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6326B - 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6326B
CN114716326B CN202210437688.4A CN202210437688A CN114716326B CN 114716326 B CN114716326 B CN 114716326B CN 202210437688 A CN202210437688 A CN 202210437688A CN 114716326 B CN114716326 B CN 1147163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reaction
diamine
diamine compound
pro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76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6326A (zh
Inventor
曾露
于宗仟
谢坚韧
张小兵
张峻维
李喜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yang Cha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yang Cha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yang Cha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yang Changd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76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6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6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6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6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6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2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reductive alkylation of ammonia, amines or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reducible to amino groups,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 C07C209/2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reductive alkylation of ammonia, amines or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reducible to amino groups,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by reduction with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49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 with carbon monoxide
    • C07C45/5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reaction with carbon monoxide by oxo-reactions
    • C07C45/505Asymmetric hydroformy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化合物(1)进行加氢甲酰化反应,制备化合物(2);将所述化合物(2)进行临氢氨化反应,制备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过程工艺条件易控,安全环保,可制备异氟尔酮二胺,有利于异氟尔酮二胺的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异氟尔酮二胺,简称IPDA,是一种脂环族二胺,IPDA可与水、醇类、酯类、醚类、脂肪烃、芳香烃和卤化烃等物质在室温下以任何比例混合,主要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可在室温条件下与环氧树脂反应使其发生固化,可将其作为涂料、浇铸树脂和浇注密封胶的固化剂,固化产品会表现出较高的硬度,此外还具有良好的颜色稳定性和耐化学品性。同时,IPDA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与羧酸、碳酰氯、醛类、酮类和环氧类物质反应,从而可以用于制备各类树脂或其他重要有机化合物。
传统技术中制备异氟尔酮二胺的方法主要包括:(1)由异氟尔酮和氢氰酸制备异氟尔酮腈,然后将异氟尔酮腈制成异氟尔酮二胺;(2)由异氟尔酮与硝基甲烷反应后再还原氢化,制得异氟尔酮二胺。其中,氢氰酸是剧毒物质,在实际生产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而硝基甲烷具有爆炸性,属于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在实际生产中也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传统的制备异氟尔酮二胺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工艺简单,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二胺化合物。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化合物(1)进行加氢甲酰化反应,制备化合物(2);
将所述化合物(2)进行临氢氨化反应,制备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
所述化合物(1)、所述化合物(2)和所述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所示:
其中,R每次出现,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20的烷烃基,且所述R与所述化合物(1)中的饱和成环碳原子连接;
n取0~6任意整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合物(1)的结构如式(1-1)所示:
和/或
R每次出现,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5的烷烃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R每次出现,均选自甲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氢甲酰化反应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化合物(2)与合成气混合进行所述加氢甲酰化反应;
所述合成气包括H2和CO,所述H2和所述CO的体积比为(0.8~4.0):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合物(2)的摩尔数与所述H2和所述CO的总摩尔数之比为(0.05~7):1;和/或
在所述混合的过程中,所述化合物(1)的体积空速为0.02h-1~7h-1,所述合成气的体积空速为500h-1~8000h-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氢甲酰化反应的温度为120℃~270℃,压力为0.5MPa~10.0MPa;和/或
所述加氢甲酰化反应在固体多相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体多相催化剂含有金属组分和有机配体聚合物;所述有机配体聚合物的单体选自BINAPHOS、Bisdiazaphos和Kelliphite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组分选自Rh、Co、Ir和Ru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临氢氨化反应为临氢氨化反应,所述临氢氨化反应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化合物(2)、氨和氢气混合进行所述临氢氨化反应;
所述化合物(2)与所述氨的摩尔数之比为1:(1~5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临氢氨化反应的温度为120℃~330℃,压力为2MPa~50MPa,时间为4h~48h;和/或
所述临氢氨化反应在胺化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胺化催化剂选自骨架镍、骨架钴、骨架铜、负载钯、负载铂及负载钌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先将化合物(1)进行加氢甲酰化反应,制备化合物(2),然后将化合物(2)进行临氢氨化反应,制备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反应过程无需加入氢氰酸等剧毒物质或硝基甲烷等爆炸性物质,在较温和、安全的工艺条件下即可制备得到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工艺简单,制备过程工艺条件易控,安全环保,有利于二胺化合物的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中间体化合物2的核磁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取代基相连的单键贯穿相应的环,表述该取代基可与环的任选位置连接,例如中R与环己烷环的任一可取代位点相连。
本发明中“烷烃基”指的是烷烃失去一个氢后形成的基团,例如甲烷失去一个氢后形成甲基。
本发明中“成环碳原子”是指用于连接成环状化合物的碳原子,换言之,是指形成环状骨架的碳原子,例如中,形成环己基环状骨架的碳原子才是成环碳原子,而R中的碳原子不是成碳原子。“饱和碳原子”是指具有四个单键的碳原子,例如一个碳原子有双键,三键,那么就是不饱和碳原子,如/>中,形成双键的碳原子就不是饱和碳原子,其他是饱和碳原子。
同理,“饱和成环碳原子”是指既用于连接成环状化合物、且具有四个单键的碳原子,如中,除形成双键的碳原子及R中的碳原子外,其余的碳原子是饱和成环碳原子。
术语“碳原子数为1~20的烷烃基”是指碳原子数为1~20的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形成的基团,包括直链或支链烷烃。其中“碳原子数为1~20的烷烃”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烷、乙烷、正丙烷、正丁烷、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和正辛烷等,由此,形成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烃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和正辛基等。
正如上述背景技术所述,传统的制备异氟尔酮二胺的方法或多或少均存在安全隐患,基于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异氟尔酮二胺的大规模生产。基于此,本申请技术人员对提出对上述合成路线进行改进,以获得能在较温和安全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合成路线,在经过大量探索后,获得本申请中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在温和安全的条件下制备二胺化合物,其可制备异氟尔酮二胺化合物,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异氟尔酮二胺。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S20。
步骤S10、将化合物(1)进行加氢甲酰化反应,制备化合物(2)。
步骤S20、将化合物(2)进行临氢氨化反应,制备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
上述化合物(1)、上述化合物(2)和上述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所示:
其中,R每次出现,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20的烷烃基,且R与化合物(1)中的饱和成环碳原子连接。
n取0~6任意整数。
上述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先将化合物(1)进行加氢甲酰化反应,制备化合物(2),然后将化合物(2)进行临氢氨化反应,制备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反应过程无需加入氢氰酸等剧毒物质或硝基甲烷等爆炸性物质,在较温和、安全的工艺条件下即可制备得到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工艺简单,制备过程工艺条件易控,安全环保,有利于二胺化合物的大规模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化合物(1)中,具有3个成环碳原子,每个成环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如此,化合物(1)中含有六个可取代的H原子,即存在六个可取代的位点,“R与化合物(1)中的饱和成环碳原子连接”即为这六个可取代的位点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分别与一个R或多个R连接,因此n可以取0~6任意整数,包括0、1、2、3、4、5、6,其中当n取0时,即R不存在,化合物(1)中不存在R取代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化合物(1)的结构如式(1-1)所示:
上述“1~20”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例中的点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上述碳原子数为1~20的烷烃基为碳原子数为1~20的链烷烃基。
可理解,链烷烃基指的是分子链首尾连接的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基团,包括直链烷烃基和支链烷烃基。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和正辛基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R每次出现,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5的烷烃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R每次出现,均相同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5的烷烃基。
在一具体示例中,上述R每次出现,均为甲基。
在一具体示例中,化合物(1)为异氟尔酮。如此,制得的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即为异氟尔酮二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中,加氢甲酰化反应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步骤S11。
将化合物(2)与合成气混合进行加氢甲酰化反应;合成气包括H2和CO,所述H2和CO的体积比为(0.8~4.0):1。
化合物(2)与H2、CO进行加氢甲酰化,得到化合物(2),其中,调整H2和CO的体积比可以进一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选择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合成气可以是由H2和CO组成的气体,也可以含有其他气体。进一步地,上述合成气的主要组分为H2和CO,H2和CO的总体积含量为50%~1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合成气来源于以天然气、煤炭、油田气、煤层气或烃类为原料的造气过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化合物(2)的摩尔数与上述H2和CO的总摩尔数之比为(0.05~7):1。
通过控制化合物(1)的摩尔数与H2和CO的总摩尔数的比例,以进一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选择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1中,在混合的过程中,化合物(1)的体积空速为0.02h-1~7h-1,合成气的体积空速为500h-1~8000h-1
本申请的技术人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化合物(1)和合成气的通入速度对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选择性有影响,通过控制化合物(1)和合成气的空速,可以进一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选择性。
上述“0.02h-1~7h-1”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例中的点值:0.02h-1、0.05h-1、0.1h-1、0.12h-1、0.13h-1、0.14h-1、0.15h-1、0.18h-1、0.2h-1、0.25h-1、0.3h-1、0.35h-1、0.4h-1、0.45h-1、0.5h-1、0.55h-1、0.6h-1、0.65h-1、0.7h-1、0.75h-1、0.8h-1、0.85h-1、0.9h-1、0.95h-1、1h-1、1.5h-1、2h-1、2.5h-1、3h-1、3.5h-1、4h-1、4.5h-1、5h-1、5.5h-1、6h-1、6.5h-1、7h-1
上述“500h-1~8000h-1”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例中的点值:500h-1、1000h-1、1500h-1、2000h-1、2500h-1、3000h-1、3500h-1、4000h-1、4500h-1、5000h-1、5500h-1、6000h-1、6500h-1、7000h-1、7500h-1、8000h-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化合物(1)的体积空速为0.02h-1~1h-1;进一步优选地,合成气的体积空速为0.1h-1~0.2h-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氢甲酰化反应的温度为120℃~270℃,压力为0.5MPa~10.0MPa。
上述“0.5MPa~10.0MPa”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例中的点值:0.5MPa、1MPa、1.5MPa、2MPa、2.5MPa、3MPa、3.5MPa、4MPa、4.5MPa、5MPa、0.5MPa、5.5MPa、6MPa、6.5MPa、7MPa、7.5MPa、8MPa、8.5MPa、9MPa、9.5MPa、10MPa。
通过控制加氢甲酰化反应的温度与压力,可以进一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选择性。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加氢甲酰化反应的压力为5MPa~10.0MPa。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氢甲酰化反应在固体多相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体多相催化剂含有金属组分和有机配体聚合物;有机配体聚合物选自BINAPHOS、Bisdiazaphos和Kelliphite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组分选自Rh、Co、Ir和Ru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有机配体聚合物的比表面积为100m2/g~3000m2/g,孔容为0.1cm3/g~5.0cm3/g,孔径分布在0.1nm~200.0nm。
通过控制有机配体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可以进一步提高固体多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属组分选自选自Rh(铑)。
进一步地,上述金属组分与有机配体聚合物通过有机配体聚合物骨架中的P原子形成配位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氢甲酰化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
如此,可连续进行反应,反应产物经装有循环冷却系统的收集罐在2.5℃收集,获得液相产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氢甲酰化反应完成后,将含化合物(2)的液相产物直接进行步骤S2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中,上述临氢氨化反应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将化合物(2)、氨和氢气混合进行临氢氨化反应。
化合物(2)与氨的摩尔数之比为1:(1~50)。
步骤S20中,上述“氨”可以以液氨形式加入、也可以以氨气形式加入,还可以以氨水的形式加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临氢氨化反应的温度为120℃~270℃,压力为2MPa~20MPa,时间为4h~24h。
通过控制述临氢氨化反应的条件,以使上述临氢氨化反应像生成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方向进行,从而提高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选择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临氢氨化反应中,氢气的用量以使反应体系的压力达到2MPa~20MPa为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临氢氨化反应在胺化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胺化催化剂选自骨架镍、骨架钴、骨架铜、负载钯、负载铂及负载钌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化合物(2)与述胺化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40):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临氢氨化反应采用的溶剂选自醇类、醚类或醇醚类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正丁醇、乙二醇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概括了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构思的引导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进行的一定的改变,都将被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所覆盖。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1)固体多相催化剂的制备:在25℃和惰性气体氮气保护氛围下,将10.0克BINAPHOS配体溶于100ml四氢呋喃溶剂中,然后加入0.25克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搅拌0.5小时。将搅拌好的溶液移至水热高压釜中,于120℃和氮气保护氛围下聚合24h,然后冷却至室温,60℃温度条件下真空抽除溶剂,即得到含有膦配体的多孔有机聚合物,经检测:制得的多孔有机聚合物的比表面积为1600m2/g,孔容为0.5cm3/g,孔径分布在0.1nm~200.0nm。
在25℃和氮气保护氛围下,称取0.077克乙酰丙酮二羰基铑溶于100mL四氢呋喃溶剂中,加入10.0克上述制备的含有膦配体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搅拌24小时,随后于60℃温度条件下真空抽除溶剂,即获得由有机配体聚合物负载金属组分铑的固体多相催化剂。
(2)异氟尔酮二胺的合成,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具体步骤如下:
将上述制备的固体多相催化剂装入到固定床反应器中,两端装入石英砂。然后通入合成气(H2:CO的体积比=1:1)和原料化合物(1)(异氟尔酮),异氟尔酮采用高压泵输送进入反应系统,合成气以气体形式直接进料。在160℃、5.0MPa下,控制异氟尔酮空速为0.15h-1、合成气气体空速为500h-1,进行氢甲酰化反应获得液相的中间反应产物,中间反应产物经装有循环冷却的收集罐在2.5℃收集。
取样中间产物进行核磁氢谱测试,核磁氢谱图如图1所示,从谱图中可解析出化合物(2)各位置氢对应的峰,尤其是在ppm:9.5左右的位置出现了化合物(2)结构中特有的羰基处的H的特征峰,由此可知,中间反应产物中含有化合物(2)。
采用气相色谱对中间反应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异氟尔酮转化率及中间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异氟尔酮转化率=(异氟尔酮原料摩尔量-中间产物中未反应完的异氟尔酮摩尔量)÷异氟尔酮原料摩尔量×100%
中间体选择性=中间产物中化合物2的摩尔量÷(异氟尔酮原料摩尔量-中间产物中未反应完的异氟尔酮摩尔量)×100%
取所获得的未经提纯的中间产物600g与60g活性炭负载钯催化剂、120g液氨、120g甲醇一起投入反应釜中,用氮气置换后充入2MPa氢气,200℃反应18h,过滤获得最终反应液。采用气相色谱对反应液进行分析,采用内标法,以正丙醇作为内标分析计算异氟尔酮转化率,同时采用气相色谱分别对最终应液与纯异氟尔酮二胺进行测试,确认最终反应液中含有异氟尔酮二胺,并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异氟尔酮二胺选择性,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具体结果列分别如表1所示。
中间体转化率=(中间产物中化合物2的摩尔量-最终反应液未反应完的化合物2的摩尔量)÷中间产物中化合物2的摩尔量×100%
异氟尔酮二胺选择性=最终反应液中异氟尔酮二胺的摩尔量÷(中间产物中化合物2的摩尔量-最终反应液未反应完的化合物2的摩尔量)×100%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2的步骤(1)中,将10.0克BINAPHOS替换cheng7.0克BINAPHOS和3.0克Bisdiazaphos,溶于100ml四氢呋喃溶剂中,其他步骤与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结果请见表1。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3的步骤(1)中,将0.077克乙酰丙酮二羰基铑替换成7.125克乙酰丙酮钴。其他步骤与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结果请见表1。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4步骤(2)中,合成气原料中H2:CO的体积比=2:1,其他步骤与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结果请见表1。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5步骤(2)中,氢甲酰化反应的温度为120℃,其他步骤与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结果请见表1。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6步骤(2)中,氢甲酰化反应的压力为3MPa,其他步骤与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结果请见表1。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7步骤(2)中原料异氟尔酮液的空速为0.3h-1,其他步骤与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结果请见表1。
实施例8
实施例8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8步骤(2)中原料异氟尔酮液的空速为0.05h-1,其他步骤与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结果请见表1。
实施例9
实施例9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9步骤(2)中合成气的空速为1000h-1,其他步骤与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结果请见表1。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10步骤(2)中,临氢氨化反应的催化剂采用活性炭负载钌催化剂30g。其他步骤与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结果请见表1。
表1
上述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数据均是在反复进行多次试验,计算后取平均值,在第二位小数点上进行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后所得。
由上述结果可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反应过程无需加入氢氰酸等剧毒物质或硝基甲烷等爆炸性物质,在较温和、安全的工艺条件下即可制备得到异氟尔酮二胺化合物,工艺简单,制备过程工艺条件易控,安全环保,有利于异氟尔酮二胺的大规模生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化合物(1)进行加氢甲酰化反应,制备化合物(2);所述加氢甲酰化反应的温度为160℃~270℃,压力为5MPa~10.0MPa;
将所述化合物(2)进行临氢氨化反应,制备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所述临氢氨化反应的温度为120℃~330℃,压力为2MPa~50MPa,时间为4h~48h;
所述临氢氨化反应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化合物(2)、氨和氢气混合进行所述临氢氨化反应;
所述化合物(1)的结构如式(1-1)所示:
所述化合物(2)和所述式(3)所示二胺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所示:
,/>
其中,R每次出现,分别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为1~3的烷烃基;
所述加氢甲酰化反应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化合物(1)与合成气混合进行所述加氢甲酰化反应;在所述混合的过程中,所述化合物(1)的体积空速为0.02h-1~0.15h-1,所述合成气的体积空速为500h-1~8000h-1
所述加氢甲酰化反应在固体多相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所述固体多相催化剂含有金属组分和有机配体聚合物;所述有机配体聚合物的单体选自BINAPHOS、Bisdiazaphos和Kelliphite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组分为Rh;
所述合成气包括H2和CO,所述H2和所述CO的体积比为(0.8~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每次出现,均选自甲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2)与所述氨的摩尔数之比为1:(1~5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氢氨化反应在胺化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化催化剂选自骨架镍、骨架钴、骨架铜、负载钯、负载铂及负载钌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物(2)与所述胺化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40):1。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配体聚合物的比表面积为100m2/g~3000m2/g,孔容为0.1cm3/g~5.0cm3/g,孔径分布在0.1nm~20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氢氨化反应采用的溶剂包括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正丁醇、乙二醇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甲酰化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
CN202210437688.4A 2022-04-25 2022-04-25 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716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7688.4A CN114716326B (zh) 2022-04-25 2022-04-25 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7688.4A CN114716326B (zh) 2022-04-25 2022-04-25 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6326A CN114716326A (zh) 2022-07-08
CN114716326B true CN114716326B (zh) 2024-01-05

Family

ID=82245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7688.4A Active CN114716326B (zh) 2022-04-25 2022-04-25 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632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0205A2 (en) * 2010-05-27 2011-12-01 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 Highly selective asymmetric hydroformylation of (1s,4r) or (1r,4s)-2-azabicyclo[2.2.1]hept-5-en-3- one (+) or (-)-lactam
CN104529787A (zh) * 2014-12-30 2015-04-22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氨甲基-3,5,5-三甲基环己胺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0205A2 (en) * 2010-05-27 2011-12-01 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 Highly selective asymmetric hydroformylation of (1s,4r) or (1r,4s)-2-azabicyclo[2.2.1]hept-5-en-3- one (+) or (-)-lactam
CN104529787A (zh) * 2014-12-30 2015-04-22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氨甲基-3,5,5-三甲基环己胺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sephine Eshon等.α‑Tetrasubstituted Aldehydes through Electronic and Strain-Controlled Branch-Selective Stereoselective Hydroformylation.J.Org.Chem..2018,10207-10220. *
Toshihide Horiuchi等.Asymmetric Hydroformylation of Heterocyclic Olefins Catalyzed by Chiral Phosphine-Phosphite-Rh(I)Complexes.J.Org.Chem..1997,第62卷4285-429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6326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Qian et al. Synthesis of ethanol via a reaction of dimethyl ether with CO 2 and H 2
CN107304367B (zh) 一种汽油、航空煤油或柴油范围内的支链烷烃的制备方法
CN112778533B (zh) 一种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环状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CN107794074B (zh) 一种汽油、航空煤油或柴油范围内的支链烷烃的制备方法
CN103254060A (zh) 一种六碳含氧化合物与环己烷共催化氧化制备己二酸的方法
CN104399517A (zh) 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甲酯的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
CN111514926B (zh) 一种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16326B (zh) 二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4522739B (zh) 一种由醋酸乙烯酯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CN109678709B (zh) 3-羟基丙酸甲酯的高效制备
JPS6351129B2 (zh)
CN105111044A (zh) 由丁烯醇合成异戊烯醇的方法
JP7149424B2 (ja) 選択的均一系水素化触媒の回収方法および再使用方法
CN111871441B (zh) 一种松香加氢制备氢化松香的方法及其催化剂
CN115041233A (zh) 一种氢甲酰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在费托合成油制高碳醛中的应用
CN109651327B (zh) 一种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备氧杂蒽酮的工艺方法
CN109053785A (zh) 一种用于催化co2加氢反应制备甲酸盐的均相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12791743B (zh) 一种二甲醚羰基化生产乙酸甲酯的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816839B (zh) 一种乙炔双氢甲酰化合成丁二醛的方法
CN112961038B (zh) 制备混合醚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3831206B (zh) 一种烯烃的制备方法
CN114524782B (zh) 一种有机胺和co2多相催化制甲酰胺的方法
CN115894372B (zh) 一种基于酮和单肼盐的吡唑啉衍生物合成方法
KR102399387B1 (ko) 시아노노르보르넨의 제조 방법
CN100427455C (zh) 1,3,5-三取代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