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8587B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8587B
CN114758587B CN202210456479.4A CN202210456479A CN114758587B CN 114758587 B CN114758587 B CN 114758587B CN 202210456479 A CN202210456479 A CN 202210456479A CN 114758587 B CN114758587 B CN 114758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dimming
display
light emitt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64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8587A (zh
Inventor
刘净
邓红照
陈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564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8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8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8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8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8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显示面板包括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出光面一侧的调光膜,其中,调光膜包括第一导电膜、第二导电膜、以及设置于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均与一电源组件电连接;本申请的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形成不同大小的电场,进而控制液晶层中液晶的偏转,使得调光膜具有不同的透过率,实现Mini/Micro‑LED显示面板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亮度调节,避免了调节LED驱动电流大小调整显示器亮度导致的色偏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Mini/Micro-LED显示器是由多个微型LED数组构成。相较于OLED,Mini/Micro-LED采用传统的氮化镓(GaN)LED技术,可支持更高亮度、高动态范围以及广色域现实,具有高更新率、广视角与低功耗的优点。
在实际的Mini/Micro-LED显示器应用中,用户会根据不同环境亮度选择不同的显示器亮度,通常白天需要的亮度大,夜晚需要的亮度低。在Mini/Micro-LED显示器中,通常通过控制LED灯电流来控制整体显示器的亮度,但是LED在低电流状态下,红色LED的发光效率会显著降低,造成显示器出现色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可以有效改善低电流状态下,发光器件发光效率显著降低造成的色偏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出光面一侧的调光膜;
其中,所述调光膜包括第一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远离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一侧的第二导电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均与一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调光膜至少包括第一调光状态和第二调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调光膜的透过率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调光膜的透过率不同。
可选的,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多个第二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膜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在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通过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的电信号的大小不同,且所述第一导电部对应的所述调光膜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对应的所述调光膜的透过率。
可选的,所述调光膜靠近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的一侧面设置有一层增透膜,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调光膜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增透膜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多个导电子部和多个互相平行的调光条,所述调光条与所述导电子部交错设置,多个所述调光条通过第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状态和防窥显示状态,所述调光条包括通电显示状态和通电防窥状态,根据所述调光条为所述通电显示状态或所述通电防窥状态,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状态和所述防窥显示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的,多个所述调光条沿一预设方向排列,在所述预设方向上,越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任意相邻两所述调光条之间的距离越小。
可选的,任意两相邻的所述调光条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相邻的两所述调光条上的电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防窥显示状态包括第一防窥状态和第二防窥状态,在所述第一防窥状态下,每一所述调光条均为通电防窥状态,在所述第二防窥显示状态下,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调光条中仅一个所述调光条为通电防窥状态。
可选的,所述调光条和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
可选的,所述调光膜的厚度小于5mm。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及终端主体,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本发明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通过在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的出光面一侧设置调光膜,设置调光膜包括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设置液晶层,通过将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连接电源组件,使得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形成不同大小的电场,进而控制液晶层中液晶的偏转,使得调光膜具有不同的透过率,进而使得Mini/Micro-LED显示面板不用调整LED灯的驱动电流大小来控制整体显示器的亮度,只用通过调整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的电场大小,调整液晶层液晶的偏转角度,使得调光膜具有不同的透过率,实现的显示面板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亮度调节,避免了调节LED驱动电流大小调整显示器亮度导致的色偏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膜和增透膜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窥效果的调光膜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光膜的第二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防窥效果的调光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作为标示使用,并没有强加数字要求或建立顺序。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一个范围的型式存在;应当理解,以一范围型式的描述仅仅是因为方便及简洁,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硬性限制;因此,应当认为所述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一数值。例如,应当认为从1到6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子范围,例如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到6等,以及所数范围内的单一数字,例如1、2、3、4、5及6,此不管范围为何皆适用。另外,每当在本文中指出数值范围,是指包括所指范围内的任何引用的数字(分数或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以及设置于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出光面一侧的调光膜10;
其中,所述调光膜10包括第一导电膜101、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远离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一侧的第二导电膜10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和所述第二导电膜102之间的液晶层103,所述第一导电膜101和所述第二导电膜102均与一电源组件30电连接,所述调光膜10至少包括第一调光状态和第二调光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不同。
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为Mini/Micro-LED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调光膜10和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控制芯片,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显示图像。
具体地,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包括驱动基板和设置于驱动基板上的多个微发光器件,所述微发光器件可以为Mini/Micro-LED,即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可以为Mini/Micro-LED显示功能层。
具体地,所述驱动基板包括多个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微发光器件,以控制所述微发光器件发光,多个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可以为薄膜晶体管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至少三种颜色,显示不同颜色的微发光器件在较大或较小的驱动电流下发光效率不同,显示面板在不同的显示环境下需要不同的亮度,而亮度是通过微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控制的,因此在不同的亮度环境下,显示不同颜色的微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降低的幅度不同,显示面板(特别是Mini/Micro-LED显示面板)存在色偏的问题。
具体地,所述调光膜10包括第一导电膜101、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远离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一侧的第二导电膜10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和所述第二导电膜102之间的液晶层103,所述第一导电膜101和所述第二导电膜102均与一电源组件30电连接,使得第一导电膜101和所述第二导电膜102之间形成电场,通过控制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之间的电场的大小,进而调整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之间的液晶层103中液晶的偏转角度,使得所述调光膜10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具有不同的透过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液晶层103为常白模式,当然液晶层103不限制于此,也可以为常黑模式,根据液晶层103的具体模式,对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施加对应的电信号控制液晶偏转进行调光膜10的透过率调整。具体地,所述电源组件30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通过所述控制芯片调整所述电源组件30供给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的电信号大小,调整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之间的电场大小,调整液晶层103中液晶的偏转角度,进而调整调光膜的透过率,使得调光膜10的透过率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用户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连续调整。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之间的液晶层103中液晶的偏转角度与调光膜10的透过率之间的关系需要根据具体的液晶种类进行设置,例如,有的液晶层为103常白模式,即在液晶未偏转时,光线透过率高,有的液晶层103为常黑模式,即在液晶未偏转时,光线透过率低,具体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的实施例均以常白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所述调光膜10的厚度小于5mm,所述调光膜10的厚度可以为5mm、4.7mm、4.5mm、4.2mm、3.8mm、3.2mm或2mm中的任一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进行选择。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电膜101和所述第二导电膜102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导电膜101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的出光面一侧设置调光膜10,设置调光膜10包括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在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之间设置液晶层103,通过将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连接电源组件30,使得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之间可以形成不同大小的电场,进而控制液晶层103中液晶的偏转角度,使得调光膜10具有不同的透过率,进而使得Mini/Micro-LED显示器不用调整LED灯的驱动电流大小来控制整体显示器的亮度,只用通过调整调光膜10的两导电膜之间的电场大小进而调整液晶层103液晶的偏转角度,使得调光膜10具有不同的透过率,实现的显示器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亮度调节,避免了调节LED驱动电流大小调整显示器亮度导致的色偏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201、多个第二发光器件202和多个第三发光器件203,所述第一发光器件201的发光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202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203的发光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膜102包括第一导电部A1和第二导电部A2;所述第一导电部A1在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器件201,所述第二导电部A2在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器件202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203,所述第一导电部A1通过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30,所述第一导电部A1与所述第二导电部A2上的电信号的大小不同,且所述第一导电部A1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导电部A2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
需要说明的是,承上述实施例,为了防止Mini/Micro-LED显示面板在低电流状态下出现色偏的问题,采用调光膜10进行亮度的调整,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容易导致显示面板的能耗较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本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包括显示第一颜色的第一发光器件201、显示第二颜色的第二发光器件202、显示第三颜色的第三发光器件203,所述第一颜色可以为红色,所述第二颜色可以为蓝色或绿色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三颜色可以为蓝色或绿色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二颜色和所述第三颜色不同。
在实际使用中,红色Mini/Micro-LED在低电流状态下,其发光效率相对绿色或蓝色Mini/Micro-LED的发光效率较低,容易产生色偏问题。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电膜102包括第一导电部A1和第二导电部A2,控制所述第一导电部A1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之间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与所述第二导电部A2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不同,使得调光膜10对应第一导电部A1的区域和对应第二导电部A2的区域具有不同的透过率,将透过率较高的部分对应低发光效率的微发光器件设置能够针对性的解决低电流状态下,因低发光效率的微发光器件导致的Mini/Micro-LED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
具体地,所述调光膜10包括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导电部A1的电信号大小,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组件30和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低电流状态下的使用场景,此时第一发光器件201的发光效率小于第二发光器件202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203的发光效率;
但是在一具体的实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状态(正常驱动电流)和第二显示状态(低驱动电流),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第一发光器件201的发光效率与第二发光器件202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203的发光效率相差不大,差值可以忽略不计,显示面板不存在色偏问题,此时,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导电部A1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之间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和所述第二导电部A2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相同。
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第一发光器件201的发光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202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203的发光效率,显示面板产生色偏问题,此时,调整第二导电膜102上第一导电部A1的电信号大小,使得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导电部A1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之间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导电部A2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即所述第一导电部A1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导电部A2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以实现调整色偏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调光膜10的第二导电膜102包括第一导电部A1和第二导电部A2,所述第一导电部A1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之间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和所述第二导电部A2与所述第一导电膜101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不同,且第一导电部A1覆盖发光效率较低的第一发光器件201,使得第一导电部A1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导电部A2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能够有效对低电流状态下的Mini/Micro-LED显示面板的色偏进行调整,同时显示面板的能耗较低,能够有效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调光膜10靠近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的一侧面设置有一层增透膜40,所述第一导电部A1在所述调光膜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增透膜40重合。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能耗,同时提高显示面板在低驱动电流状态下的色偏问题,可以在调光膜10朝向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的一侧面设置增透膜40,以提高低驱动电流状态下,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发出的光穿过所述调光膜10后显示的均一程度。
具体地,所述增透膜40的可以为氮化硅膜层、氧化硅膜层或者氮化硅与氧化硅组成的复合膜层。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调光膜10靠近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的一侧面设置有一层增透膜40,所述第一导电部A1在所述调光膜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增透膜40重合,通过设置增透膜40配合所述调光膜10使用,降低显示面板的调光层调整色偏所需的能耗,延长调光层的使用寿命,设置增透膜40与第一导电部A1的投影重合能够降低增透膜40对其它正常的微发光器件的出光的影响,提升色偏改善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导电部A2包括多个导电子部A22和多个互相平行的调光条A21,所述调光条A21与所述导电子部A22交错设置,多个所述调光条A21通过第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30,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状态和防窥显示状态,所述调光条A21包括通电显示状态和通电防窥状态,根据所述调光条A21为所述通电显示状态或所述通电防窥状态,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状态和所述防窥显示状态之间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主要是通过涂覆防窥膜实现,但是防窥膜无法根据用户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在需要多人观看的场景下,使用防窥膜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度,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用户的体验度,提供了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具体地,所述导电子部A22也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
具体地,所述显示状态下所述显示面板不具有防窥功能,所述调光条A21处于通电显示状态,即所述调光条A21上的电信号大小和方向与所述导电子部A22上的电信号大小和方向相同,所述调光条A21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与所述导电子部A22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相同。
具体地,所述防窥显示状态下,所述调光条A21处于通电防窥状态,所述调光条A21上的电信号大小与所述导电子部A22上的电信号大小不同,所述调光条A21上通电的电信号使得所述调光条A21对应的液晶层103的液晶分子偏转至合适角度,使得所述调光条A21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不透光,实现防窥效果。具体地,多个所述调光条A21和多个导电子部A22并联后连接至电源组件30上,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组件30和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调整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使得经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施加至所述调光条A21上的电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当需要显示面板进行防窥显示时,所述调光条A21对应的液晶偏转最大的角度,使得调光条A21对应的液晶层103不透光,光线从相邻的两调光条A21之间的导电子部A22对应的液晶层103透出,实现防窥显示。
具体地,各所述调光条A21之间的间距的大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地,所述调光条A21和所述第一导电部A1可以采用同一材料以及同一制程制作,但是所述调光条A21和所述第一导电部A1连接不同的控制电路。
具体地,相邻所述调光条A21上的电信号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导电部A2包括多个调光条A21,多个调光条A21包括通电显示状态和通电防窥状态,在通电防窥状态下,所述调光条A21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不透光,在通电显示状态下,所述调光条A21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与所述导电子部A22对应的所述调光膜10的透过率相同,进而实现显示面板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在防窥显示和正常显示之间进行切换,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个所述调光条A21沿一预设方向F排列,在所述预设方向上,越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任意相邻两所述调光条A21之间的距离越小。
具体地,防窥显示状态下,显示面板的可观测角度与调光条A21之间的距离相关,相邻的两调光条A21之间的距离越小,显示面板对应区域的可观测角度越小。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越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任意相邻两所述调光条A21之间的距离越小能够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防窥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任意两相邻的所述调光条A21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相邻的两所述调光条A21上的电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具体地,所述调光条A21间距相等,能够使得调光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更均匀,提高调光层的结构的稳定性,使得调光层中的可视部分的显示更均匀,有效提升防窥显示状态下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相邻的调光条A21上的电信号方向相反设置,以使相邻的调光条A21之间形成与调光层平行的电场,进而减小调光条A21影响透光部分的液晶分子的偏转,提高调光层的透光性能,进而提高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20发光出的光穿过调光层的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防窥显示状态包括第一防窥状态和第二防窥状态,在所述第一防窥状态下,每一所述调光条A21均为通电防窥状态,在所述第二调光状态下,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调光条A21中仅一个所述调光条A21为通电防窥状态。
具体地,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为防窥显示状态,防窥显示状态下,显示面板的可观测角度与调光条A21之间的距离d相关,距离d越大,可观测角度越大,通过设置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调光条A21中仅一个所述调光条A21为通电防窥状态(液晶偏转合适角度,使得对应的调光膜10不透光),即相应的增大了调光条A21之间的距离d,进而增大了防窥显示状态下的可观测角度(即角度由α1增大为α2)。
具体地,所述第二防窥状态下的可观测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防窥状态下的可观测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防窥显示状态包括第一防窥状态和第二防窥状态,在所述第一防窥状态下,每一所述调光条A21均为通电防窥状态,在所述第二防窥状态下,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调光条A21中仅一个所述调光条A21为通电防窥状态,使得所述第二防窥状态下的可观测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防窥状态下的可观测角度,使得显示面板在防窥显示状态下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无色偏问题)的同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防窥效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及终端主体,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具体地,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可卷曲或可折叠的手机、手表、手环、电视或其他可穿戴型显示或触控电子设备,以及柔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电视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ATM机,数码相机,车载显示器,医疗显示,工控显示,电纸书,电泳显示设备,游戏机,透明显示器,双面显示器,裸眼3D显示器,镜面显示设备,半反半透型显示设备等。
综上,本申请通过在为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的出光面一侧设置调光膜10,设置调光膜10包括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在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之间设置液晶层103,通过将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连接电源组件30,使得第一导电膜101和第二导电膜102之间形成不同大小的电场,进而控制液晶层103中液晶的偏转,使得调光膜10具有不同的透过率,使得Mini/Micro-LED显示器不用调整LED灯的电流来控制整体显示器的亮度,只用调整调光膜10的不同透过率,就能实现不同的显示器亮度调节,避免了LED在低电流或高电流状态下的色偏问题。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出光面一侧的调光膜;
其中,所述调光膜包括第一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远离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一侧的第二导电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均与一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调光膜至少包括第一调光状态和第二调光状态,所述第一调光状态下的所述调光膜的透过率与所述第二调光状态下的所述调光膜的透过率不同;
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多个第二发光器件和多个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膜包括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导电部在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或所述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通过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的电信号的大小不同,且所述第一导电部对应的所述调光膜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对应的所述调光膜的透过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膜靠近所述微发光器件显示功能层的一侧面设置有一层增透膜,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调光膜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增透膜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多个导电子部和多个互相平行的调光条,所述调光条与所述导电子部交错设置,多个所述调光条通过第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组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状态和防窥显示状态,所述调光条包括通电显示状态和通电防窥状态,根据所述调光条为所述通电显示状态或所述通电防窥状态,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状态和所述防窥显示状态之间切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调光条沿一预设方向排列,在所述预设方向上,越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任意相邻两所述调光条之间的距离越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相邻的所述调光条之间的间距相等,且相邻的两所述调光条上的电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显示状态包括第一防窥状态和第二防窥状态,在所述第一防窥状态下,每一所述调光条均为通电防窥状态,在所述第二防窥状态下,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调光条中仅一个所述调光条为通电防窥状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条和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膜的厚度小于5mm。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终端主体,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CN202210456479.4A 2022-04-24 2022-04-24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4758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6479.4A CN114758587B (zh) 2022-04-24 2022-04-24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6479.4A CN114758587B (zh) 2022-04-24 2022-04-24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8587A CN114758587A (zh) 2022-07-15
CN114758587B true CN114758587B (zh) 2023-11-28

Family

ID=82333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6479.4A Active CN114758587B (zh) 2022-04-24 2022-04-24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85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206B (zh) * 2021-11-29 2022-08-26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窥功能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5424538B (zh) * 2022-09-09 2024-04-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379A (zh) * 2019-12-12 2021-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玻璃及玻璃模组
JP2021129080A (ja) * 2020-02-17 2021-09-02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デバイスおよび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13671734A (zh) * 2021-08-06 2021-11-1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防窥态切换膜片的驱动方法
CN114185206A (zh) * 2021-11-29 2022-03-15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窥功能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2842B2 (ja) * 2003-03-05 2006-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そ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TWI345653B (en) * 2006-12-29 2011-07-21 Chimei Innolux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of same
US11387387B2 (en) * 2017-10-13 2022-07-12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379A (zh) * 2019-12-12 2021-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玻璃及玻璃模组
JP2021129080A (ja) * 2020-02-17 2021-09-02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デバイスおよび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13671734A (zh) * 2021-08-06 2021-11-1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防窥态切换膜片的驱动方法
CN114185206A (zh) * 2021-11-29 2022-03-15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窥功能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8587A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3494B1 (ko) 표시 장치
CN114758587B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US1128769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0866264B1 (en) Ligh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21535579A (ja) 表示パネル、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10750009A (zh) 显示装置
JPH117259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CN11072934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97781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965911B (zh) 显示模组及其应用方法、显示装置
US11003000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618559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屏幕补光方法
KR2002004409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2216961A (ja) 照明装置と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と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2222912A1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3053323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色坐标调节方法
US20150049465A1 (en) Backlight uni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9158965A (ja) 表示装置
KR20100022437A (ko) 분할 전극을 갖춘 액정 디스플레이
CN113433735A (zh) 背光模块、背光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2015004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98739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325602A (zh) 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4311229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1878812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