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5263B -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5263B
CN114755263B CN202210676838.7A CN202210676838A CN114755263B CN 114755263 B CN114755263 B CN 114755263B CN 202210676838 A CN202210676838 A CN 202210676838A CN 114755263 B CN114755263 B CN 114755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temperature
resistor
humidity sensor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68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5263A (zh
Inventor
张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6768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5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5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52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9869 priority patent/WO202324081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5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5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 G01N27/048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for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台设有安装架;第一面料固定板固定设于安装架上;第二面料固定板固定设于工作台上;转动件转动连接在第一面料固定板和第二面料固定板之间;模拟块可拆卸连接在转动件上且设有模拟层;转动电机与转动件连接;待测面料、第一面料固定板和第二面料固定板之间围成湿热检测腔,湿热检测腔配置有湿热空气供给装置和温湿传感器组。向湿热检测腔通入湿热空气,模拟块旋转,准确模拟待测面料在其使用环境时的湿热性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解决了检测结果不能很好地与面料实际使用环境下的湿热性能相吻合,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低下,甚至检测结果无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湿热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研发技术的持续推动下,由各种新型材料、混合材料制成的面料不断涌现。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对面料的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面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并对比,以挑选出各场景下所对应的最适合面料。
其中,面料的湿热性能是衡量面料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现有技术在检测面料的湿热性能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模拟人体体表环境或面料所处的使用场景,这会导致面料湿热性能的检测结果不能很好地与面料实际使用环境下的湿热性能相吻合,进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低下,甚至检测结果无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以使检测结果吻合面料实际使用环境,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保证检测结果有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台,设有安装架;第一面料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用于可拆卸固定待测面料;第二面料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可拆卸固定所述待测面料;转动件,竖直式转动连接在上下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之间;模拟块,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动件上,且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侧面设有用于模拟面料使用环境的模拟层;转动电机,与所述转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旋转;其中,当所述待测面料通过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进行固定后,所述待测面料、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之间围成湿热检测腔,所述湿热检测腔配置有用于提供湿热空气的湿热空气供给装置和用于检测温湿度的温湿传感器组。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块有多个且尺寸不一,以使所述模拟块与所述待测面料之间具有间距,或所述模拟块与所述待测面料相互接触,或所述模拟块抵紧所述待测面料。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块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沿所述模拟层分布,所述转动件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湿热空气供给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模拟块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二通道,当所述模拟块与所述转动件可拆卸连接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湿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第三温湿度传感器、第四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五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模拟层外侧表面,所述第三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的侧面,所述第四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的侧面,所述第五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待测面料的一侧。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热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第一供给装置、第二供给装置和第三供给装置,所述第一供给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供给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湿热检测腔的顶侧连通,所述第三供给装置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湿热检测腔的底侧连通。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给装置、所述第二供给装置和所述第三供给装置均包括风机、水箱和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设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风机连接,所述风机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水箱的内部上侧连接,以抽取湿热空气。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内部顶侧设有第六温湿度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湿度传感器和第六温湿度传感器均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有温控电路。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稳压管ZD1、稳压管ZD2、三极管Q1、运放芯片IC、热敏电阻RT和继电器KM;
二极管D1的正极外接电源端Vcc,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1的一端、热敏电阻RT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运放芯片IC的引脚8、稳压管Z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3的一端和运放芯片IC的引脚6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运放芯片IC的引脚5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均与运放芯片IC的引脚7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均与继电器KM和稳压管ZD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运放芯片IC的引脚4、三极管Q1的发射极、稳压管ZD2的正极、稳压管ZD1的正极和电容C4的负极均接地;
其中,所述热敏电阻RT为所述温度传感器在电路中的表示,所述继电器KM与所述电加热管连接,以控制所述电加热管的工作。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通过魔术贴或磁铁或卡箍与所述待测面料可拆卸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面料固定板和第二面料固定板将待测面料进行固定,固定后的待测面料与第一面料固定板和第二面料固定板共同围成湿热检测腔,通过湿热空气供给装置向湿热检测腔通入湿热空气,再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动件旋转,转动件带动具有用于模拟面料使用环境的模拟层的模拟块旋转,从而准确模拟待测面料在其使用环境时的湿热性能,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再通过温湿传感器组进行温湿度检测,为检测结果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不同尺寸的模拟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待测面料通过磁铁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待测面料通过卡箍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温控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工作台;110、安装架;120、第一面料固定板;130、第二面料固定板;140、转动件;141、第一通道;142、第一卡槽;143、第二卡槽;144、第三卡槽;150、转动电机;160、湿热检测腔;170、磁铁;180、卡箍;
200、模拟块;210、模拟层;220、空腔;230、第二通道;240、弹簧腔;241、弹簧;250、凹型块;260、卡块;
300、湿热空气供给装置;310、第一供给装置;311、第一管道;320、第二供给装置;321、第二管道;330、第三供给装置;331、第三管道;301、风机;302、水箱;303、电加热管;
400、待测面料;
510、第一温湿度传感器;520、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30、第三温湿度传感器;540、第四温湿度传感器;550、第五温湿度传感器;560、第六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包括:
工作台100,设有安装架110;
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固定设于安装架110上,用于可拆卸固定待测面料400;
第二面料固定板130,固定设于工作台100上,用于可拆卸固定待测面料400;转动件140,竖直式转动连接在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之间;
模拟块200,可拆卸连接在转动件140上,且其远离转动件140的侧面设有用于模拟面料使用环境的模拟层210;
转动电机150,与转动件140连接,以驱动转动件140旋转;
其中,当待测面料400通过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进行固定后,待测面料400、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之间围成湿热检测腔160,湿热检测腔160配置有用于提供湿热空气的湿热空气供给装置300和用于检测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组。
本实施例中,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是起辅助作用的,用于模拟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以及提供用于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的温湿度参考数据(通过温湿传感器组采集),可以理解的是,直接用于检测面料湿热性能的装置可以是织物热阻湿阻测试仪,或现有的其他检测装置,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在实际的检测环境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与织物热阻湿阻测试仪配合使用,共同检测面料的湿热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用于模拟面料使用环境的模拟层210随同模拟块200可以可拆卸地拆装,当模拟不同的使用环境时,可以根据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进行材料选型,如待测面料400用于人体,则模拟层210的材料可以选用类似于机器人皮肤的智能泡沫等材料。
在其它的模拟环境中,可能待测面料400还可用于木质环境,则模拟层210的材料可以为相应的木质材料;再比如待测面料400用于金属环境,则模拟层210的材料可以为相应的金属材料;及其它的塑料环境等等,如此类推,只需提前根据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制作好对应材料的模拟层210即可。
在检测前,通过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将待测面料400固定,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的截面形状大致成圆形状,待测面料400、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之间围成的湿热检测腔160类似一个桶状的结构,通过湿热空气供给装置300向湿热检测腔160通入湿热空气,同时转动电机150启动,转动电机150带动转动件140旋转,转动件140带动模拟层210和模拟块200旋转,从而准确模拟待测面料400在其使用环境时的湿热性能,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再通过温湿传感器组进行温湿度检测,为检测结果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模拟块200的形状和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在具体的使用环境中,可以根据面料的使用场合,配置不同型号的模拟块200。当转动件140转动时,模拟块200跟随转动件140在湿热检测腔160中执行转动操作,从而在某些情况可以模拟面料与人体直接接触且存在摩擦的情形,而在一些情况下,又可以模拟面料与人体不接触的情形,故该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适用性更广泛。
为了便于固定待测面料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通过魔术贴或磁铁170或卡箍180与待测面料400可拆卸连接。该方案中,通过魔术贴或磁铁170或卡箍180或其它现有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如在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上分别设置N极性的磁铁170和S极性的磁铁170,将待测面料400夹在极性相对的2个磁铁170之间,实现固定;又如当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为圆板时,通过卡箍180及相应的螺栓螺母,将待测面料400的一端夹在卡箍180和第一面料固定板120之间,另一端夹在另一个卡箍18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之间,实现固定。
采用上述的固定方式,使得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可以很方便地拆卸待测面料400,而且因为待测面料400、第一面料固定板120和第二面料固定板130三者之间围成的湿热检测腔160是环形腔体,不需要绝对密封,只需相对密封,甚至不需要密封,也能够很好地模拟出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
为了准确模拟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模拟块200有多个且尺寸不一,以使模拟块200与待测面料400之间具有间距,或模拟块200与待测面料400相互接触,或模拟块200抵紧待测面料400。该方案中,多个尺寸不一的模拟块200,能够模拟出待测面料400与使用环境不接触、接触及相挤压的真实情况,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而在实际应用中,模拟块200可以包括半圆柱体或扇形柱体和卡块260,卡块260与转动件140可拆卸连接,半圆柱体或扇形柱体与卡块260固定连接,通过不同半径的半圆柱体或不同弧度的扇形柱体,即可改变待测面料400与使用环境不接触、接触和相挤压的真实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尺寸不一的模拟块200可以同时使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尺寸不一的模拟块200可以替换式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140可以圆柱体或矩形柱体或五边形及以上的多边形柱体。
为了进一步准确模拟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模拟块200开设有空腔220,空腔220沿模拟层210分布,转动件140开设有第一通道141,湿热空气供给装置300通过第一管道311与第一通道141连通,第一管道311与转动件140转动连接,模拟块200开设有与空腔220连通的第二通道230,当模拟块200与转动件140连接后,第二通道230与第一通道141连通。该方案中,通过湿热空气供给装置300向空腔220内通入湿热空气,可以准确模拟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中的物体由内到外散发的湿热气体,进而准确模拟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特别是能够准确模拟待测面料400用于人体时的环境。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模拟块200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弹簧腔240,弹簧腔240内置有弹簧241,所述弹簧腔240滑动连接有凹型块250,凹型块250通过弹簧241可伸缩地滑动在弹簧腔240内外,转动件140的外侧面由外至内依次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卡槽142和第二卡槽143,第二卡槽143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卡槽142长度方向的尺寸,以使第二卡槽143在超出第一卡槽142的部分从而形成第三卡槽144,第三卡槽144属于第二卡槽143的一部分,第三卡槽144可以有2个,2个第三卡槽144分别位于上侧和下侧,且2个卡壁与处于正常状态下的2个凹型块250的位置一一相对应,第三卡槽144与凹型块250的一侧凸起相适配,当凹型块250通过弹簧241缩进弹簧腔240内,将模拟块200的卡块260部分依次插入第一卡槽142和第二卡槽143,在弹簧241的作用下,凹型块250与第三卡槽144相嵌,实现模拟块200与转动件140的可拆卸连接;当拆卸时,按下凹型块250裸露在外的部分,即可将凹型块250与第三卡槽144分离,即可将模拟块200拔出。
为了提高温湿度参考数据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湿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温湿度传感器510、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第三温湿度传感器530、第四温湿度传感器540和第五温湿度传感器550,上述各温湿度传感器与湿热空气供给装置300电性连接,可控制湿热空气供给装置300相应的湿热气供给量及其它的湿热气相关参数,比如可以但不局限于温度和湿度。
第一温湿度传感器510设于空腔220内,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设于模拟层210外侧表面,第三温湿度传感器530设于第一面料固定板120朝向第二面料固定板130的侧面,第四温湿度传感器540设于第二面料固定板130朝向第一面料固定板120的侧面,第五温湿度传感器550设于安装架110靠近待测面料400的一侧。该方案中,通过第一温湿度传感器510、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第三温湿度传感器530、第四温湿度传感器540和第五温湿度传感器550各自采集的温湿度参考数据,可以提高温湿度参考数据的可靠性,可以准确校验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的同时,可以为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提供可靠性的证据,可以从侧面佐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可以位于模拟层210外侧表面的最靠近待测面料400的端面,当模拟块200在旋转过程中,待测面料400与模拟层210接触或相挤压时,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会与待测面料400直接接触,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所采集的数据会受到待测面料400温湿度的影响,也即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能够为检测结果提供准确可靠的温湿度参考数据,甚至可以作为检测结果的检测数据之一,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可以位于模拟层210外侧表面的不靠近待测面料400的端面,当模拟块200在旋转过程中,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不会与待测面料400接触,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20所采集的数据为模拟层210外侧表面的温湿度数据。
为了便于调控模拟的待测面料400使用环境,在一些实施例中,湿热空气供给装置300包括第一供给装置310、第二供给装置320和第三供给装置330,第一供给装置310通过第一管道311与第一通道141连通,第二供给装置320通过第二管道321与湿热检测腔160的顶侧连通,第三供给装置330通过第三管道331与湿热检测腔160的底侧连通。该方案中,通过第一供给装置310、第二供给装置320和第三供给装置330,可以分别通入不同温湿度的湿热空气,从而调控模拟的待测面料400使用环境,进而能够准确模拟待测面料400使用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给装置310、第二供给装置320和第三供给装置330均包括风机301、水箱302和电加热管303,电加热管303设于水箱302内,第一管道311、第二管道321和第三管道331分别与对应的风机301连接,风机301通过第四管道与水箱302的内部上侧连接,以抽取湿热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302的内部顶侧设有第六温湿度传感器560。该方案中,通过第六温湿度传感器560检测水箱302内部的湿热空气的温湿度,可以准确控制电加热管303的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湿度传感器510、第三温湿度传感器530、第四温湿度传感器540和第六温湿度传感器560均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配置有温控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温控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稳压管ZD1、稳压管ZD2、三极管Q1、运放芯片IC、热敏电阻RT和继电器KM;
二极管D1的正极外接电源端Vcc,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1的一端、热敏电阻RT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运放芯片IC的引脚8、稳压管Z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3的一端和运放芯片IC的引脚6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运放芯片IC的引脚5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均与运放芯片IC的引脚7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均与继电器KM和稳压管ZD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运放芯片IC的引脚4、三极管Q1的发射极、稳压管ZD2的正极、稳压管ZD1的正极和电容C4的负极均接地;
其中,热敏电阻RT为温度传感器在电路中的表示,继电器KM与电加热管303连接,以控制电加热管303的工作;在实际中,继电器KM的开关触点串联在电加热管303的工作电路中,以控制电加热管303的工作电路的通断,即可控制电加热管303的工作;
运放芯片IC为LM2904,其引脚6为反相端,其引脚5为同相端;电源端Vcc可以为12VDC,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电压为基准电压,电阻R4和电阻R3之间的电压为比较电压;当基准电压大于比较电压时,运放芯片IC的引脚7为低电平;当基准电压小于比较电压时,运放芯片IC的引脚7为高电平;
所述温度传感器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时,电加热管303与继电器KM的常闭触点连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变小,当变化到一定值,比较电压大于基准电压,运放芯片IC的引脚7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M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M的常闭触点断开,电加热管303停止工作;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环境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变大,当变化到一定值,比较电压小于基准电压,运放芯片IC的引脚7为低电平,三极管Q1截止,继电器KM的线圈失电,继电器KM的常闭触点闭合,电加热管303工作;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时,电加热管303与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连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变大,当变化到一定值,比较电压小于基准电压,运放芯片IC的引脚7为低电平,三极管Q1截止,继电器KM的线圈失电,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断开,电加热管303停止工作;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环境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变小,当变化到一定值,比较电压大于基准电压,运放芯片IC的引脚7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M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M的常开触点闭合,电加热管303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多次试验,适当设置各个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如待测面料400应用于人体时,人体皮肤温度一般在36.1℃~37℃,以37℃为例;当温度小于37℃时,电加热管303工作;当温度大于37℃时,电加热管303停止工作;从而使得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模拟层210外侧表面温度保持在37℃左右,当然可以允许有±1℃~2℃的误差,便于减少试验次数和便于设置各个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其余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或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环境温度,根据上述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即可将温度控制在相应的所需范围内,从而精准模拟出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综上,第一温湿度传感器510、第三温湿度传感器530、第四温湿度传感器540和第六温湿度传感器560各自的温控电路的参数设置可以不同,因为各自的检测环境不一样;第一温湿度传感器510和/或第六温湿度传感器560、第一供给装置310和对应的温控电路构成第一温控机构,第三温湿度传感器530和/或第六温湿度传感器560、第二供给装置320和对应的温控电路构成第二温控机构,第四温湿度传感器540和/或第六温湿度传感器560、第三供给装置330和对应的温控电路构成第三温控机构,通过第一温控机构、第二温控机构和第三温控机构相互配合,可以精准模拟出待测面料400的使用环境,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其中,当使用两个热敏电阻RT时,两个热敏电阻RT可以串联接入电路。
综上所述,公开了本发明的多个具体实施例,在不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也即属于替换方案的实施例之间可以自由替换,但不能相互组合;不属于替换方案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组合,这些新的实施例也属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设有安装架;
第一面料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用于可拆卸固定待测面料;
第二面料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可拆卸固定所述待测面料;
转动件,竖直式转动连接在上下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之间;
模拟块,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动件上,且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侧面设有用于模拟面料使用环境的模拟层;
转动电机,与所述转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旋转;
其中,当所述待测面料通过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进行固定后,所述待测面料、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之间围成湿热检测腔,所述湿热检测腔配置有用于提供湿热空气的湿热空气供给装置和用于检测温湿度的温湿传感器组;
所述模拟块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沿所述模拟层分布,所述转动件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湿热空气供给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模拟块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二通道,当所述模拟块与所述转动件可拆卸连接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块有多个且尺寸不一,以使所述模拟块与所述待测面料之间具有间距,或所述模拟块与所述待测面料相互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第三温湿度传感器、第四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五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模拟层外侧表面,所述第三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的侧面,所述第四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的侧面,所述第五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待测面料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热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第一供给装置、第二供给装置和第三供给装置,所述第一供给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供给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湿热检测腔的顶侧连通,所述第三供给装置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湿热检测腔的底侧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给装置、所述第二供给装置和所述第三供给装置均包括风机、水箱和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设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风机连接,所述风机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水箱的内部上侧连接,以抽取湿热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内部顶侧设有第六温湿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湿度传感器和第六温湿度传感器均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有温控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稳压管ZD1、稳压管ZD2、三极管Q1、运放芯片IC、热敏电阻RT和继电器KM;
二极管D1的正极外接电源端Vcc,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1的一端、热敏电阻RT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运放芯片IC的引脚8、稳压管Z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3的一端和运放芯片IC的引脚6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均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运放芯片IC的引脚5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均与运放芯片IC的引脚7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均与继电器KM和稳压管ZD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运放芯片IC的引脚4、三极管Q1的发射极、稳压管ZD2的正极、稳压管ZD1的正极和电容C4的负极均接地;
其中,所述热敏电阻RT为所述温度传感器在电路中的表示,所述继电器KM与所述电加热管连接,以控制所述电加热管的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固定板和所述第二面料固定板通过魔术贴或磁铁或卡箍或纽扣与所述待测面料可拆卸连接。
CN202210676838.7A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Active CN114755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838.7A CN114755263B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PCT/CN2022/119869 WO2023240818A1 (zh) 2022-06-16 2022-09-20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838.7A CN114755263B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5263A CN114755263A (zh) 2022-07-15
CN114755263B true CN114755263B (zh) 2022-09-27

Family

ID=8233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6838.7A Active CN114755263B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5263B (zh)
WO (1) WO2023240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5263B (zh) * 2022-06-16 2022-09-27 苏州大学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US11821759B1 (en) 2022-09-20 2023-11-21 Soochow University Auxiliary device for detecting damp-hot performance of fabric
CN117554111B (zh) * 2024-01-12 2024-03-19 武汉市富仁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宽能力空调生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0541A (ja) * 2001-08-07 2003-02-21 Toyobo Co Ltd 発汗人体模型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測定方法
CN1844920A (zh) * 2006-04-25 2006-10-11 东华大学 衣下空间微气候构成要素可调式模拟测试仪
CN201163280Y (zh) * 2007-12-21 2008-12-10 东华大学 测量织物动态热湿传递的微气候模拟仪
CN101551379A (zh) * 2008-03-31 2009-10-0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织物动态热湿传递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02243193A (zh) * 2011-04-17 2011-11-16 宁波纺织仪器厂 织物热湿阻测试仪
CN102507628A (zh) * 2011-09-21 2012-06-20 清华大学 基于暖体假人的高温防护服测试实验系统
CN204556461U (zh) * 2015-05-06 2015-08-12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纺织品热湿传递性测试装置
CN207779941U (zh) * 2017-04-20 2018-08-28 天津华凯嘉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人工气候室
CN109100496A (zh) * 2018-08-28 2018-12-28 东华大学 一种织物对皮肤湿敏感性影响的评价方法
CN109632874A (zh) * 2018-12-24 2019-04-1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服装面料保温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9589292U (zh) * 2019-04-29 2019-11-05 南京垚鑫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豆浆机用温度传感器
CN210401113U (zh) * 2019-08-19 2020-04-24 泰安东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骑行服面料耐磨测试装置
CN211346883U (zh) * 2019-12-06 2020-08-25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服装布料热湿度的自动检测装置
CN213875368U (zh) * 2020-11-25 2021-08-03 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面料湿阻性能的测试装置
WO2021261257A1 (ja) * 2020-06-26 2021-12-30 Dic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5263B (zh) * 2022-06-16 2022-09-27 苏州大学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0541A (ja) * 2001-08-07 2003-02-21 Toyobo Co Ltd 発汗人体模型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測定方法
CN1844920A (zh) * 2006-04-25 2006-10-11 东华大学 衣下空间微气候构成要素可调式模拟测试仪
CN201163280Y (zh) * 2007-12-21 2008-12-10 东华大学 测量织物动态热湿传递的微气候模拟仪
CN101551379A (zh) * 2008-03-31 2009-10-0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织物动态热湿传递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02243193A (zh) * 2011-04-17 2011-11-16 宁波纺织仪器厂 织物热湿阻测试仪
CN102507628A (zh) * 2011-09-21 2012-06-20 清华大学 基于暖体假人的高温防护服测试实验系统
CN204556461U (zh) * 2015-05-06 2015-08-12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纺织品热湿传递性测试装置
CN207779941U (zh) * 2017-04-20 2018-08-28 天津华凯嘉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人工气候室
CN109100496A (zh) * 2018-08-28 2018-12-28 东华大学 一种织物对皮肤湿敏感性影响的评价方法
CN109632874A (zh) * 2018-12-24 2019-04-1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服装面料保温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9589292U (zh) * 2019-04-29 2019-11-05 南京垚鑫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豆浆机用温度传感器
CN210401113U (zh) * 2019-08-19 2020-04-24 泰安东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骑行服面料耐磨测试装置
CN211346883U (zh) * 2019-12-06 2020-08-25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服装布料热湿度的自动检测装置
WO2021261257A1 (ja) * 2020-06-26 2021-12-30 Dic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デバイス
CN213875368U (zh) * 2020-11-25 2021-08-03 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面料湿阻性能的测试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DJ/W25高低温恒湿环境试验箱;熊刚等;《环境技术》;20091025(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0818A1 (zh) 2023-12-21
CN114755263A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55263B (zh) 一种面料湿热性能检测用辅助装置
CN207832218U (zh) 一种传感器性能测试装置
CN20580925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测试用恒温装置
CN204758718U (zh) 直流电缆系统全工况运行试验设备
CN211347285U (zh) 一种电芯漏液检测装置
CN211697907U (zh) 电子烟老化柜
CN210982170U (zh) 一种新型胶带测试用高低温湿热老化机
CN106932019A (zh) 一种室内湿度测量仪
CN111829692A (zh) 吹风机参数标定装置
KR101151900B1 (ko) 환경 시험용 챔버
CN217332346U (zh) 一种具有温度平衡功能的气体传感器检定装置
US11821759B1 (en) Auxiliary device for detecting damp-hot performance of fabric
CN105973548A (zh) 基于活泼金属电学法的水汽透过率测试夹具
CN206556698U (zh) 一种室内湿度测量仪
CN211886909U (zh) 一种新型高低温湿热试验箱
CN211016547U (zh) 一种高低温闪存测试系统
CN207439017U (zh) 一种电器用防潮智能控温装置
CN114577847A (zh) 一种基于等温差式量热法的锂电池充放电产热测量方法
CN210665745U (zh) 一种混凝土收缩测试机构
CN209231251U (zh) 一种均热板性能快速评估装置
CN207007880U (zh) 电化学综合测试仪
CN216747891U (zh) 用于电阻率测试的测试箱及电阻率测试系统
CN207851650U (zh) 一种配电柜
CN218470806U (zh) 一种电池测试装置和系统
CN207908992U (zh) 一种信息技术设备的稳定性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