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3712A -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3712A
CN114843712A CN202110136668.9A CN202110136668A CN114843712A CN 114843712 A CN114843712 A CN 114843712A CN 202110136668 A CN202110136668 A CN 202110136668A CN 114843712 A CN114843712 A CN 114843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cell
insulating
insula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66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本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66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3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3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3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该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组件、支撑架和若干个电芯模块,壳体组件内具有安装腔,各电芯模块均位于安装腔内,并沿安装腔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各电芯模块均包括若干个连接组件和至少两个电芯单元,电芯单元沿安装腔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的极耳均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连接组件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于安装腔内,通过支撑架和连接组件,增强了极耳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抗弯曲性能和抗挤压性能,增强模态,同时,该电池模组的极耳之间只需机械安装连接组件和支撑架,无需采用结构胶进行固封,大大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的发展,现有的电池的长度尺寸越来越大,而电池内的超长电池模组是通过电芯极耳的首尾焊接来实现的,然后再在极耳焊接区域通过灌胶来实现固定和绝缘,但是结构胶的成本较高,且完全固化时间因为很慢,一般的胶需要24小时左右才能完全固化,造成生产效率低;另外,极耳焊接区域又没有固定点,而电池模组又很长,使得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变弱,模态减弱。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制作效率低以及抗弯曲能力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组件、支撑架和若干个电芯模块,所述壳体组件内具有安装腔,各所述电芯模块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沿所述安装腔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各所述电芯模块均包括若干个连接组件和至少两个电芯单元,所述电芯单元沿所述安装腔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极耳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电池模组的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之间极耳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而不是简单的焊接在一起,增加了极耳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连接组件又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壳体组件上,使得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得以固定,进一步地,增强了极耳之间的连接强度,那么当该电池模组应用在超长电池模组内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抗弯曲性能和抗挤压性能,增强模态,同时,该电池模组的极耳之间只需机械安装连接组件和支撑架,无需采用结构胶进行固封,大大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部、竖向部和支撑柱,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底面上,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竖向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并插入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池模组较长时,极耳之间的连接处的抗挤压能力最弱,当受到挤压力作用时,通过壳体组件传递给竖向部,保证了电池模组即使受到挤压,挤压力也能通过竖向部来承受,不至于挤压到极耳之间的连接区域,从而保证电芯的安全,也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抗挤压能力。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安装腔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绝缘支架、铜排和绝缘板,所述铜排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支架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极耳均与所述铜排连接,所述绝缘板安装于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支架固定在支撑架上,可实现绝缘支架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极耳连接处的移动,提高极耳连接处固定的可靠性,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增强模态。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安装腔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绝缘支架、铜排和绝缘板,所述铜排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支架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极耳均与所述铜排连接,所述绝缘板安装于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绝缘支架卡合于所述固定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支架通过卡合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架的固定部上,其连接方式简单,结构可靠性好。
可选地,所述绝缘支架的底部开设有卡合槽,所述固定部卡合于所述固定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合槽的槽壁对固定部的限位作用,从而实现绝缘支架在安装腔的长度方向的限位,也可实现绝缘支架与壳体组件之间的限位,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极耳连接处的移动,提高极耳连接处固定的可靠性,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增强模态。
可选地,所述绝缘支架包括连接板部和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垂直于所述连接板部设置,并朝向所述绝缘板延伸,所述底板部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铜排固定于所述连接板部上;所述绝缘板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绝缘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底板部卡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所述限位块卡入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绝缘板靠近所述绝缘支架的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所述连接板部上开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底板部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分别钩设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板稳固可靠地固定在绝缘支架上。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模块形成电芯组,在所述电芯组内,其中一个所述电芯模块的所述绝缘板与另一个所述电芯模块的所述绝缘板相对设置并相扣合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组中,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组中的所述绝缘支架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组中的所述绝缘支架相扣合连接并围设形成容置孔,所述支撑柱插入所述容置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池模组内所有的极耳连接处均连接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增强电池模组的模态。
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支撑柱内设置有穿设孔,所述安装腔的腔底面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穿设孔和所述固定孔后,锁止于外部的横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件将支撑架和壳体组件一起固定在外部的横梁上,即极耳连接处与外部的横梁相固定连接,提高了整个电池模组抗弯曲能力和模态,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的横梁指的是电池包箱体内的横梁。
可选地,所述穿设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孔径,所述紧固件的螺帽位于所述第一段内,所述紧固件的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段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件的螺帽位于第一段内,减少紧固件的安装长度,从而提高紧固件的抗剪切能力,进而提高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另外,第一段也可以作为电池模组吊装时使用,若电池模组的长度太长时,第一段作为吊装点,相当于增加了电池模组中部的吊装带你,能避免电池模组在吊装过程中出现电池模组中间部位下沉变形的风险。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若干个上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均位于所述箱体内。
由于电池包内机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池模组,因此使得电池包内机也具有与前述电池模组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的支撑架和底壳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切视图。
图6为沿图2中三个电芯模块的爆炸图。
图7为沿图6中的电芯模块隐藏绝缘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绝缘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的绝缘支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的绝缘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的绝缘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的电池模组的局部剖切视图。
图13为图2中的电芯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组件;11—安装腔;111—固定孔;12—上盖;121—第二避让孔;13—绝缘片;14—底壳;141—连接孔;142—第二加强条;15—端板;16—端部极耳支架;
20—支撑架;21—固定部;211—第一加强条;212—螺纹钢套;22—竖向部;221—第一加强筋;23—支撑柱;231—穿设孔;2311—第一段;2312—第二段;232—第二加强筋;
30—电芯模块;3000—电芯包;300—电芯组;31—连接组件;311—绝缘支架;3110—容置孔3110;3111—卡合槽;3112—连接板部;31121—第一卡接孔;3113—底板部;31131—限位凹槽;31132—第二卡接孔;3114—容置槽;3115—第二圆柱;3116—第二圆孔;312—铜排;3121—第一避让孔;313—绝缘板;3131—第一挡板;3132—第二挡板;3133—限位块;3134—第一卡勾;3135—第二卡勾;3136—第一圆柱;3137—第一圆孔;32—电芯单元;321—电芯;
41—紧固件;42—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池模组,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包内,特别是超长动力电池包内。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组件10、支撑架20和若干个电芯模块30,壳体组件10内具有安装腔11,各电芯模块30均位于安装腔11内,并沿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各电芯模块30均包括若干个连接组件31和至少两个电芯单元32,电芯单元32沿安装腔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32的极耳均通过连接组件31连接;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电芯单元32的极耳分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位于电芯321长度方向的两端,且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32的正极耳和负极耳通过连接组件31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电芯单元32的串联,进一步地,连接组件31通过支撑架20固定安装于安装腔11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32之间极耳通过连接组件31连接,而不是简单的焊接在一起,增加了极耳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连接组件31又通过支撑架20固定在壳体组件10上,使得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得以固定,进一步地,增强了极耳之间的连接强度,那么当该电池模组应用在超长电池模组内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抗弯曲性能和抗挤压性能,增强模态,同时,该电池模组的极耳之间只需机械安装连接组件31和支撑架20,无需采用结构胶进行固封,大大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单元32包括一个电芯321、两个电芯321、三个电芯321以及三个以上的电芯321,电芯321平行于安装腔11的长度方向设置,当电芯单元32内存在多个电芯321时,电芯321沿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32内的多个电芯321的极耳均通过一个连接组件31连接;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一个电芯单元32内具有两个电芯321时,两个电芯321的极耳均通过一个连接组件31与相邻的电芯单元32内的两个电芯321的极耳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电芯模块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电芯模块30的数量越多,电池模组的功率也就越大,多个电芯模块30形成电芯包3000,其中,电芯模块30具体的数量可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壳体组件10包括上盖12、绝缘板313、底壳14、两个端板15和两个端部极耳支架16,两个端板15分别盖设于底壳14的两端,并将两个端部极耳支架16安装于电芯包3000的两端后,再将电芯包3000和端部极耳支架16固定于底壳14内,然后放上绝缘片13后,最后将上盖12盖设于底壳14上,如此便完成了电池模组的安装;其中,上壳、底壳14和两个端板15共同围设形成安装腔11,且两个端部极耳支架16与电芯包3000两端的极耳连接,起到支撑固定电芯包3000两端的极耳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提供的该电池模组的支撑架20包括固定部21、竖向部22和支撑柱23,固定部21沿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安装于安装腔11的腔底面上,固定部21的两端均设置有竖向部22,连接组件31与固定部21连接,支撑柱23固定于固定部21上,并插入相邻的两个连接组件31之间。具体地,支撑架20通过固定部21固定在安装腔11的腔底面上,支撑柱23插入相邻的两个连接组件31之间,也可以起到支撑固定连接组件31的作用,避免连接组件31的移动,提高极耳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当电池模组较长时,极耳之间的连接处的抗挤压能力最弱,当受到挤压力作用时,通过壳体组件10传递给竖向部22,保证了电池模组即使受到挤压,挤压力也能通过竖向部22来承受,不至于挤压到极耳之间的连接区域,从而保证电芯321的安全,也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抗挤压能力。
进一步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竖向部22设有第一加强筋221,第一加强筋221可以提高竖向部22的抗变形能力,这样当电池模组较长时,极耳之间的连接处的抗挤压能力最弱,当受到挤压力作用时,通过壳体组件10传递给竖向部22和第一加强筋221,保证了电池模组即使受到挤压,挤压力也能通过竖向部22和第一加强筋221来承受,不至于挤压到极耳之间的连接区域,进一步地,提高了电芯321的使用安全性,有效地提高电池模组的抗挤压能力。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两个竖向部22相对设置的侧面设有第一加强筋221,且第一加强筋2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各第一加强筋221沿安装腔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竖向部22上的第一加强筋221一一正对设置,第一加强筋221在从上到下的方向,其横截面尺寸越来越小,这样的结构第一加强筋221的支撑效果更好;另外,固定部21设有第一加强条211,第一加强条211的两端分别与正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加强筋221相连接,且第一加强条211与正对设置的第一加强筋221一一对应设置,这样整个支撑架20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的抗挤压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竖向部22贴合于底壳14的侧壁设置,这样竖向部22更好地起到支撑底壳14侧壁的作用,避免底壳14变形,保护电芯321的效果更好,电池模组的抗挤压能力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0为压铸件,底壳14为挤压型材件,这样支撑架20的结构强度好,进一步地,提高了整个电池模组的性能,底壳14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有效地降低了制作成本,其中,底壳14的内底面上设有第二加强条142,提高底壳14的自身强度,防止底壳14变形,保证了电芯321的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4的内底面上开设有连接孔141,固定部21上设有螺纹钢套212,螺钉42穿过连接孔141后与螺纹钢套212螺纹连接,从而实现支撑架20和底壳14的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提供的该电池模组的连接组件31包括沿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绝缘支架311、铜排312和绝缘板313,铜排312固定安装于绝缘支架311上,电芯单元32的极耳固定于铜排312上,以实现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32的电性导通,绝缘板313安装于绝缘支架311上,绝缘支架311与支撑架20连接。具体地,相邻的两个极耳通过铜排312连接,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32之间的电性导通,另外,绝缘支架311、铜排312和绝缘板313沿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这样在电池模组在组装完成后,相邻的电池模块内的铜排312受到绝缘支架311和绝缘板313的绝缘作用,实现相邻的两个电芯模块30的绝缘;另外,绝缘支架311与支撑架20连接,也可以实现电芯模块30与支撑架20之间以及电芯模块30与壳体组件10之间绝缘,保证电池模块的使用安全性;同时,绝缘支架311固定在支撑架20上,可实现绝缘支架311与壳体组件10之间的连接,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极耳连接处的移动,提高极耳连接处固定的可靠性,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增强模态;铜排312通过绝缘支架311和绝缘板313的支撑固定作用,使得极耳之间的连接也更为牢靠,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固定也更为稳定,也可以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抗挤压能力以及起到增强模态的作用。
进一步地,极耳焊接在铜排312上,以实现相邻两个电芯单元32之间的电性导通。另外,焊接操作简单,方便制作。
进一步地,铜排312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热熔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绝缘支架311上。
进一步地,绝缘支架311可通过紧固件41、卡接、铆接、键连接或者销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撑架2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12所示,提供的该电池模组的连接组件31包括沿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绝缘支架311、铜排312和绝缘板313,铜排312固定安装于绝缘支架311上,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32的极耳均与铜排312连接,绝缘板313安装于绝缘支架311上;具体地,相邻的两个极耳通过铜排312连接,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32之间的电性导通,另外,绝缘支架311、铜排312和绝缘板313沿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这样在电池模组在组装完成后,电池模块内的铜排312通过绝缘支架311和绝缘板313的绝缘作用,实现相邻的两个电芯模块30的绝缘;铜排312通过绝缘支架311和绝缘板313的支撑固定作用,使得极耳之间的连接也更为牢靠,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固定也更为稳定,也可以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抗挤压能力以及起到增强模态的作用。
更具体地,极耳焊接在铜排312上,以实现相邻两个电芯单元32之间的电性导通。另外,焊接操作简单,方便制作。
更具体地,铜排312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热熔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绝缘支架311上。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12所示,绝缘支架311卡合于固定部21上。其中,绝缘支架311通过卡合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架20的固定部21上,其连接方式简单,结构可靠性好。
更具体地,绝缘支架311的底部开设有卡合槽3111,固定部21卡合于固定部21上。固定部21直接卡入绝缘支架311的底部的卡合槽3111内,通过卡合槽3111的槽壁对固定部21的限位作用,从而实现绝缘支架311在安装腔11的长度方向的限位,也可实现绝缘支架311与壳体组件10之间的限位,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极耳连接处的移动,提高极耳连接处固定的可靠性,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增强模态。
进一步地,结合图12所示,固定部21与卡合槽3111间隙配合连接,间隙配合方便绝缘支架311与支撑架20之间的安装操作,另外,当支撑柱23插入相邻的两个连接组件31之间,支撑柱23限制连接组件31在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的移动,通过支撑柱23和卡合槽3111的配合,可以连接组件31在安装腔11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限位,如此便实现了连接组件31与壳体组件10的两个方向的限位,进一步地,减少了极耳连接处的移动,提高极耳连接处固定的可靠性,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增强模态。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提供的该电池模组的绝缘支架311包括连接板部3112和底板部3113,底板部3113垂直于连接板部3112设置,并朝向绝缘板313延伸,底板部3113开设有限位凹槽31131,铜排312固定于连接板部3112上;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绝缘板313设置有垂直于绝缘板313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3131和第二挡板3132,第一挡板3131和第二挡板3132之间设有限位块3133,底板部3113卡入第一挡板3131和第二挡板3132之间,限位块3133卡入限位凹槽31131内;绝缘板313靠近绝缘支架311的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勾3134和第二卡勾3135,连接板部3112上开设有第一卡接孔31121,底板部3113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31132,第一卡勾3134和第二卡勾3135分别钩设于第一卡接孔31121和第二卡接孔31132内。
具体地,底板部3113卡入第一挡板3131和第二挡板3132之间,可实现绝缘支架311与绝缘板313在安装腔11的深度方向上的限位,而限位块3133卡入限位凹槽31131内,可实现绝缘支架311与绝缘板313在安装状腔长度方向上的限位,同时,通过第一卡勾3134和第二卡勾3135分别勾设于第一卡接孔31121和第二卡接孔31132内,可实现绝缘支架311与绝缘板313在安装腔11的宽度方向上的限位,如此便将绝缘板313稳固可靠地固定在绝缘支架311上。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所示,铜排312安装于连接板部3112靠近绝缘板313的表面上,绝缘板313上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一卡勾3134的第一避让孔3121,以使得第一卡勾3134顺利地勾设在第一卡接孔31121内,且铜排312的上端延伸出绝缘支架311和绝缘板313的上端后并朝向绝缘板313弯折,以使得铜排312外露出绝缘支架311和绝缘板313之间,以方便与外部的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例如:电路板。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卡合槽3111开设于底板部3113的底面上,卡合槽3111的槽底面开设有容置槽3114,容置槽3114用于供第一挡板3131插入,以避免第一挡板3131与固定部21相干涉。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13所示,提供的该电池模组的相邻的两个电芯模块30形成电芯组300,在电芯组300内,其中一个电芯模块30的绝缘板313与另一个电芯模块30的绝缘板313相对设置并相扣合连接,相邻的两个电芯组300中,其中一个电芯组300中的绝缘支架311与另一个电芯组300中的绝缘支架311相扣合连接并围设形成容置孔3110,支撑柱23插入容置孔3110内。具体地,在一个电芯组300内,两个绝缘板313相对设置,并相扣合,从而将两个相邻的电芯模块30中的极耳连接处连接为一个整体,同时,在一个电芯组300内,两个绝缘支架311背向设置,相邻的两个电芯组300之间通过绝缘支架311之间相扣合连接,从而将电池模组内所有的极耳连接处均连接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增强电池模组的模态。
进一步地,结合图6和图13所示,支撑柱23插入相邻的两个绝缘支架311形成的容置孔3110内,也可以起到限制绝缘支架311的作用,避免极耳的连接处位移,起到增强电池模组的抗变形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增强模态的作用;更具体地,容置孔3110为圆孔、六角孔、方孔等其他结构形状的孔,只需保证支撑柱23能够稳定地插入容置孔3110内即可,支撑柱23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加强筋232,避免支撑柱23变形,起到增加极耳连接处的结构强度的作用。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芯组300组成一个电芯包3000。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6和图13所示,相扣合的两个绝缘板313中,其中一个绝缘板313设有第一圆柱3136,另一个绝缘板313上设有第一圆孔3137,第一圆柱3136插接于第一圆孔3137内,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绝缘板313的相扣合,更具体地,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其中一个绝缘板313上的两个相对的角部设有第一圆柱3136,另两个相对的角部开设有第一圆孔3137;另一个绝缘板313与第一圆柱3136对应的角部设有第一圆孔3137,另两个相对的角部设有第一圆柱3136,第一圆柱3136和第一圆孔3137一一对应插接,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的插接扣合;第一圆柱3136和第一圆孔3137均呈对角设置,这样两个绝缘板313相互插接扣合后,两者之间连接强度更好,进一步地,提高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增强电池模组的模态。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8和图9所示,相扣合的两个绝缘支架311中,其中一个绝缘支架311设有第二圆柱3115,另一个绝缘支架311上设有第二圆孔3116,第二圆柱3115插接于第二圆孔3116内,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绝缘支架311的相扣合,更具体地,其中一个绝缘支架311上连接板部3112的两个相对的角部设有第二圆柱3115,另两个相对的角部开设有第二圆孔3116;另一个绝缘支架311的连接板部3112与第二圆柱3115对应的角部设有第二圆孔3116,另两个相对的角部设有第二圆柱3115,第二圆柱3115和第二圆孔3116一一对应插接,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电芯组300相扣合连接;第二圆柱3115和第二圆孔3116均呈对角设置,这样两个绝缘支架311相互插接扣合后,两者之间连接强度更好,进一步地,提高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增强电池模组的模态。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4所示,提供的该电池模组还包括紧固件41,支撑柱23内设置有穿设孔231,安装腔11的腔底面上开设有固定孔111,紧固件41穿过穿设孔231和固定孔111后,锁止于外部的横梁上。具体地,紧固件41将支撑架20和壳体组件10一起固定在外部的横梁上,即极耳连接处与外部的横梁相固定连接,提高了整个电池模组抗弯曲能力和模态,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的横梁指的是电池包箱体内的横梁。
更具体地,上盖12上开设有第二避让孔121,紧固件41穿过第二避让孔121、穿设孔231和固定孔111,锁止于外部的横梁上,以方便紧固件41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紧固件41为螺丝、螺栓或者螺钉42。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4所示,提供的该电池模组的穿设孔23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2311和第二段2312,第一段2311的孔径大于第二段2312的孔径,紧固件41的螺帽位于第一段2311内,紧固件41的螺杆穿设于第二段2312内。具体地,设置第一段2311和第二段2312的目的在于将紧固件41的螺帽往下沉,使得紧固件41的螺帽位于第一段2311内,减少紧固件41的安装长度,从而提高紧固件41的抗剪切能力,进而提高电池模组的抗弯曲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另外,再具体使用时,第一段2311也可以作为电池模组吊装时使用,若电池模组的长度太长时,第一段2311作为吊装点,相当于增加了电池模组中部的吊装带你,能避免电池模组在吊装过程中出现电池模组中间部位下沉变形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上述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均位于箱体内。该电池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池包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支撑架和若干个电芯模块,所述壳体组件内具有安装腔,各所述电芯模块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沿所述安装腔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各所述电芯模块均包括若干个连接组件和至少两个电芯单元,所述电芯单元沿所述安装腔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极耳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部、竖向部和支撑柱,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安装腔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底面上,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竖向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并插入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安装腔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绝缘支架、铜排和绝缘板,所述铜排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支架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极耳均与所述铜排连接,所述绝缘板安装于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安装腔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绝缘支架、铜排和绝缘板,所述铜排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支架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极耳均与所述铜排连接,所述绝缘板安装于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绝缘支架卡合于所述固定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的底部开设有卡合槽,所述固定部卡合于所述固定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包括连接板部和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垂直于所述连接板部设置,并朝向所述绝缘板延伸,所述底板部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铜排固定于所述连接板部上;
所述绝缘板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绝缘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底板部卡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所述限位块卡入所述限位凹槽内;
所述绝缘板靠近所述绝缘支架的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所述连接板部上开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底板部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分别钩设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模块形成电芯组,在所述电芯组内,其中一个所述电芯模块的所述绝缘板与另一个所述电芯模块的所述绝缘板相对设置并相扣合连接;
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组中,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组中的所述绝缘支架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组中的所述绝缘支架相扣合连接并围设形成容置孔,所述支撑柱插入所述容置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支撑柱内设置有穿设孔,所述安装腔的腔底面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穿设孔和所述固定孔后,锁止于外部的横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孔径,所述紧固件的螺帽位于所述第一段内,所述紧固件的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段内。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若干个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均位于所述箱体内。
CN202110136668.9A 2021-02-01 2021-02-01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Pending CN114843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6668.9A CN114843712A (zh) 2021-02-01 2021-02-01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6668.9A CN114843712A (zh) 2021-02-01 2021-02-01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3712A true CN114843712A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6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6668.9A Pending CN114843712A (zh) 2021-02-01 2021-02-01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37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7622A (zh) * 2022-08-09 2022-11-2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堆极耳串联模组
WO2024055508A1 (zh) * 2022-09-14 2024-03-2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芯模块和电池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7622A (zh) * 2022-08-09 2022-11-2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堆极耳串联模组
WO2024055508A1 (zh) * 2022-09-14 2024-03-2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芯模块和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98775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110611066A (zh) 一种液冷电池包
WO2020056858A1 (zh) 新能源汽车用能源系统
CN114843712A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0467944U (zh) 一种液冷电池包
CN109950448B (zh) 软包锂电池模组
CN211629156U (zh) 电池插箱及具有其的储能设备
CN213878312U (zh) 具有模组输出极的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CN212485479U (zh) 一种端部连接结构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20400867U (zh) 储能电源
CN214176177U (zh)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侧板
CN115692933B (zh) 储能装置
CN219476908U (zh) 一种电池模组端板
CN219917376U (zh) 锂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20914415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0668451U (zh) 电池支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1435716A (zh) 电池系统及其安装壳和具有该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
CN219959214U (zh) 一种电池包
CN220021435U (zh) 一种ctp电池包的箱体组件及ctp电池包
CN220914438U (zh) 一种锂电池箱体及锂电池
CN214124000U (zh)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上盖板
CN217507546U (zh)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21009111U (zh) 固定支架以及用电装置
CN217848128U (zh)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642987U (zh) 一种无模组ctp电池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