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8836B -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38836B CN114738836B CN202210446619.XA CN202210446619A CN114738836B CN 114738836 B CN114738836 B CN 114738836B CN 202210446619 A CN202210446619 A CN 202210446619A CN 114738836 B CN114738836 B CN 1147388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hannel
- fresh air
- jet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射流通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壳体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新风通道和第二新风通道,第一新风通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新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射流通道位于第一新风通道与第二新风通道之间,射流通道具有与室内空间连通的射流进风口和射流出风口,射流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新风通道内,第一风机能驱动室外新风经第一进风口流入第一新风通道、并经第一出风口流出;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新风通道内,第一风机能驱动室外新风经第二进风口流入第二新风通道、并经第二出风口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行业的发展,用户日益注重空调体验,尤其是对新风空调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在新风空调的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新风的舒适性和改善用户的新风体验成为行业的关键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新风舒适性和改善用户的新风体验的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射流通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新风通道和第二新风通道,所述第一新风通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新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射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新风通道与所述第二新风通道之间,所述射流通道具有与所述新风模块所处室内空间连通的射流进风口和射流出风口,所述射流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一风机能驱动室外新风经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一新风通道、并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一风机能驱动室外新风经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二新风通道、并经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
可选的,所述射流通道为扁平结构;和/或,所述射流进风口处设置有一圈向外倾斜的导风部。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装配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新风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新风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射流槽,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射流槽,所述第二射流槽与所述第一射流槽围合成所述射流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射流槽和所述第二射流槽均包括槽底和在所述槽底的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所述第一射流槽的两个所述槽壁上均设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二射流槽的两个所述槽壁上均设有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二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凹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射流槽与所述第一射流槽围合成所述射流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射流槽的槽底在靠近所述射流出风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引风缺口,所述第一引风缺口连通所述射流通道和所述第一新风通道;所述第二射流槽的槽底在靠近所述射流出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引风缺口,所述第二引风缺口连通所述射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新风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为蜗壳结构,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轴向的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包括装配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风轮;所述第二壳体为蜗壳结构,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轴向的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包括装配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风轮。
可选的,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设置于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双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并能驱动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对的第二容置槽,所述双头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双头电机的其中一个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并连接所述第一风轮,所述双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底并连接所述第二风轮。
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所述第一壳盖装配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进风口侧,所述第一壳盖内形成带有进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壳盖装配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进风口侧,所述第二壳盖内形成带有进风口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新风通道和第二新风通道,在第一新风通道与第二新风通道之间设置射流通道,并使射流通道的射流进风口与新风模块所处的室内空间连通,射流通道的射流出风口位于第一新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二新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之间,从而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工作时,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驱动下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处生成高速气流,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处的高速气流可以在射流出风口附近形成一股负压,该负压使得射流进风口的气压高于射流出风口的气压,射流进风口处的室内气流通过压差流入射流通道、并经射流出风口流出后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流出的新风气流相混合进入室内,可以调整新风出风口的温度差,提高室内的新风舒适性,同时射流通道的设置增加了新风出风口的气流量和带动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改善了用户的新风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新风模块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新风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新风模块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新风模块的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新风模块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新风模块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新风模块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新风模块沿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新风模块的仰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壳体;101、第一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第二出风口;104、第二容置槽;110、第一新风通道;120、第二新风通道;130、第一壳体;131、第一蜗壳;132、第二蜗壳;140、第二壳体;141、第三蜗壳;142、第四蜗壳;150、第一壳盖;160、第二壳盖;161、第二风道;200、射流通道;201、射流进风口;202、射流出风口;203、第一射流槽;204、第二射流槽;205、第一台阶结构;206、第二台阶结构;207、第一引风缺口;208、第二引风缺口;210、导风部;301、第一风轮;302、第二风轮;400、双头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如图1-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包括壳体100、射流通道200、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壳体100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新风通道110和第二新风通道120,第一新风通道110具有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第二新风通道120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103,第二出风口103与第一出风口102设置在壳体100的同一侧;射流通道200位于第一新风通道110与第二新风通道120之间,射流通道200具有与新风模块所处的室内空间连通的射流进风口201和射流出风口202,射流出风口202位于第一出风口102与第二出风口103之间;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新风通道110内,第一风机能驱动室外新风经第一进风口101流入第一新风通道110、并经第一出风口102流出;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新风通道120内,第一风机能驱动室外新风经第二进风口流入第二新风通道120、并经第二出风口103流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100内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新风通道110和第二新风通道120,并在第一新风通道110与第二新风通道120之间设置射流通道200,使射流通道200的射流进风口201与新风模块所处的室内空间连通,射流通道200的射流出风口202位于第一新风通道110的第一出风口102与第二新风通道120的第二出风口103之间,从而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工作时,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驱动下在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处生成高速气流,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处的高速气流可以在射流出风口202附近形成一股负压,该负压使得射流进风口201的气压高于射流出风口202的气压,射流进风口201处的室内气流通过压差流入射流通道200、并经射流出风口202流出后与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流出的新风气流相混合进入室内,可以调整新风出风口的温度差,提高室内的新风舒适性,同时射流通道200的设置增加了新风出风口的气流量和带动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改善了用户的新风体验。
具体的,由于射流进风口201的气流可以带动室内空气的循环,加速室内的空气的流动,从而可以让新风气流快速地布满整个室内,并且射流通道200内的气流可以增加新风出风口的气流量,提高风量;射流通道200内的气流属于室内空气,室内空气与新风相混合可以调整新风出风口的温度差,提高室内的新风舒适性和提高科技含量,改善用户的新风体验。这种带有射流通道200的新风模块可以提高整机的科技含量,多样式的送风技术带给用户全新体验。
可选的,射流通道200为扁平结构,例如射流通道200可以呈扁平的长方体状或者扁平的椭圆柱体状。扁平结构的射流通道200的截面积较小,可以使室内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形成高速气流,给用户以全新的体验。优选的,在射流进风口201处设置有一圈向外倾斜的导风部210,通过导风部210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射流进风口201,以保证射流进风口201进风顺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第二壳体140与第一壳体130可拆卸地装配,第一新风通道110设置在第一壳体130内,第二新风通道120设置在第二壳体140内;结合图3-图5所示,第一壳体130朝向第二壳体140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射流槽203,第二壳体140朝向第一壳体130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射流槽204,第二射流槽204与第一射流槽203围合成射流通道200。通过设计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可拆卸地装配,从而在运输过程中可将壳体100拆分为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方便于对新风模块进行运输,当需要使用时再进行组装。
其中,第一射流槽203和第二射流槽204均包括槽底和在槽底的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第一射流槽203的两个槽壁上均设有第一台阶结构205,第二射流槽204的两个槽壁上均设有第二台阶结构206,第二台阶结构206与第一台阶结构205凹凸配合,以使第二射流槽204与第一射流槽203围合成射流通道200。通过第一台阶结构205与第二台阶结构206的凹凸配合,方便于第一壳体130和与第一壳体130装配时进行定位,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射流槽203的槽底在靠近射流出风口202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引风缺口207,第一引风缺口207连通射流通道200和第一新风通道110;第二射流槽204的槽底在靠近射流出风口202的位置设有第二引风缺口208,第二引风缺口208连通射流通道200和第二新风通道120。通过在靠近射流出风口202的位置设置第一引风缺口207和第二引风缺口208,可以使射流出风口202流出的室内空气与第一出风口102流出的新风以及第二出风口103流出的新风混合地更充分,进一步提高室内的新风舒适性。
结合图3、图6-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0为蜗壳结构,第一壳体130远离第二壳体140的一侧设有轴向的第一进风口101,第一壳体130的前端设有第一出风口102,第一风机包括装配在第一壳体130内的第一风轮301;第二壳体140为蜗壳结构,第二壳体140远离第一壳体130的一侧设有轴向的第二进风口,第二壳体140的前端设有第二出风口103,第二风机包括装配在第二壳体140内的第二风轮302。通过将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均设置为蜗壳结构,可以更好地收集第一风轮301和第二风轮302甩出的气体,使其集中流向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以在射流出风口202处形成负压,从而更有效地带动室内空气从射流进风口201流向射流出风口202。
具体的,蜗壳结构的第一壳体130包括第一蜗壳131和第二蜗壳132,第一蜗壳131和第二蜗壳132围合成第一新风通道110,第一进风口101设置在第二蜗壳132上;蜗壳结构的第二壳体140包括第三蜗壳141和第四蜗壳142,第三蜗壳141和第四蜗壳142围合成第二新风通道120,第二进风口设置在第四蜗壳142上,第三蜗壳141与第一蜗壳131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第一射流槽203设置在第一蜗壳131朝向第三蜗壳141的侧面上,第二射流槽204设置在第三蜗壳141朝向第一蜗壳131的侧面上,第二射流槽204与第一射流槽203围合成射流通道200。
可选的,壳体100还包括第一壳盖150和第二壳盖160,第一壳盖150装配在第一壳体130的第一进风口101侧,第一壳盖150内形成带有进风口的第一风道,该第一风道与第一进风口101连通;第二壳盖160装配在第二壳体140的第二进风口侧,第二壳盖160内形成带有进风口的第二风道161,该第二风道161与第二进风口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壳盖150和第二壳盖160,可以防止较大的物体从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二进风口进入而损坏第一风轮301和第二风轮302。具体的,当第一壳体130包括第一蜗壳131和第二蜗壳132时,第一壳盖150装配在第二蜗壳132背离第一蜗壳131的一侧;当第二壳体140包括第三蜗壳141和第四蜗壳142时,第二壳盖160装配在第四蜗壳142背离第三蜗壳141的一侧。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还包括双头电机400,双头电机400设置于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之间,双头电机400具有从电机壳两端伸出的两个输出轴,双头电机400的两个输出轴分别连接第一风轮301和第二风轮302,并能驱动第一风轮301和第二风轮302转动,转动的第一风轮301能驱动室外新风经第一进风口101流入第一新风通道110、并经第一出风口102流出,转动的第二风轮302能驱动室外新风经第二进风口流入第二新风通道120、并经第二出风口103流出。通过采用一个双头电机400驱动第一风轮301和第二风轮302转动,有利于减少驱动电机的数量,从而简化新风模块的结构,缩小新风模块的体积。
可选的,在第一壳体130上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壳体140上设有与第一容置槽相对的第二容置槽104,双头电机400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104内,双头电机400的其中一个输出轴穿设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并连接第一风轮301,双头电机400的另一个输出轴穿设于第二容置槽104的槽底并连接第二风轮30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104的设置可以使新风模块的结构更紧凑,进一步缩小新风模块的体积。具体的,当第一壳体130包括第一蜗壳131和第二蜗壳132,第二壳体140包括第三蜗壳141和第四蜗壳142时,第一容置槽设置在第一蜗壳131朝向第三蜗壳141的一面上,第二容置槽104设置在第三蜗壳141朝向第一蜗壳131的一面上。
结合图7-图9所示,新风模块工作时的气流方向如图7-图9中的加粗箭头所示,其中,第一新风通道110中的气流为新风气流,第二新风通道120中的气流为新风气流,射流通道200中的气流为室内空气,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带动下在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处生成高速气流,第一出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3处的高速气流可以在射流出风口202处形成一股负压,该负压可以让射流进风口201的气压高于射流出风口202的气压,射流进风口201处的气流通过压差经射流通道200流到射流出风口202处,射流出风口202流出的气流与两侧的新风一起混合进入室内,给用户以全新的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所述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新风通道(110)和第二新风通道(120),所述第一新风通道(110)具有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所述第二新风通道(120)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103),所述第二出风口(10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2)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同一侧;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30)和与所述第一壳体(130)可拆卸地装配的第二壳体(140),所述第一新风通道(1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30)内,所述第二新风通道(120)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40)内,所述第一壳体(130)朝向所述第二壳体(140)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射流槽(203),所述第二壳体(14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30)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射流槽(204),所述第二射流槽(204)与所述第一射流槽(203)围合成射流通道(200);所述第一射流槽(203)和所述第二射流槽(204)均包括槽底和在所述槽底的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所述第一射流槽(203)的两个所述槽壁均设有第一台阶结构(205),所述第二射流槽(204)的两个所述槽壁均设有第二台阶结构(206),所述第二台阶结构(206)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205)凹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射流槽(204)与所述第一射流槽(203)围合成所述射流通道(200);
射流通道(200),所述射流通道(200)位于所述第一新风通道(110)与所述第二新风通道(120)之间,所述射流通道(200)具有与所述新风模块所处的室内空间连通的射流进风口(201)和射流出风口(202),所述射流出风口(202)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03)之间;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新风通道(110)内,所述第一风机能驱动室外新风经所述第一进风口(101)流入所述第一新风通道(110)、并经所述第一出风口(102)流出;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新风通道(120)内,所述第二风机能驱动室外新风经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二新风通道(120)、并经所述第二出风口(103)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通道(200)为扁平结构;和/或,所述射流进风口(201)处设置有一圈向外倾斜的导风部(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流槽(203)的槽底在靠近所述射流出风口(202)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引风缺口(207),所述第一引风缺口(207)连通所述射流通道(200)和所述第一新风通道(110);
所述第二射流槽(204)的槽底在靠近所述射流出风口(202)的位置设有第二引风缺口(208),所述第二引风缺口(208)连通所述射流通道(200)和所述第二新风通道(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30)为蜗壳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30)远离所述第二壳体(140)的一侧设有轴向的所述第一进风口(101),所述第一壳体(130)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102),所述第一风机包括装配在所述第一壳体(130)内的第一风轮(301);
所述第二壳体(140)为蜗壳结构,所述第二壳体(14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30)的一侧设有轴向的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壳体(140)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103),所述第二风机包括装配在所述第二壳体(140)内的第二风轮(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双头电机(400),所述双头电机(400)设置于第一壳体(130)与所述第二壳体(140)之间,所述双头电机(400)的两个输出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风轮(301)和所述第二风轮(302),并能驱动所述第一风轮(301)和所述第二风轮(30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30)上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壳体(14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对的第二容置槽(104),所述双头电机(4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04)内;所述双头电机(400)的其中一个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并连接所述第一风轮(301),所述双头电机(400)的另一个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104)的槽底并连接所述第二风轮(302)。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第一壳盖(150)和第二壳盖(160),所述第一壳盖(150)装配在所述第一壳体(130)的所述第一进风口(101)侧,所述第一壳盖(150)内形成带有进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连通;
所述第二壳盖(160)装配在所述第二壳体(140)的所述第二进风口侧,所述第二壳盖(160)内形成带有进风口的第二风道(161),所述第二风道(161)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8.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46619.XA CN114738836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46619.XA CN114738836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38836A CN114738836A (zh) | 2022-07-12 |
CN114738836B true CN114738836B (zh) | 2023-02-17 |
Family
ID=82284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46619.XA Active CN114738836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38836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203699A (ja) * | 2009-03-04 | 2010-09-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7366961A (zh) * | 2017-07-27 | 2017-11-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及空调室内机 |
CN210292081U (zh) * | 2019-08-15 | 2020-04-10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210399198U (zh) * | 2019-05-15 | 2020-04-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悬角空调室内机 |
CN111878906A (zh) * | 2020-08-26 | 2020-1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引风模块及空调器 |
CN112178772A (zh) * | 2019-07-04 | 2021-01-0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CN114060934A (zh) * | 2020-07-30 | 2022-02-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2022
- 2022-04-26 CN CN202210446619.XA patent/CN11473883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203699A (ja) * | 2009-03-04 | 2010-09-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7366961A (zh) * | 2017-07-27 | 2017-11-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及空调室内机 |
CN210399198U (zh) * | 2019-05-15 | 2020-04-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悬角空调室内机 |
CN112178772A (zh) * | 2019-07-04 | 2021-01-0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CN210292081U (zh) * | 2019-08-15 | 2020-04-10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14060934A (zh) * | 2020-07-30 | 2022-02-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CN111878906A (zh) * | 2020-08-26 | 2020-1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引风模块及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38836A (zh) | 202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46190U (zh) | 离心风机蜗壳、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
CN114738836B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1011641U (zh) | 整体式空调 | |
CN214366777U (zh) | 一种三元流风机 | |
CN109268953B (zh) |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 | |
CN214949403U (zh) | 风机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7464650U (zh) | 用于风管机的室内机及风管机 | |
CN109458672B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8030715U (zh) | 一种双涡轮风扇 | |
CN217979025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913272U (zh) | 一种用于高效离心式鼓风机的外壳结构 | |
CN217737358U (zh) | 风管机及空调器 | |
CN219733693U (zh) | 风机和吸尘器 | |
CN219318536U (zh) | 吹风装置及包含其的浴霸 | |
CN21700467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5536140U (zh) | 一种风管机 | |
CN217926379U (zh) | 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216564815U (zh) | 一种同步散热的风机 | |
CN215336755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21572366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372725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218913269U (zh) | 风机、风管机室内机和风管机 | |
CN218348746U (zh) |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和新风空调 | |
CN211953014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3566348B (zh) | 一种用于新风机的全热交换器及新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