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7915A -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7915A
CN114867915A CN201980103261.7A CN201980103261A CN114867915A CN 114867915 A CN114867915 A CN 114867915A CN 201980103261 A CN201980103261 A CN 201980103261A CN 114867915 A CN114867915 A CN 114867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mponent
support member
motor
power unit
s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32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永直树
水口博
秋山直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67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2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laid-down unset materials
    • E01C19/30Tamping or vibr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rollers ; Devices for ramming individual paving elements
    • E01C19/34Power-driven rammers or tampers, e.g. air-hammer impacted shoes for ramming stone-sett paving; Hand-actuated ramming or tamping machines, e.g. tampers with manually hoisted dropping weight
    • E01C19/35Hand-held or hand-guide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电动动力单元(1)具有电动机(20)、用于驱动电动机(20)的电池(4)、以及支承电池(4)的电池托盘(3)。电池托盘(3)经由弹性构件(50)安装于电动机(20)。电动动力单元(1)设置有在弹性构件(50)的安装方向及大致垂直于安装方向的摆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限制电池托盘(3)及电动机(20)的相对移动的摆动方向限制部(60)(80)(90)、前侧凸部(202d)、后侧凸部(202e)。

Description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建筑机械、作业机等的电动动力单元以及搭载有电动动力单元的作业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发动机(内燃机)作为驱动源的建筑机械、作业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以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平板压实机(夯地机)。
近年来,由于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的提高,在车辆中,混合动力车、电动机动车等的驱动源的电动化急速发展。而且,在包括平板压实机(夯地机)的建筑机械、作业机等中,也期望驱动源的电动化。
另一方面,若想要使作业机的驱动源电动化,则为了将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池、PDU(Power Drive Unit:动力驱动单元)等电装部件安装于作业机,需要按照各作业机的形状来专门设计电动机及电装部件的安装部。因此,若欲使作业机的驱动源电动化,则存在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因此,为了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研究了在电动机上安装电装部件,将电动机和电装部件一体化而成的电动动力单元安装于作业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42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将电动机与电装部件一体化而成的电动动力单元安装于作业机,则在电装部件中,由电动机的驱动引起的振动和由作业机的驱动引起的振动这双方会传递到电装部件。此外,若由电动机的驱动引起的振动和由作业机的驱动引起的振动共振,则成为大的振动而传递到电装部件。因此,由于这些振动,电装部件有可能产生不良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电装部件的振动的电动动力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其具有:
旋转电机;
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电机的电装部件;以及
支承所述电装部件的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其中
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经由弹性构件安装于所述旋转电机,以及
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安装方向和大致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摆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设置有限制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和所述旋转电机的相对移动的限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相对于弹性构件的弹力而在弹性构件的安装方向以及摆动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限制部来限制振动。由此,能够防止电装部件在弹性构件的安装方向以及摆动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大振幅振动,因此能够抑制电装部件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夯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A是从斜上方观察图2的电动动力单元的托盘支承板的立体图。
图5B是从斜下方观察图2的电动动力单元的托盘支承板的立体图。
图6是图2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端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图2的电动动力单元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将图2的电动动力单元的PDU安装于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图9是图2的电动动力单元的PDU的上侧安装部件及下侧安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摆动方向限制部(上侧)周边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摆动方向限制部(下侧)周边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2是图2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右端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电动动力单元能够广泛地搭载于各种机械以及装置,在本发明中,搭载有电动动力单元的机械以及装置没有具体限定,例如,电动动力单元例如可以搭载于作业机。作为作业机,例如可列举出:夯地机、割草机、耕耘机、除雪机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动力单元1搭载于夯地机10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按照从夯地机100的操作者观察的方向进行记载,并且,在附图中,将前方表示为Fr,后方表示为Rr,左侧表示为L,右侧表示为R,上方表示为U,下方表示为D。
<夯地机>
如图1所示,夯地机100具备电动动力单元1、作业机构部101、动力传递机构部102、起振机构部103以及手柄104。
电动动力单元1具有:动力单元主体2;电池托盘3,其设置于该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部;以及电池4,其载置于该电池托盘3上,作为驱动动力单元主体2的能源。关于该电动动力单元1的结构的细节,将在稍后描述。
作业机构部101是主要进行地面的碾压的部位。作业机构部101具有与地面接触的碾压板101a和配置于该碾压板101a的上表面的基座101b。电动动力单元1安装于基座101b的上表面。
动力传递机构部102将动力单元主体2所具有的马达的旋转动力经由带、链条等动力传递构件(未图示)传递至起振机构部103。
起振机构部103具有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与动力传递机构部102连结的偏心载荷(未图示)。起振机构部103利用由动力传递机构部102传递的来自电动动力单元1的旋转动力使偏心载荷旋转,由此使作业机构部101的碾压板101a上下振动,产生相对于地面的压紧力。
手柄104构成为操作者能够以站立状态把持的杆状。由此,操作者能够一边把持手柄104而使夯地机100移动,一边进行地面的碾压作业。
<电动动力单元>
(整体结构)
如图2至图4所示,电动动力单元1具有:动力单元主体2;电池托盘3,其设置于该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部;以及电池4,其载置于电池托盘3上,作为驱动动力单元主体2的能源。
(动力单元主体)
动力单元主体2具有电动机20和PDU(Power Drive Unit:动力驱动单元)21。
电动机20是产生经由动力传递机构部102来驱动起振机构部103的旋转动力的夯地机100的驱动源。电动机20以旋转轴心20a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安装在基座板201上。
在电动机20上安装有用于将电动机20安装在作业机构部101的基座101b上的基座板201、以及用于将PDU21和电池托盘3安装在电动机20上的支承框架板202。基座板201遍及电动机20的下表面延伸。支承框架板202具有在电动机20的上表面的范围内延伸的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和在电动机20的前表面的范围内延伸的PDU安装面202b。
PDU21是用于控制将来自电池4的电力向动力单元主体2内的电动机20和动力单元主体2的其他电气部件的配电的装置。PDU21配置在电动机20的前方。PDU21具有多个连接部,在其中的第一连接部21a连接有用于与电池4电连接而将来自电池4的电力导入PDU21的输入线束23。在输入线束23的前端设置有与电池4连接的连接端子24。在PDU21的多个连接部中的第二连接部21b连接有用于将经由连接端子24及输入线束23导入的电力向电动机20供给的输出线束25。在PDU21的多个连接部中的第三连接部21c连接有用于与传感器等其他电气部件电连接的传感器线束26。
电动机20和PDU21的外周被电动机罩203覆盖。电动机罩203具有第一电动机罩203a、第二电动机罩203b以及第三电动机罩203c。即,第一电动机罩203a、第二电动机罩203b以及第三电动机罩203c构成覆盖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后左右的侧面的壳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动机罩203a覆盖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表面、右侧面的一部分以及左侧面的一部分,第二电动机罩203b覆盖动力单元主体2的左侧面以及后表面的左侧,第三电动机罩203c覆盖动力单元主体2的右侧面以及后表面的右侧。第二电动机罩203b具有为了配置于电动机20的左侧的冷却风扇(未图示)而开口的气体进气口203d。气体进气口203d被风扇罩203e覆盖。
(电池托盘)
电池托盘3是用于载置电池4并安装在动力单元主体2上的构件。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托盘3具有:矩形状的托盘主体30,其安装于支承框架板202的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以及矩形框状的装饰罩31,其以包围托盘主体30的外周的方式安装于托盘主体30。
在托盘主体30的后端设置有向上方突出并卡止电池4的保持爪部32。在托盘主体30的前端设置有与电池4卡合的卡扣33。卡扣33具有:可移动部331,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托盘主体30转动;以及杆部332,其与该可移动部331的前端连续并设置为能够转动。
在托盘主体30的左端及右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上方突出的引导支承部36。在电池4载置于电池托盘3上时,电池4被引导支承部36引导至托盘主体30上的适当位置。
在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设置有例如由橡胶、树脂等弹性体构成的多个载置构件37。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构件37设置于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以及右后侧这4处。载置构件37的上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载置构件37在电池托盘3上载置有电池4时,受到电池4的载荷而弹性变形,弹性地支承电池4。
在托盘主体30的下表面设置有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托盘支承板38。
如图5A、图5B以及图6所示,托盘支承板38具有:主面38a,其与托盘主体30的下表面抵接并大致水平地延伸;左端部38b,其从主面38a的左端向下方弯曲,在比主面38a靠下方的位置构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水平的面;以及右端部38c,其从主面38a的右端向下方弯曲,在比主面38a靠下方的位置构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水平的面。由此,托盘支承板38成为凹凸面,因此刚性提高。
在托盘支承板38的左端部38b及右端部38c,且在与托盘主体30的下表面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规定的间隙S。经由例如由橡胶、树脂等弹性体构成的弹性构件50,托盘支承板38安装于支承框架板202的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由此,电池托盘3经由弹性构件50安装于电动机20。
在装饰罩31的内周的左侧设置有以局部向外周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且供输入线束23插通的输入线束引出部31a。输入线束引出部31a与PDU21对应地配置在正面观察时靠近前侧的位置。收纳于第一电动机罩203a以及第二电动机罩203b的内侧的输入线束23以及连接端子24从该输入线束引出部31a向电池托盘3的上方引出。
(电池)
返回到图2~图4,电池4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且相对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部的电池托盘3可装卸地设置。
在电池4设置有用于将输入线束23的连接端子24与电池4内的连接器部(未图示)连接的连接部41。连接部41以向左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电池4的左侧面4a。连接部41具有向前方向开口的开口部41a。在电池4安装于电池托盘3上的状态下,输入线束23的连接端子24插入开口部41a。由此,电池4与PDU21电连接。
在电池4中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收纳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大致圆筒形状的电池单体400。在电池4的后表面4b的下部设置有卡止槽部42。从电池4的前表面4c到上表面4d设置有与托盘主体30上的卡扣33卡合的被卡合部43。在电池4的上表面4d设置有搬运电池4时的把手部44。
托盘主体30的保持爪部32的前端卡止于卡止槽部42。由此,电池4的后端固定于托盘主体30的保持爪部32。卡扣33的杆部332与被卡合部43卡合。由此,电池4的前端通过卡扣33固定于托盘主体30。这样,电池4被固定于托盘主体30。
(电池托盘的安装)
参照图4~图7对电池托盘3向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安装进行说明。
设置于托盘主体30的下表面的平板状的托盘支承板38与电动机20的支承框架板202的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在设置于托盘主体30的下表面的平板状的托盘支承板38与电动机20的支承框架板202的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之间配置有多个弹性构件50。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50配置于托盘支承板38的左端部38b的前侧以及后侧、和托盘支承板38的右端部38c的前侧以及后侧共计4处。
在托盘支承板38的左端部38b以及右端部38c,在配置有弹性构件50的位置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81(参照图5A以及图5B)。在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上也同样地,在配置有弹性构件50的位置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02c。
弹性构件5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其上端及下端呈凸缘状成为大直径。在弹性构件50设置有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上表面突出部51和从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下表面突出部52。上表面突出部51以及下表面突出部52是直径比弹性构件5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小的圆柱状,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
在各弹性构件50中,上表面突出部51插通托盘支承板38的贯通孔381而向托盘支承板38的上方突出,下表面突出部52插通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贯通孔202c而向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下方突出。而且,在向托盘支承板38的上方突出的上表面突出部51以及向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下方突出的下表面突出部52紧固有紧固螺母53。这样,电池托盘3经由弹性构件50安装于电动机20。此时,弹性构件50沿上下方向安装于托盘支承板38以及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
如上所述,电池托盘3经由沿上下方向安装的弹性构件50而安装于电动机20。因此,电池托盘3通过弹性构件50的弹力,能够相对于电动机20在大致垂直于弹性构件50的安装方向即上下方向的大致水平方向上摆动。另外,电池托盘3通过弹性构件50的弹力,也能够在与弹性构件50的安装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电动机20相对移动。由此,由起振机构部103、电动机20等产生的振动被弹性构件50吸收,因此能够减少由起振机构部103、电动机20产生的振动向电池托盘3传递。
而且,在电池托盘3及电动机20的支承框架板202上,设置有在大致垂直于弹性构件50的安装方向的摆动方向上、即在大致垂直于弹性构件50的安装方向即上下方向的大致水平方向上限制电池托盘3相对于电动机20的相对移动的摆动方向限制部60。
摆动方向限制部60具有:电动机侧限制部61,其设置于电动机20的支承框架板202的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以及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其设置于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
电动机侧限制部61具有形成于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部611。筒状部611为四角筒状,且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表面611a和后表面611b、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面611c和右侧面611d(参照图3)。在筒状部611的内周面设置有例如由橡胶、树脂等弹性体构成的弹性构件612。弹性构件612的上下端呈凸缘状,且该弹性构件612覆盖筒状部611的内周面、上端面以及下端面。
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在与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在上方对置的位置具有从托盘支承板38朝向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部621。凸部621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
在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插入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的状态下,电池托盘3安装于电动机20的支承框架板202。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612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插入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具体而言,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612在前方向上隔开距离L61,在后方向上隔开距离L62,在左方向上隔开距离L63,在右方向上隔开距离L64。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L61、L62、L63、L64分别相等,例如为5mm。
电动机侧限制部61与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以能够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相对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612,能够相对移动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612的隔开距离,即在前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61、在后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62、在左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63、在右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64。并且,当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相对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612向前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61、向后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62、向左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63、向右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64时,与弹性构件612抵接,限制了其相对移动,以免以所述距离以上的距离相对移动。
因此,在相对于弹性构件50的弹力而在电动动力单元1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电池托盘3以及电池4沿水平方向摆动,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612抵接。因此,在相对于弹性构件50的弹力而在电动动力单元1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限制电池托盘3以及电池4在作为摆动方向的水平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大振幅摆动。由此,能够抑制电池托盘3以及电池4的摆动。因此,能够抑制因电池4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另外,能够防止对弹性构件50施加过度的应力。
此时,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与弹性构件612抵接,因此通过弹性构件612的弹性,能够降低由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的抵接音引起的噪音,并且能够防止对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以及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施加过度的应力。
此外,电动机侧限制部61与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以能够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由此对于小于规定值的振幅下的摆动,弹性构件50在摆动方向上弹性变形,能够抑制电池托盘3以及电池4的摆动,并且对于规定值以上的振幅下的摆动,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612抵接,由此能够抑制电池托盘3以及电池4的摆动。由此,能够使弹性构件50和摆动方向限制部60双方分散地承担由电池托盘3和电池4的摆动产生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弹性构件50及摆动方向限制部60的损耗、劣化。
并且,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当相对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612向前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61、向后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62、向左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63、向右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64时,与弹性构件612抵接而被限制相对移动,因此能够限制电池托盘3以及电池4相对于电动机20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这2个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电池4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另外,能进一步够防止对弹性构件50施加过度的应力。此外,距离L61、L62、L63、L64分别相等,因此能够同等地限制电池托盘3以及电池4相对于电动机20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这2个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因此,能够更高效地抑制因电池4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另外,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对弹性构件50施加过度的应力。
并且,摆动方向限制部60通过电动机侧限制部61的筒状部611和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的凸部621,能够限制电池托盘3以及电池4相对于电动机20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简便的方法限制电池托盘3及电池4相对于电动机20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
另外,电动机20的支承框架板202的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在上下方向上成为凹凸状的凹凸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在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比电动机侧限制部61靠前方的位置向上方突出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侧凸部202d;以及在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比电动机侧限制部61靠后方的位置向上方突出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侧凸部202e。
当电池托盘3和电池4在弹性构件50的安装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电动机20相对移动规定值以上时,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和后侧凸部202e与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抵接。因此,电池托盘3及电池4相对于电动机20在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被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及后侧凸部202e限制。即,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及后侧凸部202e限制电池托盘3及电池4相对于电动机20在上下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相对移动。
由此,由于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成为凹凸面,因此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刚性提高。而且,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及后侧凸部202e在上下方向上限制电池托盘3及电池4相对于电动机20以规定值以上相对移动,因此在对电动动力单元1施加了上下方向的载荷或振动的情况下,能够使弹性构件50和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及后侧凸部202e双方分散地承担由该载荷或振动产生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弹性构件50的损耗、劣化。
另外,形成于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的左端部38b及右端部38c是从托盘支承板38的主面38a向下方突出的凸部,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与此相对,从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向上方突出的前侧凸部202d及后侧凸部202e沿左右方向延伸。因此,从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向上方突出的前侧凸部202d及后侧凸部202e在与形成于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的左端部38b及右端部38c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由此,在对电动动力单元1施加上下方向的载荷或振动,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及后侧凸部202e与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抵接时,即使在对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及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施加过大的应力的情况下,由于托盘支承板38及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是凹凸面且刚性高,因此也能够抑制托盘支承板38及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变形。并且,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以及后侧凸部202e在与托盘支承板38的左端部38b以及右端部38c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能够使施加于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以及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应力分散,能够进一步抑制托盘支承板38以及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以及后侧凸部202e的上表面设置有例如由橡胶、树脂等弹性体构成的弹性构件202f。因此,当电池托盘3和电池4相对于电动机20在上下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相对移动时,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与设置于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以及后侧凸部202e的弹性构件202f抵接。由此,通过弹性构件202f的弹性,能够降低由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的抵接音引起的噪音。
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与设置于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及后侧凸部202e的弹性构件202f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距离L65。即,距离L65是上下方向上的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与电池托盘3的可相对移动距离。
另外,搭载有电动动力单元1的夯地机100通过弹性构件50以及摆动方向限制部60、前侧凸部202d以及后侧凸部202e,不仅能够减少因电动机20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向电池托盘3传递,还能够减少因夯地机100的起振机构部103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以及碾压板101a受到过度的反弹时的上下方向的振动向电池托盘3传递。
(PDU)
如图3、图4以及图8所示,PDU21具有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PDU21的后表面成为散热器,形成有多个朝向后方大致水平地突出的翅片。
在PDU21的后表面的上端设置有支承PDU21并从PDU2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且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上侧支承部211。在PDU21的后表面的下端设置有支承PDU21并从PDU2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且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下侧支承部212。
(PDU的安装)
参照图4及图8~图11对PDU21向PDU安装面202b的安装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8所示,在电动机20的支承框架板202的PDU安装面202b的前表面固定有大致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板状的PDU支承板202g。在PDU支承板202g的上部固定有上侧安装部件202i,该上侧安装部件202i具有从PDU支承板202g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侧安装部202h。在PDU支承板202g的下部固定有下侧安装部件202k,该下侧安装部件202k具有从PDU支承板202g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下侧安装部202j。
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与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以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成为上方且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成为下方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对置。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与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以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成为下方且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成为上方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在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与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之间、以及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与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之间,分别在左端侧和右端侧配置有一对弹性构件70。
而且,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经由弹性构件70安装于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同样地,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经由弹性构件70安装于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这样,PDU21经由弹性构件70安装于电动机20。此时,弹性构件70分别沿上下方向安装于上侧支承部211和上侧安装部202h以及下侧支承部212和下侧安装部202j。
如此,PDU21经由沿上下方向安装的弹性构件70而安装于电动机20。因此,PDU21通过弹性构件70的弹力,能够相对于电动机20在大致垂直于弹性构件70的安装方向即上下方向的大致水平方向上摆动。另外,PDU21通过弹性构件70的弹力,也能够在弹性构件70的安装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电动机20相对移动。由此,由起振机构部103、电动机20等产生的振动被弹性构件70吸收,因此能够减少由起振机构部103、电动机20产生的振动向PDU21传递。
而且,在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及电动机20的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上设置有在大致垂直于弹性构件70的安装方向的摆动方向上、即在大致垂直于弹性构件70的安装方向即上下方向的大致水平方向上限制PDU21相对于电动机20的相对移动的摆动方向限制部80。同样地,在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及电动机20的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上设置有在大致垂直于弹性构件70的安装方向的摆动方向上、即在大致垂直于弹性构件70的安装方向即上下方向的大致水平方向上限制PDU21相对于电动机20相对移动的摆动方向限制部90。
如图8和图10所示,摆动方向限制部80具有:电动机侧限制部81,其设置于电动机20的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以及PDU侧限制部82,其设置于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
电动机侧限制部81具有形成于上侧安装部202h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部811。筒状部811为四角筒状,且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表面811a和后表面811b、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面811c和右侧面811d。在筒状部811的内周面设置有例如由橡胶、树脂等弹性体构成的弹性构件812。弹性构件812的上下端成为凸缘状,且该弹性构件812覆盖筒状部811的内周面、上端面以及下端面。
PDU侧限制部82具有在与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在上方对置的位置插通上侧支承部211的摆动限制螺栓821。摆动限制螺栓821从上方朝向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沿上下方向安装于上侧支承部211。
在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插入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的状态下,PDU21安装于电动机20的PDU支承板202g。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812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插入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具体而言,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812在前方向上隔开距离L81,在后方向上隔开距离L82,在左方向上隔开距离L83,在右方向上隔开距离L84。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L81、L82、L83、L84分别相等,例如为5mm。
电动机侧限制部81与PDU侧限制部82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以能够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相对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812,能够相对移动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812的隔开距离,即在前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81、在后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82、在左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83、在右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84。并且,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当相对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812向前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81、向后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82、向左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83、向右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84时,与弹性构件812抵接,限制了其相对移动,以免以所述距离以上的距离相对移动。因此,距离L81、L82、L83、L84分别是前方向、后方向、左方向、右方向上的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与电池托盘3的可相对移动距离。
如图8和图11所示,摆动方向限制部90具有:电动机侧限制部91,其设置于电动机20的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以及PDU侧限制部92,其设置于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
电动机侧限制部91具有形成于下侧安装部202j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部911。筒状部911为四角筒状,且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表面911a和后表面911b、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面911c和右侧面911d。在筒状部911的内周面设置有例如由橡胶、树脂等弹性体构成的弹性构件912。弹性构件912的上下端成为凸缘状,且该弹性构件912覆盖筒状部811的内周面、上端面以及下端面。
PDU侧限制部92具有在与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在下方对置的位置插通下侧支承部21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摆动限制螺栓921从下方朝向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沿上下方向安装于下侧支承部212。
在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插入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的状态下,PDU21安装于电动机20的PDU支承板202g。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912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地插入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具体而言,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912在前方向上隔开距离L91,在后方向上隔开距离L92,在左方向上隔开距离L93,在右方向上隔开距离L94。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L91、L92、L93、L94分别相等,例如为5mm。
电动机侧限制部91与PDU侧限制部92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以能够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相对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912,能够相对移动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912的隔开距离,即在前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91、在后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92、在左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93、在右方向上相对移动距离L94。并且,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当相对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912向前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91、向后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92、向左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93、向右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94时,与弹性构件912抵接,限制了其相对移动,以免以所述距离以上的距离相对移动。
因此,在对于弹性构件70的弹力而在电动动力单元1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PDU21沿水平方向摆动,PDU侧限制部82、9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9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81、91的筒状部811、9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812、912抵接。因此,在对于弹性构件70的弹力而在电动动力单元1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限制PDU21在作为摆动方向的水平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大振幅摆动。由此,能够抑制PDU21的摆动。因此,能够抑制因PDU21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另外,能够防止对弹性构件70施加过度的应力。
此时,PDU侧限制部82、9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921与弹性构件812、912抵接,因此通过弹性构件812、912的弹性,能够降低由PDU侧限制部82、9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921的抵接音引起的噪音,并且能够防止对PDU侧限制部82、9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921以及电动机侧限制部81、91的筒状部811、911施加过度的应力。
此外,电动机侧限制部81、91与PDU侧限制部82、92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以能够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由此对于小于规定值的振幅下的摆动,弹性构件70在摆动方向上弹性变形,能够抑制PDU21的摆动,并且对于规定值以上的振幅下的摆动,PDU侧限制部82、9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921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81、91的筒状部811、9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812、912抵接,能够抑制PDU21的摆动。由此,能够使弹性构件70和摆动方向限制部80、90双方分散地承担由PDU21的摆动产生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弹性构件70及摆动方向限制部80、90的损耗、劣化。
并且,PDU侧限制部82、9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921当相对于设置于电动机侧限制部81、91的筒状部811、911的内周面的弹性构件812、912向前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81、L91、向后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82、L92、向左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83、L93、向右方向相对移动距离L84、L94时,与弹性构件812、912抵接而限制相对移动,因此能够限制PDU21相对于电动机20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这2个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PDU21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另外,能进一步够防止对弹性构件70施加过度的应力。而且,距离L81、L82、L83、L84以及距离L91、L92、L93、L94分别相等,因此能够同等地限制PDU21相对于电动机20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这2个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由此,能够更高效地抑制因PDU21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另外,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对弹性构件70施加过度的应力。
并且,摆动方向限制部80、90通过电动机侧限制部81、91的筒状部811、911和PDU侧限制部82、9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921,能够限制PDU21相对于电动机20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简便的方法限制PDU21相对于电动机20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
(PDU的安装顺序)
参照图8和图9对将PDU21安装于电动机20的PDU支承板202g的顺序进行说明。
如图8的(a)和图9所示,在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在配置有弹性构件70的位置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02m。在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在配置有弹性构件70的位置设置有从后端向前方呈凹形状的缺口部211a。在设置于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的左端部及右端部的一对缺口部211a之间,在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且供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插通的贯通孔211b。在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的下表面,在设置有贯通孔211b的位置固定有用于紧固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的螺母211c(参照图10)。
在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在配置有弹性构件70的位置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02n。在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在配置有弹性构件70的位置设置有从后端向前方呈凹形状的缺口部212a。在设置于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的左端部及右端部的一对缺口部212a之间,在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且供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插通的贯通孔212b。在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的上表面,在设置有贯通孔212b的位置固定有用于紧固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的螺母212c(参照图11)。
弹性构件7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且上端及下端呈凸缘状成为大直径。在弹性构件70设置有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上表面突出部71和从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下表面突出部72。上表面突出部71以及下表面突出部72为直径比弹性构件7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小的圆柱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
首先,如图8的(a)所示,将配置在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与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之间的弹性构件70配置成下表面突出部72插通上侧安装部202h的贯通孔202m而向上侧安装部202h的下方突出。然后,将紧固螺母73紧固于向上侧安装部202h的下方突出的下表面突出部72。由此,弹性构件70安装于上侧安装部202h。
同样地,将配置在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与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之间的弹性构件70配置成上表面突出部71插通下侧安装部202j的贯通孔202n而向下侧安装部202j的上方突出。然后,将紧固螺母73紧固于向下侧安装部202j的上方突出的上表面突出部71。由此,弹性构件70安装于下侧安装部202j。
接着,如图8的(b)所示,在弹性构件70在上侧安装部202h和下侧安装部202j已安装的状态下使PDU21从前方靠近。此时,从设置于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的缺口部211a的后端插入安装于上侧安装部202h的弹性构件70的上表面突出部71。同样地,从设置于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的缺口部212a的后端插入安装于下侧安装部202j的弹性构件70的下表面突出部72。
并且,在安装于上侧安装部202h的弹性构件70的上表面突出部71插通设置于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的缺口部211a且安装于下侧安装部202j的弹性构件70的下表面突出部72插通设置于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的切口部212a的状态下,紧固螺母74紧固于安装于上侧安装部202h的弹性构件70的上表面突出部71,紧固螺母74紧固于安装于下侧安装部202j的弹性构件70的下表面突出部72。这样,PDU21经由弹性构件70安装于电动机20。此时,弹性构件70沿上下方向安装于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和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或者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和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
接着,将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从PDU21的上侧支承部211的上方插通于贯通孔211b,并紧固于螺母211c。由此,摆动限制螺栓821插通贯通孔211b,朝向形成于上侧安装部202h的筒状部811沿上下方向延伸,成为插入到筒状部811的状态。同样地,将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从PDU21的下侧支承部212的下方插通于贯通孔212b,并紧固于螺母212c。由此,摆动限制螺栓921插通贯通孔212b,朝向形成于下侧安装部202j的筒状部911沿上下方向延伸,成为插入到筒状部911的状态。
因此,PDU侧限制部82具有摆动限制螺栓821,摆动限制螺栓821能够在经由弹性构件70将PDU21安装于电动机20之后,安装于PDU支承板202g的上侧安装部202h。同样地,PDU侧限制部92具有摆动限制螺栓921,摆动限制螺栓921能够在经由弹性构件70将PDU21安装于电动机20之后,安装于PDU支承板202g的下侧安装部202j。
由此,能够容易地将PDU侧限制部82的摆动限制螺栓821插入电动机侧限制部81的筒状部811。同样地,能够容易地将PDU侧限制部92的摆动限制螺栓921插入电动机侧限制部91的筒状部911。
另外,搭载有电动动力单元1的夯地机100通过弹性构件70以及摆动方向限制部80、90,不仅能够减少因电动机20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向PDU21传递,还能够减少因夯地机100的起振机构部103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以及碾压板101a受到过度的反弹时产生的上下方向的振动向PDU21传递。
(电池托盘与第一电动机罩的位置关系)
接着,参照图12对电池托盘3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为了防水、防尘,在第一电动机罩203a的内侧,以在上下方向上一部分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重叠的方式配置。
为了进一步防止水、灰尘等进入电动机罩203(第一电动机罩203a、第二电动机罩203b、第三电动机罩203c)内,电池托盘3的装饰罩31在第一电动机罩203a的外侧以在上下方向上一部分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重叠的方式配置。此外,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距离D1而配置。电池托盘3的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距离D2而配置。
此时,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的距离D1为电池托盘3相对于电动机20在右方向上的可相对移动距离即距离L64以上。电池托盘3的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的距离D2为电池托盘3相对于电动机20在左方向上的可相对移动距离即距离L63以上。
因此,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及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在左右方向上隔开相对于电动机20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以上而配置。
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与左右方向同样地,在前后方向上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及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也隔开相对于电动机20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以上而配置。
由此,即使电池托盘3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电动机20相对移动,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及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也不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及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损伤或破损。
此外,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距离D3而配置。电池托盘3的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距离D4而配置。
此时,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的距离D3、以及电池托盘3的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的距离D4均为电池托盘3的托盘支承板38与设置于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的前侧凸部202d以及后侧凸部202e的弹性构件202f的隔开距离即距离L65(参照图6、图7)以上。
由此,即使电池托盘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电动机20相对移动,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及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也不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及装饰罩31与第一电动机罩203a损伤或破损。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动力单元1搭载于夯地机100,但也可以搭载于夯地机以外的建筑机械、作业机。另外,电动动力单元1也可以搭载于建筑机械、作业机以外的机器、装置等。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动力单元1具有电动机20,但不限于电动机,也可以具有进行发电的旋转电机。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侧限制部61具有筒状部611,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具有凸部621,但也可以是电动机侧限制部61具有凸部,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具有筒状部。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侧限制部81、91具有筒状部811、911,PDU侧限制部82、92具有摆动限制螺栓821、921,但也可以是电动机侧限制部81、91具有摆动限制螺栓,PDU侧限制部82、92具有筒状部。
另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PDU侧限制部82、92具有摆动限制螺栓821、921,但不限于螺栓,只要是摆动限制销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构件即可。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有以下事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括号中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应的构成要素等,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电动动力单元(电动动力单元1),其具有:
旋转电机(电动机20);
电装部件(电池4、PDU21),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电机;以及
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电池托盘3、上侧安装部件202i、下侧安装部件202k),其支承所述电装部件,
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经由弹性构件(弹性构件50、70)安装于所述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电动动力单元设置有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安装方向(上下方向)和大致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摆动方向(水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限制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和所述旋转电机的相对移动的限制部(摆动方向限制部60、80、90、前侧凸部202d、后侧凸部202e)。
根据(1),即使在相对于弹性构件的弹力而在电动动力单元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限制部来限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旋转电机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限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在安装方向以及摆动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大振幅摆动。由此,能够抑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的摆动。因此,能够抑制因电装部件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另外,能够防止对弹性构件施加过度的应力。
(2)根据(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摆动方向上限制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与所述旋转电机的相对移动的摆动方向限制部(摆动方向限制部60、80、90),
所述摆动方向限制部具有设置于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电机侧限制部(电动机侧限制部61、81、91)和设置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电装部件侧限制部(电池托盘侧限制部62、PDU侧限制部82、92),
所述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所述电装部件侧限制部以能够在所述摆动方向上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
根据(2),旋转电机侧限制部与电装部件侧限制部在摆动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规定距离地卡合,因此能够实现对于小于规定值的振幅下的摆动,弹性构件在摆动方向上弹性变形,抑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的摆动,并且对于规定值以上的振幅下的摆动,通过摆动方向限制部抑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的摆动。由此,能够使弹性构件和摆动方向限制部这双方分散地承担由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的摆动产生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弹性构件和摆动方向限制部的损耗和劣化。
(3)根据(2)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所述电装部件侧限制部以能够在与所述安装方向垂直的第一摆动方向(前后方向)和与所述安装方向及所述第一摆动方向这双方垂直的第二摆动方向(左右方向)上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
所述第一摆动方向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二摆动方向的可相对移动距离相等。
根据(3),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电装部件侧限制部在第一摆动方向和第二摆动方向这2个方向上以能够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因此能够限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和电装部件在第一摆动方向和第二摆动方向这2个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电装部件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另外,能进一步够防止对弹性构件施加过度的应力。
此外,由于第一摆动方向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与第二摆动方向的可相对移动距离相等,因此能够同等地限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及电装部件在第一摆动方向及第二摆动方向这2个方向上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因电装部件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另外,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对弹性构件施加过度的应力。
(4)根据(2)或(3)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所述电装部件侧限制部在一方设置有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筒状部(筒状部611、811、911),在另一方设置有朝向所述筒状部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凸部(凸部621、摆动限制螺栓821、921),
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在所述凸部插入到所述筒状部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旋转电机。
根据(4),摆动方向限制部能够通过设置于旋转电机侧限制部以及电装部件侧限制部中的一方的筒状部和设置于另一方的凸部,来限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简便的方法限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以规定值以上的振幅摆动。
(5)根据(4)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所述电装部件侧限制部中的所述另一方具有沿所述安装方向贯通的贯通孔(贯通孔211b、212b)、以及插通于该贯通孔且朝向所述筒状部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凸构件(摆动限制螺栓821、921),
所述凸部由所述凸构件形成。
根据(5),凸部由插通于贯通孔的凸构件形成,因此在将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于旋转电机之后,通过使凸构件插通于贯通孔,能够形成凸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凸部插入筒状部。
(6)根据(2)~(5)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的外周被第一外装部件(电动机罩203)覆盖,
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具有主体部(托盘主体30)和包围该主体部的外周的第二外装部件(装饰罩31),
所述第一外装部件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以及所述第一外装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摆动方向上隔开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以上而配置。
根据(6),第一外装部件与第二外装部件、以及第一外装部件与主体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摆动方向上隔开旋转电机与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以上而配置,因此即使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在摆动方向上相对于旋转电机相对移动,第一外装部件与第二外装部件、第一外装部件与主体部也不会相互接触。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外装部件、第二外装部件以及主体部损伤及破损。
(7)根据(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安装方向上限制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与所述旋转电机的相对移动的安装方向限制部(前侧凸部202d、后侧凸部202e),
所述安装方向限制部是设置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和所述旋转电机中的至少一方的沿所述安装方向突出的凸部。
根据(7),通过安装方向限制部,能够限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在安装方向上相对移动规定值以上。由此,在对电装部件施加了安装方向上的载荷或振动的情况下,能够使弹性构件和安装方向限制部这双方分散地承担由该载荷或振动产生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弹性构件的损耗、劣化。
(8)根据(7)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具有安装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电池托盘安装面202a),
在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形成有在所述安装方向上朝向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突出并沿与所述安装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凸部(左端部38b、右端部38c),
所述安装方向限制部是形成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并且在所述安装方向上朝向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突出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且与所述安装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凸部。
根据(8),在对电动动力单元施加安装方向的载荷或振动,形成于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的安装方向限制部与形成于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凸部抵接时,即使在对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及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施加过大的应力的情况下,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及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成为凹凸面因此刚性高,能够抑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及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变形。此外,形成于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的安装方向限制部沿与形成于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凸部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因此能够使施加于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及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的应力分散,能够进一步抑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及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变形。
(9)根据(7)或(8)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的外周被第一外装部件(电动机罩203)覆盖,
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具有主体部(托盘主体30)和包围该主体部的外周的第二外装部件(装饰罩31),
所述第一外装部件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以及所述第一外装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安装方向上隔开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以上而配置。
根据(9),第一外装部件与第二外装部件、以及第一外装部件与主体部中的至少一方在安装方向上隔开旋转电机以及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以上而配置,因此即使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在安装方向上相对于旋转电机相对移动,第一外装部件与第二外装部件、第一外装部件与主体部也不会相互接触。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外装部件、第二外装部件以及主体部损伤、破损。
(10)一种作业机(夯地机100),其具备(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
根据(10),通过弹性构件以及摆动方向限制部,不仅能够减少因电动动力单元的旋转电机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向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传递,还能够减少因作业机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向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以及电装部件传递。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动动力单元
3 电池托盘(电装部件支承构件)
30 托盘主体(主体部)
31 装饰罩(第二外装部件)
38b 左端部(凸部)
38c 右端部(凸部)
4 电池(电装部件)
20 电动机(旋转电机)
202a 电池托盘安装面(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
202d 前侧凸部(限制部、安装方向限制部)
202e 后侧凸部(限制部、安装方向限制部)
202i 上侧安装部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
202k 下侧安装部件(电装部件支承构件)
203 电动机罩(第一外装部件)
21 PDU(电装部件)
211b 贯通孔
212b 贯通孔
50 弹性构件
60 摆动方向限制部(限制部)
61 电动机侧限制部(旋转电机侧限制部)
611 筒状部
62 电池托盘侧限制部(电装部件侧限制部)
621 凸部
70 弹性构件
80 摆动方向限制部(限制部)
81 电动机侧限制部(旋转电机侧限制部)
811 筒状部
82 PDU侧限制部(电装部件侧限制部)
821 摆动限制螺栓(凸部、凸构件)
90 摆动方向限制部(限制部)
91 电动机侧限制部(旋转电机侧限制部)
911 筒状部
92 PDU侧限制部(电装部件侧限制部)
921 摆动限制螺栓(凸部、凸构件)
100 夯地机(作业机)。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其具有:
旋转电机;
电装部件,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电机;以及
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电装部件,
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经由弹性构件安装于所述旋转电机,
其中,
所述电动动力单元设置有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安装方向和大致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摆动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限制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和所述旋转电机的相对移动的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摆动方向上限制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与所述旋转电机的相对移动的摆动方向限制部,
所述摆动方向限制部具有设置于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设置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电装部件侧限制部,
所述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所述电装部件侧限制部以能够在所述摆动方向上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所述电装部件侧限制部以能够在与所述安装方向垂直的第一摆动方向和与所述安装方向及所述第一摆动方向这双方垂直的第二摆动方向上相对移动规定距离的方式卡合,
所述第一摆动方向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二摆动方向的可相对移动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所述电装部件侧限制部在一方设置有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筒状部,在另一方设置有朝向所述筒状部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凸部,
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在所述凸部插入到所述筒状部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旋转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侧限制部和所述电装部件侧限制部中的所述另一方具有沿所述安装方向贯通的贯通孔、以及插通于该贯通孔且朝向所述筒状部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凸构件,
所述凸部由所述凸构件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的外周被第一外装部件覆盖,
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具有主体部和包围该主体部的外周的第二外装部件,
所述第一外装部件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以及所述第一外装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摆动方向上隔开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以上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安装方向上限制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与所述旋转电机的相对移动的安装方向限制部,
所述安装方向限制部是设置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和所述旋转电机中的至少一方的沿所述安装方向突出的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具有安装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
在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形成有在所述安装方向上朝向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突出并沿与所述安装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延伸的凸部,
所述安装方向限制部是形成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安装面并且在所述安装方向上朝向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突出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且与所述安装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的外周被第一外装部件覆盖,
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具有主体部和包围该主体部的外周的第二外装部件,
所述第一外装部件与所述第二外装部件、以及所述第一外装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安装方向上隔开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电装部件支承构件的可相对移动距离以上而配置。
10.一种作业机,其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
CN201980103261.7A 2019-12-26 2019-12-26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Pending CN1148679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51343 WO2021131007A1 (ja) 2019-12-26 2019-12-26 電動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作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7915A true CN114867915A (zh) 2022-08-05

Family

ID=7657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3261.7A Pending CN114867915A (zh) 2019-12-26 2019-12-26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4464A1 (zh)
CN (1) CN114867915A (zh)
DE (1) DE112019007865T5 (zh)
WO (1) WO20211310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28910B2 (ja) * 2020-08-19 2023-02-27 三笠産業株式会社 振動締固め機
DE112022002976T5 (de) * 2021-07-30 2024-03-2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lattenverdicht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7090A (ja) * 1992-09-24 1994-04-19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ッテリのトレイ構造
JPH10115122A (ja) * 1996-10-15 1998-05-06 Shimizu Corp 防振装置
JP2002279950A (ja) * 2001-03-16 2002-09-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池収納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2006134854A (ja) * 2004-10-08 2006-05-25 Honda Motor Co Ltd 電装ボックスのインターロック構造及び電装ボックス構造
CN204417976U (zh) * 2011-06-15 2015-06-24 威克纽森产品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土壤压实的工具
CN10811233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设备
WO2019058933A1 (ja) * 2017-09-19 2019-03-28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及び電気装置
CN110537316A (zh) * 2017-04-27 2019-12-03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电动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8430A (ja) * 2006-06-29 2008-01-17 Yamatake Corp 防振固定構造
JP6024895B2 (ja) * 2012-11-29 2016-11-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電池パック
JP6822046B2 (ja) * 2016-10-12 2021-01-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8092746A (ja) * 2016-11-30 2018-06-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取付構造
JP2019065458A (ja) * 2017-09-28 2019-04-25 関東鉄工株式会社 電動ハンドガイドローラー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7090A (ja) * 1992-09-24 1994-04-19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ッテリのトレイ構造
JPH10115122A (ja) * 1996-10-15 1998-05-06 Shimizu Corp 防振装置
JP2002279950A (ja) * 2001-03-16 2002-09-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池収納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2006134854A (ja) * 2004-10-08 2006-05-25 Honda Motor Co Ltd 電装ボックスのインターロック構造及び電装ボックス構造
CN204417976U (zh) * 2011-06-15 2015-06-24 威克纽森产品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土壤压实的工具
CN10811233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设备
CN110537316A (zh) * 2017-04-27 2019-12-03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电动机装置
WO2019058933A1 (ja) * 2017-09-19 2019-03-28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及び電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9007865T5 (de) 2022-09-01
WO2021131007A1 (ja) 2021-07-01
US20230034464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5153B2 (en) Power tool including a battery pack isolation system
US8230761B2 (en) Engin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4867915A (zh)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US9346421B2 (en)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JP5699994B2 (ja) 電動圧縮機
US20160218584A1 (en) Integrated system
US11919138B2 (en) Impact tool
KR101582684B1 (ko) 하이브리드 건설기계의 동력전달장치
JP2011214489A (ja) 電動圧縮機
US20080110716A1 (en) Clutch damper for a crankshaft
JP4977733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機械補助ユニット用の駆動デバイス
US20130305761A1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air-conditioning compressor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16061669A (zh) 电动拖拉机
US20030020337A1 (en) Electric machine rotor with crankshaft torsional damper
KR20150067578A (ko) 차량용 구동장치의 마운팅 유닛
JP6948293B2 (ja) スプライン接続装置
JP6521004B2 (ja) エンジンのカバー部材取付構造
CN213799231U (zh) 动力总成和全地形车
JP7058612B2 (ja) 防振装置を備えた動力作業機及び背負式動力作業機
JP7302403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CN116601025B (zh) 摆式悬架系统
JP2010014099A (ja) エンジン
JP2010019163A (ja) エンジン
JP2010036773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299514A (ja) エンジ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