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1376A -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1376A
CN114851376A CN202210495874.3A CN202210495874A CN114851376A CN 114851376 A CN114851376 A CN 114851376A CN 202210495874 A CN202210495874 A CN 202210495874A CN 114851376 A CN114851376 A CN 114851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rod
connecting plate
mould main
ro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58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1376B (zh
Inventor
陈德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Bol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4958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1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1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1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1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1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4Discharging the shaped articles
    • B28B13/06Removing the shaped articles from moulds
    • B28B13/067Removing the shaped articles from moulds by applying blows or vibrations followed by, or during, the removal of a mould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02Auxiliary parts or elements of the mould
    • B28B7/0014Fastening means for mould parts, e.g. for attaching mould walls on mould tables; Mould cla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24Prefabricated piles
    • E02D5/30Prefabricated piles made of concrete or reinforced concrete or made of steel and concre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其中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的底端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控制杆,所述第一控制杆穿过支撑座并延伸至支撑座的一侧;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与敲击机构,能够对模具主体内部浇筑好的桩身进行脱模,避免了在预制的过程中,由于浇筑时震动后混凝土中的气泡数量难以清除干净,在养护后,会使得桩身与模具主体之间连接紧密,从而导致脱模难度较大的问题,方便了桩身进行脱模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在桩基制作的过程中,会在工厂先将桩身预制出来,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打桩此操作,其中桩身在预制的过程中,首先将钢筋笼放置在模具主体中,然后进行浇筑、养护,最后将制作好的桩身从模具主体中取出,浇筑好的桩身在脱模时,是直接将模具放置在地面上,然后用锤子或者是用工具将模具主体从桩身上拆卸下来,进行运输,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在预制的过程中,由于浇筑时震动后混凝土中的气泡数量难以清除干净,在养护后,会使得桩身与模具主体之间连接紧密,从而导致脱模难度较大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在预制的过程中,由于浇筑时震动后混凝土中的气泡数量难以清除干净,在养护后,会使得桩身与模具主体之间连接紧密,从而导致脱模难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的底端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控制杆,所述第一控制杆穿过支撑座并延伸至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杆置于支撑座内部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机构,能够对模具主体进行支撑,并且能够方便对桩身进行脱模操作。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中间位置的弧形齿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在弧形齿板的内壁滑动,所述弧形齿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嵌入在卡块的内壁,所述卡块安装在模具主体的外壁,所述弧形齿板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机构,方便了将桩身从模具主体中取出,提高了桩身搬运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控制杆外壁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穿过第一滑槽并延伸至支撑座的上方,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支撑座的顶端,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为L形,且第一滑块的竖杆嵌入在第一凹槽的内壁,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模具主体的底端,所述第一滑块横杆嵌入在固定槽的内壁,所述固定槽开设在第一凹槽槽底,避免了在转动时,模具主体从支撑座上脱离,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块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对称设置在螺纹方向相反处,使得装置可以对不同长度的桩身进行支撑和脱模操作,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齿板底端的第一齿轮,所述弧形齿板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弧形齿板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内壁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穿过第一齿轮并嵌入在支撑座的侧壁,所述转动杆与支撑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与第一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控制机构和敲击机构,提高了桩基在预制过程中脱模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套接在转动杆外壁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转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机构,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安装有脚踏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板的顶端,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转动杆的外壁,方便了对的转动进行控制,同时还方便了工人进行操作。
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开设在转动杆外壁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第二卡槽的一端嵌入在第三连接板的内壁,所述活动杆在第三连接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嵌入在第二滑槽的内壁,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第三连接板的侧壁,所述第二滑块的内壁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穿过第二滑块并嵌入在第二滑槽的侧壁,所述丝杆与第二滑槽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侧壁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远离第一锥形齿轮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控制杆,所述第二控制杆穿过第四连接板并延伸至第三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板安装在第二滑槽的内壁,可以在向下挤压脚踏板时不会带动模具主体进行转动,从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敲击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杆外壁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转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安装有橡皮锤,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壁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卡槽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杆的侧壁,能够在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橡皮锤会对模具主体的底端进行敲击,方便了桩身进行脱模。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到转动杆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转动杆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橡皮锤到转动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模具主体底端到转动杆之间的距离,能够在敲击后,使得第一连接杆能够继续转动,从而对模具主体进行持续敲击。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桩身浇筑、养护完成后,首先转动第二控制杆,使得第二控制杆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第二滑块在丝杆的外壁滑动,第二滑块滑动带动活动杆滑动,活动杆滑动使得活动杆嵌到第二卡槽的内壁,从而将第三连接板固定在转动杆的外壁;
S2:用脚踩脚踏板,使得脚踏板带动第三连接板围绕着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弧形齿板进行转动,弧形齿板转动带动模具主体进行转动,在模具主体转动时,转动杆转动会带动连接块转动,连接块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和橡皮锤进行转动,使得橡皮锤与模具主体的底端发生碰撞,从而对模具主体进行敲击,使得桩身从模具主体的内壁脱离,从而在模具主体的槽口设置的侧面时,桩身会从模具主体的内壁脱离,掉落到地面上,然后被运输到现场,进行打孔操作;
S3:当需要对不同长度的桩身进行制作时,转动第一控制杆,使得第一控制杆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壁移动,使得第一滑块从固定槽的内壁脱离,然后用龙门架将模具主体吊起,从而对模具主体进行更换,然后换上合适长度的模具主体,重复上述操作,将模具主体安装到支撑座的顶端,同时使得模具主体底端的卡块嵌入到第一卡槽的内壁。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与敲击机构,能够对模具主体内部浇筑好的桩身进行脱模,避免了在预制的过程中,由于浇筑时震动后混凝土中的气泡数量难以清除干净,在养护后,会使得桩身与模具主体之间连接紧密,从而导致脱模难度较大的问题,方便了桩身进行脱模操作;
2.本发明通过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能够将模具主体放置在支撑座上,然后使得模具主体底端的卡块嵌入在第一卡槽的内壁,从而能够通过转动弧形齿板,从而带动模具主体进行转动,从而方便了将桩身从模具主体中取出,提高了桩身搬运的便捷性;
3.本发明通过通过设置的敲击结构,能够在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橡皮锤会对模具主体的底端进行敲击,从而避免了在浇筑结束后,桩身与模具主体的内壁贴合过于紧密,在模具主体转动后,桩身不能够从模具主体的内部脱离的问题,方便了桩身进行脱模;
4.本发明通过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能够在需要将模具主体中的桩身拆卸下来时,可以使得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弧形齿板进行转动,弧形齿板转动带动模具主体进行转动,从而将模具主体的开口转动到竖直状态,方便将浇筑好的桩身从模具主体的内部脱离的问题,避免了传统的桩身在拆卸时,推动桩身转动,难以使得桩身保持在某一位置,然后对模具主体进行敲击,从而将桩身从模具主体的内部取出,十分麻烦的问题,提高了桩基在预制过程中,脱模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整体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第三连接板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图3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图1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的图2中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主体;2、支撑座;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弧形齿板;6、第一卡槽;7、卡块;8、第一控制杆;9、第一滑块;10、第一滑槽;11、第一凹槽;12、固定槽;13、转动杆;14、第一齿轮;15、第一弹簧;16、限位块;17、第三连接板;18、脚踏板;19、第二弹簧;20、活动杆;21、第二卡槽;22、第二滑块;23、丝杆;24、第一锥形齿轮;25、第二锥形齿轮;26、第二控制杆;27、第四连接板;28、第二滑槽;29、连接块;30、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橡皮锤;3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10所示,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包括模具主体1;模具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支撑座2,支撑座2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座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板4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控制杆8,第一控制杆8穿过支撑座2并延伸至支撑座2的一侧,第一控制杆8置于支撑座2内部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机构,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与敲击机构,能够对模具主体1内部浇筑好的桩身进行脱模,避免了在预制的过程中,由于浇筑时震动后混凝土中的气泡数量难以清除干净,在养护后,会使得桩身与模具主体1之间连接紧密,从而导致脱模难度较大的问题,方便了桩身进行脱模操作。
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齿板5底端的第一齿轮14,弧形齿板5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4,第一齿轮14与弧形齿板5啮合,第一齿轮14的内壁安装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两端穿过第一齿轮14并嵌入在支撑座2的侧壁,转动杆13与支撑座2之间转动连接,转动杆13与第一齿轮14之间固定连接,转动杆13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控制机构和敲击机构,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能够在需要将模具主体1中的桩身拆卸下来时,可以使得第一齿轮14转动,从而带动弧形齿板5进行转动,弧形齿板5转动带动模具主体1进行转动,从而将模具主体1的开口转动到竖直状态,方便将浇筑好的桩身从模具主体1的内部脱离的问题,避免了传统的桩身在拆卸时,推动桩身转动,难以使得桩身保持在某一位置,然后对模具主体1进行敲击,从而将桩身从模具主体1的内部取出,十分麻烦的问题,提高了桩基在预制过程中脱模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机构包括套接在转动杆13外壁的第三连接板17,第三连接板17与转动杆13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机构,第三连接板17远离转动杆13的一端安装有脚踏板18,第三连接板1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9,第二弹簧19的底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板3的顶端,第三连接板17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固定在转动杆13的外壁,通过设置的第一控制机构,能够在对模具主体1进行倾斜时,可以用脚踩脚踏板18,使得脚踏板18带动第三连接板17,第三连接板17带动转动杆1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从而控制模具主体1进行转动,避免了传统在需要将模具主体1内部桩身取出时,需要借用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弯着腰,撬动模具主体1,使得模具主体1倾斜,十分麻烦的问题,方便了对的转动进行控制,同时还方便了工人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开设在转动杆13外壁的第二卡槽21,第二卡槽21的内壁安装有活动杆20,活动杆20远离第二卡槽21的一端嵌入在第三连接板17的内壁,活动杆20在第三连接板17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动杆20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22,第二滑块22嵌入在第二滑槽28的内壁,第二滑槽28开设在第三连接板17的侧壁,第二滑块22的内壁安装有丝杆23,丝杆23的两端穿过第二滑块22并嵌入在第二滑槽28的侧壁,丝杆23与第二滑槽28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丝杆2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24,第一锥形齿轮24的侧壁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25,第一锥形齿轮24与第二锥形齿轮25啮合,第二锥形齿轮25远离第一锥形齿轮2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控制杆26,第二控制杆26穿过第四连接板27并延伸至第三连接板17的一侧,第四连接板27安装在第二滑槽28的内壁,通过设置的第二控制机构,能够在不需要转动模具主体1时,可以转动第二控制杆26,使得第二控制杆2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5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5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4转动,第一锥形齿轮24转动带动丝杆23转动,丝杆23转动带动第二滑块22滑动,第二滑块22滑动带动活动杆20滑动,从而使得活动杆20从第二卡槽21的内壁脱离,从而可以在向下挤压脚踏板18时不会带动模具主体1进行转动,从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敲击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杆13外壁的连接块29,连接块29与转动杆13之间固定连接,连接块29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0,第一连接杆30的远离连接块29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1,第一连接杆30与第二连接杆31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1远离第一连接杆30的一端安装有橡皮锤32,第二连接杆31的侧壁安装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远离第一卡槽6第二连接杆31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板33,支撑板33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杆30的侧壁,通过设置的敲击结构,能够在转动杆13转动的过程中,橡皮锤32会对模具主体1的底端进行敲击,从而避免了在浇筑结束后,桩身与模具主体1的内壁贴合过于紧密,在模具主体1转动后,桩身不能够从模具主体1的内部脱离的问题,方便了桩身进行脱模。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0到转动杆13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转动杆13到第二连接板4之间的最小距离,橡皮锤32到转动杆13之间的距离大于模具主体1底端到转动杆13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0,能够在敲击后,第二连接杆31挤压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使得第二连接杆31围绕着第一连接杆30的端部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30能够继续转动,避免了第二连接板4将橡皮锤32挡住,导致模具主体1转动时,不能够对模具主体1的底端进行敲击,导致需要采用人工进行脱模的问题,从而提供了装置的稳定性。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桩身浇筑、养护完成后,首先转动第二控制杆26,使得第二控制杆2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5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5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4转动,第一锥形齿轮24转动带动丝杆23转动,丝杆23转动带动第二滑块22在丝杆23的外壁滑动,第二滑块22滑动带动活动杆20滑动,活动杆20滑动使得活动杆20嵌到第二卡槽21的内壁,从而将第三连接板17固定在转动杆13的外壁;
S2:用脚踩脚踏板18,使得脚踏板18带动第三连接板17围绕着转动杆13进行转动,转动杆13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4转动带动弧形齿板5进行转动,弧形齿板5转动带动模具主体1进行转动,在模具主体1转动时,转动杆13转动会带动连接块29转动,连接块29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30转动,第一连接杆30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31和橡皮锤32进行转动,使得橡皮锤32与模具主体1的底端发生碰撞,从而对模具主体1进行敲击,使得桩身从模具主体1的内壁脱离,从而在模具主体1的槽口设置的侧面时,桩身会从模具主体1的内壁脱离,掉落到地面上,然后被运输到现场,进行打孔操作;
S3:当需要对不同长度的桩身进行制作时,转动第一控制杆8,使得第一控制杆8带动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10的内壁移动,使得第一滑块9从固定槽12的内壁脱离,然后用龙门架将模具主体1吊起,从而对模具主体1进行更换,然后换上合适长度的模具主体1,重复上述操作,将模具主体1安装到支撑座2的顶端,同时使得模具主体1底端的卡块7嵌入到第一卡槽6的内壁。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中间位置的弧形齿板5,第二连接板4在弧形齿板5的内壁滑动,弧形齿板5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槽6,第一卡槽6嵌入在卡块7的内壁,卡块7安装在模具主体1的外壁,弧形齿板5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机构,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能够将模具主体1放置在支撑座2上,然后使得模具主体1底端的卡块7嵌入在第一卡槽6的内壁,从而能够通过转动弧形齿板5,从而带动模具主体1进行转动,从而方便了将桩身从模具主体1中取出,提高了桩身搬运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控制杆8外壁的第一滑块9,第一滑块9穿过第一滑槽10并延伸至支撑座2的上方,第一滑槽10开设在支撑座2的顶端,第一滑块9设置为L形,且第一滑块9的竖杆嵌入在第一凹槽11的内壁,第一凹槽11开设在模具主体1的底端,第一滑块9横杆嵌入在固定槽12的内壁,固定槽12开设在第一凹槽11槽底,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能够通过转动第一控制杆8,使得第一控制杆8带动第一滑块9向两侧张开,从而将模具主体1与支撑座2固定在一起,避免了在转动时,模具主体1从支撑座2上脱离,导致模具主体1直接掉落到地面上,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杆8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第一滑块9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滑块9对称设置在螺纹方向相反处,能够通过转动第一控制杆8,使得第一控制杆8带动第一滑块9相向或者是反向移动,从而实现模具主体1与支撑座2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使得装置可以对不同长度的桩身进行支撑和脱模操作,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工作原理,在桩身浇筑、养护完成后,首先转动第二控制杆26,使得第二控制杆2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5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5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4转动,第一锥形齿轮24转动带动丝杆23转动,丝杆23转动带动第二滑块22在丝杆23的外壁滑动,第二滑块22滑动带动活动杆20滑动,活动杆20滑动使得活动杆20嵌到第二卡槽21的内壁,从而将第三连接板17固定在转动杆13的外壁;
用脚踩脚踏板18,使得脚踏板18带动第三连接板17围绕着转动杆13进行转动,转动杆13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4转动带动弧形齿板5进行转动,弧形齿板5转动带动模具主体1进行转动,在模具主体1转动时,转动杆13转动会带动连接块29转动,连接块29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30转动,第一连接杆30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31和橡皮锤32进行转动,使得橡皮锤32与模具主体1的底端发生碰撞,从而对模具主体1进行敲击,使得桩身从模具主体1的内壁脱离,从而在模具主体1的槽口设置的侧面时,桩身会从模具主体1的内壁脱离,掉落到地面上,然后被运输到现场,进行打孔操作;
当需要对不同长度的桩身进行制作时,转动第一控制杆8,使得第一控制杆8带动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10的内壁移动,使得第一滑块9从固定槽12的内壁脱离,然后用龙门架将模具主体1吊起,从而对模具主体1进行更换,然后换上合适长度的模具主体1,重复上述操作,将模具主体1安装到支撑座2的顶端,同时使得模具主体1底端的卡块7嵌入到第一卡槽6的内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1);所述模具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座(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控制杆(8),所述第一控制杆(8)穿过支撑座(2)并延伸至支撑座(2)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杆(8)置于支撑座(2)内部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板(4)中间位置的弧形齿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4)在弧形齿板(5)的内壁滑动,所述弧形齿板(5)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槽(6),所述第一卡槽(6)嵌入在卡块(7)的内壁,所述卡块(7)安装在模具主体(1)的外壁,所述弧形齿板(5)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控制杆(8)外壁的第一滑块(9),所述第一滑块(9)穿过第一滑槽(10)并延伸至支撑座(2)的上方,所述第一滑槽(10)开设在支撑座(2)的顶端,所述第一滑块(9)设置为L形,且第一滑块(9)的竖杆嵌入在第一凹槽(11)的内壁,所述第一凹槽(11)开设在模具主体(1)的底端,所述第一滑块(9)横杆嵌入在固定槽(12)的内壁,所述固定槽(12)开设在第一凹槽(11)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杆(8)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块(9)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9)对称设置在螺纹方向相反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齿板(5)底端的第一齿轮(14),所述弧形齿板(5)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4),所述第一齿轮(14)与弧形齿板(5)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4)的内壁安装有转动杆(13),所述转动杆(13)的两端穿过第一齿轮(14)并嵌入在支撑座(2)的侧壁,所述转动杆(13)与支撑座(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3)与第一齿轮(1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3)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控制机构和敲击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套接在转动杆(13)外壁的第三连接板(17),所述第三连接板(17)与转动杆(13)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机构,所述第三连接板(17)远离转动杆(13)的一端安装有脚踏板(18),所述第三连接板(1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9),所述第二弹簧(19)的底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板(3)的顶端,所述第三连接板(17)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固定在转动杆(13)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开设在转动杆(13)外壁的第二卡槽(21),所述第二卡槽(21)的内壁安装有活动杆(20),所述活动杆(20)远离第二卡槽(21)的一端嵌入在第三连接板(17)的内壁,所述活动杆(20)在第三连接板(17)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20)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22),所述第二滑块(22)嵌入在第二滑槽(28)的内壁,所述第二滑槽(28)开设在第三连接板(17)的侧壁,所述第二滑块(22)的内壁安装有丝杆(23),所述丝杆(23)的两端穿过第二滑块(22)并嵌入在第二滑槽(28)的侧壁,所述丝杆(23)与第二滑槽(28)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丝杆(2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24),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4)的侧壁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25),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4)与第二锥形齿轮(25)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5)远离第一锥形齿轮(2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控制杆(26),所述第二控制杆(26)穿过第四连接板(27)并延伸至第三连接板(17)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板(27)安装在第二滑槽(28)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杆(13)外壁的连接块(29),所述连接块(29)与转动杆(1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9)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0),所述第一连接杆(30)的远离连接块(29)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杆(31),所述第一连接杆(30)与第二连接杆(3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31)远离第一连接杆(30)的一端安装有橡皮锤(32),所述第二连接杆(31)的侧壁安装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远离第一卡槽(6)第二连接杆(31)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板(33),所述支撑板(33)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杆(30)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0)到转动杆(13)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转动杆(13)到第二连接板(4)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橡皮锤(32)到转动杆(13)之间的距离大于模具主体(1)底端到转动杆(13)之间的距离。
10.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桩身浇筑、养护完成后,首先转动第二控制杆(26),使得第二控制杆(26)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5)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5)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4)转动,第一锥形齿轮(24)转动带动丝杆(23)转动,丝杆(23)转动带动第二滑块(22)在丝杆(23)的外壁滑动,第二滑块(22)滑动带动活动杆(20)滑动,活动杆(20)滑动使得活动杆(20)嵌到第二卡槽(21)的内壁,从而将第三连接板(17)固定在转动杆(13)的外壁;
S2:用脚踩脚踏板(18),使得脚踏板(18)带动第三连接板(17)围绕着转动杆(13)进行转动,转动杆(13)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4)转动带动弧形齿板(5)进行转动,弧形齿板(5)转动带动模具主体(1)进行转动,在模具主体(1)转动时,转动杆(13)转动会带动连接块(29)转动,连接块(29)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30)转动,第一连接杆(30)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31)和橡皮锤(32)进行转动,使得橡皮锤(32)与模具主体(1)的底端发生碰撞,从而对模具主体(1)进行敲击,使得桩身从模具主体(1)的内壁脱离,从而在模具主体(1)的槽口设置的侧面时,桩身会从模具主体(1)的内壁脱离,掉落到地面上,然后被运输到现场,进行打孔操作;
S3:当需要对不同长度的桩身进行制作时,转动第一控制杆(8),使得第一控制杆(8)带动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10)的内壁移动,使得第一滑块(9)从固定槽(12)的内壁脱离,然后用龙门架将模具主体(1)吊起,从而对模具主体(1)进行更换,然后换上合适长度的模具主体(1),重复上述操作,将模具主体(1)安装到支撑座(2)的顶端,同时使得模具主体(1)底端的卡块(7)嵌入到第一卡槽(6)的内壁。
CN202210495874.3A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Active CN114851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5874.3A CN114851376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5874.3A CN114851376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1376A true CN114851376A (zh) 2022-08-05
CN114851376B CN114851376B (zh) 2023-12-29

Family

ID=82636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5874.3A Active CN114851376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13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1817A (zh) * 2023-08-18 2023-11-07 垣宝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建筑预制桩浇筑模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8552A (ja) * 1996-01-30 1997-10-14 Mitani Sekisan Co Ltd 基礎杭及び基礎杭の構築方法
CN201044968Y (zh) * 2007-05-11 2008-04-09 上海中技桩业发展有限公司 空心混凝土方桩震动成型模具
JP2018193686A (ja) * 2017-05-12 2018-12-06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支持杭の施工方法
CN211250592U (zh) * 2019-09-18 2020-08-14 吴玉青 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
CN112976295A (zh) * 2021-03-02 2021-06-18 邓杰 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管桩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8552A (ja) * 1996-01-30 1997-10-14 Mitani Sekisan Co Ltd 基礎杭及び基礎杭の構築方法
CN201044968Y (zh) * 2007-05-11 2008-04-09 上海中技桩业发展有限公司 空心混凝土方桩震动成型模具
JP2018193686A (ja) * 2017-05-12 2018-12-06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支持杭の施工方法
CN211250592U (zh) * 2019-09-18 2020-08-14 吴玉青 一种建筑工程用浇铸模具
CN112976295A (zh) * 2021-03-02 2021-06-18 邓杰 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管桩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1817A (zh) * 2023-08-18 2023-11-07 垣宝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建筑预制桩浇筑模具
CN117001817B (zh) * 2023-08-18 2024-01-26 垣宝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建筑预制桩浇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1376B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20833B (zh) 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生产装置及应用方法
CN114851376A (zh) 一种工程建筑基桩的预制装置及其预制方法
CN204571288U (zh) 楼板预留洞模
CN110274804B (zh) 一种混凝土试验过程中用的机械振捣装置
CN108000695A (zh)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生产线浇筑振捣系统及其应用
CN115452447B (zh) 一种混凝土硬度检测取样装置
CN112677294B (zh) 一种制作预制立柱用的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CN21468712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成型模具
CN114657905A (zh) 一种整体式箱涵立式组合预制台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6095B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砌块多模腔成型机
CN2936658Y (zh) 一种空腔构件的成型模具
CN21192354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浇筑装置
CN113431300A (zh) 一种建筑外立面混凝土装饰空心构造施工装置
CN113019601A (zh) 一种绿色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
CN114622759B (zh) 一种粮仓异形变截面结构壁柱滑模施工方法
CN219864129U (zh)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时控制板厚的工具
CN211993473U (zh) 一种预制楼梯的模板对拉件
CN215920858U (zh) 一种混凝土管桩浇注成型装置
CN219359786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砼结构构件制造用模具
CN117005680B (zh) 一种现浇清水混凝土看台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18700622U (zh) 一种玻璃钢格栅生产用便于脱料的浇筑机构
CN220117734U (zh) 一种建筑用可调节结构模板
CN220945887U (zh) 一种砌筑墙体预制预应力空调板模具
CN113334540B (zh) 一种塔式预应力混凝土桩浇筑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212865847U (zh) 一种便于水闸溢流面模板安装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5

Address after: 831100 North Side Shop, Building 5, 2nd Floor, Longyi Mansion Community, No. 7 Lvzhou South Road, Changji City,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Xinjiang Bol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17, Chenying village, Yanghu Township, Yangxin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1800

Applicant before: Chen Deme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