向一方的面称为“轴向一方端面”,将朝向轴向另一方的面称为“轴向另一方端面”。
另外,将与中心轴线CA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接近中心轴线CA的朝向称为“径向内方”,将远离中心轴线CA的朝向称为“径向外方”。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径向内方的端部称为“径向内端部”,将径向外方的端部称为“径向外端部”。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径向内方的侧面称为“径向内侧面”,将朝向径向外方的侧面称为“径向外侧面”。
另外,将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将周向中的一方的朝向称为“周向一方”,将周向中的另一方的朝向称为“周向另一方”。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周向上的端部称为“周向端部”。另外,将周向一方的端部称为“周向一方端部”,将周向另一方的端部称为“周向另一方端部”,将周向上的周向另一方端部的位置称为“周向另一端”。另外,在各个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周向的侧面称为“周向侧面”。并且,将朝向周向一方的侧面称为“周向一方侧面”,将朝向周向另一方的侧面称为“周向另一方侧面”。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环状”除了在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周向的整个区域无缝隙地连续地连成一体的形状以外,还包括在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整个区域的一部分具有一个以上的缝隙的形状。另外,还包括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在与中心轴线CA交叉的曲面上描绘出闭合曲线的形状。
另外,在方位、线以及面中的任意一个与其他任意一个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括两者延长到哪里都完全不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另外,“垂直”和“正交”分别不仅包括两者以90度相互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和实质上正交的状态。即,“平行”、“垂直”以及“正交”分别包括在两者的位置关系上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差的状态。
另外,这些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意图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方向以及名称等。
<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马达100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马达100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1示出了用包含中心轴线CA的假想的切断面切断马达100的情况下的剖面构造。如图1所示,马达100是内转子型的三相马达。
<1-1.马达>
马达100具有轴10、转子1、定子2、汇流条单元3、壳体4、轴承保持架5以及连接器CN。
轴10是转子1的旋转轴,沿着中心轴线在轴向上延伸。轴10支承转子1,该轴10能够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与转子1一起旋转。
转子1能够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进行旋转。如上所述,马达100具有转子1。转子1具有转子铁芯11和磁铁12。转子铁芯11固定于轴10的径向外侧面。转子铁芯11是磁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转子铁芯11是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磁铁12保持于转子铁芯11的径向外侧面。磁铁12位于比定子2靠径向内方的位置,与定子2的径向内侧面在径向上对置。磁铁12具有互不相同的多个磁极、即N极和S极。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排列。
定子2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环状,保持于壳体4。如上所述,马达100具有定子2。定子2与转子1在径向上对置。定子2根据后述的线圈部23的通电,驱动转子1而使该转子1旋转。
定子2具有定子铁芯21。定子铁芯21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环状。定子铁芯21是磁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定子铁芯21是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另外,定子2还具有绝缘件22。绝缘件22覆盖定子铁芯21的一部分。绝缘件22例如使用合成树脂、搪瓷、橡胶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另外,定子2还具有多个线圈部23。线圈部23是在定子铁芯21上卷绕导线231而得的部件。详细而言,导线231隔着绝缘件22卷绕在定子铁芯21上。当向各个线圈部23提供驱动电流时,定子2被励磁而驱动转子1。导线231例如是搪瓷包覆铜线等被绝缘部件包覆的金属线等。
汇流条单元3将各个线圈部23与电路板(省略图示)电连接。汇流条单元3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进行说明。
<1-2.壳体>
接着,参照图1至图3对壳体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壳体4的立体图。
壳体4呈有底圆筒体。壳体4具有壳体筒部41。壳体筒部41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收纳转子1和定子2。壳体筒部41具有内周面411和上表面412。内周面411是包围中心轴线CA的筒状的曲面,朝向径向内方。上表面412是壳体筒部41的轴向一方端面,朝向轴向上方。上表面412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环状,沿径向扩展。内周面411的轴向上端部与上表面412的径向内端部连接。由此,内周面411和上表面412形成台阶部413。即,壳体筒部41具有台阶部413。
另外,壳体4还具有底部42、内筒部43以及轴承431。底部42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环状并且呈沿径向扩展的板状,覆盖壳体筒部4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底部42的径向外端部与壳体筒部4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连接。内筒部43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筒状,从底部42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一方延伸。在内筒部43的内侧配置有轴承431。内筒部43经由轴承431将轴10的轴向另一侧支承为能够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筒部41、底部42以及内筒部43分别是单一部件的不同的一部分。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它们这一部分也可以是与其他的一部分不同的部件。
另外,壳体4还具有突壁部44和底板部45。突壁部44呈包围上表面412和底板部45的筒状。底板部45从上表面412的径向外端部中的一部分向径向外方扩展。突壁部44从上表面412的径向外端部中的剩余的一部分和底板部45的外缘部向轴向一方延伸。突壁部44具有内周面441。内周面441的轴向另一方端部与上表面412的径向外端部中的剩余的一部分和底板部45的外缘部连接。
突壁部44和底板部45形成空间451。换言之,空间451被突壁部44和底板部45包围。即,壳体4具有空间451。空间451与壳体筒部41的内部连通并向径向外方延伸。在空间451中配置有连接器CN。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CN在空间451中经由省略了图示的电路板而与汇流条31连接。并且,连接器CN与马达100的外部电连接。
另外,底板部45具有开口部452。与连接器CN电连接的连接线(省略图示)经由开口部452而向马达100的外部引出。
另外,壳体4还具有槽部47、第1平面部48以及凹部49。
槽部47配置于壳体筒部41的内周面411,从台阶部413向轴向另一方延伸。详细而言,槽部47配置于内周面411的轴向一侧,从内周面411向径向外方凹陷,并且从上表面412向轴向另一方延伸。换言之,槽部47从上表面412向轴向另一方凹陷。槽部47的数量为汇流条单元3的后述的支承部33的数量以上。例如,壳体筒部4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三个槽部47。
详细而言,第1平面部48配置于槽部47。第1平面部48是沿径向扩展的平面,配置于槽部47的内表面中的朝向轴向一方的面。即,壳体筒部41具有第1平面部48。如后所述,第1平面部48与支承部33在轴向上接触。
凹部49在至少一个槽部47中配置于第1平面部48。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9配置于空间451与壳体筒部41的连通部分。凹部49从第1平面部48向轴向另一方凹陷。如后所述,在凹部49中嵌入有汇流条单元3的至少一个支承部33所具有的凸部333。
<1-3.轴承保持架>
接着,参照图1~图2对轴承保持架5进行说明。轴承保持架5覆盖壳体筒部41的轴向一方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5配置在台阶部413上。详细而言,轴承保持架5的径向外端部与台阶部413的上表面412在轴向上接触。如上所述,马达100具有轴承保持架5。轴承保持架5隔着汇流条单元3与定子2在轴向上对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5在轴向上与汇流条单元3之间具有间隙。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在轴向上,轴承保持架5也可以与汇流条单元3接触。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通过轴承保持架5来抑制汇流条单元3向轴向的移动。
轴承保持架5具有盖部51、保持架筒部52以及轴承521。
盖部51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环状,并且呈沿径向扩展的板状。盖部51嵌入壳体筒部41的轴向一方端部,并覆盖壳体筒部41的轴向一方端部。盖部51的轴向另一方端面与汇流条单元3的后述的汇流条保持部32和支承部33在轴向上具有间隙而对置。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盖部51的轴向另一方端面也可以与汇流条保持部32和支承部33中的至少一方接触。
盖部51具有多个开口部511。详细而言,开口部511的数量只要为汇流条单元3的后述的连接端子312的数量以上即可。多个开口部511沿轴向贯穿盖部51,并沿周向排列。在开口部511中贯穿插入有后述的汇流条31的连接端子312。轴承保持架5具有开口部511。开口部511的朝向周向的内侧面与连接端子312的周向端面在周向上对置。
图4A是示出连接端子312相对于开口部511的贯穿插入例的剖视图。图4B和图4C是示出连接端子312相对于开口部511的其他贯穿插入例的剖视图。图4B是从轴向观察其他贯穿插入例的连接端子312和开口部511的剖视图。图4C是从径向观察其他贯穿插入例的连接端子312和开口部511的剖视图。图4A和图4C示出了用与轴向平行且沿着图2的P-P线的假想的平面切断连接端子312和开口部511的剖面。图4B示出了用与轴向垂直的假想的平面切断连接端子312和开口部511的剖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在开口部511中,连接端子312与开口部511的内侧面具有间隙而在周向上对置。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如图4B和图4C所示,连接端子312也可以经由具有电绝缘性的包覆部321而与开口部511的内侧面在周向上对置。即,汇流条单元3也可以具有覆盖连接端子312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包覆部321。而且,也可以在开口部511中嵌入有包覆部321。在周向上,包覆部321与开口部511的内侧面接触。例如,包覆部321是树脂制的,如图4C所示,包覆部321从汇流条保持部32的上表面向轴向一方延伸。通过包覆部321嵌入开口部511,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3在周向上的移动。另外,能够进行盖部51相对于汇流条单元3在周向上的定位。
在包覆部321覆盖连接端子312的表面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汇流条单元3还具有突出部322,盖部51还具有供突出部322嵌入的开口槽部512。突出部322从包覆部321的外侧面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并沿轴向延伸。开口槽部512从开口部511的内侧面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凹陷,并沿轴向延伸。开口槽部512是开口部511的一部分。在图4B和图4C中,突出部322从包覆部321沿周向突出,并沿轴向延伸。突出部322在包覆部321的周向两端部处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细长的棱柱状。开口槽部512从开口部511的内侧面沿周向凹陷,并沿轴向延伸。另外,突出部322和开口槽部512的数量在图4B和图4C中为两个,但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为单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多个。通过使突出部322嵌入开口槽部512,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3在周向上的移动。通过使突出部322嵌入开口槽部512,能够抑制连接端子312相对于盖部51在径向上的移动。
突出部322的轴向一方端面随着朝向轴向一方而向接近连接端子321的方向倾斜。此时,包覆部321的轴向一方端面也可以随着朝向轴向一方而向接近连接端子321的方向倾斜。这样,容易将突出部322嵌入开口槽部512。因此,容易进行盖部51的安装作业。
保持架筒部52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筒状,从盖部51的径向内端部向轴向另一方延伸。在保持架筒部52的内侧配置有轴承521。保持架筒部52经由轴承521将轴10的轴向一侧支承为能够旋转。
<1-4.汇流条单元>
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5至图7,对汇流条单元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汇流条单元3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汇流条单元3向壳体4的安装例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汇流条31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5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透明地显示后述的汇流条保持部32。
汇流条单元3具有汇流条31、汇流条保持部32、支承部33以及连结部34。汇流条31与定子2电连接。汇流条保持部32呈包围中心轴线CA的环状,并保持汇流条31。支承部33配置于比汇流条保持部32靠径向外方的位置,并安装于壳体筒部41。连结部34至少沿径向延伸并连结汇流条保持部32和支承部33。通过将三个以上的支承部33安装于壳体筒部41,例如与在定子2的绝缘件22上安装有汇流条单元3的现有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3相对于壳体筒部41的安装精度的公差增大。
汇流条31使用铜等导电性材料来形成,将各个线圈部23之间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汇流条31包含三个汇流条31u、31v、31w。各个汇流条31u、31v、31w将同相的线圈部23彼此并联连接。例如,汇流条31u与U相的线圈部23的端部连接。另外,汇流条31v与V相的线圈部23的端部连接,汇流条31w与U相的线圈部23的端部连接。
如图7所示,各个汇流条31u、31v、31w分别具有圆弧状的基部311。基部311沿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周向延伸。各个汇流条31u、31v、31w的基部311以相互电绝缘的状态在轴向上重叠配置。
另外,各个汇流条31u、31v、31w分别还具有连接端子312。连接端子312从基部311的径向外端部向轴向一方延伸。另外,各个汇流条31u、31v、31w的连接端子312分别沿周向排列。换言之,汇流条31具有沿轴向延伸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连接端子312。另外,多个连接端子312的排列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例如,多个连接端子312也可以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直线排列。连接端子312经由未图示的连接线与连接器CN电连接。即,定子2经由汇流条31与连接器CN电连接。
另外,各个汇流条31u、31v、31w分别还具有线圈连接部313。换言之,汇流条单元3具有线圈连接部313。线圈连接部313将线圈部23与汇流条31电连接。各个线圈连接部313从基部311的径向外端部向径向外方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连接部313与导线231的端部连接,与线圈部23电连接。线圈连接部313与导线231的端部的连接手段能够使用焊接、使用银焊料等的钎焊、熔接等。
线圈连接部313为多个,并且多个线圈连接部313在汇流条保持部32的径向外端部处沿周向排列。例如如图5所示,各个汇流条31u、31v、31w的线圈连接部313在周向上一个一个地相互交替排列。
汇流条保持部32例如是树脂制的,覆盖汇流条31的基部311的至少一部分。另外,连接端子312和线圈连接部313露出到汇流条保持部32的外部。连接端子312从汇流条保持部32的轴向一方端部或径向外端部突出并向轴向一方延伸。另外,线圈连接部313从汇流条保持部32的径向外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这样,将线圈部23和汇流条31电连接的线圈连接部313配置于比汇流条保持部32靠径向外方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汇流条单元3的轴向尺寸增大。因此,能够抑制马达100在轴向上大型化。另外,由于能够在比汇流条保持部32靠径向外方的位置处将线圈连接部313与线圈部23的端部连接,因此两者容易连接。
支承部33配置于比线圈连接部313靠轴向另一方的位置。例如,在轴向上,支承部33配置于比线圈连接部313靠轴向上的线圈部23这一侧的位置。通过使支承部33的轴向位置错开线圈连接部313的轴向位置,容易使线圈连接部313从定子2向轴向一方离开。因此,在从定子2沿轴向离开的位置处,能够将线圈连接部313与线圈部23的端部连接,因此两者更加容易连接。但是,该例示并不排除支承部33配置于与线圈连接部313相同的轴向位置的结构以及支承部33配置于比线圈连接部313靠轴向一方的位置的结构。
各个支承部33的径向外端部嵌入槽部47。详细而言,各个支承部33的周向端面与槽部47的朝向周向的内侧面在周向上接触。或者,各个支承部33的周向端面与槽部47的朝向周向的内侧面具有微小的间隙而在周向上对置。通过支承部33的径向外端部嵌入槽部47,容易进一步抑制或防止汇流条单元3相对于壳体筒部41在周向上的移动。
支承部33具有与第1平面部48平行地接触的第2平面部3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平面部331是支承部33的轴向一方端面中的径向外方侧的区域。在支承部33安装于壳体筒部41时,各个支承部33的第2平面部331与壳体筒部41的第1平面部48平行地接触。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汇流条单元3相对于壳体筒部41在轴向上的定位。
支承部33还具有周壁部332。周壁部332在支承部33的轴向端面处沿轴向突出,并且沿周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332在支承部33的轴向另一方端部处向轴向另一方突出。周壁部332的径向外侧面与壳体筒部41的径向内侧面接触,并且沿着壳体筒部41的径向内侧面在轴向上扩展。这样,在汇流条单元3安装于壳体筒部41时,在支承部33中,周壁部332的径向外侧面与壳体筒部41的径向内侧面至少在轴向上线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汇流条单元3以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状态安装于壳体筒部41。另外,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所有的支承部33具有周壁部332。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仅一部分的支承部33具有周壁部3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三个支承部33中的一个支承部33配置有凸部333。另外,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在两个以上的支承部33配置有凸部333。即,只要至少一个支承部33具有凸部333即可。凸部333配置于第2平面部331。凸部333在支承部33的下端部处从第2平面部331向轴向另一方突出,并嵌入壳体4所具有的凹部49。
但是,凸部333和凹部49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例如,也可以是,至少一个凹部配置于支承部33的第2平面部331,并从第2平面部331向轴向另一方凹陷。另外,也可以是,至少一个凸部配置于壳体4的第1平面部48,并从第1平面部48向轴向一方突出。即,至少一个支承部33只要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凸部333和沿轴向凹陷并供凸部333嵌入的凹部49中的一方的嵌合部即可。另外,壳体4只要还具有凸部333和凹部49中的另一方的嵌合部即可。在将支承部33安装于壳体筒部41时,通过上述的嵌合部的嵌合(即,凸部333嵌入凹部49),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进行汇流条单元3相对于壳体筒部41在周向上的定位。另外,能够抑制或防止汇流条单元3相对于壳体筒部41在周向上的移动。
优选的是,另一方的嵌合部(在图3中为凹部49)配置于空间451与壳体筒部41的连通部分。空间451从上述的连通部分向径向外方延伸,因此在连通部分中,能够充分确保供具有一方的嵌合部(在图5中为凸部333)的支承部33安装的区域的宽度。另外,支承部33的从轴向观察的平面形状的自由度变大。
另外,支承部33的周向宽度比连结部34的周向宽度宽。通过使支承部33的周向宽度更宽,能够使支承部33相对于壳体筒部41的从轴向观察的安装面积更大。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汇流条单元3相对于壳体筒部41在轴向上的定位。
另外,优选的是,在周向上,在沿周向排列的多个连接端子312中的配置在最靠周向一侧的位置的连接端子312与配置在最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的连接端子312之间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支承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在汇流条31u的连接端子312u与汇流条31w的连接端子312v之间配置有具有凸部333的支承部33。这样,在连接端子312例如与连接器CN或电路板(省略图示)等连接时,即使在连接端子312上作用有轴向的力,也能够由上述的一个以上的支承部33承受该力。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由于该力的作用而导致汇流条31挠曲。但是,支承部33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示。即,也可以是,在周向上,在沿周向排列的多个连接端子312中的配置在最靠周向一侧的位置的连接端子312与配置在最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的连接端子312之间不配置支承部33。
优选的是,上述的一个以上的支承部33在径向和周向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向上的宽度比其他支承部33在径向和周向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等所示那样,具有凸部333的支承部33的径向宽度比其他支承部33的径向宽度宽。另外,具有凸部333的支承部33的周向宽度比其他支承部33的周向宽度宽。这样,容易由上述的一个以上的支承部33承受在连接端子312进行连接时作用的轴向的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或防止由该力的作用引起的汇流条31的挠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34向径向外方且轴向另一方延伸。连结部34的径向内端部与汇流条保持部32的径向外端部连接,连结部34的径向外端部与支承部33连接。
从轴向观察时,连结部34配置于沿周向相邻的线圈连接部313之间。优选的是,连结部34在周向上远离线圈连接部313。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34配置于沿周向相邻的线圈连接部313之间的中央。换言之,从轴向观察时,连结部34的径向内端部在沿周向相邻的线圈连接部313之间与周向一侧的线圈连接部313的周向另一方端部和周向另一侧的线圈连接部313的周向一方端部之间的中间的周向位置重叠。这样,能够使连结部34与线圈连接部313之间的间隔较大地分开,因此连结部34不易妨碍线圈连接部313与线圈部23的连接。因此,能够提高汇流条单元3的安装作业性。但是,上述的例示并不排除连结部34不配置于沿周向相邻的线圈连接部313之间的中央的结构。
另外,汇流条单元3还具有肋341、342。肋341、342配置于连结部34的轴向端面,并且沿着连结部34至少沿径向延伸。详细而言,肋341从连结部34的轴向一方端面向轴向一方突出,并沿着连结部34至少沿径向延伸。肋342从连结部34的轴向另一方端面向轴向另一方突出,并沿着连结部34至少沿径向延伸。通过设置肋341、342,能够加强连结部34。因此,例如,能够使连结部34在连结部34所延伸的方向上的弯曲、挠曲等不容易产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有的连结部34配置有肋341、342双方。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示,也可以是至少一个连结部34仅具有肋341、342中的任一方。另外,在至少一部分的连结部34中,也可以不配置肋341、342双方。
优选的是,肋341的径向内端部与汇流条保持部32的径向外端部连接(例如参照图6)。另外,肋341的径向外端部与周壁部332的径向内端部连接(例如参照图5)。通过具有这些中的至少任一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肋341对连结部34的加强效果。
<2.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能够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任意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具有与定子电连接的汇流条的装置中是有用的。

Claims (17)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
汇流条单元,其具有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汇流条;以及
壳体,其具有沿轴向延伸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的壳体筒部,
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具有:
汇流条保持部,其呈包围所述中心轴线的环状并且保持所述汇流条;
三个以上的支承部,该三个以上的支承部配置在比所述汇流条保持部靠径向外方的位置并安装于所述壳体筒部;以及
连结部,其至少沿径向延伸并连结所述汇流条保持部和所述支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凸部和沿轴向凹陷并供所述凸部嵌入的凹部中的一方的嵌合部,
所述壳体还具有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另一方的嵌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壳体筒部的内部连通并向径向外方延伸的空间,
所述另一方的嵌合部配置于所述空间与所述壳体筒部的连通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筒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三个槽部,
所述槽部配置于所述壳体筒部的内周面,
所述支承部的径向外端部嵌入所述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筒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部在轴向上接触的第1平面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与所述第1平面部平行地接触的第2平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支承部的周向宽度比所述连结部的周向宽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支承部具有在轴向端面处沿轴向突出并且沿周向延伸的周壁部,
所述周壁部的径向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筒部的径向内侧面接触并且沿着所述壳体筒部的径向内侧面在轴向上扩展。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其包围所述中心轴线;以及
多个线圈部,该多个线圈部是在所述定子铁芯上卷绕导线而得的,
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具有将所述线圈部与所述汇流条电连接的线圈连接部,
所述线圈连接部从所述汇流条保持部的径向外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线圈连接部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线圈连接部在所述汇流条保持部的径向外端部处沿周向排列,
所述连结部配置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线圈连接部之间的中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轴向上,所述支承部配置在比所述线圈连接部靠轴向上的所述线圈部这一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具有沿轴向延伸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连接端子,
在周向上,在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所述连接端子中的配置在最靠周向一侧的位置的所述连接端子与配置在最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的所述连接端子之间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所述支承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一个以上的所述支承部在径向和周向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向上的宽度比其他所述支承部在径向和周向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向上的宽度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马达,其中,
该马达还具有隔着所述汇流条单元与所述定子在轴向上对置的轴承保持架,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供所述连接端子贯穿插入的开口部,
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具有覆盖所述连接端子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包覆部,
所述连接端子隔着所述包覆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侧面在周向上对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具有从所述包覆部沿周向突出并沿轴向延伸的突出部,
所述轴承保持架还具有从所述开口部的内侧面沿周向凹陷并沿轴向延伸的开口槽部,
所述突出部嵌入所述开口槽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突出部的轴向一方端面随着朝向轴向一方而向接近所述连接端子的方向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该马达还具有隔着所述汇流条单元与所述定子在轴向上对置的轴承保持架。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具有肋,
所述肋配置于所述连结部的轴向端面并且沿着所述连结部至少沿径向延伸。
CN202210106050.2A 2021-02-05 2022-01-28 马达 Pending CN1148842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7078 2021-02-05
JP2021017078A JP2022120280A (ja) 2021-02-05 2021-02-05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4257A true CN114884257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6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6050.2A Pending CN114884257A (zh) 2021-02-05 2022-01-28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20280A (zh)
CN (1) CN11488425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20280A (ja) 2022-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1761B (zh) 马达
US20080122303A1 (en) Direct-current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direct-current motor
JPWO2009025144A1 (ja) 固定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JP2006115681A (ja) 電気モータ
WO2018150964A1 (ja)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CN112152365B (zh) 马达
JP2015198573A (ja) 電気モータ
CN109792182B (zh) 马达
CN109923765B (zh) 盖组件和包括该盖组件的马达
US8648508B2 (en) Small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mall electric motor
JP3902219B1 (ja) 集中配電部品
JP2019030143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12564424A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09309425B (zh) 马达
CN112583171A (zh) 定子和马达
US11677290B2 (en) Motor
CN114884257A (zh) 马达
US6836050B2 (en) Terminal structures for motor with brush to connect motor to external circuit
US10958124B2 (en) Motor
JP6229331B2 (ja) モータ
JP6856067B2 (ja)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9030141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JP2019030144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WO2020080548A1 (ja) モータ
JP2019126123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