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9241A -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9241A
CN114679241A CN202011556770.6A CN202011556770A CN114679241A CN 114679241 A CN114679241 A CN 114679241A CN 202011556770 A CN202011556770 A CN 202011556770A CN 114679241 A CN114679241 A CN 114679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information
bit sequences
retransmission
interle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67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顾佳琦
张华滋
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67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92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3967 priority patent/WO202213506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9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9241A/zh
Priority to US18/212,345 priority patent/US20230336273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48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etection of multiuser or interfering signals, e.g. iteration between CDMA or MIMO detector and FEC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包括:在第一次传输中,获取多个信息比特;将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向接收端发送第一目标编码码字;若第一次传输失败,在第t次重传中,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一比特序列X1,……,Xm;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向接收端发送第二目标编码码字。这样,在基于HARQ的实现方式中,在重传过程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Description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中,由于外界的干扰、衰落等各种原因造成数字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误码,进而影响信号的传输结果。
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方法进行传输。例如,接收端在译码失败的情况下,保存接收到的信号,并请求发送端重传信号,接收端将重传的信号和先前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后再译码。
然而,上述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只是在接收端译码失败的情况下重传信号,无法改善信号的传输性能,未能充分挖掘信道编码的增益。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在基于HARQ的实现方式中,在重传过程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后的序列进行后续编码和译码操作,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包括:在第一次传输中,获取多个信息比特;将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其中,m为正整数;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一编码码字;对m组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向接收端发送第一目标编码码字;若第一次传输失败,在第t次重传中,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一比特序列X1,……,Xm;其中,n小于m;t大于或等于1;m组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n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二编码码字;对m组第二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向接收端发送第二目标编码码字。这样,在基于HARQ的实现方式中,在重传过程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后的序列进行后续编码和译码操作,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这样,上述交织处理可以在传输时保证所传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t次重传中的Xm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的Xm的交织图样不同。这样,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交织器便捷的实现交织图样的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若第t次重传失败,在第t+1次重传中,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s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二比特序列;其中,s小于m;m组第二比特序列中包括s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对m组第二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三编码码字;对m组第三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三目标编码码字;向接收端发送第三目标编码码字。这样,在重传过程中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后的序列进行后续编码和译码操作。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这样,通过对相同位置的采用不同的交织图样,可以保证更为有效的交织处理,进而更好的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这样,通过对不同位置的采用相同或不同的交织图样,可以保证更为有效的交织处理,进而更好的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次传输中的第一待译码信息;根据第一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一软信息;若第一次传输失败,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t次重传中的第二待译码信息;根据第二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二软信息;接收端根据交织图样,利用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对第一软信息和第二软信息进行译码处理;其中,第一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一目标编码码字相关;第二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相关;第一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m组第一比特序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进行交织处理得到的;n小于m。这样,在基于HARQ的实现方式中,在重传过程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后的序列进行后续编码和译码操作,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可以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上述各个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通信芯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装置可以配置在上述发送端或接收端中,或者该装置本身即为上述发送端或接收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发射机和接收机可以分离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称为收发机(收发器)。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法的装置,以及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法的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与发送端和/或接收端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逻辑电路,逻辑电路用于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通信接口用于发送第一目标编码码字和第二目标编码码字,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逻辑电路,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待译码信息和第二待译码信息,逻辑电路用于根据交织图样,利用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对第一待译码信息和第二待译码信息进行译码处理,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长度为8的极化码编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交织处理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2的发送端编码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2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2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2的仿真效果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发送端编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三;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四;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160;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1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值和第二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高级的长期演进LTE-A(LTE advanced)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等、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networks,简称5G)通信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简称6G)通信系统、蓝牙系统、WiFI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对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机器通信系统、车联网、物联网甚至更高级的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装置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端可以为网络设备,则接收端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为终端设备,则接收端为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无人机、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移动台,用户单元,站台,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电脑,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台等。为描述方便,本申请中简称为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在新空口(new radio,NR)网络中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B,gNB),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卫星、中继站、无人机、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基站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或者在其他多种技术融合的网络中的网络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应用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系统时,基站、终端的名称可能发生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场景下,用于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保证通信质量的信道编解码技术,可以应用于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译码的场景,例如可以应用于对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eMBB)上行控制信息和下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和译码的场景,也可应用于其他场景,例如应用于通信标准TS 36.212的5.1.3的信道编码(channelcoding)、上行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息以及Sidelink信道的信道编码部分,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不仅适应于无线通信,还适用于有线通信、数据存储等一系列需要编解码的应用场景,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场景,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可选的,当发送端为终端设备时,则接收端为网络设备。当发送端为网络设备时,则接收端为终端设备。
发送端也可以称为编码端。发送端中包括编码器,发送端可以通过编码器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序列通过信道传输至接收端。
接收端也可以称为译码端。接收端中包括译码器,接收端可以通过译码器对接收到的序列进行译码。
如图1所示,当发送端为终端设备,接收端为网络设备时,从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信息所用的信道可以称为上行信道,从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信息所用的信道可以称为下行信道。其中,发送端在发送信息之前可以对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信息发送给接收端,如果接收端译码失败,可以基于HARQ实现重传。
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并非对通信系统的架构图的限定。
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发送端,信源依次经过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在信道上发出。在接收端,依次通过解调、信道译码和信源译码输出信宿。
其中,在发送端,信源编码可以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信源冗余度而进行的信源变换或处理,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信道编码可以是为了对抗信道中的噪声和衰减,通过增加冗余等方式提高信源抗干扰能力以及纠错能力的过程;调制可以是对信源进行处理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调制可以通过改变高频载波,或通过改变消息的载体信号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使其随着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在接收端,解调与调制相对应,可以将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用于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信道译码与信道编码相对应,可以是对信号进行还原的过程;信源译码与信源编码相对应,可以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示例性的,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发送端对信源(或也可以称为信息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或者待发送信息)进行信源编码以及信道编码,得到编码后比特序列(或也可以称为编码码字)。编码后比特经调制后在信道上传输至接收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编码后比特序列进行解调得到待译码比特序列。接收端对待译码比特序列进行信道译码、信源译码得到信宿(或也可以称为译码后的信息比特序列、译码后比特序列或者译码后的信息)。
目前,极化(polar)码或者雷德穆勒码(reed-muller,RM)码是移动通信系统常见的编码方式。
polar码,是已知的能够被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案,具有高性能,较低复杂度,匹配方式灵活等特点,目前已经被3GPP确定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上行/下行)控制信道编码方案。
其中,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为x=u·Fn。其中,u是长度为n的二进制向量,Fn为克罗内克(Kronecker)变换矩阵,同时也是极化码的生成矩阵G。其中,
Figure BDA0002858591230000061
为n个矩阵
Figure BDA0002858591230000062
的克罗内克乘积。通过该方法生成的编码,产生极化现象,Polar码可以基于串行抵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译码算法或串行抵消列表(SC list,SCL)译码算法等进行译码。
RM码,也是一种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RM码快速的译码算法可以适用于光纤通信系统。
其中,给定参数r和m,其中r≤m,则可以存在r阶的RM码,可以表示为:(r,m),其码字长度(或称为码长)为N=2m,最小码距为d=2m-r,信息比特的位数为:
Figure BDA0002858591230000063
因此,RM码也可以表示为:(N,K,d)。
RM码可以采用和polar码相同的N×N的
Figure BDA0002858591230000064
矩阵构造,但是选择信息比特的标准不同,构造RM码时,可以计算每个比特对应的G矩阵的行的重量,然后将重量大的比特作为信息比特,重量小的比特作为冻结比特,通常设置为0。
在如图2的信息传输过程中,如果接收端译码失败,可以基于HARQ实现重传。
HARQ可以为向前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 repeat request,ARQ)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可以为,在接收端译码失败的情况下,接收端可以通过反馈链路传输不确定(NACK)消息到发送端,并要求发送端重新传输相同数据,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合并译码,在接收端正确译码的情况下,接收端发送确认(ACK)消息到发送端,完成对数据的传输。
基于HARQ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为,软合并(chase combining,CC-HARQ)方案。在CC-HARQ方案中,可以将接收端接收的错误或者无法正确译码的数据包保存在接收端,并与重传接收到的数据合并再译码。其中,CC-HARQ中重传的数据可以与原始传输的数据相同。
基于HARQ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HARQ)。具体的,如果第一次传输时无法正确译码,可以在重传过程中发送更多的冗余比特,以达到降低信道编码码率,进而提高译码成功率的目的。其中,IR-HARQ中重传的数据可以与原始传输的数据不同。
然而,目前来说,大多数的HARQ方案通常是针对于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设计的,利用不同传输比特组成耦合大码的设计,HARQ方案在AWGN信道中能够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但是对于衰落信道,由于衰落信道中信道的变化可以导致信号的幅度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如果其中某次传输的信号受到了较大的衰落,那么上述HARQ这种耦合大码的设计方案可能无法充分发掘信道编码的增益。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可以在第一次传输中获取的多个信息比特;对该信息比特分成m分组,得到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其中m为正整数;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第一编码码字,对m组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向接收端发送该第一目标编码码字;如果第一次传输失败,则可以在重传过程中,对该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一比特序列X1,……,Xm,其中n小于m,t大于或等于1,m组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n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二编码码字,对第二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并向接收端发送第二目标编码码字,这样,在重传过程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后的序列进行后续编码和译码操作,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能够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中的虚线框所示的信道编码和信道译码模块中。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词汇进行说明。可以理解,该说明是为更加清楚的解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必然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信息比特,可以为用于携带信息的比特。信息比特可以从待传输比特中获取。其中,该待传输比特中可以包含多个信息比特和多个冗余比特(或也可以称为校验比特)。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可以为对信息比特进行分组,得到的比特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一编码码字,可以为对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的编码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一(第二或第三)目标编码码字,可以为对第一(第二或第三)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的编码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一比特序列或第二比特序列,可以为对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的比特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二(或第三)编码码字,可以为对第一(或第二)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的编码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软信息,可以理解为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发送端在第一次传输中,获取多个信息比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次传输可以表示,发送端第一次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信道传输至接收端的过程。示例性的,发送端可以基于接收端的请求,向接收端第一次传输信息,或者发送端可以主动向接收端第一次传输信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等效待传输码的码长、码率、polar码/RM码结构和/或待分配的子码组数m,获取分配到各个子码上的多个信息比特。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多个信息比特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包括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S302、发送端将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
示例性的,发送端将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根据等效待传输码的码长、码率、m和/或polar码结构,将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其中,m为正整数。
示例性的,发送端将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可以按照信息比特的长度进行分组。例如,可以按照信息比特的长度将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示例性的,K1的信息比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Km的信息比特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信息比特的分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包括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S303、发送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一编码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编码可以为外码编码。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示意图。如图4所示,将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2,……,Km分别进行第一编码,对第一组长度为K1的信息比特序列U1输入到第一编码的编码器,编码后可以得到U1G1;对第二组长度为K2的信息比特序列U2输入到第一编码的编码器,编码后可以得到U2G2,进而得到m组长度为N/m的第一编码码字。其中,G1,G2,……,Gm可以表示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各自对应的生成矩阵。可以理解的是,对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包括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S304、发送端对m组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编码可以为内码编码。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对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可以理解为对第一编码码字进行极化码编码,得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长度为8的极化码编码示意图。编码比特可以根据各自的可靠度排序分为固定比特(frozen)和信息比特(data)。如图5所示,U7,U6,U5和U3为可靠度靠前的四位比特,设置为信息比特,U4,U2,U1和U0为可靠度靠后的四位比特,设置为固定比特。其中,圆加符号表示异或运算。可以理解的是,对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包括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S305、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一目标编码码字。
适应的,接收端可以接收第一待译码信息,根据第一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一目标编码码字的第一软信息,其中,第一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一目标编码码字相关。
S306、若第一次传输失败,发送端在第t次重传中,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一比特序列X1,……,Xm。
本申请实施例中,n小于m;t大于或等于1;m组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n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其中,该m组第一比特序列中可以包含:经过交织处理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以及m-n组未经过交织处理的比特序列。
示例性的,对该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交织方式,例如随机交织,或者采用优化后的交织图样。可以理解的是,具体采用的交织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包括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次传输失败,可以理解为发送端将数据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译码失败;或者,发送端未将数据传输到接收端,等。
该第t次重传,可以指第一次传输失败后的任一次重传。例如,当t=1时,可以在第1次重新传输(也可以理解为第二次传输)的过程中,对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当t=5时,可以在第5次重新传输的过程中,对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可以理解的是,在第t次重传中均可以执行S306-S309所示的步骤。
S307、发送端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二编码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的编码方式与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的编码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308、发送端对m组第二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m组第二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的编码方式与对m组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的编码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309、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适应的,接收端可以接收第二待译码信息,根据第二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二目标编码码字的第二软信息,其中,第二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相关。
S310、接收端根据交织图样,利用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对第一软信息和第二软信息进行译码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一目标编码码字相关;第二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相关;第一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m组第一比特序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进行交织处理得到的;n小于m。
在S310的基础上,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其中,相同位置的信息比特序列可以理解为,不同次传输中的相同的信息比特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其中,不同位置的信息比特序列可以理解为,不同次传输中的不同的信息比特序列。
示例性的,接收端在进行译码处理时,可以对该第一软信息和第二软信息进行合并译码。可以理解的是,若发送端在多次传输中向接收端发送多个编码码字时,接收端可以对该多个编码码字对应的多个软信息进行合并译码。
示例性的,该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可以是对该软信息进行译码处理的译码方法。可以理解的是,对软信息译码处理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包括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重传过程中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后的序列进行后续编码和译码操作。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
示例性的,当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时,可以选取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当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方式时,可以选取可靠度排序位于前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示例性的,在进行交织处理时,可以选取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较低层对应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交织处理可以在传输时保证所传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
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第t次重传中的Xm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的Xm的交织图样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交织图样可以理解为交织模式,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交织器实现交织图样的相同或不同。
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S401、若第t次重传失败,在第t+1次重传中,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s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二比特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s小于m;m组第二比特序列中包括s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其中,s可以与上述n相同,也可以与上述n不同。例如,若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为K1,K2,K3,其中U1=K1比特,U2=K2比特,且U3=K3比特,当第一次传输失败,在第t次重传中对U1进行交织处理,则当第t次传输失败,在第t+1次重传中可以对U1进行交织处理,也可以对U2或者U3进行交织处理。
S402、对m组第二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三编码码字。
S403、对m组第三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三目标编码码字。
S404、向接收端发送第三目标编码码字。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若第t次重传失败,第t+1次重传的重传过程与S306-S309所示的步骤中若第一次传输失败,第t次重传的重传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重传过程中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后的序列进行后续编码和译码操作。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
示例性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交织处理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对信息比特序列(U1,U2,……,Um)进行第1次传输,若第1次传输失败,则可以进行第1次重传;若第1次重传失败,则可以进行第2次重传。
其中,交织器I11可以用于对第1次重传中的U1进行交织处理,交织器I12可以用于对第1重传中的U2进行交织处理;交织器I21可以用于对第2次重传中的U1进行交织处理,交织器I22可以用于对第2重传中的U2进行交织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位置的信息比特序列可以理解为,不同次传输中的相同的信息比特序列,例如,如图6所示,第1次传输的U1、第1次重传的I11(U1)和第2次重传的I21(U1),上述U1、I11(U1)和I21(U1)可以理解为相同位置的信息比特序列。
第t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可以理解为,第1次重传中对U1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器I11,与第2次重传中对U1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器I21,所采用的交织图样不同,也可以理解为交织器I11与交织器I21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相同的交织器实现相同的交织图样,或者不同的交织器实现不同的交织图样,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位置的信息比特序列可以理解为,不同次传输中的不同的信息比特序列,例如,如图6所示,第1次传输的U1、第1次重传的I12(U2)和第2次重传的Um(m不等于1或2),上述U1、I12(U2)和Um可以理解为不同位置的信息比特序列。
第t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可以理解为第1次重传中对U1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器I11与第2次重传中对U2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器I22,所采用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也可以理解为交织器I11与交织器I22相同或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交织器实现交织图样的相同或不同,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各实施例,下面以待传输比特为(64,42)且分组为m=2为例,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发送端编码和接收端译码的过程。
示例性的,可以将42位信息比特分成2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其中K1=16比特,且K2=26比特。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2的发送端编码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个编码器输入长度为16的信息比特序列U1,编码可以得到C1=U1G1,第二个编码器输入长度为26的信息比特序列U2,编码可以得到C2=U2G2;将C1和C2输入32个码率为1的2*2极化码编码器,该极化码编码器每次输入为2个比特,输出为2个比特。编码结束,经过信道进行第一次传输,接收端收到Y1和Y2
若第一次传输失败,发送端进行第一次重传,可以对第一信息比特序列预先进行交织操作,例如交织器I1可以用于对第1次重传的U1进行交织处理,得到I(U1)。后续操作与第一次传输的过程相同,交织的序列经过第一个编码器,编码可以得到I(U1)G1,U2经过第二个编码器,编码可以得到U2G2;接着将I(U1)G1和U2G2输入到32个码率为1的2*2极化码编码器。编码结束,经过信道进行第1次重传,接收端收到Y11和Y2’。
示例性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2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一。如图8所示,在接收端可以分别计算得出相应的LLR。第一次传输信道可以得到:LLR(U1G1+U2G2)(对应于Y1)和LLR(U2G2)(对应于Y2);第1次重传信道可以得到:LLR(I(U1)G1+U2G2)(对应于Y11)和LLR(U2G2)(对应于Y2’)。
示例性的,若信息比特序列U1和U2按照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可以对U1和U2中的可靠度较低的层对应的U1进行交织处理,得到交织后的序列I(U1)和U2
如图8所示,由于接收端进行译码处理过程中,可以接收第一次传输信道的LLR(U1G1+U2G2)和LLR(U2G2),以及第一次重传信道的LLR(I(U1)G1+U2G2)和LLR(U2G2),其中,只包含对第1次重传的U1进行交织处理,因此不涉及多次重传中对于相同或不同位置的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所采用的交织图样的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1次重传失败,可以进行第2次重传,并在第2次重传中对U1进行交织处理,由于第1次重传和第2次重传都对同一个比特序列U1进行交织处理,则可以保证在第2次重传中对U1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1次重传中对U1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1次重传失败,可以进行第2次重传,并在第2次重传中对U2进行交织处理,由于第1次重传和第2次重传对不同的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则在第2次重传中对U2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1次重传中对U1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下文对于信息比特序列中的可靠度,相同或不同位置进行交织处理采用的交织图样的限定,可以与上述示例类似,下文将不再赘述。
与交织图样的对应关系,第一次交织图样是所以进行这种合并而不是。下面类似不再赘述。
针对于U1的译码,可以将两次传输时Y2和Y2’对应的LLR进行软信息合并操作(或称为SUM操作),得到LLR(U2G2);将上述LLR(U2G2)分别和LLR(U1G1+U2G2)以及LLR(I(U1)G1+U2G2)进行抵消操作,可以分别得到LLR(U1G1)和LLR(I(U1)G1);将上述两个软信息输入联合译码器进行译码,可以解出U1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2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二。如图9所示,针对于U2的译码,可以将U1分别在LLR(U1G1+U2G2)和LLR(I(U1)G1+U2G2)进行干扰抵消操作,分别均可以得到LLR(U2G2),此时可以得到4份LLR(U2G2),将上述四个软信息进行SUM操作,并进行相应的polar码(或者RM码)译码,可以解出U2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2的仿真效果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通过SCL进行译码,L=1表示在SCL译码方法中,译码路径数目为1,L=8表示译码路径数目为8;ML表示不同方案对应的基线,也可以理解为最优的译码方法;交织可以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HARQ通信方法的简称。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HARQ的通信方案相比于CC-HARQ能带来0.75dB的增益。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编码和译码示意图只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在重传过程中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的序列进行续编码和译码操作。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下面以待传输比特为(128,99)且分组为m=4为例,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发送端编码和接收端译码的过程。
示例性的,可以将99位信息比特分成4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其中K1=16比特,K2=26比特,K3=26比特,以及K4=31比特。
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发送端编码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个编码器输入长度为16的信息比特序列U1,编码可以得到C1=U1G1,第二个编码器输入长度为26的信息比特序列U2,编码可以得到C2=U2G2,第三个编码器输入长度为26的信息比特序列U3,编码可以得到C3=U3G3,第四个编码器输入长度为31的信息比特序列U4,编码可以得到C4=U4G4;将C1、C2、C3和C4输入32个码率为1的4*4极化码编码器,该极化码编码器每次输入为4个比特,输出为4个比特。编码结束,经过信道进行第一次传输,接收端收到Y1、Y2、Y3和Y4
若第一次传输失败,发送端进行第一次重传,可以对第一信息比特序列预先进行交织操作,例如交织器I1可以用于对第1次重传的U1进行交织处理,得到I(U1)。后续操作与第一次传输的过程相同,交织后的序列经过第一个编码器,编码可以得到C11=I(U1)G1,U2经过第二个编码器,编码可以得到C2=U2G2,U3经过第三个编码器,编码可以得到C3=U3G3,U4经过第四个编码器,编码可以得到C4=U4G4;接着将C1、C2、C3和C4输入到4*4极化码编码器。编码结束,经过信道进行第1次重传,接收端收到Y11,Y2’,Y3’和Y4’。
示例性的,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一。如图12所示,在接收端可以分别计算得出相应的软信息。第一次传输信道可以得到:LLR(Y1),LLR(Y2),LLR(Y3)和LLR(Y4);第1次重传信道可以得到:LLR(Y11),LLR(Y2’),LLR(Y3’)和LLR(Y4’)。
针对于U1的译码,可以将两次传输时Y2和Y2’对应的LLR进行SUM操作,Y3和Y3’对应的LLR进行SUM操作,以及Y4和Y4’对应的LLR进行SUM操作;该SUM可以分别得到LLR(C2+C4),LLR(C3+C4)和LLR(C4)。
将SUM结果中的LLR(C3+C4)分别与LLR(Y1)和LLR(Y11)进行抵消操作,可以分别得到LLR(C1+C2)和LLR(C11+C2);将SUM结果中的LLR(C2+C4)与LLR(C4)进行抵消操作,可以得到LLR(C2);将上述LLR(C2)分别与LLR(C1+C2)和LLR(C11+C2)进行抵消操作,可以分别得到LLR(C1)和LLR(C11),将上述LLR(C1)和LLR(C11)输入到联合译码器中进行译码,可以解出U1
示例性的,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二。如图13所示,针对于U2的译码,可以将U1分别在LLR(Y1)和LLR(Y11)进行干扰抵消操作,分别均可以得到LLR(C2+C3+C4),将其进行SUM操作,得到LLR(C2+C3+C4),并将上述LLR(C2+C3+C4)和LLR(Y3)和LLR(Y3’)SUM操作的结果LLR(C3+C4)进行抵消操作,得到LLR(C2);将LLR(Y2)和LLR(Y2’)SUM操作的结果LLR(C2+C4)和LLR(Y4)和LLR(Y4’)SUM操作的结果LLR(C4)进行抵消操作,得到LLR(C2),此时将上述两个LLR(C2)进行SUM操作,并进行相应的polar码(或者RM码)译码,可以解出U2
示例性的,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三。如图14所示,针对于U3的译码,可以将U1和U2分别在LLR(Y1)和LLR(Y11)进行干扰抵消操作,分别均可以得到LLR(C3+C4),将其进行SUM操作,得到LLR(C3+C4)。LLR(Y2)和LLR(Y2’)进行SUM操作,得到LLR(C2+C4),将U2在该LLR(C2+C4)进行干扰抵消操作,得到LLR(C4),将上述LLR(C4)与LLR(Y4)和LLR(Y4’)SUM操作的结果LLR(C4)进行SUM操作,得到LLR(C4)。将上述LLR(C3+C4)与LLR(Y3)和LLR(Y3’)SUM操作的结果LLR(C3+C4)进行SUM操作,得到LLR(C3+C4),将上述LLR(C3+C4)和LLR(C4)进行抵消操作,得到LLR(C3),对其进行相应的polar码(或者RM码)译码,可以解出U3
示例性的,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4的接收端译码的示意图四。如图15所示,针对于U4的译码,可以将U1、U2和U3分别在LLR(Y1)和LLR(Y11)进行干扰抵消操作,分别均可以得到LLR(C4),将其进行SUM操作,得到LLR(C4);LLR(Y2)和LLR(Y2’)SUM操作的结果LLR(C2+C4),将U2在该LLR(C2+C4)进行干扰抵消操作,得到LLR(C4);LLR(Y3)和LLR(Y3’)SUM操作的结果LLR(C3+C4),将U3在该LLR(C3+C4)进行干扰抵消操作,得到LLR(C4),LLR(Y4)和LLR(Y4’)进行SUM操作,得到LLR(C4)将上述四个LLR(C4)进行SUM操作,并进行相应的polar码(或者RM码)译码,可以解出U4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编码和译码示意图只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在重传过程中对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并将交织后的序列进行后续编码和译码操作。这种交织处理可以改善传输中的码重分布,带来更好的传输性能,进而获得较好的编码增益。
上面结合图3-图15,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上述方法的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进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方法和装置可以相互结合和引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中发送端所执行的步骤。另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中接收端所执行的步骤。
如图16所示,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160(或称为装置160),该装置16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或接收端,也可以为应用于发送端或接收端的芯片。该装置160包括:处理单元161和收发单元162。其中,收发单元162用于支持装置160执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步骤,处理单元161用于支持装置160执行信息处理的步骤。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装置160,包括:处理单元161,用于在第一次传输中,获取多个信息比特;处理单元161,还用于将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其中,m为正整数;处理单元161,还用于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一编码码字;处理单元161,还用于对m组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收发单元162,用于向接收端发送第一目标编码码字;处理单元161,还用于若第一次传输失败,在第t次重传中,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一比特序列X1,……,Xm;其中,n小于m;t大于或等于1;m组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n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处理单元161,还用于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二编码码字;处理单元161,还用于对m组第二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收发单元162,还用于向接收端发送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t次重传中的Xm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的Xm的交织图样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61,还用于:若第t次重传失败,在第t+1次重传中,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s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二比特序列;其中,s小于m;m组第二比特序列中包括s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对m组第二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三编码码字;对m组第三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三目标编码码字;收发单元162,还用于向接收端发送第三目标编码码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装置160,包括:收发单元162,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次传输中的第一待译码信息;处理单元161,用于根据第一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一软信息;若第一次传输失败,收发单元162,还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t次重传中的第二待译码信息;处理单元161,还用于根据第二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二软信息;处理单元161,还用于根据交织图样,利用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对第一软信息和第二软信息进行译码处理;其中,第一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一目标编码码字相关;第二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相关;第一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m组第一比特序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进行交织处理得到的;n小于m。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t次重传和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第t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该装置16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图3-图15中所包含的步骤中的方法,该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可以与上述图3-图15中所包含的步骤中的方法的步骤相对应。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16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16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或接收端,装置16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发送端或接收端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16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发送端或接收端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上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上述收发单元162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该发送单元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对应的用于执行发送动作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该接收单元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对应的用于执行接收动作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该发送单元可以由发射器替代,该接收单元可以由接收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图16中的装置160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对应的,收发单元162可以是该芯片的收发电路,在此不做限定。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HARQ的通信装置170。该装置170包括处理器171、收发器172和存储器173。其中,处理器171、收发器172和存储器173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173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7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73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收发器172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可选的,处理器171和存储器173还可以集成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170用于执行上述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中发送端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步骤。
其中,处理器171,用于在第一次传输中,获取多个信息比特;将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其中,m为正整数;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一编码码字;对m组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
收发器172,用于向接收端发送第一目标编码码字;
处理器171,还用于若第一次传输失败,在第t次重传中,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一比特序列X1,……,Xm;其中,n小于m;t大于或等于1;m组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n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二编码码字;对m组第二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收发器172,还用于向接收端发送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170用于执行上述基于HARQ的通信方法接收端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步骤。
其中,该收发器172,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次传输中的第一待译码信息;
处理器171,用于根据第一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一软信息;
若第一次传输失败,收发器172,还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t次重传中的第二待译码信息;
处理器171,还用于根据第二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二软信息;
处理器171,还用于根据交织图样,利用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对第一软信息和第二软信息进行译码处理;其中,第一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一目标编码码字相关;第二待译码信息与发送端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相关;第一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m组第一比特序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进行交织处理得到的;n小于m。
应理解,装置17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或接收端,并且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发送端或接收端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可选地,该存储器17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该处理器171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171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该处理器171用于执行上述与该发送端或接收端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该收发器172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该发射器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器对应的用于执行发送动作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该接收器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器对应的用于执行接收动作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装置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单元组合执行完成。软件单元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还提供了发送端的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逻辑电路,逻辑电路用于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通信接口用于发送第一目标编码码字和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本申请还提供了接收端的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逻辑电路,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待译码信息和第二待译码信息,逻辑电路用于根据交织图样,利用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对第一待译码信息和第二待译码信息进行译码处理。
本申请实施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图16或图17所示的发送端(装置160或装置170体现为发送端),以及上述图16或图17所示的接收端(装置160或装置170体现为接收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次传输中,获取多个信息比特;
将所述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对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一编码码字;
对所述m组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
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
若所述第一次传输失败,在第t次重传中,对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一比特序列X1,……,Xm;其中,所述n小于所述m;所述t大于或等于1;所述m组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n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
对所述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所述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二编码码字;
对所述m组第二编码码字进行所述第二编码,得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所述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t次重传中的所述Xm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的所述Xm的交织图样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t次重传失败,在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s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二比特序列;其中,所述s小于所述m;所述m组第二比特序列中包括s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
对所述m组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所述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三编码码字;
对所述m组第三编码码字进行所述第二编码,得到第三目标编码码字;
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目标编码码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t次重传和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所述第t次重传中对所述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t次重传和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所述第t次重传中对所述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
7.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次传输中的第一待译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一软信息;
若所述第一次传输失败,所述接收端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端的第t次重传中的第二待译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二软信息;
所述接收端根据交织图样,利用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对所述第一软信息和所述第二软信息进行译码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待译码信息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一目标编码码字相关;所述第二待译码信息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相关;所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所述m组第一比特序列是对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进行交织处理得到的;所述n小于所述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所述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t次重传和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所述第t次重传中对所述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t次重传和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所述第t次重传中对所述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
11.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次传输中,获取多个信息比特;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多个信息比特分成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K1,……,Km;其中,所述m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一编码码字;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m组第一编码码字进行第二编码,得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
收发单元,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
若所述第一次传输失败,在第t次重传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一比特序列X1,……,Xm;其中,所述n小于所述m;所述t大于或等于1;所述m组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n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所述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二编码码字;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m组第二编码码字进行所述第二编码,得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所述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t次重传中的所述Xm的交织图样,与第t+1次重传中的所述Xm的交织图样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t次重传失败,在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s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得到m组第二比特序列;其中,所述s小于所述m;所述m组第二比特序列中包括s组交织后的比特序列;对所述m组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所述第一编码,得到m组第三编码码字;对所述m组第三编码码字进行所述第二编码,得到第三目标编码码字;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所述第三目标编码码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t次重传和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所述第t次重传中对所述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t次重传和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所述第t次重传中对所述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
17.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次传输中的第一待译码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一软信息;
若第一次传输失败,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端的第t次重传中的第二待译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待译码信息,确定第二软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交织图样,利用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对所述第一软信息和所述第二软信息进行译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待译码信息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一目标编码码字相关;所述第二待译码信息与所述发送端的第二目标编码码字相关;所述第一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二目标编码码字是对m组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的;所述m组第一比特序列是对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进行交织处理得到的;所述n小于所述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包括:所述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可靠度排序位于后面的层对应的n组信息比特序列;其中,所述可靠度排序为可靠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方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t次重传和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所述第t次重传中对所述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相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t次重传和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时,所述第t次重传中对所述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与所述第t+1次重传中对所述不同位置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图样相同或不同。
21.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信息输入和/或信息输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接口,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或者数据;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和逻辑电路,所述逻辑电路用于对m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中的n组第一信息比特序列进行交织处理,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发送第一目标编码码字和第二目标编码码字,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和逻辑电路,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待译码信息和第二待译码信息,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根据交织图样,利用抵消操作以及和操作对所述第一待译码信息和所述第二待译码信息进行译码处理,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556770.6A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6792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6770.6A CN114679241A (zh)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CT/CN2021/133967 WO2022135068A1 (zh) 2020-12-24 2021-11-29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8/212,345 US20230336273A1 (en) 2020-12-24 2023-06-21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6770.6A CN114679241A (zh)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9241A true CN114679241A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71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6770.6A Pending CN114679241A (zh) 2020-12-24 2020-12-24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36273A1 (zh)
CN (1) CN114679241A (zh)
WO (1) WO20221350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75114A (zh) * 2024-02-02 2024-03-08 北京融为科技有限公司 星地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757B (zh) * 2010-01-19 2015-07-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交织重传装置及方法
CN109428675B (zh) * 2017-08-3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890894A (zh) * 2018-09-07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级联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11405077B2 (en) * 2019-03-29 2022-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coding and resource mapping for multiplexing feedback codebook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75114A (zh) * 2024-02-02 2024-03-08 北京融为科技有限公司 星地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36273A1 (en) 2023-10-19
WO2022135068A1 (zh)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3948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ing polar c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073160B (zh) 通信系统中冗余版本的设计方案
US728956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artial chase combining
US8543867B2 (en)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and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246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packet retransmission and soft decoding of combined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14636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RQ retransmission using an outer code
US2002002795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the same
CN10750865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US201503040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cooperative relays using incremental redundancy and distributed spatial multiplexing
CN107409006B (zh) 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装置
WO202017776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cc puncturing patterns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network
EP361059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r-harq) re-transmission
CN108400844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US20230336273A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063705B2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1294142A (zh) 一种卫星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039545B (zh) 一种用于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Woltering et al. Performance of HARQ with reduced size retransmissions using network coding principles
US20230208555A1 (en) Permutated extension and shortened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20220123862A1 (en) Polar code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60805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7176293A (zh) 一种信息的重传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155675A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5913472A (zh) 重传方法及装置
KR20200105003A (ko) 다중 경로를 이용하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협력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