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4898B - 输送装置及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及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4898B
CN114654898B CN202111575631.2A CN202111575631A CN114654898B CN 114654898 B CN114654898 B CN 114654898B CN 202111575631 A CN202111575631 A CN 202111575631A CN 114654898 B CN114654898 B CN 114654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forming member
path forming
convey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56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4898A (zh
Inventor
向田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54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4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4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4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2Stationary guides or smoo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1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sheet in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65H29/60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diverting the stream into alternative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5/38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im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2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Abstract

一种输送装置及印刷装置,用于解决以下技术问题:在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在装置高度方向上重叠的结构中存在无法开放输送路径、且装置大型化的可能性。输送部具备:装置主体、上引导部以及下引导部。在装置主体中,下降路径与上升路径在Z方向上重叠。上引导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向外侧移动,在被收纳的状态下,位于下降路径及上升路径的上方。下引导部与上引导部一起形成下降路径及上升路径。下引导部具有第一路径形成部件和第二路径形成部件。第一路径形成部件在第一位置处形成下降路径,并且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与上引导部的移动区域重叠,而在第二位置处不与移动区域重叠。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及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装置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喷墨记录装置示出记录介质从输送方向的上游的输送辊朝向下游的输送辊上升的输送路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425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作为不使装置大型化而增长输送路径的长度的结构,考虑以使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在装置高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在输送路径的一部分设置下降路径及上升路径的结构。输送路径由留于装置主体的内侧的部件和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开闭的外侧的部件构成。
但是,在该结构中,因为在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中存在下降路径及上升路径,所以在使输送路径开放的情况下,位于外侧的部件与位于内侧的部件干扰,有变得无法使输送路径开放的可能。
并且,在该结构中,若想要在将构成下降路径及上升路径的部分取出之后再使输送路径开放,则在装置主体需要用于取出构成下降路径及上升路径的多余的空间,有装置大型化的可能。
发明内容
用于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形成有输送路径,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将介质向装置高度方向的下方输送的下降路径和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上方输送的上升路径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重叠;上引导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向外侧移动,在收纳于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下,位于所述下降路径及所述上升路径的各自的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上方;以及下引导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相对于所述上引导部位于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下方,与所述上引导部一起形成所述下降路径及所述上升路径,所述下引导部具有形成所述下降路径的第一路径形成部件、和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更靠下游处并形成所述上升路径的第二路径形成部件,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设置为能够移动到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并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形成所述下降路径且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上引导部的移动区域重叠,而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不与所述移动区域重叠。
用于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输送装置;以及记录部,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介质进行记录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纸张的输送路径的图。
图2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纸张的输送路径的简要图。
图3为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输送路径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放大了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部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简要图。
图5为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及纸张宽度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第一下引导部件伴随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部的杆部件旋转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为从宽度方向观察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部的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及纸张宽度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8为放大了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部中的第一下引导部件与第二下引导部件之间的连结部的立体图。
图9为放大了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部中的第一下引导部件与第二下引导部件之间的连结部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输送路径通过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盖部被进行打开动作而开放的状态的简要图。
图11为示出第二下引导部件在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部中旋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打印机;12…装置主体;12A…开口部;13…排出部;14…纸张盒;16…拾取辊;17…输送辊对;18…输送辊对;19…手动托盘;21…滑轮;22…输送带;23…歪斜辊对;24…输送辊对;25…挡板;26…送入辊对;27…油墨容器;28…行式头;29…控制部;30…介质宽度传感器;31…盖部;32…主体部;33…翻转路形成部件;33A…上部;33B…下部;34…检测部;36…电机;38…侧壁;39…侧面;40…输送部;42…上引导部;44…引导部件;46…底壁;47…凹部;47A…斜面;47B…斜面;48…凸部;52…第二输送辊;53…旋转轴;54…相对辊;55…旋转轴;56…被接触部;57…被接触面;62…下引导部;64…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A…上壁;64B…前壁;64C…后壁;64D…侧壁;64E…臂部;65…上表面;66…轴部;67…轴承;68…第一输送辊;69…收纳部;71…被卡合部;71A…主体部;71B…孔部;71C…缺口部;71D…切割面;71E…切割面;72…支承辊;72A…外周面;76…移动部;77…旋转轴;78…杆部;78A…安装部;78B…延伸部;78C…接触部;79…支承部;82…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4…基部;85…上壁;85A…上表面;86…侧壁;88…纵壁;92…凹陷部;92A…侧壁;94…辊收纳部;96…卡合部;96A…主体部;96B…孔部;96C…开口部;102…扩宽部;103…斜面;104…导向面;106…导向部;107…旋转轴;108…可动部;108A…板部;108B…卡挂部;109…片材部件;K1…虚拟线;K2…虚拟线;N1…夹持部;N2…夹持部;Q…油墨;R…弯曲路径;R1…导入路径;R2…下降路径;R3…上升路径;T…输送路径;T1…输送路;T2…输送路;T3…输送路;T4…翻转路;W1…宽度;W2…宽度;W3…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方面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形成有输送路径,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将介质向装置高度方向的下方输送的下降路径与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上方输送的上升路径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重叠;上引导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向外侧移动,并且在收纳于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下,位于所述下降路径及所述上升路径的各自的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上方;以及下引导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且相对于所述上引导部位于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下方,并且所述下引导部与所述上引导部一起形成所述下降路径及所述上升路径,所述下引导部具有形成所述下降路径的第一路径形成部件、和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更靠下游处并形成所述上升路径,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设置为能够移动到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形成所述下降路径且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与所述上引导部的移动区域重叠,而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不与所述移动区域重叠。
根据本方面,通过具有所述上升路径及所述下降路径,与具有直线状所述输送路径的结构相比,能够增长所述输送路径的路径长。
另外,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而成为能够使所述上引导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向外侧移动,因为所述输送路径开放,所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的维护易于进行。
并且,在使所述上引导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因为在所述下引导部中,仅使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退避即可,所以能够使所述下引导部退避的空间达到最小限度。
第二方面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设置有支承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能够向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方旋转的轴部,所述轴部相对于所述下降路径与所述上升路径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下方且比所述移动区域更靠下方处。
根据本方面,因为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通过以所述轴部为中心旋转而向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方移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移动。另外,因为所述轴部位于比所述上引导部的所述移动区域更靠下方处,所以能够防止所述轴部与所述上引导部接触。
第三方面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设置为能够拆装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中的安装有所述轴部的部位。
根据本方面,因为即便是不卸下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也能够拆装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所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的替换、维护的作业易于进行。另外,因为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拆装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所以与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拆装于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不同的部位的结构相比,成为易于确保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的位置精度。
第四方面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中,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装配为在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中能够绕所述轴部旋转,并且在装配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的状态下,能够移动到与所述上引导部相对的相对位置、和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比所述相对位置更靠上方的退避位置,在所述上引导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位于外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成为能够在所述退避位置处拆装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
根据本方面,因为通过所述上引导部退避而成为能够利用开放的空间,所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的拆装的作业易于进行。
第五方面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或者第四的方面中,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卡合的卡合部,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设置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具有向所述轴部的径向开口的开口部,所述被卡合部具有在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处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情况下成为能够通过所述开口部、而在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处于所述相对位置的情况下成为不能通过所述开口部的各向异性形状。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处于所述相对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成为无法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脱离。换言之,因为在沿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介质的情况下,抑制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位置偏离,所以能够使所述介质在所述上升路径中的输送状态稳定。
第六方面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所述装置主体的能够检测所述介质的传感器单元设置为能够拆装,所述传感器单元在比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处与所述上升路径相对,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脱离而成为能够从所述装置主体脱离。
根据本方面,因为通过使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脱离,而成为能够拆装及维护所述传感器单元,所以与通过卸下所述下引导部的全部才成为能够维护所述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拆装及维护易于进行。
第七方面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面中,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在位于所述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单元。
根据本方面,能够确保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相对于所述传感器单元的位置精度。
第八方面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具备在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及所述输送方向两方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扩展所述上升路径的空间的扩宽部、和沿所述上升路径对所述介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能够位移到朝向所述上升路径突出的突出位置、和收纳于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的收纳位置。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介质在所述上升路径中输送的情况下,通过将所述导向部配置于所述突出位置来形成所述上升路径。
一方面,例如为了进行所述介质的歪斜校正等,在使所述介质在所述上升路径中挠曲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导向部位移到所述收纳位置,来将所述上升路径的空间扩大至所述扩宽部。由此能够确保使所述介质挠曲的空间。
这样,能够根据用途区分使用所述上升路径的空间。
第九方面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以及记录部,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介质进行记录。
根据本方面,能够获得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作用及效果。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作为输送装置的一例的输送部40及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10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构成为通过对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喷出是液体的一例的油墨Q来进行记录的喷墨方式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表示的X-Y-Z坐标系为正交坐标系。
X方向是从打印机10的操作者观察的情况下的装置宽度方向,是水平方向。将X方向之中朝向左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朝向右的方向设为-X方向。
Y方向是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且是装置深度方向,是水平方向。将Y方向的朝向近前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朝向进深的方向设为-Y方向。
Z方向是装置高度方向的一例,是竖直方向。将Z方向的上方设为+Z方向,将下方设为-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方”意指包括Z方向上的上方的成分的方向。“下方”意指包括Z方向上的下方的成分的方向。
在打印机10中,纸张P被以在用虚线表示的输送路径T上通过的方式输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输送纸张P的输送方向是沿输送路径T的方向,故而其在输送路径T的各部分中是不同的。
打印机10具备装置主体12、盖部31、后述的输送部40以及行式头28。
装置主体12包括成为轮廓的壳体。在装置主体12的比Z方向的中央更靠+Z方向处形成有包括记录的纸张P被排出到的空间的排出部13。另外,装置主体12设置有多个纸张盒14。需要说明的是,装置主体12的-X方向的端部形成为向X方向开口的开口部12A。在开口部12A的开放状态下,后述的输送路径T露出。作为一例,装置主体12的一部分兼为后述的输送部40的装置主体。
如图3所示,盖部31形成为具有预定的厚度的板状。盖部31在装置主体12的-X方向的端部处借助未图示的铰链部设置于开口部12A的-Y方向的端部。由此,盖部31设为能够绕沿Z方向的未图示的轴旋转。
盖部31通过伴随旋转使开口部12A开放或者闭合,以使输送路径T能够开闭。换言之,盖部31设为能够旋转到使输送路径T露出的开放位置和隐蔽输送路径T的闭合位置。并且,作为一例,盖部31安装有后述的翻转路形成部件33及上引导部42。
翻转路形成部件33具有形成翻转路T4(图1)的Z方向的比中央更靠上方的上部33A和内含翻转路T4的Z方向比中央更靠下方的下部33B。下部33B安装有上引导部42。
如图1所示,多个纸张盒14收纳纸张P。收纳于纸张盒14的纸张P由拾取辊16及输送辊对17、18沿输送路径T输送。从未图示的外部装置输送纸张P的输送路T1和、借助送入辊对26从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手动托盘19输送纸张P的输送路T2合流于输送路径T。
打印机10中的比X方向的中央更靠-X方向的部位构成为作为输送纸张P的输送装置的一例的输送部40。关于输送部40的详细后述。作为一例,输送部40的主体与装置主体12是共用的。
输送路径T配置有两个滑轮21、卷绕于两个滑轮21的输送带22、进行纸张P的歪斜校正等的歪斜辊对23、输送纸张P的多个输送辊对24、切换输送纸张P的路径的多个挡板25、以及后述的介质宽度传感器30。在输送路径T的比输送带22更靠下游处设置有朝向排出部13的输送路T3、和用于使纸张P的正反翻转的翻转路T4。
如图2及图4所示,介质宽度传感器30是能够检测纸张P的传感器单元的一例。介质宽度传感器3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未图示的框架。作为能够相对于该框架拆装介质宽度传感器30的方法,能够利用快速安装等公知拆装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确保检测精度的观点考虑,使用未图示的螺丝进行拆装。
作为一例,介质宽度传感器30相对于后述的上升路径R3配置在+X方向上,并且与在上升路径R3中移动的纸张P隔开间隔相对。另外,介质宽度传感器30在比后述的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更靠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处与上升路径R3相对,并且能够通过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脱离而从装置主体12脱离。
如图5所示,作为一例,介质宽度传感器30构成为包括在Y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32、设置为能够在主体部32中在Y方向上移动的检测部34、以及使检测部34在Y方向上移动的电机36。并且,介质宽度传感器30能够通过检测部34一边在Y方向上移动一边检测有无纸张P,来检测纸张P的Y方向的宽度。作为检测方式,例如有通过有无接收到反射光来进行检测的光学方式。
在主体部32的-X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侧壁38。作为一例,侧壁38的-X方向的侧面39被设为沿Y-Z面的平面。
如图2所示,在输送路径T中,在相对于介质宽度传感器30的上游形成有弯曲路径R。
弯曲路径R形成为具有一组脊部及谷部的路径。具体而言,弯曲路径R具有从输送辊对18朝向+X方向且是+Z方向的位置弯曲的导入路径R1、以从导入路径R1的+X方向的端部朝向+X方向且是-Z方向的位置下降的方式弯曲的下降路径R2、以及以从下降路径R2的+X方向的端部朝向+X方向且+Z方向上升方式弯曲的上升路径R3。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2设置有容纳油墨Q的油墨容器27、行式头28、以及控制打印机10的各部分的动作的控制部29。
行式头28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比介质宽度传感器30更靠下游处。另外,行式头28是记录部的一例,其通过向由输送部40输送的纸张P喷出从油墨容器27供给的油墨Q进行记录。
控制部29构成为包括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及存储器,并控制打印机10中的纸张P的输送、包括行式头28及输送部40的各部分的动作。
如图4所示,作为一例,输送部40具备装置主体12、上引导部42以及下引导部62。
装置主体12如之前所述,形成有具有导入路径R1、下降路径R2以及上升路径R3的输送路径T。
下降路径R2是将纸张P向+Z方向的下方输送的路径。
上升路径R3配置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比下降路径R2更靠下游处。另外,上升路径R3是将纸张P向Z方向的上方输送的路径。
下降路径R2及上升路径R3由后述的上引导部42和下引导部62形成。输送路径T所包括的下降路径R2和上升路径R3在Z方向上的范围ZA内重叠。
作为一例,上引导部42通过安装于盖部31而被设置为能够与盖部31一起相对于装置主体12向外侧移动。另外,上引导部42在收纳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位于下降路径R2及上升路径R3的各自的Z方向的上方。
具体而言,上引导部42设置在盖部31中的-Z方向的端部。另外,上引导部42在盖部31闭合开口部12A、即盖部31闭合输送路径T的闭合状态下,与后述的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一起形成上升路径R3,并且与后述的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一起形成下降路径R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引导部42指的是设置于盖部31的部件中的形成下降路径R2及上升路径R3的部位。
将由从Y方向观察通过上引导部42的+Z方向的端部并沿X方向的虚拟线K1和通过上引导部42的-Z方向的端部并沿X方向的虚拟线K2所夹的区域称为上引导部42的移动区域S。
移动区域S是在盖部31开闭的情况下上引导部42进行移动的区域。在图4中,将移动区域S示出为斜线的区域。
并且,作为一例,上引导部42设置有引导部件44、第二输送辊52、相对辊54以及被接触部56(图3)。
引导部件44具有位于-Z方向的下端的底壁46。底壁46具有与后述的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在Z方向上相对的凹部47、和位于比凹部47更靠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的凸部48。
凹部47是向+Z方向凹陷的部位。另外,凹部47具有朝向+X方向且是+Z方向的位置延长的斜面47A、和在比斜面47A更靠下游处朝向+X方向且是-Z方向的位置延长的斜面47B。斜面47B与后述的上壁64A在Z方向上相对。
凸部48是向-Z方向突出的部位。凸部48的顶部与后述的第一输送辊68在Z方向上相对。
此处,引导部件44和下引导部62通过隔开预定的间隔d相对配置来形成下降路径R2。
作为一例,第二输送辊52设置于凸部48的顶部。第二输送辊52具有沿Y方向延长的旋转轴53。旋转轴53由设置于引导部件44的未图示的轴承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第二输送辊52与后述的第一输送辊68一起夹住纸张P,并一边旋转一边输送纸张P。
在盖部31成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输送辊68和第二输送辊52形成夹住纸张P的夹持部N1。在盖部31成为开放状态的情况下,夹持部N1的形成被解除。
作为一例,相对辊54相对于凹部47的最凹陷的部位设置于+X方向的位置处。相对辊54具有沿Y方向延长的旋转轴55。旋转轴55由设置于引导部件44的未图示的轴承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相对辊54与后述的支承辊72在Z方向上相对,且与支承辊72一起夹住纸张P,并通过旋转来输送纸张P。
在后述的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配置在第一位置处的情况下,支承辊72和相对辊54被设为夹持状态,并形成夹持部N2。在盖部31被设为开放状态,且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配置在第二位置处的情况,支承辊72与相对辊54之间的夹持状态被解除。
如图3所示,在引导部件44的+Y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被接触部56。需要说明的是,被接触部56包括在盖部31中。
作为一例,被接触部56具有沿Y-Z面的被接触面57。
被接触面57在盖部31闭合的闭动作中及闭合状态下,与后述的接触部78C(图6)在X方向上接触。通过被接触面57与接触部78C接触,+X方向的推按力从盖部31借助被接触面57及接触部78C作用到后述的杆部78(图6)。由此杆部78旋转,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图2)被配置于第一位置。
如图4所示,下引导部62设置于装置主体12,相对于上引导部42位于Z方向的下方,并与上引导部42一起形成下降路径R2及上升路径R3。另外,作为一例,下引导部62具有形成下降路径R2的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使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移动的移动部76(图6)、配置于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比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更靠下游处并形成上升路径R3的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此处的移动不限于通过对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赋予力而使之移动的结构,也包括通过解除对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支承而使之移动的结构、通过在支承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状态下进行移动而使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移动的结构。
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从Y方向观察下,设置为能够移动到作为成为与X方向交叉的倾斜状态时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作为成为沿X方向的状态时的位置的第二位置。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在第一位置处形成下降路径R2,且其一部分在Z方向上与上引导部42的移动区域S重叠,而在第二位置处在Z方向上不与移动区域S重叠。换言之,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在第二位置处远离移动区域S。
作为一例,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设置有将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支承为能够向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一方旋转的轴部66。
轴部66相对于下降路径R2与上升路径R3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Z方向的下方且比移动区域S更靠下方处。第二输送辊52位于相对于轴部66的+Z方向上。
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比中央部更靠-X方向的一部分在盖部31的闭合状态、即第一位置处位于上引导部42的移动区域S内。
如图5所示,轴部66形成为沿Y方向延长的圆柱状。轴部66的Y方向的两端部由设置于装置主体12(图1)的未图示的框架的轴承67支承为能够旋转。在轴部66的Y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第一输送辊68。
第一输送辊68伴随轴部66的旋转而旋转。另外,第一输送辊68能够输送纸张P。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第一输送辊68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两个。
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构成为包括上壁64A、前壁64B、后壁64C(图8)、两个侧壁64D以及两个臂部64E。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设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即处于沿X方向的状态,来对各结构的配置进行说明。
上壁64A形成为在Z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四边形的板状。上壁64A的Y方向的宽度比纸张P的Y方向的宽度大。
前壁64B从上壁64A中的-X方向的端部向-Z方向延长。需要说明的是,将上壁64A与前壁64B之间的连接部分设为R面。
后壁64C从上壁64A中的+X方向的端部向-Z方向延长。
两个侧壁64D从上壁64A的Y方向的两端部向-Z方向延长。
在上壁64A中的比X方向的中央更靠-X方向的部位形成有从上壁64A的上表面65向-Z方向凹陷的收纳部69。收纳部69中的支承辊72设置为能够以Y方向为轴向旋转。
支承辊72形成为圆柱状。支承辊72的外周面72A的一部分比上表面65更向+Z方向突出。支承辊72由未图示的弹簧向+Z方向按压。支承辊72支承输送的纸张P且将其向下游输送。
臂部64E从侧壁64D的+X方向的两端部向+X方向延长。另外,臂部64E与轴部66的外周面接触且能够滑动。换言之,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绕轴部66旋转、即能够摇动。
如图5、图8及图9所示,臂部64E设置有与后述的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的卡合部96(图8)卡合的被卡合部71。
被卡合部71从臂部64E的Y方向的内侧部分朝向Y方向的中央突出。作为一例,被卡合部71在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Y方向观察,其断面形状形成为向+X方向开口的C字状。具体而言,被卡合部71具有主体部71A、孔部71B、缺口部71C以及切割面71D、71E。
主体部71A形成为在Y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厚度的C字形板状。主体部71A从Y方向观察,除去缺口部71C和切割面71D、71E以外,其外形形成为圆形。孔部71B是在Y方向上贯通主体部71A的圆形孔。缺口部71C通过除去主体部71A的周向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与孔部71B连通。
从Y方向观察,切割面71D相对于主体部71A的中心位于与缺口部71C相反的位置处。另外,切割面71D是沿与孔部71B的径向正交的方向的面。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缺口部71C的开口方向与切割面71D的法线方向一致。
将从Y方向观察相当于主体部71A的圆形部分的外周的直径的宽度设为W1。
从Y方向观察,切割面71E位于缺口部71C的-X方向的端部。另外,切割面71E是沿与孔部71B的径向正交的方向的面,作为一例,其配置为几乎与切割面71D平行。将相当于切割面71D与切割面71E之间的距离的X方向的宽度设为W2。
此处,臂部64E及被卡合部71通过轴部66插入孔部71B而以成为能够绕轴部66的中心轴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轴部66连结。
在图8及图9中,虽然示出了轴部66与孔部71B之间的间隙,但是在偏离Y方向的位置处,轴部66的外周面与孔部71B的壁面接触。
在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缺口部71C向包括X方向成分的方向开口。切割面71D位于延Y-Z面处。
被卡合部71在后述的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图9),成为能够通过后述的开口部96C。另外,被卡合部71在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处于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图8),成为不能通过开口部96C。这样,被卡合部71具有根据配置方向而能通过开口部96C、不能通过开口部96C的各向异性形状。
如图6所示,移动部76伴随盖部31(图2)的开闭动作使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移动到之前所述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一方。具体而言,移动部76在进行打开盖部31的动作的情况下,使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向第二位置移动,而在进行关闭盖部31的动作的情况下,使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向第一位置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76也能够作为将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在第一位置进行保持的保持部来发挥功能。
作为一例,移动部76具备旋转轴77、杆部78以及支承部79。
旋转轴77位于相对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Z方向上。另外,旋转轴77形成为沿Y方向延长的圆柱状。旋转轴77的Y方向的两端部由装置主体12的未图示的框架支承为能够旋转。
杆部78固定于旋转轴77的+Y方向的端部。另外,杆部78相对于+Y方向的侧壁64D配置在+Y方向上。并且,杆部78通过与盖部31的被接触面57(图3)接触而与盖部31的开闭动作连动以使旋转轴77旋转。杆部78具有从旋转轴77在径向上延长的安装部78A、从安装部78A的端部在与径向交叉的方向上延长的延伸部78B、以及形成在延伸部78B的前端的接触部78C。
作为一例,支承部79在与安装部78A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固定于旋转轴77。另外,支承部79在第一位置处对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进行支承。
杆部78在盖部31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与盖部31接触,而在盖部31为开放状态的情况下远离盖部31。具体而言,在盖部31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接触部78C与被接触面57接触。在杆部78与盖部31接触的状态下,支承部79对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进行支承。
如图5所示,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相对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位于+X方向上。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是在Y方向上长的细长部件。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在位于后述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安装于介质宽度传感器30。具体而言,作为一例,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被用三个螺丝83安装于侧壁38。
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被装配为能够在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处绕轴部66旋转。并且,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在装配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状态下,能够移动到作为与上引导部42(图4)在Z方向上相对时的位置的相对位置、和在Z方向上比相对位置更靠上方的退避位置。
在上引导部42相对于装置主体12(图2)位于外侧的位置处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盖部31处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成为能够在后述的退避位置拆装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
如图7所示,作为一例,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具备基部84、扩宽部102、导向面104以及导向部106。
如图5所示,作为一例,基部84包括上壁85、侧壁86、纵壁88、凹陷部92、辊收纳部94以及卡合部96(图8)。
上壁85构成基部84的+Z方向的端部。另外,上壁85设置有后述的扩宽部102及导向部106。上壁85的+Z方向的一部分具有沿X-Y面的上表面85A。
侧壁8从上壁85的Y方向的两端部向-Z方向延长。
纵壁88从侧壁86的+X方向的端部朝向Y方向的外侧延长。另外,纵壁88在沿Y-Z面的配置状态下,与介质宽度传感器30的侧壁38接触,并通过螺丝83被安装至侧壁38。
凹陷部92是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于上壁85、并从上壁85向-Z方向凹陷的部位。
辊收纳部94是基部84的-X方向的端部中的Y方向的中央部向+X方向凹陷的部位。另外,辊收纳部94将第一输送辊68的一部分收纳为能够旋转。
如图8及图9所示,卡合部96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被卡合部71卡合。换言之,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设置为能够拆装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中的安装轴部66的部位。
作为一例,卡合部96设置在基部84的-X方向的端部中的Y方向的两端部。卡合部96从基部84向-X方向突出。卡合部96在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处于相对位置的状态下,从Y方向观察,其剖面形状形成为向-X方向开口的C字状。具体而言,卡合部96具有主体部96A、孔部96B以及开口部96C。
主体部96A除去开口部96C之外形成为以Y方向为轴向的圆筒状。孔部96B是在Y方向上贯通主体部96A的圆形孔。
开口部96C通过除去主体部96A的周壁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与孔部96B连通。另外,开口部96C向轴部66的径向开口。将从轴部66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开口部96C的宽度设为W3(图9)。宽度W3比宽度W1小且比宽度W2大。
卡合部96在主体部71A的-Z方向的圆弧部分与开口部96C在Z方向排列的配置状态下,成为能够在+Z方向上从主体部71A脱离。换言之,主体部71A的切割面71D和切割面71E在处于沿主体部96A的脱离方向的位置时,主体部96A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71A脱离。并且换言之,在连主体部71A的切割面71D和切割面71E的未图示的虚拟线与主体部96A的脱离方向正交时,主体部96A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71A脱离。成为主体部71A的-Z方向的圆弧部分与开口部96C在Z方向上排列的配置状态(图9)指的是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
另外,在主体部71A的-Z方向的圆弧部分与开口部96C不在Z方向上排列的配置状态(图8)下,卡合部96被限制从主体部71A向+Z方向脱离。成为主体部71A的-Z方向的圆弧部分与开口部96C不在Z方向上排列的配置状态指的是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处于相对位置的情况。
如图7所示,扩宽部102是设置在上壁85的+X方向的端部且从上表面85A向+Z方向突出的部位。扩宽部102在从+Y方向观察下,形成为斜边位于-X方向上的直角三角形状。也就是说,扩宽部102具有斜面103。
斜面103在Y方向上延伸。另外,斜面103以从上表面85A的+X方向的端朝向+X方向且是+Z方向的位置向斜上方延长的方式倾斜。
由此,扩宽部102在作为与Y方向及纸张P的输送方向两方交叉的交叉方向的一例的+X方向上扩展上升路径R3的空间。
由上表面85A及斜面103与上升路径R3围成空间部V在后述的导向部106收纳于凹陷部92(图5)的情况下,不配置其他部件。因此,空间部V成为能够用于使纸张P挠曲。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纸张P挠曲的情况下,在停止歪斜辊对23(图1)的旋转且将纸张P的前端按抵到歪斜辊对23的状态下,可以继续通过第一输送辊68及第二输送辊52(图2)进行纸张P的输送。
导向面104形成在相对于上表面85A的-X方向上。导向面104从Y方向观察形成为圆弧状,并形成上升路径R3的一部分。
如图8所示,作为一例,凹陷部92跨上表面85A的-X方向的端部和导向面104的+X方向的端部。
作为一例,导向部106具有旋转轴107、可动部108、片材部件109以及拉簧111。导向部106能够位移到朝向上升路径R3突出的突出位置和收纳于凹陷部92的收纳位置。并且,导向部106沿上升路径R3将纸张P导向到斜上方。
旋转轴107是在Y方向上贯通多个凹陷部92的圆柱状部件。旋转轴107的Y方向的两端部由凹陷部92的一部分的侧壁92A支承。
可动部108具有矩形状的板部108A和卡挂部108B(图7),所述板部108A具有预定的厚度,所述卡挂部108B从板部108A的-Z方向的端部向-Z方向突出。板部108A的一部分安装于旋转轴107。
片材部件109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形成为长的矩形状。另外,片材部件109具有可挠性。作为片材部件109例如能够使用露米勒(Lumirror)(注册商标)等树脂制的薄膜部件。片材部件109的-Z方向的端部安装于板部108A的+Z方向的端部。
拉簧111其一端卡挂于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的未图示的爪部,而另一端卡挂于卡挂部108B(图7)。由此,拉簧111对可动部108赋予弹力,所述弹力的方向是可动部108的一部分从上表面85A及导向面104向+Z方向突出的方向。
接着,对输送部40及打印机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盖部31的闭合状态下,盖部31闭合开口部12A。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位于第一位置。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位于相对位置。设在该闭合状态下,对盖部31进行了打开动作。
如图3、图4、图6及图10所示,伴随盖部31在-X方向上的移动,被接触部56远离杆部78。由此,杆部78变为能够自由地旋转的状态,并且支承部79支承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支承力变弱。
此处,通过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X方向的部位通过自重的作用而下降,支承部79进行旋转并且杆部78也旋转。
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沿X方向位于第二位置。换言之,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相对于上引导部42的移动区域S向-Z方向退避。
通过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向-Z方向退避,在上引导部42的移动区域S内,限制上引导部42的移动的部件消失。由此,成为能够对盖部31进行打开到开口部12A及输送路径T开放的位置的动作。
如图5、图9及图11所示,在开放状态下,螺丝83被拆除。并且,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在基部84沿Z方向立起的方向上旋转。
此处,由于在基部84在Z方向上立起的状态下,主体部71A的-Z方向的圆弧部分与开口部96C在Z方向上排列,故而能够使卡合部96在+Z方向上脱离。也就是说,能够在+Z方向上卸下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的情况下,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
如图2、图4及图6所示,从输送路径T开放的状态对盖部31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通过杆部78与被接触部56接触,杆部78在相反方向上旋转。并且,伴随杆部78的相反方向的旋转,支承部79也在相反方向上旋转,由此,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在相反方向上旋转且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夹持部N1及夹持部N2形成。
如此,盖部31闭合输送路径T及开口部12A。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输送部40,通过具有上升路径R3及下降路径R2,与具有直线状输送路径T的结构相比,能够增长输送路径T的路径长。
另外,通过将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移动到第二位置,而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2将上引导部42向外侧移动,因为输送路径T开放,所以能够使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的维护易于进行。
并且,在相对于装置主体12将上引导部42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因为在下引导部62中,仅使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退避即可,所以,能够使下引导部62退避的空间达到最小限度。
根据输送部40,因为通过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以轴部66为中心旋转而向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一个移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移动。另外,因为轴部66位于比上引导部42的移动区域S更靠下方的位置处,所以能够防止轴部66与上引导部42接触。
根据输送部40,因为即便不卸下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也能够拆装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所以能够使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的替换、维护作业易于进行。另外,因为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拆装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所以与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拆装于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不同的部位的结构相比,成为易于确保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相对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位置精度。
根据输送部40,因为通过上引导部42退避而成为能够利用开放的空间,所以能够使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的拆装作业易于进行。
根据输送部40,在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处于相对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成为无法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脱离。换言之,因为在纸张P被沿输送路径T输送的情况下,抑制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相对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位置偏移,所以能够使上升路径R3中的纸张P的输送状态稳定。
根据输送部40,因为通过使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脱离,而成为能够拆装及维护介质宽度传感器30,所以与通过将下引导部62的全部卸下才成为能够维护介质宽度传感器30的结构相比,能够使介质宽度传感器30的拆装及维护易于进行。
根据输送部40,能够确保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相对于介质宽度传感器30的位置精度。
根据输送部40,在纸张P被在上升路径R3中输送的情况下,通过将导向部106配置于突出位置来形成上升路径R3。
另一方面,例如,为了进行纸张P的歪斜校正等,在使纸张P在上升路径R3中挠曲的情况下,通过使导向部106位移到收纳位置,而将上升路径R3的空间扩大至扩宽部102。由此能够确保使纸张P挠曲的空间。这样能够根据用途来区分使用上升路径R3的空间。
根据打印机10能够获得输送部40的作用及效果。
虽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部40及打印机10以具有以上所述的那样的结构为基本,当然也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其部分结构的变更、省略等。
在打印机10中,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的全部也可以位于移动区域S。也可以是下降路径R2及上升路径R3在X方向上反着配置的结构、即输送路径T的一部分在+Z方向上成为脊型的结构。介质不限于纸张P,也可以是薄膜。记录部不限于行式头28,也可以是具有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往返移动的串行头的结构。装置高度方向也可以是与竖直方向交叉的方向。
在打印机10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输送辊68及第二输送辊52。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支承辊72及相对辊54。
在打印机10中,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也可以是无法从第一路径形成部件64中的安装有轴部66的部位脱离的部件。另外,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也可以是装配为能够相对于轴部66滑动的部件。
卡合部96也可以未形成有开口部96C。例如,可以是卡合部与被卡合部能够在轴部66处在Y方向上卡合的结构。
也可以设置检查有无纸张P的纸张传感器来代替介质宽度传感器30。
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也可以在位于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安装于与介质宽度传感器30不同的部件。
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也可以不具有扩宽部102。导向部106也可以固定于第二路径形成部件82处。
打印机10的装置主体12也可以不兼输送部40的装置主体。也就是说,在打印机10中,输送部40也可以构成为与装置主体12不同的单独的单元。

Claims (9)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置主体,形成有输送路径,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将介质向装置高度方向的下方输送的下降路径和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上方输送的上升路径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重叠;
上引导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向外侧移动,在收纳于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下,位于所述下降路径及所述上升路径的各自的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上方;以及
下引导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相对于所述上引导部位于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下方,与所述上引导部一起形成所述下降路径及所述上升路径,
所述下引导部具有形成所述下降路径的第一路径形成部件、和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更靠下游处并形成所述上升路径的第二路径形成部件,
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设置为能够移动到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并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形成所述下降路径且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上引导部的移动区域重叠,而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不与所述移动区域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设置有轴部,所述轴部将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支承为能够向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方旋转,
所述轴部相对于所述下降路径与所述上升路径之间连接位置位于所述装置高度方向的下方且比所述移动区域更靠下方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设置为能够拆装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中的安装有所述轴部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装配为能够在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中绕所述轴部旋转,并且在装配到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的状态下,能够移动到与所述上引导部相对的相对位置、和在所述装置高度方向上比所述相对位置更靠上方的退避位置,
在所述上引导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位于外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成为能够在所述退避位置拆装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第一路径形成部件设置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所述卡合部具有向所述轴部的径向开口的开口部,
所述被卡合部具有在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处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情况下成为能够通过所述开口部、而在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处于所述相对位置的情况下成为不能通过所述开口部的各向异性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地设置有能够检测所述介质的传感器单元,
所述传感器单元在比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处与所述上升路径相对,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脱离而成为能够从所述装置主体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在位于所述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具备:
扩宽部,在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及所述输送方向两方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扩展所述上升路径的空间;以及
导向部,沿所述上升路径对所述介质进行导向,
所述导向部能够位移到朝向所述上升路径突出的突出位置、和收纳于所述第二路径形成部件的收纳位置。
9.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以及
记录部,在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介质进行记录。
CN202111575631.2A 2020-12-23 2021-12-21 输送装置及印刷装置 Active CN114654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4116 2020-12-23
JP2020214116A JP2022100007A (ja) 2020-12-23 2020-12-23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4898A CN114654898A (zh) 2022-06-24
CN114654898B true CN114654898B (zh) 2023-10-27

Family

ID=8202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5631.2A Active CN114654898B (zh) 2020-12-23 2021-12-21 输送装置及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4100A1 (zh)
JP (1) JP2022100007A (zh)
CN (1) CN11465489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6648A1 (de) * 1999-03-19 2000-09-28 Ferag Ag Vorrichtung zum überführen von erzeugnissen zwischen förderwegen
JP2006248631A (ja) * 2005-03-08 2006-09-21 Seiko Epson Corp 従動ローラの保持体、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CN101898698A (zh) * 2009-05-29 2010-1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进给装置、记录装置
CN202807945U (zh) * 2011-06-17 2013-03-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
CN103802501A (zh) * 2012-11-12 2014-05-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4070788A (zh) * 2013-03-29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020835A (zh) * 2016-02-01 2017-08-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8025568A (zh) * 2015-10-02 2018-05-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10342293A (zh) * 2018-04-05 2019-10-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0955B2 (ja) * 2016-11-25 202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99989A (ja) * 2020-12-23 2022-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6648A1 (de) * 1999-03-19 2000-09-28 Ferag Ag Vorrichtung zum überführen von erzeugnissen zwischen förderwegen
JP2006248631A (ja) * 2005-03-08 2006-09-21 Seiko Epson Corp 従動ローラの保持体、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CN101898698A (zh) * 2009-05-29 2010-1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进给装置、记录装置
CN202807945U (zh) * 2011-06-17 2013-03-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
CN103802501A (zh) * 2012-11-12 2014-05-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4070788A (zh) * 2013-03-29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8025568A (zh) * 2015-10-02 2018-05-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07020835A (zh) * 2016-02-01 2017-08-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0342293A (zh) * 2018-04-05 2019-10-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94100A1 (en) 2022-06-23
CN114654898A (zh) 2022-06-24
JP2022100007A (ja)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1063B2 (ja) 印字装置
JP200622515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10310207A1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CN114655747B (zh)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KR101820362B1 (ko) 인쇄 장치
CN100488780C (zh) 记录装置
CN114654898B (zh) 输送装置及印刷装置
EP2551120B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5282509B2 (ja) シート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US7382506B2 (en) Image read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6462018A (zh) 供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TWI674234B (zh) 媒體排出裝置、記錄裝置
JP2021098282A (ja) プリンター
CN110091628B (zh) 介质排出装置、记录装置
CN114516227B (zh) 记录装置
US11827014B2 (en) Printing system with relay transportation unit for transport path switching
US11667137B2 (en) Medium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23061002A (ja) 媒体載置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10329107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JP5935455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17043086A (zh) 供纸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882712B2 (ja) 記録装置
CN117429176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06062219A (ja) 記録装置
JP2023137837A (ja) カッター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