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5671A - 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5671A
CN114715671A CN202210408445.8A CN202210408445A CN114715671A CN 114715671 A CN114715671 A CN 114715671A CN 202210408445 A CN202210408445 A CN 202210408445A CN 114715671 A CN114715671 A CN 114715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ing
discharge
roots blower
negative pressur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84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5671B (zh
Inventor
李震
王赛
李洪磊
李景善
陈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Shandong Shidaobay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Shandong Shidaobay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Shandong Shidaobay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Shandong Shidaobay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84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5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5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5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5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5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04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pneumatically through pipes or tubes; Air slides
    • B65G53/24Gas suc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40Feeding or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G53/46Gates or sluices, e.g. rotary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40Feeding or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G53/50Pneumati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52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52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 B65G53/528Flux combining or divid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9/00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for handling, or for facilitating the handling of, fuel or other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thin the reactor, e.g. within its pressure vessel
    • G21C19/02Details of handling arrangements
    • G21C19/12Arrangements for exerting direct hydraulic or pneumatic force on fuel element or on control element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9/00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for handling, or for facilitating the handling of, fuel or other materials which are used within the reactor, e.g. within its pressure vessel
    • G21C19/20Arrangements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into the pressure vessel;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objec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objects from the pressure vessel
    • G21C19/202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ball-form, i.e. pebble fu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流出至二次卸料管中;气体分离器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处的气流进行分流;所述卸料元件随着第一气流流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卸料元件罐;通过第一回气阀对所述第一气流进行抽吸,通过第二回气阀对所述第二气流进行抽吸以及对气流的分流;经过抽吸后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聚在一起流动至罗茨风机;经过罗茨风机的部分气流由排气阀外排至大气中,另一部分气流回流至所述二次卸料管中。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设计合理,有助于保持二次卸料管具有一个较好的负压环境,从而能够防止石墨粉尘等物质外溢。

Description

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温气冷堆卸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气冷堆采用不停堆换料模式,高温气冷堆的堆芯根据燃料装载状态,可以分为初装堆芯、过渡堆芯和平衡堆芯。目前高温气冷堆的堆芯在处于初装堆芯建立过程中时,需要按照燃料球:石墨球=7:8的比例装入堆芯,同时将堆芯底部的燃料球或石墨球等卸料元件卸出,卸出的卸料元件经过一次卸料贮存在卸料装置,当卸料装置内的卸料元件数达到3800个时,进行卸料元件的二次卸料。二次卸料流程是将卸料装置内的卸料元件经过二次卸料管道移动至卸料元件罐。
目前高温气冷堆的燃料球以及石墨球外层均包覆着0.5mm厚的石墨层,燃料球以及石墨球在堆芯内部靠重力向下流动进入燃料装卸系统,在燃料装卸系统内部的球路管道长度达几十米,且卸料元件在进行二次卸料之前经过了多次的碰撞摩擦,会在球流管道内部产生且积累少量石墨粉尘。而卸料元件在二次卸料过程中,石墨粉尘会随着气流和二次卸料管道进入卸料元件罐。在这个过程中,石墨粉尘会通过乏燃料装料装置与地车屏蔽罩之间的装配间隙溢出,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流出至二次卸料管中,发射器将卸料元件提升至第一预设位置;
步骤S2,气体分离器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处的气流进行分流,形成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
步骤S3,所述卸料元件随着第一气流流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卸料元件罐;
步骤S4,通过第一回气阀对所述第一气流进行抽吸,通过第二回气阀对所述第二气流进行抽吸以及对气流的分流;
步骤S5,经过抽吸后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聚在一起流动至罗茨风机,所述罗茨风机用于对气流的流量进行提升;
步骤S6,经过罗茨风机的部分气流由排气阀外排至大气中,另一部分气流回流至所述二次卸料管中。
可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二次卸料管的第一端设置有卸料电动阀,通过所述卸料电动阀控制所述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的流出情况。
可选地,所述卸料电动阀包括第一卸料电动阀和第二卸料电动阀,所述第一卸料电动阀和所述第二卸料电动阀串联设置在所述二次卸料管上,所述第二卸料电动阀位于所述第一卸料电动阀的远离所述卸料装置的一侧。
可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二次卸料管包括重力下降管段,所述重力下降管段的一端与第一预设位置连通,另一端与卸料元件罐以及第一回气阀连通,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高度大于所述卸料元件罐的高度;
所述卸料元件经过所述重力下降管段进入所述卸料元件罐中;
第一气流经过所述重力下降管段流动至所述第一回气阀。
可选地,所述重力下降管段上设置有单一器、压力表和入口阀;
所述单一器用于接收所述卸料元件,并将所述卸料元件输送至所述卸料元件罐内;
所述压力表用于测量所述重力下降管段的负压度;
所述入口阀用于控制所述卸料元件进入所述卸料元件罐的情况。
可选地,在所述罗茨风机的频率增加时,所述罗茨风机提升的气流的流量增加,则所述卸料元件提升速度增加,通过增加所述排气阀的开度增加所述重力下降管段的负压度。
可选地,所述卸料元件的提升速度小于8.8m/s。
可选地,所述排气阀的开度为45°;所述罗茨风机的频率为30Hz。
可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卸料元件经过缓冲器的缓冲后进入所述卸料元件罐。
可选地,在步骤S5中,所述罗茨风机包括第一罗茨风机和第二罗茨风机,且所述第一罗茨风机和第二罗茨风机并联设置;
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聚在一起后流动至第一罗茨风机,或者流动至第二罗茨风机。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罗茨风机在运行时可以通过排气阀将罗茨风机的出口处的气流进行再次分流,部分气流由排气阀外排至大气中,另一部分气流回流至所述二次卸料管中,从而便于在二次卸料管中建立负压环境。例如,排气阀的开度越大,更多的气流直接外排至大气中,则建立负压环境的效果更好。由于二次卸料管中为负压环境,石墨粉尘等不会溢出,解决了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目前存在的石墨粉尘外溢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的辐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的卸料元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的气流的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00、二次卸料管;101、重力下降管段;1、卸料装置;2、第一卸料电动阀;3、第二卸料电动阀;4、单一器;5、压力表;6、入口阀;7、缓冲器;8、卸料元件罐;9、第二回气阀;10、第一回气阀;11、第一罗茨风机;12、第二罗茨风机;13、排气阀;14、气体分离器;15、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用于对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进行调节,以便实现二次卸料过程处于负压环境下,从而有效地防止石墨粉尘等污染物由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处外溢,从而较好地保护环境。
具体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1流出至二次卸料管100中,发射器15将卸料元件提升至第一预设位置。其中,第一预设位置高于卸料装置1所在的位置。发射器15用于对卸料元件的提升提供动力,罗茨风机用于对气流的提升提供动力。
步骤S2,气体分离器14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处的气流进行分流,形成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通过气体分离器14实现气流的分流。
步骤S3,所述卸料元件随着第一气流流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卸料元件罐8。这便于实现对卸料元件的收集。
需要说明的是,卸料元件可以为石墨球,也可以为燃料球。当卸料元件为石墨球时,卸料元件罐8为石墨球罐。当卸料元件为燃料球时,卸料元件罐8为燃料球罐。不同的卸料过程,可以实现对不同的卸料元件进行收集。例如,可以先对卸料装置1的石墨球进行二次卸料;然后,再对卸料装置1的燃料球进行二次卸料,本申请不对石墨球或者燃料球的卸料顺序进行限定。
步骤S4,通过第一回气阀10对所述第一气流进行抽吸,通过第二回气阀9对所述第二气流进行抽吸以及对气流的分流。
第一回气阀10和第二回气阀9能够实现对气流的抽吸,其与气体分流器配合能够更好地将气流分流成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一方面,实现了气流和卸料元件的初步分离,另一方面,也便于在分流后设置倾斜向下的管段以实现卸料元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卸料元件罐8,从而顺利实现卸料元件的二次卸料过程。
步骤S5,经过抽吸后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聚在一起流动至罗茨风机,所述罗茨风机用于对气流的流量进行提升。通过罗茨风机可以实现对二次卸料管100中的气流进行较好地提升,从而实现更好地协助对卸料元件在卸料管中的提升。
例如,罗茨风机可以对卸料元件形成抽吸力,也可以对卸料元件形成推力,以更好地实现卸料元件在卸料管中的移动以及提升。
步骤S6,经过罗茨风机的部分气流由排气阀13外排至大气中,另一部分气流回流至所述二次卸料管100中。这有助于控制二次卸料管100中的负压度,不仅能够实现对卸料元件的二次卸料过程,也有助于有效防止石墨粉尘等污染物由组装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中外溢以造成环境污染,安全性较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罗茨风机在运行时可以通过排气阀13将罗茨风机的出口处的气流进行再次分流,部分气流由排气阀13外排至大气中,另一部分气流回流至所述二次卸料管100中,从而便于在二次卸料管100中建立负压环境。例如,排气阀13的开度越大,更多的气流直接外排至大气中,则建立负压环境的效果更好。由于二次卸料管100中为负压环境,石墨粉尘等不会溢出,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环境。
可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二次卸料管100的第一端设置有卸料电动阀,通过所述卸料电动阀控制所述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1的流出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卸料电动阀实现对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1的流出情况进行控制,保证了卸料装置1在二次卸料过程之前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卸料电动阀包括第一卸料电动阀2和第二卸料电动阀3,所述第一卸料电动阀2和所述第二卸料电动阀3串联设置在所述二次卸料管100上,所述第二卸料电动阀3位于所述第一卸料电动阀2的远离所述卸料装置1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卸料电动阀2和第二卸料电动阀3能够实现对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1的流出情况进行双重控制,能够进一步保证卸料装置1在二次卸料过程之前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二次卸料管100包括重力下降管段101,所述重力下降管段101的一端与第一预设位置连通,另一端与卸料元件罐8以及第一回气阀10连通,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高度大于所述卸料元件罐8的高度;
所述卸料元件经过所述重力下降管段101进入所述卸料元件罐8中;
第一气流经过所述重力下降管段101流动至所述第一回气阀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卸料元件的收集,同时也便于在重力下降管段101实现负压状态,有效地避免石墨粉尘等污染物从卸料元件罐8与二次卸料管100之间的装配间隙外溢,较好地保护了环境。
可选地,所述重力下降管段101上设置有单一器4、压力表5和入口阀6;
所述单一器4用于接收所述卸料元件,并将所述卸料元件输送至所述卸料元件罐8内;
所述压力表5用于测量所述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
所述入口阀6用于控制所述卸料元件进入所述卸料元件罐8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不仅能较好地监测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有效地防止石墨粉尘等污染物从卸料元件罐8与二次卸料管100之间的装配间隙外溢,安全性较好,同时通过单一器4能够实现对卸料元件的暂时存储,有助于保证卸料元件有序地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卸料元件罐8内。入口阀6便于实现对卸料元件罐8的打开或关闭,以更好地实现将卸料元件的二次卸料至卸料元件罐8。
可选地,在所述罗茨风机的频率增加时,所述罗茨风机提升的气流的流量增加,则所述卸料元件提升速度增加,通过增加所述排气阀13的开度增加所述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这能够较好地保证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从而较好地实现卸料元件球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卸料元件罐8,同时能够防止石墨粉尘等污染物从卸料元件罐8与二次卸料管100之间的装配间隙外溢,安全性较好。
可选地,所述卸料元件的提升速度小于8.8m/s。这不仅能够较好地实现卸料元件的移动,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卸料元件在移动的过程中破损,能够较安全地进行卸料元件的二次卸料过程。
可选地,所述排气阀13的开度为45°;所述罗茨风机的频率为30Hz。这使得二次卸料管100中具有较合适的负压度,不仅有利于气流的提升,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污染物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部件之间的装配过程的间隙处外溢,安全性较好。
可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卸料元件经过缓冲器7的缓冲后进入所述卸料元件罐8。这使得卸料元件能够安全地进入卸料元件罐8中,有效地避免卸料元件的破损,保证了二次卸料过程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步骤S5中,所述罗茨风机包括第一罗茨风机11和第二罗茨风机12,且所述第一罗茨风机11和第二罗茨风机12并联设置;
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聚在一起后流动至第一罗茨风机11,或者流动至第二罗茨风机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罗茨风机11和第二罗茨风机12能够保证卸料元件的二次卸料过程的稳定且安全的进行,即使,第一罗茨风机11和第二罗茨风机12中的一者损坏或者检修,另一者能够保证二次卸料过程的进行。
可选地,排气阀13上连接有延伸管段,在延伸管段上设置有碘吸附器,用于在异常情况时对气流中的放射性粉尘进行吸附,有效地避免含有放射性粉尘的气流外排至大气,有效地避免大气污染。其中,异常情况是指由排气阀排出的气流中含有放射性粉尘。
例如,当卸料装置1中的放射性粉尘经过二次卸料管100并随着气流的流动移动至排气阀13后,通过碘吸附器能够对放射性粉尘进行较好地吸附,减少环境污染。
因此,该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结合了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卸料工艺系统的特殊性,用于在二次卸料过程,维持二次卸料管100内负压环境,避免了石墨粉尘因压力差向外溢出,减少放射性粉尘含量,同时减少人员辐射剂量,实现了合理可行尽量低的辐射防护原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气阀后增加碘吸附器,能够对放射性粉尘进行有效过滤,从而能够防止在异常情况下因放射性粉尘意外释放至大气环境而导致的辐射污染,减小电站人员集体剂量,保证了二次卸料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二次卸料管中负压度可以根据不同运行工况进行调节,调节的方式为通过设置罗茨风机频率及排气阀的开度,调节方法准确可靠,可适应不同运行需求,适用范围更广。例如,如需增大二次卸料管中负压度,可通过提高罗茨风机频率及增加排气阀的开度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提高罗茨风机频率及增加排气阀开度调节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不会导致球速超过限制要求,同时能实现负压度要求,安全性较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卸料装置1、第一卸料电动阀2、第二卸料电动阀3、单一器4、压力表5、入口阀6、缓冲器7、卸料元件罐8、第一回气阀10门、第二回气阀9门、第一罗茨风机11、第二罗茨风机12、排气阀13等共同构成卸料元件与气体的提升流动回路。
其中,罗茨风机具有调频功能,频率可以在7Hz-50Hz之间调节,频率越高,罗茨风机提供的提升动力越大。当罗茨风机维持较高的频率运行时,虽然罗茨风机提升动力越大,但二次卸料管100内的气体流量也越大,不利于在二次卸料管100内建立预设的负压度。此时,可以通过排气阀13实现罗茨风机的出口处的气流分流。当气流分流后,二次卸料管100内提升的气体流量降低,回气流量不变,可用于建立二次卸料管100内的负压环境,而排气阀13的开度越大,罗茨风机的出口处的气流分流越大,更多的气流直接通往大气,建立的负压环境的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二次卸料管100内建立负压环境解决石墨粉尘外溢问题,避免粉尘通过装配间隙(例如乏燃料装料装置与地车屏蔽罩之间的间隙)进入厂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附图,对二次卸料管100内的负压调整过程及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一方面,通过发射器15对从卸料装置1卸出的卸料元件进行提升;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二回气阀实现对气流的抽吸以及对气流的分流作用,而第一回气阀对与罗茨风机的入口处连接的重力下降管段101存在抽吸作用,用于建立重力下降管段101内的负压环境。通过压力表5对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情况进行测量。为了保证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环境的建立,设置一个包括二次卸料管100的封闭管路与大气的连接点,这个连接点即通过开启排气阀13实现。也即,通过调节排气阀13的开度,以调节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出口流量,用于保证卸料元件提升的气体流量,实现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在高频率下对气流的流量的调节。
例如,当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频率较低时,提升气体的流量较小,为保证卸料元件的提升成功,需要调小负压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出口处的排气阀13的开度,以使得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出口处的气体流量大部分通过发射器15用以提升卸料元件,这导致重力下降管段101内的压力表5测得的负压度无法满足二次卸料过程的负压环境的要求。
而当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频率较高时,提升气体的流量增大,卸料元件的提升速度增加,而卸料元件的最大提升速度不得超过8.8m/s,以避免卸料元件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破损。为了控制卸料元件的提升速度,需要增加排气阀13的开度以实现一部分气流的分流。而增加排气阀13的开度时,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出口处提升气体的流量及压力降低,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入口处的抽吸作用基本不变,这会提高重力下降管段101内的负压度,以更好地满足二次卸料工况。
因此,通过调整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频率及罗茨风机的出口处的排气阀13的开度进行了以下试验:
首先,进行第一次试验。保持排气阀13的开度为20°不变,调节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频率,从17Hz增加至35Hz,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的变化情况,详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603079220000111
通过上述的试验数据可知,排气阀13的开度在20°时,调节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频率并建立稳定气流后,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虽然有增大趋势,但仍无法满足建立较大的负压度环境。原因在于,随着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频率的增加,二次卸料管100的提升管段的提升力和重力下降管段101的抽吸作用力同时增大,虽然可以提升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但影响作用有限,无法达到二次卸料过程需要较大负压度的环境要求。
其次,进行第二次试验。通过增加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频率,同时配合调节排气阀13的开度来调整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为保证卸料元件具有最小的提升流量,防止卸料元件的提升失败,先提高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频率,再增加排气阀13的开度,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的变化情况,详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3603079220000121
通过上述的试验数据可知,当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频率为30Hz、排气阀13的开度为45°时,重力下降管段101的负压度约为-0.64KPa,满足要求。通过对二次卸料管100内的空气流动分析,二次卸料管100内的负压度还与管道内是否存在卸料元件相关,当将二次卸料管100内放入卸料元件时,由于卸料元件对管道起到堵塞作用,影响了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入口处的通路,而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频率未发生变化,压力表5位于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的入口处,所以会导致二次卸料内的负压度降低。为了验证管道内有卸料元件在气流作用下运动后,对二次卸料管100内的负压度的影响,开启卸料装置1进行二次卸料过程。当开始二次卸料过程后,二次卸料管100内的负压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当罗茨风机(第一罗茨风机11或第二罗茨风机12)频率为30Hz、排气阀13的开度为45°时,压力表5检测的负压度达到-0.6KPa,运行稳定,未见石墨粉尘等污染物溢出。
综上,该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设计合理,有助于保持二次卸料管100具有一个较好的负压环境,从而能够防止石墨粉尘等物质外溢。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流出至二次卸料管中,发射器将卸料元件提升至第一预设位置;
步骤S2,气体分离器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处的气流进行分流,形成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
步骤S3,所述卸料元件随着第一气流流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卸料元件罐;
步骤S4,通过第一回气阀对所述第一气流进行抽吸,通过第二回气阀对所述第二气流进行抽吸以及对气流的分流;
步骤S5,经过抽吸后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聚在一起流动至罗茨风机,所述罗茨风机用于对气流的流量进行提升;
步骤S6,经过罗茨风机的部分气流由排气阀外排至大气中,另一部分气流回流至所述二次卸料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二次卸料管的第一端设置有卸料电动阀,通过所述卸料电动阀控制所述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的流出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电动阀包括第一卸料电动阀和第二卸料电动阀,所述第一卸料电动阀和所述第二卸料电动阀串联设置在所述二次卸料管上,所述第二卸料电动阀位于所述第一卸料电动阀的远离所述卸料装置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二次卸料管包括重力下降管段,所述重力下降管段的一端与第一预设位置连通,另一端与卸料元件罐以及第一回气阀连通,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高度大于所述卸料元件罐的高度;
所述卸料元件经过所述重力下降管段进入所述卸料元件罐中;
第一气流经过所述重力下降管段流动至所述第一回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下降管段上设置有单一器、压力表和入口阀;
所述单一器用于接收所述卸料元件,并将所述卸料元件输送至所述卸料元件罐内;
所述压力表用于测量所述重力下降管段的负压度;
所述入口阀用于控制所述卸料元件进入所述卸料元件罐的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罗茨风机的频率增加时,所述罗茨风机提升的气流的流量增加,则所述卸料元件提升速度增加,通过增加所述排气阀的开度增加所述重力下降管段的负压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元件的提升速度小于8.8m/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的开度为45°;所述罗茨风机的频率为30Hz。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卸料元件经过缓冲器的缓冲后进入所述卸料元件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罗茨风机包括第一罗茨风机和第二罗茨风机,且所述第一罗茨风机和第二罗茨风机并联设置;
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聚在一起后流动至第一罗茨风机,或者流动至第二罗茨风机。
CN202210408445.8A 2022-04-19 2022-04-19 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Active CN114715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8445.8A CN114715671B (zh) 2022-04-19 2022-04-19 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8445.8A CN114715671B (zh) 2022-04-19 2022-04-19 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5671A true CN114715671A (zh) 2022-07-08
CN114715671B CN114715671B (zh) 2023-11-28

Family

ID=8224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8445.8A Active CN114715671B (zh) 2022-04-19 2022-04-19 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567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4086A (zh) * 2023-03-29 2023-06-27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燃料装卸系统的堆芯进料管卡堵在线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5A (zh) * 1993-04-09 1994-03-02 清华大学 高温气冷堆吸送输球循环装置
CN1451165A (zh) * 2000-06-29 2003-10-22 Eskom公司 核电站
CN1713303A (zh) * 2005-07-29 2005-12-28 清华大学 球床高温气冷堆燃料球抽吸装置
CN101083153A (zh) * 2007-06-25 2007-12-05 清华大学 球床高温气冷堆在线换料系统
JP2009109421A (ja) * 2007-10-31 2009-05-21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原子力発電所の使用済燃料プール内の清掃方法と清掃装置
CN102280151A (zh) * 2011-06-30 2011-12-14 清华大学 球床高温气冷堆乏燃料负压抽吸装置
CN105427909A (zh) * 2015-12-31 2016-03-23 清华大学 一种核电站乏燃料负压卸料系统
CN108665983A (zh) * 2017-03-29 2018-10-16 中广核(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仿真高温气冷堆燃料球系统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208150510U (zh) * 2018-04-18 2018-11-27 民勤县恒风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气力循环送料分流装置
US20190006054A1 (en) * 2015-12-31 2019-01-03 Tsinghua University Nuclear power plant spent fuel negative pressure unloading system
CN109563993A (zh) * 2016-05-18 2019-04-02 西特股份公司 驱动用于调节流向燃烧器的燃料气体的流量的阀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具有高功率调制的冷凝锅炉
CN110534219A (zh) * 2019-08-28 2019-12-03 清华大学 颗粒抽吸装置和方法
CN210854362U (zh) * 2019-09-12 2020-06-26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及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
CN113134292A (zh) * 2021-06-01 2021-07-20 浙江领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吸收装置和吸收方法
CN113482924A (zh) * 2021-08-03 2021-10-08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乏燃料输送系统的风机工作频率确定方法及系统
CN215625304U (zh) * 2021-08-19 2022-01-25 南京派迪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负压入料结合的发送罐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5A (zh) * 1993-04-09 1994-03-02 清华大学 高温气冷堆吸送输球循环装置
CN1451165A (zh) * 2000-06-29 2003-10-22 Eskom公司 核电站
CN1713303A (zh) * 2005-07-29 2005-12-28 清华大学 球床高温气冷堆燃料球抽吸装置
CN101083153A (zh) * 2007-06-25 2007-12-05 清华大学 球床高温气冷堆在线换料系统
JP2009109421A (ja) * 2007-10-31 2009-05-21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原子力発電所の使用済燃料プール内の清掃方法と清掃装置
CN102280151A (zh) * 2011-06-30 2011-12-14 清华大学 球床高温气冷堆乏燃料负压抽吸装置
CN105427909A (zh) * 2015-12-31 2016-03-23 清华大学 一种核电站乏燃料负压卸料系统
US20190006054A1 (en) * 2015-12-31 2019-01-03 Tsinghua University Nuclear power plant spent fuel negative pressure unloading system
CN109563993A (zh) * 2016-05-18 2019-04-02 西特股份公司 驱动用于调节流向燃烧器的燃料气体的流量的阀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具有高功率调制的冷凝锅炉
CN108665983A (zh) * 2017-03-29 2018-10-16 中广核(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仿真高温气冷堆燃料球系统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208150510U (zh) * 2018-04-18 2018-11-27 民勤县恒风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气力循环送料分流装置
CN110534219A (zh) * 2019-08-28 2019-12-03 清华大学 颗粒抽吸装置和方法
CN210854362U (zh) * 2019-09-12 2020-06-26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及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
CN113134292A (zh) * 2021-06-01 2021-07-20 浙江领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吸收装置和吸收方法
CN113482924A (zh) * 2021-08-03 2021-10-08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乏燃料输送系统的风机工作频率确定方法及系统
CN215625304U (zh) * 2021-08-19 2022-01-25 南京派迪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负压入料结合的发送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琳;陈凤;黄志勇;张海泉;: "气力输送技术发展及其在高温气冷堆上的应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no. 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4086A (zh) * 2023-03-29 2023-06-27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燃料装卸系统的堆芯进料管卡堵在线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6344086B (zh) * 2023-03-29 2024-04-19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燃料装卸系统的堆芯进料管卡堵在线处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5671B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84390B2 (ja) 原子力発電所の使用済燃料負圧アンロードシステム
CN103474113B (zh) 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燃料装卸系统
CN114715671A (zh) 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CN109616235B (zh) 一种卸料暂存装置
CN115083642B (zh) 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输送系统及高温气冷堆系统
CN104409112A (zh) 安全壳再循环系统
CN114373561A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循环系统及方法
CN109166641A (zh) 一种铅铋堆中低水平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
CN105427909A (zh) 一种核电站乏燃料负压卸料系统
CN113482924B (zh) 一种基于乏燃料输送系统的风机工作频率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9207173B (zh) 一种干熄焦装入时控制冒烟的方法
CN108870787A (zh) 一种塔式熔盐吸热器用压缩空气系统
CN115171935A (zh) 一种球床式高温堆新燃料自动装料系统及自动装料方法
JPH11281786A (ja) 原子炉格納容器
CN114134265B (zh) 一种转炉和高炉煤气供给方法
CN110833750B (zh) 一种脱硫系统及锅炉系统
CN216337755U (zh) 一种安全放散煤气箱
CN215797254U (zh) 一种能够自动收集粉尘的料仓和干法脱硫系统
CN116344086B (zh) 燃料装卸系统的堆芯进料管卡堵在线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9904715U (zh) 船舶燃料舱透气装置及船舶
CN218351134U (zh) 一种防窜气装置及乏燃料后处理工艺系统
CN210103003U (zh) 一种灰库卸灰抑尘装置及系统
CN216212366U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抽真空系统
CN201780801U (zh) 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一回路抽真空排气装置和系统
CN118062420A (zh) 一种外浮顶储罐浮盘落底自动氮封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