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8958A - 模具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具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8958A
CN114798958A CN202111623292.0A CN202111623292A CN114798958A CN 114798958 A CN114798958 A CN 114798958A CN 202111623292 A CN202111623292 A CN 202111623292A CN 114798958 A CN114798958 A CN 114798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ushion
cushion
die
motor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32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98958B (zh
Inventor
松泽拓未
佐藤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98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8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8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8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5/00Safety devices protecting the machine or the operat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dealt with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20Deep-drawing
    • B21D22/22Deep-drawing with devices for holding the edge of the bl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 Press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运行时可以抑制模具缓冲单元的倾斜的模具缓冲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模具缓冲装置具有:模具缓冲单元12,支承在各个抵接部位对压边圈9进行向上施力的多个缓冲销11;多个驱动源13,能够独立地控制施加在模具缓冲单元12的不同部位上的升降方向的按压力;驱动力传递机构14,将多个驱动源13的驱动力传递至模具缓冲单元12;反作用力检测器20,分别检测与施加至多个驱动源13的反作用力对应的力;及,控制部21,基于由反作用力检测器20测量出的测量值来调整多个驱动源13的输出;并且,控制部21使与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对高的区域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大于与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对低的区域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

Description

模具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对板状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时,使用将工件周缘部夹在冲压机械的上模与压边圈之间进行保持的模具缓冲装置。在模具缓冲装置中,利用能够借助弹簧进行一定的伸缩的多个缓冲销,向冲压机械的上模侧对压边圈进行向上施力,来夹持工件周缘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缓冲销的弹簧特性的偏差等,有时会产生多个缓冲销不能全部恰当地与压边圈抵接的问题。本案申请人之前提出了可以应对这种问题的缓冲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7396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存在一种模具缓冲装置,其使与多个缓冲销的下端抵接的模具缓冲单元同时向上方移动,将这些缓冲销一起向上方按压位移,使它们的上端与压边圈抵接,对压边圈进行向上施力。在这种模具缓冲装置中,运行时,模具缓冲单元有时会从标准的姿势(例如,主面为水平的姿势)倾斜。如果该倾斜较大,则会导致模具缓冲装置发生运行不良。之所以产生上述倾斜是因为,由于根据工件周缘部的形状等来分配缓冲销的配置,因此其配置密度不均匀,作为缓冲销对模具缓冲单元的反作用的按压力也呈现不均匀的分布。发明人等发现,在应用了多个专利文献1的缓冲销的模具缓冲装置中,如上所述,存在助长在模具缓冲单元中产生倾斜的倾向的问题。关于该问题,专利文献1中未涉及。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运行时可以抑制模具缓冲单元的倾斜的模具缓冲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一种模具缓冲装置(例如,后述的模具缓冲装置10),朝向冲压机械(例如,后述的冲压机械1)的上模侧(例如,后述的上模5)对压边圈(例如,后述的压边圈9)进行向上施力,将工件(例如,后述的工件8)的周缘部保持在前述压边圈与前述上模之间,所述模具缓冲装置具有:模具缓冲单元(例如,后述的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支承在各个抵接部位对前述压边圈进行向上施力的多个缓冲销(例如,后述的缓冲销11);多个驱动源(例如,后述的作为驱动源13的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能够独立地控制施加在前述模具缓冲单元的不同部位上的升降方向的按压力;驱动力传递机构(例如,后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4),将前述多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前述模具缓冲单元;反作用力检测器(例如,后述的压力传感器20),分别检测与施加至前述多个驱动源的反作用力对应的力;及,控制部(例如,后述的控制部21),基于由前述反作用力检测器测量出的测量值(例如,后述的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来调整前述多个驱动源的输出;并且,前述控制部使与前述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对高的区域(例如,后述的第一区域101、第四区域104)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大于与前述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对低的区域(例如,后述的第二区域102、第三区域103)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
(2)根据(1)所述的模具缓冲装置,其中,前述反作用力检测器从前述工件的周缘部被保持在前述压边圈与前述上模之间的状态开始测量反作用力。
(3)根据(1)或(2)所述的模具缓冲装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多个驱动源,使分别施加至前述多个驱动源的反作用力接近于与前述多个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应的目标值。
(发明的效果)
在(1)的模具缓冲装置中,控制部使与前述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对高的区域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大于与前述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对低的区域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因此,在模具缓冲单元上的全区域中,模具缓冲单元对缓冲销的按压力与作为缓冲销对模具缓冲单元的反作用的按压力在相同的高度方向位置上是均衡的。由此,在模具缓冲装置运行时,可以抑制模具缓冲单元的倾斜。
在(2)的模具缓冲装置中,反作用力检测器从工件的周缘部被保持在压边圈与上模之间的状态开始测量反作用力,因此控制部可以基于该测量的结果恰当地调整多个驱动源的输出。因此,在模具缓冲装置运行时,可以良好地抑制模具缓冲单元的倾斜。
在(3)的模具缓冲装置中,控制部控制多个驱动源,使分别施加至多个驱动源的反作用力接近于与多个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应的目标值,因此在模具缓冲装置运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抑制模具缓冲单元倾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绘示包括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装置的冲压机械的图。
图2是利用平面投影来绘示图1中的模具缓冲装置中的缓冲销的配置的图。
图3是绘示图1中的模具缓冲装置中所应用的缓冲销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4是绘示利用本发明的模具缓冲装置解决了现有问题的状态的图。
图5是绘示在现有的模具缓冲装置中产生了问题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参照图式加以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绘示包括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装置的冲压机械的图。
图1的冲压机械1设置未图示的床身、及冠部2,所述冠部2位于铅垂设置在床身上的柱状的四根立柱(upright)(未图示)的上方。在冠部2的下方配置滑块3。借由包括设置在冠部2内的驱动源及传递机构的滑块驱动机构4,滑块3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滑块3的上下移动由沿着立柱设置的未图示的引导机构引导。在滑块3的下表面安装作为其中一个冲压模的上模5。
在未图示的床身与铅垂设置在床身上的柱状的四根立柱(未图示)之间设置垫板6,在垫板6上安装作为另一冲压模的下模7。当滑块3被滑块驱动机构4驱动而上下移动时,载置在上模5与下模7之间的工件8被冲压加工。设定在工件8的成形对象部位的外周侧的工件周缘部由上模5与压边圈9夹持,在进行冲压加工的过程中,也可以保持工件8的周缘部的位置。
设置朝向冲压机械1的上模5侧对压边圈9进行向上施力的模具缓冲装置10。模具缓冲装置10构成为包括:模具缓冲单元12,支承在各个抵接部位对压边圈9进行向上施力的多个缓冲销11;多个驱动源13(13a,13b),能够独立地控制施加在模具缓冲单元12的不同部位上的升降方向的按压力;及,驱动力传递机构14,将多个驱动源13的驱动力传递至模具缓冲单元12。
模具缓冲单元12构成为销板16一体地载置在缓冲垫15上。多个缓冲销11分别沿着铅垂方向贯通设置于垫板6的孔,它们的上端侧与压边圈9的下表面抵接,且它们的下端侧与销板16的上表面抵接。多个缓冲销11以与冲压加工时施加在压边圈9上的所需的向上施加力的位置分布(销板16的平面投影区域中的分布)相应的配置密度配置。作为驱动源13的马达是在图1的正视图中可以目视确认到的第一马达13a及第二马达13b、与配置在纸面的里侧而在图1中观察不到的第三马达13c及第四马达13d。这些第一马达至第四马达13a,13b,13c及13d与销板16的平面投影区域中被划分为四部分而成的后述第一区域至第四区域对应设置。
图2是用平面投影来绘示模具缓冲装置10中的缓冲销11的配置的图,作为平面投影对象的整个区域相当于销板16的平面投影区域的全区域100。全区域100被宽度方向的中心线WCL及进深方向的中心线DCL,划分为宽度方向的长度及进深方向的长度分别相等的矩形的四个中区域。关于这四个中区域,将冲压机械1(模具缓冲装置10)的进深方向近前侧(在图4中为下侧)中左侧的区域称为第一区域101,将第一区域101的右侧相邻的区域称为第二区域102,将第二区域102的进深方向里侧(在图4中为上侧)的区域称为第三区域103,将第三区域103的左侧相邻的区域称为第四区域104。
第一区域101至第四区域104分别被划分为6行14列的矩阵状的小区域。各小区域对应于能够配置缓冲销11的位置,在本例中,在利用影线图示的小区域所对应的位置实际配置缓冲销11。与第一区域101对应地配置共计29根缓冲销11。与第二区域102对应地配置共计21根缓冲销11。与第三区域103对应地配置共计18根缓冲销11。与第四区域104对应地配置共计24根缓冲销11。这四个相同形状相同面积的各中区域所对应的缓冲销11的根数是各中区域(101,102,103,104)中的缓冲销11的配置密度。
驱动力传递机构14构成为包括:齿条小齿轮机构17,包括经由齿轮来传递马达13产生的旋转位移的小齿轮、及与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及,液压气缸18,被插入位移传递部,所述位移传递部将齿条小齿轮机构17产生的直线位移传递至模具缓冲单元12的缓冲垫15。上述马达13分别是与第一区域101对应配置的第一马达13a、与第二区域102对应配置的第二马达13b、与第三区域103对应配置的第三马达13c、与第四区域104对应配置的第四马达13d。在图1中,可以目视确认到冲压机械1(模具缓冲装置10)的近前侧的第一马达13a及第二马达13b,而观察不到里侧的第三马达13c及第四马达13d。
在驱动力传递机构14中,齿条小齿轮机构17分别与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各者对应设置,将这些马达的旋转位移转换为直线位移。亦即,第一齿条小齿轮机构17a、第二齿条小齿轮机构17b、第三齿条小齿轮机构17c、第四齿条小齿轮机构17d。
同样地,液压气缸18分别与第一齿条小齿轮机构17a、第二齿条小齿轮机构17b、第三齿条小齿轮机构17c、第四齿条小齿轮机构17d各者对应设置,辅助将来自这些齿条小齿轮机构17的直线位移传递给模具缓冲单元12的缓冲垫15的功能。这些液压气缸18即为第一液压气缸18a、第二液压气缸18b、第三液压气缸18c、第四液压气缸18d。
在图1中,可以目视确认到冲压机械1(模具缓冲装置10)的近前侧的第一齿条小齿轮机构17a、第二齿条小齿轮机构17b、以及第一液压气缸18a、第二液压气缸18b,而观察不到里侧的第三齿条小齿轮机构17c、第四齿条小齿轮机构17d、以及第三液压气缸18c、第四液压气缸18d。第一液压气缸18a、第二液压气缸18b、第三液压气缸18c、第四液压气缸18d分别与上述顺序对应地具有活塞杆19a,19b,19c,19d,这些活塞杆19a,19b,19c,19d与缓冲垫15的下表面抵接而将模具缓冲单元12向上方施力。
另一方面,在多个缓冲销11的各下端部与销板16抵接的部位,分别配置压力传感器20。在与n根缓冲销11对应地设置n个压力传感器20的情况下,从各压力传感器20获得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这些压力传感器20是反作用力检测器,所述反作用力检测器分别检测与分别施加在作为多个驱动源的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上的反作用力对应的力。
来自各压力传感器20的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经由未图示的信号电缆被供给至控制部21。控制部21基于所供给的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生成分别控制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控制信号C1,C2,C3,C4,并经由未图示的信号电缆,分别供给至所对应的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
控制部21例如构成为包括微处理器、输入输出端子部、模拟/数字(Analog/Digital,A/D)转换器、数字/模拟(Digital/Analog,D/A)转换器、模拟信号转换器、信号放大器等。控制部21根据控制信号C1,C2,C3,C4来调整作为多个驱动源的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输出。
图3是绘示图1中的模具缓冲装置10中所应用的缓冲销11的内部构造的图。在缓冲销11中,作为缸体(cylinder)状的主体部111的其中一端部的底部被底盖112封闭,作为另一端部的前端部安装有帽螺钉113。有帽螺钉113具有与主体部111同轴的贯通孔,活塞部件114被设置成能够在该贯通孔内沿着轴向滑动。
在主体部111内的底盖112与有帽螺钉113之间,从有帽螺钉113侧起依次沿着轴向重叠配置多个(在本例中为7个)螺旋弹簧SP1,SP2,SP3,SP4,SP5,SP6,SP7。与螺旋弹簧SP1,SP2,SP3,SP4,SP5,SP6,SP7分别对应地,在它们的外周与主体部111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套筒S1,S2,S3,S4,S5,S6,S7。在各个螺旋弹簧与包围其的套筒的对、即利用符号来称呼时的SP1与S1、SP2与S2、SP3与S3、SP4与S4、SP5与S5、SP6与S6、SP7与S7沿着轴向重叠时的邻接的相互间,插入环部件RM1,RM2,RM3,RM4,RM5,RM6。
各环部件RM1,RM2,RM3,RM4,RM5,RM6的外周面与缸体状的主体部111的内周面可以沿着轴向滑动地抵接,在中心分别具有与主体部111的轴同轴的贯通孔。贯通螺旋弹簧SP7上方的各螺旋弹簧与其正下方的环部件、即利用符号称呼时的SP1与RM1、SP2与RM2、SP3与RM3、SP4与RM4、SP5与RM5、SP16与RM6各者的中心的心轴部件CR1,CR2,CR3,CR4,CR5,CR6被设置为同轴状。
进而,贯通螺旋弹簧SP7的中心的心轴部件CR7被埋设于底盖112。设置于缓冲销11的螺旋弹簧SP1,SP2,SP3,SP4,SP5,SP6,SP7的弹簧常数被设定为至少它们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不同。例如,上述弹簧常数也可以设计为按照螺旋弹簧SP1,SP2,SP3,SP4,SP5,SP6,SP7的顺序递增。或者,也可以设计为按照上述顺序递减。
借由对图1的冲压机械1(模具缓冲装置10)中的模具缓冲单元12的销板16进行向上施力,各缓冲销11各自的下端部的底盖112被销板16按压。借由该按压,各缓冲销11各自的上端部的活塞部件114在各个抵接部位对压边圈9进行向上施力。亦即,来自压边圈9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各缓冲销11各自的上端部的活塞部件114。
在该反作用力不发生作用的状态下,亦即,在各缓冲销11上没有被施加轴向的负荷期间,各缓冲销11的螺旋弹簧SP1,SP2,SP3,SP4,SP5,SP6,SP7没有负荷,因此,它们的轴向的尺寸取既定的最大值。亦即,处于无负荷的伸长状态。在该接近于无负荷的状态下,在各心轴部件CR1,CR2,CR3,CR4,CR5,CR6,CR7的邻接相互间、及心轴部件CR1与活塞部件114的预定抵接部位间,因螺旋弹簧SP1,SP2,SP3,SP4,SP5,SP6,SP7的弹力而产生既定的间隙。
当模具缓冲单元12的销板16被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14进行向上施力时,螺旋弹簧SP1,SP2,SP3,SP4,SP5,SP6,SP7从弹簧常数较小的螺旋弹簧开始依次压缩变形。各螺旋弹簧SP1,SP2,SP3,SP4,SP5,SP6,SP7的各压缩变形的极限由套筒S1,S2,S3,S4,S5,S6,S7规定。
在各缓冲销11各者中,随着轴向的负荷的增大,在低弹簧常数的螺旋弹簧开始压缩变形之后,高弹簧常数的螺旋弹簧逐渐压缩变形。由此,可以精密地调整各缓冲销11对压边圈9的按压力。因此,即使在压边圈9的相对于各缓冲销11的预定抵接面上产生一些尺寸误差等,各缓冲销11的活塞部件114也会吸收这些尺寸误差,使所配置的所有缓冲销11与压边圈9的预定抵接面抵接。
亦即,所配置的所有缓冲销11产生的向上施加力将有效地作用于压边圈9的预定抵接面。直截了当而言,任一缓冲销11在将来自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侧的向上施加力传递至压边圈9的方面,均将有效地发挥功能。换言之,来自任一缓冲销11的反作用力均无保留地作用于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侧。
另一方面,如参照图2所说明,缓冲销11的配置密度在平面投影到销板16上的作为上述四个区域的第一区域101至第四区域104中各不相同。亦即,缓冲销11侧对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侧的反作用力根据第一区域101至第四区域104中的缓冲销11的配置密度而不同。
此处,关注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的平面投影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WCL的左右的来自缓冲销11的反作用力的不均衡。在左侧,在第一区域101配置29根缓冲销11,在第四区域104配置24根缓冲销11,所以,在左侧共计配置53根缓冲销11。另一方面,在右侧,在第二区域102配置21根缓冲销11,在第三区域103配置18根缓冲销11,所以,在右侧共计配置39根缓冲销11。
图5是绘示在现有的模具缓冲装置中产生了问题的状态的图。在图5中,对与图1的对应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这些各部位的说明引用图1的相关说明。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由于其平面投影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WCL的左右的来自缓冲销11的反作用力的不均衡,如图所示发生了倾斜。
在图5中,各缓冲销11,11对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的反作用力以朝向销板16的粗箭头表示。如参照图2所说明,来自缓冲销11的反作用力在销板16的平面投影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WCL(图2)的左侧其合计值相对较大,在右侧其合计值相对较小。这种反作用力的不均衡会产生使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的主面倾斜的力矩。
如果来自驱动力传递机构14(在图5中,18a,18b,19a,19b的部分可以目视确认到)的向上施加力在中心线WCL的左右是均等的,则由于该力矩,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的主面将无法再维持水平,而会如图5所示倾斜。因此,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的外周缘偏倚地与既定的引导部件抵接,左右间不均衡的摩擦增强。因而,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会给顺利的升降位移带来障碍。
在参照图1至图3而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装置10中,如下解决了参照图5所说明的现有问题。
如参照图1及图2所说明,控制部21基于由作为反作用力检测器的n个压力传感器20测量出的测量值即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输出控制信号C1,C2,C3,C4。亦即,控制部21利用应用程序,读入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所述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表示从参照图2所说明的小区域所对应的各个缓冲销11作用于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的反作用力。
作为反作用力检测器的n个压力传感器20从达到工件8的周缘部被保持在压边圈9与上模5之间的状态的时刻开始测量反作用力。实际上,如下测量对上述销板16的反作用力。亦即,借由作为反作用力检测器的n个压力传感器20、与控制部21中的对这n个压力传感器20的扫描的共同作用,进行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的读入、即反作用力的测量。
在控制部21中,根据规定第一区域101至第四区域104分别所对应的缓冲销11的根数的缓冲销布局,将施加至所对应的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反作用力(抗衡反作用力的驱动力)设定为控制的目标值D1,D2,D3,D4。
控制部21针对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识别与对应的第一区域101至第四区域104中的哪一个对应,并针对这四个区域计算出作用的反作用力(载荷)的合计值。控制部21根据所计算出的四个区域的载荷,获得控制信号C1,C2,C3,C4。作为多个驱动源的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根据控制信号C1,C2,C3,C4,利用缩小与上述目标值D1,D2,D3,D4的偏差的反馈控制来调整各自的输出。
在该调整中,使与缓冲销11的配置密度相对高的区域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大于与缓冲销11的配置密度相对低的区域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例如,针对图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WCL的左侧的第一区域101与中心线WCL的右侧的第二区域102,进行如下调整:使所对应的缓冲销11的根数为29根的第一区域101所对应的第一马达13a的输出大于所对应的缓冲销11的根数为21根的第二区域102所对应的第二马达13b的输出。同样,针对中心线WCL的左侧的第四区域104与中心线WCL的右侧的第三区域103,进行如下调整:使所对应的缓冲销11的根数为24根的第四区域104所对应的第四马达13d的输出大于所对应的缓冲销11的根数为18根的第三区域103所对应的第三马达13c的输出。
图4是绘示在本发明的模具缓冲装置10中,解决了参照图5所说明的现有问题的状态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状态的示意图。在图4中,对与图1的对应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这些各部位的说明引用图1中的说明。在图4中,来自各缓冲销11,11的反作用力被象征性地表示为朝向销板16的粗箭头。如图所示,来自缓冲销11的反作用力在销板16的左侧其合计值相对较大,在右侧其合计值相对较小。
在本发明的模具缓冲装置中,即使存在这种反作用力的不均衡,也会根据来自控制部21的控制信号C1,C2,C3,C4,如上所述利用缩小与目标值D1,D2,D3,D4的偏差的反馈控制来调整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输出。因此,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上不会作用有使其主面倾斜的力矩,而可以如图所示维持水平。因而,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可以维持顺利的升降位移。
利用上述反馈控制进行的对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驱动力的调整是从工件8的周缘部被保持在压边圈9与上模5之间,开始对多个驱动源13作用反作用力的时刻开始,进行至上模5到达其下死点为止。上模5到达其下死点后,不再需要模具缓冲载荷,因此在模具缓冲装置10中适当进行摇动或脱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装置10,起到以下效果。
(1)的模具缓冲装置10朝向冲压机械1的上模5对压边圈9进行向上施力,将工件8的周缘部保持在压边圈9与上模5之间,所述模具缓冲装置10具有: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支承在各个抵接部位对压边圈9进行向上施力的多个缓冲销11;作为多个驱动源13的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能够独立地控制施加在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的不同部位上的升降方向的按压力;驱动力传递机构14,将多个驱动源13的驱动力传递至模具缓冲单元12;作为反作用力检测器的压力传感器20,分别检测与施加至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反作用力对应的力;及,控制部21,基于作为由压力传感器20测量出的测量值的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来调整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输出;并且,控制部21使与缓冲销11的配置密度相对高的区域(第一区域101、第四区域104)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大于与缓冲销11的配置密度相对低的区域(第二区域102、第三区域103)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借由控制部21进行的与驱动源的输出相关的上述调整,根据缓冲销11的配置密度,以销板16的平面投影中的四个区域(第一区域101至第四区域104)为单位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14而施加至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反作用力与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驱动力相抗衡。由此,在模具缓冲装置10运行时,可以抑制模具缓冲单元12的倾斜,模具缓冲单元12(销板16)可以维持顺利的升降位移。
在(2)的模具缓冲装置10中,作为反作用力检测器的压力传感器20从工件8的周缘部被保持在压边圈9与上模5之间的状态开始测量反作用力。因此,在开始对多个驱动源13作用反作用力的时刻,控制部21可以基于压力传感器20测量的结果(压力检测信号P1,P2,……,Pn-1,Pn),恰当地调整作为多个驱动源13的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的输出。由此,在模具缓冲装置10运行时,可以良好地抑制模具缓冲单元12的倾斜。
在(3)的模具缓冲装置10中,控制部21对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进行反馈控制,使施加至作为多个驱动源13的第一马达13a、第二马达13b、第三马达13c、第四马达13d各者的反作用力接近于与缓冲销11的配置密度相应的目标值D1,D2,D3,D4。因此,在模具缓冲装置10运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抑制模具缓冲单元12的倾斜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对细节的构造进行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应用分别检测多个驱动源产生的驱动位移对应值的编码器,作为分别检测与施加至多个驱动源的反作用力对应的力的反作用力检测器,并由控制部计算出与各编码器中的检测值对应的反作用力,基于该计算所得的值,来调整各驱动源的驱动力。另外,在驱动力传递机构14中,也可以不使用齿条小齿轮机构而使用滚珠丝杠机构。
附图标记
1:冲压机械
2:冠部
3:滑块
4:滑块驱动机构
5:上模
6:垫板
7:下模
8:工件
9:压边圈
10:模具缓冲装置
11:缓冲销
12:模具缓冲单元
13、13a、13b、(13c、13d):马达(驱动源)
14、14a、14b、(14c、14d):驱动力传递机构
15:缓冲垫
16:销板
17、17a、17b、(17c、17d):齿条小齿轮机构
18、18a、18b、(18c、18d):液压气缸18
19a、19b、(19c、19d):活塞杆
20:压力传感器
21:控制部
100:全区域
101:第一区域
102:第二区域
103:第三区域
104:第四区域
111:主体部
112:底盖
113:有帽螺钉
114:活塞部件

Claims (3)

1.一种模具缓冲装置,朝向冲压机械的上模侧对压边圈进行向上施力,将工件的周缘部保持在前述压边圈与前述上模之间,所述模具缓冲装置具有:
模具缓冲单元,支承在各个抵接部位对前述压边圈进行向上施力的多个缓冲销;
多个驱动源,能够独立地控制施加在前述模具缓冲单元的不同部位上的升降方向的按压力;
驱动力传递机构,将前述多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前述模具缓冲单元;
反作用力检测器,分别检测与施加至前述多个驱动源的反作用力对应的力;及,
控制部,基于由前述反作用力检测器测量出的测量值来调整前述多个驱动源的输出;并且,
前述控制部使与前述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对高的区域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大于与前述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对低的区域对应的驱动源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缓冲装置,其中,前述反作用力检测器从前述工件的周缘部被保持在前述压边圈与前述上模之间的状态开始测量反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缓冲装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前述多个驱动源,使分别施加至前述多个驱动源的反作用力接近于与前述多个缓冲销的配置密度相应的目标值。
CN202111623292.0A 2021-01-22 2021-12-28 模具缓冲装置 Active CN1147989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9009 2021-01-22
JP2021009009A JP2022112954A (ja) 2021-01-22 2021-01-22 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8958A true CN114798958A (zh) 2022-07-29
CN114798958B CN114798958B (zh) 2023-08-08

Family

ID=82527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3292.0A Active CN114798958B (zh) 2021-01-22 2021-12-28 模具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12954A (zh)
CN (1) CN1147989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0304B (zh) * 2024-01-22 2024-04-09 广州坤江汽车配件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的冲压成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01515A (ko) * 2004-06-30 2006-01-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프레스용 쿠션패드 장치
JP2007301612A (ja) * 2006-05-12 2007-11-22 Hitachi Zosen Fukui Corp 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
JP2008114229A (ja) * 2006-10-31 2008-05-22 Toyota Motor Corp プレス加工方法及びプレス加工装置
US20090078016A1 (en) * 2005-03-16 2009-03-26 Yuichi Suzuki Die cushion controller
CN101594946A (zh) * 2006-11-30 2009-12-02 米勒魏恩加滕股份公司 具有混合驱动装置的拉伸垫装置
JP2010120050A (ja) * 2008-11-20 2010-06-03 Ihi Corp プレス機械の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
JP2010184282A (ja) * 2009-02-13 2010-08-26 Hitachi Zosen Fukui Corp 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レス機械
US20110045113A1 (en) * 2008-05-22 2011-02-24 Komatsu Ltd. Die cushion device
JP2013086165A (ja) * 2011-10-21 2013-05-13 Honda Motor Co Ltd プレス成形装置
CN103963335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会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机的模具缓冲设备和模具缓冲控制方法
US20160184876A1 (en) * 2014-12-26 2016-06-30 Aida Engineering,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inclination of cushion pad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01515A (ko) * 2004-06-30 2006-01-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프레스용 쿠션패드 장치
US20090078016A1 (en) * 2005-03-16 2009-03-26 Yuichi Suzuki Die cushion controller
JP2007301612A (ja) * 2006-05-12 2007-11-22 Hitachi Zosen Fukui Corp 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
JP2008114229A (ja) * 2006-10-31 2008-05-22 Toyota Motor Corp プレス加工方法及びプレス加工装置
CN101594946A (zh) * 2006-11-30 2009-12-02 米勒魏恩加滕股份公司 具有混合驱动装置的拉伸垫装置
US20110045113A1 (en) * 2008-05-22 2011-02-24 Komatsu Ltd. Die cushion device
JP2010120050A (ja) * 2008-11-20 2010-06-03 Ihi Corp プレス機械の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
JP2010184282A (ja) * 2009-02-13 2010-08-26 Hitachi Zosen Fukui Corp 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レス機械
JP2013086165A (ja) * 2011-10-21 2013-05-13 Honda Motor Co Ltd プレス成形装置
CN103963335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会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机的模具缓冲设备和模具缓冲控制方法
US20160184876A1 (en) * 2014-12-26 2016-06-30 Aida Engineering,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inclination of cushion pad
CN105728570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会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检查缓冲垫倾斜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8958B (zh) 2023-08-08
JP2022112954A (ja) 2022-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57621C (en) Curvature retaining device for plate-shaped workpiece, curvature retaining method for plate-shaped workpiece, and curvature forming method for plate-shaped workpiece
CN114798958A (zh) 模具缓冲装置
US4732032A (en) Die crowning apparatus for press brake
JP6659614B2 (ja) プレスの2つのビーム間の変形加工中の偏差を補償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10111431A (ko) 방형 압입자 유동적 조절 다이 판재 곡면 성형 장치
JPH05285555A (ja) プレス機械のしわ押え荷重測定装置
CN101837393A (zh) 用于折弯板材的压弯机
US2008006652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Workpiece By Forming Under Bending Conditions
US7905126B2 (en) Die cushion controller of press machine
KR101791401B1 (ko) 전동 프레스 가공기의 작동 방법
JP4175086B2 (ja) 検査用ウエハ支持装置及び検査用ウエハ支持方法
JP4913543B2 (ja) 加圧装置
AU2013304707B2 (en) Lifting apparatus having a toggle lever mechanism
JP2006326626A (ja) プレス機械の制御装置
CN104066571A (zh) 调节组件、包括该调节组件的负载组件、包括该负载组件的按压系统和适配负载组件的方法
CN114340883A (zh) 电动缸系统及电动缸的异常检测方法
US10451398B2 (en)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large workpiece masses
JP2010042426A (ja) プレス機械のスライド構造
JP5267842B2 (ja) プレス機械とその調節方法
CA2385494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gib-slide clearance using a pressurized chamber combination
JP2924562B2 (ja) プレス機械の荷重設定方法
JP6680643B2 (ja) 面圧計測装置
KR101012426B1 (ko) 충격흡수 기능을 갖는 프레스 다이 쿠션장치
JP3578149B2 (ja) 電子部品の押圧装置
JP2011056526A (ja) プレ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