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8855A - 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8855A
CN114648855A CN202210270800.XA CN202210270800A CN114648855A CN 114648855 A CN114648855 A CN 114648855A CN 202210270800 A CN202210270800 A CN 202210270800A CN 114648855 A CN114648855 A CN 114648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undary
monitoring
subsystem
target
monitor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08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48855B (zh
Inventor
由克
张通
江园园
胡晓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lian Tianqi Satell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lian Tianqi Satell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lian Tianqi Satell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lian Tianqi Satell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08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8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8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8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8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8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9/00Alarm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different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s, e.g. burglary and fire,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abnormal rate of flow
    • G08B19/005Alarm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different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s, e.g. burglary and fire,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abnormal rate of flow combined burglary and fire alarm system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00Registe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time of events or elapsed time, e.g. time-recorders for work people
    • G07C1/20Checking timed patrols, e.g. of watchma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02Mechanical actuation
    • G08B13/12Mechanical actuation by the breaking or disturbance of stretched cords or wires
    • G08B13/122Mechanical actuation by the breaking or disturbance of stretched cords or wires for a perimeter fenc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防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AI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围栏子系统、智能巡更子系统、智能烟感子系统、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所述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AI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围栏子系统、智能巡更子系统、智能烟感子系统、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通信连接。本发明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对前述系统进行控制。本发明可以提高社区安防管理效率,及时发现社区中出现的安防事件。

Description

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防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和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社区的安防管理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社区的安防管理中,常常会在社区的各个区域设置摄像头等的视频采集设备来获取社区各个位置的视频图像,工作人员通过查看这些视频图像对社区的各个区域进行监控,查看是否有未经授权的人员侵入到社区一些限制区域。采用前述方式需要安保人员随时查看视频图像,因此效率低下。对此,可以在这些限制区域设置电子围栏,当未经授权的人员侵入限制区域时,电子围栏可以迅速检测到,并进行报警。例如公开号为CN105654642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脉冲电子围栏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专利中的电子围栏主要包括高压脉冲模块、短路断路报警检测模块、接触报警检测模块。其中主机控制模块控制高压脉冲模块产生高压脉冲电信号输入到电子围栏前端,在主机的输出端或输入端采用电容分压电路将高压脉冲电信号转换成低压识别的信号,随后采集该信号,根据信号变化产生报警。采用前述电子围栏虽然可以自动且准确地对侵入事件进行检测并报警,但是需要根据具体监控区域的范围,将电子围栏中的高压脉冲模块、短路断路报警检测模块、接触报警检测模块等前端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监控区域的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不根据新的监控区域的范围新安装前端设备则难以对改变后的监控区域进行有效的监控。公开号为CN109671236A的专利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视频周界对监控区域进行监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视频图像即可以实现对监控区域的监测,因此成本较低,但是普通的视频图像属二维的图像信息,难以实现对具有三维边界的监控区域的进行准确有效的监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用以解决传统人工管理社区的方式效率低,当发生影响社区安防的事件时不能及时发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AI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围栏子系统、智能巡更子系统、智能烟感子系统、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所述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AI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围栏子系统、智能巡更子系统、智能烟感子系统、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通信连接,所述AI视频监控子系统根据所获取的社区的实时视频图像对社区进行监控,所述智能烟感子系统用于对社区中产生的烟雾进行监测,所述智能巡更子系统用于规划和监控安保人员的巡更工作,所述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用于对社区中的高空抛物事件进行监控,所述电子围栏子系统根据进行目标监控区域的调整进行动态布控,并对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进行监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第一方面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监控区域的调整信息,所述调整信息包括调整前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和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
S2:根据所述调整信息确定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S3:获取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所对应的防控边界;
S4:根据所述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和各个前端设备所对应的防控边界确定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识别码;
S5:根据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识别码控制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和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包括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为动态可调整边界,所述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的监测范围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边界,在所述S5:根据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设备码控制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之后还包括:
S51:获取包含有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的视频图像;
S52:监测动态调整指令;
S53:如果没有监测到动态调整指令则根据所述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生成与第二边界对应的视频图像边界;
S54:如果监测到动态调整指令则根据动态调整指令和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生成与第二边界对应的视频图像边界;
S55:根据所述视频图像边界和前端设备的检测信号监测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
优选地,在所述S52:监测动态调整指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511:获取预警监控区域的范围;
S512:获取包含所述预警监控区域的范围的视频图像;
S513:当有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预警监控区域的范围时,对所述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S514:根据身份识别结果确定与该身份相匹配的新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S515:获取当前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S516:根据当前目标情况区域的边界和新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生成动态调整指令。
优选地,所述电子围栏包括可测距的无线电子围栏,在所述S5:根据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设备码控制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之后还包括:
S61:获取可测距的无线电子围栏的测距方向作为第一方向;
S62:获取目标监控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对应的二维边界;
S63:获取所述各个二维边界对应的二维视频图像边界;
S64:获取各个二维视频图像边界与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的对应关系;
S65:根据二维视频图像边界和所述对应关系生成虚拟三维边界;
S66:根据所述虚拟三维边界监测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
优选地,所述S66:根据所述虚拟三维边界监测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包括以下步骤:
S661:当无线电子围栏监测到有目标进入测距范围时获取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S662:根据所述虚拟三维边界和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获取对应的二维视频边界;
S663:获取所述目标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
S664:根据所述二维视频边界和所述目标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判断所述目标是否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当检测到智慧社区中出现烟雾时获取烟雾的位置;
S20:根据烟雾的位置获取该位置周围的通道信息;
S30:根据所述烟雾的位置和所述该位置周围的通道信息确定避险疏散路线;
S40:根据所述避险疏散路线确定烟雾的位置的电子门禁的开启状态,所述开启状态包括双向关闭、单向开启、双向开启和特殊权限开启;
S50:根据开启状态向各个的用户终端发送通过相应的电子门禁的权限和避险疏散路线信息。
优选地,所述S30:根据所述烟雾的位置和所述该位置周围的通道确定避险疏散路线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获取烟雾的位置周围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的位置;
S32:根据烟雾的位置和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的位置确定所述避险疏散路线,使避险疏散路线上所经过的电子门禁为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
优选地,在所述S30:根据所述烟雾的位置和所述该位置周围的通道信息确定避险疏散路线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1:检测各个避险疏散路线上各个电子门禁的通电反馈信号;
S302:如果至少一个电子门禁的通电反馈信号未被检测到,则获取未检测到通电反馈信号的电子门禁的位置;
S303:根据未检测到通电反馈信号的电子门禁的位置调整所述避险疏散路线。
优选地,所述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包括雷达检测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71:根据雷达检测装置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确定高空抛出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S72:根据所述高空抛出物体的位置和速度预测高空抛物的落点位置;
S73:根据预测的高空抛物的落点位置确定高空抛物的影响区域;
S74:根据所述影响区域产生用于控制灯光预警装置的控制信号;
S75: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灯光预警装置在地面相应位置投影出用于指示危险区域的灯光投影图像。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利用智能烟感子系统用于对社区中产生的烟雾进行监测,利用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用于对社区中的高空抛物事件进行监控系统,并将各个子系统和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进行通信连接,使系统可以及时获知社区中所发生的烟雾、高空抛物等安防事件,不需要大量工作人员随时到现场巡查,提高了安防管理的效率。本发明还采用了可动态布控的电子围栏来对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进行监控,电子围栏子系统可以根据进行目标监控区域的调整而调整监控的范围,使社区安防管理更加灵活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调整前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控制电子围栏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状态上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根据人员是否生成动态调整指令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对具有三维边界的目标监控区域进行监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目标监控区域的三维边界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视频图像中沿第一方向不同位置的二维视频边界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根据虚拟三维边界监测目标监控区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利用烟感系统规划避险疏散路线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利用断电使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规划避险疏散路线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根据电子门禁的通电反馈信号调整避险疏散路线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监测高空抛物并进行灯光预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AI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围栏子系统、智能巡更子系统、智能烟感子系统、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
其中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AI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围栏子系统、智能巡更子系统、智能烟感子系统、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通信连接。前述通信连接的方式可以是有线的通信连接也可以是无线的通信连接。
所述综合管理控制中心根据智能烟感子系统获取的烟雾位置动态调整电子围栏子系统的监控区域。当烟感子系统检测到社区中有烟雾产生时,将产生烟雾的位置发送给综合管理控制中心,综合管理控制中心根据烟雾产生的位置调整电子围栏子系统的监控区域,将产生烟雾的区域也设置为监控区域,并根据烟雾影响的范围设置监控的边界,当有人进入到前述监控的边界时电子围栏子系统产生报警信息。
所述AI视频监控子系统主要是采用了若干分布式设置的AI摄像头,根据所获取的社区的实时视频图像对社区进行监控,所述智能烟感子系统用于对社区中产生的烟雾进行监测,所述智能巡更子系统用于规划和监控安保人员的巡更工作,所述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用于对社区中的高空抛物事件进行监控,所述电子围栏子系统根据进行目标监控区域的调整进行动态布控,并对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进行监控。其中AI视频监控子系统采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全区域覆盖,视频覆盖位置包括但不限于楼内电梯厅、电梯内、广场、走廊、停车场、商铺、天台。AI视频监控子系统可以采用边缘计算的方式,在获取视频图像的同时就进行计算分析,节省了数据传送的时间。AI视频监控子系统可以在地面外围监控摄像头,在商铺和重要广场区域地面设置监控摄像枪,在主要出入口设置监控球机摄像头。在电梯等其他区域地面外围设置监控球机摄像头。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在所有楼栋设置高抛摄像机,实时监控高抛物情况,并实时存储视频,保留证据。电子围栏子系统可以采脉冲式电子围栏,其中电子围栏子系统根据进行目标监控区域的调整进行动态布控是指电子围栏子系统可以根据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的改变而调整。其中智能巡更子系统包括在各个巡更点位设置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中包含了该巡更点位的位置信息。巡更人员到达某个巡更点位后可以用手机或者手持终端扫描该二维码,获取巡更点位的位置信息并传送给智能巡更子系统的控制器,控制器中存储有社区中所有巡更点位的位置,控制器根据巡更人员扫描二维码上传的点位信息来规划巡更人员巡更的路线,让巡更人员可以通过较短的路线达到各个巡更点位。当巡更人员发送巡更点位的位置信息后,智能巡更子系统调取相应位置的视频监控发送给安防管理人员。其中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还可以上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用于控制实施例1中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监控区域的调整信息,所述调整信息包括调整前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和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
其中目标监控区域为安防管理中需要禁止所有人员侵入,或者禁止没有经过授权的人员侵入的区域。例如社区的边界上往往会修建边界墙,一般会禁止所有人员翻越社区的边界墙,因此社区中的边界墙顶部所处的区域,属于前述禁止所有人员侵入的区域。又例如社区中安装有重要电力设施的位置,一般只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靠近或者进入,而不允许其他无关的人员进入。因此这些区域属于前述禁止没有经过授权的人员侵入的区域。本实施例可以利用电子围栏对这些目标监控区域进行监控。在实际的社区安防管理中,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往往会因为某些情况而改变。例如当出现烟雾报警,社区的一些设备设施故障等突发情况时,限制人员进入的区域就会发生改变,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些突发情况,就需要及时对这些目标监控区域进行调整。当调整后的目前监控区域确定后,可以将调整前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和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作为调整信息发送和/或输入到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
例如综合管理控制中心根据智能烟感子系统获取的烟雾位置动态调整电子围栏子系统的监控区域。当烟感子系统检测到社区中有烟雾产生时,将产生烟雾的位置发送给综合管理控制中心,综合管理控制中心根据烟雾产生的位置调整电子围栏子系统的监控区域,将产生烟雾的区域也设置为监控区域,并根据烟雾影响的范围设置监控的边界,当有人进入到前述监控的边界时电子围栏子系统产生报警信息。
本实施例的方法使电子围栏子系统可以根据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的改变而调整。S2:根据所述调整信息确定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其中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是指目标监控区域和非目标监控区域之间的界线。当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也相应改变,对此本步骤根据调整后的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重新确定出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S3:获取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所对应的防控边界;
其中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是指电子围栏中安装在监控区域现场的相关硬件设备,例如脉冲电子围栏中的高压脉冲模块、短路断路报警检测模块、接触报警检测模块等。其中的防控边界为这些前端设备所能监测到的边界,当有物体通过这些边界时,这些前端设备就会产生相应的监测信号,而这些前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决定了这些前端设备所能监控的防控边界,当前端设备安装好后,它们对应的防控边界也就确定了。为了后续可以灵活调整电子围栏工作时的监控范围,可以多设置一些前端设备,使电子围栏的能够监控的最大范围覆盖安防管理时可能用到的监控范围。
S4:根据所述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和各个前端设备所对应的防控边界确定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识别码;
为了便于区分各个前端设备,可以给各个前端设备分配一个身份识别码。本步骤在调整后的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确定后,根据各个前端设备所对应的防控边界来对前端设备进行选择,使所选择的前端设备所对应的防控边界组成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然后获取到这些被选出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识别码。
S5:根据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识别码控制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和关闭状态。
当获取到被选出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识别码后,根据身份识别码找到这些需要处于工作状态的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如果这些前端设备目前处于开启状态,则使其保持开启状态,如果这些前端设备目前处于关闭状态,则将这些前端设备开启。对于其它的前端设备,如果目前处于关闭状态,则使其保持关闭,如果目前处于开启状态,则将其关闭。本实施例利用调整前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来确定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并通过开启和关闭相应的前端设备来调整电子围栏的监控区域与调整后的目标监控区域相一致。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包括第一边界h1和第二边界h2,所述第二边界h2为动态可调整边界,所述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的监测范围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边界h1。本实施例将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分成两种,第一种是不会改变的第一边界h1,第二种是可以根据安防需求改变的第二边界h2。
如图5所示,在所述S5:根据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设备码控制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之后还包括:
S51:获取包含有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的视频图像;
为了节约成本,本实施例可以利用安装在目标监控区域附近的已有的视频采集设备例如监控摄像头来获取包含有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的视频图像。其中包含有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的视频图像是指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出现在所采集的视频图像中。
S52:监测动态调整指令;
当目标监控区域发生改变后,系统可以产生动态调整指令,该动态调整指令至少包括了调整后的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
S53:如果没有监测到动态调整指令则根据所述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图像生成与第二边界h2对应的视频图像边界;
如果没有监测到动态调整指令则表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维持不变。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对第一边界h1即固定边界进行监控,利用视频图像对第二边界h2进行监控。由于第一边界h1是固定的,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决定了其所监控的边界的位置,因此通过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可以获取到第一边界h1的位置。对此本步骤可以从包含有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的视频图像中获取到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的安装位置,然后根据前端设备的安装位置获取第一边界h1的位置。然后将第一边界h1作为参照,根据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生成与第二边界h2对应的视频图像边界。其中视频图像边界也称为视频周界,其中第二边界h2与视频图像边界对应是指第二边界h2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与所生产的视频图像边界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相同,通过对分析视频图像中目标与视频图像边界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是否有目标物体第二边界h2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中。
S54:如果监测到动态调整指令则根据动态调整指令和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生成与第二边界h2对应的视频图像边界;
如果监测到动态调整指令则表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发生了变化,例如图3中虚线表示的第二边界变成了图4中虚线表示的第二边界。这时根据动态调整指令中所包含的调整后的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来确定新的第二边界h2。新的第二边界h2确定好后就可以如前一步骤中那样确定视频图像边界。
S55:根据所述视频图像边界和前端设备的检测信号监测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
其中前端设备负责监测固定不变的第一边界h1,可动态调整的第二边界h2则由系统通过视频图像边界和采集到的实时视频图像来监控。采用前述方式后只需要在设置少量的前端设备监控固定不变的第一边界h1,可变动的第二边界h2则有系统根据采集的视频图像来监控,而这些视频图像可以利用已有的设置在监控区域附近的监控摄像头来获取,因此所需的硬件设备少,成本更低。此外,由于视频边界可以根据目标监控区域的变化灵活调整,其调整过程可以只涉及相关数据的修改,而不需要调整前端设备的安装,或者改变对前端设备的控制,因此可以快速适应目标监控区域改变的应用场景,并且本实施例利用前端设备的图像作为参照来生成视频图像边界,可使生成的视频图像边界的位置更加准确。
在社区安防管理中,不同身份的人员在社区中被限制进入的区域往往不同。例如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快递员,外卖递送人员被限制进入的区域互不相同。对此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S52:监测动态调整指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511:获取预警监控区域的范围;
S512:获取包含所述预警监控区域的范围的视频图像;
S513:当有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预警监控区域的范围时,对所述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预警监控区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将在社区门口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设置为预警监控区域,当有人员进入到预警监控区域就对该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S514:根据身份识别结果确定与该身份相匹配的新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当识别出相关人员的身份后,可以根据安防管理的要求确定出该身份被限制进入区域作为与该身份相匹配的新目标监控区。
S515:获取当前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S516:根据当前目标情况区域的边界和新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生成动态调整指令。
本实施例可以人员的身份来设置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并生成相应的动态调整指令,是系统可以根据安防管理的要求对不同身份的人员按照与之匹配的监控区域范围来进行监控,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安防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当采用视频周界进行监控时,由于视频图像400是二维的,因此难以形成三维的边界。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二维的视频图像400来生成三维边界的方法,但是由于二维视频图像400缺少了三维的信息,因此利用二维视频图像来400生成三维边界往往不够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围栏包括可测距的无线电子围栏300,如图7所示,在所述S5:根据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设备码控制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之后还包括:
S61:获取可测距的无线电子围栏300的测距方向作为第一方向;
本实施例采用可以测量某个方向上目标物体与无线电子围栏300的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无线电子围栏300。并将无线电子围栏300所能测量距离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图8中x方向表示第一方向。
S62:获取目标监控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对应的二维边界;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目标监控区域为三维的目标监控区域,具有相应的三维边界200(图8中虚线表示目标监控区域的三维边界)。本步骤的二维边界,是指目标监控区域的某个位置的边界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对应的二维边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里不做限制。图8中示出了第一方向上两个位置对应的二维边界,分别是第一二维边界m1和第二二维边界m2。
S63:获取所述各个二维边界对应的二维视频图像边界;
如图9所示,其中二维边界与二维视频图像边界对应是指二维边界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与对应生成的二维视频图像边界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相同。图9中所示的第一二维视频边界n1与图8中的第一二维边界对应,图9中所示的第二二维视频边界n2与图8中的第二二维边界对应。
S64:获取各个二维视频图像边界与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的对应关系;
各个二维视频图像边界与各个二维边界相对应,而各个二维边界又与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相对应,因此本步骤可以根据各个二维视频图像边界与各个二维边界的对应关系和各个二维边界与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的对应关系获取各个二维视频图像边界与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的对应关系。
S65:根据二维视频图像边界和所述对应关系生成虚拟三维边界;
前述虚拟三维边界为保存在系统中的数据,该数据记录了第一方向各个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和各个位置对应的二维视频图像边界。例如第一方向上有k个位置,其中k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虚拟三维边界的数据由这k个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X1,X2…Xk-1,Xk和这k个位置分别对应的二维视频图像边界为B1,B2…Bk-1,Bk组成,其中二维视频图像边界B1与第一方向上坐标X1的位置相对应,B2与第一方向上坐标X2的位置相对应…Bk-1与第一方向上坐标Xk-1的位置相对应,Bk与第一方向上坐标Xk的位置相对应。二维视频图像边界为B1,B2…Bk-1,Bk为表示二维视频图像边界在视频图像400中的位置的数据。
S66:根据所述虚拟三维边界监测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
本实施例所生产的虚拟三维边界与目标监控区域现场的三维边界相对应,当有目标物靠近目标监控区域时,该目标物和目标监控区域会出现在视频图像中,然后可以通过对视频图像中目标物与虚拟三维边界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该目标物是否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中,如图10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661:当无线电子围栏300监测到有目标进入测距范围时获取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本步骤利用无线电子围栏300检测出目标与无线电子围栏300信号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由于无线电子围栏300信号接收装置在社区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根据无线电子围栏300信号接收装置的位置和目标与无线电子围栏300信号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得出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S662:根据所述虚拟三维边界和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获取对应的二维视频边界;
在知道了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后也知道了该位置对应的第一方向上的坐标。由于表示虚拟三维边界的数据中包括了第一方向各个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和各个位置对应的二维视频图像边界,因此利用虚拟三维边界可以找到目标所在位置对应的二维视频图像边界。
S663:获取所述目标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
为了便于后续利用视频图像分析目标是否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本步骤先获取目标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
S664:根据所述二维视频边界和所述目标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判断所述目标是否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
通过前述步骤后已经将三维边界的转换成了二维的视频边界,这是只需要按照现有的方式,根据目标和二维视频边界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关系判断目标是否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中。例如在视频图像中,目标处于二维视频边界的外部则可以判断目标未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中,如果目标处于二维视频边界的内部或者与二维视频边界重合则可以判断目标已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中。
本实施例利用可测距的无线电子围栏300检测出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然后根据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找到该位置对应的二维视频边界,最后利用二维视频边界和所述目标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判断所述目标是否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这种方式将可测距的无线电子围栏300和视频边界检测的方法巧妙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可测距的无线电子围栏300获取的目标深度信息,能够准确获取到各个位置的二维视频边界,可以在布置少量电子围栏前端设备的情况下对三维的目标监控区域进行监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还可以利用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中的智能烟感子系统提高安防管理的效果,如图11所示,对此本实施例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当检测到智慧社区中出现烟雾时获取烟雾的位置;
由于智能烟感子系统预先在在智慧社区的多个位置设置了烟雾检测传感器,当某个或者某几个位置的烟雾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烟雾时,就会向系统发送报警信号,系统根据发送报警信号的烟雾传感器的位置就可以获知智慧社区中有烟雾出现的位置。
S20:根据烟雾的位置获取该位置周围的通道;
社区中有很多可以让人员或者车辆通过通道。这些通道的位置等情况可以事先存储在系统中,当知道了烟雾的位置后就从系统的存储器中读取出烟雾周围的通道信息,所述通道信息包括通道的位置,通道的通行能力,通道两端可以连通的区域等。
S30:根据所述烟雾的位置和所述该位置周围的通道确定避险疏散路线;
其中避险疏散路线是指可以使烟雾附近的人员或者车辆远离烟雾所在位置,达到安全区域所行进的路线。避险疏散路线包括了人员或者车辆行进的方向,沿各个方向行进的距离,在行进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位置,在烟雾附近的人员或者车辆沿着所述避险疏散路线可以到达相对更加安全的地方。
S40:根据所述避险疏散路线确定烟雾的位置的电子门禁的开启状态,所述开启状态包括双向关闭、单向开启、双向开启和特殊权限开启;
当避险疏散路线确定后,可以将位于该路线上所有的电子门禁都找出来,然后对这些电子门禁的开启状态进行控制。例如可以将位于避险疏散路线的电子门禁全部设置为双向开启,即从相对的两个方向通过该电子门禁。也可以将位于避险疏散路线的电子门禁全部设置为单向开启,即只能从一个方向通过该电子门禁,例如可以将避险疏散路线的电子门禁全部设置为避险路线的行进方向开启,这样人员和车辆只能严格按照避险疏散路线的行进方向通过各个电子门禁,既保证了人员和车辆可以按照避险疏散路线准确达到安全区域,又避免了人员和车辆走错方向不能达到安全区域,甚至走到靠近烟雾的危险区域。此外还可以将避险疏散路线的电子门禁设置为特殊权限开启,即在避险疏散路线的行进方向为开启状态,反方向只对具有权限的特殊人员例如消防员开启,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员和车辆走错路线,又可以让消费人员及时赶到现场。
S50:根据开启状态向各个的用户终端发送通过相应的电子门禁的权限和避险疏散路线信息。
在确定了各个电子门禁的开启状态后,可以向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用户终端发送通过各个电子门禁的权限和避险疏散路线信息。
当火灾发生时,电子门禁有可能受到损害而断电,如果断电后电子门禁为关闭状态则会影响人员和车辆疏散。
对此,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S30:根据所述烟雾的位置和所述该位置周围的通道确定避险疏散路线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获取烟雾的位置周围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的位置;
S32:根据烟雾的位置和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的位置确定所述避险疏散路线,使避险疏散路线上所经过的电子门禁为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
本实施例在规划避险疏散路线时使避险疏散路线上所有的电子门禁均为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这样即使电子门禁断电也不会影响人员和车辆的疏散。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S30:根据所述烟雾的位置和所述该位置周围的通道信息确定避险疏散路线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1:检测各个避险疏散路线上各个电子门禁的通电反馈信号;
S302:如果至少一个电子门禁的通电反馈信号未被检测到,则获取未检测到通电反馈信号的电子门禁的位置;
S303:根据未检测到通电反馈信号的电子门禁的位置调整所述避险疏散路线。
当火灾发生时,电子门禁有可能受到损害而断电,对此本实施例将电子门禁设置为在断电的情况下处于开启的状态,这样可以避免电子门禁因为断电而关闭,导致避险疏散通道封闭。为了提高可靠性,本实施例对各个电子门禁的通电状态进行检查,让各个电子门禁在通电状态下向系统方式通电反馈信号,如果电子门禁断电,则系统检测不到该电子门禁发送的通道反馈信号。这时该电子门禁的开启状态不能有效的进行控制,对此本实施例可以重新调整避险疏散路线,使调整后的避险疏散路线不会经过这些断电的电子门禁。
实施例4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包括雷达检测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71:根据雷达检测装置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确定高空抛出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本步骤可以利用超声波雷达检测出高空抛出物体的位置,然后间隔一定时间对高空抛出物体的位置进行采样,通过多次采样可以计算出高空抛出物体的位置。
S72:根据所述高空抛出物体的位置和速度预测高空抛物的落点位置;
S73:根据预测的高空抛物的落点位置确定高空抛物的影响区域;
例如可以将距离落地小于某一距离值的范围设定为影响区域。
S74:根据所述影响区域产生用于控制灯光预警装置的控制信号;
S75: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灯光预警装置在地面相应位置投影出用于指示危险区域的灯光投影图像。
当出现高空抛物时,附近的人员一般不会时刻注意高空的情况因此难以及时察觉。本实施例在检测到高空抛物后控制灯光预警装置进行灯光投影,使周围人员可以及时知道附件有高空抛物的情况。其中灯光投影图像的位置可以是高空抛物会造成损坏和危险的位置,附近人员可以根据灯光投影图像的位置快速准确地获知将要发生危险的区域,从而可以在不抬头观察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朝远离危险区域的方向转移。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慧社区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详细介绍。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发明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AI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围栏子系统、智能巡更子系统、智能烟感子系统、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所述安防综合管理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AI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围栏子系统、智能巡更子系统、智能烟感子系统、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通信连接,所述AI视频监控子系统根据所获取的社区的实时视频图像对社区进行监控,所述智能烟感子系统用于对社区中产生的烟雾进行监测,所述智能巡更子系统用于规划和监控安保人员的巡更工作,所述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用于对社区中的高空抛物事件进行监控,所述电子围栏子系统根据进行目标监控区域的调整进行动态布控,并对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进行监控。
2.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监控区域的调整信息,所述调整信息包括调整前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和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范围;
S2:根据所述调整信息确定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S3:获取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所对应的防控边界;
S4:根据所述调整后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和各个前端设备所对应的防控边界确定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识别码;
S5:根据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识别码控制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和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包括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为动态可调整边界,所述电子围栏的前端设备的监测范围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边界,在所述S5:根据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设备码控制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之后还包括:
S51:获取包含有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的视频图像;
S52:监测动态调整指令;
S53:如果没有监测到动态调整指令则根据所述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生成与第二边界对应的视频图像边界;
S54:如果监测到动态调整指令则根据动态调整指令和电子围栏前端设备图像生成与第二边界对应的视频图像边界;
S55:根据所述视频图像边界和前端设备的检测信号监测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52:监测动态调整指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511:获取预警监控区域的范围;
S512:获取包含所述预警监控区域的范围的视频图像;
S513:当有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预警监控区域的范围时,对所述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S514:根据身份识别结果确定与该身份相匹配的新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S515:获取当前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
S516:根据当前目标情况区域的边界和新目标监控区域的边界生成动态调整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围栏包括可测距的无线电子围栏,在所述S5:根据调整后用于监测的前端设备的身份设备码控制电子围栏的各个前端设备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之后还包括:
S61:获取可测距的无线电子围栏的测距方向作为第一方向;
S62:获取目标监控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对应的二维边界;
S63:获取各个所述二维边界对应的二维视频图像边界;
S64:获取各个二维视频图像边界与第一方向上各个位置的对应关系;
S65:根据二维视频图像边界和所述对应关系生成虚拟三维边界;
S66:根据所述虚拟三维边界监测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6:根据所述虚拟三维边界监测目标监控区域的侵入情况包括以下步骤:
S661:当无线电子围栏监测到有目标进入测距范围时获取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S662:根据所述虚拟三维边界和目标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获取对应的二维视频边界;
S663:获取所述目标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
S664:根据所述二维视频边界和所述目标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判断所述目标是否侵入到目标监控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当检测到智慧社区中出现烟雾时获取烟雾的位置;
S20:根据烟雾的位置获取该位置周围的通道信息;
S30:根据所述烟雾的位置和所述该位置周围的通道信息确定避险疏散路线;
S40:根据所述避险疏散路线确定烟雾的位置的电子门禁的开启状态,所述开启状态包括双向关闭、单向开启、双向开启和特殊权限开启;
S50:根据开启状态向各个的用户终端发送通过相应的电子门禁的权限和避险疏散路线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根据所述烟雾的位置和所述该位置周围的通道确定避险疏散路线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获取烟雾的位置周围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的位置;
S32:根据烟雾的位置和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的位置确定所述避险疏散路线,使避险疏散路线上所经过的电子门禁为在断电时为开启状态的电子门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0:根据所述烟雾的位置和所述该位置周围的通道信息确定避险疏散路线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1:检测各个避险疏散路线上各个电子门禁的通电反馈信号;
S302:如果至少一个电子门禁的通电反馈信号未被检测到,则获取未检测到通电反馈信号的电子门禁的位置;
S303:根据未检测到通电反馈信号的电子门禁的位置调整所述避险疏散路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高空抛物监控子系统包括雷达检测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71:根据雷达检测装置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确定高空抛出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S72:根据所述高空抛出物体的位置和速度预测高空抛物的落点位置;
S73:根据预测的高空抛物的落点位置确定高空抛物的影响区域;
S74:根据所述影响区域产生用于控制灯光预警装置的控制信号;
S75: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灯光预警装置在地面相应位置投影出用于指示危险区域的灯光投影图像。
CN202210270800.XA 2022-03-18 2022-03-18 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648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0800.XA CN114648855B (zh) 2022-03-18 2022-03-18 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0800.XA CN114648855B (zh) 2022-03-18 2022-03-18 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8855A true CN114648855A (zh) 2022-06-21
CN114648855B CN114648855B (zh) 2024-01-05

Family

ID=81995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0800.XA Active CN114648855B (zh) 2022-03-18 2022-03-18 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88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9918A (zh) * 2022-07-26 2022-11-01 南京帅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
EP4345789A1 (de) * 2022-09-30 2024-04-03 Pfannenberg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prüfung eines signalisierungsbereichs eines signalgeber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2372A (ja) * 2004-12-06 2006-06-22 Hitachi Eng Co Ltd 侵入者監視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618688A (zh) * 2015-01-19 2015-05-13 荣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监控防护方法
CN107093192A (zh) * 2011-07-05 2017-08-25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用于投影体监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46866A (zh) * 2018-04-26 2018-08-24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地安全管理平台系统架构
WO2020189313A1 (ja) * 2019-03-20 2020-09-24 アースアイズ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方法
CN113315887A (zh) * 2020-12-21 2021-08-2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系统
CN113380002A (zh) * 2021-06-08 2021-09-10 江苏警官学院 一种高空抛物智能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13573017A (zh) * 2021-07-06 2021-10-29 石家庄扬天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现场状况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3949723A (zh) * 2021-10-18 2022-01-18 苏州咏幸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社区管理用物联网标识异构兼容系统
CN114186011A (zh) * 2021-12-14 2022-03-15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围栏的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2372A (ja) * 2004-12-06 2006-06-22 Hitachi Eng Co Ltd 侵入者監視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7093192A (zh) * 2011-07-05 2017-08-25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用于投影体监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18688A (zh) * 2015-01-19 2015-05-13 荣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监控防护方法
CN108446866A (zh) * 2018-04-26 2018-08-24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地安全管理平台系统架构
WO2020189313A1 (ja) * 2019-03-20 2020-09-24 アースアイズ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方法
CN113315887A (zh) * 2020-12-21 2021-08-2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系统
CN113380002A (zh) * 2021-06-08 2021-09-10 江苏警官学院 一种高空抛物智能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13573017A (zh) * 2021-07-06 2021-10-29 石家庄扬天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现场状况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3949723A (zh) * 2021-10-18 2022-01-18 苏州咏幸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社区管理用物联网标识异构兼容系统
CN114186011A (zh) * 2021-12-14 2022-03-15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围栏的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彭斌;麻立群;潘坚跃;张元歆;陈希;: "基于三维场景的电力设施安全区域预警方法", 电子设计工程, no. 10, pages 65 - 67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9918A (zh) * 2022-07-26 2022-11-01 南京帅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269918B (zh) * 2022-07-26 2023-11-07 南京帅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
EP4345789A1 (de) * 2022-09-30 2024-04-03 Pfannenberg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prüfung eines signalisierungsbereichs eines signalgeb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8855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0266B (zh) 一种智能视觉感知系统
US8681223B2 (en) Video motion detection, analysis and threat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14648855B (zh) 智慧社区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44291B (zh) 基于目标检测的视频监控区域人员入侵判别方法及装置
US9251692B2 (en) GPS directed intrusion system with data acquisition
CN107645652A (zh) 一种基于视频监控的非法越界报警系统
CN20999306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围栏联动系统
CN112738468B (zh) 一种智慧园区安全预警方法
US1168211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 movable barrier
KR101679597B1 (ko) 객체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282819B (zh) 基于视觉的综采工作面人员目标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JP2014194686A (ja) 防犯システム
KR101817350B1 (ko) 인공지능 산책로 안전 출입 감시제어장치 및 동작 방법
KR102019340B1 (ko) 복합 센서 기반 이동체 무인 상시 감시 시스템
KR101014842B1 (ko) Rfid 리더를 사용하는 보안용 영상 감시 시스템 및방법
CN110956769B (zh) 一种基于目标位置的周界防入侵系统的监控方法
KR101370982B1 (ko) 무선태그를 이용한 이동감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보안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이동감지방법
JP6045806B2 (ja) 侵入監視装置
CN210222962U (zh) 一种智能电子围栏系统
JP5964636B2 (ja) 侵入監視装置
JP5111795B2 (ja) 監視装置
CN114283544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铁路站台入侵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807345A (zh) 建筑物疏散方法和建筑物疏散系统
US10438070B2 (en) Surveillance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209505732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地铁站台门障碍物探测预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