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3914A -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3914A
CN114763914A CN202110028916.8A CN202110028916A CN114763914A CN 114763914 A CN114763914 A CN 114763914A CN 202110028916 A CN202110028916 A CN 202110028916A CN 114763914 A CN114763914 A CN 114763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oil smoke
sensor
concentration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89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3914B (zh
Inventor
王曼
黄友根
杨伟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89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3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3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3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3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3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78Removing cooking fumes movable
    • F24C15/2092Removing cooking fumes movable extendable or pivo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2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设置在集烟罩上方的风机架和设置在风机架内的风机系统,所述集烟罩呈中空状并且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所述顶板连接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端之间,所述顶板与风机架连接并使得集烟罩和风机架内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由上至下逐渐向右倾斜,所述右侧板由上至下逐渐向左倾斜,所述左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吸油烟机,以及该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吸油烟机是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进行工作,通过安装在吸油烟机内部的离心式风机吸排油烟,并使用滤网过滤部分油脂颗粒。离心式风机包括蜗壳、安装在蜗壳中叶轮及带动叶轮转动的电机。当叶轮旋转时,在风机中心产生负压吸力,将吸油烟机下方的油烟吸入风机,经过风机加速后被蜗壳收集、引导排出室外。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侧吸式及下吸式。
顶吸式吸油烟机采用油烟升腾原理,在灶台的正上方产生负压区,吸排烹饪时产生的自然上升的油烟,其优点是外观时尚简洁、风量较大,适合于空间较大,能够捕捉距离灶台较远的油烟,缺点是安装高度离灶台较远,在小油烟量烹饪状态下,锅上方的油烟易受到环境空气产生的扰动造成油烟向四周逃逸,导致吸油烟效果较差。
侧吸式的吸油烟机动力源离灶台较近,将大部分距离灶台较近的油烟以弧线形式吸走,其优点是机身薄,操作不易碰头,在小油烟量烹饪状态下,由于其安装高度较低,负压区距离烟源较近,吸油烟效果好,其缺点是在大油烟量烹饪、颠勺等状态下,由于安装高度较低,造成逃逸上升的油烟无法被吸入排出;而且外形结构尺寸大,空间利用率低,且挡烟板结构容易遮挡视线,影响烹饪体验。
下吸式油烟机吸入口距离灶台更近,负压区靠近烟源,油烟运动的路径减小,与其它两种形式相比较,吸油烟效果较好,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在爆炒等大油烟状态下,由于其进口负压区分布范围较小较小,对高速炸起的油烟捕捉能力差,故容易造成油烟易向四周逃逸。二、在在颠勺操作、高锅(蒸锅)烹饪时,其吸入口距离灶台的安装高度多为380-420mm,操作空间有限,具有一定压抑感,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
为此,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油烟机,在确保吸油烟效果的同时,减小体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设置在集烟罩上方的风机架和设置在风机架内的风机系统,所述集烟罩呈中空状并且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所述顶板连接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端之间,所述顶板与风机架连接并使得集烟罩和风机架内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由上至下逐渐向右倾斜,所述右侧板由上至下逐渐向左倾斜,所述左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
为便于收集集烟罩内的油脂,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端延伸入集烟罩底部的油杯内。
为扩大拢烟范围,避免油烟从左右两侧逃逸,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地打开或关闭第一进风口的第一挡烟板,所述右侧板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地打开或关闭第二进风口的第二挡烟板,所述第一挡烟板和第二挡烟板的转动轴均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优选的,各挡烟板通过运动机构自动驱动,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挡烟板翻转的第一运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挡烟板翻转的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摇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与顶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烟板朝向集烟罩内的一侧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到第一摇杆的两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二摇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的一端与顶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烟板朝向集烟罩内的一侧连接固定,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到第二摇杆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为便于根据当前烹饪环境精确控制各挡烟板的动作,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状况从而控制两个挡烟板运动的传感器组件。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处的第一速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处的第二速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挡烟板左侧的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挡烟板右侧的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油杯底部的第三油烟浓度传感器、与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油杯底部的第三湿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灶具上的左侧灶头上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灶具上的右侧灶头上方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灶具上的左侧灶头上方的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以及用于设置在灶具上的右侧灶头上方的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上所述的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吸油烟机开启,此时第一挡烟板和第二挡烟板处于关闭相应进风口的初始位置;
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左侧灶头温度T1,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右侧灶头温度T2,并将T1、T2分别与温度预设值T0作比较,当T1<T0以及T2<T0时,两侧挡烟板均保持关闭;当T1≥T0以及T2<T0时,进入步骤3);当T2≥T0以及T1<T0时,进入步骤4);当T1≥T0以及T2≥T0时,进入步骤5);
3)控制第一挡烟板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到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一挡烟板,通过第三湿度传感器78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二挡烟板;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一挡烟板和第二挡烟板;
4)控制第二挡烟板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二挡烟板,通过第三湿度传感器78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一挡烟板;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一挡烟板和第二挡烟板;
5)控制第一挡烟板和第二挡烟板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一挡烟板;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一挡烟板;控制第二挡烟板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二挡烟板;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二挡烟板。
优选的,在步骤3)中,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进入步骤3.5)和3.7);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第一进风口左侧的油烟浓度c1,第三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油杯附近油烟浓度c2,并执行如下步骤3.1)和3.4):
3.1)判断0≤c1≤ca是否成立,ca为第一浓度预设值,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2);如果否,则进入步骤3.3);
3.2)判断v1≥va是否成立,其中v1是第一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进风口处油烟速度,va为速度预设值,如果是,则第一挡烟板维持当前打开角度,然后回到步骤3.1);否则第一挡烟板打开角度在当前状态下减小λ,若打开角度减小λ后v1仍小于va,则增大风机系统转速,直至v1达到va,或风机系统转速增至最大值nmax,然后回到步骤3.1);
3.3)判断ca<c1<cb是否成立,cb为第二浓度预设值,并且ca<cb,如果是,则控制第一挡烟板打开角度为α1,并且满足α1>α0,然后回到步骤3.1);如果若c1≥cb,则控制第一挡烟板打开角度为α2,并且满足α2>α1,然后回到步骤3.1);
3.4)判断0≤c2≤cc是否成立,cc为第三浓度预设值,如果是,则第二挡烟板不开启;如果否,则控制第二挡烟板打开至初始角度β0,并且满足β0<α0,第二挡烟板控制流程结束;
3.5)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第一进风口左侧的湿度c11,判断0≤c11≤caa是否成立,其中caa为第一湿度预设值,如果是,则第一挡烟板维持当前打开角度α0,然后回到步骤3.4);如果否,进入步骤3.6);
3.6)判断caa<c11<cbb是否成立,其中cbb为第二湿度预设值,并且满足caa<cbb,如果是,则控制第一挡烟板打开角度为α1,然后回到步骤4);如果否,则控制第一挡烟板打开角度为α2,然后回到步骤3.4);
3.7)第三湿度传感器检测第二进风口右侧的湿度c11,如果0≤c22≤ccc,其中ccc为第三湿度预设值,则第二挡烟板不开启;如果c22≥ccc,则第二挡烟板开启至β0,第二挡烟板控制流程结束;
优选的,在步骤4)中,通过对应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进行的控制方法与步骤3)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能够正对灶头的进风口,能减少油烟逃逸,提升吸油烟效果,同时集烟罩较小,将风机系统直接设置在集烟罩上方,吸油烟机整体体量较小,节约橱柜空间;两侧设置挡烟板,可扩大拢烟范围,防止两侧油烟逃逸;两个挡烟板独立控制,根据灶头的实际烹饪情况可实现单开单吸;检测油烟浓度、水蒸气浓度、油烟流速、灶头温度的传感器组件互相配合,由此根据不同烹饪场景调整进风口负压区面积,保证吸油烟效果,在保证吸油烟效果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排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关闭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双侧同步打开状态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单侧烹饪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见图1~图4,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设置在集烟罩1上方的风机架2和设置在风机架2内的风机系统3。
集烟罩1呈中空状,包括左侧板11、右侧板12、前侧板13、后侧板14和顶板15,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前侧板13连接在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前侧之间,后侧板14连接在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后侧之间,顶板15连接在上述四个侧板的顶端之间。顶板15与风机架2连接,顶板15上开设有开口151,风机架2的底端敞口,由此使得集烟罩1和风机架2内流体连通。
左侧板11由上至下逐渐向右倾斜,右侧板12由上至下逐渐向左倾斜,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底端延伸入集烟罩1底部的油杯4内,油杯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集烟罩1整体呈三角形,并且呈现上宽下窄的结构。
左侧板11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右侧板12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21,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21正对灶具左右两侧灶头100。左侧板11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地打开或关闭第一进风口111的第一挡烟板51,右侧板12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地打开或关闭第二进风口121的第二挡烟板52,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打开相应的进风口时,均为向集烟罩1外的方向翻转。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的转动轴均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可以为定轴转动也可以为非定轴转动。
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挡烟板51翻转的第一运动机构61,用于驱动第二挡烟板52翻转的第二运动机构62,两个运动机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并且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运动机构61包括第一电机611、第一连杆612、第二连杆613和第一摇杆614,其中,第一电机611可以固定在风机架2内左侧,其输出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连杆61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61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13转动连接,第一摇杆614的一端与顶板1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烟板51朝向集烟罩1内的一侧连接固定,第二连杆6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到第一摇杆614的两端之间的位置。第二运动机构62包括第二电机621、第三连杆622、第四连杆623和第二摇杆624,其中,第二电机621可以固定在风机架2内右侧,其输出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三连杆62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62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杆623转动连接,第二摇杆624的一端与顶板1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烟板52朝向集烟罩1内的一侧连接固定,第四连杆6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到第二摇杆624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由此,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独立驱动,可以在双侧灶头烹饪时同时打开,参见图3,也可以在单侧灶头烹饪时打开一侧(另一侧仅打开较小的角度防止逃逸),参见图5。
整个吸油烟机的体量较小,前后厚度330~350mm,两侧的挡烟板关闭时左右宽度550~600mm,可包在橱柜内,吸油烟机下方操作空间大,体验感佳。
参见图3,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状况从而控制两个挡烟板运动的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1处的第一速度传感器71、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21处的第二速度传感器72、设置在第一挡烟板51左侧的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73、设置在第二挡烟板52右侧的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74、设置在油杯4底部的第三油烟浓度传感器75、与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73相邻的第一湿度传感器76、与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74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77、设置在油杯4底部的第三湿度传感器78、设置在灶具上的左侧灶头100上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9以及设置在灶具上的右侧灶头100上方的第二温度传感器80。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73始终位于第一挡烟板51的左侧,即当第一挡烟板51打开最大角度时,仍位于第一挡烟板51的左侧,同样的,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74始终位于第二挡烟板52的右侧,即当第二挡烟板52打开最大角度时,仍位于第二挡烟板52的右侧。传感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灶具上的左侧灶头100上方的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以及设置在灶具上的右侧灶头100上方的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
其中,第一速度传感器71用于检测第一进风口111处的油烟气流的速度v1,第二速度传感器72用于检测第二进风口121处的油烟气流的速度v2。各油烟浓度传感器用于判断左右两侧灶具烹饪场景(只有水蒸气或水蒸气加油烟),各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蒸气逃逸情况,第一温度传感器79用于检测左侧灶头100温度T1从而判断左侧灶具启用情况,第二温度传感器80用于检测右侧灶头100温度T2从而判断右侧灶具启动情况。
第一速度传感器71和第二速度传感器72可设置在箱体1上,也可以设置在墙壁上或支架上;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73、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74、第一湿度传感器76、第二湿度传感器77、第一温度传感器79、第二温度传感器80、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和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可设置在墙壁上或者支架上。
传感器组件、两个运动机构均电连接或无线连接到吸油烟机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吸油烟机,根据不同烹饪场景(只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加油烟)进行控制方式调节。若只产生水蒸气,则根据水蒸气逃逸情况控制两侧挡烟板开启状态,此时速度传感器不工作;若有油烟产生,则在吸油烟效果保证之后,速度传感器检测油烟流速,并通过信息反馈调整挡烟板开启角度及电机转速,实现快速吸附的排油烟效果,减小气味扩散的可能。对于左侧进风,若流速大于设定值,则左侧第一挡烟板51开启角度不变,否则在当前状态下开启角度减小λ,即通过改变风机入口负压区面积,达到调整入口气流流速的目的;若开启角度调整后仍达不到设定值,则电机转速均匀增加,直至流速达到设定值,或转速增至最大值。右侧亦然。
具体的,参见图6,仅示出了第一挡烟板51的控制流程,而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吸油烟机开启,此时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处于关闭相应进风口的初始位置;
2)第一温度传感器79检测左侧灶头100温度T1,第二温度传感器80检测右侧灶头100温度T2,并将温度信息实时上传至控制系统与温度预设值T0作比较,当T1<T0以及T2<T0时,表示左/右边灶头100未开启,两侧挡烟板均保持关闭;当T1≥T0以及T2<T0时,表示左侧灶头100开启,进入步骤3);当T2≥T0以及T1<T0时,表示右侧灶头100开启,进入步骤4);当T1≥T0以及T2≥T0时,进入步骤5);
3)第一运动机构61控制第一挡烟板51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由于油烟混合物中同样含有一定浓度的水蒸气,为避免检测误差,各湿度传感器需根据各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结果选择是否工作,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表示左侧灶头100无油烟产生,各湿度传感器开始检测水蒸气浓度及其逃逸现象,进入步骤3.5)和3.7);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则表示有油烟产生,各湿度传感器不工作,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73检测第一进风口111左侧的油烟浓度c1,第三油烟浓度传感器75检测油杯4附近油烟浓度c2,同时将检测值上传至控制系统与设定值作比较,并执行如下步骤3.1):
3.1)对比判断油烟逃逸情况,对于第一进风口111左侧油烟,判断0≤c1≤ca是否成立,ca为第一浓度预设值,优选的将ca设为略大于0的定值,如果是,可认为无逃逸现象,此时无需进一步调整第一进风口111负压区面积,则进入步骤3.2);如果否,则进入步骤3.3);
3.2)判断v1≥va是否成立,其中v1是第一速度传感器71检测到的第一进风口111处油烟速,va为速度预设值,如果是,则第一挡烟板51维持当前打开角度,然后回到步骤3.1);否则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在当前状态下减小λ,λ值不宜过大,优选的λ<min(α21,α10),避免产生新的逃逸现象;若打开角度减小λ后v1仍小于va,则第一电机611转速均匀增加,直至流速达到va,或转速增至最大值nmax,然后回到步骤3.1);
3.3)判断ca<c1<cb是否成立,cb为第二浓度预设值,并且ca<cb,如果是,则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为α1,并且满足α1>α0,这是因为此时第一进风口111的左侧存在少量的逃逸现象,需增大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扩大第一进风口111负压区面积,然后回到步骤3.1);如果若c1≥cb,则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为α2,并且满足α2>α1,这是因为此时第一进风口111左侧逃逸现象较严重,需通过进一步增大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来增大第一进风口111负压区面积;然后回到步骤3.1);
3.4)对于第一进风口111右侧的油烟,判断0≤c2≤cc是否成立,cc为第三浓度预设值,如果是,此时可认为第一进风口111右侧无逃逸现象,则右侧的第二挡烟板52不开启;如果否,即c2>cc,则控制第二挡烟板52打开至初始角度β0,由于集烟罩1为近似的三角形结构,当发烟量较多油烟或水蒸气流速较快时,油烟或水蒸气来不及被第一进风口111吸净,将会从第一进风口111右侧逃逸而出,此时第二挡烟板52开启一定角度,可有效分担一部分第一进风口111吸附压力,由于开启角度过大将会带来新的泄压问题,影响第一进风口111排烟能力,因此控制β0<α0,参见图5,第二挡烟板52控制流程结束;
3.5)第一湿度传感器76检测第一进风口111左侧的湿度c11,判断0≤c11≤caa是否成立,其中caa为第一湿度预设值,如果是,则第一挡烟板51维持当前打开角度α0,然后回到步骤3.4);如果否,进入步骤3.6);
3.6)判断caa<c11<cbb是否成立,其中cbb为第二湿度预设值,并且满足caa<cbb,如果是,则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为α1,然后回到步骤4);如果否,则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为α2,然后回到步骤3.4);
3.7)第三湿度传感器78检测第一进风口111右侧的湿度c22,如果0≤c22≤ccc,其中ccc为第三湿度预设值,则右侧第二挡烟板52不开启;如果c22≥ccc,则右侧第二挡烟板52开启至β0,参见图5;第二挡烟板52控制流程结束;
4)第二运动机构62控制第二挡烟板52打开至初始角度α0,此后如左侧灶头100开启时步骤3)的控制流程,以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74、第三油烟浓度传感器75第二湿度传感器77和第三湿度传感器78检测到的参数作为判断依据进行控制;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二湿度传感器77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二挡烟板52,通过第三湿度传感器78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一挡烟板51;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通过与第一挡烟板51控制时使用的对应的传感器进行相同的控制,此处“对应的传感器”是指左右两侧位置对应处的传感器,“相同的控制”是指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的控制互换,以步骤3)中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的方式控制第二挡烟板52,以步骤3)中控制第二挡烟板52打开角度的方式控制第一挡烟板51;
5)第一运动机构61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至α0,初始角度第二运动机构62控制第二挡烟板52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参见图4,此后如左侧灶头100开启时步骤3)的控制流程,通过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73和第一湿度传感器76检测到的参数作为判断依据控制第一挡烟板51,通过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74、第二湿度传感器77检测到的参数作为判断依据控制第二挡烟板52。在本步骤中,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时,不再同时控制第二挡烟板52;控制第二挡烟板52打开角度时,不再同时控制第一挡烟板51;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一湿度传感器76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一挡烟板51;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一挡烟板51;控制第二挡烟板52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二湿度传感器77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二挡烟板52;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二挡烟板52。
本发明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9)

1.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设置在集烟罩(1)上方的风机架(2)和设置在风机架(2)内的风机系统(3),所述集烟罩(1)呈中空状并且包括左侧板(11)、右侧板(12)和顶板(15),所述顶板(15)连接在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顶端之间,所述顶板(15)与风机架(2)连接并使得集烟罩(1)和风机架(2)内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1)由上至下逐渐向右倾斜,所述右侧板(12)由上至下逐渐向左倾斜,所述左侧板(11)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1),所述右侧板(12)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底端延伸入集烟罩(1)底部的油杯(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1)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地打开或关闭第一进风口(111)的第一挡烟板(51),所述右侧板(12)上设置有能够翻转地打开或关闭第二进风口(121)的第二挡烟板(52),所述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的转动轴均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挡烟板(51)翻转的第一运动机构(61)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挡烟板(52)翻转的第二运动机构(62);所述第一运动机构(61)包括第一电机(611)、第一连杆(612)、第二连杆(613)和第一摇杆(614),所述第一连杆(61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61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杆(614)的一端与顶板(1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烟板(51)朝向集烟罩(1)内的一侧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杆(6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到第一摇杆(614)的两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运动机构(62)包括第二电机(621)、第三连杆(622)、第四连杆(623)和第二摇杆(624),所述第三连杆(62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62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杆(62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杆(624)的一端与顶板(1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烟板(52)朝向集烟罩(1)内的一侧连接固定,所述第四连杆(6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到第二摇杆(624)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状况从而控制两个挡烟板运动的传感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1)处的第一速度传感器(71)、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21)处的第二速度传感器(72)、设置在第一挡烟板(51)左侧的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73)、设置在第二挡烟板(52)右侧的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74)、设置在油杯(4)底部的第三油烟浓度传感器(75)、与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73)相邻的第一湿度传感器(76)、与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74)相邻的第二湿度传感器(77)、设置在油杯(4)底部的第三湿度传感器(78)、用于设置在灶具上的左侧灶头上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9)、用于设置在灶具上的右侧灶头上方的第二温度传感器(80)、用于设置在灶具上的左侧灶头上方的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以及用于设置在灶具上的右侧灶头上方的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吸油烟机开启,此时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处于关闭相应进风口的初始位置;
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79)检测左侧灶头温度T1,第二温度传感器(80)检测右侧灶头温度T2,并将T1、T2分别与温度预设值T0作比较,当T1<T0以及T2<T0时,两侧挡烟板均保持关闭;当T1≥T0以及T2<T0时,进入步骤3);当T2≥T0以及T1<T0时,进入步骤4);当T1≥T0以及T2≥T0时,进入步骤5);
3)控制第一挡烟板(51)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到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一湿度传感器(76)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一挡烟板(51),通过第三湿度传感器78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二挡烟板(52);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
4)控制第二挡烟板(52)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二湿度传感器(77)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二挡烟板(52),通过第三湿度传感器78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一挡烟板(51);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
5)控制第一挡烟板(51)和第二挡烟板(52)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一湿度传感器(76)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一挡烟板(51);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一挡烟板(51);控制第二挡烟板(52)翻转打开至初始角度α0,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通过第二湿度传感器(77)检测到的参数控制第二挡烟板(52);当第五油烟浓度传感器(82)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根据油烟浓度和油烟速度控制第二挡烟板(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进入步骤3.5)和3.7);当第四油烟浓度传感器(81)检测油烟浓度c01>0时,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73)检测第一进风口(111)左侧的油烟浓度c1,第三油烟浓度传感器(75)检测油杯(4)附近油烟浓度c2,并执行如下步骤3.1)和3.4):
3.1)判断0≤c1≤ca是否成立,ca为第一浓度预设值,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2);如果否,则进入步骤3.3);
3.2)判断v1≥va是否成立,其中v1是第一速度传感器(71)检测到的第一进风口(111)处油烟速度,va为速度预设值,如果是,则第一挡烟板(51)维持当前打开角度,然后回到步骤3.1);否则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在当前状态下减小λ,若打开角度减小λ后v1仍小于va,则增大风机系统(3)转速,直至v1达到va,或风机系统(3)转速增至最大值nmax,然后回到步骤3.1);
3.3)判断ca<c1<cb是否成立,cb为第二浓度预设值,并且ca<cb,如果是,则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为α1,并且满足α1>α0,然后回到步骤3.1);如果若c1≥cb,则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为α2,并且满足α2>α1,然后回到步骤3.1);
3.4)判断0≤c2≤cc是否成立,cc为第三浓度预设值,如果是,则第二挡烟板(52)不开启;如果否,则控制第二挡烟板(52)打开至初始角度β0,并且满足β0<α0,第二挡烟板(52)控制流程结束;
3.5)第一湿度传感器(76)检测第一进风口(111)左侧的湿度c11,判断0≤c11≤caa是否成立,其中caa为第一湿度预设值,如果是,则第一挡烟板(51)维持当前打开角度α0,然后回到步骤3.4);如果否,进入步骤3.6);
3.6)判断caa<c11<cbb是否成立,其中cbb为第二湿度预设值,并且满足caa<cbb,如果是,则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为α1,然后回到步骤4);如果否,则控制第一挡烟板(51)打开角度为α2,然后回到步骤3.4);
3.7)第三湿度传感器(78)检测第二进风口(121)右侧的湿度c11,如果0≤c22≤ccc,其中ccc为第三湿度预设值,则第二挡烟板(52)不开启;如果c22≥ccc,则第二挡烟板(52)开启至β0,第二挡烟板(52)控制流程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通过对应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进行的控制方法与步骤3)相同。
CN202110028916.8A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763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8916.8A CN114763914B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8916.8A CN114763914B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3914A true CN114763914A (zh) 2022-07-19
CN114763914B CN114763914B (zh) 2023-10-20

Family

ID=82364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8916.8A Active CN114763914B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6391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5578A (zh) * 2014-10-13 2015-01-2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顶吸式吸油烟机
CN110260371A (zh) * 2018-03-12 2019-09-2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的油烟机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KR102037833B1 (ko) * 2018-05-25 2019-10-29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주방용 승강식 레인지후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19757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吸油烟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5578A (zh) * 2014-10-13 2015-01-2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顶吸式吸油烟机
CN110260371A (zh) * 2018-03-12 2019-09-2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基于多传感器的油烟机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KR102037833B1 (ko) * 2018-05-25 2019-10-29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주방용 승강식 레인지후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19757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吸油烟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3914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1705A (zh) 吸油烟机和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CN107990378B (zh) 一种多吸入口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06593B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54188B (zh) 一种烹饪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15216387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3713175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4763914A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75204B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63918B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600843U (zh) 吸油烟机
CN219389846U (zh) 一种排烟装置及集成灶
CN112856509A (zh) 吸油烟机以及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CN215570687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2228931B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7274354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586359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521872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414909U (zh) 一种吸油烟、烹饪装置一体机及集成灶
CN220771198U (zh) 油烟机及集成灶
CN111964115B (zh) 组合灶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组合灶
CN215216392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976862U (zh) 一种油烟机
CN112344406B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7274385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5523424U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的吸油烟机和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