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2816A -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02816A
CN114702816A CN202210473066.7A CN202210473066A CN114702816A CN 114702816 A CN114702816 A CN 114702816A CN 202210473066 A CN202210473066 A CN 202210473066A CN 114702816 A CN114702816 A CN 114702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pu
temperature
tpu film
film
wa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30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02816B (zh
Inventor
刘锦标
朱剑波
陈伯存
张捷
赵永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lide New Material Co ltd
Zhejiang Hailide Composite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lide New Material Co ltd
Zhejiang Hailide Composit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lide New Material Co ltd, Zhejiang Hailide Composite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lide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30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2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02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2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02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2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5/04Polyurethanes
    • C08J2375/08Polyurethanes from 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08J2475/08Polyurethanes from 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9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ils, fats or wax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J2491/06Wa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10‑15份、TPU粒80‑85份和TPU蜡母粒2‑3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本发明解决了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相容性,本发明的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粘合时相容于一体,无法剥离。本发明的制法,能够让塑化中产生的丙烯酸小分子以气体散发,去除丙烯酸,由于丙烯酸小分子残留,使TPU薄膜产生一种微酸味,本发明去除丙烯酸小分子后,从而满足汽车领域应用TPU薄膜的气味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TPU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领域对TPU薄膜的需要量大幅度增长,汽车领域的汽车内饰和汽车座椅大幅度采用TPU薄膜,汽车座椅加热通风系统使用的TPU薄膜,应用加工上不使用车缝,高频,涂胶等工艺,直接采用贴丙烯酸酯双面胶,丙烯酸双面胶与TPU薄膜剥离时达20N/以上,丙烯酸双面胶有残留于TPU薄膜表面。
TPU薄膜,分子结构为线形排列,属于惰性材料,TPU热塑制成薄膜结晶后,具有一定的离型特性,表面张力缩小,冬天气温低,表面张力更显小,TPU薄膜在应用中,与丙烯酸类接着剂粘合时,表现为假性粘接,易与压敏胶脱离。
现有的TPU薄膜,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工艺来试图提升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接着力:
1、通过电晕的方式:TPU薄膜24-120小时结晶完后,再用安装有电晕机的复卷机对TPU薄膜进行电晕处理,来增加TPU薄膜的表面张力后出货,电晕后的TPU薄膜表面张力为38-40达因值。
2、TPU薄膜制成纹路,增大TPU薄膜与丙烯酸上面胶的面积:制作为细布纹面TPU薄膜,在贴丙烯酸双面胶与细布纹面时,可以增加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接着面积。
3、现有TPU薄膜客户在应用过程中,采用先对TPU薄膜进行加热的方式,增大TPU薄膜的表面张力至38至40达英值。
但是上述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1、针对表面张力过小,采用电晕手段来增大TPU薄膜面的表面张力,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电晕改变膜面的表面张力存在失效时间,电晕完的产品通常要在一周使用完,否则膜面电晕失效。而且现有TPU薄膜使用的蜡滑剂母粒,在TPU薄膜生产中高温塑化过程中小分子很容易分解,在TPU薄膜使用中析出到TPU薄膜表面,从而也会影响到TPU薄膜和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力,所以TPU本身的特性(线形分子链,结晶后具有一定的离型性)加上蜡滑剂中蜡的析出于TPU薄膜表面,更加剧了丙烯酸双面胶与TPU薄膜粘合力差的问题,而且很难判断原因所在。
2、通过把TPU薄膜在生产工艺中制成细布纹纹理,增加丙烯酸双面胶与TPU薄膜膜面的表面粘合面积,但是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还是处于假性粘接。剥离强度测试:5-10N/5cm。
同样TPU薄膜在使用中,蜡滑剂析出于TPU薄膜表面,会影响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力。
3、现有TPU薄膜客户在应用过程中,采用先对TPU薄膜进行加热的方式,增大TPU薄膜的表面张力至38至40达因值。可以解决短暂的粘合力问题,但是粘合好丙烯酸双面胶后,放置7-10天或者高温箱60℃烘24小时后,丙烯酸双面胶开始脱离。
现有TPU薄膜,根据上述情况都出现与丙烯酸双面的粘合力差的问题,进行测试:对上述3种方式处理的TPU薄膜置于恒温恒湿箱高温高湿加速测试,温度设置80℃,相对湿度95%,时间24小时,取出后在室温23±2℃相对湿度50%环境放置24小时,与放置恒温很湿箱前对比,表面有一层雾状蜡类物质,就是蜡滑剂的小分子析出物。
综上所述,现有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力,存在两种情况:TPU薄膜表面蜡滑剂的析出物(注:由于TPU粒子高温塑化后粘度高,蜡滑剂是TPU薄膜生产中必备的助剂),TPU薄膜本身和丙烯酸双面胶不同属性,相容性不够。本发明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提供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该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在粘合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该法可以去除薄膜中的小分子丙烯酸和蜡粉,改善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10-15份、TPU粒80-85份和TPU蜡母粒2-3份。
所述TPU粒为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所述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包括10-20重量份的90A硬度丙烯酸树脂粉和80-90重量份的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所述TPU蜡母粒包括5-10重量份的蜡粉和90-95重量份的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的制备方法:取适量的丙烯酸树脂粉和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密炼机进密炼,再进入螺杆塑化,由模具挤出条,模具温度165-190℃,挤出后进入冷水水槽冷却,再进入切粒机切粒;
切粒完成后烘箱进行干燥除湿,降低温度至80℃,继续烘烤3-6小时,然后倒入搅拌罐里面,开启搅拌,让塑化中产生的丙烯酸小分子以气体散发;
S02,TPU蜡母粒的制备方法:取适量的蜡粉和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密炼机进密炼,再进入螺杆塑化,由模具挤出条,模具温度160-180℃,挤出后进入冷水水槽冷却,再进入切粒机切粒;
切粒完成后烘箱进行干燥除湿,降低温度至80℃,继续烘烤3-6小时,然后倒入搅拌罐里面,开启搅拌,让塑化中产生的蜡粉小分子运动于TPU蜡母粒表面,然后再进入水缸清洗TPU蜡母粒表面的小分子蜡粉,然后再使用干燥除湿设备对水分进行干燥除湿至水分不高于3‰;
S03,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备方法:
A,取适量的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和TPU蜡母粒,获得混合料;
B,将混合料进行干燥除湿:温度100-120℃,干燥时间4-6小时,干燥后含水分低于2‰,获得干燥混合料;
C,将干燥混合料投入TPU流延机,螺杆塑化温度:165~185℃,流道温度:185~172℃,模具挤出温度:172~170℃,前辊为45-60℃的硅胶辊,中辊为30-45℃的雾面钢辊;最后成膜收卷。
S01和S02中,烘箱干燥除湿的温度为110~120℃,干燥除湿至测试水分不高于3‰。
S01和S02中,水槽水温为0-10℃。
S01和S02中,密炼温度170-190℃,密炼时间20-30分钟。
S01和S02中,螺杆塑化温度170-19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现有的TPU薄膜,在与丙烯酸双面胶粘合时,需要采用两种方法先进行物理处理:TPU薄膜电晕、TPU薄膜先预热,目的都是增大TPU薄膜的表面张力。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冬天气温低时,TPU薄膜表面张力缩小后容易脱落,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剥离力小于10N/5cm。
本发明的TPU薄膜,利用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与TPU粒子制备而成,解决了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相容性,本发明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粘合时相容于一体,无法剥离。
本发明的制法,能够让塑化中产生的丙烯酸小分子以气体散发,去除丙烯酸,由于丙烯酸小分子残留,使TPU薄膜产生一种微酸味,本发明去除丙烯酸小分子后,从而满足汽车领域应用TPU薄膜的气味测试。
本发明的制法,蜡滑剂的小分子在高温下加速运动,迁移于蜡滑剂母粒表面,循环加温,再冷却清洗,把迁移析出于表面的小分子蜡去除,以确保TPU薄膜制成后,蜡滑剂的迁移析出,进而保证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地说明。
对比例1:
TPU薄膜,通过电晕的方式来提升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接着力:
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100份;
聚醚85A蜡滑剂母粒:3-5份;
干燥除湿温度100℃,干燥除湿时间4-6小时,干燥除湿后水分测试低于2‰时抽料上机。
螺杆塑化温度165-180℃;
流道温度180-175℃;
模具温度170-172℃;
TPU薄膜24-120小时结晶完后,再用安装有电晕机的复卷机对TPU薄膜进行电晕处理,来增加TPU薄膜的表面张力后出货,电晕后的TPU薄膜表面张力为38-40达因值。
对该TPU薄膜进行如下测试:TPU薄膜置于恒温恒湿箱进行高温高湿加速测试,温度设置80℃,相对湿度95%,时间24小时,取出后在室温23±2℃相对湿度50%环境放置24小时,与放置恒温恒湿箱前对比,表面有一层雾状蜡类物质,即蜡滑剂的小分子析出物。
对比例2:
TPU薄膜,TPU薄膜制成纹路,增大TPU薄膜与丙烯酸上面胶的面积。
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100份;
聚醚85A蜡滑剂母粒:3-5份;
干燥除湿温度100℃,干燥除湿时间4-6小时,干燥除湿后水分测试低于2‰时抽料上机。
螺杆塑化温度165-180℃;
流道温度180-175℃;
模具温度170-172℃;
中辊:细布纹面钢辊,温度45℃;
前辊:硅胶辊,温度55℃;
制作为细布纹面TPU薄膜,在贴丙烯酸双面胶与细布纹面时,可以增加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接着面积。
对该TPU薄膜进行如下测试:TPU薄膜置于恒温恒湿箱进行高温高湿加速测试,温度设置80℃,相对湿度95%,时间24小时,取出后在室温23±2℃相对湿度50%环境放置24小时,与放置恒温恒湿箱前对比,表面有一层雾状蜡类物质,即蜡滑剂的小分子析出物。
该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还是处于假性粘接。剥离强度测试:5-10N/5cm。
对比例3:
现有TPU薄膜,在应用过程中,采用先对TPU薄膜进行加热的方式,增大TPU薄膜的表面张力至38至40达因值。可以解决短暂的粘合力问题,但是粘合好丙烯酸双面胶后,放置7-10天或者高温箱60℃烘24小时后,丙烯酸双面胶开始脱离。
对该TPU薄膜进行如下测试:TPU薄膜置于恒温恒湿箱进行高温高湿加速测试,温度设置80℃,相对湿度95%,时间24小时,取出后在室温23±2℃相对湿度50%环境放置24小时,与放置恒温恒湿箱前对比,表面有一层雾状蜡类物质,即蜡滑剂的小分子析出物。
对比例4:
TPU薄膜,TPU薄膜制成后电晕改变表面张力,制备工艺如下:
聚醚型85A粒子TPU粒子:100份;
蜡滑剂母粒:5-10份;
温度100-120℃;
干燥时间6小时;
干燥后含水分2‰。
设备:TPU流延机;
螺杆塑化温度:170/175/175/180/185/185/190℃;
流道温度:190/190/185/185/180/180/180℃;
模具挤出温度:180/180/175/175/175/175/175/176/176/180/180℃;
前辊/中辊及辊温:前辊硅胶辊55℃,中辊雾面钢辊45℃;
模具流延挤出,收卷成膜。
物理性能测试见下表1(电晕后放置7天),其中,MD代表纵向,TD代表横向。
表1对比例4获得的TPU薄膜的性能测试表对该TPU薄膜进行恒温恒湿测试:80℃,相对湿度95%,时间24小时,
Figure BDA0003623813130000071
取出后在室温23±2℃、相对湿度50%环境放置24小时,与放置恒温恒湿箱前样品对比,目视可见蜡滑剂的迁移析出物,一层明显雾状物。
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测试:TPU薄膜5cm×15cm,丙烯酸双面胶5×15cm,10cm长位置为粘合位置,5cm处不粘合为拉力机夹具用,5cm/min拉力机拉伸速度,拉力机拉到6N力时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粘合处完全分离。
对比例5:
TPU薄膜制成纹路,增大TPU薄膜与丙烯酸上面胶的面积。
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100份;
聚醚85A蜡滑剂母粒:3-5份;
干燥除湿温度100℃,干燥除湿时间4-6小时,干燥除湿后水分测试低于2‰时抽料上机。
螺杆塑化温度165-180℃;
流道温度180-175℃;
模具温度170-172℃;
中辊:细布纹面钢辊,温度45℃;
前辊:硅胶辊,温度55℃。
制作为细布纹面TPU薄膜,在贴丙烯酸双面胶与细布纹面时,可以增加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接着面积。
模具流延挤出后成膜收卷。
物理性能测试见下表2。
表2对比例5获得的TPU薄膜的性能测试表
Figure BDA0003623813130000081
Figure BDA0003623813130000091
对该TPU薄膜进行恒温恒湿测试:80℃,相对湿度95%,时间24小时,取出后在室温23±2℃、相对湿度50%环境放置24小时,与放置恒温恒湿箱前样品对比,目视明显可见蜡滑剂的迁移析出物,一层雾状物于TPU薄膜表面。
本对比例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测试:TPU薄膜5cm×15cm,丙烯酸双面胶5×15cm,10cm长位置为粘合位置,5cm处不粘合为拉力机夹具用,5cm/min拉力机拉伸速度,拉力机拉到16N力时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粘合处完全分离。
实施例1: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12份、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85份和TPU蜡母粒3份。
丙烯酸树脂属于高粘度的高分子材料,TPU蜡母粒的添加,有利于螺杆,流道出料。
所述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包括10重量份的90A硬度丙烯酸树脂粉和90重量份的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所述TPU蜡母粒包括5重量份的蜡粉和95重量份的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制备方法:
90A硬度丙烯酸树脂粉10份,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90份,密炼机进密炼,密炼温度170℃,密炼时间20分钟,再进入螺杆塑化,螺杆塑化温度170℃,由模具挤出条(模具温度165℃,进入冷水水槽冷却(水槽水温0℃),进入切粒机切粒。
切粒完成后烘箱(温度120℃)进行干燥除湿,测试水分不高于3‰时,降低温度至80℃,继续烘烤3小时,然后倒入搅拌罐里面,开启搅拌,让塑化中产生的丙烯酸小分子以气体散发。去除丙烯酸,由于丙烯酸小分子残留,而产生一种微酸味,从而满足汽车领域应用TPU薄膜的气味测试。
2)TPU蜡母粒的制作方法:
蜡粉5份,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95份,密炼机进密炼,密炼温度170℃,密炼时间20分钟,再进入螺杆塑化,螺杆塑化温度170℃,由模具挤出条(模具温度160℃,进入冷水水槽冷却(水槽水温0℃),进入切粒机切粒。
切粒完成后烘箱(温度120℃)进行干燥除湿,测试水分不高于3‰时,降低温度至80℃,继续烘烤3小时,然后倒入搅拌罐里面,开启搅拌,让塑化中产生的蜡粉小分子运动于TPU蜡母粒表面,然后再进入水缸清洗蜡母粒表面的小分子蜡粉,然后再使用干燥除湿设备120℃对水分进行干燥除湿至水分不高于3‰。
蜡滑剂的小分子在高温下加速运动,迁移于蜡滑剂母粒表面,循环加温,再冷却清洗,把小分子的迁移析出于表面的蜡去除,以确保TPU薄膜制成后,蜡滑剂的迁移析出物。
3)制备本发明TPU薄膜:
A,组成比例: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85份、聚醚型85A硬度粒子TPU与丙烯酸树脂粉改性母粒12份、聚醚型85A硬度粒子TPU蜡粉母粒3份。
B,干燥除湿:温度100℃,干燥时间4小时,干燥后含水分低于2‰。
C,设备和工艺条件:
设备:TPU流延机;
螺杆塑化温度:165℃;流道温度:185℃;模具挤出温度:172℃;
前辊/中辊及辊温:前辊硅胶辊45℃,中辊雾面钢辊30℃;
然后成膜收卷。
物理性能测试见下表3。
Figure BDA0003623813130000101
Figure BDA0003623813130000111
表3实施例1获得的TPU薄膜的性能测试表
本实施例的TPU薄膜恒温恒湿测试:80℃,相对湿度95%,时间24小时,取出后在室温23±2℃、相对湿度50%环境放置24小时,与放置恒温恒湿箱前样品对比,目视无可见蜡滑剂的迁移析出物。
本实施例的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测试:TPU薄膜5cm×15cm,丙烯酸双面胶5×15cm,10cm长位置为粘合位置,5cm处不粘合为拉力机夹具用,5cm/min拉力机拉伸速度,拉力机拉到16N力时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粘合处断裂,无法剥离。
实施例2: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15份、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83份和TPU蜡母粒2份。
所述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包括20重量份的90A硬度丙烯酸树脂粉和80重量份的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所述TPU蜡母粒包括10重量份的蜡粉和90重量份的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制备方法:
90A硬度丙烯酸树脂粉20份,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80份,密炼机进密炼,密炼温度190℃,密炼时间30分钟,再进入螺杆塑化,螺杆塑化温度190℃,由模具挤出条(模具温度190℃,进入冷水水槽冷却(水槽水温10℃),进入切粒机切粒。
切粒完成后烘箱(温度110℃)进行干燥除湿,测试水分不高于3‰时,降低温度至80℃,继续烘烤6小时,然后倒入搅拌罐里面,开启搅拌,让塑化中产生的丙烯酸小分子以气体散发。去除丙烯酸,由于丙烯酸小分子残留,而产生一种微酸味,从而满足汽车领域应用TPU薄膜的气味测试。
2)TPU蜡母粒的制作方法:
蜡粉10份,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90份,密炼机进密炼,密炼温度190℃,密炼时间30分钟,再进入螺杆塑化,螺杆塑化温度190℃,由模具挤出条(模具温度180℃,进入冷水水槽冷却(水槽水温10℃),进入切粒机切粒。
切粒完成后烘箱(温度120℃)进行干燥除湿,测试水分不高于3‰时,降低温度至80℃,继续烘烤6小时,然后倒入搅拌罐里面,开启搅拌,让塑化中产生的蜡粉小分子运动于TPU蜡母粒表面,然后再进入水缸清洗蜡母粒表面的小分子蜡粉,然后再使用干燥除湿设备120℃对水分进行干燥除湿至水分不高于3‰。
蜡滑剂的小分子在高温下加速运动,迁移于蜡滑剂母粒表面,循环加温,再冷却清洗,把小分子的迁移析出于表面的蜡去除,以确保TPU薄膜制成后,蜡滑剂的迁移析出物。
3)制备本发明TPU薄膜:
A,组成比例: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83份、聚醚型85A硬度粒子TPU与丙烯酸树脂粉改性母粒15份、聚醚型85A硬度粒子TPU蜡粉母粒2份。
B,干燥除湿:温度120℃,干燥时间6小时,干燥后含水分低于2‰。
C,设备和工艺条件:
设备:TPU流延机;
螺杆塑化温度:185℃;流道温度:172℃;模具挤出温度:170℃;
前辊/中辊及辊温:前辊硅胶辊60℃,中辊雾面钢辊45℃;
然后成膜收卷。
物理性能测试见下表4。
表4实施例2获得的TPU薄膜的性能测试表
Figure BDA0003623813130000131
Figure BDA0003623813130000141
TPU薄膜恒温恒湿测试:80℃,相对湿度95%,时间24小时,取出后在室温23±2℃、相对湿度50%环境放置24小时,与放置恒温恒湿箱前样品对比,目视无可见蜡滑剂的迁移析出物于TPU薄膜表面。
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粘合测试:TPU薄膜5cm×15cm,丙烯酸双面胶5×15cm,10cm长位置为粘合位置,5cm处不粘合为拉力机夹具用,5cm/min拉力机拉伸速度,拉力机拉到22N力时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粘合处才可分离。
综上试验,TPU薄膜与丙烯酸酯双面胶粘合,受两个因素的影响,TPU蜡滑剂的析出,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的相容性,本发明TPU薄膜,对TPU薄膜的蜡滑剂做工艺处理,让小分子蜡迁移去除,同时采用改性TPU与丙烯酸母粒,让TPU薄膜与丙烯酸双面胶具有相容性。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文所公开的示例中的设备的模块或单元或组间可以布置在如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设备中,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定位在与该示例中的设备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前述示例中的模块可以组合为一个模块或者此外可以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间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间,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间。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和摘要)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和摘要)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除非另行规定,使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描述普通对象仅仅表示涉及类似对象的不同实例,并且并不意图暗示这样被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时间上、空间上、排序方面或者以任意其它方式的给定顺序。
尽管根据有限数量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受益于上面的描述,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白,在由此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想其它实施例。此外,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为了可读性和教导的目的而选择的,而不是为了解释或者限定本发明的主题而选择的。因此,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做的公开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9)

1.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10-15份、TPU粒80-85份和TPU蜡母粒2-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TPU粒为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包括10-20重量份的90A硬度丙烯酸树脂粉和80-90重量份的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TPU蜡母粒包括5-10重量份的蜡粉和90-95重量份的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的制备方法:取适量的丙烯酸树脂粉和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密炼机进密炼,再进入螺杆塑化,由模具挤出条,模具温度165-190℃,挤出后进入冷水水槽冷却,再进入切粒机切粒;
切粒完成后烘箱进行干燥除湿,降低温度至80℃,继续烘烤3-6小时,然后倒入搅拌罐里面,开启搅拌,让塑化中产生的丙烯酸小分子以气体散发;
S02,TPU蜡母粒的制备方法:取适量的蜡粉和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子,密炼机进密炼,再进入螺杆塑化,由模具挤出条,模具温度160-180℃,挤出后进入冷水水槽冷却,再进入切粒机切粒;
切粒完成后烘箱进行干燥除湿,降低温度至80℃,继续烘烤3-6小时,然后倒入搅拌罐里面,开启搅拌,让塑化中产生的蜡粉小分子运动于TPU蜡母粒表面,然后再进入水缸清洗TPU蜡母粒表面的小分子蜡粉,然后再使用干燥除湿设备对水分进行干燥除湿至水分不高于3‰;
S03,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备方法:
A,取适量的聚醚型TPU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粉的改性母粒、聚醚型85A硬度TPU粒和TPU蜡母粒,获得混合料;
B,将混合料进行干燥除湿:温度100-120℃,干燥时间4-6小时,干燥后含水分低于2‰,获得干燥混合料;
C,将干燥混合料投入TPU流延机,螺杆塑化温度:165~185℃,流道温度:185~172℃,模具挤出温度:172~170℃,前辊为45-60℃的硅胶辊,中辊为30-45℃的雾面钢辊;最后成膜收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其特征在于:S01和S02中,烘箱干燥除湿的温度为110~120℃,干燥除湿至测试水分不高于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其特征在于:S01和S02中,水槽水温为0-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其特征在于:S01和S02中,密炼温度170-190℃,密炼时间20-3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的制法,其特征在于:S01和S02中,螺杆塑化温度170-190℃。
CN202210473066.7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Active CN114702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3066.7A CN114702816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3066.7A CN114702816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2816A true CN114702816A (zh) 2022-07-05
CN114702816B CN114702816B (zh) 2022-11-01

Family

ID=82175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3066.7A Active CN114702816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0281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1787A (ja) * 1992-03-18 1993-10-12 Kuraray Co Ltd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ホースの製造方法
JPH0711089A (ja) * 1993-06-21 1995-01-13 Kansai Paint Co Ltd 潤滑性皮膜を形成可能な組成物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潤滑性の優れた金属板
JP2010260914A (ja) * 2009-04-30 2010-11-18 Kuraray Co Ltd 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
CN102421830A (zh) * 2009-05-13 2012-04-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复合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240993A (ja) * 2012-04-23 2013-12-05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55206A (ja) * 2012-09-11 2014-03-27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ダイシング用粘着シート
US20140364556A1 (en) * 2013-06-05 2014-12-11 Carl Freudenberg K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CN105150616A (zh) * 2015-09-23 2015-12-16 广州钰鑫环保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性高耐磨tpu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17900A (zh) * 2017-12-22 2018-05-11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气动密封用自润滑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83985A (zh) * 2019-06-18 2019-08-30 宁波市嘉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pu基材的隐形车衣保护膜的制作工艺
CN112280280A (zh) * 2020-09-21 2021-01-29 江苏鑫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贴膜用防雾面tpu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80842A (zh) * 2021-06-08 2021-10-08 浙江凯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用抗粘连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1787A (ja) * 1992-03-18 1993-10-12 Kuraray Co Ltd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ホースの製造方法
JPH0711089A (ja) * 1993-06-21 1995-01-13 Kansai Paint Co Ltd 潤滑性皮膜を形成可能な組成物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潤滑性の優れた金属板
JP2010260914A (ja) * 2009-04-30 2010-11-18 Kuraray Co Ltd 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
CN102421830A (zh) * 2009-05-13 2012-04-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复合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240993A (ja) * 2012-04-23 2013-12-05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55206A (ja) * 2012-09-11 2014-03-27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ダイシング用粘着シート
US20140364556A1 (en) * 2013-06-05 2014-12-11 Carl Freudenberg K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CN105150616A (zh) * 2015-09-23 2015-12-16 广州钰鑫环保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性高耐磨tpu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17900A (zh) * 2017-12-22 2018-05-11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气动密封用自润滑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83985A (zh) * 2019-06-18 2019-08-30 宁波市嘉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pu基材的隐形车衣保护膜的制作工艺
CN112280280A (zh) * 2020-09-21 2021-01-29 江苏鑫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贴膜用防雾面tpu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80842A (zh) * 2021-06-08 2021-10-08 浙江凯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用抗粘连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和平等: "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合成革压花性能的研究", 《聚氨酯工业》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2816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45462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45455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992827B2 (ja)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製造用離型フィルム
JP6794633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CN1107589C (zh) 双轴取向聚酯膜
TW202033350A (zh) 離型膜、離型膜之製造方法、陶瓷生坯之製造方法、以及陶瓷電容器之製造方法
CN104204049A (zh) 涂布膜
EP2944464A1 (en) Mold release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CN105377968A (zh) 涂布膜
CN114702816B (zh) 一种汽车加热通风座椅用tpu薄膜及其制法
EP2675619A2 (de) Trennfolie mit rauher oberflächenstruktur
TWI724240B (zh) 離型膜及其製造方法
CN108656584B (zh) 一种高贴合度bopet-uv复合膜制备方法
CN114834114A (zh) 光学部件保护用涂布膜
DE102009055019A1 (de) Selbstklebende Schutzfolie zum temporären Schutz von Fahrzeuglacken
EP3027699B1 (en)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polyester film
JP2018511942A (ja) 光起電力セル
CN114634767A (zh) 背光模组口子胶制作成型工艺
EP2698829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armoduls
KR20070003246A (ko) 대전방지용 수분산 코팅액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대전방지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TWI556963B (zh) 聚酯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JP5778472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0025163A (ja) 離型フィルム
BR112019021382A2 (pt) agente de ligação de laminação seca em água com melhoria da resistência ao calor
JPS6050149B2 (ja) 接着性の改良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