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5602A - 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25602A CN113325602A CN202010130695.0A CN202010130695A CN113325602A CN 113325602 A CN113325602 A CN 113325602A CN 202010130695 A CN202010130695 A CN 202010130695A CN 113325602 A CN113325602 A CN 1133256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screen
- display
- light
- layer
- disp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屏、光传输介质层和第二显示屏;光传输介质层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出光侧;第二显示屏设于所述光传输介质层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屏能够透光,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显示图像能够通过所述光传输介质层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出光侧形成悬浮显示图像。第一显示屏的图像能够通过光传输介质层和第二显示屏上的透光区形成悬浮显示图像,并且由于第二显示屏位于第一显示屏出光侧的一侧,因此第一显示屏不会影响第二显示屏的平面显示,使得悬浮显示装置既可以实现悬浮显示也可以实现平面显示,提高了立体显示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应用场景下,比如远程医疗或者车载显示等场景,人们希望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能够实现立体显示。而目前相关技术中立体显示往往需要通过佩戴3D眼镜等方式实现。但是该方式只能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使用,极大地限制了立体显示的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悬浮显示,并且提高立体显示的适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悬浮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屏;
光传输介质层,所述光传输介质层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出光侧;以及
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设于所述光传输介质层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屏能够透光,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显示图像能够通过所述光传输介质层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出光侧形成悬浮显示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悬浮显示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悬浮显示装置,第一显示屏的图像能够通过光传输介质层和第二显示屏上的透光区形成悬浮显示图像,并且由于第二显示屏位于第一显示屏出光侧的一侧,因此第一显示屏不会影响第二显示屏的平面显示,使得悬浮显示装置既可以实现悬浮显示也可以实现平面显示,提高了立体显示的适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显示装置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传输介质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传输介质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传输介质层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传输介质层的俯视图;
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传输介质层的主视图;
图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显示区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显示屏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中:
110、第一显示屏;120、光传输介质层;121、光传输单元;1211、透明介质;1212、反射材料层;123、第一介质层;124、第二介质层;130、第二显示屏;1301、悬浮显示区;1302、标准显示区;131、基板; 132、驱动电路层;133、像素单元;1331、公共电极;1332、发光层;1334、公共电极;134、像素定义层;135、透光单元;;140、支撑构件; 141、第一安装部;100、电子设备;11、显示区域;12、非显示区;20、边框;30、主板;40、电池;50、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悬浮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屏110、光传输介质层120以及第二显示屏130,光传输介质层120设于第一显示屏110出光侧;第二显示屏130设于光传输介质层120远离第一显示屏110的一侧,第二显示屏130能够透光,第一显示屏110上的显示图像能够通过光传输介质层120和第二显示屏,在第二显示屏130的出光侧形成悬浮显示图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悬浮显示装置,第一显示屏110的图像能够通过光传输介质层120和第二显示屏130形成悬浮显示图像,并且由于第二显示屏130位于第一显示屏110出光侧的一侧,因此第一显示屏110 不会影响第二显示屏130的平面显示,使得悬浮显示装置既可以实现悬浮显示也可以实现平面显示,提高了立体显示的适用性。
下面将对本公开提供的悬浮显示装置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显示屏110位于第二显示屏130的屏下,为了形成悬浮图像,第一显示屏110的出光面和第二显示屏130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零度。也即是第一显示屏110的出光面和第二显示屏130的出光面不平行。如图2所示,在第一显示屏110上的图像,通过光传输介质层120和第二显示屏130,在第二显示屏的上方形成悬浮图像110’。
由于通常显示屏均为平板结构,因此为了实现第一显示屏110的出光面和第二显示屏130的出光面不平行的目的,悬浮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构件140。支撑构件14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41,第一安装部 141用于安装第一显示屏110,并且能够使第一显示屏110的出光面和第二显示屏130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零度。
其中,第一显示屏110的出光面和第二显示屏130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是15度到60度。比如,第一显示屏110的出光面和第二显示屏130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是15度、30度、40度、45度或60度等,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显示屏110的出光面和第二显示屏130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是其他大于零度的角度,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的,支撑构件140可以具有容置部,容置部和支撑构件140的上边沿呈预设夹角,该预设夹角大于零度。安装时,支撑构件140的上边沿和第二显示屏130平行,第一显示屏110安装于容置部,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30之间呈大于零度的预设夹角。比如,支撑构件140可以是一端开口的矩形框结构,在该矩形框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和矩形框顶部具有预设夹角的安装槽,第一显示屏110 的两端分别卡于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上的安装槽。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构件140也可以其他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光传输介质层120可以包括多个光传输单元121。如图4所示,光传输单元121可以包括透明介质1211以及反射材料层1212,反射材料层1212环绕透明介质1211的侧面,透明材料层的侧面为沿透明介质1211厚度方向的面。
示例的,透明介质1211为长方体结构,反射材料层1212环绕长方体结构的侧面。第一显示屏110所发出的的光线从光传输单元121的背面进入光传输单元121,然后照射至透明介质1211侧面,发生反射。如图5所示,第一显示屏110中的任意一点A所发出的光经过多个光传输单元121的反射,在光传输层远离第一显示屏110的一侧形成该点的图像A’。
多个光传输单元121的尺寸相同,每个光传输单元121对应面的尺寸相同,以保证光传输层在反射时三维光路的对称性。多个各光传输单元121在侧面连接形成光传输介质层120,因此相邻的光传输单元121 可以共用发射材料层,此时反射材料层1212可以是双面反射材料层 1212,能够实现双面反射。
在制作时,可以在反射材料层1212上形成有多个矩形通孔,每个矩形通孔内形成有透明介质1211。比如,反射材料层1212可以包括支架和反射涂层,支架可以是金属支架或者非金属支架,支架上形成有多个矩形通孔。支架上矩形通孔内涂覆有反射涂层,反射涂层可以是银涂层或者铝涂层等。透明介质1211可以是玻璃、塑料或者树脂等透明层材料。
或者如图6和7所示,光传输介质层120可以包括第一介质层123 和第二介质层124,第一介质层123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镜面反射层;第二介质层124设于第一介质层123靠近第二显示屏130的一侧,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镜面反射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其中,第一介质层123和第二介质层124堆叠设置,第一介质层123 中的第一镜面反射层为双面反射层。多个第一镜面反射层平行设置,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镜面反射层的反射面之间具有间隔。多个第一镜面反射层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镜面反射层之间的间隔可以相等,也即是多个第一镜面反射层均布。第一镜面反射层可以长方体结构,该长方体正面和背面涂覆反射材料,相邻的两个第一镜面反射层中的一个第一镜面反射层的正面和另一个第一镜面反射层的背面相对设置,并且具有间隔。多个第一镜面反射层的侧面对齐。相邻的第一镜面反射层之间可以填充有透明材料。
第二介质层124中的第二镜面反射层为双面反射层。多个第二镜面反射层平行设置,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二镜面反射层的反射面之间具有间隔。多个第二镜面反射层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镜面反射层之间的间隔可以相等,也即是多个第二镜面反射层均布。第二镜面反射层可以长方体结构,该长方体正面和背面涂覆反射材料,相邻的两个第二镜面反射层中的一个第二镜面反射层的正面和另一个第二镜面反射层的背面相对设置,并且具有间隔。多个第二镜面反射层的侧面对齐。相邻的第二镜面反射层之间可以填充有透明材料。第一介质层123和第二介质层124 堆叠时第一介质层123上侧面和第二介质层124的下侧面相对。
如图8所示,第二显示屏130包括悬浮显示区1301,悬浮显示区1301 位于第一显示屏110透过光传输介质层120在第二显示屏130上的投影区。第二显示屏130上悬浮显示区1301以外的显示区域为标准显示区 1302,其中,悬浮显示区1301的像素密度可以小于标准显示区1302的像素密度。通过降低悬浮显示区1301的像素密度有利于增加悬浮显示区1301透光区的面积,有利于悬浮显示。对于第二显示屏130在平面显示时,可以通过像素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或者源极驱动电路对悬浮显示区 1301的像素进行补偿,比如提高悬浮显示区1301的像素的亮度。以避免低像素密度对悬浮显示区1301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提升平面显示的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屏110上的悬浮显示区1301并一定不是第二显示屏130在第一显示屏110上的正投影区域,悬浮显示区1301可以是第一显示屏110送发出的光线经过光传输介质层120照射至第二显示屏130上的区域。
光传输介质层120的形状和悬浮显示区1301的形状匹配,并且光传输介质层120设于悬浮显示区1301远离出光侧的一侧。光传输介质层 120可以紧贴于第二显示屏130也可以和第二显示屏130之间存在其他介质,比如空气等。
如图9所示,悬浮显示区1301包括显示区和透光区,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33,透光区包括多个透光单元135,像素单元133和透光单元135交错设置。
其中,显示区的像素单元133可以是RGB像素单元,多个RGB像素单元133间隔分布,透光单元135嵌于像素单元133之间的空隙内。当悬浮显示区1301的像素密度小于标准显示区1302的像素密度时,像素单元133之间存在更大的空间以布置透光单元135。
第二显示屏130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按照驱动方式,OLED可分为PMOLED(Passive Matrix Driving OLED,无源矩阵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和AMOLED (Active Matrix Driving OLED,有源矩阵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随着显示面板尺寸的增大,传统PMOLED需要降低单个像素的驱动时间,这就需要增大瞬态电流,从而导致功耗大幅度上升。而在AMOLED技术中,每个OLED均通过TFT(Thin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开关电路逐行扫描输入电流,因此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AMOLED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0 所示,第二显示屏130可以包括基板131、驱动电路层132、像素定义层 134、像素单元133(发光单元)和玻璃盖板等膜层。动电路层设于基板131,驱动电路层132上和透光区对应的位置处能够透光;像素定义层134设于驱动电路层132远离基板131的一侧,像素定义层134上和透光单元 135对应的位置处能够透光;发光单元设于驱动电路层132远离基板131 的一侧,并且被像素定义层134环绕。玻璃盖板设于发光层远离驱动电路层132的一侧,玻璃基板用于保护显示屏。
基板131可以是玻璃基板或者多晶硅基板等。驱动电路层132中包括多个晶体管以及金属走线。为了保证悬浮显示区1301中透光单元135 的透光率,驱动电路层132中和透光单元135对应的区域不设置晶体管及金属走线,也即是晶体管和金属走线设置于像素单元133和像素定义层134对应的区域。或者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走线,实现驱动电路层 132的透光。
驱动电路层132可以包括源漏金属层、栅极层和平坦化层等,其中,源漏金属层和栅极层可以设置于像素单元133和像素定义层134的下方,透光单元135的下方填充平坦化层,平坦化层采用透明材料。
发光单元可以包括像素电极1331(阳极)、发光层(1332)和公共电极 (1334)(阴极),像素电极和驱动电路层132中的像素电路连接。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连接像素电极,像素电极可以采用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可以设置于发光单元下方,一方面便于像素电极和像素电路连接,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像素电路中的连线和晶体管影响透光区的透光性能。栅极信号和源极信号的行列走线可以位于像素定义层 134的下方。发光层可以是有机发光材料制成,发光层可以包括R(红色)发光层、G(绿色)发光层和B(蓝色)发光层。公共电极可以是多个像素单元133共用,公共电极可以采用透明导体材料或者半透明导体材料制成,比如,银或者氧化铟锡等。
透光单元135嵌于像素定义层134,可以通过光刻的方式在像素定义层134相应的位置开口,然后通过沉积、溅射或者蒸镀等工艺在开口处填充透明材料,进而形成透光单元135。第一显示屏110所发射的光通过光传输介质层120的反射后,进入第二显示屏130,通过第二显示屏130中的透光单元135射出第二显示屏130,在第二显示屏130的上方形成悬浮图像。
光传输介质层120可以形成于第二显示屏130基板131远离出光侧的一侧,并且光传输介质层120设于第二显示屏130中悬浮显示区1301 对应的位置。
或者光传输介质层120也可以共用第二显示屏130中的膜层,进而达到减薄显示装置厚度的目的。示例的,光传输介质层120可以设置于第二显示屏130的基板131。当第二显示屏130整个屏幕所对应的区域都为悬浮显示区1301,用于悬浮显示时,第二显示屏130的基板131即为光传输介质层120。当第二显示屏130的部分显示区为悬浮显示区1301 时,光传输介质层120可以嵌于第二显示屏130的基板131。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光传输介质层12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显示屏130的其他膜层,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显示屏110可以是OLED显示装置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装置等。第一显示屏110发的光通过光传输介质层120后从第二显示屏130出射。也即是第一显示屏110需要时能够自发光的显示屏。
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30可以切换使用,在悬浮显示时使用第一显示屏110,在平面显示时使用第二显示屏130。比如,手机在息屏状态下,可以通过第一显示屏110悬浮显示时间,此时,第一显示屏 110可以是类似电子表的显示装置。在手机正常显示时,关闭第一显示屏110,通过第二显示屏130进行显示。
当然,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30也可以同时进行显示,比如在游戏等应用场景下,可以同时进行平面显示和悬浮显示,以增加用户的游戏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悬浮显示装置,第一显示屏110的图像能够通过光传输介质层120和第二显示屏130上的透光区形成悬浮显示图像,并且由于第二显示屏130位于第一显示屏110出光侧的一侧,因此第一显示屏110不会影响第二显示屏130的平面显示,使得悬浮显示装置既可以实现悬浮显示也可以实现平面显示,提高了立体显示的适用性。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的悬浮显示装置。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导航仪、智能电视或者可穿戴终端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下面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边框20、主板30、电池40以及后盖50。其中,悬浮显示装置安装在边框20上,以形成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悬浮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前壳。后盖50通过双面胶粘贴在边框上,悬浮显示装置、边框20与后盖50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其他电子元件或功能模块。同时,悬浮显示装置形成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
第二显示屏130上可以设置有玻璃盖板。其中,玻璃盖板可以覆盖第二显示屏130,以对第二显示屏130进行保护,防止第二显示屏130 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
第二显示屏13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11以及非显示区域12。其中,显示区域11执行显示屏1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非显示区域12不显示信息。非显示区域12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受话器、接近传感器等功能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12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11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一个区域。
第二显示屏130可以为全面屏。此时,第二显示屏130可以全屏显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100具有较大的屏占比。第二显示屏13010只包括显示区域11,而不包括非显示区域。此时,电子设备100中的摄像头、接近传感器等功能模块可以隐藏在显示屏10下方,而电子设备100的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背面。
边框20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其中,边框20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主板30安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部。例如,主板30可以安装在边框20上,并随边框20一同收容在上述收容空间中。主板30上设置有接地点,以实现主板30的接地。主板30上可以集成有马达、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摄像头、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10可以电连接至主板30。
主板30上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显示控制电路向显示屏10输出电信号,以控制显示屏10显示信息。
电池40安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部。例如,电池40可以安装在边框 20上,并随边框20一同收容在上述收容空间中。电池40可以电连接至主板30,以实现电池40为电子设备100供电。其中,主板3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4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0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后盖50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轮廓。后盖50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50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50上形成后置摄像头孔、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孔等结构。
悬浮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显示屏110可以设置于主板对应的区域或者电池对应的区域。
当第一显示屏110设置在主板30所在的区域时,此时为减薄电子设备的厚度,可以在主板30上开孔,将第一显示屏110和光传输介质层 120设于主板30上的开孔处。或者或者光传输层紧贴第二显示屏130设置,第一显示屏110位于主板30上的开孔。或者当光传输层设置于第二显示屏130的基板131层时,第一显示屏110位于位于主板30上的开孔处。
进一步的,当悬浮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构件140时,支撑构件140 可以伸入主板30上的开孔,进而将第一显示屏110固定于主板的开孔处。支撑构件140可以连接于后盖50、主板30或者边框20等位置。可以通过胶连接、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于连接位置。
当第一显示屏110设置在电池40所在的区域时,此时为减薄电子设备的厚度,可以在电池40上开孔,将第一显示屏110和光传输介质层 120设于电池40上的开孔处。或者或者光传输层紧贴第二显示屏130设置,第一显示屏110位于电池40上的开孔。或者当光传输层设置于第二显示屏130的基板131层时,第一显示屏110位于位于电池40上的开孔处。
进一步的,当悬浮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构件140时,支撑构件140 可以伸入电池40上的开孔,进而将第一显示屏110固定于电池40的开孔处。支撑构件140可以连接于后盖50、主板30或者边框20等位置。可以通过胶连接、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于连接位置。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悬浮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屏110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其他位置。比如可以设置于电池40和主板30之间的位置。或者第一显示屏110可以和电池40或者主板30堆叠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 130可以切换使用,在悬浮显示时使用第一显示屏110,在平面显示时使用第二显示屏130。比如,手机在息屏状态下,可以通过第一显示屏110 悬浮显示时间,此时,第一显示屏110可以是类似电子表的显示装置。在手机正常显示时,关闭第一显示屏110,通过第二显示屏130进行显示。
当然,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30也可以同时进行显示,比如在游戏等应用场景下,可以同时进行平面显示和悬浮显示,以增加用户的游戏体验。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30的切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切换控制电路,切换控制电路分别连接处理器、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30。切换控制电路用于切换控制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30的电源信号、栅极信号和源极信号。因此切换控制电路输入端可以连接CPU、GPU以及电池,输出端可以分别连接第一显示屏110的电源端、栅极信号端和源极信号端以及第二显示屏130的电源端、栅极信号端和源极信号端。切换控制电路能够切换使第一显示屏110工作、第二显示屏130工作或者第一显示屏110和第二显示屏130同时工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悬浮显示装置,悬浮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屏110的图像能够通过光传输介质层120和第二显示屏130 上的透光区形成悬浮显示图像,并且由于第二显示屏130位于第一显示屏110出光侧的一侧,因此第一显示屏110不会影响第二显示屏130的平面显示,使得悬浮显示装置既可以实现悬浮显示也可以实现平面显示,提高了立体显示的适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3)
1.一种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屏;
光传输介质层,所述光传输介质层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出光侧;以及
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设于所述光传输介质层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屏能够透光,所述第一显示屏上的显示图像能够通过所述光传输介质层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出光侧形成悬浮显示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出光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零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显示装置还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显示屏,并且能够使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出光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零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介质层包括多个光传输单元;
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
透明介质;以及
反射材料层,所述反射材料层环绕所述透明介质的侧面,所述透明介质的侧面为沿所述透明介质厚度方向的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介质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反射材料层环绕所述长方体结构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介质层包括:
第一介质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镜面反射层;
第二介质层,设于所述第一介质层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的一侧,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镜面反射层,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悬浮显示区,所述悬浮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透过所述光传输介质层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的投影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显示区包括显示区和透光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透光区包括多个透光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和所述透光单元交错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
基板;
驱动电路层,设于所述基板,所述驱动电路层上和所述透光区对应的位置处能够透光;
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和所述透光区对应的位置处能够透光;
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且被所述像素定义层环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介质层形成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介质层嵌于所述基板。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悬浮显示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0695.0A CN113325602B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0695.0A CN113325602B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5602A true CN113325602A (zh) | 2021-08-31 |
CN113325602B CN113325602B (zh) | 2023-09-26 |
Family
ID=7741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30695.0A Active CN113325602B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2560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74335A (zh) * | 2022-11-11 | 2023-03-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虚拟图像显示设备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46733B1 (en) * | 1998-03-27 | 2008-11-04 | Hideyoshi Horimai |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
NL2008660C2 (en) * | 2012-04-19 | 2013-10-23 | Dutch Igloo V O F | Docking station for a portable media player. |
JP2014130305A (ja) * | 2012-03-30 | 2014-07-10 | Nitto Denko Corp | 表示装置 |
TW201627719A (zh) * | 2015-01-23 | 2016-08-01 | Nitto Denko Corp | 顯示裝置 |
CN105854289A (zh) * | 2015-01-22 | 2016-08-17 | 奇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浮空投影游戏暨学习系统 |
CN106353844A (zh) * | 2015-07-17 | 2017-01-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微反射镜阵列、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浮动显示装置 |
TW201833727A (zh) * | 2016-12-12 | 2018-09-16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透明顯示裝置、使用其之控制方法以及其之控制器 |
CN109597267A (zh) * | 2017-09-30 | 2019-04-09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
CN110071160A (zh) * | 2019-04-30 | 2019-07-3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112189A (zh) * | 2019-04-25 | 2019-08-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19198780A1 (ja) * | 2018-04-12 | 2019-10-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空中像表示装置 |
CN110365819A (zh) * | 2019-06-18 | 2019-10-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CN110783386A (zh) * | 2019-10-29 | 2020-02-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2-28 CN CN202010130695.0A patent/CN1133256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46733B1 (en) * | 1998-03-27 | 2008-11-04 | Hideyoshi Horimai |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
JP2014130305A (ja) * | 2012-03-30 | 2014-07-10 | Nitto Denko Corp | 表示装置 |
NL2008660C2 (en) * | 2012-04-19 | 2013-10-23 | Dutch Igloo V O F | Docking station for a portable media player. |
WO2013156613A1 (en) * | 2012-04-19 | 2013-10-24 | Basic Holdings | A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isplay screen |
CN105854289A (zh) * | 2015-01-22 | 2016-08-17 | 奇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浮空投影游戏暨学习系统 |
TW201627719A (zh) * | 2015-01-23 | 2016-08-01 | Nitto Denko Corp | 顯示裝置 |
CN106353844A (zh) * | 2015-07-17 | 2017-01-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微反射镜阵列、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浮动显示装置 |
TW201833727A (zh) * | 2016-12-12 | 2018-09-16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透明顯示裝置、使用其之控制方法以及其之控制器 |
CN109597267A (zh) * | 2017-09-30 | 2019-04-09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
WO2019198780A1 (ja) * | 2018-04-12 | 2019-10-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空中像表示装置 |
CN110112189A (zh) * | 2019-04-25 | 2019-08-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071160A (zh) * | 2019-04-30 | 2019-07-3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365819A (zh) * | 2019-06-18 | 2019-10-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CN110783386A (zh) * | 2019-10-29 | 2020-02-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74335A (zh) * | 2022-11-11 | 2023-03-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虚拟图像显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5602B (zh) | 2023-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13093B2 (en) | Display substrates,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 |
EP3511769B1 (en) | Lcd displa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 |
US20220149117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825498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40293188A1 (en) | Displays with Local Dimming Elements | |
US957538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splay with split driver ledges | |
WO2021083003A1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10394351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9983447B2 (en) |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narrow bezel area | |
CN111354306B (zh) |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方法 | |
CN11380911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1083007A1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6791643B2 (en) | Dual-displa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11309370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s with curved surfaces | |
CN11303133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30247891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3325602B (zh) | 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965911B (zh) | 显示模组及其应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1508349B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11943989B2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584609A (zh)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程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752239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150022759A1 (en) | Display with Radioluminescent Backlight Unit | |
CN216748368U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KR20150102135A (ko) | 표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