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0561A - 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0561A
CN114750561A CN202111519691.2A CN202111519691A CN114750561A CN 114750561 A CN114750561 A CN 114750561A CN 202111519691 A CN202111519691 A CN 202111519691A CN 114750561 A CN114750561 A CN 114750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abin
adjusting
personnel
outdoor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96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娜
段岷星
王奔
王艺
冯浩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96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05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0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5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807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the input being a specific way of measuring or calculating an air or coolant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85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92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steering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voiding uncomfortable feeling, e.g. sudden temperature ch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监测座舱的内温度;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将舱内人员的身体划分成多个部位,通过分析不同身体部位的体感温度进行局部温度的调节,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实现自动调节,提高了温度控制的智能化,可以给驾驶员以及乘客提供舒适体验。

Description

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让驾驶员或者乘客有更舒适的体验,车辆内部一般设置有温度控制系统,在车辆外部温度处于寒冷或者炙热的情况下,通过车辆内部的温度控制,车辆内部人员仍然可以感受到舒适的温度。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驾驶员感受到寒冷或者炙热时,都需要手动开启温度控制,车辆自身并不能根据环境温度做出反应;并且,由于车辆内部温度的控制都是出厂时固定设置的程序,温度控制系统并不能针对人体进行更加细致化的控制。
因此,目前车辆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不够智能化,从而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了较差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内部温度控制不够智能化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包括:监测座舱的内温度;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可选地,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包括:将舱内人员的身体划分为多个部位,通过指向不同身体部位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获得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其中,划分的身体部位包括手、脚、臀部和腰部。
可选地,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包括: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温度供给进行不同的处理,以使舱内人员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供给方式包括加热座椅、加热腰靠、加热方向盘、空调控温和通风调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包括:基于当前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与舒适值的差值进行曲线温度调节,差值越大,温度调节得越;差值越小,温度调节越慢。
可选地,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还包括:检测并记录座舱的外温度;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根据室外环境情况,调取与当前室外环境情况对应的温度调节表;其中,温度调节表还包括对应不同室外环境的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可选地,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包括:当室外环境为-35~-10℃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极冷;当室外环境为-9~17℃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冷;当室外环境为18~23℃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舒适;当室外环境为24~40℃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热;当室外环境为40~50℃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炙热。
可选地,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还包括:检测并记录当前的湿度;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和湿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
可选地,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还包括:接收人员指令更改温度调节表中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并对温度调节表进行更新和保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连接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用于监测座舱的内温度;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自动调节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本申请提出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监测座舱的内温度;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将舱内人员的身体划分成多个部位,通过分析不同身体部位的体感温度进行局部温度的调节,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都可以给驾驶员以及乘客提供舒适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提供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进一步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温度及风量调节存在以下情况,而用户需要逐项单独调节才能实现舒适化的座舱温度空间:
1.空调调节温度,风向,风量;
2.座椅加热/通风调节座椅臀部及背部的温度;
3.方向盘的温度调节。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S130,各步骤具体如下:
S110:监测座舱的内温度。
车辆的座舱内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试试监测座舱的内温度。优选地,座舱内能够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座舱内多处的温度;其中,一些温度传感器还可以设置在能够与舱内人员肢体接触的部位,以检测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
温度传感器可以分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监测座舱的内温度一般采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检测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的传感器可以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S120: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
当获得座舱的内温度后,进一步判断座舱的内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温度区间。预设温度区间为人体感觉到舒适的温度区间,在车辆出厂时,默认设置为18~23℃。在后续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调节预设温度区间,以贴合使用需求。
当座舱内温度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用户处于舒适的温度,因此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操作;但是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需要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可以通过安装在座舱不同位置的温度传感器来实现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舱内人员(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划分为多个部位,通过指向不同身体部位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从而获得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其中,划分的身体部位包括手、脚、臀部和腰部。
S130: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温度供给进行不同的处理,以使舱内人员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供给方式包括加热座椅、加热腰靠、加热方向盘、空调控温和通风调节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空调控温和通风调节是对于舱内空间温度的全局调节,而加热座椅、加热腰靠、加热方向盘是针对舱内空间的局部调节。加热座椅可以提高臀部的温度;加热腰靠可以提高腰背的温度,加热方向盘可以提高驾驶员手部的温度。因此在座椅、腰靠和方向盘上都设置有温度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
对不同部位的温度供给不同处理,例如:在车外温度寒冷的情况下,对于末梢神经分布密集的手和脚部,温度供给需要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对于臀部和腰背,则需要根据衣物的薄厚程度,自动调节温度(通风/加热)的强度。
此功能的目标是“用户体感舒适”,所以需要探测用户的身体的体感温度;如果判断当前需要降温,同时由于用户穿着厚重而体感温度较高,那么,通风强度应该加强,达到“体感舒适”的目标。
需要升温的情况,以上原则同样适用;如果判断当前需要生温,同时由于用户穿着单薄而体感温度较高低,那么,加热强度应该降低,达到“体感舒适”的目标,而非“全身冷而烫局部”。
可选地,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包括:基于当前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与舒适值的差值进行曲线温度调节,差值越大,温度调节得越;差值越小,温度调节越慢。按照一定体感的舒适曲线进行温度调节,例如:车外温度较低,车内外温差区间很小(温差不大),驾乘人员穿着较少,体温处于“冷”的状态;综合以上信息,车内温度进行“稍稍小幅度供暖”,让用户体感慢慢变暖,而非直线上升而感觉“突然燥热”而诱发感冒;炎热的气候条件同理适用。
当传感器监测到的人体的体感数据与该用户账户的综合数据值保持同步时,则保持在当前温度。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监测座舱的内温度;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将舱内人员的身体划分成多个部位,通过分析不同身体部位的体感温度进行局部温度的调节,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都可以给驾驶员以及乘客提供舒适体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0~S260,各步骤具体如下:
S210:检测并记录座舱的外温度。
S220: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
S230:监测座舱的内温度。
S240: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
S250:根据室外环境情况,调取与当前室外环境情况对应的温度调节表。其中,温度调节表还包括对应不同室外环境的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S260: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还可以检测当前座舱外温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可选地,当室外环境为-35~-10℃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极冷;当室外环境为-9~17℃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冷;当室外环境为18~23℃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舒适;当室外环境为24~40℃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热;当室外环境为40~50℃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炙热。根据不同的室外环境,调取与当前室外环境对应的温度调节表。
需要说明的是,室外环境和温度调节表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本实施例中室外环境分为极冷、冷、舒适、热和炙热5种情况,那么温度调节表也相应配置有5个;又或者,可以多个室外环境对应一个温度调节表。例如,5个室外环境的情况对应3个温度调节表,其中极冷和冷的情况对应一个温度调节表;舒适的情况对应一个温度调节表,热和炙热的情况对应一个温度调节表。
本实施例通过对室外环境的检测以及温度调节表的仔细划分,可以更加灵活地实现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根据室外环境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人体部位的舒适温度。
本实施例可以记录当前的车外温度,判断当前室外环境;探测当前驾驶员(和乘客)的体温,根据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探测,并传回车载中央处理器,记录当前乘客温度是否在正常体温范围35.5~36.5℃(暂定);记录当前车内温度,如果车内温度小于18℃,同时人体温度<35.5℃,则自动加热座椅,腰靠,方向盘,脚部空间;加热温度需根据当前人体温度与车内温度差值进行曲线下降调节,同时手脚部位的加热强度高于腰背及臀部;如果车内温度高于23℃,同时人体温度>36.5℃,则自动对座椅,腰靠,方向盘,脚部空间进行降温处理(通风,或制冷);制冷温度需根据当前人体温度与车内温度差值进行曲线下降调节;座舱内温度达到体感舒适值后进行自动保持。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将将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划分成多个部位,通过指向不同身体部位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结合当前车外温度,按照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要求不同而进行局部加热/通风/制冷,并适时进行调整,提供驾驶员(和乘客)的体感舒适体验。
此外,还可以检测并记录当前的湿度;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和湿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由于人体的温感会受到湿度的影响。因此结合当前湿度可以更好地判断室外的环境情况,使得温度调节更加准确。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接收人员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接收人员指令更改温度调节表中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并对温度调节表进行更新和保存;或者接收人员指令开启或关闭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功能。
举个例子,温度调节表中出厂默认设置是脚部空间的温度为35.5~36.5℃,但是用户A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发出指令调整温度,例如调整为37.5℃。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装置可以根据指令重新调整温度调节表中的温度舒适值,将脚部空间的温度更新为35.5~37.5℃,并进行保存。通过这样的方式,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装置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可以更加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更加智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感。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监测座舱内温度,判断座舱内温度是否大于23℃。
当座舱内温度大于或等于18℃且小于或等于23℃时,座舱内温度处于适宜的温度,因此无需进行温度调节;当座舱内温度大于23℃或小于18℃时,进一步判断人体温度。
在座舱内温度大于23℃时,判断人体温度是否大于36.5℃。若人体温度小于36.5℃,则无需进行温度调节;若人体温度大于或等于36.5℃,则通过以下方式调节温度:
1.对座椅、腰靠、方向盘、脚步空间进行降温处理(通风或者制冷);
2.制冷温度可以根据当前人体温度与车内温度差值进行曲线下降调节。
在座舱内温度小于18℃时,判断人体温度是否大于35.5℃。若人体温度大于或等于35.5℃,则无需进行温度调节;若人体温度小于35.5℃,则通过以下方式调节温度:
1.加热座椅、腰靠、方向盘和脚部空间;
2.加热温度需要根据当前人体温度与车内温度差值进行曲线下降调节;
3.同时手脚部位的加热强度高于腰背及臀部。
基于上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装置,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装置400可以包括存储器41和处理器42,存储器41连接处理器42,存储器4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2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步骤和原理在上述方法已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42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42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4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基于上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系统,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系统500可以包括温度检测模块510和自动调节模块520。
温度检测模块510,用于监测座舱的内温度;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
自动调节模块520,用于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本申请提出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监测座舱的内温度;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将舱内人员的身体划分成多个部位,通过分析不同身体部位的体感温度进行局部温度的调节,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都可以给驾驶员以及乘客提供舒适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文中所使用的步骤编号也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不对作为对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定。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座舱的内温度;
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
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所述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包括:
将舱内人员的身体划分为多个部位,通过指向不同身体部位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获得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
其中,划分的身体部位包括手、脚、臀部和腰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包括:
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温度供给进行不同的处理,以使舱内人员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
其中,温度供给方式包括加热座椅、加热腰靠、加热方向盘、空调控温和通风调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包括:
基于当前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与舒适值的差值进行曲线温度调节,差值越大,温度调节得越;差值越小,温度调节越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并记录座舱的外温度;
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情况,调取与当前室外环境情况对应的温度调节表;其中,所述温度调节表还包括对应不同室外环境的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包括:
当室外环境为-35~-10℃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极冷;
当室外环境为-9~17℃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冷;
当室外环境为18~23℃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舒适;
当室外环境为24~40℃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热;
当室外环境为40~50℃时,确定当前室外环境为炙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还包括:
检测并记录当前的湿度;
根据当前座舱外温度和湿度判断室外环境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人员指令更改温度调节表中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并对温度调节表进行更新和保存。
9.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
10.一种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监测座舱的内温度;当座舱内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区间时,检测舱内人员的不同部位的体感温度;
自动调节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温度调节表对舱内温度进行自动调节,以使舱内人员的体感温度达到舒适值;其中,所述温度调节表包括人体不同部位对应的体感温度舒适值。
CN202111519691.2A 2021-12-13 2021-12-13 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47505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9691.2A CN114750561A (zh) 2021-12-13 2021-12-13 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9691.2A CN114750561A (zh) 2021-12-13 2021-12-13 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0561A true CN114750561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2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9691.2A Pending CN114750561A (zh) 2021-12-13 2021-12-13 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056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07374A1 (en) * 2015-01-20 2016-07-21 Atieva, Inc. Preemptive Vehicl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O2020065218A1 (fr) * 2018-09-27 2020-04-0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Procédé de gestion thermique pour dispositif de gestion thermique, en particulier pour un habitacle de véhicule
EP3725574A1 (en) * 2017-12-15 2020-10-21 Nio Nextev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fort of in-vehicle environment, and vehicle, controller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0189619A (ja) * 2019-05-14 2020-11-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熱感調整装置
CN112172451A (zh) * 2020-09-30 2021-01-05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共享汽车的空调智能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2283899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07374A1 (en) * 2015-01-20 2016-07-21 Atieva, Inc. Preemptive Vehicl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EP3725574A1 (en) * 2017-12-15 2020-10-21 Nio Nextev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fort of in-vehicle environment, and vehicle, controller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0065218A1 (fr) * 2018-09-27 2020-04-0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Procédé de gestion thermique pour dispositif de gestion thermique, en particulier pour un habitacle de véhicule
JP2020189619A (ja) * 2019-05-14 2020-11-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熱感調整装置
CN112172451A (zh) * 2020-09-30 2021-01-05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共享汽车的空调智能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2283899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8147B2 (en) Vehicle microclimat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10821805B2 (en) Occupant thermal state detection and comfort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GB2551999B (en) Climat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US6726113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utilizing 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of occupancy and activity level sensing
US93400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HVAC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 based on discomfort index
US20130293506A1 (en) Capacitive Switch Automatic Adjustment
US10926605B2 (en) Wearable monitor for personal thermal control in a vehicle
US719736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controller
US20180257523A1 (en) Motor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Comfort Of Such A Motor Vehicle Seat
CN111757814A (zh) 机动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1376676A (zh) 一种车辆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801414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hvac control
JP2019038392A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14750561A (zh) 座舱温感的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79094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EP3666564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climate needs
CN110239304B (zh)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839429B (zh) 一种汽车双区空调温度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GB2552045B (en) Climat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KR10167745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20196407A (ja) 制御装置、情報記録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KR101679019B1 (ko) 불쾌지수를 통한 차량용 공조 제어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KR100287871B1 (ko) 자동차 공조 제어방법
CN114590100A (zh) 使用基于红外图像成像的适应性和预测性气候控制系统
CN115381241A (zh) 用于空调椅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椅、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