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3227A - 介质支承装置以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介质支承装置以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3227A
CN114763227A CN202210029988.9A CN202210029988A CN114763227A CN 114763227 A CN114763227 A CN 114763227A CN 202210029988 A CN202210029988 A CN 202210029988A CN 114763227 A CN114763227 A CN 114763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edium
support member
stopp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99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出智
酒井千阳
高野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land D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oland D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995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2830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oland DG Corp filed Critical Roland D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63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3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6/00Unwinding, paying-out webs
    • B65H16/02Supporting web roll
    • B65H16/06Supporting web roll both-ends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21Industrial-size printers, e.g. rotary printing press

Landscapes

  • Unwind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支承装置以及打印机。介质支承装置容易配合介质的辊宽度来变更设定。具备支承机构30和引导部件71,该支承机构30可旋转地支撑卷绕有片状的介质的辊,该引导部件71沿与辊的轴线平行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以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撑支承机构30。支承机构30具备辊支承部件、支承部件50和固定部60,该辊支承部件支承辊,该支承部件50具备可旋转地支承辊支承部件的旋转轴和沿第一方向贯通并且插通有引导部件71的插通孔52a,该固定部60具有旋转的偏心凸轮61,通过偏心凸轮61的旋转而将支承部件50以不能滑动的方式固定于引导部件71。

Description

介质支承装置以及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介质支承装置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打印机,从辊状卷绕有介质的辊依次放出介质,并对放出的介质进行印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打印机,通过具备驱动辊和夹紧辊的介质搬运单元而将介质从辊放出并搬运,并将印刷后的介质利用卷绕用支架重新卷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903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卷绕有介质的辊的宽度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对印刷前或印刷后的介质的辊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装置需要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辊的宽度的结构。在介质支承装置中,每当辊的宽度改变时就变更与辊的宽度有关的设定。这种与辊的宽度有关的设定变更作业优选是容易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配合介质的辊的宽度来变更设定的介质支承装置。并且,提供一种具备那样的介质支承装置的打印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此公开的介质支承装置具备:支承机构,可旋转地支撑卷绕有片状的介质的辊;以及引导部件,沿与所述辊的轴线平行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以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具备辊支承部件、支承部件和固定部。所述辊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辊。所述支承部件具备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辊支承部件的旋转轴和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并且插通有所述引导部件的插通孔。所述固定部具有旋转的偏心凸轮,通过所述偏心凸轮的旋转而将所述支承部件以不能滑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引导部件。
根据上述介质支承装置,通过使支承部件沿着引导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能够配合辊的宽度来变更支承介质的辊的辊支承部件的第一方向的位置。并且,通过使偏心凸轮旋转,能够容易地固定支承部件以及辊支承部件的第一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配合介质的辊的宽度来变更介质支承装置的设定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打印机的右视图。
图3是打印机的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A是右侧的送料器的从左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B是右侧的送料器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解锁状态的送料器的沿着前后方向的纵剖视图。
图6是锁定状态的送料器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其他的方案的送料器的解锁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其他的方案的送料器的锁定状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并非旨在特别限定本发明。并且,对于起到相同的作用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从正面观察喷墨打印机时,将从喷墨打印机远离的方向设为前方,将向喷墨打印机靠近的方向设为后方。并且,附图中的标号F、Rr、L、R、U、D分别表示前、后、左、右、上、下。不过,这些只是为了便于说明的方向,并不限定喷墨打印机的设置方案等。
[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大开本的喷墨打印机(以下记为“打印机”。)10的立体图。图2是打印机10的右视图。图3是打印机10的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打印机10通过将以辊状卷绕的介质5a一边放出一边沿前后方向移动,并且从搭载于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滑架15上的打印头16喷出墨,由此在介质5a上形成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是喷墨方式的打印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方式”是指包括二元偏转方式或连续偏转方式等各种连续方式以及热方式或压电元件方式等各种按需方式在内的基于以往公知的各种方法的喷墨式。
介质5a是被印刷图像的对象物。介质5a是片状的记录媒介。介质5a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介质5a例如可以为普通纸或喷墨用印刷纸等纸类,也可以为树脂制等的透明的片材。也可以为金属制或橡胶制等的片材。并且,也可以为布帛。以下,将卷绕有作为印刷对象物的介质5a的部件称为辊5。
如图2所示,打印机10具备压板11、打印头16、介质供给装置20、搬运装置80、卷绕装置90。在介质供给装置20装配印刷前的介质5a的辊5。介质供给装置20在前后方向可旋转地支承辊5。搬运装置80从辊5放出介质5a,将放出的介质5a沿前后方向搬运。打印头16在从介质供给装置20供给的介质5a上形成图像。卷绕装置90卷绕形成图像后的介质5a。打印机10除此以外还具备使滑架15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未图示的滑架移动装置等。
打印头16设于比介质供给装置20靠介质5a的搬运方向下游处,在此为前方侧。打印头16搭载于滑架15,配置于压板11的上方。打印头16构成为朝向压板11上的介质5a喷出墨。通过未图示的滑架移动装置使滑架15沿左右方向移动,由此打印头16沿左右方向移动。打印头16通过一边沿左右方向移动一边喷出墨而在介质5a上形成图像。
压板11是支承介质5a的支承台。压板11沿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延伸。压板11上的介质5a通过搬运装置80而沿前后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搬运装置80具备夹紧辊81、砂辊82、未图示的进给电动机。夹紧辊81设于压板11的上方,从上方将介质5a下压。砂辊82设于压板11。砂辊82设于与夹紧辊81相对的位置。砂辊82与进给电动机连结。在将介质5a夹在夹紧辊81与砂辊82之间的状态下砂辊82旋转,则介质5a被沿前后方向搬运。
夹紧辊81能够通过操作夹紧辊杆83而沿上下方向移动。夹紧辊81通过沿上下方向移动而按压介质5a或从介质5a离开。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此夹紧辊杆83设于比打印机10的背面侧的中央偏右处。
如图3所示,介质供给装置20设于打印机10的背面侧。在介质供给装置20中,辊5由于介质5a被搬运装置80拉拽而从动地旋转。如图3所示,介质供给装置20具备可旋转地支承辊5的一对送料器30和以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一对送料器30的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沿左右方向延伸。在此,左右方向为与辊5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此,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由圆管构成,被打印机10的主体支承。第二引导管72设于比第一引导管71靠前方处。因此,对于在打印机10的背面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而言,第一引导管71与第二引导管72相比位于跟前侧。第一引导管71和第二引导管72在此设于相同的高度。
一对送料器30是保持辊5的两端的部件。一对送料器30以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与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卡合。并且,一对送料器30能够相对于第一引导管71固定,详细情况后述。一对送料器30中的左侧的送料器30在打印机10的制作时调整了位置之后固定于第一引导管71。右侧的送料器30配合介质5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来调整左右方向的位置。右侧的送料器30在沿着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调整了左右方向的位置之后被固定。
图4A是右侧的送料器(以下简称为送料器)30的从左侧观察的立体图。图4B是送料器30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剖视图。如图4A所示,送料器30具备辊支承部件40、支承部件50、固定部60。辊支承部件40从辊5的轴线方向的外侧、此处为右侧对辊5进行支承。支承部件50是送料器30的主体部,以能够绕着辊5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承辊支承部件40。支承部件50由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以能够沿辊5的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支承部件50设于比辊支承部件40更靠辊5的轴线方向的外侧、在此为右侧处。固定部60是用于将支承部件50和第一引导管71不能滑动地固定的机构。
如图4A所示,辊支承部件40具有供辊5装配的辊装配部41、及把手42。辊支承部件40由设于支承部件50的旋转轴51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51沿辊5的轴线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旋转轴51在此构成为不能旋转。辊支承部件40被插入旋转轴51,绕着旋转轴51旋转。辊支承部件40伴随着通过搬运装置80从辊5放出介质5a而与辊5一起旋转。
辊装配部41比把手42向辊5的轴线方向的内侧(在此为左侧)突出。辊装配部41构成辊支承部件40的前端部(左端部)。在辊装配部41装配辊5的右端部。如图4A所示,辊装配部41构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带阶梯的圆柱状。辊装配部41从辊5的轴线方向的内侧开始依次由第一插入部41a、第二插入部41c以及阶梯部41e这三段构成。
辊装配部41中设于最前端的第一插入部41a构成为圆柱状。在第一插入部41a的圆柱侧面设有多个突起41b。多个突起41b沿左右方向延伸。多个突起41b在第一插入部41a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突起41b用于使插通于第一插入部41a的辊5不滑动。
第二插入部41c设于比第一插入部41a靠辊5的轴线方向外侧处。第二插入部41c构成为比第一插入部41a直径大的圆柱状。在第二插入部41c插通比插通于第一插入部41a的辊5大的辊5。在第二插入部41c的圆柱侧面设有多个突起41d。多个突起41d沿左右方向延伸。多个突起41d在第二插入部41c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突起41d用于使插通于第二插入部41c的辊5不滑动。
阶梯部41e设于比第二插入部41c靠辊5的轴线方向外侧处。阶梯部41e构成为与第二插入部41c相比直径较大且轴线方向的长度较短的薄的圆柱状。阶梯部41e的轴线方向内侧的面构成供辊5的端部抵接的抵接面41f。
如图4A所示,把手42设于比辊装配部41靠辊5的轴线方向外侧处。把手42用于对辊支承部件40(辊5)进行旋转操作。作业人员通过将把手42把持并旋转,能够使辊支承部件40绕着辊5的轴线旋转。把手42在此构成为中心与辊支承部件40的旋转中心一致的那种大致圆板状。在左右方向观察时,把手42具有与辊装配部41同心的大致圆形的形状。把手42构成为比阶梯部41e直径还大的圆板状。
把手42在此设于比支承部件50靠辊5的轴线方向的内侧、在此为左侧处。如图2所示,把手42的一部分在辊5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比支承部件50向辊5的径向的外侧伸出。因此,能够从比支承部件50靠外侧处隔着支承部件50把持把手42并进行操作。如图4A所示,把手42具备形成于外周部42a并朝向径向的内侧凹陷的多个凹部42b。多个凹部42b用于在把手42的旋转操作时使作业人员的手难以滑动。多个凹部42b在把手42的外周部42a上等间隔地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辊支承部件40形成为一个零件。辊支承部件40例如由树脂形成。不过,辊支承部件40也可以将多个零件组合来构成。例如,辊装配部41和把手42可以是分开的。把手42只要设于辊支承部件40并构成为能够旋转操作辊支承部件40即可。
如上所述,支承部件50设于比辊支承部件40靠辊5的轴线方向的外侧、在此为右侧处。支承部件50可旋转地支承辊支承部件40。并且,支承部件50由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以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支承部件50沿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延伸。在此,支承部件50具有在左右方向观察时下侧较宽的大致三角形形状。旋转轴51设于大致三角形的上侧的顶点附近。在支承部件50中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肋50a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肋50b。多个肋50a以及50b用于对支承部件50进行加强,使支承部件50的强度提高。
如图4A所示,支承部件50具备支承旋转轴51的支承部50S、筒状部52、及卡合凹部53。支承部50S是支承部件50的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的部分。筒状部52设于大致三角形的支承部50S的底边上的两个顶点中的后方侧的顶点部分。筒状部52构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圆筒状的筒状部52的内部空间构成为插通第一引导管71的插通孔52a。插通孔52a沿左右方向贯通支承部件50。插通孔52a是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大致圆形的贯通孔。在筒状部52中设有沿径向贯通的两个止动孔52a1、52a2。两个止动孔52a1、52a2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止动孔52a2(以下也适当称为第二止动孔52a2)配置于比止动孔52a1(以下也适当称为第一止动孔52a1)靠右侧处。如图4B所示,第一止动孔52a1在筒状部52的内周面中的比支承部50S靠左侧部分开口。第二止动孔52a2在筒状部52的内周面中的比支承部50S靠右侧部分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图4B的用标号CL表示的线是支承部50S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且是筒状部5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不过,支承部50S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和筒状部5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也可以不一致。
在插通孔52a的周围设有厚壁部52c,该厚壁部52c构成为比支承部件50的板厚(形成卡合凹部53的圆弧部分的径向的板厚)更厚。在厚壁部52c支承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相对于厚壁部52c以不能移动的状态嵌合。厚壁部52c设于支承部件50的大致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两个顶点中的后方侧的顶点部分,在筒状部52的整周形成(也参照图5)。厚壁部52c的一部分(位于后述的杆65的第一臂65a与第二臂65b之间的部分)向插通孔52a的径向的外侧突出形成,被杆65的第一臂65a和第二臂65b夹着。
卡合凹部53设于大致三角形的支承部50S的下侧的两个顶点中的前方侧的顶点。卡合凹部53在左右方向观察时具有前方侧开口的大致C字的形状。卡合凹部53是朝向后方凹陷的凹部。在卡合凹部53中插通第二引导管72。通过向插通孔52a中插通第一引导管71,向卡合凹部53中插通第二引导管72,由此确定送料器30的姿态和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有关的位置。送料器30能够沿着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固定部60是进行将送料器30固定于第一引导管71的操作以及解除固定的操作的机构。图5是送料器30的沿着前后方向的纵剖视图。如图5所示,固定部60具备第一凸轮61、第二凸轮62(在图5中与第一凸轮61重叠)、第一止动件63、第二止动件64(在图5中与第一止动件63重叠,也参照图4A)、及杆65。固定部60构成为通过使杆65沿上下方向转动而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进行转动。如图4B所示,固定部60具备与第一凸轮61连接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67和与第二凸轮62连接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68。轴部67以及6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于在送料器30的厚壁部52c设置的孔部52c1。不过,轴部也可以设于筒状部52的厚壁部52c,而不是固定部60。轴部67以及68绕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转动。通过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转动,第一止动件63以及第二止动件64分别出现在插通孔52a内或者从插通孔52a内退避。由此,送料器30被固定于第一引导管71或者解除固定。
如图5所示,第一凸轮61构成为绕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旋转。第一凸轮61设于筒状部52的左侧的第一止动孔52a1的径向外侧。如图5所示,第一凸轮61是与旋转轴Ax的距离根据周向的位置而不同的偏心凸轮。第一凸轮61具有与旋转轴Ax的距离比其他的部分长的突出部61a。突出部61a的前端部61a1形成为像被切掉的形状。前端部61a1构成为平面。
第二凸轮62设于筒状部52的右侧的第二止动孔52a2的径向外侧。第二凸轮62绕着与第一凸轮61共通的旋转轴Ax与第一凸轮61同步地旋转。第二凸轮62构成为旋转轴Ax方向观察(左右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凸轮61相同的形状。在此,第二凸轮62构成为与第一凸轮61左右对称。
第一止动件63是与插通于插通孔52a的第一引导管71抵接并将送料器30固定于第一引导管71的部件。第一止动件63以在插通孔52a的内周面露出的方式埋设于支承部件50。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第一止动件63从筒状部52的径向外侧插入左侧的第一止动孔52a1,穿过第一止动孔52a1并露出于插通孔52a内。更详细而言,如图4B所示,第一止动件63穿过第一止动孔52a1并在比支承部50S靠左侧处出现于插通孔52a内。第一止动件63设于第一凸轮61与插通孔52a之间。
如图4A所示,第一止动件63构成为平板状。如图5所示,第一止动件63的露出于插通孔52a的面(插通孔52a的径向内侧的面)构成与第一引导管71抵接的抵接面63a1。抵接面63a1的背面构成承受第一凸轮61的力的受力面63a2。受力面63a2与第一止动件63的整体相比朝向抵接面63a1的方向凹陷。因此,以抵接面63a1和受力面63a2为两个面的受力部63a的厚度变薄。第一止动件63具备与在第一止动孔52a1的周围形成的对位部52d嵌合的凸缘部63b。
第一止动件63由弹性材料、在此为橡胶以及树脂构成。详细而言,第一止动件63的抵接面63a1由橡胶形成,受力面63a2由树脂形成。第一止动件63的受力部63a在受到第一凸轮61的力时,朝向插通孔52a的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由此,受力部63a的抵接面63a1向插通孔52a内突出。被第一凸轮61按压而抵接面63a1向插通孔52a内突出时,通过抵接面63a1与第一引导管71之间的摩擦,送料器30固定于第一引导管71。在受力部63a未被第一凸轮61按压而受力部63a的抵接面63a1退避到插通孔52a外的状态下,送料器30和第一引导管71解除固定。第一止动件63构成为通过使抵接面63a1为橡胶来确保第一凸轮61抵接时的变形,并且通过使第一凸轮61接触的受力面63a2为比橡胶更耐磨的树脂来提高耐用性。
第二止动件64以穿过右侧的第二止动孔52a2并在插通孔52a的内周面上露出的方式埋设于支承部件50。如图4B所示,第二止动件64穿过第二止动孔52a2并在比支承部50S靠右侧处出现在插通孔52a内。第二止动件64与第一止动件63同样地构成。第二止动件64也由弹性材料、在此为橡胶以及树脂构成。第二止动件64根据第二凸轮62的旋转位置而出现在插通孔52a内或者退避到插通孔52a的外侧。通过该第二止动件64的动作,也将送料器30与第一引导管71固定或解除固定。图5示出了将送料器30与第一引导管71解除固定的状态(以下也称为解锁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将送料器30固定于第一引导管71的状态也称为锁定状态。
杆65与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连结,使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旋转。杆65、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在此构成为一个零件。不过,杆65、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也可以构成为彼此分开的零件。如图4A所示,杆65具备第一臂65a、第二臂65b、连结部65c。第一臂65a具有与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相仿的形状、在此为与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相仿的圆弧状的形状。如图5所示,第一臂65a的一端与第一凸轮61连结。
如图4A所示,第二臂65b设于比第一臂65a靠右侧处。第二臂65b具有在左右方向观察时与第一臂65a相同的形状。即,第二臂65b也具有与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相仿的圆弧状的形状。第二臂65b的一端与第二凸轮62连结。连结部65c与第一臂65a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臂65b的另一端连接。连结部65c沿左右方向延伸。连结部65c是将第一臂65a与第二臂65b连结来提高杆65的强度并且是使用者在操作杆65时把持的部位。
杆65构成为使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绕着旋转轴Ax转动。通过使杆65转动,能够使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绕着旋转轴Ax旋转。杆65设于送料器30的后方侧,能够从后方侧操作。如图4A所示,第一臂65a的右端与第二臂65b的左端之间的左右方向的距离(以下称为第一臂65a与第二臂65b的内侧尺寸)与筒状部52的厚壁部52c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对应。
左侧的送料器30构成为与右侧的送料器30左右对称。如图3所示,左侧的送料器30的辊支承部件40从支承部件50朝向右侧延伸。左侧的送料器30的辊支承部件40和右侧的送料器30的辊支承部件40面对面。左侧的送料器30的杆65设于后方侧。
如图1所示,卷绕装置90设于打印机10的前表面侧。卷绕装置90具备两根引导管91、92、左右一对送料器93、94、卷绕电动机95、卷绕棒96、拉杆97。两根引导管91、92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左右一对送料器93、94在以设置辊支承部件93a、94a的顶点来到下方的方式使支承部件93b、94b与介质供给装置20上下反转的状态下插入两根引导管91、92。左侧的送料器93被两根引导管91、92支承,固定于左右方向的规定位置。
右侧的送料器94与卷绕电动机95连接。右侧的送料器94的辊支承部件94a通过卷绕电动机95而旋转。左右的送料器93、94夹持卷绕棒96。通过在左右的送料器93、94保持卷绕棒96的状态下辊支承部件94a旋转,由此卷绕棒96旋转。通过旋转的卷绕棒96,印刷结束后的介质5a被卷绕于卷绕装置90。卷绕装置90由此形成印刷后的介质5a的辊5。
左右一对送料器93、94在此除了辊支承部件93a、94a以及固定部93c、94c以外都与介质供给装置20的左右一对送料器30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辊支承部件93a、94a中没有设置把手。由于卷绕装置90的辊支承部件93a、94a通过卷绕电动机95而旋转,因此没有假想使用把手来手动旋转介质5a的辊5的情况。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装置90的固定部93c、94c与介质供给装置20相比凸轮(未图示)的旋转轴的位置不同。在卷绕装置90中,由于一对送料器93、94以与介质供给装置20上下反转的状态使用,因此辊5的载荷作用于一对送料器93、94,而不是两根引导管91、92。因此,为了能够用送料器93、94支承锁定状态下的辊5的载荷,使凸轮的旋转轴位置与介质供给装置20不同。不过,卷绕装置90的送料器93、94也可以与介质供给装置20的送料器30相同。
拉杆97设于比卷绕棒96靠前方处。拉杆97构成为沿上下方向摆动。通过在比卷绕棒96靠搬运方向上游处将介质5a绕挂于拉杆97,将介质5a的压板11上的张力维持成规定的张力。
[辊的设置]
以下,对向介质供给装置20的辊5的设置作业以及从辊5的介质5a的放出作业进行说明。首先,对向介质供给装置20的辊5的设置作业进行说明。在向介质供给装置20的辊5的设置作业中,首先使右侧的送料器30为解锁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由此,送料器30能够沿着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如图5所示,在送料器30的解锁状态下,杆65以旋转轴Ax为支点而悬垂于下方。此时,第一凸轮61的除突出部61a以外的部分与第一止动件63的受力面63a2面对面。此时,第一止动件63的受力面63a2和第一凸轮61分离。第一止动件63的抵接面63a1退避到插通孔52a的外部。
第二凸轮62构成为绕着与第一凸轮61共通的旋转轴Ax与第一凸轮61同步地旋转。第二凸轮62构成为在旋转轴Ax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凸轮61相同的形状。并且,第二凸轮62与杆65连结。因此,在对杆65进行操作时,第二凸轮62与第一凸轮61一起旋转。第一凸轮61的动作和第二凸轮62的动作同步。第二止动件64与第一止动件63同步地出现在插通孔52a内,退避到插通孔52a的外侧。因此,此时第二止动件64也退避到插通孔52a的外侧,没有锁定送料器30。
在向介质供给装置20的辊5的设置作业中,接着一边配合辊5的宽度来调整右侧的送料器3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一边设置辊5。在辊5设置于介质供给装置20的状态下,辊5被左右的送料器30夹着,辊5的左右的端部分别与左右的辊支承部件40的抵接面41f抵接。此时,辊支承部件40的第二插入部41c被插入于圆筒状的辊5的内部空间。在该状态下将右侧的送料器30锁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为辊支承部件40的第一插入部41a被插入的类型的辊5的情况下,辊5的左右的端部分别抵接于左右的辊支承部件40的第一插入部41a与第二插入部41c之间的阶梯。
在送料器30的锁定作业中,杆65被朝向上方转动。图6是锁定状态的送料器30的纵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送料器30的锁定状态下,第一凸轮61位于突出部61a的平坦的前端部61a1与第一止动件63的受力面63a2抵接的那种旋转位置。以下,也将该第一凸轮61的旋转位置称为锁定位置P1。在锁定位置P1处,第一凸轮61的突出部61a将第一止动件63的受力部63a朝向插通孔52a的径向内侧按压。由此,第一止动件63出现在插通孔52a内,与插通于插通孔52a的第一引导管71抵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基于第一凸轮61的按压力容易向第一引导管71传递,第一止动件63的受力部63a的厚度构成为较薄。第二止动件64也同样地出现在插通孔52a内,与插通于插通孔52a的第一引导管71抵接。其结果是,通过第一止动件63以及第二止动件64与第一引导管71之间的摩擦力,送料器30被固定于第一引导管71。
如图6所示,在送料器30的锁定状态下,杆65与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更详细而言为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抵接。换言之,杆65构成为在与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的锁定位置P1对应的位置处与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在此为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抵接。在此,杆65构成为在送料器30的锁定状态下第一臂65a以及第二臂65b的内周面与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抵接。使用者通过将杆65向上方转动至与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抵接并且不能再移动为止而能够使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移动到锁定位置P1。
并且,如图6所示,在送料器30的锁定状态下,杆65沿着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更详细而言为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配置。杆65具有与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在此为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相仿的形状,在与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的锁定位置P1对应的位置处沿着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在此为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构成。在此,杆65构成为第一臂65a以及第二臂65b的内周面与筒状部52的外周面52b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如前述那样,第一臂65a与第二臂65b的内侧尺寸与筒状部52的厚壁部52c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对应。因此,厚壁部52c也起到将杆65转动时的引导的功能。在杆65向与第一凸轮61以及第二凸轮62的锁定位置P1对应的位置接近时,如图4A所示,第一臂65a以及第二臂65b分别以沿着厚壁部52c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的方式转动。通过如上作业,辊5设置于介质供给装置20。
[介质的放出]
接着,对从设置于介质供给装置20的辊5的介质5a的放出作业进行说明。在介质5a的放出作业中,由使用者从辊5拉出介质5a的前端,插入打印机10的背面开口部14(参照图3)。介质5a经由背面开口部14放出至压板11上时,夹紧辊杆83被操作,降下夹紧辊81。由此,在压板11上压住介质5a。然后,砂辊82被驱动,介质5a被向前方搬运直至前端到达卷绕装置90为止。介质5a的前端被设置于卷绕装置90的卷绕棒96。
在上述那种介质5a的放出作业或者印刷中的介质5a的搬运中,有时介质5a的搬运方向相对于预定的搬运方向(在此为前后方向)斜行。所述斜行的原因是例如从辊5剥离介质5a所需要的力在辊5的左右处不相同等。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在发生了介质5a的斜行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操作介质供给装置20来消除介质5a的斜行。
详细而言,在介质5a的斜行消除作业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把手42,辊装配部41朝向后方旋转(以下也称为逆旋转)。通过该辊装配部41的逆旋转,放出的介质5a被卷回到辊5上。由此,介质5a顺应于辊5的轴,消除介质5a的斜行。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的结构、辊5的设置作业以及介质5a的放出作业的说明。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具备能够旋转操作支承辊5的辊支承部件40的把手42。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42具有在辊5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比支承辊支承部件40的支承部件50向辊5的径向的外侧伸出的部分。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把手42的操作而容易地手动旋转辊支承部件40。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42的一部分在辊5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比支承部件50向辊5的径向的外侧伸出。因此,隔着支承部件50也能够进行把手42的操作,辊支承部件40的手动旋转操作是容易的。因此,如前述那样,能够容易地进行例如使辊支承部件40逆旋转来消除介质5a的斜行等。另外,例如也能够利用把手42使辊支承部件40逆旋转来消除介质5a的松弛,或者在最初放出介质5a时利用把手42使辊支承部件40正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如前述那样,在卷绕装置90中,辊支承部件93a、94a通过卷绕电动机95而旋转,没有假想手动旋转的情况。因此,在卷绕装置90的辊支承部件93a、94a中没有设置把手。另一方面,在介质供给装置20中没有设置电动机,因此较多地进行以手动操作辊支承部件40的作业。因此,能够通过把手42来提高手动旋转辊支承部件40的操作的可操作性。
在以往的打印机中,没有设置这种把手,因此在欲手动旋转辊时,触碰辊来使辊本身旋转,或者在辊支承部件有能够操作的部位的情况(例如在辊支承部件中存在露出于辊的外部的部位的情况)下,一边防备与支承辊支承部件的支承部件的干涉一边对该部位进行操作来使辊支承部件旋转。因此,必须应允触碰辊而损伤或污损的可能或者付出非常大的劳力来使辊支承部件旋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不用冒那样的危险或付出非常大的劳力,通过对把手42的比支承部件50向外侧伸出的部分进行操作,能够容易地手动旋转辊装配部41。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旋转地支承辊支承部件40的支承部件50设于比辊支承部件40靠辊5的轴线方向的外侧处,把手42设于比支承部件50靠辊5的轴线方向的内侧处。根据所述结构,由于与支承部件50相比把手42设于辊5的轴线方向内侧处,因此能够缩短介质供给装置20的辊5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旋转地支承辊支承部件40的支承部件50设于比辊支承部件40靠辊5的轴线方向外侧处,因此在向辊支承部件40接近时支承部件50可能成为障碍。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把手42的一部分在辊5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比支承部件50向辊5的径向的外侧伸出,所以虽然把手42设于比支承部件50靠辊5的轴线方向的内侧处,但是把手42的操作是容易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42构成为中心和辊支承部件40的旋转中心一致的那种大致圆板状。因此,能够以不那么向辊支承部件40的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构成把手42,能够紧凑化。例如图3所示,一般会在辊支承部件40的近处配置夹紧辊杆83等部件,辊支承部件40的近处难以确保设置把手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把手42构成为中心和辊支承部件40的旋转中心一致的那种大致圆板状来实现紧凑化,由此能够容易地确保设置把手42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42具备形成于大致圆形的外周部42a并且朝向径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42b。通过凹部42b,使用者容易把持把手42,提高把手42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50在辊5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构成为大致三角形。因此,把手42的更多的部分比支承部件50向辊5的径向的外侧伸出。由此,把手42变得容易把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50构成为在其一顶点附近支承把手42。因此,在把手42附近处支承部件5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较小,把手42的更多的部分比支承部件50向辊5的径向的外侧伸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由于辊5的端部与把手42接触而难以把持把手42的外周部42a,辊支承部件40具有阶梯部41e。通过辊5的端部与阶梯部41e的抵接面41f抵接,在把手42与辊5之间确保间隙。由此,容易把持把手42的外周部42a。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支承部件50由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以能够沿辊5的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送料器30具备将支承部件50和第一引导管71以不能滑动的方式固定的固定部60。固定部60具有旋转的第一凸轮61,通过第一凸轮61的旋转而将支承部件50和第一引导管71固定。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支承部件50沿着第一引导管71以及第二引导管72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能够配合辊5的宽度来变更支承辊5的辊支承部件4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并且,通过使第一凸轮61旋转,能够容易地固定支承部件50以及辊支承部件4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配合辊5的宽度来变更送料器30的位置的作业。
上述送料器30的固定以及固定解除操作是只旋转第一凸轮61的操作,因此与其他的固定以及固定解除操作,例如拧紧或松开螺丝的操作等相比较是非常容易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能够容易地进行配合辊5的宽度来变更介质供给装置20的设定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配合辊5的宽度来使送料器93移动并固定,由此变更卷绕装置90的设定。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50更详细而言具有沿与辊5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此为左右方向)贯通支承部件50的插通孔52a。在插通孔52a中插通第一引导管71。固定部60在此具备旋转的第一凸轮61和第一止动件63。第一止动件63构成为根据第一凸轮61的旋转位置而出现在插通孔52a内,与第一引导管71抵接。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第一凸轮61旋转,能够切换第一止动件63在插通孔52a内出现的状态和第一止动件63退避到插通孔52a的外侧的状态。因此,可切换能够使送料器30沿着第一引导管71滑动的状态和送料器30固定于第一引导管71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第一止动件63由弹性材料构成。根据所述结构,使第一止动件63出现在插通孔52a内时,第一止动件63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不损伤第一引导管71而获得较高的固定力。并且,在止动件由难以变形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对止动件、凸轮以及引导管的尺寸要求较高的精度,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止动件63由弹性材料构成,所以对第一止动件63、第一凸轮61以及第一引导管71的尺寸不要求较高的精度。因此,能够容易地构成固定部6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止动件63的材料优选为弹性材料,不过并不限定于橡胶。对于第二止动件64也一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60具备与第一凸轮61连结并使第一凸轮61旋转的杆65。因此,使第一凸轮61旋转的操作变得更容易。杆65具有与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相仿的形状,在与第一凸轮61的锁定位置P1对应的位置处沿着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构成。根据所述结构,在送料器30被锁定的状态下杆65以沿着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因此杆65与支承部件50相比露出到外部的程度较小。因此,能够使锁定状态的送料器30为紧凑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杆65构成为在与第一凸轮61的锁定位置P1对应的位置处与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抵接。为了使第一凸轮61移动到锁定位置P1,对杆65进行操作,直至与支承部件50的外表面抵接并且不能再移动为止即可。因此,使用者容易知道送料器30变成了锁定状态。例如,在为了送料器的固定而拧紧螺丝的那种结构中,固定后还能够继续拧紧螺丝,因此有可能损坏送料器、引导管,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料器30,还能够减少那种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60具备绕着与第一凸轮61共通的旋转轴Ax与第一凸轮61同步地旋转的第二凸轮62。第二凸轮62在此与杆65连结,与第一凸轮61一起旋转。固定部60还具备根据第二凸轮62的旋转位置而在插通孔52a内出没的第二止动件64。第二止动件64构成为与第一止动件63同步地出现在插通孔52a内,与第一引导管71抵接。根据所述结构,除了第一止动件63以外,基于第二止动件64的固定力也进行作用,因此能够增加送料器30的固定力。并且,通过与对第一凸轮61进行操作时相同的操作而第二凸轮62也旋转,由此基于第二止动件64的固定力也进行作用,因此送料器30的固定以及固定解除动作未复杂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50具备筒状部52和支承部50S,该筒状部52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形成插通孔52a,该支承部50S沿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上方或下方)延伸并且与筒状部52连接,支承旋转轴51。在筒状部52中设有第一止动孔52a1和第二止动孔52a2,该第一止动孔52a1开口于比支承部50S靠左侧的内周面,在比支承部50S靠左侧处使第一止动件63出现在插通孔52a内,该第二止动孔52a2开口于比支承部50S靠右侧的内周面,在比支承部50S靠右侧处使第二止动件64出现在插通孔52a内。根据所述结构,抑制送料器30为锁定状态时在左右方向上倾斜。支承部50S与筒状部52连接,且以与筒状部52交叉的方式延伸。因此,支承部50S由于其重量而容易使筒状部52在左右方向上倾斜。例如,在止动件为一个的情况下,送料器30在处于锁定状态时容易在左右方向上倾斜而固定。但是,通过第一止动件63和第二止动件64分开配置于支承部50S的左侧和右侧,在进行锁定时送料器30难以倾斜。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但是,在此公开的打印机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辊支承部件40旋转的把手42具有圆板状的形状,不过把手的形状并不限定。把手也可以是例如沿辊支承部件的径向以放射状延伸的棒状的部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把手42配置于比支承辊支承部件40的支承部件50靠辊5的轴线方向内侧处。但是,把手也可以配置于比支承辊支承部件的支承部靠辊的轴线方向外侧处。把手的位置未特别限定。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60的凸轮61、62和杆65构成为一个零件,凸轮61、62以及杆65和止动件63、64构成为分开的零件。但是,凸轮、止动件以及杆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凸轮和止动件也可以构成为一个零件。在该情况下,凸轮的突出部的前端可以作为止动件起作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止动件63、64由弹性材料构成,不过止动件的材料并未特别限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杆65构成为与支承部件50的外形相仿,并且在锁定状态下与支承部件50抵接。但是,杆只要构成为能够使凸轮旋转即可,其形状和配置并不限定。例如,杆也可以不绕着与插通孔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可以沿其他的方向转动。凸轮也可以不绕着与插通孔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可以沿其他的方向旋转。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凸轮与止动件的组合设置了两套,杆设置了一个,不过凸轮与止动件的组合的数量和杆的数量都不限定。
送料器与引导管的固定以及固定解除方式并不限定于使止动件在插通孔内出没的方式。图7是表示其他的方案的送料器130的解锁状态的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送料器130的锁定状态的纵剖视图。如图7以及图8所示,其他的方案的送料器130的支承部件150可以具备通过弹性变形而能够把持第一引导管71的把持部151。把持部151构成为沿与辊5(参照图5等)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此为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周向的一部分切断的在辊5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为C型的筒状。筒状的把持部151的内部空间构成供第一引导管71插通的插通孔152。
在C型筒状的把持部151的周向的两端部(隔着间隙151a面对面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朝向把持部151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受力部153、154。如图8所示,在受力部153、154受到使受力部153与154接近的那种力时,把持部151发生弹性变形,而把持第一引导管71。如图7所示,在受力部153、154没有受到所述力时,把持部151将第一引导管71放开。
送料器130的固定部160具有偏心凸轮161,并构成为通过偏心凸轮161的旋转而使把持部151弹性变形。固定部160由此将支承部件150和第一引导管71固定。偏心凸轮161设置成与一个受力部153的间隙151a侧的面的背面(称为受力面153a)面对面。如图7所示,偏心凸轮161是与旋转轴Ax2的距离根据周向的位置而不同的偏心凸轮。偏心凸轮161具有与旋转轴Ax2的距离比其他的部分长的突出部161a。如图7所示,在偏心凸轮161中的除突出部161a以外的部位朝向受力面153a的方向时,偏心凸轮161和受力面153a分离。此时,把持部151将第一引导管71放开。
如图8所示,使偏心凸轮161旋转并使突出部161a朝向受力面153a的方向时,偏心凸轮161的突出部161a和受力面153a抵接。在所述状态下,偏心凸轮161的突出部161a以使一个受力部153向另一个受力部154接近的方式按压受力面153a。由此,把持部151发生弹性变形,而把持第一引导管71。其结果是,支承部件150以不能滑动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引导管71。送料器与引导管的固定以及固定解除方式例如也可以为上述那样的方式。
而且,在此公开的技术不仅能够利用于喷墨打印机,也能够利用于具备支承卷绕了片状的介质的辊的介质支承装置的其他的装置。例如,在此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利用于用刀具将介质切割成期望的形状的切割装置等。并且,在此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喷墨方式以外的打印机。
标号说明
5辊;
5a介质;
10喷墨打印机(打印机);
16打印头;
20介质供给装置;
30送料器(支承机构);
40辊支承部件;
50支承部件;
52a插通孔;
60固定部;
61第一凸轮(偏心凸轮);
62第二凸轮(第二偏心凸轮);
63第一止动件(止动件);
64第二止动件;
65杆;
71第一引导管(引导部件);
151把持部。

Claims (10)

1.一种介质支承装置,具备:
支承机构,可旋转地支撑卷绕有片状的介质的辊;以及
引导部件,沿与所述辊的轴线平行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以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机构,
所述支承机构具备:
辊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辊;
支承部件,具备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辊支承部件的旋转轴和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并且插通有所述引导部件的插通孔;以及
固定部,具有旋转的偏心凸轮,通过所述偏心凸轮的旋转而将所述支承部件以不能滑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引导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支承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部具备止动件,该止动件通过根据所述偏心凸轮的旋转位置出现在所述插通孔内而与所述引导部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支承装置,其中,
所述止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支承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部具备与所述偏心凸轮连结并使所述偏心凸轮旋转的杆,
所述止动件在所述偏心凸轮处于规定的第一旋转位置时出现在所述插通孔内而与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引导部件抵接,
所述杆在与所述偏心凸轮的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对应的位置处与所述支承部件的外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支承装置,其中,
所述杆具有与所述支承部件的外表面相仿的形状,构成为在与所述偏心凸轮的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对应的位置处沿着所述支承部件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支承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部具备:
第二偏心凸轮,绕着与所述偏心凸轮共通的旋转轴与所述偏心凸轮同步地旋转;以及
第二止动件,根据所述第二偏心凸轮的旋转位置而出现在所述插通孔内,并与所述止动件同步地与所述引导部件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支承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具备:
筒状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插通孔;以及
支承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筒状部连接,支承所述旋转轴,
在所述筒状部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
所述第一孔开口于比所述支承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内周面,在比所述支承部靠所述一侧处使所述止动件出现在所述插通孔内,
所述第二孔开口于比所述支承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内周面,在比所述支承部靠所述另一侧处使所述第二止动件出现在所述插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支承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具备通过弹性变形而能够把持所述引导部件的把持部,
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偏心凸轮的旋转而使所述把持部弹性变形,从而将所述支承部件固定于所述引导部件。
9.一种打印机,具备:
介质供给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支承装置,从被所述介质支承装置支承的所述辊供给所述介质;以及
打印头,在从所述介质供给装置供给的介质上形成图像。
10.一种打印机,具备:
打印头,在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卷绕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支承装置,利用所述介质支承装置来卷绕通过所述打印头形成了图像后的介质而形成所述辊。
CN202210029988.9A 2021-01-12 2022-01-12 介质支承装置以及打印机 Pending CN1147632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2593 2021-01-12
JP2021002593 2021-01-12
JP2021-199537 2021-12-08
JP2021199537A JP7328308B2 (ja) 2021-01-12 2021-12-08 メディア支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3227A true CN114763227A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5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9988.9A Pending CN114763227A (zh) 2021-01-12 2022-01-12 介质支承装置以及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6322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61559A1 (de) * 1972-12-15 1974-06-20 Windmoeller & Hoelscher Tragwelle fuer auf huelsen aufgewickeltes gut
US20040200922A1 (en) * 2003-04-09 2004-10-14 Kabushiki Kaisha Tokyo Kikai Seisakusho Paper roll supporting device
CN202967644U (zh) * 2012-12-11 2013-06-05 佳源机电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无轴放料机架组
CN105189125A (zh) * 2013-01-24 2015-12-23 艾利丹尼森公司 打印机
CN106414093A (zh) * 2014-06-05 2017-02-1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介质卷保持器
CN107020838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株式会社理光 辊体保持装置及打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61559A1 (de) * 1972-12-15 1974-06-20 Windmoeller & Hoelscher Tragwelle fuer auf huelsen aufgewickeltes gut
US20040200922A1 (en) * 2003-04-09 2004-10-14 Kabushiki Kaisha Tokyo Kikai Seisakusho Paper roll supporting device
CN202967644U (zh) * 2012-12-11 2013-06-05 佳源机电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无轴放料机架组
CN105189125A (zh) * 2013-01-24 2015-12-23 艾利丹尼森公司 打印机
CN106414093A (zh) * 2014-06-05 2017-02-1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介质卷保持器
CN107020838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株式会社理光 辊体保持装置及打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5491B1 (en) Roll paper supply mechanism and roll paper printer
JP3841315B2 (ja)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プリント方法
JP6295646B2 (ja) 媒体送り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4029850B2 (ja) プリンタの排紙機構
CN114763227A (zh) 介质支承装置以及打印机
JP7328308B2 (ja) メディア支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JP2022107904A (ja) メディア支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KR102414271B1 (ko) 라미네이트 장치 및 그것에 사용하는 필름 카세트와 필름 샤프트
JP376578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ドライブローラ解除装置
JP2015120587A (ja) 媒体送り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US7976232B2 (en) Printer for feeding a cut sheet and a continuous sheet
US11639070B2 (en) Print medium feeding device
JP2731022B2 (ja) プリンタ
JP6225567B2 (ja) 印刷ヘッド、及び、印刷装置
JP2864555B2 (ja) 印字装置の印字用紙送り装置
JP4311086B2 (ja) カッター機構、及び、プリンタ
US1448601A (en) Typewriting machine
JP2010064826A (ja) 巻管固定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タ
JP4437577B2 (ja) 印刷装置
JP2019527173A (ja) プリント可能媒体の一部の一時的な固定
JPH0395038A (ja) 給紙トレイ
JPH1029360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SU1050898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ней закладки и подачи бланков
JP2022175625A (ja) 刷版交換装置
JP3758458B2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