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7965A - 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7965A
CN114867965A CN202080087974.1A CN202080087974A CN114867965A CN 114867965 A CN114867965 A CN 114867965A CN 202080087974 A CN202080087974 A CN 202080087974A CN 114867965 A CN114867965 A CN 114867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member
electromagnetic wave
lamp device
radar unit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79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近正之
佐藤孝
山口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925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09931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67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17Devices integrating an element dedicated to another function
    • B60Q1/0023Devices integrating an element dedicated to another function the element being a sensor, e.g. distance sensor, camer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2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ousings, e.g. form, type, material or ruggedness
    • G01S7/028Miniaturisation, e.g. surface mounted device [SMD] packaging or hou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3Details of HF sub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08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 H01Q1/3233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particular used as part of a sensor or in a security system, e.g. for automotive radar, naviga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01S2013/9327Sensor installation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01S2013/9327Sensor installation details
    • G01S2013/93277Sensor installation details in the l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灯装置。该灯装置具有灯单元、具有天线的雷达单元以及由发泡树脂构成的遮蔽部件。该遮蔽部件覆盖设置有天线的雷达单元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且内置有雷达装置的灯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进行驾驶辅助以及自动驾驶,除了需要使用加速度传感器、GPS传感器以外,还要用到相机、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毫米波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
特别是毫米波雷达不受夜间或逆光等环境、浓雾、降雨以及降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能维持对对象物的高检测性能。另外,能够直接检测到距对象物的距离和/或方向、与对象物的相对速度。因此,具有即使是近距离的对象物也能够高速且高精度地进行检测的特征。
被提出有以下一种车辆用灯具:在灯室内搭载毫米波雷达,在前面罩和毫米波雷达之间设置让毫米波透过的导光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421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果在毫米波雷达的前面配置导光部件,会因导光部件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影响,从毫米波雷达射出的电磁波被导光部件反射和吸收,放射电磁波的放射功率发生降低,成为导致毫米波雷达的探测性能大幅降低的原因。
因此,通常通过使用被用于汽车的前照灯中的导光部件(导光棒等),从外部看不到毫米波雷达等而实现外观上的美观性,但也构成了致使雷达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虽然具有配置在雷达单元及雷达单元的电磁波放射面的前面的延伸部,但能有效地抑制雷达波的衰减、反射及多重反射、且具有噪声小、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大等高精度的雷达功能的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不会使雷达波的放射图案(radiationpattern)产生变化且很难从外部视觉辨认到雷达单元的延伸部的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具有:
灯单元;雷达单元,其具有天线;和遮蔽部件,其由发泡树脂构成,并覆盖设置有该天线的该雷达单元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其具有灯单元、发射电磁波的雷达单元以及透明罩,
该灯装置具有由覆盖雷达单元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前表面的发泡树脂构成的遮蔽部件,该遮蔽部件配置在所述透明罩与所述雷达单元的电磁波放射面之间,
所述透明罩的与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的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的厚度TK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透明罩的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的所述电磁波的反射损耗为-10dB以下,
所述遮蔽部件的厚度TG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遮蔽部件的所述电磁波的反射损耗为-10dB以下,
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与所述遮蔽部件之间的间隔C1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及所述遮蔽部件的所述电磁波的反射损耗为-10dB以下。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毫米波雷达单元15及遮蔽部件18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从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侧观察遮蔽部件18的情况的图。
图3B是示意性地表示毫米波雷达单元15及遮蔽部件18的剖面的图。
图3C是表示覆盖作为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前表面一部分区域的电磁波收发区域15R的整体的遮蔽部件18的图。
图4是表示在毫米波雷达15的天线面15S的前方配置有遮蔽部件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18的一部分截面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改变例的遮蔽部件18的立体图。
图7是对本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18所带来的反射抑制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8A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毫米波雷达单元15、遮蔽部件18以及透明罩12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图8A的W-W线观察时的毫米波雷达单元15、遮蔽部件18以及透明罩12的配置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适当进行改变或组合地应用这些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灯装置10的内部构造的一例的图。灯装置10是搭载于汽车等车辆(Vehicle)的例如前照灯。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从上表面观察搭载于车辆的左前方的状态下的灯装置10(左前照灯)的情况下的沿水平面(或与路面平行的面)的剖面。
在灯装置10中,由基体11和保持于基体11的透明罩12构成灯框体(外壳)。在灯框体中内置有作为灯单元(光源部)的前照灯单元14、作为雷达单元的毫米波雷达单元15、发光单元16、遮蔽部件18以及延伸部19。遮蔽构件18是用于难以从外部视觉辨认到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延伸构件的一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由雷达单元15及遮蔽部件18构成的装置称为雷达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灯单元不限于前照灯光源,灯单元还指具有朝向尾灯、背光灯等外部发出光的目的、功能的发光源。
前照灯单元14具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光源和用于对该光源发出的光进行配光及照射的透镜或反射器。前照灯单元14以下述方式设置:沿光轴AX1配置,向前方(图中,FRONT)方向照射近光(会车用光束)以及远光(行驶用光束)的照射光LB。
毫米波雷达单元15在其前表面具有设置有毫米波的收发天线的收发面。在本说明书中,也将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收发面(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前方的表面)称为天线面。
更详细而言,毫米波雷达单元15在其收发面(电磁波放射面)15S上具有发送天线及接收天线(参照图2)。毫米波雷达单元15从发送天线放射电磁波(毫米波),并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由对象物反射的反射波。接收到的信号由控制装置、例如未图示的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进行信号处理,检测出与对象物之间的距离、角度、速度。在毫米波雷达单元15中,例如使用76-81GHz频带、特别是79GHz频带的毫米波,但并不限定于该频带,另外,天线也可以兼具发送及接收这两者的功能。
发光单元16具有光源16A和导光体16B,该导光体16B由对光源16A发出的光进行导光的至少一个导光部件构成。发光单元16发挥DRL(Daytime Running Lights)或转向灯(TURN Lamp)的功能。光源16A例如具有LED、白炽灯泡等,并将该光供给到导光体16B。
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的法线方向AX2以相对于前照灯单元14的光轴AX1向车辆的外侧方向(即,左前照灯的情况下为左方)倾斜角度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5°)的方式配置。
在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一侧设置有覆盖天线面15S的遮蔽部件18,该遮蔽部件18与天线面15S隔开间隙地配置。另外,在灯框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延伸部19。延伸部19是为了对光进行反射或者对光进行导光、或者为了使内部的构造物等难以从外部被视觉辨认到而设置的外观配件。
图2是表示毫米波雷达单元15及遮蔽部件18的配置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从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侧观察遮蔽部件18的情况的图。另外,图3B是示意性地表示毫米波雷达单元15及遮蔽部件18的剖面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前面侧,以与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隔开间隙地配置了遮蔽部件18,在从天线面15S的法线方向AX2观察时,遮蔽部件18覆盖天线面15S的整个面。优选的是,从天线面15S的法线方向观察,遮蔽部件18比天线面15S大。
更优选的是,遮蔽部件18的大小和位置设定成与天线面15S的整个面形成下述位置关系:从天线面15S的法线方向向倾斜的方向、例如80°的方向放射出的电磁波会透过遮蔽部件18中。通过这种设定,向天线面15S的法线方向放射出的电磁波与例如向80°的方向放射出的电磁波之间不产生相位差、强度的交错,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对象物的位置等信息。需要说明的是,遮蔽部件18也可以以与天线面15S相接的方式设置。
遮蔽部件18例如构成为厚度恒定的平行平板状,并且以其法线与天线的放射图案的角度范围对应的方式配置。优选的是,平行平板状的遮蔽部件18配置成与天线的放射图案的中心轴或基准轴垂直。或者,优选的是,遮蔽部件18配置成与天线的放射面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天线的放射图案是指从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发送的电磁波强度的角度分布。一般而言,该分布形成为:电磁波强度在天线面15S的法线方向上最强,随着角度相对于法线方向变大,电磁波强度减少。将构成最大强度-3dB的强度的角度称为天线图案的半值宽度,例如为8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C所示,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设置在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区域上,在该区域范围内进行毫米波的放射以及接收的情况下,遮蔽部件18只需设置成:至少覆盖作为该一部分区域的电磁波收发区域(以下,称为天线波束区域)15R的整个区域。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前表面(天线面15S)的天线波束区域15R以外的区域(即,未被遮蔽部件18遮挡的区域)由其他延伸部覆盖。或者,可以利用发光单元16的导光体16B自身、或者利用导光体16B发出的DRL(Daytime Running Lights)或转向灯的发光,使得从外部难以视觉辨认到未被遮蔽部件18遮挡的区域。
通过利用其他的延伸部来覆盖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前表面中的天线波束区域15R以外的区域,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的、外观性优异的遮蔽。
图4是表示在毫米波雷达15的天线面15S的前方配置了遮蔽部件的情况的剖视图。更详细而言,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从毫米波雷达单元15放射出的毫米波MW(波长λ)透过由树脂等构成的遮蔽部件21(厚度TG)的情况。毫米波MW的一部分被遮蔽部件21反射(反射波WR),透过遮蔽部件21内的毫米波被遮蔽部件21吸收而衰减后放射到外部(透射毫米波WA)。
图5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18的一部分截面的局部放大剖视图。遮蔽部件18由发泡树脂构成。
遮蔽部件18由发泡树脂构成。遮蔽部件18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在聚碳酸酯、丙烯酸、硼酰亚胺、环氧树脂等透明树脂中封入二氧化碳气体等,在树脂中制作气泡18A。由于在树脂中封入有气体,因此能够降低介电常数而大幅减少对电磁波的影响。发泡树脂的气泡率(气泡占总体积的比例)为50%以上时,几乎可以忽略树脂的影响。
发泡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介质损耗可以使用波导S参数法、自由空间S参数法(Free space S parameter method)等测定方法进行测定。通过实测而测定的结果准确,但在简单推测的情况下,相对介电常数及电介质损耗分别可以通过下述式子进行表示。需要说明的是,根据A.S.Windeler的式子,将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设定为1。
(εr-εa)/(εr-1)=F/100×3εa/(2εa+1)
tanδ'=tanδ×F/100
其中,εa为发泡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F为气泡率(%),tanδ’为发泡树脂的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为树脂的介质损耗角正切。
当遮蔽部件与空气的介电常数差大时,从毫米波雷达放射出的放射电磁波被遮蔽部件反射。另外,受遮蔽部件的电介质损耗的影响,在遮蔽部件内,毫米波雷达放射的放射电磁波被吸收而变为热。由此,在毫米波雷达的天线面的前面配置遮蔽部件时,会产生放射电磁波强度降低、或因遮蔽部件与空气的介电常数差而导致放射电磁波的放射方向(天线图案)变化的问题。
当将毫米波雷达中所使用的毫米波的频率设定为f(Hz),则该频率的空间中的波长λ(m)如下。
λ=c/f(c为光速)
例如,如果频率f是79GHz,则波长λ是3.8mm。若将树脂(电介质)中的波长设为λd、将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设为εr,则树脂中的波长可由下式表示。
λd=λ/εr1/2
另外,在空间中的波长为3.8mm、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74时,树脂中的波长为2.3mm。
在将发泡树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设为tanδ’时,照射于发泡树脂的电磁波的功率密度半减的距离D(半功率深度)可简易地通过下式表示。
D(m)=3.32×107/(f×εa1/2×tanδ')
例如,在使相对介电常数为2.74、介电损耗角正切为0.026的树脂发泡并在气泡率的容积比为50%的情况下,根据上式,发泡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εa为1.73,介电损耗角正切tanδ’为0.013。例如,频率79GHz的电磁波的半功率深度如下所示。
D(m)=3.32×107/(79×109×1.731/2×0.013)
=24.5(mm)
另一方面,在不使树脂发泡的情况下,功率半减的厚度如下所示。
D(m)=3.32×107/(79×109×2.741/2×0.026)
=9.8(mm)
即,在对树脂以气泡率的容积比成为50%的方式进行发泡时,半功率深度约为2.5倍的厚度。
另外,在树脂中含有碳等碳系黑色颜料时,电磁波的吸收大。因此,作为含于遮蔽部件18的遮蔽材料的黑色系的颜料优选为铁的氧化物(例如,菱镁矿型四氧化三铁)、铜和铬的复合氧化物、铜和铬和锌的复合氧化物。这样,与碳系黑色颜料相比,电磁波的吸收降低。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遮蔽部件18以外的延伸部的碳的含有率,能够增大电磁波的吸收,可抑制多重反射。根据设计上的需要而不得不在遮蔽部件18上使用碳的情况下,只要将碳的含有率控制在重量比3%以下,就能够降低电磁波的吸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18为发泡树脂,因而含有气泡。因此,内部的光散射大,与不含气泡的树脂相比,其自身的遮蔽效果更佳。因此,通过使用上述电磁波吸收少的遮蔽材料,能够以更少的黑色系颜料获得大的遮蔽效果以及降低电磁波吸收的效果。
这里,关于遮蔽部件18等的电介质的厚度,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选择。即,在将电磁波所通过的电介质的厚度设为TG时,在反射损耗为透过损耗以上的情况下(反射损耗≥透过损耗),在反射损耗为透过损耗以上的情况下(反射损耗≥透过损耗),优选的是,
TG=n×λd/2(n为自然数)
需要说明的是,若使厚度TG为λd/2的整数倍,则透过损耗也增加,因此,优选使用满足反射损耗≥透过损耗的整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TG不完全符合n×λd/2(n为自然数),也可以将厚度设定成功率的反射损耗相对于频率f为例如-10dB以下(反射功率为10%以下)的频带,这样实际上也不会出现问题。这样的厚度TG的范围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导出:使用S参数法,设定反射损耗S11的值成为-10dB以下那样的条件式,并通过求解厚度TG后导出。
(式1)
Figure BDA0003700356250000081
其中,
(式2)
Figure BDA0003700356250000082
(式3)
z=exp(-γ·TG)···(3)
(式4)
Figure BDA0003700356250000083
(式5)
Figure BDA0003700356250000084
其中,(cair:空气中的光速、cvac:真空中的光速、ω:电磁波的角频率(=2×π×f[Hz])、εr:电介质的复介电常数、λc:截止波长(基本模式传播的波长的上限,决定传输线路的最低动作频率)。
另外,所容许的厚度TG的范围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评价反射损耗相对于厚度TG的依赖性而决定适当的值(例如反射损耗为-10dB以下这类值)。需要说明的是,当反射损耗为-10dB以上时,设备可能产生不良的情况。
另外,在反射损耗小于透过损耗的情况下(反射损耗<透过损耗),通过将电介质的厚度TG设定成半功率深度以下的厚度,就能够使用毫米波雷达而不存在问题。
如上述说明,在毫米波雷达的前面(天线面)使用发泡树脂作为遮蔽部件,由此,能够实现无法从灯具前方视觉辨认到毫米波雷达的同时能够抑制毫米波雷达的电磁波的衰减。
[改变例]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改变例的遮蔽部件18的立体图。在遮蔽构件18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矩形的槽18G。
更详细而言,在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与天线面15S对置的遮蔽部件18的面(遮蔽部件18的背面)18R上设置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多个槽18G,该多个槽18G以保持一定的间隔的方式相互平行。
在将毫米波雷达单元15放射的毫米波的波长(空气中)设为λ0时,槽18G的深度DG形成为DG=k×λ0/4(k为自然数)。另外,槽18G形成为与毫米波雷达单元15放射的毫米波的偏振面PD平行。或者,以与毫米波的偏振面PD平行的方式配置遮蔽部件18。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遮蔽部件18,在遮蔽部件18的背面18R,反射波和入射波相互抵消,毫米波雷达单元15放射的毫米波的反射大幅降低。因此,根据本改变例,能够进一步抑制雷达波的反射,从而能够提供一种雷达的功能损耗少的高精度的灯装置。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18实现反射抑制效果大的图。
更详细而言,从毫米波雷达单元15放射出并透过了遮蔽部件18的毫米波一部分被透明罩12反射。被透明罩12反射的电磁波被遮蔽部件18、发光单元16的导光体16B以及其他延伸部19反射,产生多重反射波MR。这种多重反射波MR不仅会对发送信号造成干扰,还会对接收信号造成干扰,从而产生噪声(noize),致使动态范围和精度劣化。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18的相对介电常数小,因此,遮蔽部件18的前表面18F处的毫米波的反射率低,反射得到抑制。由此,多重反射的影响累积地被降低。另外,遮蔽部件18的吸收损耗也降低,因此,能够提供噪声小、动态范围大且具有高精度的雷达功能的灯装置。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毫米波雷达单元15、遮蔽部件18以及透明罩12的配置结构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A是从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收发天线15A的天线面(雷达波放射面)15S的正面侧(垂直方向)观察的图。
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图8A的W-W线观察的毫米波雷达单元15、遮蔽部件18以及透明罩12的配置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8B所示,在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的前方隔开一定的间隔C2配置有平行平板状的遮蔽部件18。遮蔽构件18具有厚度TG。
例如,遮蔽部件18构成为平行平板状且层厚大致恒定的板状体,遮蔽部件18的两个表面与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平行地配置。遮蔽构件18例如是由聚碳酸酯、丙烯酸、环氧树脂、硼酰亚胺等透明树脂等树脂形成为板状而形成。
另外,遮蔽构件18和毫米波雷达单元15以遮蔽构件18与透明罩12的间隔为一定的间隔C1的方式配置。透明罩12形成为透明的树脂等透光性的罩体。需要说明的是,透明罩12只要具备透光性即可,也可以是带颜色等具有反透明性的罩体。
透明罩12的整体可以具有弯曲的形状,或者也可以具有厚度不同的部分。但是,在从与天线面15S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以下,也称为垂直视),与天线面15S(电磁波放射面)重叠的透明罩12的区域(以下,也称为放射面对应区域)12S优选具有厚度恒定的平行平板形状。
遮蔽部件18以下述尺寸和配置构成:在从与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垂直的方向观察时覆盖整个天线面15S。
如图8A及图8B所示,透明罩12的前方区域12S、遮蔽部件18以及天线面15S被配置为相互平行。
透明罩12优选以下述尺寸和配置构成:在从与天线面15S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与天线面15S重叠的透明罩12的区域(放射面对应区域)12S覆盖整个天线面15S。
[遮蔽构件18及透明罩12的间隔及厚度]
如上所述,配置在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前表面侧(天线面15S侧)的遮蔽部件18及透明罩12例如是树脂制的部件,因各自的介电常数在树脂与空间的界面处的树脂与空气的介电常数差产生电磁波的反射。
此时,在透射电磁波的相位与反射电磁波的相位处于相互抵消的方向的情况下,因透射电磁波与反射电磁波的合成而发生衰减。
更详细而言,在本说明书中,毫米波雷达的频率f(Hz)例如为76GHz~81GHz。频率f(Hz)例如为79GHz时,波长λ0(空气中)为3.8mm。
例如,在透明罩12(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1=2.4时,透明罩12中的波长λd为2.45mm,在遮蔽部件18的相对介电常数εr2=1.73时,遮蔽部件18中的波长λd为2.89mm。
在将透明罩12的放射面对应区域12S的厚度设为TK、相对介电常数设为εr1、将树脂(介质)中的波长(有效波长)设为λd1,并将遮蔽部件18的厚度设为TG、将遮蔽部件18的相对介电常数设为εr2、将遮蔽部件18的树脂(介质)中的有效波长设为λd2时,以满足下述关系的方式设置透明罩12的放射面对应区域12S、遮蔽部件18及毫米波雷达单元15的天线面15S。需要说明的是,在下式中,C1是放射面对应区域12S与遮蔽部件18之间的间隔,C2是遮蔽部件18与天线面15S(电磁波放射面)之间的间隔,n1、n2、m1、m2是自然数。
TK=n1×λd1/2...(6)
TG=n2×λd2/2...(7)
C1=m1×λ/2...(8)
C2=m2×λ/2...(9)
因此,通过适当地选择放射面对应区域12S的厚度TK及遮蔽部件18的厚度TG,能够降低在透明罩12与空间的界面以及遮蔽部件18与空间的界面处引起的电磁波的反射损耗。即,不仅能够抑制遮蔽部件18与天线面15S(电磁波放射面)之间的多重反射,还能够抑制透明罩12的放射面对应区域12S与遮蔽部件18之间的多重反射。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它们的协同性(synergy)的多重反射。另外,能够减少电磁波放射图案的变化。
即,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灯装置,能够解决透明罩12与遮蔽部件18之间的反射电磁波在透明罩12与遮蔽部件18之间进一步发生多重反射而增大噪声的课题。
另外,能够解决误入到透明罩12及遮蔽部件18之间的空间中的反射电磁波在透明罩12与遮蔽部件18之间多重反射而导致噪声增大的课题。
需要说明的是,当增大厚度TK及TG时,因树脂的介电损耗角正切而导致透过损耗增加,因此,优选的是,厚度TK设为n1=2~4,厚度TG设为n2=2或3。
另外,透明罩12的放射面对应区域12S和遮蔽部件18因灯装置10在使用中的振动及环境温度等会产生少许挠曲。虽然透过特性及反射特性会因该挠曲而发生少许变化,但为了抑制放射面对应区域12S和遮蔽部件18的整个面的平均的特性变化,优选的是,间隔C1及间隔C2不宜过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放射面对应区域12S和遮蔽部件18两者均可挠曲,因此,优选的是,间隔C1比间隔C2大(m1<m2)。
另外,在这些间隔C1及间隔C2的空间中,来自灯装置内的其他部件(延伸部等)的反射电磁波会形成误入噪声,因此,优选的是,间隔C1及间隔C2不宜过大。
在考虑了上述情况的基础上,优选的是,m1≥4、m2≥2,更优选的是,4≤m1≤8,2≤m2≤4。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TK、TG、C1、C2不完全符合上述关系式,也能够通过设定为使功率的反射损耗成为相对于频率f为-10dB以下(反射功率为10%以下)的频带,由此,能够极其高效地抑制多重反射。
TK、TG、C1、C2的上述范围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导出:通过使用前述的S参数法,设定反射损耗S11的值成为-10dB以下这类的条件式,并通过求解TK、TG、C1、C2后来导出。可以参照各材料的介电常数计算出TK、TG,可以参照空气的介电常数计算出C1、C2。另外,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评价反射损耗对TK、TG、C1、C2的依赖性,并决定适当的值(例如,反射损耗为-10dB以下这类的值)。
符号说明
10:灯装置,11:基体,12:透明罩,14:灯单元,15:毫米波雷达单元,15S:天线面,15R:电磁波收发区域,16:发光单元,16A:光源,16B:导光体,18:遮蔽构件,18A:气泡,19:延伸部。

Claims (13)

1.一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灯单元;
雷达单元,其具有天线;和
遮蔽构件,并由发泡树脂构成,并覆盖设置有所述天线的所述雷达单元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含有铁的氧化物、铜和铬的复合氧化物以及铜和铬和锌的复合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含有含有率为3%以下的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覆盖所述雷达单元的所述前表面的整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覆盖所述雷达单元的所述前表面中的至少电磁波收发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装置具有发光体或导光体,所述发光体或所述导光体覆盖所述雷达单元的所述前表面中的所述电磁波收发区域以外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在与所述雷达单元的所述前表面对置的面上具有截面为矩形的多个槽,该多个槽以与所述雷达单元的放射电磁波的偏振面平行的方式设置,
在将所述雷达单元的放射电磁波的空气中的波长设为λ0时,所述多个槽的深度DG满足DG=k×λ0/4(k为自然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具有所述雷达单元的放射电磁波的半功率深度以下的厚度。
9.一种灯装置,其具有灯单元、发射电磁波的雷达单元以及透明罩,
所述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由覆盖所述雷达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前表面的发泡树脂构成的遮蔽部件,该遮蔽部件配置在所述透明罩与所述雷达单元的电磁波放射面之间,
所述透明罩的与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的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的厚度TK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透明罩的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的所述电磁波的反射损耗为-10dB以下,
所述遮蔽部件的厚度TG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遮蔽部件的所述电磁波的反射损耗为-10dB以下,
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与所述遮蔽部件之间的间隔C1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及所述遮蔽部件的所述电磁波的反射损耗为-10dB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与所述电磁波放射面之间的间隔C2被设定为:从所述遮蔽部件与所述电磁波放射面之间的空间入射到所述遮蔽部件的所述电磁波的反射损耗为-10dB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电磁波在空间中的波长设为λ、将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中的有效波长设为λd1、将所述遮蔽部件的有效波长设为λd2时,以使TK、TG、C1和C2满足以下关系式的方式,设置所述电磁波放射面对应区域、所述遮蔽部件以及所述电磁波放射面,
TK=n1×λd1/2
TG=n2×λd2/2
C1=m1×λ/2
C2=m2×λ/2
其中,n1、n2、m1、m2为自然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1满足n1=2~4的条件,所述n2满足n2=2或3的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1及所述m2满足m1≥4、m2≥2的条件。
CN202080087974.1A 2019-12-20 2020-12-10 灯装置 Pending CN1148679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0693 2019-12-20
JP2019-230693 2019-12-20
JP2020192516A JP2021099313A (ja) 2019-12-20 2020-11-19 ランプ装置
JP2020-192516 2020-11-19
PCT/JP2020/046046 WO2021125044A1 (ja) 2019-12-20 2020-12-10 ラ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7965A true CN114867965A (zh) 2022-08-05

Family

ID=7647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7974.1A Pending CN114867965A (zh) 2019-12-20 2020-12-10 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8282A1 (zh)
EP (1) EP4063721A4 (zh)
JP (1) JP2023134599A (zh)
CN (1) CN114867965A (zh)
WO (1) WO20211250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61263A (ja) * 2021-10-19 2023-05-0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ランプ装置
JP2023076328A (ja) 2021-11-22 2023-06-0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ラン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74871A (en) 1969-01-24 1972-05-17 Rolls Royce Sound absorptive material
JPH10150316A (ja) * 1996-11-20 1998-06-0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平面アンテナ装置
JP4065268B2 (ja) * 2004-11-15 2008-03-19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車載用アンテナ
JP4842161B2 (ja) * 2007-01-31 2011-12-2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5285405B2 (ja) * 2008-12-02 2013-09-1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5450169B2 (ja) * 2009-03-06 2014-03-26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車両のレーダ装置用カバー
DE102011115829A1 (de) * 2011-10-13 2013-04-18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Radar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7850661A (zh) * 2015-05-13 2018-03-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雷达和盖板之间的结构
JP6579028B2 (ja) * 2016-04-20 2019-09-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周辺情報検出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KR102536245B1 (ko) * 2016-07-15 2023-05-2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레이돔, 차량용 레이더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감지 장치
ES2895082T3 (es) * 2017-07-05 2022-02-17 Zanini Auto Grup Sa Radomo para vehículos
US11333743B2 (en) * 2017-07-24 2022-05-17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Lamp device, sensor system, and sensor device
WO2019130237A1 (en) * 2017-12-28 2019-07-04 Srg Global, Inc. Microcellular foam body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radar system and it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5044A1 (ja) 2021-06-24
JP2023134599A (ja) 2023-09-27
EP4063721A4 (en) 2023-01-18
EP4063721A1 (en) 2022-09-28
US20230038282A1 (en)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8622B2 (en) Vehicle light fitting, radar module, radar, and vehicle
US11629838B2 (en)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lamp device having a radar device covered with light guide
JP2021099313A (ja) ランプ装置
JP2023134599A (ja) レーダ装置
CN112013351B (zh) 车辆用灯体
JP7488262B2 (ja) 車両用灯具、レーダ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
JP7379284B2 (ja) 発光ユニット及びランプ装置
CN212746304U (zh) 车辆用灯具以及车辆
CN213542372U (zh) 车辆用灯具及车辆
CN212685403U (zh) 车辆用灯具及车辆
JP2020051975A (ja) 車載ライト装置
CN115885130A (zh) 灯装置
CN115230573A (zh) 灯装置
CN115698762A (zh) 用于车辆的雷达探测系统
CN212737941U (zh) 车辆用灯具以及车辆
CN213649441U (zh) 车辆用灯具及车辆
CN212737906U (zh) 车辆用灯具及车辆
EP4336208A1 (en) Lamp device
JP2020194712A (ja) 車両用灯体
CN113200006B (zh) 用于车辆的模制品
CN212980044U (zh) 雷达模块以及车辆
CN115698763A (zh) 包括雷达传感器和层的组的车辆组件
JP2024066671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23112231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23112232A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