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5428B - 光致变色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光致变色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5428B
CN114815428B CN202110120638.9A CN202110120638A CN114815428B CN 114815428 B CN114815428 B CN 114815428B CN 202110120638 A CN202110120638 A CN 202110120638A CN 114815428 B CN114815428 B CN 1148154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index layer
layer
equal
photochromic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06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15428A (zh
Inventor
孙洪保
孙倩云
陈章荣
潘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Fory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06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5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5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5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5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5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1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9/00Tenebrescent materials, i.e. materials for which the range of wavelengths for energy absorption is changed as a result of excitation by some form of energy
    • C09K9/02Organic tenebrescent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5Raman scattering
    • G01N21/658Raman scattering enhancement Raman, e.g. surface plasm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08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425Non-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膜堆滤光层及设于膜堆滤光层的若干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为(aH1bL1)ncH2或(aH1bL1)nM(dL2eH2)n。本发明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通过膜堆滤光层与设于膜堆滤光层表面的若干金属纳米颗粒的设置,利用膜堆滤光层的干涉效果及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结合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探针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的放大作用,实现了该光致变色材料在自然光以及强光照射下具有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和随角异色的光变效果,同时,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设备可识别的独有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从而使得该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多重防伪效果,防伪效果更佳且伪造难度较大。

Description

光致变色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致变色材料。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了预防和打击制假贩假活动,各种防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近年来,光变颜料正广泛应用于高端防伪领域,比如烟、酒、化妆品等高端产品的防伪标识中。但现有的光变效果防伪技术已经使用多年,防伪材料、结构甚至防伪标识容易被伪造和仿制,导致无法正常实现防伪作用,无法利用其分辨真伪。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设计一种新的光致变色材料。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致变色材料,以解决防伪标识易被仿制从而无法实现防伪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膜堆滤光层以及设于所述膜堆滤光层表面的若干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为(aH1bL1)ncH2
式中H1为第一高折射率层,L1为第一低折射率层,H2为第二高折射率层;a、b、c分别为第一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且0≤a≤6、0≤b≤6、0<c≤6,n为对应介质膜堆周期数;或者,
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为(aH1bL1)nM(dL2eH2)n
式中H1为第一高折射率层,L1为第一低折射率层,L2为第二低折射率层,H2为第二高折射率层,M为金属层;a、b、d、e分别为第一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且0<a≤6、0≤b≤6、0≤d≤6、0<e≤6,n为对应介质膜堆周期数。
可选地,所述拉曼探针分子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拉曼探针分子为含巯基的化合物。
可选地,所述含巯基的化合物包括苯硫酚,对氨基苯硫酚,对氯苯硫酚,对羟基苯硫酚,对甲苯硫酚,2-巯基-5-苯并咪唑,4-巯基苯甲酸,6-巯基吡啶-3-羧酸,3-巯基苯甲酸,2-巯基苯胺,4-巯基苯基乙酸,硫代水杨酸,2-萘硫醇,2-硫代喹啉或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拉曼探针分子与所述膜堆滤光层表面通过硅烷偶联剂连接。
可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巯基和/或氨基。
可选地,所述拉曼探针分子包括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膜堆滤光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或所述第二主表面上设有若干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
可选地,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材料均为折射率大于1.65的材料;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均为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65的材料。
可选地,若干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彼此间隔分布,彼此之间的间隙为2nm-1mm。
可选地,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材料选自铝、银、金、铜、铂、钌、钯、铑、钴、铁、镍、铅、锇、铱及其合金。
可选地,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且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铝、银、金、铜、铂、锡、钛、钯、铑、铌、铬及其合金;或者,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磁性材料,且所述磁性材料选自铁、钴、镍、钆、铽、镝、铒及其合金或其氧化物;或者,所述磁性材料选自铁硅合金、铁铝合金、铁/硅/铝合金、铁/硅/铬合金、铁/镍/钼合金。
可选地,所述金属层的物理厚度范围为2nm-500nm。
可选地,所述光致变色材料还包括覆盖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和所述拉曼探针分子表面的保护层。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通过膜堆滤光层与设于膜堆滤光层表面的若干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的设置,利用膜堆滤光层的干涉效果及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结合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探针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的放大作用,实现了该光致变色材料在自然光以及强光照射下具有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和随角异色的光变效果,同时,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设备可识别的独有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从而使得该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多重防伪效果,防伪效果更佳且伪造难度较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膜堆滤光层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膜堆滤光层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光致变色材料一实施例的拉曼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传统技术中,光致变色现象通常是指某些化合物在特定光照条件下(一般指紫外光)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对光的吸收峰值即颜色的相应改变,典型无机体系的光致变色现象通常伴随着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无机半导体材料WO3(三氧化钨),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其价带中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中,产生电子空穴对,可以将三氧化钨中的水分解成的质子和亚稳态的氧基。若新生的氧基被及时捕获,如氧空位,就避免这个反应的反向过程,增加介稳态的质子和电子的产生,而这些是形成色心的基础。质子和光激发的电子最终导致了有色的钨青铜型结构,氧占据了三氧化钨内的空位位置,或以分子的形式逃逸到周围的空气中。
而有机体系的光致变色也往往伴随着许多与光化学反应有关的过程同时发生,从而导致分子结构的某种改变,其反应方式主要包括:价键异构、顺反异构、键断裂、聚合作用、氧化-还原、周环反应等。如螺吡喃类有机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无色螺吡喃结构中的C-O键断裂开环,分子局部发生旋转且与吲哚形成一个共平面的部花青结构而显色,吸收光谱相应红移。在可见光或热的作用下,开环体又能回复到螺环结构,从而实现变色。
而本发明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不同于上述无机体系及有机体系的变色原理,其呈现的是一种纯物理现象。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膜堆滤光层及设于所述膜堆滤光层表面的若干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
其中,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为:
(aH1bL1)ncH2
式中H1为第一高折射率层,L1为第一低折射率层,H2为第二高折射率层;a、b、c分别为第一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且a≥0、0≤b≤6、0<c≤6,n为对应介质膜堆周期数。
例如,当a=1、b=2、c=1,n=2时,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为
H12L1H12L1H2
即表示该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依次为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其中第一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为1,第一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为2,第二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为1。
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结构还可以为(aH1bL1)nM(dL2eH2)n
式中H1为第一高折射率层,L1为第一低折射率层,L2为第二低折射率层,H2为第二高折射率层,M为金属层;a、b、d、e分别为第一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且0<a≤6、0≤b≤6、0≤d≤6、0<e≤6,n为对应介质膜堆周期数。
例如,当a=1、b=2、d=2、e=1、n=2时,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为H12L1H12L1M2L2H22L2H2
即表示该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依次为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金属层/第二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第二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其中第一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为1,第一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为2,第二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为2,第二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为1。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通过膜堆滤光层与设于膜堆滤光层表面的若干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的设置,利用膜堆滤光层的干涉效果及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结合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探针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的放大作用,实现了该光致变色材料在自然光以及强光照射下具有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和具有随角异色的光变效果,同时,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设备可识别的独有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信号,从而使得该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多重防伪效果,防伪效果更佳、伪造难度较大且隐蔽性高。且两种防伪方式在实现过程中互不干扰,在防伪效果上互为补充,即可通过肉眼使得公众易识别,又可使用高隐蔽性的机器识别。并且,本申请的光致变色材料可以制备成颜料、薄膜,使用范围较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光致变色材料在高强度的可见光下即可实现颜色变化,例如手机光,主要表现为金属纳米颗粒在高光作用下,对入射光的选择性波长的光散射增强,该现象是由一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引起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又称LSPR)是一种尺寸小于光波长的金属纳米颗粒吸收光波的光学现象,指在入射光的照射下,金属纳米颗粒内的电子云会重新分布而产生极化,从而产生正负电子云端。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两金属纳米颗粒的连线方向平行时,正负电子云端分别分布于金属颗粒的左右两端,间隙两侧的颗粒表面富集的异种电荷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场,该点称之为“热点”。而这种“热点”区域对入射光有着强烈的光散射增强作用,且散射光谱具有一定波峰和波谷,从而使肉眼观察到的材料在高强度的光照下颜色发生变化。由于在高光下肉眼观察到的主要是材料的散射光,故不需要寻找特定的观察角度就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进一步地,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又称LSPR)使得金属纳米颗粒周围的场强增加,使得拉曼探针分子的拉曼信号显著增强,增强因子可高达1014~1016。若将单个探针分子置于该“热点”区域,其拉曼散射截面会从10-31~10-29cm2 molecule-1增强至原来的104~1012倍,从而使其拉曼散射光谱强度显著提升。因此,即使是在低浓度(比如10-5Mol/L)下依然可通过拉曼光谱指纹识别。其中,拉曼光谱指纹表示特定的或者说独特的拉曼(SERS)光谱。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膜堆滤光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上均设有若干金属纳米颗粒,以使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呈以所述膜堆滤光层为中心的对称结构。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也可呈非对称结构,例如仅在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第一主表面上设置金属纳米颗粒,或者仅在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第二主表面上设置金属纳米颗粒,同样可以达到本发明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材料均为折射率大于1.65的材料,例如材料折射率为1.7、1.8或1.9等;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均为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65的材料,例如材料折射率为1.1、1.3、1.6、1.65等。
具体地,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为钛酸镧、五氧化三钛、五氧化二铌、硫化锌、氧化锌、氧化锆、二氧化钛、碳、氧化铟、氧化铟锡、五氧化二钽、氧化铈、氧化钇、氧化铕、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氮化铪、碳化铪、氧化铪、氧化镧、氧化镁、氧化钕、氧化镨、氧化钐、三氧化锑、碳化硅、氮化硅、一氧化硅、三氧化硒、氧化锡和三氧化钨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及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可采用同种材料,也可采用不同种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氟化镁、氟化铝、氟化铈、氟化镧、氟化钕、氟化钐、氟化钡、氟化钙、氟化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四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丙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甲基戊烯聚合物、均聚甲醛、丙烯酸树脂、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丙烯、聚砜、聚醚砜、云母、异质同晶聚合物、聚丁烯、离子交联聚合物、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聚氯乙烯、脲醛、苯乙烯丙烯晴、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及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可采用同种材料,也可采用不同种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本发明中的若干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彼此间隔分布。具体地,若干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彼此之间的间隙为2nm-1mm,例如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彼此之间的间隙为2nm、100nm、1000nm、10000nm、100000nm、或1mm等。
并且,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材料选自铝、银、金、铜、铂、钌、钯、铑、钴、铁、镍、铅、锇、铱及其合金。
具体地,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球体、半球体、椭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十六面体、棒形、星形、锥体、三角体、圆筒形等。并且,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为5nm-1μm,例如5nm、10nm、50nm、100nm、500nm或1μm等。当然,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可以统一为同一种形状,也可为多种形状的混合。
另外,所述金属层的物理厚度范围为2nm-500nm,例如所述金属层的物理厚度为2nm、100nm、200nm、300nm、400nm或500nm等。并且,优选地,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且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铝、银、金、铜、铂、锡、钛、钯、铑、铌、铬及其合金。
在本发明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磁性材料,且所述磁性材料选自铁、钴、镍、钆、铽、镝、铒及其合金或其氧化物;或者,所述磁性材料选自铁硅合金、铁铝合金、铁/硅/铝合金、铁/硅/铬合金、铁/镍/钼合金。
为了保护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光致变色材料还包括覆盖于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表面的保护层。
具体地,所述保护层材料为聚苯乙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四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丙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甲基戊烯聚合物、均聚甲醛、丙烯酸树脂、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丙烯、聚砜、聚醚砜、云母、异质同晶聚合物、聚丁烯、离子交联聚合物、丙烯酸共聚物、热塑性、苯乙烯丁二烯、聚氯乙烯、脲醛、苯乙烯丙烯晴、聚碳酸酯、二氧化硅、氧化铝、氟化镁、氟化铝、氟化铈、氟化镧、氟化钕、氟化钐、氟化钡、氟化钙和氟化锂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光致变色材料还包括用于粘接膜堆滤光层及金属纳米颗粒的粘接层,从而保证膜堆滤光层与金属纳米颗粒之间粘结牢固。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膜堆滤光层与金属纳米颗粒之间的粘结,只要达到使膜堆滤光层与金属纳米颗粒之间粘结牢固的效果,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可以制备成颜料、薄膜,薄膜可以直接镀制,也可使用转印得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此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膜堆滤光层11、设于膜堆滤光层11相对两个外表面的若干金属纳米颗粒12和拉曼探针分子13。其中,金属纳米颗粒12设置在膜堆滤光层11上,拉曼探针分子13与金属纳米颗粒12通过键合连接。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干金属纳米颗粒12和拉曼探针分子13可以只设于膜堆滤光层11的一侧外表面。
进一步地,拉曼探针分子13为含巯基的化合物,比如,苯硫酚,对氨基苯硫酚,对氯苯硫酚,对羟基苯硫酚,对甲苯硫酚,2-巯基-5-苯并咪唑,4-巯基苯甲酸,6-巯基吡啶-3-羧酸,3-巯基苯甲酸,2-巯基苯胺,4-巯基苯基乙酸,硫代水杨酸,2-萘硫醇,2-硫代喹啉或以上化合物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拉曼探针分子13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多种的混合。通过调配多组分不同比例的拉曼探针分子13,可获得特定的SERS光谱,具有极高的隐蔽性且难以复制。
其中,膜堆滤光层11的结构可以为(aH1bL1)ncH2或者(aH1bL1)nM(dL2eH2)n
进一步地,参阅图2,图2是图1中膜堆滤光层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膜堆滤光层具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高折射率层21、第一低折射率层22以及第二高折射率层23。
参阅图3,图3是图1中膜堆滤光层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膜堆滤光层具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高折射率层31、第一低折射率层32、金属层33以及第二低折射率层34、第二高折射率层35。
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此光致变色材料40包括:膜堆滤光层41、设于膜堆滤光层41相对两个外表面的若干金属纳米颗粒42和拉曼探针分子43。其中,拉曼探针分子43与膜堆滤光层41表面通过硅烷偶联剂44连接。即,拉曼探针分子43不与金属纳米颗粒42连接,而是通过硅烷偶联剂44连接在膜堆滤光层41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干金属纳米颗粒42和拉曼探针分子43可以只设于膜堆滤光层41的一侧外表面。
其中,硅烷偶联剂44为包括巯基的硅烷偶联剂,或者包括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又或者包括巯基和氨基两者的硅烷偶联剂。具体地,硅烷偶联剂可以为:3-巯丙基三甲氧硅烷,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硫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其他带有硫基或氨基的硅烷偶联剂。
其中,通过硅烷偶联剂44连接在膜堆滤光层41表面的拉曼探针分子43,包括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中的至少一种。同样地,拉曼探针分子43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多种的混合。通过调配多组分不同比例的拉曼探针分子43,可获得特定的拉曼(SERS)光谱,具有极高的隐蔽性且难以复制。
在此实施例中,膜堆滤光层41的结构可以参考图3与图4对应的结构,此处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S501:提供一基底层。
具体地,基底层可为刚性基底,例如,基底层材料可以为石英玻璃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S502:于基底层上形成隔离层。
具体地,隔离层作用为隔离基底层与光致变色材料,以便于光致变色材料从基底层上脱落。
S503:于隔离层上依次形成金属纳米颗粒、膜堆滤光层以及金属纳米颗粒。
具体地,可以通过物理气象沉积法、化学气象沉积法、溶胶凝胶法、浸渍法、蒸镀法形成。
S504:分离去除隔离层。
具体地,可以采用干法或湿法分离隔离层,得到金属纳米颗粒-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503中,可以通过在基底层上,以隔离层、金属纳米颗粒、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为周期,进行多次重复蒸镀,比如10-50次,具体可以为10、20、30、40、50此。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多次的重复蒸镀。然后重复蒸镀完成后,步骤S504中,在多次蒸镀形成的多个重复周期中,分离去除隔离层,从而得到多个金属纳米颗粒-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更加方便的在一个基底层上实现多个金属纳米颗粒-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的形成,节省基底层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加工步骤。
S505:结合拉曼探针分子。
将步骤S504中形成的金属纳米颗粒-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上结合拉曼探针分子,得到光致变色材料。
具体的,可以采用将步骤S504中形成的金属纳米颗粒-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的膜粉浸泡在拉曼探针分子的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进行离心分离,得到光致变色材料。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形成的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膜堆滤光层以及膜堆滤光层相对两侧外表面均具有的若干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结构。利用膜堆滤光层的干涉效果及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结合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探针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的放大作用,实现了该光致变色材料在自然光以及强光照射下具有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和具有随角异色的光变效果,同时,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设备可识别的独有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信号,从而使得该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多重防伪效果,防伪效果更佳、伪造难度较大且隐蔽性高。且两种防伪方式在实现过程中互不干扰,在防伪效果上互为补充,既可通过肉眼使得公众易识别,又可使用高隐蔽性的机器识别。
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S601:提供一基底层。
具体地,基底层可为刚性基底,例如,基底层材料可以为石英玻璃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S602:于基底层上形成隔离层。
具体地,隔离层作用为隔离基底层与光致变色材料,以便于光致变色材料从基底层上脱落。
S603:于隔离层上依次形成膜堆滤光层和金属纳米颗粒。
具体地,可以通过物理气象沉积法、化学气象沉积法、溶胶凝胶法、浸渍法、蒸镀法形成膜堆滤光层和金属纳米颗粒。
其中,膜堆滤光层可以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
S604:从隔离层上分离得到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
具体地,可以采用干法或湿法分离去除隔离层,得到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
S605:将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转印纸透明基底上。
其中,膜堆滤光层与透明基底接触连接。
S606:结合拉曼探针分子。
将步骤S605中形成的透明基底-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上结合拉曼探针分子,得到光致变色材料。
具体的,可以采用将步骤S605中形成的透明基底-膜堆滤光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浸泡在拉曼探针分子的溶液中,一定时间后,分离得到光致变色材料。
进一步地,在步骤S605之后,还可以对步骤S605中得到的光致变色材料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的有机保护层,以对光致变色材料进行保护,避免由于表面被损坏或者污染,而导致的光致变色材料的光变效果差,以及无法进行拉曼检测识别出特征拉曼光谱。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形成的光致变色材料,包括依次层叠的透明基底、膜堆滤光层、若干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利用膜堆滤光层的干涉效果及膜堆滤光层单侧外表面的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结合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探针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的放大作用,实现了该光致变色材料在自然光以及强光照射下具有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和具有随角异色的光变效果,同时,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设备可识别的独有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信号,从而使得该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多重防伪效果,防伪效果更佳、伪造难度较大且隐蔽性高。且两种防伪方式在实现过程中互不干扰,在防伪效果上互为补充,既可通过肉眼使得公众易识别,又可使用高隐蔽性的机器识别。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光致变色材料依次为: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金属纳米颗粒/拉曼探针分子。
制备上述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使用卷绕镀膜机提供一基底层,所述基底层可为刚性基底,例如,基底层材料可以为石英玻璃或PET;而后,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隔离层,在隔离层上依次沉积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金属纳米颗粒;剥离去除隔离层并将光致变色材料转印到透明基底上,剥离方式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干法、湿法、转印、使用粘性基底黏贴剥离等。将带有光致变色材料的透明基底浸泡在含有对氨基苯硫酚的拉曼探针分子的溶液中一定时间,比如4h,纯水漂洗多次后,用氮气吹干,最后在材料表面覆盖透明的有机保护层,即可获得透明的负载氨基苯硫酚分子的光致变色薄膜器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光致变色材料依次为:金属纳米颗粒/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金属纳米颗粒/拉曼探针分子。
制备上述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提供一基底层,所述基底层可为刚性基底,例如,基底层材料可以为石英玻璃或PET;而后,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隔离层,在隔离层上依次沉积金属纳米颗粒/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金属纳米颗粒;具体地,在基底层上,以隔离层、金属纳米颗粒、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金属纳米颗粒为周期,重复蒸镀20-30次,或者更多次;最后,多次重复蒸镀完成后,从所述隔离层剥离去除掉隔离层,剥离方式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干法或湿法。取一定量的剥离得到的膜粉浸泡入氨基苯硫酚和对氯苯硫酚混合溶液,产物离心分离,可得氨基苯硫酚和对氯苯硫酚分子修饰的光致变色膜粉材料。其中,拉曼探针分子为氨基苯硫酚和对氯苯硫酚的混合。
利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该光致变色材料,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同时对该光致变色材料进行拉曼测试,可具有优异的拉曼活性和特有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简称SERS)指纹信号。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光致变色材料依次为:拉曼探针分子/金属纳米颗粒/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金属层/第二高折射率层/金属纳米颗粒/拉曼探针分子。
制备上述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提供一基底层,所述基底层可为刚性基底,例如,基底层材料可以为石英玻璃或PET;而后,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隔离层,在隔离层上依次沉积金属纳米颗粒/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金属层/第一低折射率/第一高折射率层/金属纳米颗粒的光致变色材料;具体地,在基底层上,以隔离层、金属纳米颗粒、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金属纳米颗粒为周期,重复蒸镀20-30次,或者更多次;最后,多次重复蒸镀完成后,从所述隔离层剥离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剥离方式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干法或湿法,以获得膜粉。取一定量的膜粉浸泡入1×10- 3Mol/L的硫代水杨酸乙醇溶液90min后,再用乙醇漂洗2到3次,低温烘干获得硫代水杨酸分子键合的光致变色材料的膜粉。
取一定量的膜粉混入油墨丝网印刷后成预设图案。自然光下,图案正面色为蓝色,即垂直于图案表面观察图案的颜色为蓝色;而侧面色为紫色,即与图案表面呈一定角度(非垂直)观察的图案颜色为紫色。在自然光下光致变色材料呈现了随角异色的光变效果。而在强光照射下,比如家用手电筒光照下,图案呈现黄色,因此在自然光与强光下呈现变色效果。同时利用拉曼(Raman)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得到特定的拉曼光谱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光致变色材料一实施例的拉曼光谱。图7所对应的拉曼光谱即为硫代水杨酸分子的拉曼指纹光谱。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
膜堆滤光层以及设于所述膜堆滤光层表面的若干尺寸小于光波长的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其中,所述拉曼探针分子与所述膜堆滤光层表面通过硅烷偶联剂连接;
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为(aH1bL1)ncH2
式中H1为第一高折射率层,L1为第一低折射率层,H2为第二高折射率层;a、b、c分别为第一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且0≤a≤6、0≤b≤6、0<c≤6,n为对应介质膜堆周期数;或者,
所述膜堆滤光层的结构为(aH1bL1)nM(dL2eH2)n
式中H1为第一高折射率层,L1为第一低折射率层,L2为第二低折射率层,H2为第二高折射率层,M为金属层;a、b、d、e分别为第一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膜层厚度系数,且0<a≤6、0≤b≤6、0≤d≤6、0<e≤6,n为对应介质膜堆周期数;
所述拉曼探针分子包括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巯基和/或氨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堆滤光层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或所述第二主表面上设有若干金属纳米颗粒和拉曼探针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材料均为折射率大于1.65的材料;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均为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65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彼此间隔分布,彼此之间的间隙为2nm-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材料选自铝、银、金、铜、铂、钌、钯、铑、钴、铁、镍、铅、锇、铱及其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且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铝、银、金、铜、铂、锡、钛、钯、铑、铌、铬及其合金;或者,
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磁性材料,且所述磁性材料选自铁、钴、镍、钆、铽、镝、铒及其合金或其氧化物;或者,所述磁性材料选自铁硅合金、铁铝合金、铁/硅/铝合金、铁/硅/铬合金、铁/镍/钼合金。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物理厚度范围为2nm-500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还包括覆盖于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和所述拉曼探针分子表面的保护层。
CN202110120638.9A 2021-01-28 2021-01-28 光致变色材料 Active CN114815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0638.9A CN114815428B (zh) 2021-01-28 2021-01-28 光致变色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0638.9A CN114815428B (zh) 2021-01-28 2021-01-28 光致变色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5428A CN114815428A (zh) 2022-07-29
CN114815428B true CN114815428B (zh) 2024-04-26

Family

ID=8252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0638.9A Active CN114815428B (zh) 2021-01-28 2021-01-28 光致变色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5428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5291A (zh) * 2003-02-18 2006-03-08 英特尔公司 用作活性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术(sers)基质的涂覆有金属的纳米晶硅
US7903338B1 (en) * 2006-07-08 2011-03-08 Cirrex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light at an optical interface
WO2015121682A1 (en) * 2014-02-17 2015-08-20 Ucl Business Plc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ersions of nanosheets
CN108254353A (zh) * 2017-12-29 2018-07-06 重庆大学 石墨烯金属共形纳米探针增强拉曼红外双光谱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8709879A (zh) * 2018-05-18 2018-10-26 浙江大学 基于介电高弹聚合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薄膜及方法
CN110669360A (zh) * 2019-08-30 2020-01-10 惠州市华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色颜料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02660A (zh) * 2019-10-09 2020-01-1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纳米金薄膜防伪新方法
CN111426678A (zh) * 2020-05-22 2020-07-17 合肥学院 一种利用基于树莓状金基底的拉曼仪检测鸭肉中残留抗生素的方法
CN111643683A (zh) * 2020-06-17 2020-09-11 点靓纳谱(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拉曼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1695658A (zh) * 2019-03-12 2020-09-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puf的防伪方法、puf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70832A (zh) * 2020-09-10 2021-01-05 上海交通大学 拉曼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3050206A (zh) * 2019-12-28 2021-06-29 惠州市华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材料
CN114958032A (zh) * 2021-02-26 2022-08-30 惠州市华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色饱和度的光致变色颜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42604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olymer encapsulated particles as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probes
US8390805B2 (en) * 2010-07-29 2013-03-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ystem
WO2016036409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detection of gases, particles and liquids through nanopillar structures
GB201700420D0 (en) * 2017-01-10 2017-02-22 Royal Mint Ltd Ink containing luminescent particles
US10876150B2 (en) * 2017-01-27 2020-12-29 Duke University Nanoprob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5291A (zh) * 2003-02-18 2006-03-08 英特尔公司 用作活性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术(sers)基质的涂覆有金属的纳米晶硅
US7903338B1 (en) * 2006-07-08 2011-03-08 Cirrex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light at an optical interface
WO2015121682A1 (en) * 2014-02-17 2015-08-20 Ucl Business Plc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ersions of nanosheets
CN108254353A (zh) * 2017-12-29 2018-07-06 重庆大学 石墨烯金属共形纳米探针增强拉曼红外双光谱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8709879A (zh) * 2018-05-18 2018-10-26 浙江大学 基于介电高弹聚合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薄膜及方法
CN111695658A (zh) * 2019-03-12 2020-09-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puf的防伪方法、puf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9360A (zh) * 2019-08-30 2020-01-10 惠州市华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色颜料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02660A (zh) * 2019-10-09 2020-01-1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纳米金薄膜防伪新方法
CN113050206A (zh) * 2019-12-28 2021-06-29 惠州市华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材料
CN111426678A (zh) * 2020-05-22 2020-07-17 合肥学院 一种利用基于树莓状金基底的拉曼仪检测鸭肉中残留抗生素的方法
CN111643683A (zh) * 2020-06-17 2020-09-11 点靓纳谱(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拉曼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2170832A (zh) * 2020-09-10 2021-01-05 上海交通大学 拉曼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4958032A (zh) * 2021-02-26 2022-08-30 惠州市华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色饱和度的光致变色颜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5428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0206B (zh) 光致变色材料
EP2695006B2 (fr) Composant optique de securite a effet transmissif, fabrication d'un tel composant et document securisé equipé d'un tel composant
EP3623058B1 (en) Optical effect layers showing a viewing angle dependent optical effect; processes and devices for their production; items carrying an optical effect layer; and uses thereof
US20150235745A1 (en) Magnetic particle having a highly reflective protectiv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10836918B2 (en) Microparticles and apparatus for smart ink production
FR2782232A1 (fr) Ecran transparent de protection vis-a-vis des ondes electromagnetiques
BRPI0715041A2 (pt) mÉtodo para formaÇço de um artigo reflexivo multicamada opticamente responsivo, artigo reflexivo multicamada opticamente responsivo e indicador
JP2009511725A (ja) 不連続な金属粒子から作られる層を有する色効果顔料、その製造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TW200417759A (en) Robust multilayer magnetic pigments and foils
US11802210B2 (en) Hybrid colored metallic pigment
CN102093785B (zh) 一种电泳显示涂布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15428B (zh) 光致变色材料
CN113773670A (zh) 一种光致变色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58077B (zh) 磁性颜料片、光变油墨和防伪制品
KR101339070B1 (ko) 자성 입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0180892A1 (en) Thin film interference pigments with nanoparticles coating
FR3030856A1 (fr) Etiquette adhesive
KR20160080748A (ko) 변색효과를 갖는 보안요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7076347A (ja) 耐熱性光干渉反射構造体
CN114958032A (zh) 一种高色饱和度的光致变色颜料
CN114891368B (zh) 一种磁性光变颜料
EP0391578A1 (en) Two phase metal/oxide films
US20200283637A1 (en) Pigment including a coating of nanoparticles
WO2015063672A1 (fr) Document sécurisé et pigment
KR101432937B1 (ko) 잠재지문 현출용 기능성 색변환 분말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