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9857A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9857A
CN114829857A CN202080086567.9A CN202080086567A CN114829857A CN 114829857 A CN114829857 A CN 114829857A CN 202080086567 A CN202080086567 A CN 202080086567A CN 114829857 A CN114829857 A CN 114829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dispose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negative pressure
internal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65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田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hexi Holdings
Original Assignee
Puhexi Holding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hexi Holdings filed Critical Puhexi Holdings
Publication of CN114829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9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7Pressure equalis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5Secondary clo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4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 F25D2317/043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creating a vacuum in a storage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02Refrigerators including a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04Refrigerators with a horizontal mullion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冷装置具备:壳体,包围收纳冷却对象物的内部空间即冷却室;以及负压解除端口,该负压解除端口具有以向内部空间内突出的方式安装于壳体的管即筒体、配置于管内的发热体、以及将管与发热体连结的凸棱。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保管细胞、微生物等的超低温的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具有:隔热箱体,具有由隔热构件与外部空间隔开且容纳物品的内部空间;以及隔热门,配置于该隔热箱体的前表面侧开口。
通过关闭隔热门,从而内部空间成为密闭的状态,将内部空间保持为极低温状态。另一方面,若为了进行物品的存取而打开隔热门,则内部空间的空气向外部空间流出,并且外部空间的空气向内部空间流入。
若在该状态下关闭隔热门,则已流入的空气迅速冷却而收缩,从而内部空间成为负压状态。其结果,在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之间产生压力差,会发生要再打开隔热门时隔热门打不开的情形。
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形,在这些制冷装置中,有的制冷装置设置有负压解除端口。负压解除端口具备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流路,使得空气在其中流动。在内部空间成为负压状态时,外部空间的空气通过负压解除端口流入至内部空间,从而在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之间不产生压力差。
然而,若含有湿气的外部的空气流入至极低温状态的内部空间,则有可能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在流路内或内部空间侧的流路的端部附近结冰,将流路堵塞。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负压解除端口,该负压解除端口具备导管,该导管具有导热性的管体、在内部空间露出的第一开口部、和在外部空间露出的第二开口部。该负压解除端口是用加热线圈将该导管的导热性的管体的一部分卷绕而成的。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负压解除端口中,通过对管体进行加热,来抑制流路内或内部空间侧的流路的端部附近的结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23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公开的负压解除端口中,由从流路流入的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产生的冰的多部分附着于负压解除端口的第一开口部的下侧且是构成内部空间的隔热箱体的内表面。伴随时间的经过,当在第一开口部的下侧且是隔热箱体的内表面产生的冰长大的情况下,有可能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不是从第一开口部向内部空间侧流动落下而以冰为基台逆流。若水分在流路内逆流,则该水分在流路内结冰而将流路堵塞,因此,需要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适宜地防止负压解除端口内的流路由于结冰而堵塞的情形的制冷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制冷装置具备:壳体,包围收纳冷却对象物的冷却室;以及负压解除端口,该负压解除端口具有以向所述冷却室内突出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筒体、配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发热体、以及将所述筒体与所述发热体连结的凸棱。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更适宜地防止负压解除端口内的流路由于结冰而堵塞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制冷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在外门及内门都打开的状态下表示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A线处的向视剖视图。
图4是负压解除端口的剖面图。
图5是仅表示负压解除端口及壳体的主要部位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制冷装置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制冷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在外门及内门都打开的状态下表示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制冷装置1具备:壳体2、内门3、外门4和机器室5。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制冷装置1的外门4侧设为前,将壳体2侧设为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方向对应于图1及图2中的上下方向。
壳体2是具备向前方开口的内部空间20的箱体。内部空间20是将在制冷装置1中冷冻保存的对象物(冷却对象物)容纳的空间。应予说明,内部空间20是本发明的冷却室的一例。
壳体2的开口21由中间分隔件22分割为上下排列的两个开口21a、21b。应予说明,壳体2的开口21是将内箱24(参照后述的图4)的开口和外箱25(参照后述的图4)的开口总称的开口。
内部空间20由中间分隔件22及隔板23被划分为上下排列的两个内部空间20a、20b。中间分隔件22是本发明的分隔构件的一例。
隔板23是将内部空间20内分隔的板构件。也可以设置多个隔板23。在设置多个隔板23的情况下,内部空间20a、20b被划分为多个。隔板23是可拆装,能够安装于内部空间20a、20b的上下方向的所希望的位置。图2中示出以下例:安装有合计三张隔板23,其中一张配置于与中间分隔件22大致相同的高度。
此外,在使用制冷装置1时,不是必须安装多个隔板23。例如,也可以在拆掉了设置于与中间分隔件22相同高度的隔板23以外的隔板23的状态下,将保存对象物的盒子、架子等配置于内部空间20内。
壳体2具备:内箱24、在内箱24的外侧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外箱25、和填充于内箱24和外箱25之间的空间的聚氨酯泡沫等隔热材料26(参照后述的图4)。内箱24及外箱25的前方开口。由内箱24的内表面构成上述的内部空间20。
内门3具备上下两层设置的两个内门3a、3b。两个内门3a、3b与开口21a、21b分别对应而设置。各内门3的前表面右缘通过上下并排设置的多个铰链6(6a、6b)固定于壳体2的前表面右缘。
外门4是在内门3a、3b将开口21a、21b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以覆盖开口21及内门3整体的方式关闭的门。外门4通过在比内门3更靠外侧(也就是右侧)的位置上下设置的多个铰链7固定于壳体2的前表面右缘。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壳体2的开口21利用内门3和外门4两重开闭。具体地,内门3a以铰链6a为旋转中心向水平方向摆动,通过用户操作,能够将开口21a开闭。另外,内门3b以铰链6b为旋转中心向水平方向摆动,通过用户操作,能够将开口21b开闭。这样,能够利用内门3a、3b将开口21a、21b分别独立地开闭。而且,外门4以铰链7为旋转中心向水平方向摆动,能够从内门3的外侧将开口21整体开闭。
在内门3的内部具备隔热材料,从而能够将内部空间20保持在低温。
进而,在壳体2的外箱25的开口的外周(上表面、右侧面、下表面及左侧面),遍及整周设置有外门4用的密封件211。而且,在内箱24的开口的外周设置有内门3用的密封件212。即,内门3用的密封件212设置于比外门4用的密封件211更靠内侧的位置。另外,内门3用的密封件212不仅设置于内箱24的开口的外周,还设置于中间分隔件22的外侧的面。
密封件211在外门4关闭的状态下在外箱25的开口的整个外周的与外门4的内侧的面密接。另外,密封件212在内门3关闭的状态下,在内箱24的开口的外周及中间分隔件22的前表面与内门3密接。这样,通过设置密封件211、212,将内门3及外门4关闭时的内门3及外门4与壳体2的密接性提高,内部空间20的密闭性也提高。
另外,在外门4设置有在开闭时用户进行把持的手柄40。手柄40具有未图示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用于以关闭了外门4的状态锁定外门4,或以能够打开外门4的方式解除锁定状态。通过利用锁定机构将外门4锁定,制冷装置1的气密性及隔热性提高。
本实施方式中,机器室5设置于壳体2的下部。在机器室5的内部配置有构成未图示的制冷电路的各种设备及控制部,该制冷电路用于将内部空间20冷却。通过该制冷电路,能够将内部空间20冷却至极低温例如-80°。
另外,在壳体2的左侧侧面设置有负压解除端口8,该负压解除端口8将壳体2的外部空间27(参照图4)与内部空间20连接,将外部空气导入到内部空间20。负压解除端口8是为了使得在外部空间27与内部空间20之间不产生压力差而设置的。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对将负压解除端口8设置于壳体2的左侧侧面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壳体2的右侧侧面。
图3是图1的A-A线处的向视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从内部空间20侧观察时,负压解除端口8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与中间分隔件22相同的高度。另外,在从内部空间侧观察时,负压解除端口8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比中间分隔件22的前表面处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小。
如图3所示,负压解除端口8向空间S开口。该空间S是在从制冷装置1的正面观察时被中间分隔件22掩蔽的空间,由中间分隔件22与内部空间20划分开。即,在空间S不配置对象物,因此,通过这样负压解除端口8向空间S开口,能够防止从负压解除端口8流入的外部空气直接碰到对象物。由此,能够防止比内部空间20内的冷空气温暖的外部空气直接碰到对象物而导致对象物的温度上升或在对象物表面产生结露或结冰的情况。
(负压解除端口8)
接下来,对负压解除端口8详细地进行说明。图4是负压解除端口8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在壳体2的内箱24、外箱25、及隔热材料26设置有将壳体2的外部空间27与内部空间20连通的通孔28。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内箱24的内侧即内部空间20侧的面记载为内表面24S,将外箱25的外侧即外部空间27侧的面记载为外表面25S。另外,关于各结构,将壳体2的内侧(内部空间侧)的端部记载为一端,将外侧(外部空间27侧)的端部记载为另一端。
负压解除端口主体11插入于通孔28。
如图4所示,负压解除端口主体11具备:管12、一对的密封件13、阀引导部14、阀弹簧15、阀主体16、底座17和发热体18。
如图4所示,管12例如是由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树脂制成的近似圆筒形状的构件。管12具有设置于外侧的外管12out和设置于内侧的内管12in的双重构造。
外管12out具备:圆筒部121、第一凸缘部122、扩径圆筒部123和第二凸缘部124。
圆筒部121的一端以与后述的内管12in的圆筒部12a的一端一起从内箱24的内表面24S向内部空间20侧突出的方式而设置。
圆筒部121的另一端侧经由第一凸缘部122与扩径圆筒部123的一端侧连接。而且,扩径圆筒部123的另一端侧从外箱25的外表面25S向外部空间27露出,第二凸缘部124沿外表面25S扩展。
内管12in配置于外管12out的内侧。在内管12in与外管12out的一端侧的前端之间配置有O型环等密封材料12S。在圆筒部12a的一端侧具备保持发热体18的保持部12b,还具备将圆筒部12a的内壁面12c与保持部12b连结的凸棱12d。如上所述,内管12in的一端以与圆筒部121的一端一起从内表面24S向内部空间20侧突出的方式而设置。
保持部12b设置于内管12in的中心部,并具备沿内管12in的轴向延伸的保持筒部12ba、和将发热体18的一端进行保持的保持底部12bb。
凸棱12d以周向等间隔地例如设置于三个部位,分别将保持筒部12ba的外周面与圆筒部12a的内壁面12c连结。相邻的凸棱12d之间的空间作为空气通过的流路发挥功能。
在圆筒部12a的另一端隔着扩径锥部而设置有扩径部12e。在扩径部12e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向外径侧延伸的凸缘部12f。另外,如图4所示,扩径部12e具有向比凸缘部12f更向另一端侧延伸的延伸部12g。
如图4所示,密封件13是环状的构件,在侧面形成有圆环槽13a。如图4所示,一端侧的密封件13以圆环槽13a与内管12in的延伸部12g相嵌的状态,被夹持于内管12in和阀引导部14之间,将内管12in与阀引导部14之间密封。
另一端侧的密封件13以圆环槽13a与底座17的环状凸部17d(将在后面叙述细节)相嵌的状态,被夹持于阀引导部14和底座17之间,将阀引导部14与底座17之间密封。
如图4所示,阀引导部14是树脂制的阶梯圆筒形状的构件。阀引导部14具备:第一圆筒部14a、从第一圆筒部14a的另一端向外径侧延伸的圆板部14b、和从圆板部14b的外径侧的端部向另一端侧延伸的第二圆筒部14c。
如上所述,一端侧的密封件13抵接于圆板部14b的一端侧面,阀弹簧15与圆板部14b的另一端侧面抵接。如上所述,另一端侧的密封件13抵接于第二圆筒部14c的另一端侧面。另外,在第二圆筒部14c的内周面设置有向内径侧延伸的多个凸棱14d,凸棱14d的内径端将阀主体16的外周面进行引导。另外,相邻的凸棱14d之间的空间作为空气通过的流路而发挥功能。
阀弹簧15是通过将线材卷绕而形成的所谓的螺旋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弹簧15的线径例如是0.5mm,设置载荷例如为7克。因此,负压解除端口8基于内部空间20与外部空间27之间的微小的压力差而打开。
如图4所示,阀主体16具有:圆板部16a、从圆板部16a的外周端向一端侧扩径的同时延伸的锥部16b、和从锥部16b的外周端向一端侧延伸的圆筒部16c。另外,在圆板部16a设置有向一端侧立设的立设部16d。
如图4所示,锥部16b与另一端侧的密封件13共同形成阀。另外,如上所述,圆筒部16c的外周面被阀引导部14的凸棱14d的内径端引导。
如图4所示,立设部16d由在圆板部16a的中心立设的中心部16da、和从中心部16d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六张放射板部16db构成。
阀弹簧15的内周面被引导至放射板部16db的外径端。另外,相邻的放射板部16db之间的空间作为空气通过的流路而发挥功能。
如图4所示,底座17具有:圆筒部17a、从圆筒部17a的另一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三凸缘部17b。
另外,如图4所示,底座17具有从圆筒部17a的另一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四凸缘部17c。如上所述,在第四凸缘部17c的一端侧的面形成有与另一端侧的密封件13的圆环槽13a相嵌的环状凸部17d。另外,在圆筒部17a的外周设置有与将内管12in和底座17固定的螺丝螺合的螺孔(未图示)。
本实施方式中,由密封件13、阀引导部14、阀弹簧15、阀主体16及底座17,构成了允许从外部空间27向内部空间20的空气流入,并阻止从内部空间20向外部空间27的空气流出的逆止阀。
此外,关于逆止阀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球作为阀主体16,而且还可以使用螺旋弹簧以外的弹簧作为阀弹簧15。并且,也可以使用簧片阀(reedvalve)等其他形式的逆止阀。但是,从确保搭载空间及流路面积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的逆止阀结构是适宜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内管12in设为具有小径部及大径部的阶梯圆筒形状,将逆止阀设为与内管12in的大径部连接。因此,能够增大逆止阀的直径,能够大量地确保通过逆止阀的空气流量。
如图4所示,发热体18被保持部12b保持,并具有与电源装置(未图示)连接的电力线(未图示)。此外,在图4中省略了细节,但是,电力线通过内管12in的内部,从在内管12in的凸缘部12f设置的孔导出到内管12in的外部。
发热体18的主体是通过在玻璃棒上卷绕镍铬丝而形成的。从电源装置(未图示)通过电力线向发热体18供给电力,通过发热体18发热,来对内管12in的内部的空气加热。
本实施方式中,发热体18构成为,在制冷装置1运行的期间,以120℃发热。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内管12in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根据内管12in内的温度使发热体18的发热量变化。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抑制能量的消耗。
接下来,对负压解除端口8及壳体2的各结构的位置关系,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5是仅表示负压解除端口8及壳体2的主要部位的剖面图。图5中,图示了负压解除端口主体11的外管12out、内管12in(尤其是凸棱12d)、发热体18、内箱24的内表面24S以及通孔28。
如图4及图5所示,管12的一端以从内表面24S向内部空间20内突出的方式被安装。另外,细节后述,但是,直到管12的向内部空间20侧突出的端部(以下记载为前端部12T)为止,配置有发热体18。通过这样的结构,经由负压解除端口8的流路内从外部空间27流动来的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不会在流路内直到前端部12T之前结露或结冰。而且,若流路内的空气从前端部12T向内部空间20侧流出,则由于内部空间内的极低温而瞬时地结露、结冰,附着于突出的管12的前端部12T附近。
从前端部12T向内部空间20侧流出的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方落下的同时结冰。因此,冰主要在外管12out的外周面的前端部12T附近的区域(图5所示的区域R1)形成。由此,能够适宜地防止在通孔28的内部空间20侧开口附近且是接近内表面24S的区域(图5所示的区域R2)形成冰。此外,若在通孔28的内侧开口附近的接近内表面24S的区域形成了冰,则该冰成为与内表面24S和外管12out的外周面两者接触的状态,因此冰不易剥落。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避免冰成为与内表面24S和外管12out的外周面两者接触的状态的情形是非常适宜的。
另外,在外管12out的外周面的前端部12T附近的区域(图5所示的区域R1),由于结露而产生的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方落下的同时结冰,结果容易成为从外管12out的前端部12T附近的外周面向下方延伸的冰柱形状的冰。
根据这样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所具有的负压解除端口8中,通过流路从外部空间27流动来的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主要在不堵塞流路的从外管12out的外周面向下方延伸的区域(图5的区域R1)结冰。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外管12out的外周面结冰后的冰容易成为向下方延伸的冰柱形状,冰不容易成长到与前端部12T相同的高度。因此,适宜地防止了在比前端部12T更靠内部空间20侧的位置结露的水分,以成长到与前端部12T相同的高度的冰为基台而在流路内逆流的情形。并且,在前端部12T的外周面产生的冰柱形状的冰相对于自重与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因此,成长了一定程度之后,因自重而容易剥落。因此,适宜地防止了,在前端部12T附近成长大量的冰,而在前端部12T附近的流路被堵塞的情形。
本实施方式中,将前端部12T向内部空间20内突出的量(长度)L1设为外管12out的外径L2的50%以上。通过这样将突出长度设为充分的长度,从而能够容易使在前端部12T附近结露的水分以向下方延伸的冰柱形状结冰。从而,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外管12out的外周面,在冰从前端部12T侧向内表面24S成长而到达内表面24S之前,能够因自重而容易剥落。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管12的前端部12T向内部空间20内突出的长度设为管12(外管12out)的外径的50%以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对于这样的前端部12T的适宜的突出长度,例如也可以通过进行反复的实验,设定为使由于结露而产生的水分容易以向下方延伸的冰柱形状结冰,且使冰柱形状的冰因自重而容易落下那样的适当的长度。
接下来,对内管12in的凸棱12d及发热体18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凸棱12d及发热体18配置于在其长轴方向(沿着通孔28的中心轴的方向)跨越内表面24S的位置。而且,管12的前端部12T和发热体18的内部空间20侧的端部配置于与内表面24S平行的大致同一面上。
而且,凸棱12d以其长度方向的长度的一半(50%)以上比内箱24的内表面24S更靠外侧(外部空间27侧)的位置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发热体18以其长度方向的长度的一半(50%)以上比内箱24的内表面24S更靠内侧(内部空间20侧)的位置的方式而配置。
根据这样的配置位置,产生以下的效果。即,发热体18的内部空间20侧的端部配置于与前端部12T大致同一面上,因此,发热体18借助于凸棱12d能够可靠地,对流路内且前端部12T附近的空气赋予热量。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流路内的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在前端部12T附近以将流路堵塞的方式结冰的情况。
另外,发热体18配置于跨越内表面24S的位置且其长度的一半以上比内表面24S更靠内侧的位置。换言之,不会成为发热体18的整体完全埋入于比内表面24S更靠外侧的位置即通孔28的内部的状态。根据这样的配置位置,例如,能够防止发热体18产生的热量不充分地传递到向内部空间20内突出的前端部12T附近的情形。另外,也不会成为发热体18的整体完全进入比内表面24S更靠内侧的位置即比通孔28的内部空间20侧开口更靠内部空间20侧的位置的状态。根据这样的配置位置,能够防止内部空间20内的低温传递到比发热体18更靠外部空间27侧的流路,而在比发热体18更靠外部空间27侧的流路内产生结冰的情形。
而且,凸棱12d配置于跨越内表面24S的位置且其长度的一半以上比内表面24S更靠外侧的位置。从而,发热体18产生的热量经由凸棱12d及管12传递到通孔28的内部空间20侧开口附近的内表面24S。由于该热量,更适宜地防止了,在通孔28的内部空间20侧开口附近,形成与内表面24S和管12的外周面两者接触那样的冰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形进行实施。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内门3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行进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内门的数量电可以更多,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加中间分隔件的数量来应对。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插入有负压解除端口8的负压解除端口主体11的通孔28形成为大致水平。而且,构成负压解除端口主体11的管12在通孔28内以大致水平而配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孔28的内部空间20侧开口形成于比外部空间27侧开口更靠下面的位置,通孔28整体从外部空间27侧向内部空间20侧稍微倾斜。而且,也可以是,管12沿通孔28从外部空间27侧向内部空间20侧稍微倾斜地配置。
通过该倾斜,在负压解除端口8的内部空间20侧的前端部12T附近结露的水滴冻结而成为冰柱状时,能够使该冰柱的根部部分与前端部12T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更小。因此,在冰柱成长后因自重而容易剥落。作为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水滴在负压解除端口8的内部空间20侧前端部12T冻结后成长的情况,能够有效地防止负压解除端口8由于冰而堵塞的情况,因此更适宜。
另外,在本发明中,不特别地限定负压解除端口8的管12的前端部12T的前端形状(从内部空间20侧的正面观察前端部12T时的形状)。例如,前端部12T的形状也可以如为图3所示那样的大致圆形形状,还可以为多边形(例如,三边形、四边形等)形状。应予说明,从减小冰柱与前端部12T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的观点来看,更优选的是,前端部12T的前端形状为多边形形状。
在2019年12月1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228077号包含的说明书、权利要求、附图及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防止负压解除端口内的流路由于结冰而被堵塞的情形的制冷装置。从而,其工业实用性很大。
附图标记说明
1 制冷装置
2 壳体
3、3a、3b 内门
4 外门
5 机器室
6、6a、6b 铰链
7 铰链
8 负压解除端口
11 负压解除端口主体
12 管
12out 外管
121 圆筒部
122 第一凸缘部
123 扩径圆筒部
124 第二凸缘部
12in 内管
12a 圆筒部
12b 保持部
12ba 保持筒部
12bb 保持底部
12c 内壁面
12d 凸棱
12e 扩径部
12f 凸缘部
12g 延伸部
12T 前端部
13 密封件
13a 圆环槽
14 阀引导部
14a 第一圆筒部
14b 圆板部
14c 第二圆筒部
14d 凸棱
15 阀弹簧
16 阀主体
16a 圆板部
16b 锥部
16c 圆筒部
16d 立设部
16da 中心部
16db 放射板部
17 底座
17a 圆筒部
17b 第三凸缘部
17c 第四凸缘部
17d 环状凸部
18 发热体
20、20a、20b 内部空间
21、21a、21b 开口
211 密封件
212 密封件
22 中间分隔件
23 隔板
24 内箱
24S 内表面
25 外箱
25S 外表面
26 隔热材料
27 外部空间
28 通孔
40 手柄。

Claims (9)

1.一种制冷装置,具备:
壳体,包围收纳冷却对象物的冷却室;以及
负压解除端口,该负压解除端口具有以向所述冷却室内突出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筒体、配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发热体、以及将所述筒体与所述发热体连结的凸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凸棱配置于跨越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凸棱配置为,所述凸棱的与所述筒体连结的部分的长度的50%以上位于比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发热体配置于跨越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发热体配置为,所述发热体的长度的50%以上位于比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更靠内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筒体的所述冷却室侧的一端与所述发热体的所述冷却室侧的一端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筒体自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长度为所述筒体的外径的50%以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筒体自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长度是如下长度:在所述筒体的内部通过的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冻结而自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冷却室侧的前端形成的冰,在达到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前因自重而从所述筒体剥落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还具备:
分隔构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多个开口之间;
多个内门,在各自的内部配置有隔热材料,且分别将所述多个开口覆盖;
外门,覆盖所述多个内门;以及
密封件,在所述多个内门关闭时由所述多个内门与所述分隔构件夹着,
所述负压解除端口配置于在从正面观察时被所述分隔构件掩蔽的位置。
CN202080086567.9A 2019-12-18 2020-12-02 制冷装置 Pending CN1148298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8077 2019-12-18
JP2019228077 2019-12-18
PCT/JP2020/044819 WO2021124890A1 (ja) 2019-12-18 2020-12-02 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9857A true CN114829857A (zh) 2022-07-29

Family

ID=76478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6567.9A Pending CN114829857A (zh) 2019-12-18 2020-12-02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07754A1 (zh)
EP (1) EP4060263B1 (zh)
JP (1) JP7329076B2 (zh)
CN (1) CN114829857A (zh)
WO (1) WO2021124890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1064A (ja) * 2001-10-10 2003-04-2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CN109690212A (zh) * 2016-09-12 2019-04-26 普和希控股公司 负压解除端口及冷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99044A (en) * 1953-07-29 1955-01-11 James C Procter Refrigerator ventilator
US3813896A (en) * 1973-01-26 1974-06-04 Vollrath Co Freezer air vent
JPH0827125B2 (ja) * 1989-06-23 1996-03-21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3229671B2 (ja) * 1992-10-22 2001-1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庫
US5600966A (en) * 1995-05-19 1997-02-11 Forma Scientific, Inc. Ultra low temperature split door freezer
US6176776B1 (en) * 1999-06-17 2001-01-23 Kason Industries, Inc. Pressure relief port
BR0006442A (pt) * 2000-12-11 2002-08-20 Multibras Eletrodomesticos Sa Válvula quebra-váculo para gabinete refrigerado
US6374620B1 (en) * 2001-04-23 2002-04-23 Opx Corporation Pressure equalization port
US7716945B2 (en) 2005-04-07 2010-05-18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sheville) Llc Pressure equalization 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refrigeration unit
FR2932239B1 (fr) * 2008-06-05 2013-04-12 Fermod Soupape pour chambre froide et chambre froide associee
JP5416374B2 (ja) * 2008-07-22 2014-02-12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低温貯蔵庫の庫内圧調整装置
JP5671675B2 (ja) * 2010-10-28 2015-02-18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栓部材、低温貯蔵庫
EP2597403A3 (en) * 2011-11-22 2015-01-21 Indesit Company Beyaz Esya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Mechanism for pressure balancing
WO2016199011A1 (en) * 2015-06-11 2016-12-15 Ik-Interklimat S.P.A. Improved compensation valve for environments having a pressure different from the atmospheric one
JP7174555B2 (ja) 2017-08-02 2022-11-17 秀雄 西川 基板検査装置、その位置合せ、及び基板検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1064A (ja) * 2001-10-10 2003-04-2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CN109690212A (zh) * 2016-09-12 2019-04-26 普和希控股公司 负压解除端口及冷冻装置
US20190204003A1 (en) * 2016-09-12 2019-07-04 Phc Holdings Corporation Negative pressure release port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24890A1 (zh) 2021-06-24
WO2021124890A1 (ja) 2021-06-24
EP4060263A1 (en) 2022-09-21
EP4060263A4 (en) 2022-12-21
US20220307754A1 (en) 2022-09-29
JP7329076B2 (ja) 2023-08-17
EP4060263B1 (en) 2024-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3157B (zh) 冰箱
US11029071B2 (en) Refrigerator
US6550268B2 (en) Cooling air passage apparatus of refrigerator
CN109690212B (zh) 负压解除端口及冷冻装置
US20080256964A1 (en)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20170205137A1 (en) Refrigerator Appliances with Passive Storage Compartments
US5927095A (en) Anti-frost device for refrigerators
US10641537B2 (en) Ice making system for refrigerator appliance
KR102181212B1 (ko) 냉동고용 기압조정장치
CN114829857A (zh) 制冷装置
US10156394B2 (en) Air flow and drainage system for ice maker
JP2014047958A (ja) 冷蔵庫
EP3199895B1 (en) Cooling-freez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device which facilitates opening of a door
EP3271669B1 (en) Refrigerator
US11300349B2 (en) Upright appliance drain jumper
JPH0882472A (ja) 冷凍・冷蔵庫
ES2590557B1 (es) Aparato refrigerador doméstico
ES2459265B1 (es) Aparato refrigerador doméstico
TW201827774A (zh) 冰箱
JP6937938B2 (ja) 冷蔵庫
JPH08105679A (ja) 冷蔵庫
KR100592669B1 (ko) 냉장고
ES2457391B1 (es) Aparato refrigerador doméstico con un conducto de aire frío
KR200416310Y1 (ko) 중탕냉각 방식의 쌀 냉장고
KR20090079690A (ko) 밀폐구조물용 기능성 기압조정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