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6615A - 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 - Google Patents

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6615A
CN114736615A CN202210494627.1A CN202210494627A CN114736615A CN 114736615 A CN114736615 A CN 114736615A CN 202210494627 A CN202210494627 A CN 202210494627A CN 114736615 A CN114736615 A CN 114736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adhesive film
metal substrate
glass substrate
polyurethan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46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36615B (zh
Inventor
汪义方
陈小成
岳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ao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ao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ao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ao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46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36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36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6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36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6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09J5/02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involving pretreatment of the surfaces to be join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0Presenc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4Glass
    • C09J2400/143Glass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0Presenc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6Metal
    • C09J2400/163Metal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75/00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金属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在所述玻璃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油墨涂层,以及将胶膜置于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使得所述胶膜分别与所述高分子涂层与所述油墨涂层相结合。根据本发明的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利用胶膜中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主链上含有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分别与金属基材表面的高分子涂层中以及玻璃基材表面的油墨涂层的反应,分别增强胶膜与金属基材以及胶膜与玻璃基材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升金属基材与玻璃基材之间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胶膜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
背景技术
在电子领域,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更新,对于不同基材的粘结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于金属基材(如不锈钢基材)与玻璃基材的粘结就是日益增加的一种需求。考虑到传统的丙烯酸压敏胶系的粘结性能已经无法满足粘结强度需求,迫切需要一款粘结性能较高的产品可以满足此需求。反应性的液体胶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此需求,但存在气味较大,后续清理难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其能够稳定的粘结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金属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在所述玻璃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油墨涂层,以及将所述胶膜置于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使得所述胶膜分别与所述高分子涂层与所述油墨涂层相结合,其中,所述相结合的条件包括在温度为85~120℃,压力为0.35~0.5Mpa下进行热压。
其中,所述胶膜,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热塑性聚氨酯树脂100份,潜伏性固化剂4-16份,其他助剂3.5-6.5份,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为结晶性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且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主链上含有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0-130000。
其中,所述高分子涂层包括用于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反应的活性基团,所述油墨涂层包括用于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反应的极性基团。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潜伏性固化剂为潜伏性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潜伏性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为经堕性包覆处理的潜伏性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助剂包括分散润湿剂以及增稠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助剂还包括消泡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基团包括异氰酸酯基团以及环氧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性基团为环氧基团。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的步骤包括:将金属基材的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后,再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分子涂层可以为环氧树脂、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1,3,5-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硅烷、丁酮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通过胶膜中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主链上含有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分别与金属基材表面的高分子涂层中以及玻璃基材表面的油墨涂层的反应,分别增强胶膜与金属基材以及胶膜与玻璃基材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升金属基材与玻璃基材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胶膜,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热塑性聚氨酯树脂100份,潜伏性固化剂4-16份,其他助剂3.5-6.5份。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为结晶性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且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主链上含有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0-130000。
由于本发明的胶膜中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主链上含有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中的至少一种,因此,在一定温度下如70-120℃,潜伏性活性固化剂表面惰性包覆涂层破坏激发活性并与上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中部分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反应,部分交联固化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提高胶膜强度。而且在该温度下,上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中部分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可以与金属基材表面的高分子涂层以及玻璃基材表面的油墨涂层中的部分基团反应,从而可以提升胶膜与金属基材以及玻璃基材表面的结合力。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可以为:Dispercoll 2899(数均分子量103400)、Dispercoll2710(数均分子量106800)、Dispercoll U58(数均分子量125600)、Dispercoll U56(数均分子量112400)中的任意一种。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分子量在10万-13万之间,但实际生产过程中选择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原料时,无法精准的使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原料取到两个端点值,即10万和13万。
潜伏性固化剂可以为潜伏性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具体可以为Dispercoll2516。对潜伏性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进行堕性包覆处理。在一定温度下如70-120℃,潜伏性活性固化剂表面惰性包覆涂层破坏激发活性,与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表面的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等基团反应,部分交联固化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提高胶膜自身的强度。胶膜自身的强度可以理解为:胶膜自身的强度大,破坏胶膜本身所需的外力越大。
其他助剂可以包括增稠剂、分散润湿剂和消泡剂。增稠剂可以为Rheovis PU1190。分散润湿剂可以为DYNOL 604。消泡剂可以为BYK 333。其他助剂的作用就是调节胶膜的各种性能。
胶膜的厚度根据实际的需求制作出不同的厚度,例如胶膜的厚度可以100μm。
胶膜的制备过程可以为:按上述的配方分别称取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潜伏性固化剂、增稠剂以及其他助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水分散混合体,并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调整水分散混合体的固含量的值。
然后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离型膜或离型纸,在烘箱中烘烤一段时间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一定厚度的胶膜。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烘箱的温度可以为50℃,烘干时间可以为10分钟左右。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其利用了上述胶膜。该粘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金属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玻璃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油墨涂层。
高分子涂层中包括活性基团,活性基团具体可以为异氰酸酯基团以及环氧基团中的至少一种。活性基团在一定温度下(如70-120℃)可以与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主链上含有的羟基或羧基或异氰酸根反应,从而提升胶膜与高分子涂层之间的结合力,即提升胶膜与金属基材之间的结合力。金属基材具体可以选用不锈钢基材。高分子涂层与金属基材之间的结合力大于胶膜本身与金属基材之间的结合力,甚至大于胶膜本身固化后的内聚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了胶膜与金属基材之间的结合力。
高分子涂层可以由高分子底涂液涂布于金属基材表面制成。高分子底涂液具体可以为环氧树脂、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1,3,5-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硅烷、丁酮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高分子底涂液具体可以为3M公司的94Primer、H.BFuller公司的Swift Primer 3000F、Tesa公司的60153以及恒英胶业的CNHYBONG 952。
高分子涂层的制备过程具体可以为:用刮刀在金属基材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底涂液,后放置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烘干处理,即得到高分子涂层。例如可以将涂覆有高分子底涂液的金属基材放置于50℃烘箱内烘烤5min后取出,待高分子底涂液固化后得到高分子涂层。
在S1中,金属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的步骤还可以包括:将金属基材的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后,再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等离子溅射处理,可以增强金属基材表面极性,从而增加金属基材表面与高分子涂层之间的粘结力的作用。
油墨涂层包括用于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反应的极性基团。极性基团可以为环氧基团。起到与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主链上含有的羟基或羧基或异氰酸根反应,从而提升胶膜与油墨涂层之间的结合力,即提升胶膜与玻璃基材之间的结合力。
油墨涂层具体可以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或日本太阳油墨的S-222制成。
S2、将胶膜置于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使得胶膜分别与所述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相结合。
在S2中,具体的步骤为: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离型膜或离型纸,然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热压处理后静置即可。相结合的条件包括在温度为85~120℃,压力为0.35~0.5Mpa下进行热压。其中热压的时间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力的的不同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在10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小时即可。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胶膜及利用该胶膜的粘结工艺。
实施例1,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8,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3M公司的94Prime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2,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2899,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3M公司的94Prime作为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3,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2710,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3M公司的94Prime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使用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4,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6,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3M公司的94Prime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5,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8,4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3M公司的94Prime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6,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8,16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恒英胶业的CNHYBONG 952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7,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8,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1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Tesa公司的60153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太阳油墨的S-222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8,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8,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4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H.B Fuller公司的Swift Primer 3000F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9,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8,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3M公司的94Prime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85℃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10,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8,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3M公司的94Prime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20℃温度、0.4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11,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8,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3M公司的94Prime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35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实施例12,
在250ml塑化杯中加入100份的Dispercoll U58,8份的Dispercoll 2516,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并添加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得到固含在48wt%的水分散混合体。将上述水分散混合体均匀的涂在PE淋膜离型纸上,在50℃烘箱中烘烤10分钟,待完全干燥之后,即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胶膜。
使用喷射AP等离子处理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扫描速率为1m/min。高分子涂层选取3M公司的94Prime作为高分子底涂液。油墨涂层选择日本精工油墨的HF GV3-S制成。
将胶膜放置在高分子涂层与油墨涂层之间,并去除PE淋膜离型纸,然后在100℃温度、0.5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金属基材表面无等离子处理的步骤。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金属基材表面无等离子处理以及无高分子涂层。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玻璃基材表面无油墨涂层。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选择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选则85wt%的Dispercoll 8755(数均分子量234800)以及15wt%的Dispercoll 1033(数均分子量56700),得出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位2080085。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选则的是Dispercoll 8755(数均分子量234800)以及无油墨涂层无高分子涂层。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其他助剂的量为:4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1份的BYK 333。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其他助剂的量为:1.5份的Rheovis PU 1190,2份的DYNOL 604,0.5份的BYK 333。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最后的热压过程中:是在1020℃温度、0.25Mpa压力下热压60s,然后取出并静置4h即可。
对实施例1~11中得到的产物以及对比例1~8中得到的产品进行如下性能测试:
1)180°剥离力测试:ASTM D3330。
2)动态剪切强度测试:ASTM D 1002。
得到如下表数据:
Figure BDA0003632184100000121
Figure BDA0003632184100000131
Figure BDA0003632184100000141
通过上表中实施例1的180°剥离力测试数据明显优于对比例1的180°剥离力测试数据,以及180°剥离力测试和动态剪切强度测试失效位置,可以得知对金属基材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可以提升金属基材和高分子涂层之间的结合力。
通过上表中实施例1的180°剥离力测试数据明显优于对比例2的180°剥离力测试数据,以及180°剥离力测试失效位置,可以得知对金属基材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以及涂覆高分子涂层,可以提升金属基材与胶膜之间的结合力。
通过上表中实施例1的对比例3的180°剥离力测试失效位置可以得知,油墨涂层可以增强玻璃基材与胶膜之间的结合力。
通过上表中实施例1的180°剥离力测试以及动态剪切强度测试的数据明显强于与对比例4的180°剥离力测试以及动态剪切强度测试的数据,可以得知,胶膜中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一旦超过13万,会降低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与胶膜之间的结合力。
通过上表中实施例1的180°剥离力测试以及动态剪切强度测试的数据明显强于与对比例5的180°剥离力测试以及动态剪切强度测试的数据,可以得知通过选取本发明中参数要求的胶膜以及对金属基材层表面涂覆高分子涂层和玻璃表面涂覆油墨涂层,可以增强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结合力。
通过上表中对比例6与对比例7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得知,其他助剂的量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胶膜制作失败或胶膜性能过差。
通过上表中实施例1的180°剥离力测试以及动态剪切强度测试的数据明显强于与对比例8的180°剥离力测试以及动态剪切强度测试的数据,可以得知,一旦热压过程的压强过低,其胶膜的结合力会大幅度下降。
通过上表中实施例1~12中的性能测试数据可以得知,本发明的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通过胶膜中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主链上含有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分别与金属基材表面的高分子涂层中以及玻璃基材表面的油墨涂层的反应,分别增强胶膜与金属基材以及胶膜与玻璃基材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升金属基材与玻璃基材之间的连接强度。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金属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在所述玻璃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油墨涂层,以及
将胶膜置于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使得所述胶膜分别与所述高分子涂层与所述油墨涂层相结合,
其中,所述相结合的条件包括在温度为85~120℃,压力为0.35~0.5Mpa下进行热压,
其中,所述胶膜,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热塑性聚氨酯树脂100份,潜伏性固化剂4-16份,其他助剂3.5-6.5份,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为结晶性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且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主链上含有羟基、羧基以及异氰酸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0-130000,
其中,所述高分子涂层包括用于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反应的活性基团,所述油墨涂层包括用于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反应的极性基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潜伏性固化剂为潜伏性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潜伏性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为经堕性包覆处理的潜伏性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助剂包括分散润湿剂以及增稠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助剂还包括消泡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基团包括异氰酸酯基团以及环氧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基团为环氧基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材的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的步骤包括:将金属基材的表面进行等离子溅射处理后,再涂覆一层高分子涂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涂层为环氧树脂、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1,3,5-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硅烷、丁酮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
CN202210494627.1A 2022-05-07 2022-05-07 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 Active CN114736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4627.1A CN114736615B (zh) 2022-05-07 2022-05-07 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4627.1A CN114736615B (zh) 2022-05-07 2022-05-07 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6615A true CN114736615A (zh) 2022-07-12
CN114736615B CN114736615B (zh) 2024-01-09

Family

ID=82284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4627.1A Active CN114736615B (zh) 2022-05-07 2022-05-07 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3661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48099A (ja) * 1989-03-22 1990-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H06322546A (ja) * 1993-05-07 1994-11-22 Daiabondo Kogyo Kk メッキ被着用組成物
JPH0711450A (ja) * 1993-06-23 1995-01-13 Daiabondo Kogyo Kk メッキ用接着剤組成物
CN105694792A (zh) * 2014-12-15 2016-06-22 H.B.富乐公司 对金属表面具有改进的粘合性的反应性膜粘合剂
CN107107548A (zh) * 2014-10-31 2017-08-29 德莎欧洲公司 使用潜在反应性胶粘剂膜粘结两个基底
DE102019208963A1 (de) * 2019-06-19 2020-12-24 Tesa Se Verfahren zum Verkleben zweier Substrate mittels aktivierbarer Klebemass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48099A (ja) * 1989-03-22 1990-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H06322546A (ja) * 1993-05-07 1994-11-22 Daiabondo Kogyo Kk メッキ被着用組成物
JPH0711450A (ja) * 1993-06-23 1995-01-13 Daiabondo Kogyo Kk メッキ用接着剤組成物
CN107107548A (zh) * 2014-10-31 2017-08-29 德莎欧洲公司 使用潜在反应性胶粘剂膜粘结两个基底
CN105694792A (zh) * 2014-12-15 2016-06-22 H.B.富乐公司 对金属表面具有改进的粘合性的反应性膜粘合剂
DE102019208963A1 (de) * 2019-06-19 2020-12-24 Tesa Se Verfahren zum Verkleben zweier Substrate mittels aktivierbarer Klebemass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6615B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23485B2 (ja)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EP0126297B1 (en) Method for adhering two different surfaces by means of water dispersible polyurethane adhesive compostitions
JP2011246700A (ja) アクリル系樹脂溶液、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粘着シート、光学部材用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粘着剤層付き光学部材
JP3665907B2 (ja) 2液硬化型ラミネート用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ラミネート方法
CN114096580B (zh) 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使用其的组合物、以及形成的薄膜、层叠体、和固化物
CN114736615B (zh) 金属基材和玻璃基材之间的粘结工艺
KR20150128556A (ko) 점착제 조성물
CN116640288A (zh) 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
JPH0354285A (ja) 再はく離型粘着剤組成物
CN114539966B (zh) 加热交联型聚氨酯胶粘剂、聚氨酯粘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NZ226391A (en) Aqueous polym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isocyanate-reactive vinyl polymer and a polyisocyanate
JP2005075884A (ja) 再剥離性粘着フイルムおよび再剥離性粘着剤
RU2768501C2 (ru) Водорастворимый связующий агент для сухого ламинирования с повышенной теплостойкостью
CN114874712A (zh) 一种易剥离的耐老化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12728B (zh) 聚氨酯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04763A (zh) 一种常温固化型金属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7200103A1 (ja) 離型フィルム
CN114032058A (zh)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应用
JP3890179B2 (ja) 無溶剤接着剤
CN116472321A (zh) 粘着带
CN112745799A (zh) 一种光解粘压敏胶以及光解粘亚敏胶带
CN112679673A (zh) 一种剥离力低增长的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14189B (zh) 双组分水基层压粘合剂及其用于粘合基材和泡沫的用途
CN111909649A (zh) 胶粘剂、太阳能电池背板和太阳能电池
CN109609048A (zh) 一种热增粘胶膜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