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4620A -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4620A
CN114754620A CN202110025330.6A CN202110025330A CN114754620A CN 114754620 A CN114754620 A CN 114754620A CN 202110025330 A CN202110025330 A CN 202110025330A CN 114754620 A CN114754620 A CN 114754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re earth
coating
heat exchanger
conversion coating
hydroph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53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4620B (zh
Inventor
黄海
薛明
唐建华
余书睿
黄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53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462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2578 priority patent/WO20221482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4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4620A/zh
Priority to US18/346,109 priority patent/US2023035848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4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46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F28F19/02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coatings, e.g. vitreous or enamel coa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9Coatings, claddings or bonding layer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F28F19/02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coatings, e.g. vitreous or enamel coatings
    • F28F19/06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coatings, e.g. vitreous or enamel coatings of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8Anti-corrosive pa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45/00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 F28F2245/04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hydrophob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的换热器,包括集流管、多个换热管以及翅片,所述换热管与所述集流管相固定,所述换热管的内腔与所述集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翅片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其中,所述稀土转化涂层设置在所述集流管、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翅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所述稀土转化涂层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所述疏水涂层位于所述稀土转化涂层背离所述集流管或所述换热管或所述翅片的一侧,所述疏水涂层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本申请的换热器表面具有疏水性,有助于冷凝水的排出,还能提升耐腐性能,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和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气中的水分会在换热器的表面冷凝而使得换热器的金属表面易形成潮湿的环境,相应的换热器的金属表面也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一些改善方法是在换热器的表面设有铬盐钝化涂层,以期起到一定的延缓腐蚀的作用,但是由于换热器大都采用钎焊连接技术,在钎焊部位由于钎剂的存在,铬盐涂层很难反应上去,从而在钎焊部位的涂覆较困难,会影响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能;另外,铬盐对于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耐腐蚀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耐腐蚀效果较好的换热器,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对应换热器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管、翅片以及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集流管相固定,所述换热管的内腔与所述集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翅片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
其中,所述稀土转化涂层设置在所述集流管、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翅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所述稀土转化涂层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
所述疏水涂层位于所述稀土转化涂层背离所述集流管或所述换热管或所述翅片的一侧,所述疏水涂层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换热器的制备方法,所述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稀土转化涂料涂覆于所述集流管、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翅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固化,形成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的稀土转化涂层;
将疏水涂料涂覆于所述稀土转化涂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固化,形成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的疏水涂层,得到所述换热器。
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其中的稀土转化涂层作为底涂层覆设于集流管、换热管、翅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表面,疏水涂层可以位于所述稀土转化涂层背离所述集流管或所述换热管或所述翅片的一侧。由此,利用疏水涂层能使得换热器表面具有疏水性能,该疏水涂层能够使得接触换热器表面的水珠与壁面接触角增大,接触面积减小,从而水珠冻结的慢,可以改善换热器表面的潮湿环境,降低腐蚀介质向金属基体的渗透。并且稀土转化涂层能够对金属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阻滞的作用,从而该换热器通过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的协同配合,可以提高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能。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器中涂层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器的翅片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器的换热管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的盐雾测试前样品形貌图;
图6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的盐雾测试后样品形貌图。
附图标记:
100-换热器;10-集流管;11-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101-稀土转化涂层;102-疏水涂层;103-第三种涂层;12-换热管;13-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及所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或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或者“/”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在本申请的说明中,使用的术语“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至少一个”、“中的至少一种”或其他相似术语所连接的项目的列表可意味着所列项目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列出项目A、B,那么短语“A、B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仅B;或A及B。在另一实例中,如果列出项目A、B、C,那么短语“A、B、C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或仅B;仅C;A及B(排除C);A及C(排除B);B及C(排除A);或A、B及C的全部。项目A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B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C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此外,所使用的术语“至少部分”、“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至少一部分表面”或其他相似术语意味着该部件的任意部分表面或整个表面。例如,换热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指,换热器的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表面,或者换热器的整个表面。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换热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由于微通道换热器具有许多与常规尺度设备不同的特征,如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强度大等。微通道技术同时触发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家用空调、商业空调及冷冻设备等领域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技术革新。
相关技术中,全铝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在逐步扩大的同时,推广进度相对缓慢。其中的主要技术瓶颈包括:全铝的微通道换热器中铝/铝合金材质的耐腐蚀性能不佳,需要借助相关的耐腐涂层技术以提高换热器的耐腐性能,然而相关领域常用的设置铬盐钝化涂层或阳极氧化电泳涂装的耐腐技术还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仍然存在改进的需求。因此,如何使换热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成为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耐腐蚀性能和有效延缓结霜的换热器以及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可以改善相关技术中涂料或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和疏水性能,提高换热器寿命以及提高换热效率。具体技术方案的描述参见下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涂层,该涂层包括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其中的稀土转化涂层相对更靠近换热器金属基体的表面。也就是,在换热器金属基体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依次层叠设置有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
该换热器能够应用在热管理系统如空调系统中,使得该换热器表面疏水性能优异,能够提升换热器延缓结霜的效能,提高换热效率,还能提升耐腐性能,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
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以微通道换热器为上述换热器为例对所述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做具体阐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的原理或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的设置可以在任何适当布置的换热器中实现,并不局限于微通道换热器。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可以省略对换热器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该换热器100的主要结构包括集流管10、翅片13以及多个换热管12,换热管12与集流管10相固定,换热管12的内腔与集流管10的内腔连通,翅片13位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12之间,换热器100还包括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11;其中,稀土转化涂层设置在集流管10、换热管12和翅片13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稀土转化涂层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疏水涂层位于稀土转化涂层背离集流管或换热管或翅片的一侧,比如稀土转化涂层的至少部分表面直接覆设有疏水涂层,疏水涂层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疏水涂层102和稀土转化涂层101之间还可以具有第三种涂层103,该第三种涂层103既能够覆设于稀土转化涂层101之上,也可以为疏水涂层102提供涂覆的基础。如该第三种涂层103可以为亲水涂层或其他功能涂层。也就是说,换热器的至少部分结构的表面覆设有稀土转化涂层101,稀土转化涂层101的至少部分表面覆设有第三种涂层103,第三种涂层103的至少部分表面覆设有疏水涂层102。
上述换热器100中,集流管10、换热管12和翅片13中的至少一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11。尤其是,换热管12和翅片13中的至少一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稀土转化涂层,并且稀土转化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具有疏水涂层。示例性的,图1中参考最左侧换热管12表面的阴影部分对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11进行示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他换热管12、翅片13和/或集流管10的表面均可以涂覆稀土转化涂料和疏水涂料形成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
图1中集流管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集流管10平行设置;多个换热管相互平行设置,且多个换热管12连接于该两个集流管10之间,以连通两个集流管。换热管12的宽度大于换热管12的厚度,换热管12的内部具有沿换热管12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换热通道。从而换热管12可以为微通道扁管或者椭圆管。
多个换热管12沿集流管10的轴向方向排列,翅片13沿换热管12的长度方向呈波形,翅片13的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相连接。翅片13的设置可以提高相邻的两个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每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翅片13的部分区域可以设置窗口结构形成百叶窗型翅片,进一步强化换热。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附图1所示意的结构或各部件的数量并不构成对换热器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不同数量或结构的集流管,或者不同数量或结构的换热管,或者不同数量或结构的翅片,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微通道换热器为全铝的微通道换热器,如微通道换热器中的集流管、换热管和翅片均由包含铝/铝合金材料制成。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为本领域的常规知识,在此就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13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覆设有稀土转化涂层101,稀土转化涂层101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覆设有疏水涂层102。
鉴于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特征,翅片表面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换热器结霜最主要的因素。通常,翅片表面温度低且分布不均匀会造成霜层的分布不均匀,恶化换热器传热,造成结霜加快。兼之微通道换热器大多采用百叶窗翅片,翅片间距非常小,容易使冷凝水珠之间“搭桥”现象,排水性能降低。冷凝水被积存在翅片尖角处难以排除,再次结霜时,冷凝水结冰,造成第二结霜周期后的结霜加重现象。因此,该微通道换热器中,翅片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上述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这样有助于提升延缓结霜的效能,提高换热效果。
请参阅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12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覆设有稀土转化涂层101,稀土转化涂层101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覆设有疏水涂层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和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均覆设有稀土转化涂层,稀土转化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覆设有疏水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稀土转化涂层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疏水涂层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其设有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其中的稀土转化涂层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疏水涂层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稀土转化涂层可作为底涂层覆设于集流管至少部分表面、换热管至少部分表面和/或翅片的至少部分表面,疏水涂层可作为面涂层覆设于稀土转化涂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上。由此,先对换热器进行稀土转化处理,形成一层稀土转化涂层后再利用溶胶凝胶硅烷疏水涂层对换热器进行疏水性的表面处理,利用疏水涂层可与经稀土转化涂层转化处理后的换热器表面通过Si-O(硅-氧)共价键结合,具有结合紧密、耐久性较好的特性,并利用稀土转化涂层可以进一步提升涂层的致密性,在出现局部点蚀的时候,能够对阴极还原反应产生阻滞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能。并且由于稀土转化涂层对换热器表面的耐腐蚀性能较好,换热器表面不容易产生较多局部隆起的金属腐蚀氧化物,相应的对疏水涂层的破坏性影响较小,稀土转化涂层反过来也利于保持疏水涂层的耐久性。该疏水涂层可以利用其良好的疏水性能有效减少腐蚀溶液的附着和富集,避免了现有的铬盐钝化膜脆硬的不足,降低了腐蚀介质向金属基体的渗透,可以起到进一步提升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能以及有效延长换热器表面的结霜时间的作用。从而,该换热器通过上述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的协同配合,不仅改善了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能,有利于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使得换热器表面具有疏水性能,能够起到延缓结霜的效能。进而,在换热器运用于空调系统、热泵系统中时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经试验验证表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上述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的设置,降低了成本,相较于现有的铬盐钝化耐腐处理或阳极氧化电泳涂装处理,能够使材料工艺成本降低至少50%;本申请还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涂层的柔韧性较好,能够承受翅片弯曲而基本没有破裂或分层的风险的特点。
在满足提升换热器耐腐蚀性能等需求的情况下,稀土转化涂层中的含稀土元素化合物的具体类型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含稀土元素化合物中的稀土元素包括镧系稀土元素,镧系稀土元素包括镧元素、铈元素、镨元素、钕元素、钷元素、钐元素和铕元素中的至少一种。例如,该含稀土元素化合物可以为含镧化合物,可以为含铈化合物,可以为含镨化合物,可以为含钕化合物,可以为含钷化合物,可以为含钐化合物,可以为含铕化合物,或者也可以为上述化合物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含稀土元素化合物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几种,在满足提升换热器耐腐蚀性能等需求的情况下,含稀土元素化合物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类型,在此不再一一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稀土元素可以为铈元素,含稀土元素化合物可以为含铈化合物。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含稀土元素化合物包括铈的氧化物(如氧化铈CeO2)和铈的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铈Ce(OH)4)。基于来源广泛性、容易获取程度或成本方面考虑,含稀土元素化合物选用含铈化合物,且该含铈化合物为CeO2和氢氧化铈Ce(OH)4共存的状态,如此化学性质稳定,利于提升抗点蚀的效果,可改善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稀土转化涂层的单位面积重量控制在0.75g/m2~1.2g/m2之间。稀土转化涂层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不低于0.75g/m2,进一步可以大于等于0.75g/m2,且小于等于1.2g/m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疏水涂层的单位面积重量控制在4g/m2~10g/m2之间,疏水涂层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不低于4g/m2,进一步可以大于等于4g/m2,且小于等于10g/m2。适宜的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的厚度在有效改善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能和延缓结霜的效能的同时,不会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其中的换热器可为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制备好的稀土转化涂料涂覆于集流管、换热管和翅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固化,形成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的稀土转化涂层;
(b)将制备好的疏水涂料涂覆于稀土转化涂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固化,形成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的疏水涂层,得到换热器。
可以理解,在制备换热器时,可以先得到稀土转化涂料和疏水涂料,然后再依次将稀土转化涂料和疏水涂料涂覆在换热器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当然,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稀土转化涂料的和疏水涂料的制备先后顺序不作过多限制,例如,可以先制备稀土转化涂料再制备疏水涂料,或者也可以先制备疏水涂料再制备稀土转化涂料,或者也可以同时制备稀土转化涂料和疏水涂料。
该换热器的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控制、可行性高,且反应容易进行,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污染少,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通过该制备方法得到的换热器,能够延缓结霜周期、缩短除霜周期,提高换热效率,还能提升耐腐性能,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应理解,该换热器的制备方法与前述换热器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关于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或涂层的成分等相关特征,可参照前述换热器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稀土转化涂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
稀土原料1~3份、水94~96份、氧化剂1.5~4.5份和可选的促进剂0~1份。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可选的”促进剂是指,促进剂是可选择性的加入或不加入的,即该稀土转化涂料的原料中可以含有促进剂,也可以不含有促进剂。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稀土转化涂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稀土原料1~3份、水94~96份和氧化剂1.5~4.5份。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稀土转化涂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稀土原料1~3份、水94~96份、氧化剂1.5~4.5份和促进剂0~1份。
促进剂为0份的时候即不添加促进剂,该促进剂可以起到的作用是促进铝表面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例如可使Al更好的变成Al3+和电子e。因此,当加入促进剂的时候可以使铝表面氧化还原反应加快,提高反应效率;而当未加入促进剂时则铝表面氧化还原反应相对较慢。
该稀土转化涂料主要由合适且适量的稀土原料、水、氧化剂和可选的促进剂制备而成,将该稀土转化涂料应用于全铝的微通道换热器时,能够在铝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含稀土元素化合物,可使得至少部分换热器表面呈现出良好的性质或结构稳定性来提升耐腐蚀性。
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涉及的百分数、比例或份数按照质量计。其中,“质量份”指多个组分的质量比例关系的基本计量单位,1份可表示任意的单位质量,例如1份可以表示为1g,可以表示1.68g,也可以表示为5g等。
为了优化稀土转化涂料中各组分的用量,提升组分的协同配合作用,进一步提升涂料的耐腐蚀性能等性能,利于提高涂料的经济效益。在一些实施例中,稀土转化涂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稀土原料1~3份、水95.1份、氧化剂3~3.5份和可选的促进剂0.5~1份。
上述稀土原料是可以提供稀土元素的原料,如能提供铈(Ce)元素的原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稀土原料包括,但不限于,六水合硝酸铈、无水硝酸铈、氯化铈及其多水化合物、硫酸铈及其多水化合物、醋酸铈及其多水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上述氯化铈及其多水化合物是无水氯化铈、氯化铈的多水化合物如七水氯化铈或八水合氯化铈等;类似的,上述硫酸铈及其多水化合物是无水硫酸铈、硫酸铈的多水化合物如四水硫酸铈;醋酸铈及其多水化合物是无水醋酸铈、醋酸铈的多水化合物如三水醋酸铈或四水醋酸铈等。
应理解,稀土元素可以为铈元素,还可以为镧元素、镨元素、钕元素、钷元素、钐元素、铕元素等其他元素,当稀土元素为镧元素、镨元素、钕元素等其他元素时,稀土原料采用能够提供对应元素的化合物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氧化剂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氢、高氯酸钠和叔丁基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氧化剂可以为过氧化氢水溶液(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约为27.5wt.%~30wt.%),或者氧化剂可以为高氯酸钠,或者氧化剂可以为叔丁基过氧化氢水溶液或者是叔丁基过氧化氢的叔丁醇溶液(叔丁基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不低于60wt.%)。
基于不同氧化剂的氧化性或相关使用性能略有差别,在实际应用中,当采用不同的氧化剂时,各氧化剂的含量可以适宜的进行调整。如,采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时,过氧化氢的质量份为1.5~4.5份;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时,叔丁基过氧化氢的质量份为1.2~3.6份;采用高氯酸钠作为氧化剂时,高氯酸钠的质量份为1.5~4.5份。其中,叔丁基过氧化氢的氧化性较好,应用效果更佳,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其添加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促进剂包括,但不限于,氯化钠。在满足能促进铝表面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剂还可采用其他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可以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份计,将1~3份的稀土原料溶于94~96份的水中,得到溶液A;将溶液A加热至45℃~55℃,再向溶液A中加入1.5~4.5份的氧化剂,得到稀土转化涂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得到稀土转化涂料之前还包括将加入氧化剂后的溶液A加热至30℃~55℃。也即上述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份计,将1~3份的稀土原料溶于94~96份的水中,得到溶液A;将所述溶液A加热至45℃~55℃,再向所述溶液A中加入1.5~4.5份的氧化剂,得到溶液B,将所述溶液B加热至30℃~55℃,得到所述稀土转化涂料。不同的温度下稀土转化涂料成膜效果略有不同,将所述溶液B加热至30℃~55℃的加热条件有利于稀土转化涂料和换热器表面更好的成膜结合,利于稀土元素在金属基体表面的反应过程。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份计,将1~3份的稀土原料六水合硝酸铈和0.5~1份的促进剂氯化钠混合,加入95.1份的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至固体全溶,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A;将该溶液A用水浴加热至45℃~55℃,再向溶液A中加入1.5~4.5份的氧化剂过氧化氢(27.5wt.%)水溶液,得到溶液B,将溶液B继续加热至30℃~55℃,得到稀土转化涂料。
进一步,包含本申请提供的稀土转化涂料的换热器在制备过程中,先对集流管、换热管和翅片中的至少一者进行预处理,而后再将制备好的稀土转化涂料涂覆于集流管、换热管和翅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经过固化后,形成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的稀土转化涂层。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换热器的换热管和/或翅片表面进行预处理,换热器的预处理步骤具体包括:将换热器的换热管和/或翅片表面进行100~200目的喷砂处理,再用醇或酸进行清洗换热管和/或翅片表面,而后在35℃~50℃下烘干。
进一步,预处理过程中,一些实施例中喷砂目数为120~180目,如喷砂目数为150目。烘干的温度为35℃~50℃,进一步一些实施例中为38℃~45℃,如为40℃。所采用的清洗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或者采用酸蚀清洗。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稀土转化涂料涂覆于预处理后的换热器表面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浸涂、喷涂、刷涂、淋涂或辊涂中的至少一种。考虑到实施的便捷性,可以利用喷涂或浸涂的方式,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稀土转化涂料涂覆于预处理后的换热管和/或翅片表面。如可以将预处理后的换热器浸没在稀土转化涂料中,在30℃~55℃下静置保温30min~50min,使得稀土转化涂料在铝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稀土转化涂层,而后将具有稀土转化涂层的换热器取出冷风吹干或自然晾干。其中,稀土转化涂料在铝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过程所涉及的方程式可如下所示:
铝表面反应:阳极(氧化反应):Al→Al3++3e
阴极(还原反应):O2+2H2O+4e→4OH-
H2O2+2e→2OH-
Ce3++OH-+1/2H2O2→Ce(OH)2 2+
Ce(OH)2 2++2OH-→Ce(OH)4
Ce(OH)4→CeO2+2H2O
由此可知,稀土转化涂层中包含Ce(OH)4和CeO2共存的混合物。如此化学性质稳定,利于提升抗点蚀的效果,可改善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能。
进一步,上述疏水涂料可以为经改性的疏水二氧化硅溶胶。疏水涂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10~50份、溶剂45~89份、亲水性二氧化硅1~5份。
该疏水涂料主要由合适且适量的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溶剂和亲水性二氧化硅制备而成,其中的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为疏水性材料,不仅能发挥其自身的耐高低温、耐氧化稳定性、耐候性、表面张力低等基本性能,利用该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的优异的疏水性,在适宜的溶剂存在下,能够对亲水性二氧化硅进行改性,以使其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疏水涂料通过上述特定含量的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溶剂和亲水性二氧化硅的协同配合作用,均衡了各种性能,得到性能优异的改性的疏水性二氧化硅溶胶,使得该疏水性二氧化硅溶胶具有较佳的疏水性。
将上述疏水涂料应用于换热器中时,利用其疏水特性能有效减少腐蚀溶液的附着和富集,降低了腐蚀介质向金属基体的渗透,提高体系耐蚀性能,还能使至少部分的换热器表面呈现出疏水性来延缓结霜。该疏水性表面能够使得换热器在结霜初期形成的水珠与壁面接触角增大,接触面积减小,从而水珠冻结的慢,延缓了初始霜晶的形成。
上述疏水涂料中,其制备原料可以包括有机硅烷,或者可以包括硅氧烷,或者可以同时包括有机硅烷和硅氧烷。若该疏水性改性二氧化硅溶胶同时使用有机硅烷和硅氧烷时,对有机硅烷和硅氧烷的配比没有限制,其总用量在本申请所限定的用量范围如10~50质量份即可。
为了进一步优化疏水性改性二氧化硅溶胶中各组分的用量,提升组分的协同配合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疏水涂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20~40份、溶剂50~80份、亲水性二氧化硅1~3份。
在满足疏水涂料的疏水性能或满足降低腐蚀介质的渗透、减缓结霜等需求的情况下,疏水性材料有机硅烷的具体类型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硅烷包括六甲基二硅胺烷(也称六甲基二硅氮烷,简称HMDS)即(CH3)3Si-NH-Si(CH3)3、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简称MTES)、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简称DDS)、三甲基氯硅烷(简称TMCS)、二甲基二氯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简称KH-560)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的,有机硅烷可以为HMDS,可以为MTES,可以为DDS,可以为TMCS,可以为二甲基二氯硅烷,可以为KH-560,也可以为上述有机硅烷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机硅烷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几种,在满足疏水涂料的疏水性能或满足降低腐蚀介质的渗透、减缓结霜等需求的情况下,有机硅烷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类型,例如一甲基三氯硅烷等其他类似的氯硅烷,在此不再一一详细描述。
采用HMDS、MTES、DDS、TMCS等类型的有机硅烷,更有助于改善二氧化硅的疏水性,制备得到疏水性能较佳的疏水性二氧化硅溶胶。
在满足疏水涂料的疏水性能或满足降低腐蚀介质的渗透、减缓结霜等需求的情况下,溶剂、亲水性二氧化硅的具体类型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剂包括醇类溶剂。进一步,醇类溶剂包括碳原子数1~10的醇类溶剂,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醇类溶剂,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4的醇类溶剂。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及以上的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采用甲醇、乙醇、异丙醇等类型的醇类溶剂,有助于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对亲水性二氧化硅的改性,且来源广泛,容易获得,成本较低。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性二氧化硅包括气相二氧化硅颗粒或分散性二氧化硅溶胶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疏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份计,将10~50份的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45~89份的溶剂和1~5份的亲水性二氧化硅混合,在30℃~45℃温度下搅拌反应15~45min,搅拌转速为200~500rpm,得到改性的疏水二氧化硅溶胶。
通过该制备方法得到的疏水涂料,兼具了疏水表面的延缓结霜特性,具有较佳的疏水性能,可促进改善涂层在受限空间内的冷凝水排放。
示例性的,上述疏水涂料的制备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89012243000014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疏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份计,将10~50份的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45~89份的溶剂和1~5份的亲水性二氧化硅混合,在35℃~40℃水浴条件下机械搅拌反应25~35min,搅拌转速为250~300rpm,得到改性的疏水二氧化硅溶胶。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疏水涂料涂覆于具有稀土转化涂层的换热器表面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浸涂、喷涂、刷涂、淋涂或辊涂中的至少一种。考虑到实施的便捷性,可以利用喷涂或浸涂的方式,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疏水涂料涂覆于稀土转化涂层的至少部分表面。如可以使用疏水涂料对具有稀土转化涂层的换热器进行浸没,其中,浸涂的时间为2~5min,进一步可选为2~3min;浸涂的次数为2~5次,进一步可选为2~3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疏水涂料涂覆于稀土转化涂层表面之后,进行固化,固化的温度为120℃~150℃,进一步可选为135℃~145℃,进一步可选为140℃;固化的时间为0.5h~2h,进一步可选为0.8h~1.5h,进一步可选为1h。
该换热器通过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以及经过对上述换热器的制备条件的进一步调整及优化,能够制备得到具有耐腐蚀涂层和超疏水的延缓结霜涂层的换热器,经测试,该延缓结霜涂层的接触角>150°,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可以延缓换热器的结霜行为,也可降低腐蚀介质的渗透。
为充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的能延缓结霜时间的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便于理解本发明,本申请进行了多组实验验证。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仅是部分实例,其他任何合适的具体实例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实施例1
1、涂料的制备
(a)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1份的六水合硝酸铈和0.6份的氯化钠混合,加入95.1份的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至固体全溶,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将该溶液用水浴加热至50℃,再向溶液中加入3.3份的过氧化氢(27.5wt.%)水溶液,而后继续加热至50℃,得到稀土转化涂料。
(b)疏水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28份的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71份的乙醇和1份的亲水性二氧化硅混合,在35℃水浴下机械搅拌反应30min,搅拌转速为250rpm,得到疏水涂料。
2、换热器的制备
(c)对换热器的换热管和/或翅片表面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将换热器的换热管和/或翅片表面进行150目的白刚玉喷砂处理,再用无水乙醇清洗换热器的换热管和/或翅片表面,而后在40℃下烘干。
(d)将上述步骤(a)得到的稀土转化涂料浸涂或喷涂于步骤(c)的换热管和/或翅片表面,在50℃下经过静置保温40min后,取出冷风吹干或自然晾干,得到具有稀土转化涂层的换热器。
(e)将上述步骤(b)得到的疏水涂料浸涂或喷涂于步骤(d)的具有稀土转化涂层的换热器表面,在140℃下经过固化1h后,得到具有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的换热器。
实施例2-6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换热器,不同之处在于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
实施例2中,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3份的六水合硝酸铈和1份的氯化钠混合,加入96份的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至固体全溶,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将该溶液用水浴加热至55℃,再向溶液中加入3.5份的过氧化氢(27.5wt.%)水溶液,而后继续加热至55℃,得到稀土转化涂料。
实施例3中,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2份的六水合硝酸铈和0.8份的氯化钠混合,加入95.5份的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至固体全溶,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将该溶液用水浴加热至45℃,再向溶液中加入3.0份的过氧化氢(27.5wt.%)水溶液,而后继续加热至45℃,得到稀土转化涂料。
实施例4中,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1份的四水硫酸铈和0.7份的氯化钠混合,加入95.1份的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至固体全溶,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将该溶液用水浴加热至50℃,再向溶液中加入2.5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65wt.%)水溶液,而后继续加热至50℃,得到稀土转化涂料。
实施例5中,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1.5份的氯化铈和0.5份的氯化钠混合,加入95.5份的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至固体全溶,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将该溶液用水浴加热至55℃,再向溶液中加入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65wt.%)水溶液,而后继续加热至55℃,得到稀土转化涂料。
实施例6中,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1.5份的六水合硝酸铈和0.5份的氯化钠混合,加入95.1份的去离子水中,机械搅拌至固体全溶,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将该溶液用水浴加热至50℃,再向溶液中加入3.3份的高氯酸钠,而后继续加热至50℃,得到稀土转化涂料。
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10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换热器,不同之处在于疏水涂料的制备。
实施例7中,疏水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15份的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52份的乙醇和1份的亲水性二氧化硅混合,在35℃水浴下机械搅拌反应30min,搅拌转速为250rpm,得到疏水涂料。
实施例8中,疏水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50份的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89份的乙醇和5份的亲水性二氧化硅混合,在35℃水浴下机械搅拌反应30min,搅拌转速为250rpm,得到疏水涂料。
实施例9中,疏水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28份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71份的乙醇和2份的亲水性二氧化硅混合,在40℃水浴下机械搅拌反应25min,搅拌转速为250rpm,得到疏水涂料。
实施例10中,疏水涂料的制备:按质量份计,将28份的三甲基氯硅烷(TMCS)、75份的异丙醇和1.5份的亲水性二氧化硅混合,在35℃水浴下机械搅拌反应30min,搅拌转速为250rpm,得到疏水涂料。
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1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涂料,不同之处在于换热器的制备。
实施例11中,步骤(d)中,将上述步骤(a)得到的稀土转化涂料浸涂或喷涂于步骤(c)的换热管和/或翅片表面,在55℃下经过静置保温30min后,取出冷风吹干或自然晾干,得到具有稀土转化涂层的换热器。
实施例12中,步骤(e)中,将上述步骤(b)得到的疏水涂料浸涂或喷涂于步骤(d)的具有稀土转化涂层的换热器表面,在135℃下经过固化1.5h后,得到具有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的换热器。
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的换热器中未设置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
性能测试
为便于进行性能测试,采用涂层铝板的方式进行测试。也即,采用与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换热器的制作材质相同的铝板,并在铝板上涂覆上述稀土转化涂料和疏水涂料进行测试。具体地,将实施例1-12中的稀土转化涂料涂覆于经过预处理后的铝板表面,再将疏水涂料涂覆于稀土转化涂层表面,得到与实施例1-12相对应的测试例1-12的涂层铝板测试样品。对照例1为空白的铝板,也即未设置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的铝板。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直接使用换热器进行测量,本申请中为了方便对比,采用相同材质的铝板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测试方法如下:
1.疏水性能测试(接触角测试)
所用测试仪器为接触角测量仪,其采用光学成像原理,采用图像轮廓分析方式测量样品接触角。接触角是指在一固体水平平面上滴一滴液滴,固体表面上的固-液-气三相交界点处,其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两切线把液相夹在其中时所成的角。
测试时,打开接触角测量仪和与之相连的电脑,打开测试软件。
把试样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利用微量进样器调整液滴的量,体积一般为1μL左右,液滴在针头形成液滴,旋转旋钮使工作台上移,让试样表面与液滴接触,再下移工作台,试样上即可留下液滴。
通过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到这一区域的接触角。每一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试样取5个不同的点进行测试后取平均值,记为该实施例和对比例试样的接触角。
2.耐腐性能测试(盐雾测试)
将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制得的换热器产品试样分别进行盐雾测试。其中,盐雾测试参照测试标准ASTM G85,进行酸性盐雾测试,将各试样放进盐雾箱,每隔一定时间取出观察表面腐蚀点情况。经过酸性盐雾测试216h后,取出各样品,观察其表面腐蚀情况。
表1各测试例和对照例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890122430000191
由表1的数据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的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的接触角均大于150°,增加了疏水性,疏水性能优异,能促进在受限空间内的冷凝水排放,而且,大部分实施例其经过200多小时的酸性盐雾测试后,表面形貌保持良好,仅是在表面出现轻微蚀点,耐腐蚀性能优异,能够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还能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采用换热器产品去进行耐腐性能测试,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当换热器覆设稀土转化层和亲水涂层以后,向换热器的内腔中填充氮气至压力为1MPa,然后将换热器的进出口密封,留一根接管连接气压表。然后将换热器放于盐雾箱中进行盐雾试验,观察气压表的压力值变化。当其压力下降时,表面换热器某部位即被腐蚀穿孔,此时记为换热器失效。在实际中可以通过比较换热器下降至某一压力所用的时长判断耐腐蚀性能的优劣。
此外,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从左至右依次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样品盐雾测试前的形貌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从左至右依次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样品盐雾测试后的形貌图。通过图5和图6可以看出,实施例1至3的样品经过216h的酸性盐雾测试后,形貌依然保持的较完整,仅是表面出现轻微蚀点,说明书其耐腐蚀性能良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管、翅片以及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集流管相固定,所述换热管的内腔与所述集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翅片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稀土转化涂层和疏水涂层;
其中,所述稀土转化涂层设置在所述集流管、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翅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所述稀土转化涂层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
所述疏水涂层位于所述稀土转化涂层背离所述集流管或所述换热管或所述翅片的一侧,所述疏水涂层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稀土元素化合物中的稀土元素包括镧元素、铈元素、镨元素、钕元素、钷元素、钐元素和铕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稀土元素化合物包括铈的氧化物和铈的氢氧化物。
4.一种换热器的制备方法,所述换热器为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稀土转化涂料涂覆于所述集流管、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翅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固化,形成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的稀土转化涂层;
将疏水涂料涂覆于所述稀土转化涂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固化,形成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的疏水涂层,得到所述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转化涂料的制备包括:
按质量份计,将1~3份的稀土原料溶于94~96份的水中,得到溶液A;将所述溶液A加热至45℃~55℃,再向所述溶液A中加入1.5~4.5份的氧化剂,得到所述稀土转化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转化涂料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a)所述稀土原料包括六水合硝酸铈、无水硝酸铈、氯化铈及其多水化合物、硫酸铈及其多水化合物、醋酸铈及其多水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b)所述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所述过氧化氢的质量份为1.5~4.5份;或者所述氧化剂包括高氯酸钠,所述高氯酸钠的质量份为1.5~4.5份;或者所述氧化剂包括叔丁基过氧化氢,所述叔丁基过氧化氢的质量份为1.2~3.6份;
c)所述溶液A中还含有0~1质量份的促进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涂料的制备包括:
按质量份计,将10~50份的有机硅烷和/或硅氧烷、45~89份的溶剂和1~5份的亲水性二氧化硅混合,在30℃~45℃温度下搅拌反应15~45min,搅拌转速为200~500rpm,得到改性的疏水二氧化硅溶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涂料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d)所述有机硅烷包括六甲基二硅胺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e)所述溶剂包括醇类溶剂;
f)所述亲水性二氧化硅包括气相二氧化硅颗粒或分散性二氧化硅溶胶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涂覆稀土转化涂料前对所述换热器预处理的步骤,所述换热器的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换热器待涂覆位置的表面进行100~200目的喷砂处理,再用醇或酸进行清洗,在35℃~50℃下烘干。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包括含稀土元素化合物的稀土转化涂层具体包括:采用浸涂、喷涂、刷涂、淋涂或辊涂中的至少一种涂覆方式,将所述稀土转化涂料涂覆于所述换热管和/或翅片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在30℃~55℃下静置保温30min~50min;
和/或,所述形成包括疏水改性二氧化硅的疏水涂层具体包括:采用浸涂、喷涂、刷涂、淋涂或辊涂中的至少一种涂覆方式,将所述疏水涂料涂覆于所述稀土转化涂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在130℃~150℃下固化0.5h~2h。
CN202110025330.6A 2021-01-08 2021-01-08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7546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5330.6A CN114754620B (zh) 2021-01-08 2021-01-08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1/142578 WO2022148285A1 (zh) 2021-01-08 2021-12-29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热管理系统
US18/346,109 US20230358488A1 (en) 2021-01-08 2023-06-30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5330.6A CN114754620B (zh) 2021-01-08 2021-01-08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4620A true CN114754620A (zh) 2022-07-15
CN114754620B CN114754620B (zh) 2023-09-12

Family

ID=82325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5330.6A Active CN114754620B (zh) 2021-01-08 2021-01-08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58488A1 (zh)
CN (1) CN114754620B (zh)
WO (1) WO20221482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743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5163A (en) * 1976-03-29 1979-11-2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such as sheets and pipes, having a surface layer with an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JP2002090084A (ja) * 2000-09-14 2002-03-27 Daikin Ind Ltd フィン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フィンを備えた熱交換器
CN101070439A (zh) * 2007-06-12 2007-11-14 武汉理工大学 疏水性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CN101260521A (zh) * 2008-04-21 2008-09-10 华南理工大学 铝合金表面稀土化学转化处理方法
CN102689461A (zh) * 2011-03-22 2012-09-26 通用电气公司 防热腐蚀涂层和由其保护的元件
CN103555114A (zh) * 2013-10-25 2014-02-05 广州慧谷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平行流热交换器亲水化处理的涂料组合物
CN103697751A (zh) * 2013-12-11 2014-04-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换热器表面涂层以及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
CN203963287U (zh) * 2014-07-02 2014-11-26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腐蚀性能的球墨铸铁管
CN104169674A (zh) * 2012-03-29 2014-11-2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
CN105115349A (zh) * 2015-07-23 2015-12-02 洛阳三信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防垢涂层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7828253A (zh) * 2017-11-10 2018-03-23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蚀涂料、制备方法及其在空调扇金属湿帘中的应用
CN109929285A (zh) * 2019-03-13 2019-06-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42343A (zh) * 2019-10-08 2019-12-06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换热器用耐高温防腐蚀涂层结构
CN111811315A (zh) * 2020-07-28 2020-10-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效液氮换热器的换热管及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0627B1 (en) * 1999-11-30 2001-02-20 Engelhard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leaning the atmosphere
US20040231828A1 (en) * 2003-05-22 2004-11-25 Dunne Stephen R. Adsorber generator for use in sorption heat pump processes
US20130251942A1 (en) * 2012-03-23 2013-09-26 Gisele Azimi Hydrophobic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KR101615897B1 (ko) * 2014-08-01 2016-05-13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코팅층 형성 방법 및 방수성 코팅 부재
CN105131830B (zh) * 2015-09-24 2018-07-13 苏州智见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长效纳米疏水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003479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Hydrophobic surfaces for heat exchangers via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CN108977782B (zh) * 2018-07-30 2020-12-2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长期稳固耐用的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9297106A (zh) * 2018-08-28 2019-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疏水红外吸收涂层、换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09575801B (zh) * 2018-12-03 2020-08-2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稀土/硅烷掺杂复合超疏水功能涂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5163A (en) * 1976-03-29 1979-11-2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such as sheets and pipes, having a surface layer with an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JP2002090084A (ja) * 2000-09-14 2002-03-27 Daikin Ind Ltd フィン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フィンを備えた熱交換器
CN101070439A (zh) * 2007-06-12 2007-11-14 武汉理工大学 疏水性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CN101260521A (zh) * 2008-04-21 2008-09-10 华南理工大学 铝合金表面稀土化学转化处理方法
CN102689461A (zh) * 2011-03-22 2012-09-26 通用电气公司 防热腐蚀涂层和由其保护的元件
CN104169674A (zh) * 2012-03-29 2014-11-26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
CN103555114A (zh) * 2013-10-25 2014-02-05 广州慧谷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平行流热交换器亲水化处理的涂料组合物
CN103697751A (zh) * 2013-12-11 2014-04-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换热器表面涂层以及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
CN203963287U (zh) * 2014-07-02 2014-11-26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腐蚀性能的球墨铸铁管
CN105115349A (zh) * 2015-07-23 2015-12-02 洛阳三信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防垢涂层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7828253A (zh) * 2017-11-10 2018-03-23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蚀涂料、制备方法及其在空调扇金属湿帘中的应用
CN109929285A (zh) * 2019-03-13 2019-06-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42343A (zh) * 2019-10-08 2019-12-06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换热器用耐高温防腐蚀涂层结构
CN111811315A (zh) * 2020-07-28 2020-10-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效液氮换热器的换热管及换热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兰永强: "分离生物乙醇用渗透汽化复合膜", 《分离生物乙醇用渗透汽化复合膜 *
兰永强: "分离生物乙醇用渗透汽化复合膜", 《分离生物乙醇用渗透汽化复合膜》, 31 July 2018 (2018-07-31), pages 2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743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4620B (zh) 2023-09-12
US20230358488A1 (en) 2023-11-09
WO2022148285A1 (zh) 2022-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39206A (zh)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9656B (zh)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1939B (zh)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的超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1055596B1 (ko) 부식 방지를 위한 금속 피복용 조성물
JP5891043B2 (ja) 熱交換器用滑水性アルミニウムフィン材並びに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114754620B (zh)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RU2632063C2 (ru) Агент химической конверсион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для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го субстрата и способ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го субстрата с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м
CN115087708A (zh) 选择性施加的梯度涂料组合物
CN115325851B (zh)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930129A (zh) 一种纳米涂层、换热器以及涂敷方法
CN112175485A (zh) 超亲水涂料、换热器及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
US20230134273A1 (en) Processing method of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CN110434034A (zh) 一种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
US20220259443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20145152A1 (en) Coating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heat exchanger
CN109081608B (zh) 室外用SiO2超亲水纳米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2831B (zh) 用于耐腐蚀涂层的钛镁化合物
CN110685318B (zh) 一种可用于雾气收集的亲疏相间铜网的制备方法
CN116067202A (zh) 换热器和换热器的处理方法
Shadmani et al. Toward hydrophobicity without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through organosilane sol gel coatings on nano-roughed aluminum substrate
JP4562897B2 (ja) ノンクロメート反応型下地層を有する熱交換器用フィン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熱交換器
CN116793136A (zh) 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热管理系统
JP3274077B2 (ja) 撥水性及び着霜防止性が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部材
WO2023143305A1 (zh) 换热器、用于换热器的复合材料和换热器的表面处理方法
CN114479618B (zh)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其制备方法、涂料及电子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