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4175A -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4175A
CN114824175A CN202210738400.7A CN202210738400A CN114824175A CN 114824175 A CN114824175 A CN 114824175A CN 202210738400 A CN202210738400 A CN 202210738400A CN 114824175 A CN114824175 A CN 114824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dium
rolling
film
electrode
treatment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84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郜明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heng Suzho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heng Suzho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heng Suzho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heng Suzho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84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4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4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417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4744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59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4Hybrid capacitors
    • H01G11/06Hybrid capacitors with one of the electrodes allowing ions to be reversibly doped thereinto, e.g. lithium ion capacitors [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1G11/86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compressing or compaction
    • H01M4/0435Rolling or calen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涉及钠离子电池领域,该预钠化方法具体包括:(1)将电极材料制成薄膜后成卷,得到电极薄膜;(2)将步骤(1)得到的电极薄膜与金属钠的表面涂抹溶剂后,复合,得到复合膜;(3)将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进行第一次辊压,再次与电极薄膜进行复合,进行第二次辊压;(4)将辊压后的复合膜收卷,即得。该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成本低廉,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背景技术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应用却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有着多种选择。如金属氧化物类,聚阴离子类正极,普鲁士蓝,普鲁士白等多种正极材料。但是使用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目前已经成为科研及产业界的共同选择。其区别主要在于合成硬碳方法的不同。目前来看,硬碳材料造价低廉,嵌钠电位更低,理论容量更高,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中较为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同硬碳材料作为负极在钠离子电池中出现的问题一样,硬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首圈充电的过程中依然会形成SEI膜以及在硬碳的结构缺陷中存钠离子,使得钠离子全电池的容量在首圈之后会有较大的不可逆容量损耗。此外,由于硬碳本身的无序结构缺陷,导致硬碳负极在钠离子全电池充电的前半部分表现为吸附存钠的特性,因此没有固定电位平台,而该阶段之后的半电池放电曲线才表现为石墨烯层之间的钠离子嵌入平台。预先对硬碳负极补充钠离子可以有效减少正极材料和溶剂中钠离子的消耗,显著延长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对解决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类比于锂离子电池的预锂化工艺,其预钠化工艺的诸多产业化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金属钠相比与金属锂缺少表面钝化层的保护,其性质更为活泼,空气稳定性更差,实际应用生产中更加危险,相比于预锂化使用金属钠进行预钠化难度更大,因此国内对于预钠化的工作开展较少,且大部分集中在正极预钠化,负极硬碳预钠化的工艺研究屈指可数。
如专利CN113178548A中所述使用成膜剂的方式石墨负极片进行预处理,其中使用多环芳烃钠在石墨烯负极表面生成SEI层。该方式对硬碳的预钠化作用有限,因为硬碳内部的结构缺陷会继续消耗溶液中的钠离子。如专利CN111952532A或CN107240715A中提到的机械预钠化方法使用辊压方式将金属钠片与金属负极材料复合制成合金,或者使用传统湿法涂布工作做成负极极片后再与金属钠贴合等静压。该方法对于使用硬碳负极为主的电池结构来说并不具备大规模可操作性,但是证明了金属钠与硬碳可以发生接触反应并且进行合金化和预钠化。再如专利CN113113235A所述为钠离子电容器中,在使用之前进行溶液中添加钠盐的方式进行预钠化。添加的钠盐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分解为CO2气体和金属钠。该方法适用于正极材料为活性炭或石墨烯等电容器材料。对于晶体材料其正极会发生相应副反应。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亟需寻找一种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制造的简单、高效、成本低廉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该方法使用干电极成膜方式,将活性物质预先与粉料混合粘结剂纤维化,而后辊压形成自支撑膜。再与金属钠辊压复合,这个过程中由于金属钠与硬碳负极之间的电位差,会自发进行嵌钠反应,或者再辊压之前喷洒少量钠离子溶剂,可以加速金属钠与活性材料自支撑膜的反应。同时将已经第一次与钠片复合的电极膜再与另外两层自支撑膜进行第二次辊压复合,对已经预钠的极片进行二次保护,该方法便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制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钠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电极材料使用干法制成自支撑电极膜后成卷,得到多卷电极膜卷;
(2)将步骤(1)得到的自支撑电极膜与金属钠直接复合,或者表面喷洒少量溶剂后与金属钠复合,得到复合膜;
(3)将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进行第一次辊压,再次与步骤1的电极薄膜进行复合,进行第二次辊压;
(4)将辊压后的复合膜收卷,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材料与金属钠的质量比例可以根据低温干法电极的膜厚与金属钠片,钠带或钠网带的厚度来调节,也可以根据辊压次数来调节,优选的复合辊压次数为两次。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金属钠包括钠片、钠带和/或钠网带。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电极材料包括正极材料或负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类材料,具体包括聚阴离子类正极、普鲁士蓝和普鲁士白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负极材料包括硬碳、软碳、活性碳和中间相碳微球(MCMB)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材料包括活性炭、硬碳、软碳和中间相碳微球(MCMB)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硬碳是指难以被石墨化的碳,软碳具体指经过热处理,易石墨化的炭,二者原料的具体种类以及参数情况通常不会对最终形成的硬碳或软碳结构以及性质造成过多影响。
具体地,本发明中硬碳原材料为核桃壳,经过650摄氏度保温1小时候除焦油后,继续加热到1200摄氏度保温2小时进行石墨化。经过此流程活化后盐酸处理除金属杂质。该硬碳的层间距经XRD测量为0.37nm。
软碳的原料来源为沥青颗粒。经过400摄氏度半小时活化预处理后,1300摄氏度保温2小时进行石墨化。经过此流程后盐酸除金属杂质。该软碳的层间距经XRD测量为0.36nm。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电极薄膜与金属钠复合前使用保护气体进行吹气保护。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薄膜的厚度为10微米-2毫米。优选为10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的环境湿度小于50RH。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金属钠的厚度为5微米-2厘米。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金属钠的厚度为200微米。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溶剂包括有机非水系类溶剂。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环状碳酸酯溶剂,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或是链状碳酸酯溶剂如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甲乙酯(EMC)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体积比为1:1:1的EC、DEC和DMC。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第一次辊压和第二次辊压的时间间距为1秒至1周。优选地,所述第一次辊压和第二次辊压的时间间距为3分钟。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辊压的温度为-40~120℃;辊压次数为1-10次。优选地,所述辊压的温度为60℃。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第一次辊压厚度调节为200微米-2厘米,所述第二次辊压的厚度为20微米-200微米。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第一次辊压厚度调节为200微米,所述第二次辊压的厚度为150微米。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钠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钠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电极材料,使用干法工艺制备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自支撑薄膜后,先不与集流体复合,自己独立成卷,薄膜厚度为10微米-2毫米。优选薄膜厚度为100微米。
(2)将干法制备的自支撑硬碳或软碳等钠离子负极电极薄膜与钠片,钠带或钠网带复合。优选的钠片,钠带或钠网带复合厚度为200微米,其复合结构如图1所示。复合环境湿度小于50RH。
(3)或将干法制备的自支撑钠离子负极电极薄膜与钠片,钠带或钠网带复合前,在其与钠片,钠带或钠网带的接触面喷洒适量钠离子电池用溶剂,该溶剂为有机非水系类溶剂。而后再与钠片,钠带或钠网带复合。优选的钠片,钠带或钠网带复合厚度为200微米,该复合结构如图2所示。复合环境湿度小于50RH。钠电及钠片辊压前用保护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等气体吹气保护,优选的气体为氮气。复合膜经过温度从-40~120摄氏度辊压机进行1到10次辊压,优选的温度为80摄氏度,优选第一次辊压厚度调节为200微米。辊压过后的复合膜再次与厚度为100微米的活性材料干法自支撑膜进行复合,该自支撑膜的材料可以是与第一次自支撑膜的活性物质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与第一次自支撑膜的活性物质不同的材料。如第一次与钠带辊压复合前的自支撑膜是硬碳材料,那么第二次复合辊压的自支撑膜可以使用硬碳材料或者活性炭,软碳等其他钠电池负极材料。第二次辊压厚度为150微米。第一次辊压与第二次辊压时间间距为1秒至1周时间不等,优选的时间间隔为3分钟。辊压机辊轴可选择金属及塑料材质,优选金属钢材。
(4)辊压后复合电极收卷,密封储存密封温度为-40摄氏度至100摄氏度,干燥环境。
本发明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预钠化方法简单,高效,成本低廉。此前无类似技术及方法。
2.自支撑干电极膜表面喷洒溶剂后与金属钠辊压复合属于专利首创应用,大幅提升预钠化效率,充分发挥了自支撑干电极的优势和特点。
3.该预钠化方法安全高效,对环境要求一般,因为金属钠带从卷轴放出后即被活性材料覆盖保护。
4.该方法可以将金属钠带辊压至任意厚度,因此能够准确调节金属钠与活性材料的质量比例,目前尚无同类及相似方法。
5.该方法可以使用对几乎所有粉体电极材料,只要该种材料可以低温干法成膜就可以利用该材料进行预钠化,实用范围极广。
6.该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种类电极膜进行结构复合的同时预钠化,保证钠离子电池及钠离子电容器等储能器件的特种需求。
7.该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种类活性材料预钠化后复合成膜,从而达到不同种类活性材料协同存储钠离子的效果。如第二次辊压复合的自支撑膜的材料可以是与第一次自支撑膜的活性物质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与第一次自支撑膜的活性物质不同的材料。如第一次与钠带辊压复合前的自支撑膜是硬碳材料,那么第二次复合辊压的自支撑膜可以使用硬碳材料或者活性炭,软碳等其他钠电池负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干法电极膜与金属钠复合后再次与干法电极膜复合示意图。
图2为干法电极膜与金属钠复合后自己单独再次辊压减薄示意图。
图3为干法电极膜与金属钠复合后多次与干法自支撑电极膜辊压复合示意图。
其中,图1-3中,1-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干法自支撑膜,2-钠带、钠片或钠网带,3-复合电极收卷,4-保护性气体,5-第一次辊压,6-第二次辊压,7-溶剂。
图4为硬碳负极对金属钠充放电的半电池性能曲线图;其中,(a)为未预钠化硬碳负极对金属钠充放电的半电池性能曲线图,(b)为已经预钠化硬碳负极对金属钠充放电的半电池性能曲线图。
图5为未预钠化硬碳负极和已经预钠化硬碳负极对三元正极材料充放电的钠离子全电池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发明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意义。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硬碳原材料为核桃壳,经过650摄氏度保温1小时候除焦油后,继续加热到1200摄氏度保温2小时进行石墨化。经过此流程活化后盐酸处理除金属杂质。该硬碳的层间距经XRD测量为0.37nm。软碳的原料来源为沥青颗粒。经过400摄氏度半小时活化预处理后,1300摄氏度保温2小时进行石墨化。经过此流程后盐酸除金属杂质。该软碳的层间距经XRD测量为0.36nm。其余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因此对其来源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1
该实例为单一活性电极材料简单预钠化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硬碳电极材料由低温干法制备工艺制作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薄膜后成卷,薄膜厚度为200微米。
(2)将硬碳电极薄膜与钠网带复合,钠网带厚度为200微米,其复合结构如图1所示。复合环境湿度小于50RH。且硬碳电极复合之前与钠带接触表面喷洒钠离子电池用溶剂,该溶剂为有机非水系类溶剂组合EC:DEC:DMC=1:1:1(体积比),钠网带与硬碳电极复合辊压前用氮气保护性气体吹气保护。
(3)硬碳钠带复合膜经过温度80摄氏度辊压机进行第一次辊压,辊压厚度调节为300微米,第一次辊压过后的复合膜再次与厚度为100微米的硬碳自支撑膜进行复合,第二次辊压厚度为200微米。第一次辊压与第二次辊压时间间距为3分钟。辊压机辊轴为表面镀铬不锈钢。
(4)辊压后复合电极收卷,密封储存密封温度为25摄氏度,干燥环境。半电池具体效果详见图4。
实施例1A
正电极三元钠盐氧化物,负极为预钠化硬碳(实施例1)的全电池,全电池具体效果详见图5。
实施例2
该实例为单一活性电极材料首次预钠化后再次辊压以便保证活性材料中较高的金属钠的质量比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性炭由低温干法制备工艺制作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自支撑薄膜后成卷,薄膜厚度为200微米。
(2)将活性炭电极薄膜与钠带复合,钠带厚度为200微米,其复合结构如图2所示。且活性炭电极复合之前与钠带接触表面喷洒钠离子电池用溶剂,该溶剂为有机非水系类溶剂组合EC:DEC:DMC=1:1:1(体积比)。钠带与活性炭电极复合辊压前用氮保护性气体吹气保护。
(3)复合膜经过温度40摄氏度辊压机进行第一次辊压,辊压厚度调节为300微米,第二次辊压厚度为150微米。第一次辊压与第二次辊压时间间距为3分钟。辊压机辊轴为表面镀铬不锈钢。
(4)辊压后复合电极收卷,密封储存密封温度为25摄氏度,干燥环境。
实施例3
该实例为多种电极混合材料均匀复合后预钠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软碳和硬碳电极材料分别由低温干法制备工艺制作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薄膜后成卷,薄膜厚度为100微米。
(2)将硬碳电极薄膜与钠带复合,钠带厚度为500微米,其复合结构如图2所示。复合环境湿度小于50RH。钠带与硬碳电极膜复合辊压前用氮气吹气保护。硬碳电极复合之前与钠带接触表面喷洒钠离子电池用溶剂,该溶剂为有机非水系类溶剂组合EC:DEC:DMC=1:1:1(体积比)。
(3)硬碳和钠带复合膜经过温度80摄氏度辊压机进行第一次辊压,辊压厚度调节为450微米,第一次辊压过后的复合膜再次与厚度为100微米的软碳干法自支撑膜电极膜进行复合,第二次辊压厚度为300微米。第一次辊压与第二次辊压时间间距为3分钟。辊压机辊轴为表面镀铬不锈钢。
(4)辊压后复合电极收卷,密封储存密封温度为25摄氏度,干燥环境。
实施例4
该实例为多次辊压形成活性材料与金属钠的多层次复合,形成结构极为均匀细致的预钠化电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硬碳电极材料由低温干法制备工艺制作成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薄膜后成卷,薄膜厚度为200微米。
(2)将硬碳电极薄膜与钠网带复合,钠网带厚度为200微米,其复合结构如如图3所示。复合环境湿度小于50RH。钠网带与硬碳电极复合辊压前用氮气保护性气体吹气保护。且硬碳电极复合之前与钠带接触表面喷洒钠离子电池用溶剂,该溶剂为有机非水系类溶剂组合EC:DEC:DMC=1:1:1(体积比)。
(3)硬碳钠带复合膜经过温度80摄氏度辊压机进行第一次辊压,辊压厚度调节为300微米,将该复合膜根据需要分为一卷,二卷,三卷或多卷如图3虚线部分所示所示。
(4)一卷,二卷,三卷或多卷该复合膜再次同时复合辊压,优选三卷同时复合辊压,辊压厚度调节为500微米,之后再次经过辊压机多级辊压至厚度为150微米。此时该电极的硬碳活性材料与金属钠的层状结构均匀细致。
(5)辊压后复合电极收卷,密封储存密封温度为25摄氏度,干燥环境。
实施例5
该实例为多次辊压形成的正极活性材料与金属钠的多层次复合,形成结构极为均匀细致的预钠化电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正极三元钠盐氧化物电极材料由低温干法制备工艺制作成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薄膜后成卷,薄膜厚度为100微米。
(2)将正极三元钠盐氧化物电极材料薄膜与钠带复合,钠带厚度为500微米,其复合结构如图2所示。且正极三元钠盐氧化物电极材料复合之前与钠带接触表面喷洒钠离子电池用溶剂,该溶剂为有机非水系类溶剂组合EC:DEC:DMC=1:1:1(体积比)。钠片与正极三元钠盐氧化物电极薄膜辊压前用氮气吹气保护。
(3)正极三元钠盐氧化物电极薄膜与钠带复合膜经过温度70摄氏度辊压机进行第一次辊压,辊压厚度调节为450微米,第一次辊压过后的钠带复合膜再次与厚度为450微米的三元正极钠带复合膜进行复合,该次复合可以是两层三元正极钠带复合膜复合,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多层三元正极钠带复合膜复合,根据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图3虚线部分所示。第二次辊压厚度为750微米,或根据需要进行再次调整。第一次辊压与第二次辊压时间间距为3分钟。辊压机辊轴为表面镀铬不锈钢。
(4)辊压后复合电极收卷,密封储存密封温度为25摄氏度,干燥环境。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电极材料硬碳不进行预钠化,半电池具体效果详见图4。
对比例1A
与实施例1A的区别仅在于,电极材料硬碳不进行预钠化,全电池具体效果详见图5。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活性炭预钠化不喷洒溶剂EC:DEC:DMC=1:1:1。
试验方法:
实验使用的半电池正极为预钠化的复合电极,负极为金属钠片,电解液为1 mol·L-1的NaPF6在溶剂EC:DEC:DMC=1:1:1(体积比)中。电极充放电压窗口为0V-2.0V。充放电速率为0.1C。
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1的电化学测试均为对电极为金属钠的半电池。
实验使用的全电池正极为三元钠盐氧化物,负极为预钠化的硬碳电极,电解液为1mol·L-1的NaPF6在溶剂EC:DEC:DMC=1:1:1(体积比)中。电极充放电压窗口为2.0V-3.8V。充放电速率为0.1C。
其中实施例1A为正电极三元钠盐氧化物,负极为预钠化硬碳的全电池,对比例1A的电化学测试为正电极为三元钠盐氧化物,负极为未预钠化硬碳的全电池。
活性炭剥离实验使用胶带将电极两侧均匀贴上胶带后,匀速撕开。观察活性炭夹层中金属钠的状态。其中实施例2中使用溶剂进行预钠化的活性炭5小时撕开后中间未见金属钠存在,而对比例2中的活性炭5小时撕开后仍可见金属钠残余。
表1
实例 负极首效 比容量
实施例1 98% 270mAh/g
实施例1A 97% 80mAh/g
实施例2 110% 82mAh/g
实施例3 95% 220mAh/g
实施例4 98% 280mAh/g
实施例5 97% 120mAh/g
对比例1 80% 270mAh/g
对比例1A 92% 73mAh/g
对比例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电极材料制成薄膜后成卷,得到电极薄膜;
(2)将步骤(1)得到的电极薄膜与金属钠的表面涂抹溶剂后,复合,得到复合膜;
(3)将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进行第一次辊压,再次与电极薄膜进行复合,进行第二次辊压;
(4)将辊压后的复合膜收卷,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金属钠包括钠片、钠带和/或钠网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电极材料包括正极材料或负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类材料,具体包括聚阴离子类正极、普鲁士蓝和普鲁士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电极薄膜与金属钠复合前使用保护气体进行吹气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薄膜的厚度为10微米-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金属钠的厚度为5微米-2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溶剂包括有机非水系类溶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一次辊压和第二次辊压的时间间距为1秒至1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辊压的温度为-40~120℃;辊压次数为1-10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一次辊压厚度调节为200微米-2厘米,所述第二次辊压的厚度为20微米-200微米。
CN202210738400.7A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Pending CN114824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8400.7A CN114824175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PCT/CN2023/094744 WO2024001591A1 (zh) 2022-06-28 2023-05-17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8400.7A CN114824175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4175A true CN114824175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23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8400.7A Pending CN114824175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4175A (zh)
WO (1) WO202400159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591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宝晟(苏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0715A (zh) * 2017-07-05 2017-10-10 西南大学 一种提高钠离子全电池电压以及效率的简便负极处理方法
CN109148827A (zh) * 2018-09-26 2019-01-0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锂电池电极的预锂化方法
CN111554883A (zh) * 2020-05-12 2020-08-18 郜明文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预锂化方法
CN111952532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同济大学 预钠化后的钠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机械预钠化方法
CN114207866A (zh) * 2019-09-06 2022-03-18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用于负极的预钠化的方法、预钠化负极和包括该预钠化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36391A (ko) * 2020-05-07 2021-11-17 금오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전나트륨화된 탄소의 제조 방법,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이차전지용 전극 물질 또는 도전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13451544B (zh) * 2021-09-01 2021-12-14 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锂化极片及制备方法、及生产系统、及锂离子电池
CN114824175A (zh) * 2022-06-28 2022-07-29 宝晟(苏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0715A (zh) * 2017-07-05 2017-10-10 西南大学 一种提高钠离子全电池电压以及效率的简便负极处理方法
CN109148827A (zh) * 2018-09-26 2019-01-0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锂电池电极的预锂化方法
CN111952532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同济大学 预钠化后的钠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机械预钠化方法
CN114207866A (zh) * 2019-09-06 2022-03-18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用于负极的预钠化的方法、预钠化负极和包括该预钠化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CN111554883A (zh) * 2020-05-12 2020-08-18 郜明文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预锂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591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宝晟(苏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591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4883B (zh)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预锂化方法
US8497040B2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KR20210134543A (ko) 복합 음극 활물질, 상기 복합 음극 활물질을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상기 음극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9390563B (zh) 改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锂二次电池
US10147948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graphene electrode
CN110190251B (zh) 金属锂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2193123A1 (zh)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JP2020177931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US10354808B2 (e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KR102373313B1 (ko) 무기 전해액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2165631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Wang et al. High-stability 5 V spinel LiNi0. 5Mn1. 5O4 sputtered thin film electrodes by modifying with aluminium oxide
WO2017104583A1 (ja) 全固体二次電池、全固体二次電池用電極シート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1572330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64471B1 (ko) 리튬이차전지용 음극의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전지
CN111430675A (zh) 锂金属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2023168513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スラリー、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4824175A (zh) 一种基于干法制备电极膜的钠离子电池负极预钠化方法
US20010055717A1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having a surface modified electrode and associated fabrication process
US9368798B2 (en) Modified carbon black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P2007018963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製造方法で作製した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TW201731144A (zh) 鋰離子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及其製造方法、鋰離子二次電池負極與鋰離子二次電池
CN113644251A (zh) 一种中空结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567668B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CN108511680A (zh) 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及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