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1886B - 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51886B CN114651886B CN202210301473.XA CN202210301473A CN114651886B CN 114651886 B CN114651886 B CN 114651886B CN 202210301473 A CN202210301473 A CN 202210301473A CN 114651886 B CN114651886 B CN 1146518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tea
- rolling
- pipe
-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1/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 F26B11/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in stationary drums or other mainly-closed receptacles with moving stirring devices
- F26B11/14—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in stationary drums or other mainly-closed receptacles with moving stirring devices the stirring device moving in a horizontal or slightly-inclined pla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4—Agitating, stirring, or scraping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200/00—Drying processes and machines for sol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rying good
- F26B2200/20—Teas, i.e. drying, conditioning, withering of tea leav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代用茶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包括揉捻盘和混合罐,所述揉捻盘顶端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延长套,所述延长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揉捻罐,所述揉捻罐的底端与揉捻盘内腔的底端相接触。本发明通过采用热空气推动动力装置的工作来将流动的空气转变为机械动能实现周向运动,且旋转速度和空气通入速率成正比,避免传统装置中使用传动电机配合减速器造成的故障率较高且能耗高的问题,同时热空气在实现周向运动的同时会对茶叶提供下压力,代替传统气缸提供的压力,且热空气可作用与茶叶,直接升高茶叶的温度,实现热揉捻,能源利用率较高,且故障率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代用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在采用药食同源的食品中,代用茶可作为代表产品,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采用类似茶叶的饮用方式(通过泡、煮等方式来饮用)的一类产品的俗称,其同于茶的饮用方式,一般由卫生部规定的食品分类中的“药食同源类”、“可用于保健品类”两类物品中的单种或多种物品组成,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或者果实制成的茶制品,药食同源代用茶主要组成部分为植物的叶片以及果实等,在制备过程中一般需要经历多道工序,例如需要经历揉捻、混合和烘干等步骤,才能得到代用茶的成品,其主要目的是充分混合各种原材料以及减少原材料内部的含水量,使得代用茶可以直接冲泡饮用。
由于代用茶的产量较大,且其对口感的要求较之高端茶叶较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利用揉捻装置代替人工揉捻对代用茶进行揉捻操作,常见的揉捻装置主要包含揉捻盘和揉捻罐以及加压盘组成,通过将茶叶放置在加压盘和揉捻罐之间的位置上,并将揉捻罐置于揉捻盘的上方,通过加压盘对茶叶施加合适的压力,并带动揉捻罐相对揉捻盘周向运动,使得茶叶与揉捻盘和加压盘之间反复揉搓,实现揉捻操作,在此过程中通常需要外部传动装置带动揉捻罐周向运动,通常为电动机配合减速器实现,同时还需要气缸带动加压盘下压提供压力,同时在热揉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对茶叶进行加热,通常为对揉捻盘进行加热,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外部热源以及传动组件作用于茶叶,不仅会增加能源的消耗,同时结构较为复杂,显著提高故障率。
在对茶叶进行揉捻过程中,需要加压盘始终提供压力,现有技术中一般会使用气缸作为加压盘压力的来源,但茶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压力并非恒定不变的,茶叶揉捻过程一般遵循“轻、重、轻”,因为在最初的时候,茶叶还比较脆弱,茶汁还未曾破,未曾被揉捻出来,所以轻压、待中间时,茶汁出来,茶叶比较湿润,所以可以重压、最后茶叶基本成形,防止揉碎条形,要尽量轻揉,由于气缸在低速运动时受到气体压缩性和摩擦阻力的影响,导致气缸运动时会出现时快时慢或骤停的情况,此时施加在加压盘上的压力将不能满足茶叶揉捻时的手法要求,使得茶叶的品质受到影响。
当代用茶完成揉捻过程后,常需要进行混合烘干,在混合烘干过程中,一般需要向将混合罐的内部通入热空气来实现烘干过程,且混合烘干与揉捻过程为分开进行,导致仍需从外部通入热空气造成的能源浪费,同时在混合过程中,其一般利用电动机配合减速器提供动力,需要额外添加动力来源,将会显著提高生产成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包括揉捻盘和混合罐,所述揉捻盘顶端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延长套,所述延长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揉捻罐,所述揉捻罐的底端与揉捻盘内腔的底端相接触,所述延长套的顶端活动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揉捻盘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锁定装置,所述揉捻罐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加压盘,所述加压盘的上方设有储气管,所述储气管的外侧面与揉捻罐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压盘的底端开设有加压筋,所述混合罐内腔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位于混合罐内部的螺旋叶片。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外侧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揉捻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延长套的顶端贯穿动力装置且与动力装置活动连接。
在使用前,可将待揉捻和混合烘干的代用茶原材料放入揉捻罐的内部,并使其置于加压盘和揉捻盘之间的位置上,并将动力装置与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之间相连接,完成连接后,通过启动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将热空气输入至动力装置的内部,并推动动力装置的旋转,同时利用动力装置带动延长套的旋转并利用延长套实现揉捻罐相对揉捻盘的圆心周向运动,对茶叶进行揉捻操作,同时热空气会再次进入储气管的内部并带动活塞板以及下方的活塞杆和加压盘向下运动,且对茶叶提供下压力,辅助茶叶进行揉捻。
通过采用热空气主要作为主要动力来源,摒弃了传统茶叶揉捻装置中设置的传动电机和气缸,转而采用热空气推动动力装置的工作来将流动的空气转变为机械动能实现周向运动,且旋转速度和空气通入速率成正比,避免传统装置中使用传动电机配合减速器造成的故障率较高且能耗高的问题,同时热空气在实现周向运动的同时会对茶叶提供下压力,代替传统气缸提供的压力,且热空气可作用与茶叶,直接升高茶叶的温度,实现热揉捻,能源利用率较高,且故障率较低。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罐,所述动力罐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动力罐的左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动力罐的内部设有叶轮,所述叶轮的内侧面与延长套位于动力罐内部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当热空气通过进气管输入动力罐的内部时,由于热空气的流动性会带动叶轮的持续旋转并带动其内侧面的延长套随之旋转,提供动力,同时热空气会通过排气管从动力罐的内部导出以供后续使用,不仅利用流动空气实现动力输出,同时能源消耗率较低可供后续使用。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气罐,所述混气罐的顶端活动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可相对混气罐顶端转动,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储气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所述动力装置顶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磁空气泵,所述电磁空气泵的一端与混气罐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混气罐的左端与排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
当热空气从排气管输入到混气罐的内部时,可将电磁空气泵设定为慢、快、慢的速率,来使得进入输气管的空气速率遵循慢、快、慢的设定,改变空气通入储气管的速率,为后续进行的茶叶加压提供动力支撑。
优选的,所述储气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贯穿储气管的底端且与加压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外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上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底端与加压盘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气管外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上固定连通有排气口,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储气管内部的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顶端与储气管内腔的顶端固定连接。
当热空气进入储气管的内部时,会对活塞板提供下压力,进而带动活塞板下方的活塞杆以及加压盘向下运动,同时支杆可将活塞杆的压力均匀的分摊至加压盘的底端来对茶叶提供稳定的下压力,且空气速率遵循慢、快、慢的设定,对应活塞板的运动状态分别为活塞板运动到排气口的顶端和活塞板运动到排气口的底端以及活塞板复位后再次运动到排气口的顶端,而当活塞板运动到排气口的底端时,位于储气管内部的热空气会通过排气口导出,此时活塞板在其顶端限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且对应加压盘的下压力也为轻、重、轻,来对茶叶进行合适力度的揉捻。
通过将热空气作为主要动力,改变传统气缸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传统气缸在低速运动时受到气体压缩性和摩擦阻力的影响,导致气缸运动时会出现时快时慢或骤停的问题,由于热空气的通入速率可控,所以当通入储气管内部的热空气速率为慢、快、慢时,其可对应茶叶揉捻手法中的轻、重、轻,满足了茶叶揉捻手法的需要,使得茶叶的品质得到提高,且加压过程中的热空气来源为揉捻提供周向运动时的热空气,对热空气的利用率较高,利用热空气的流动性不仅实现了茶叶揉捻时的周向运动和加压操作,同时还满足了茶叶揉捻时的手法要求,显著提高了擦茶叶品质。
优选的,所述揉捻盘内侧面的底端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揉捻筋,所述揉捻盘底端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揉捻盘的底端,两个所述隔板底端相对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隔板通过合页与揉捻盘之间活动连接,所述锁定装置的一侧与隔板的底端相接触。
通过揉捻盘上所安装的揉捻筋以及加压盘底端开设的加压筋可使得茶叶更好的揉捻出汁,同时隔板可在合页的带动下相对揉捻盘转动,来打开通道使得揉捻完毕的茶叶进入混合罐的内部进行处理,同时锁定装置可在揉捻时对隔板的一端提供支撑,使得隔板与揉捻盘内腔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方便揉捻,且在需要时自动解除支撑,使得隔板发生转动打开通道,自动导出茶叶,无需人工辅助。
优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槽内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前端贯穿固定座且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的顶端与隔板的底端相接触,所述挡块为铸铁制成,所述固定座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位于活动杆外侧面的电磁环,所述电磁环与活动杆活动套接。
锁定装置在初始状态时位于活动杆前端的挡块可与隔板底端的一侧进行接触,来对隔板进行支撑,使得隔板与揉捻盘内腔的底端形成一个整体,而当揉捻完成时,可开启电磁环的电源,此时电磁环即可产生磁力并对挡块产生吸引力,此时挡块即可朝电磁环的方向进行运动并与电磁环之间进行吸附,此时活动杆靠近安装槽的一端朝安装槽的内侧面进行位移,并压缩复位弹簧,此时挡块的底端离开隔板的底端即不对隔板的底端提供支撑,使得隔板发生转动打开通道,反之关闭电磁环的电源,复位弹簧自动复位带动挡块重新回到隔板的底端对隔板提供支撑。
优选的,所述排气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中空管外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上固定连通,所述中空管的外侧面呈圆周状开设有输气孔,所述中空管内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连通管输入端下方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方向为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
当揉捻罐相对揉捻盘的圆心周向运动时会一同带动储气管相对揉捻盘的圆心周向运动,此时在排气口的带动下即可通过连通管带动中空管相对混合罐旋转,而揉捻完毕后的茶叶会自由落入混合罐的内部,当中空管相对混合罐旋转时亦可带动螺旋叶片旋转进而将混合罐内部的代用茶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同时当活塞板运动到排气口的底端时会将储气管内部的热空气通过连通管输送至中空管的内部,并通过输气孔导出作用于混合罐内部的代用茶原材料使其从内部被烘干,由于仅在活塞板运动到排气口底端时才会输送热空气至中空管的内部,所以烘干速率为间歇式烘干,最终完成混合烘干。
通过利用揉捻时的周向运动为混合时提供动力来源,使得揉捻和混合烘干为一体式设计,避免传统混合时需要额外添加传动电机和减速器的方式,减少了能源消耗和传动组件,同时可利用加压时的空气作用于茶叶进行烘干操作,同时利用了茶叶加压时的慢、快、慢的热空气输入速率,使得仅有热空气输入速率快时才能输出热空气进行烘干,实现间歇时烘干,避免传统烘干方式容易过度烘干造成的品质受损,且烘干的热源来源于揉捻过程,避免额外添加烘干热源,利用热空气的流动性,不仅实现了茶叶的揉捻操作和满足揉捻时的手法要求,同时可充分混合烘干,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易于推广。
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制备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首先将需要揉捻和混合烘干的代用茶原材料放置在揉捻罐的内部,并使其位于揉捻盘和加压盘之间的位置上,并将进气管与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相连接,完成准备;
S2:通过开启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将热空气输送至动力装置的内部并推动动力装置工作且带动延长套旋转并利用延长套带动揉捻罐相对揉捻盘的圆心周向运动,对内部的代用茶进行揉捻;
S3:经过动力装置的热空气通过排气管进入混气罐内部,并通过开启电磁空气泵控制热空气进入输气管的内部并遵循慢、快、慢的准则调整热空气输送的速率,进而推动活塞板带动下方的加压盘的代用茶进行加压加速揉捻;
S4:揉捻完成后通过开启锁定装置解除隔板底端的限位,隔板发生转动打开通道,将揉捻盘内部的代用茶输送到混合罐的内部,且在揉捻时储气管会在揉捻罐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所以会间接通过连通管带动下方的中空管转动,进而带动螺旋叶片运动,对混合罐内部的代用茶进行混合,同时由于储气管加压时所使用的热空气在快速输入热空气的速率时会带动活塞杆下移至排气口的底端,进而会将热空气通过排气口进入连通管内部,并通过中空管外侧面的输气孔导出,实现间隙喷出热空气辅助烘干,最终通过混合烘干制得代用茶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采用热空气主要作为主要动力来源,摒弃了传统茶叶揉捻装置中设置的传动电机和气缸,转而采用热空气推动动力装置的工作来将流动的空气转变为机械动能实现周向运动,且旋转速度和空气通入速率成正比,避免传统装置中使用传动电机配合减速器造成的故障率较高且能耗高的问题,同时热空气在实现周向运动的同时会对茶叶提供下压力,代替传统气缸提供的压力,且热空气可作用与茶叶,直接升高茶叶的温度,实现热揉捻,能源利用率较高,且故障率较低。
2、本发明通过将热空气作为主要动力,改变传统气缸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传统气缸在低速运动时受到气体压缩性和摩擦阻力的影响,导致气缸运动时会出现时快时慢或骤停的问题,由于热空气的通入速率可控,所以当通入储气管内部的热空气速率为慢、快、慢时,其可对应茶叶揉捻手法中的轻、重、轻,满足了茶叶揉捻手法的需要,使得茶叶的品质得到提高,且加压过程中的热空气来源为揉捻提供周向运动时的热空气,对热空气的利用率较高,利用热空气的流动性不仅实现了茶叶揉捻时的周向运动和加压操作,同时还满足了茶叶揉捻时的手法要求,显著提高了擦茶叶品质。
3、本发明通过利用揉捻时的周向运动为混合时提供动力来源,使得揉捻和混合烘干为一体式设计,避免传统混合时需要额外添加传动电机和减速器的方式,减少了能源消耗和传动组件,同时可利用加压时的空气作用于茶叶进行烘干操作,同时利用了茶叶加压时的慢、快、慢的热空气输入速率,使得仅有热空气输入速率快时才能输出热空气进行烘干,实现间歇时烘干,避免传统烘干方式容易过度烘干造成的品质受损,且烘干的热源来源于揉捻过程,避免额外添加烘干热源,利用热空气的流动性,不仅实现了茶叶的揉捻操作和满足揉捻时的手法要求,同时可充分混合烘干,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底端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混合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混合罐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揉捻盘底端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锁定装置结构的单独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揉捻盘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揉捻罐底端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揉捻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储气管和动力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揉捻盘;2、混合罐;3、揉捻筋;4、隔板;5、合页;6、锁定装置;601、固定座;602、活动杆;603、挡块;604、电磁环;605、安装槽;606、复位弹簧;7、揉捻罐;8、延长套;9、主轴;10、加压盘;11、加压筋;12、储气管;13、活塞板;14、活塞杆;15、排气口;16、支杆;17、输气管;18、混气罐;19、电磁空气泵;20、固定架;21、动力装置;211、进气管;212、叶轮;213、排气管;214、动力罐;22、连通管;23、中空管;24、螺旋叶片;25、输气孔;26、单向阀;27、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以及图3和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包括揉捻盘1和混合罐2,揉捻盘1顶端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主轴9,主轴9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延长套8,延长套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揉捻罐7,揉捻罐7的底端与揉捻盘1内腔的底端相接触,延长套8的顶端活动安装有动力装置21,揉捻盘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锁定装置6,揉捻罐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加压盘10,加压盘10的上方设有储气管12,储气管12的外侧面与揉捻罐7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加压盘10的底端开设有加压筋11,混合罐2内腔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中空管23,中空管23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位于混合罐2内部的螺旋叶片24,动力装置21外侧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20,固定架20的另一端与揉捻盘1的顶端固定连接,延长套8的顶端贯穿动力装置21且与动力装置21活动连接。
第一个实施例:
在使用前,可将待揉捻和混合烘干的代用茶原材料放入揉捻罐7的内部,并使其置于加压盘10和揉捻盘1之间的位置上,并将动力装置21与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之间相连接,完成连接后,通过启动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将热空气输入至动力装置21的内部,并推动动力装置21的旋转,同时利用动力装置21带动延长套8的旋转并利用延长套8实现揉捻罐7相对揉捻盘1的圆心周向运动,对茶叶进行揉捻操作,同时热空气会再次进入储气管12的内部并带动活塞板13以及下方的活塞杆14和加压盘10向下运动,且对茶叶提供下压力,辅助茶叶进行揉捻。
通过采用热空气主要作为主要动力来源,摒弃了传统茶叶揉捻装置中设置的传动电机和气缸,转而采用热空气推动动力装置21的工作来将流动的空气转变为机械动能实现周向运动,且旋转速度和空气通入速率成正比,避免传统装置中使用传动电机配合减速器造成的故障率较高且能耗高的问题,同时热空气在实现周向运动的同时会对茶叶提供下压力,代替传统气缸提供的压力,且热空气可作用与茶叶,直接升高茶叶的温度,实现热揉捻,能源利用率较高,且故障率较低。
如图10所示,动力装置21包括动力罐214,动力罐214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进气管211,动力罐214的左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213,动力罐214的内部设有叶轮212,叶轮212的内侧面与延长套8位于动力罐214内部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当热空气通过进气管211输入动力罐214的内部时,由于热空气的流动性会带动叶轮212的持续旋转并带动其内侧面的延长套8随之旋转,提供动力,同时热空气会通过排气管213从动力罐214的内部导出以供后续使用,不仅利用流动空气实现动力输出,同时能源消耗率较低可供后续使用。
如图9所示,动力装置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气罐18,混气罐18的顶端活动连通有输气管17,输气管17可相对混气罐18顶端转动,输气管17的另一端与储气管12的顶端固定连通,动力装置21顶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磁空气泵19,电磁空气泵19的一端与混气罐18的内部固定连通,混气罐18的左端与排气管213的另一端固定连通。
当热空气从排气管213输入到混气罐18的内部时,可将电磁空气泵19设定为慢、快、慢的速率,来使得进入输气管17的空气速率遵循慢、快、慢的设定,改变空气通入储气管12的速率,为后续进行的茶叶加压提供动力支撑。
如图9和图10所示,储气管1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塞板13,活塞板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杆14,活塞杆14的底端贯穿储气管12的底端且与加压盘10的顶端固定连接,活塞杆14外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上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杆16,支杆16的底端与加压盘10的顶端固定连接,储气管12外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上固定连通有排气口15,活塞杆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储气管12内部的限位弹簧27,限位弹簧27的顶端与储气管12内腔的顶端固定连接。
第二个实施例:
当热空气进入储气管12的内部时,会对活塞板13提供下压力,进而带动活塞板13下方的活塞杆14以及加压盘10向下运动,同时支杆16可将活塞杆14的压力均匀的分摊至加压盘10的底端来对茶叶提供稳定的下压力,且空气速率遵循慢、快、慢的设定,对应活塞板13的运动状态分别为活塞板13运动到排气口15的顶端和活塞板13运动到排气口15的底端以及活塞板13复位后再次运动到排气口15的顶端,而当活塞板13运动到排气口15的底端时,位于储气管12内部的热空气会通过排气口15导出,此时活塞板13在其顶端限位弹簧27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且对应加压盘10的下压力也为轻、重、轻,来对茶叶进行合适力度的揉捻。
通过将热空气作为主要动力,改变传统气缸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传统气缸在低速运动时受到气体压缩性和摩擦阻力的影响,导致气缸运动时会出现时快时慢或骤停的问题,由于热空气的通入速率可控,所以当通入储气管12内部的热空气速率为慢、快、慢时,其可对应茶叶揉捻手法中的轻、重、轻,满足了茶叶揉捻手法的需要,使得茶叶的品质得到提高,且加压过程中的热空气来源为揉捻提供周向运动时的热空气,对热空气的利用率较高,利用热空气的流动性不仅实现了茶叶揉捻时的周向运动和加压操作,同时还满足了茶叶揉捻时的手法要求,显著提高了擦茶叶品质。
如图5和图7所示,揉捻盘1内侧面的底端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揉捻筋3,揉捻盘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隔板4,隔板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揉捻盘1的底端,两个隔板4底端相对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合页5,隔板4通过合页5与揉捻盘1之间活动连接,锁定装置6的一侧与隔板4的底端相接触。
通过揉捻盘1上所安装的揉捻筋3以及加压盘10底端开设的加压筋11可使得茶叶更好的揉捻出汁,同时隔板4可在合页5的带动下相对揉捻盘1转动,来打开通道使得揉捻完毕的茶叶进入混合罐2的内部进行处理,同时锁定装置6可在揉捻时对隔板4的一端提供支撑,使得隔板4与揉捻盘1内腔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方便揉捻,且在需要时自动解除支撑,使得隔板4发生转动打开通道,自动导出茶叶,无需人工辅助。
如图6所示,锁定装置6包括固定座601,固定座60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605,安装槽605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06,复位弹簧6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槽605内部的活动杆602,活动杆602的前端贯穿固定座601且固定安装有挡块603,挡块603的顶端与隔板4的底端相接触,挡块603为铸铁制成,固定座60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位于活动杆602外侧面的电磁环604,电磁环604与活动杆602活动套接。
锁定装置6在初始状态时位于活动杆602前端的挡块603可与隔板4底端的一侧进行接触,来对隔板4进行支撑,使得隔板4与揉捻盘1内腔的底端形成一个整体,而当揉捻完成时,可开启电磁环604的电源,此时电磁环604即可产生磁力并对挡块603产生吸引力,此时挡块603即可朝电磁环604的方向进行运动并与电磁环604之间进行吸附,此时活动杆602靠近安装槽605的一端朝安装槽605的内侧面进行位移,并压缩复位弹簧606,此时挡块603的底端离开隔板4的底端即不对隔板4的底端提供支撑,使得隔板4发生转动打开通道,反之关闭电磁环604的电源,复位弹簧606自动复位带动挡块603重新回到隔板4的底端对隔板4提供支撑。
如图4所示,排气口15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通管22,连通管22的另一端与中空管23外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上固定连通,中空管23的外侧面呈圆周状开设有输气孔25,中空管23内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连通管22输入端下方的单向阀26,单向阀26的方向为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
第三个实施例:
当揉捻罐7相对揉捻盘1的圆心周向运动时会一同带动储气管12相对揉捻盘1的圆心周向运动,此时在排气口15的带动下即可通过连通管22带动中空管23相对混合罐2旋转,而揉捻完毕后的茶叶会自由落入混合罐2的内部,当中空管23相对混合罐2旋转时亦可带动螺旋叶片24旋转进而将混合罐2内部的代用茶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同时当活塞板13运动到排气口15的底端时会将储气管12内部的热空气通过连通管22输送至中空管23的内部,并通过输气孔25导出作用于混合罐2内部的代用茶原材料使其从内部被烘干,由于仅在活塞板13运动到排气口15底端时才会输送热空气至中空管23的内部,所以烘干速率为间歇式烘干,最终完成混合烘干。
通过利用揉捻时的周向运动为混合时提供动力来源,使得揉捻和混合烘干为一体式设计,避免传统混合时需要额外添加传动电机和减速器的方式,减少了能源消耗和传动组件,同时可利用加压时的空气作用于茶叶进行烘干操作,同时利用了茶叶加压时的慢、快、慢的热空气输入速率,使得仅有热空气输入速率快时才能输出热空气进行烘干,实现间歇时烘干,避免传统烘干方式容易过度烘干造成的品质受损,且烘干的热源来源于揉捻过程,避免额外添加烘干热源,利用热空气的流动性,不仅实现了茶叶的揉捻操作和满足揉捻时的手法要求,同时可充分混合烘干,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且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易于推广。
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制备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首先将需要揉捻和混合烘干的代用茶原材料放置在揉捻罐7的内部,并使其位于揉捻盘1和加压盘10之间的位置上,并将进气管211与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相连接,完成准备;
S2:通过开启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将热空气输送至动力装置21的内部并推动动力装置21工作且带动延长套8旋转并利用延长套8带动揉捻罐7相对揉捻盘1的圆心周向运动,对内部的代用茶进行揉捻;
S3:经过动力装置21的热空气通过排气管213进入混气罐18内部,并通过开启电磁空气泵19控制热空气进入输气管17的内部并遵循慢、快、慢的准则调整热空气输送的速率,进而推动活塞板13带动下方的加压盘10的代用茶进行加压加速揉捻;
S4:揉捻完成后通过开启锁定装置6解除隔板4底端的限位,隔板4发生转动打开通道,将揉捻盘1内部的代用茶输送到混合罐2的内部,且在揉捻时储气管12会在揉捻罐7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所以会间接通过连通管22带动下方的中空管23转动,进而带动螺旋叶片24运动,对混合罐2内部的代用茶进行混合,同时由于储气管12加压时所使用的热空气在快速输入热空气的速率时会带动活塞杆14下移至排气口15的底端,进而会将热空气通过排气口15进入连通管22内部,并通过中空管23外侧面的输气孔25导出,实现间隙喷出热空气辅助烘干,最终通过混合烘干制得代用茶成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包括揉捻盘(1)和混合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盘(1)顶端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主轴(9),所述主轴(9)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延长套(8),所述延长套(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揉捻罐(7),所述揉捻罐(7)的底端与揉捻盘(1)内腔的底端相接触,所述延长套(8)的顶端活动安装有动力装置(21),所述揉捻盘(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锁定装置(6),所述揉捻罐(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加压盘(10),所述加压盘(10)的上方设有储气管(12),所述储气管(12)的外侧面与揉捻罐(7)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压盘(10)的底端开设有加压筋(11),所述混合罐(2)内腔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中空管(23),所述中空管(23)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位于混合罐(2)内部的螺旋叶片(24);
所述动力装置(21)包括动力罐(214),所述动力罐(214)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进气管(211),所述动力罐(214)的左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213),所述动力罐(214)的内部设有叶轮(212),所述叶轮(212)的内侧面与延长套(8)位于动力罐(214)内部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气罐(18),所述混气罐(18)的顶端活动连通有输气管(17),所述输气管(17)可相对混气罐(18)顶端转动,所述输气管(17)的另一端与储气管(12)的顶端固定连通,所述动力装置(21)顶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磁空气泵(19),所述电磁空气泵(19)的一端与混气罐(18)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混气罐(18)的左端与排气管(213)的另一端固定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套(8)的顶端贯穿动力装置(21)且与动力装置(2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管(1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塞板(13),所述活塞板(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杆(14),所述活塞杆(14)的底端贯穿储气管(12)的底端且与加压盘(1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4)外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上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支杆(16),所述支杆(16)的底端与加压盘(10)的顶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管(12)外侧面靠近底端的位置上固定连通有排气口(15),所述活塞杆(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储气管(12)内部的限位弹簧(27),所述限位弹簧(27)的顶端与储气管(12)内腔的顶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盘(1)内侧面的底端等角度固定安装有揉捻筋(3),所述揉捻盘(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隔板(4),所述隔板(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揉捻盘(1)的底端,两个所述隔板(4)底端相对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合页(5),所述隔板(4)通过合页(5)与揉捻盘(1)之间活动连接,所述锁定装置(6)的一侧与隔板(4)的底端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6)包括固定座(601),所述固定座(60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605),所述安装槽(605)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06),所述复位弹簧(6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槽(605)内部的活动杆(602),所述活动杆(602)的前端贯穿固定座(601)且固定安装有挡块(603),所述挡块(603)的顶端与隔板(4)的底端相接触,所述挡块(603)为铸铁制成,所述固定座(60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位于活动杆(602)外侧面的电磁环(604),所述电磁环(604)与活动杆(602)活动套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5)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通管(22),所述连通管(22)的另一端与中空管(23)外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上固定连通,所述中空管(23)的外侧面呈圆周状开设有输气孔(25),所述中空管(23)内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连通管(22)输入端下方的单向阀(26),所述单向阀(26)的方向为向外导通和向内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制备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首先将需要揉捻和混合烘干的代用茶原材料放置在揉捻罐(7)的内部,并使其位于揉捻盘(1)和加压盘(10)之间的位置上,并将进气管(211)与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相连接,完成准备;
S2:通过开启外部热空气输送装置,将热空气输送至动力装置(21)的内部并推动动力装置(21)工作且带动延长套(8)旋转并利用延长套(8)带动揉捻罐(7)相对揉捻盘(1)的圆心周向运动,对内部的代用茶进行揉捻;
S3:经过动力装置(21)的热空气通过排气管(213)进入混气罐(18)内部,并通过开启电磁空气泵(19)控制热空气进入输气管(17)的内部并遵循慢、快、慢的准则调整热空气输送的速率,进而推动活塞板(13)带动下方的加压盘(10)的代用茶进行加压加速揉捻;
S4:揉捻完成后通过开启锁定装置(6)解除隔板(4)底端的限位,隔板(4)发生转动打开通道,将揉捻盘(1)内部的代用茶输送到混合罐(2)的内部,且在揉捻时储气管(12)会在揉捻罐(7)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所以会间接通过连通管(22)带动下方的中空管(23)转动,进而带动螺旋叶片(24)运动,对混合罐(2)内部的代用茶进行混合,同时由于储气管(12)加压时所使用的热空气在快速输入热空气的速率时会带动活塞杆(14)下移至排气口(15)的底端,进而会将热空气通过排气口(15)进入连通管(22)内部,并通过中空管(23)外侧面的输气孔(25)导出,实现间隙喷出热空气辅助烘干,最终通过混合烘干制得代用茶成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1473.XA CN114651886B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1473.XA CN114651886B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1886A CN114651886A (zh) | 2022-06-24 |
CN114651886B true CN114651886B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2032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01473.XA Active CN114651886B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51886B (zh)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36590U (zh) * | 2009-06-26 | 2010-08-04 | 四川中测量仪有限公司 | 茶叶揉捻机 |
CN201690987U (zh) * | 2010-08-06 | 2011-01-05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茶叶揉捻机 |
JP2012021519A (ja) * | 2010-07-16 | 2012-02-02 | Toshiharu Oishi | 圧力利用持続回転動力引き出し装置の制作方法 |
CN204292115U (zh) * | 2014-12-09 | 2015-04-29 | 苏鹏鸣 | 一体式制茶机 |
CN205624258U (zh) * | 2016-03-10 | 2016-10-12 | 张启华 | 一种新型茶叶揉捻烘干机 |
CN107047822A (zh) * | 2017-03-21 | 2017-08-18 | 正安县黔蕊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
CN206994293U (zh) * | 2017-05-27 | 2018-02-13 | 林清矫 | 一种高效揉捻盘 |
CN207820990U (zh) * | 2017-12-06 | 2018-09-07 | 浙江泰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加工一体机 |
CN108541780A (zh) * | 2018-05-31 | 2018-09-18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节能针芽形茶炒机及利用该茶炒机加工针形茶的方法 |
CN108634044A (zh) * | 2018-04-28 | 2018-10-12 | 凤冈县富祯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揉捻设备 |
CN108740134A (zh) * | 2018-05-30 | 2018-11-06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自动揉捻装置 |
CN208909041U (zh) * | 2018-06-19 | 2019-05-31 | 贵州玉屏展鸿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揉捻及烘干装置 |
CN208972527U (zh) * | 2018-06-29 | 2019-06-14 | 铅山县武夷山镇高山有机茶厂 | 一种茶叶自动揉捻烘干装置的烘干除铁机构 |
CN110100925A (zh) * | 2019-06-20 | 2019-08-09 | 朱桂清 | 一种茶叶揉捻机 |
CN110547344A (zh) * | 2019-08-22 | 2019-12-10 | 湖南三十九铺茶业有限公司 | 茶叶揉捻装置 |
CN212574042U (zh) * | 2020-06-23 | 2021-02-23 | 云南星女王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揉捻装置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10301473.XA patent/CN1146518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36590U (zh) * | 2009-06-26 | 2010-08-04 | 四川中测量仪有限公司 | 茶叶揉捻机 |
JP2012021519A (ja) * | 2010-07-16 | 2012-02-02 | Toshiharu Oishi | 圧力利用持続回転動力引き出し装置の制作方法 |
CN201690987U (zh) * | 2010-08-06 | 2011-01-05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茶叶揉捻机 |
CN204292115U (zh) * | 2014-12-09 | 2015-04-29 | 苏鹏鸣 | 一体式制茶机 |
CN205624258U (zh) * | 2016-03-10 | 2016-10-12 | 张启华 | 一种新型茶叶揉捻烘干机 |
CN107047822A (zh) * | 2017-03-21 | 2017-08-18 | 正安县黔蕊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
CN206994293U (zh) * | 2017-05-27 | 2018-02-13 | 林清矫 | 一种高效揉捻盘 |
CN207820990U (zh) * | 2017-12-06 | 2018-09-07 | 浙江泰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加工一体机 |
CN108634044A (zh) * | 2018-04-28 | 2018-10-12 | 凤冈县富祯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揉捻设备 |
CN108740134A (zh) * | 2018-05-30 | 2018-11-06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自动揉捻装置 |
CN108541780A (zh) * | 2018-05-31 | 2018-09-18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节能针芽形茶炒机及利用该茶炒机加工针形茶的方法 |
CN208909041U (zh) * | 2018-06-19 | 2019-05-31 | 贵州玉屏展鸿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揉捻及烘干装置 |
CN208972527U (zh) * | 2018-06-29 | 2019-06-14 | 铅山县武夷山镇高山有机茶厂 | 一种茶叶自动揉捻烘干装置的烘干除铁机构 |
CN110100925A (zh) * | 2019-06-20 | 2019-08-09 | 朱桂清 | 一种茶叶揉捻机 |
CN110547344A (zh) * | 2019-08-22 | 2019-12-10 | 湖南三十九铺茶业有限公司 | 茶叶揉捻装置 |
CN212574042U (zh) * | 2020-06-23 | 2021-02-23 | 云南星女王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揉捻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1886A (zh) | 2022-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51109B (zh) | 直线接皮的紧凑型包馅食品成型机 | |
CN107350106A (zh) | 一种高效的电烤箱外壳喷漆装置 | |
CN114651886B (zh) | 一种药食同源代用茶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2586571A (zh) | 一种全过程额定压力工作的茶叶揉捻机 | |
CN118325723A (zh) | 一种胶原蛋白肽生产用酶解装置 | |
CN105309529A (zh) | 一种薄饼机 | |
CN201015391Y (zh) | 饺子自动成型机 | |
CN109105940A (zh) | 一种年糕生产用挤出装置 | |
CN204014894U (zh) | 一种薄饼机 | |
CN208907109U (zh) | 一种茶皂素精油香皂制作设备 | |
CN201797942U (zh) | 自动包子皮机 | |
CN205865883U (zh) | 一种用于多行业的全自动物料炒制装置 | |
CN202043569U (zh) | 全自动烙馍机 | |
CN208387729U (zh) | 一种高效面条制作机 | |
CN209219033U (zh) | 自动面皮机 | |
CN111727993A (zh) | 一种旋转式制饼机 | |
CN205052644U (zh) | 一种全自动玉米馃机 | |
CN208549834U (zh) | 一种便于混合配料的qq豆腐用调味机 | |
CN215958005U (zh) | 全自动烧饼机 | |
CN216381846U (zh) | 一种新型保温热熔涂料输送齿轮泵 | |
CN219920895U (zh) | 一种新型厚度可调的高效全自动煎饼机 | |
CN208949243U (zh) | 润粮喷淋器 | |
CN217487438U (zh) | 一种食叶草鲜面条加工用压面机 | |
CN214828922U (zh) | 一种红云朵玫瑰面霜用灌装装置 | |
CN209914916U (zh) | 一种上压装置以及应用其的肉酱制品成型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