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9954A -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9954A
CN114779954A CN202210316422.4A CN202210316422A CN114779954A CN 114779954 A CN114779954 A CN 114779954A CN 202210316422 A CN202210316422 A CN 202210316422A CN 114779954 A CN114779954 A CN 114779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layer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m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64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帅
张贵玉
闵航
姜立清
罗萍
王志强
王强
杨树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64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9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9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9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导电层,位于显示基板的一侧,导电层开设有多个镂空;封装层,位于导电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触控结构层,位于封装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触控结构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至少一个触控走线与至少一个镂空相对应,触控走线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触控走线与导电层的相对面积减小,降低了触控走线与导电层之间的寄生电容,有利于使电容与电阻的乘积RC保持较小值,降低触控面板负载,减少触控电极的充放电时间,提升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显示照明技术,尤其在显示行业,OLED显示由于具有高响应、高对比度、可柔性化等优点,被视为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OLED产品逐步由移动电话业务向中大尺寸如平板电脑、Notebook、车载等业务扩展,显示屏幕的尺寸不断增大。对于中高端移动电话如手机而言,OLED屏幕的触摸功能均采用面板上(On-cell)设计,使得屏幕更加轻薄,尤其在折叠手机中On-cell设计被大量应用。对于中大尺寸终端,屏幕尺寸较大,触摸功能需要的驱动电极走线(Tx走线)以及感应电极走线(Rx走线)的长度较大,走线电阻增大,导致电容与电阻之间的乘积RC较大,降低了触控性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显示基板;
导电层,位于显示基板的一侧,导电层开设有多个镂空;
封装层,位于导电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
触控结构层,位于封装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触控结构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至少一个触控走线与至少一个镂空相对应,触控走线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镂空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上,镂空的两侧边界相对于触控走线的对应的两侧边界的内缩量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镂空沿对应的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触控走线与多个镂空相对应,与同一个触控走线相对应的多个镂空沿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应于同一个触控走线的多个镂空,相邻两个镂空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触控走线的宽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触控走线连接成网状电极,在网状电极中,相邻的触控走线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触控走线连接成网状电极,在网状电极中,相邻的触控走线通过连接部连接,至少一个连接部与至少一个镂空相对应,连接部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子像素,网状电极中形成有网格区,至少一个网格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子像素。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状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网状电极呈阵列式排布,多个网状电极包括第一网状电极和第二网状电极;
沿第一方向且位于同一行或列的第一网状电极依次连接,沿第二方向且位于同一列或行的第二网状电极依次连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多个触控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第一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走线,多个镂空包括第一镂空,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一镂空相对应;和/或,
多个触控走线包括第二触控走线,第二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二触控走线,多个镂空包括第二镂空,第二触控走线与第二镂空相对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结构层沿远离封装层的方向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桥层、绝缘层和电极层,网状电极位于电极层;
第一网状电极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一桥接线,第二网状电极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二桥接线,第一桥接线和第二桥接线中的一种位于电极层,另一种位于桥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镂空包括第三镂空,至少一个第一桥接线与至少一个第三镂空相对应,第一桥接线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三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和/或,
镂空包括第四镂空,至少一个第二桥接线与至少一个第四镂空相对应,第二桥接线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四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封装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触控走线与导电层的相对面积减小,降低了触控走线与导电层之间的寄生电容,有利于使电容与电阻的乘积RC保持较小值,降低触控面板负载,减少触控电极的充放电时间,提升触控性能。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
图1为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平行板电容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A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C-C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的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E-E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的D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F-F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K-K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阴极层;12、薄膜封装层;13、触控走线;20、显示基板;21、衬底基板;22、第一电极层;221、第一电极;23、像素界定层;231、开口;241、有机发光层;31、导电层;311、第一镂空;312、第二镂空;313、第三镂空;314、第四镂空;32、封装层;41、第一网状电极;411、第一触控走线;412、第一连接部;413、第一网格区;414、第一桥接线;42、第二网状电极;421、第二触控走线;422、第二连接部;423、第二网格区;424、第二桥接线;43、缓冲层;44、桥层;45、绝缘层;46、保护层;50、发光子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结合。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相关技术中,对于中大尺寸的OLED产品,可以采用面板外(Out-cell)的外挂触摸方式,以便增大Tx走线与阴极之间的距离、Rx走线与阴极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触控的电容,保证电容与电阻之间的乘积RC为较小值。但是,采用外挂触摸方式,导致模组厚度增加,导致屏幕弯折半径增大,限制了OLED产品的弯折性能。
对于刚性的OLED产品,封装层可以采用玻璃,玻璃厚度较大,因此,在玻璃上设置触控层时,触控走线与OLED器件的阴极之间距离较大,使得触控的电容较小,进而使得电容与电阻之间的乘积RC较小。但是,对于柔性的OLED产品,封装层需要采用薄膜封装层(TFE),薄膜封装层的厚度一般为10μm~20μm,在薄膜封装层上制备触控层后,触控走线与OLED器件的阴极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触控的电容较大,导致电容与电阻之间的乘积RC较大,降低了触控性能。
图1为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平行板电容器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可以为OLED触控面板,阴极层11的上侧设置薄膜封装层12,薄膜封装层12的上侧设置触控走线13,触控走线13与阴极层11会产生寄生电容。电容可以理解为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的原理如图2所示,以S表示两平行金属板的相对面积,d表示两平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两平行金属板之间充满相对介电为εr的电介质。假设带电量为Q(即两平行金属板的相对应的两个表面分别带上+Q和-Q的电荷),电荷密度σ,忽略边缘效应。
根据高斯定理,
Figure BDA0003569133420000051
两平行金属板之间的电场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569133420000052
两平行金属板之间的电压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569133420000053
将电压代入电容的表达式,得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569133420000054
由电容表达式可知,触控走线与阴极的相对面积S与寄生电容的大小成正比,触控走线与阴极之间的距离d与寄生电容的大小成反比。
为了减小寄生电容,可以将触控走线的面积减小,增大触控区域中的虚拟走线区,这种方式会使得触控信号量降低。
基于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导电层,位于显示基板的一侧,导电层开设有多个镂空;封装层,位于导电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触控结构层,位于封装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触控结构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至少一个触控走线与至少一个镂空相对应,触控走线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示例性地,显示基板可以为OLED显示基板,导电层可以为OLED器件的阴极层。
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导电层开设有多个镂空,触控走线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从而,触控走线与导电层的相对面积减小,降低了触控走线与导电层之间的寄生电容,有利于使电容与电阻的乘积RC保持较小值,降低触控面板负载,减少触控电极的充放电时间,提升触控性能。
相比于减小触控走线来降低寄生电容的方案,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触控走线的宽度更宽,不会降低触控信号量,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报点率,提升触控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以应用于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触控走线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上,镂空的两侧边界相对于触控走线的对应的两侧边界的内缩量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镂空沿对应的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触控走线与多个镂空相对应,与同一个触控走线相对应的多个镂空沿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同一个触控走线的多个镂空,相邻两个镂空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触控走线的宽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触控走线连接成网状电极,在网状电极中,相邻的触控走线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触控走线连接成网状电极,在网状电极中,相邻的触控走线通过连接部连接,至少一个连接部与至少一个镂空相对应,连接部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子像素,网状电极中形成有网格区,至少一个网格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子像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状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网状电极呈阵列式排布,多个网状电极包括第一网状电极和第二网状电极;
沿第一方向且位于同一行或列的第一网状电极依次连接,沿第二方向且位于同一列或行的第二网状电极依次连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触控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第一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走线,多个镂空包括第一镂空,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一镂空相对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触控走线包括第二触控走线,第二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二触控走线,多个镂空包括第二镂空,第二触控走线与第二镂空相对应。
下面以触控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为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技术方案。在以下实施例中,网状电极包括第一网状电极和第二网状电极,第一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走线,第二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二触控走线。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触控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20、导电层31、封装层32和触控结构层。其中,导电层31位于显示基板20的一侧,导电层31开设有多个镂空,多个镂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镂空311。封装层32位于导电层31的背离显示基板20的一侧,触控结构层位于封装层32的背离显示基板20的一侧,触控结构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多个触控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411。至少一个第一触控走线411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311相对应,第一触控走线4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镂空311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为了更好地显示第一镂空311,第一镂空311的上侧保留为空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控走线411位于第一镂空311的背离显示基板20的一侧,结合图5可以看出,第一触控走线411位于第一镂空311的上侧。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第一触控走线411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311相对应,可以是一个第一触控走线411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311相对应,或者,多个第一触控走线411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311相对应,或者,如图4所示实施例,每个第一触控走线411与至少一个第一镂空311相对应。
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导电层3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镂空311,至少一个第一触控走线4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镂空311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从而,第一触控走线411与导电层31的相对面积减小,降低了第一触控走线411与导电层31之间的寄生电容,有利于使电容与电阻的乘积RC保持较小值,降低触控面板负载,减少触控电极的充放电时间,提升触控性能。
相比于减小触控走线来降低寄生电容的方案,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宽度更宽,不会降低触控信号量,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报点率,提升触控性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导电层31可以为透明导电层,导电层31的材质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锡(IZO)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封装层32可以为薄膜封装层,例如,封装层3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321、有机封装层32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32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镂空3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触控走线4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示例性地,第一镂空3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边界与第一触控走线4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边界可以重合,或者,第一镂空3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边界位于第一触控走线4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边界的内侧。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更好地减小第一触控走线411与导电层31的相对面积,进一步降低第一触控走线411与导电层31之间的寄生电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镂空311的边界相对于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对应边界的内缩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镂空311的两侧边界相对于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对应的两侧边界的内缩量可以相同。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镂空311的左侧边界相对于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左侧边界的内缩量为d1,第一镂空311的右侧边界相对于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右侧边界的内缩量为d2,d1与d2可以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镂空311可以沿对应的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延伸方向延伸。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镂空3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始终位于第一触控走线4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第一触控走线411与导电层31的相对面积。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一个第一触控走线411与一个第一镂空311相对应。
图6为图3中的A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放大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一个第一触控走线411可以与多个第一镂空311相对应。与同一个第一触控走线411相对应的多个第一镂空311沿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将多个第一镂空311设置为依次间隔排布,在减小第一触控走线411与导电层31的相对面积的同时,增大导电层31的连接面积,保证导电层31的性能。
在具体实施中,本案的发明人通过验证发现,当显示基板20与第一触控走线411之间缺少导电层31隔离时,会导致显示基板20的部分电压对触控电极的峰位产生干扰,导致当显示画面呈现HLK/1W1B/2W2B等画面时噪音严重,数据电压跳变会引起触控电极耦合的噪声出现同频干扰。其中,HLK画面为微软HLK认证画面,1W1B为一行黑一行白或一列黑一列白相互交替的黑白画面,2W2B为两行黑两行白或两列黑两列白相互交替的黑白画面。
图7为图6中的C-C截面示意图。示例性地,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显示基板2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21以及位于衬底基板21一侧的多个发光子像素50。将对应于同一个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多个第一镂空311设置为沿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使得第一触控走线411与显示基板20之间始终存在导电层31,避免显示基板20与第一触控走线411之间因缺少导电层31隔离而产生的干扰,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对应于同一个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多个第一镂空311,相邻两个第一镂空311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宽度,第一触控走线411的宽度为第一触控走线411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或图6所示,多个第一触控走线411可以连接成第一网状电极41,第一网状电极41包括第一连接部412,在第一网状电极中,相邻的第一触控走线411通过第一连接部412连接。第一连接部4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镂空3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4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所有镂空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均不交叠。
在第一网状电极41的情况下,第一网状电极41的第一网格区内为导电层,第一镂空311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网格区内的导电层之间,将第一连接部4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设置为与第一镂空31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使得第一连接部412位置不会存在镂空,可以保证相邻两个第一网格区内的导电层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412位置的导电层连接为一体,保证了导电层31的一体化,降低导电层31的电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多个第一触控走线411可以连接成第一网状电极41,第一网状电极41包括第一连接部412,在第一网状电极中,相邻的第一触控走线411通过第一连接部412连接。镂空还可以包括第五镂空,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412对应至少一个第五镂空(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部4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五镂空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网状电极41与导电层31之间的寄生电容,有利于使电容与电阻的乘积RC保持较小值,降低触控面板负载,减少触控电极的充放电时间,提升触控性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或图7所示,显示基板20包括衬底基板21以及位于衬底基板21一侧的多个发光子像素50。第一触控走线411可以位于相邻的发光子像素50之间。从而,第一触控走线411不会对发光子像素50发出的光产生影响,保证了产品的出光率。
示例性地,各第一触控走线411均位于相邻的发光子像素50之间。从而,第一触控走线41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如银(Ag)、铜(Cu)、铝(Al)、钛(Ti)和钼(Mo)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或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如铝钕合金(AlNd)或钼铌合金(MoNb)等。选择金属材质的第一触控走线411,可以降低第一触控走线411的电阻,提高触控电极的性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或图7所示,显示基板可以包括衬底基板21、第一电极层22、像素界定层23、有机发光层241。其中,第一电极层22位于衬底基板21的一侧,第一电极层22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221。像素界定层23位于第一电极层22的背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像素界定层23开设有多个开口231,多个开口231与多个第一电极221一一对应,第一电极221通过对应的第一开口231暴露。有机发光层241位于像素界定层23的背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有机发光层241位于对应的开口231。导电层31可以位于有机发光层241的背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导电层31可以为第二电极层。
示例性地,发光子像素50可以为OLED器件,发光子像素可以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电极221、有机发光层241和第二电极层。显示基板可以为OLED显示基板。
图5和图7只是示例性地示出了发光子像素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发光子像素并不限于OLED器件,发光子像素还可以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发光二极管(LED)等类型的可以发光的器件。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第一网状电极41中形成有第一网格区413,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41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子像素50。从图3可以看出,第一网状电极41中形成有多个第一网格区413,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413内设置有发光子像素50,第一网格区413内设置的发光子像素5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网状电极41的网格区大小,在发光子像素50的尺寸较大时,一个第一网格区413内可以设置一个或少量的发光子像素50,在发光子像素50的尺寸较小时,一个第一网格区413内可以设置更多个发光子像素50,提高第一网状电极41的设置灵活性。
图8为图3中的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E-E截面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多个镂空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镂空312。多个触控走线还可以包括第二触控走线421,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走线42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312相对应,第二触控走线42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二镂空3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这样的触控面板,第二触控走线421与导电层31的相对面积减小,降低了第二触控走线421与导电层31之间的寄生电容,有利于使电容与电阻的乘积RC保持较小值,降低触控面板负载,减少触控电极的充放电时间,提升触控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走线42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312相对应,可以是一个第二触控走线42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312相对应,或者,多个第二触控走线42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312相对应,或者,如图8所示实施例,每个第二触控走线421与至少一个第二镂空312相对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镂空3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触控走线42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示例性地,第二镂空3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边界与第二触控走线42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边界可以重合,或者,第二镂空3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边界位于第二触控走线42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边界的内侧。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更好地减小第二触控走线421与导电层31的相对面积,进一步降低第二触控走线421与导电层31之间的寄生电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镂空312的边界相对于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对应的边界的内缩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镂空312的两侧边界相对于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对应的两侧边界的内缩量可以相同。例如,如图9所示,第二镂空312的左侧边界相对于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左侧边界的内缩量为d3,第二镂空312的右侧边界相对于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右侧边界的内缩量为d4,d3与d4可以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二镂空312可以沿对应的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延伸方向延伸。从而,可以使得第二镂空3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始终位于第二触控走线421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第二触控走线421与导电层31的相对面积。
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一个第二触控走线421与一个第二镂空312相对应。
图10为图3中的D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的放大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一个第二触控走线421可以与多个第二镂空312相对应。与同一个第二触控走线421相对应的多个第二镂空312沿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将多个第二镂空312设置为依次间隔排布,在减小第二触控走线421与导电层31的相对面积的同时,增大导电层31的连接面积,保证导电层31的性能。
图11为图10中的F-F截面示意图。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将对应于同一个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多个第二镂空312设置为沿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使得第二触控走线421与显示基板20之间始终存在导电层31,避免显示基板20与第二触控走线421之间因缺少导电层31隔离而产生的干扰,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对应于同一个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多个第二镂空312,相邻两个第二镂空31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宽度,第二触控走线421的宽度为第二触控走线421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或图10所示,多个第二触控走线421可以连接成第二网状电极42,在第二网状电极中,第二网状电极42包括第二连接部422,相邻的第二触控走线421通过第二连接部422连接。第二连接部42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镂空31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示例性地,第二连接部42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所有镂空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均不交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多个第二触控走线421可以连接成第二网状电极42,在第二网状电极中,第二网状电极42包括第二连接部422,相邻的第二触控走线421通过第二连接部422连接。镂空还可以包括第六镂空,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422对应至少一个第六镂空(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部422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六镂空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网状电极42与导电层31之间的寄生电容,有利于使电容与电阻的乘积RC保持较小值,降低触控面板负载,减少触控电极的充放电时间,提升触控性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触控走线421可以位于相邻的发光子像素50之间。从而,第二触控走线421不会对发光子像素50发出的光产生影响,保证了产品的出光率。
示例性地,各第二触控走线421均位于相邻的发光子像素50之间。从而,第二触控走线42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如银(Ag)、铜(Cu)、铝(Al)、钛(Ti)和钼(Mo)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或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如铝钕合金(AlNd)或钼铌合金(MoNb)等。选择金属材质的第二触控走线421,可以降低第二触控走线421的电阻,提高触控电极的性能。
示例性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网状电极42中形成有第二网格区423,至少一个第二网格区42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子像素50。从图10可以看出,第二网状电极42中形成有多个第二网格区423,至少一个第二网格区423内设置有发光子像素50,第二网格区423内设置的发光子像素5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二网状电极42的网格区大小,在发光子像素50的尺寸较大时,一个第二网格区423内可以设置一个或少量的发光子像素50,在发光子像素50的尺寸较小时,一个第二网格区423内可以设置更多个发光子像素50,提高第二网状电极42的设置灵活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网状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网状电极呈阵列式排布,多个网状电极包括第一网状电极41和第二网状电极42。第一网状电极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网状电极41可以呈阵列式排布,第二网状电极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网状电极42可以呈阵列式排布。
示例性地,沿第一方向X且位于同一行或列的第一网状电极41依次连接,沿第二方向Y且位于同一列或行的第二网状电极42依次连接,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不平行。
例如,在图3中,第一方向X可以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为竖直方向。沿第一方向X且位于同一行的第一网状电极41依次连接,沿第二方向Y且位于同一列的第二网状电极42依次连接。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并不限于相互垂直,只要二者不平行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且位于同一行的第一网状电极41依次连接,沿第二方向Y且位于同一列的第二网状电极42依次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网状电极41和第二网状电极42的排布位置,可以位于同一列的第一网状电极41依次连接,位于同一行的第二网状电极42依次连接。
图12为图3中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的K-K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截面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7、图9、图11和图13所示,触控结构层沿远离封装层32的方向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桥层44、绝缘层45和电极层。示例性地,封装层32与桥层44之间还可以设置缓冲层4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状电极41和第二网状电极42可以均位于同一层,例如,第一网状电极41和第二网状电极42可以均位于电极层。第一网状电极41和第二网状电极42中的一个可以为驱动电极(Tx电极),另一个可以为感应电极(Tx电极)。对应地,第一触控走线411和第二触控走线421中的一个可以为驱动电极走线(Tx走线),另一个可以为感应电极走线(Rx走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状电极41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一桥接线414,第二网状电极42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二桥接线424,第一桥接线414和第二桥接线424中的一种位于电极层,另一种位于桥层4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线414可以位于桥层44,第二桥接线424位于电极层,如图13所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触控结构层还可以包括保护层46,保护层46位于电极层的背离显示基板20的一侧。保护层46可以对网状电极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镂空还可以包括第三镂空313,至少一个第一桥接线414与至少一个第三镂空313相对应,第一桥接线414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三镂空313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图13中示出了第三镂空313的边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镂空还可以包括第四镂空314,至少一个第二桥接线424与至少一个第四镂空314相对应,第二桥接线424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四镂空314在显示基板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图13中示出了第四镂空314的边界。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示出的第一桥接线414与两个第三镂空313相对应,具体实施例中,与第一桥接线414相对应的第三镂空313的个数以及第三镂空313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与第二桥接线424相对应的第四镂空314的个数以及第四镂空314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桥接线414和第二桥接线424位于不同的层,第一桥接线414和第二桥接线424可以存在交叠区域。在第一桥接线414和第二桥接线424相交叠的区域,第三镂空313和第四镂空314可以存在共用部分。
示例性地,如图5、图7、图9、图11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可以采用FMLOC(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面板上柔性多层触控)结构形式,即在OLED显示基板上设置触控结构层,来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应用于OLED产品中时,可以降低驱动电极走线与OLED的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可以降低感应电极走线与OLED的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降低电容与电阻之间的乘积RC,降低触控面板负载,减小触控电极的充放电时间,有利于实现高报点率,提升触控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导电层,导电层开设有多个镂空;在导电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在封装层的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层,触控结构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触控走线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下面以图7实施例为例,详细说明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说的“图案化”,当图案化的材质为无机材质或金属时,“图案化”包括涂覆光刻胶、掩膜曝光、显影、刻蚀、剥离光刻胶等工艺,当图案化的材质为有机材质时,“图案化”包括掩模曝光、显影等工艺,本文中所说的蒸镀、沉积、涂覆、涂布等均是相关技术中成熟的制备工艺。
提供显示基板20,在显示基板20的一侧形成导电层31,导电层31开设有多个镂空。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图案化工艺形成导电层31。
在导电层31的背离显示基板20的一侧形成封装层32。
在封装层32的背离显示基板20的一侧形成触控结构层,触控结构层包括触控走线,触控走线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镂空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图案化工艺形成触控走线。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前述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至少一个”可以理解为一个或者多个或者每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基板;
导电层,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导电层开设有多个镂空;
封装层,位于所述导电层的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触控结构层,位于所述封装层的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结构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至少一个所述触控走线与至少一个所述镂空相对应,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所述镂空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镂空的两侧边界相对于所述触控走线的对应的两侧边界的内缩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沿对应的所述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触控走线与多个所述镂空相对应,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走线相对应的多个所述镂空沿所述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对应于同一个所述触控走线的多个所述镂空,相邻两个所述镂空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走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成网状电极,在所述网状电极中,相邻的所述触控走线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镂空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成网状电极,在所述网状电极中,相邻的所述触控走线通过连接部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与至少一个所述镂空相对应,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所述镂空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子像素,所述网状电极中形成有网格区,至少一个所述网格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子像素。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网状电极呈阵列式排布,多个所述网状电极包括第一网状电极和第二网状电极;
沿第一方向且位于同一行或列的第一网状电极依次连接,沿第二方向且位于同一列或行的第二网状电极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触控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一网状电极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多个所述镂空包括第一镂空,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镂空相对应;和/或,
多个所述触控走线包括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二网状电极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多个所述镂空包括第二镂空,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镂空相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层沿远离所述封装层的方向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桥层、绝缘层和电极层,所述网状电极位于所述电极层;
所述第一网状电极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一桥接线,所述第二网状电极之间的连接线为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中的一种位于所述电极层,另一种位于所述桥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包括第三镂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桥接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镂空相对应,所述第一桥接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镂空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和/或,
所述镂空包括第四镂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桥接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四镂空相对应,所述第二桥接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所述第四镂空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210316422.4A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779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6422.4A CN114779954A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6422.4A CN114779954A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9954A true CN114779954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25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6422.4A Pending CN114779954A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99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4170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パネル、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801094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75066B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9004012B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EP2148264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8871541B2 (en) Touch panel of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001889B2 (en) Mesh electrode,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de layer
JP3180669U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応用したタッチ表示パネル
CN111261679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547405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装置及制作方法
US2023023646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9725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8601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15505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面板
US1099678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20613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941213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CN11337722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21717B2 (en) Touch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10887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296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561634B2 (en)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142633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14586837U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11839018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touch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